古代文化常識判斷題附答案及解釋_第1頁
古代文化常識判斷題附答案及解釋_第2頁
古代文化常識判斷題附答案及解釋_第3頁
古代文化常識判斷題附答案及解釋_第4頁
古代文化常識判斷題附答案及解釋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代文化常識判斷題附答案及解釋官職制度1 .古代帝王把帝位讓給賢能的人稱為禪讓,是原始社會末期部落首領的選舉制度。(,)2 .我國古代常取爵名封賜大臣,分別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3 .三省六部: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長官稱尚書。六部制從隋唐開始實行,一直延續(xù)到清末。(,)拓展隋唐時,三省同為最高政務機構,一般中書省管決策,門下省管審議,尚書省管執(zhí)行。中書省長官稱中書令,門下省長官稱侍中,尚書省長官稱尚書令。尚書省下轄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與考核等)、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禮部(

2、管典禮、科舉、學校等)、兵部(管軍事)、刑部(管司法刑獄)、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職稱侍郎。4 .(2016全國卷H)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調動等,長官為吏部尚書。(,)5.(2016全國卷田)禮部為六部之一,掌管禮儀、祭祀、土地、戶籍等職事,部長官稱為禮部尚書。(X)拓展“禮部”,在明代有尚書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設四司,分別為:儀制清吏司,掌嘉禮、軍禮及管理學務、科舉考試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禮、兇禮事務;主客清吏司,掌賓禮及接待外賓事務;精膳清吏司,掌筵饗等事務。6.(2015全國卷I)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等

3、事宜。(,)7.“舉孝廉”是古代一種自下而上的選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級別的官吏根據(jù)考察情況,將未有官職的士人推薦給中央政府。(V)8. “征辟”是古代一種自下而上的選官制度。被征辟者經(jīng)過試用,確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職。(X)拓展“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選官制度。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別有名望的人叫作征召,三公以下召舉布衣入仕叫作辟除,合稱為“征辟”,為漢代選用官吏的一種制度?;实壅髡俚氖咳耍嗍谟璨┦炕虼t的稱號,公府辟除的士人一般通稱掾吏。9. 官員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職,守喪三年,期滿后起復,稱為丁憂。(,)拓展“丁憂”又稱“丁艱”,古代指父母之喪。古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在家守喪三年,不

4、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應考,以盡孝道。10. (2017全國卷I)母憂是指母親的喪事,古代官員遭逢父母去世時,按照規(guī)定需要離職居家守喪。(,)11.“起復”“奪情”都是指古代官員守喪期滿后,被重新起用,回到原職。(X)拓展“起復”是指起用了丁憂未滿之人,或是降職、革職之后重被任用;“奪情”是指官員喪服未滿而朝廷強令出仕。明清兩代,官員守孝期滿而起用叫“起復”;而丁憂期間,朝廷或官府有重要政務需要守孝者回去供職的,則稱“奪情”。12. “終養(yǎng)”又稱“歸養(yǎng)”,是指因親人年老或病重而辭官侍奉。(,)13. 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稱“致仕”,也稱“休致”。官員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請,獲準后致仕,國家據(jù)其

5、職位,給予一定的賞賜。(,)拓展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形成于春秋時期,漢代承先秦,并進一步完備。漢代丞相以下皆須致仕,稱“歸老”“乞骸骨”。自魏晉以后,歷代相沿。14. (2017全國卷田)告老本指古代社會官員因年老辭去職務,有時也是官員因故辭職的一種借口。(,)15. (2016全國卷H)移疾指官員上書稱病,實際是官員受到權臣詆毀,不得不請求退職的委婉說法。(X)拓展移疾,指官員上書稱病,多為居官者求退的委婉語。16. (2016全國卷田)致仕本義是將享受的祿位交還給君王,表示官員辭去官職或到規(guī)定年齡而離職。(,)皇室官職1 .統(tǒng)治天下的君主、帝王均稱為“皇帝”,又稱為“天子”。古人認為君主、帝

6、王是上天的兒子,其政權是受天命建立的。(x)拓展“皇帝”始于秦王嬴政。公元前221年嬴政統(tǒng)一六國,建立秦王朝,其臣下依據(jù)三皇之名,上尊號為秦皇。嬴政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自稱為“始皇帝”。此后,歷代封建君主均稱為“皇帝”,俗稱皇上。2 .自秦代開始,皇帝的正室稱皇后,皇帝的母親稱皇太后,皇帝的父親稱太上皇;祖母稱太皇太后,歷代相沿不變。(,)3 .(2016全國卷H)中宮是皇后所居之宮,后來又可以借指皇后,這與東宮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樣道理。(V)4 .皇帝指定的皇位繼承人稱為“皇太子”。一般為皇帝的嫡長子,但也有例外,由皇帝選定冊立。帝王之女皆稱公主,始于戰(zhàn)國。漢代以皇帝之女稱“公主”,

