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導學案_第1頁
《鴻門宴》導學案_第2頁
《鴻門宴》導學案_第3頁
《鴻門宴》導學案_第4頁
《鴻門宴》導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力拔山兮泣鬼神,重瞳怒向漢王瞋。鴻門宴酒哀逃敵,垓下悲歌痛失親。踏馬屠城投一炬,揮刀斬將掃三秦。英雄氣短長天嘆,洗淚無顏對楚人。鴻門宴導學案一、溫馨晨讀篇哲思短章等待花開鳥兒叫著揭開了春的裙擺,在春的百褶裙上歌唱。草兒睜開了矇眬的睡眼,在春的懷抱里縱情舞蹈。等待了一個漫長的嚴冬,在春天的第一個早晨,冰凍在西伯利亞的白蝴蝶振起了翅膀,乘著帶著寒意的暖風,飛向這片剛剛蘇醒的土地,飛舞在青青的柳條間,準備迎接下一個快樂的夏天。今年的春天,天氣變換起來像個娃娃臉,忽冷忽熱,讓人難以琢磨。那嬌嫩的花兒也不肯露出五彩的笑顏,我只好在等待中盼望著,想象著,那些簇擁著擠在一起的小家伙的多變的笑臉,數(shù)著日子,等

2、待花開。終于,在我真誠的祈禱聲中,在一個溫暖的早晨,它們開花了。那些剛開放的白玉蘭,就像圣潔的天使們正朝著上帝認真地做著彌撒。我望著她們,真不忍心打擾她們,所以就遠遠地站在一邊欣賞她們,用心和她們交談??粗齻兏吒叩卣驹跇渖?,真怕她們一不小心就會摔下來,摔得粉身碎骨。她們的生命是那么脆弱,我輕輕地告訴她們:“站得太高,一定要小心呢!”可是,怕什么它卻來什么,在一場寒冷的春雨后,玉蘭們都無精打采地低著頭,一陣風過,片片花瓣如冬日里飄揚的飛雪,在生命最美好的時刻,就這樣悄然逝去。望著飄落滿地的玉蘭花瓣,我的心中閃過一絲惆悵。不由得感慨起來,寫下幾句凄冷的詩句:昨夜憑欄聽雨聲,葉打芭蕉冷雨時。風揚小

3、葉何時止,夜半無眠心系外。雨過云散天難晴,只因園中無點紅。綠瘦花落正惆時,凄冷遙遙裝滿園。心中酸酸的,為那些零落的玉蘭感到惋惜,低頭回顧時,一團淺蘭色的火焰閃在我眼中,歡樂地跳動著,她只是一朵無名的蘭色野花,堅強地在風中飄搖。望著這迎風吹、落葉歸的蘭色小花,我的心中閃過一絲游離的快樂,我終于等來了真正的花開。修身名句·貴和1、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系辭上 賞讀:兩人心意相同,行動一致的力量猶如利刃可以截斷金屬;在語言上談得來,說出話來像蘭草那樣芬芳、高雅,娓娓動聽,沒有污穢的語言。這句話講的是朋友交情深厚,強調(diào)了團結(jié)的重要性。2、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

4、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賞讀:為老百姓的快樂而快樂,老百姓也為他的快樂而快樂;為老百姓的憂愁而憂愁,老百姓也為他的憂愁而憂愁。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賞讀:有利于作戰(zhàn)的時令、氣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團結(jié)的心。良好的時機是可以創(chuàng)造的,惡劣的環(huán)境是可以改變的,而一旦喪失良好的人群合作關(guān)系,我們只能走向失敗。4、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錄 賞讀:對待民眾和氣,對待下屬厚道,對待別人寬容,這樣的人才是君子。人要養(yǎng)成寬容的美德,能夠?qū)捳徦藷o心之過,讓人有改過向上的機會,才是君

5、子之行。審美視窗史家絕唱司馬遷 你,剛直與堅韌,面對殘酷的刑罰,面對眾人的嘲笑,你沒有屈服,反以一張永葆微笑的臉化屈辱為力量,化鄙薄為斗志,屹立在歷史的巔峰上,“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完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你,剛正不阿,留作正氣滿乾坤;幽怨憂憤,著成信史照塵寰。正是你的凜然正氣,才使得你能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你,自信而剛強,柔和而不屈,以不變應(yīng)萬變的從容瀟灑,留給了世人一筆最大的財富,留給了人們永遠的崇敬。詩歌賞讀 垓下歌 大風歌 項羽 劉邦力拔山兮氣蓋世, 大風起兮云飛揚,時不利兮騅不逝 。 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騅不逝兮可奈何

