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道路及材料堆場處地下車庫頂板回頂方案_第1頁
施工道路及材料堆場處地下車庫頂板回頂方案_第2頁
施工道路及材料堆場處地下車庫頂板回頂方案_第3頁
施工道路及材料堆場處地下車庫頂板回頂方案_第4頁
施工道路及材料堆場處地下車庫頂板回頂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錄一、編制說明1二、設計概況1三、支撐體系搭設設計1四、鋼管搭設及拆除2五、檢查、維護與應急處理4六、施工安全注意措施7CD塊地下室頂板回頂加固方案一、編制說明前期上報地下室回頂方案時,已明確東側臨時道路和回頂EF塊既滿足現場施工的需要,現因政府修建廬州大道的原因造成現場東側臨時道路無法使用,從而使現場紅線外無任何道路。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和施工的需要,我單位只有利用韶山路在2-1商業(yè)西側重新修建一條臨時道路。這樣車輛就必須進過CD塊,才可滿足施工材料的運輸。因鋼筋原材車輛和硅攪拌車等車輛荷載大于設計活荷載,為了保證本工程安全、文明施工,防止地下室頂板出現裂縫,需對按照前期回頂的方案將CD塊重

2、新回頂。二、設計概況地庫頂板厚250mm,硅標號為C30,抗?jié)B等級為P6。地下車庫頂消防通道及消防登高場地:按滿載重量不超過300KN的消防車,地下車庫頂非消防機動車道:車輛滿載重量不得超過50kN。三、支撐體系搭設設計根據前期回頂方案,現仍然按照前期的搭設方式搭設。沿著2-1商業(yè)大廳回頂一條道路通向D塊。1、考慮頂板荷載的影響,按600X600立桿間距體系搭設立桿支撐OO0000oofo0I00M10000000000051300000000000oeQQeo00000000000003ox00000J0Qa0do-e-e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圖一

3、道路部位立桿支撐平面圖圖二道路部位立桿支撐平面圖四、鋼管搭設及拆除1、工藝流程鋪底部墊木一逐根樹立立桿并隨即與第一步橫桿扣緊一裝第一步小橫桿并與立桿扣緊一安第一步大橫桿與各立桿扣緊7安第一步小橫桿f安第二步大橫桿f安第二小小橫桿f第三、四小大橫桿和小橫桿一加設剪刀撐。2、構造要求1)腳手架構架從上述設計要求下,支撐立桿縱橫向間距為600X600mm;施工道路的現澆梁、板底的立桿縱橫向間距均600X600mm;水平桿步距均為不大于1500mm,實際搭設時根據搭設高度進行選擇。第一道掃地桿離地面不高于200mm。2)縱橫向水平桿縱向水平桿設置在立桿內側,應連續(xù)設置;縱向水平桿的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

4、兩根相鄰縱向水平桿的接頭不宜設置在同步或同跨內;不同步或不同跨兩各相鄰接頭在水平方向錯開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至最近主節(jié)點的距離不宜大于縱距的1/3。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m,應等間距設置3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蓋板邊緣至搭接縱向水平桿桿端的距離不應小于100mm;縱向水平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桿上。應等間距設置間距不大于400mm的中間縱向水平桿,并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橫向水平桿上。3)立桿每根立桿底部應設置厚度不小于40mm的木墊板。腳手架立桿必須設置縱、橫向掃地桿??v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亦采用3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

5、下方的立桿上。地下室頂板的頂撐加固立桿與負一層現澆板頂撐加固的立桿必須在同一立面位置,保證上、下層的立桿同心。鋼管立桿頂部應采可調節(jié)U型托,且其螺桿伸出鋼管頂部的使用長度不得大于200mm,安裝時應保證上下同心。U拖上方放置整條40X80方木龍骨。立桿接長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不得采用搭接或在水平上錯接。對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立桿上的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立桿的接頭不應設置在同步內,同步內隔一根立桿的兩個相隔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宜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至主節(jié)點的距離不宜大于步距的1/3。4)剪刀撐與橫向斜撐鋼筋加工房及施工通道的頂撐加固的架體縱向剪刀撐跨越立桿57根,應連續(xù)設置;

6、橫向每隔610m設置一道剪力撐。每道剪刀撐寬度不應小于4跨,且不應小于6m,不大于9m。斜桿與地面的傾角宜在4560之間。五、檢查、維護與應急處理1、項目部成立后拆體系保障小組,負責地庫頂板后拆體系一切事宜。組長:夏勝副組長:顧曉東成員:謝春、謝劍、俞東澤、張利陽、王亞、呂德軍、洪晶晶、張積欣、周夢、高長春、丁軍民等各成員的職責組長:后拆體系總指揮,處理外圍相關事宜,檢查現場實施質量副組長:負責方案的總實施、檢查、維護安排,及現場總控。謝春:負責方案的編制、報審,交底、檢查,后續(xù)異樣的技術處理等各責任師:負責本樓號范圍內的方案實施、施工交底、日常架體檢查、板面裂縫的檢查,督促整改、特需情況的發(fā)