7、帝之姐妹稱“長公主”。公主封地稱邑,以后各代基本上都沿用漢代的這種稱謂。(,)5 .(2016全國卷I)建儲義為確定儲君,也即確定皇位的繼承人,我國古代通常采用嫡長子繼承制。(,)22.(2015全國卷I)太子指封建時代君主兒子中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有時也可指其他兒子。(X)拓展太子指封建時代君主兒子中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其他兒子不能稱太子。6 .(2015全國卷H)嗣位指繼承君位,我國封建王朝通常實行長子繼承制,君位由最年長的兒子繼承。(X)7 .駙馬歷代專指皇帝的女婿,非實官,清代稱為“額駙”。(X)拓展駙馬,是駙馬都尉的簡稱。西漢武帝時始置,主要職責是掌管皇帝副車之馬,原為皇帝的近侍官。

8、魏晉以后,皇帝的女婿才加此稱號,已非實官。學校與科舉1 .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學校,如孟子寡人之于國也的“謹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這個意思。()2 .韓愈的師說有“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一句,其中的“六藝”是指禮、樂、射、御、書、術這六種基本技能。()3 .大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有時也是教育行政機構。()4 .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學者或博學多才之人,與官職沒有任何關系。(:5 .書院是古代的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是由私人所設立的與官府沒有任何關系的聚徒講授、研究學問的場所,如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容山書院等。()6 .察舉是漢代選拔官吏的一種形式,朝廷專門選那些孝順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

9、的榮譽稱號并加以重用。()7 .征辟是漢代選拔官吏的一種形式?!罢鳌币话闶腔实塾H自征聘人才,“辟”則大多數(shù)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薦人才。(8 .古代科舉考試,由低級到高級一般經(jīng)歷以下四個階段:院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9 .古代科舉考試,鄉(xiāng)試被錄取者稱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會試被錄取者稱為“貢生”,第一名為“會元”;殿試及第者稱“進士”,前三名依次為:狀元、榜眼、探花。()10 .一般認為,科舉考試始于漢武帝時期,終于清朝光緒年間。()答案:1 .對2 .錯(韓愈師說的“六藝”是指詩書禮藝樂春秋這六部經(jīng)書)3 .錯(應該是“太學”或“國子監(jiān)”)4 .錯(“博士”是秦漢時掌管書

10、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教授”一開始也是學官名)5 .錯(書院一開始是私人設立的,但后來官府也參與干涉了)6 .錯(應該是選那些“有才德之人”,止匕外,“孝廉”不是榮譽稱號,而是察舉制的科目之一,除了針對“孝順父母”,也選那些“辦事廉正”之人)7 .對8 .對9 .對10 .錯(始于隋煬帝時期)山川與地理11 .古人把山南水北稱為“陽”,山北水南稱為“陰”,如衡陽在衡山之南,江陰是長江之南。()12 .古代的“河”專指黃河,“江”專指“長江”,所以鴻門宴里“將軍戰(zhàn)河南”的“河南”是指“黃河以南的地區(qū)”,不是今天所說的“河南省”。()13 .“五岳”是指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和

11、中岳黃山。()14 .古代分天下為九州,即兗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揚州、梁州、廣州。()15 .根據(jù)“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地理常識推斷,古代的“江左”是指長江以西的地區(qū)。()16 .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認為是尊位,反之為卑位,因此“北面”有稱臣的意思。()17 .古代以中原為中心,人們將處于東、西、南、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分別稱為東夷、西戎(西羌)、南蠻(南閩)、北狄,有鄙視之意。()18 .古代的“山東”一般是崎山以東地區(qū),和今天的山東省不是一個概念;古代的“中國”有“中原之國”的意思,和今天的“中國”不是同一個概念。()19 .“路”是宋代時期區(qū)域的名稱,與今天的省區(qū)大致相似,

12、如福建路、廣東路。()20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的封地稱為“國”,土大夫的封地稱為“家”。()答案:11 .對12 .對13 .錯(中岳是嵩山)14 .錯(廣州不是,還有一個應該是荊州)15 .錯(古代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君王坐北朝南,其左邊是東,因此,江左是指長江以東一帶)16 .對17 .對18 .對19 .對20 .對天文與歷法21 .古人用干支紀年、紀月、紀日,如甲子、乙丑等,一個循環(huán)下來共有六十種排列組合。()22 .十二天干排第一的是甲,十地支排第一的是子。()23 .古人用十二地支紀時,其中子時是指23點至1點,辰時是指7點至9點,午時是指11點至13點。()24 .古人拿十二種

13、動物配十二地支,寅為虎,午為馬,戌為狗。()25 .十二生肖排第一的是鼠,排最后的是狗。()26 .古人根據(jù)月亮的圓缺把一年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個月中,以反映四季、氣溫、物候等情,這就是二十四節(jié)氣。()27 .二十四節(jié)氣中排第一的立春,排最后的是除夕。()28 .農(nóng)歷每月的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29 .古人把農(nóng)歷每個月的十五稱為“望”,每個月的十六稱為“既望”。()30 .古人把每個季節(jié)三個月順次稱為孟、仲、季,仲夏就是夏季的第二個月。()答案:31 .對32 .錯(天干是十個,地支是十二個)33 .對34 .對35 .錯(排最后的是豬)36 .錯(是根據(jù)太陽一年內的位置變

14、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把一年分為二十四段)37 .錯(除夕不是二十四節(jié)氣里的,排最后的是大寒)38 .對39 .錯(是小月的每月十五才叫“望”,小月的每月十六叫“既望”)40 .對政區(qū)與官職41 .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外交禮儀、祭祀、科舉、學校的是禮部。()42 .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官吏任免與考核的是吏部,主管軍事的是兵部。(43 .封邑是指古代君主把自己國土的某一塊地方作為獎勵賜給功臣,如淮陰侯韓信所在的淮陰就是劉邦賜給他的封邑。()44 .成語“下車伊始”中的“下車”最初是借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員請求退職的委婉說法,“致仕”也有辭官或者退休的意思。()45 .在唐代的三省

15、六部制里,主管司法刑獄的是刑部,主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的是民部。()46 .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的是戶部。()47 .在唐代,官員官服的顏色因官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高級官員一般是紫色或紅色,有“大紫大紅”“紅得發(fā)紫”等說法,官階低的一般是青色或黑色,從琵琶行“司馬青衫”可以看出,李白當時的官階比較低。()48 .三公是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已有此詞,具體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是指司馬、司徒和司空。()49 .“遷”是古代官吏調動常用的詞語,具體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右遷”一詞。()50 .“出”在古代一般是指地方的官員到朝廷擔任要職,如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答案

16、:31 .對32 .對33 .錯(是把國土中某一塊地方的財政收入或者賦稅獎勵給某人,不是把國土獎勵給他)34 .對35 .錯(唐代,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沒有“民部”一說,主管戶口的應該是“戶部”)36 .錯(是工部)37 .錯(“司馬青衫”指的是白居易,不是李白)38 .對39 .錯(“遷”有升有降,“左遷”是貶職,升官極少用“右遷”一詞)40 .錯(是指京官到地方就任)節(jié)日與習俗41 .古人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日或元旦,正月十五稱為上元或元宵。()42 .端午節(jié),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而形成的傳統(tǒng)節(jié)日。()43 .七夕,農(nóng)歷七月初七,和民間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有關。()4

17、4 .中秋節(jié),農(nóng)歷八月十五,辛棄疾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正是寫于中秋之夜。()45 .重陽節(jié),農(nóng)歷九月初九,古人有重陽節(jié)帶老人家登高的習俗,以示對老人家的尊敬。()46 .臘日,農(nóng)歷十二月廿八,“年廿八,洗遞遢”,這一天,古人有清洗家具、大搞清潔的習俗。()47 .除夕,農(nóng)歷十二月三十,因此也叫“年三十”,那一天人們往往通宵不眠,有除舊迎新的意思。()48 .寒食,節(jié)令名,在清明節(jié)的一天或兩天。寒食節(jié)這一天禁止生火,只吃冷食。()49 .社稷:“社”,古代指谷神,即農(nóng)業(yè)之神;“稷”,指土地之神。社稷后來成為國家的象征。()50 .旦日:太陽初出、天亮時,或指第二天、明天,也特指農(nóng)歷正月初一。(

18、)答案:42 .對43 .對44 .錯(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的詞)45 .錯(古人有重陽節(jié)登高的習俗,但沒有帶老人家登高的習俗)46 .錯(臘日是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47 .錯(除夕是農(nóng)歷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不一定是十二月三十,有時是十二月廿九)48 .對49 .錯(搞反了,“稷”是農(nóng)業(yè)之神,“社”是土地之神,看偏旁部首就能推斷出來)50 .錯(不能指農(nóng)歷正月初一)宗廟祭祀與人名稱謂51 .犧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純?yōu)椤盃蕖保缗Q蜇i;色雜為“牲”,如雞鴨鵝。()52 .古代帝王祭祀時,牛羊豕三牲全備為“太牢”,只有羊豕沒有牛為“少牢”()53 .頓首,古代的一種見面禮,行禮時點點頭以示問候