7、現及匯報等。呂德軍、周夢:負責架體搭設完成后的驗收,板面異樣的檢查等。物質部:檢查物質進場的進場的路線,嚴禁超載,嚴禁偏移路線行駛。安全部:負責對架體搭設及拆除的安全檢查及日常巡查。2、搭設檢查(1)、搭設前,必須交底完整,嚴格按照交底內容實施。(2)、腳手架搭設前要劃分好范圍,防止地下車庫頂板拆除時將后拆體系范圍內的支撐拆除,嚴格按照平面圖實施。(3)、進行鋼管加固支撐腳手架檢查、驗收時應嚴格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01)的相關規(guī)定(4)、工字鋼必須滿足國標規(guī)定。(5)、驗收程序班組搭設勞務自檢匚二報項目部驗收(1)、架體搭設完成后,由于工期長,使用時間跨

8、越不同季節(jié)及不可預知性多,因此日常對架體的檢查及維護不可缺少,各相關人員要有檢查記錄,發(fā)現問題、異樣及時匯報、處理。(2)、物資進場時要嚴格檢查,嚴格按照施工路線執(zhí)行,禁止越過道路兩邊圍擋線,嚴格按照計算荷載實施,本方案根據考慮現場實際按照鋼筋原材總重量70t車輛計算。(3)、板面裂縫及板面梁底擾度檢查。由于本次板面原設計未考慮施工道路,因現場實際的需要,采用此種后拆體系。本設計方案最終目的就是控制板面裂縫的產生及底部擾度的發(fā)生,因此通車后的裂縫檢查時不可避免的程序。由副組長牽頭組織技術部、工程部、安全部、物質部等全方面檢查。主要分以下幾步:(1)、搭設完成后的檢查(2)、第一次按照設計荷載(

9、鋼筋原材)通車后對板面、板底、梁底、支撐體系全面檢查,并做好完整記錄。(3)、通車一個星期的檢查。通車一個月后的檢查,每個月的檢查、特需情況下的對板面、板底、梁底、支撐體系全面檢查,并做好完整記錄等。4、應急處理(1)、各相關責任師一定要做好平時的日常檢查記錄以及相關部門共同檢查的記錄,并按周或月報小組副組長、組長檢查。(2)、相關責任師以及其他人員發(fā)現異樣后要及時向副組長、組長匯報,通知其他各部門人員及時到達現場,保護異樣部位,對現場實施警戒線。(3)、技術部要隨時做好異?,F象發(fā)生的處理方法及措施,異?,F象發(fā)生后要最快速度作出處理方案報審,及時交底處理。六、施工安全注意措施1、施工荷載應符合

10、本方案設計要求,不得超載,不得隨意更改道路路線。2、各責任師安全部對腳手架進行經常檢查和保養(yǎng),檢查項目主要包括主節(jié)點處桿件的安裝,特殊構造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底座是否松動、扣件螺栓是否松動、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73、腳手架使用期間,嚴禁拆除主節(jié)點處的縱、橫向水平桿,縱橫向掃地桿、連墻桿、支撐、欄桿、擋腳板等。旁邊支撐拆除時,禁止拆除后拆體系范圍的支撐,若局部桿件不可避免的需拆除,拆除后要及時修復完善。4、桿連接必須使用十字扣件,且連接牢固。鋼管、扣件規(guī)格材質必須符合要求。無嚴重銹蝕、彎曲、壓扁或有裂紋。5、使用期間嚴禁任意拆除桿、配件;嚴禁任意改變構架結構及其尺寸;嚴禁任意改變連墻件位置、減少其數量;嚴禁任意減少其鋪板數量、防護桿件和設施;嚴禁隨意增加荷載;嚴禁任意拆除安全防護設施。6、各種規(guī)格的鋼材應分開堆放,不得混合堆放,鋼筋原材的重疊堆放的高度不得超過兩捆原材的重疊高度。7、現場規(guī)劃的加工及材料堆放區(qū),不得隨意改變。8、煤研石石專的高度不得超過2.0m。8、施工通道、長時間的材料堆場、硅泵車行駛路線及泵車設置等部位的地下室頂板均嚴格按此方案進行頂撐加固。9、各責任師應嚴格按照該方案進行指導施工及檢查驗收,完成后通知質量部門負責人與技術部門與建設、監(jiān)理等單位的相關負責人進行聯合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10、投入使用后日?,F場檢查支撐架體的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