19、。()54 .稽首,古代的拜禮,行禮時頭碰地須停留一段時間,新婚夫婦拜天地父母常用此大禮。()55 .古代男子二十歲成年,行加冠禮并取字取號,故男子二十歲稱為“弱冠”,如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56 .齋戒,古人祭祀或做重大事情前,為表虔誠,往往要沐浴更衣并忌葷,不喝酒,不吃肉。()57 .古代的座次有時以左為尊,成語“虛左以待”就是最好的證明。()58 .封禪,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禮節(jié),多由皇帝親自到華山主持。()59 .嗣位是指繼承君位,我國封建王朝奉行長子繼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長的兒子繼承。()60 .九賓:古代祭祀活動中最隆重的禮節(jié)。()禮儀與風俗61 .垂髻:借指三歲到九歲的

20、兒童??偨牵喊藲q到十四歲的少年。()62 .及笄之年:古代把十五歲的女子稱為及笄,所以及笄之年是指女子十五歲。在古代,女子十五歲成年,表示可以出嫁了。()63 .而立之年:男子三十歲。不惑之年:男子四十歲。()64 .古人對死的稱謂等級森嚴,天子、帝后之死曰崩,諸侯、太子之死日薨,大夫之死曰卒,庶人之死日不錄。()65 .“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達某地,也叫巡幸?!罢傩摇碧刂富实蹖﹀鷭宓恼僖姟櫺?。()66 .賜姓:古代天子給有功之臣賜予天子的姓氏以示褒寵。()67 .冠族是指當?shù)刈钣绣X、最有勢力,人口最多的豪門世族。()68 .象笏:用大象的腳趾甲做的笏。古代大臣上朝時用的手板,可以做備忘記事

21、。()69 .古人成年取字,名和字使用有別,名供晚輩呼喚,字供長輩或平輩呼喚70 .陛下是對帝王的稱呼,古代不敢直稱帝王,轉而稱呼他殿前階下的人,表示尊重。()71 .古人的稱謂有謙敬之分,對別人稱自己的父親時用“令尊”,稱呼對方的父親用“家父”。()72 .朕是古人的自稱,本來沒有貴賤之分,自秦始皇開始專用為皇帝的自稱。()73 .對皇帝的稱呼,有謚號、年號和廟號,謚號最早,年號自漢武帝始,廟號自唐太宗始,一個皇帝一個年號則自朱元璋始。()74 .古人對于父母的死有委婉的稱謂,父親去世日“內艱”,母親去世日“外艱”。()75 .對于皇帝的稱謂,在古代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稱法,有稱廟號的,如“漢武

22、帝”,有稱年號的,如“唐太宗”,有稱謚號的,如“康熙”。()76 .古人幼時命名,成年取字。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者尊輩一般稱字,如“蘇東坡”。()77 .普通人稱自己已故的父親為“先考”;已故的母親稱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稱“考妣”,如成語“如喪考妣”。()78 .古代對已婚婦女的稱呼因身份不同而有別,“天子之妃日后,諸侯日夫人,大夫日孺人,士日婦人,庶人日妻?!保ǎ?9 .謚號,專指有功之臣死后,朝廷賜予的寓含善意評價或表揚性質的稱號。()80 .謚號專指皇帝死后依其生前事跡所給予的帶有評價性質的稱號。如文帝、武帝等屬于褒謚,厲帝、煬帝屬于惡謚。()答案:51 .錯(體全

23、為“牲”)52 .對53 .錯(頓首,俗稱叩頭,行禮時,頭碰地即起。通常用于下對上及平輩之間的敬禮)54 .對55 .錯(男子二十歲成年只取字,不取號)56.錯(齋戒時并非不吃肉,而是忌食有辛辣有臭氣的食物,如蔥蒜、芥末等)57 .對58 .錯(是到泰山主持)59 .錯(這個說法太過于絕對,一般是嫡長子繼承,但到了清代康熙之后,這一傳統(tǒng)被打破)60 .錯(應該為“外交活動”中最隆重的禮節(jié))61 .對62 .對63 .對64 .錯(士的死日不祿,庶人之死日死)65 .對66 .錯(一般是賜以國姓,不賜天子的姓氏)67 .錯(冠族是指名門望族)68 .錯(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69 .錯(名供長輩呼

24、喚,字供晚輩或平輩呼喚)70 .對71 .錯(搞反了)72 .對73 .對74 .錯(搞反了)75 .錯(漢武帝是謚號,唐太宗是廟號,康熙是年號)76 .錯(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東坡算號)77 .對78 .對79 .錯(不一定是功臣,也不一定是善意的評價)80 .錯(謚號不一定是皇帝專用,大臣也有)文集典籍與其他81 .“風騷”:風,詩經(jīng)里的“國風”;騷,楚辭里的“離騷”。后來用“風騷”借指文采。()82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83 .四書五經(jīng):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jīng),指詩書禮易左傳。()84 .左傳,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85 .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86 .說文解字,我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