6、,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虞兮虞兮奈若何 。歷史評價:題烏江亭 杜牧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鑒賞:首句直截了當?shù)刂赋鰟贁∧吮抑_@一普通常識,并暗示關(guān)鍵在于如何對待的問題,為以下作好鋪墊。“事不期”,是說勝敗的事,不能預料。次句強調(diào)指出只有“包羞忍恥”,才是“男兒”。項羽遭到挫折便灰心喪氣,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漢”呢?“男子漢”三字,令人聯(lián)想到自詡為力超過山河,氣可蓋世的西楚霸王,直到臨死,還未找到自己失敗的原因,只是歸咎于“時不利”而羞憤自殺,有愧于他的“英雄”稱號。第三句“江東子弟多才俊”,是對亭長建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

7、王也”的藝術(shù)概括。人們歷來欣賞項羽“無面見江東父兄”一語,認為表現(xiàn)了他的氣節(jié)。其實這恰好反映了他的剛愎自用,聽不進亭長忠言。他錯過了韓信,氣死了范增,確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這最后關(guān)頭,如果他能面對現(xiàn)實,“包羞忍恥”,采納忠言,重返江東,再整旗鼓,則勝負之數(shù),或未易量。這就又落腳到了末句?!熬硗林貋砦纯芍保侨娮畹昧Φ木渥?,其意蓋謂如能做到這樣,還是大有可為的;可惜的是項羽卻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這樣就為上面一、二兩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據(jù),而這樣急轉(zhuǎn)直下,一氣呵成,令人想見“江東子弟”“卷土重來”的情狀,是頗有氣勢的。同時,在惋惜、批判、諷刺之余,又表明了“敗不餒”的道理,也是頗有積極意義的。首

8、句言勝敗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評項羽胸襟不夠?qū)拸V,缺乏大將氣度。三四句設(shè)想項羽假如回江東重整旗鼓,說不定就可以卷土重來。這句有對項羽負氣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卻是批評他不善于把握機遇,不善于聽取別人的建議,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馬遷曾以史家眼光批評項羽“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的執(zhí)迷不悟。杜牧則以兵家的眼光論成敗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馬遷是總結(jié)已然之教訓,強調(diào)其必敗之原因;杜牧則是假想未然之機會,強調(diào)兵家須有遠見卓識和不屈不撓的意志。王安石烏江亭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詩歌開篇就以史實扣題,針對項羽的失敗直接指出“勢難回”。楚霸王的轉(zhuǎn)折點在“鴻門宴”,沒能

9、殺成劉邦,到“垓下之圍”時已經(jīng)面臨著眾叛親離的境地。而細數(shù)項羽失敗的原因,最大的因素恐怕就是他自身的剛愎自用。“壯士哀”就隱含著這樣的信息,那時的項羽已經(jīng)失去人心,天時、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而項羽已經(jīng)失去,要挽回大業(yè)是十分艱難,概率也是很低的。王安石在三、四兩句中進一步闡釋“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他以辛辣的口吻明確地表示,即使項羽真的重返江東,江東子弟是不會替他賣力的。杜、王的觀點不同是因為他們的出發(fā)點和立場不同。杜牧著眼于宣揚不怕失敗的精神,是借題發(fā)揮,是詩人詠史;王安石則審時度勢,指出項羽敗局已定,勢難挽回,反駁了杜牧的論點,是政治家的詠史。詩中最后的反問道出了歷

10、史的殘酷與人心向背的變幻莫測,也體現(xiàn)出王安石獨到的政治眼光。王安石的詩,十分辛辣冷峻,但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勝敗的關(guān)鍵這個根本,可以說是一針見血。絕句 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鑒賞:這首詩,手起筆落處,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吧斪魅私?,死亦為鬼雄”這不是幾個字的精致組合,不是幾個詞的巧妙潤色;是一種精髓的凝練,是一種氣魄的承載,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tài)。那種凜然風骨,浩然正氣,充斥天地之間,直令鬼神徒然變色?!爸两袼柬椨?,不肯過江東?!迸娙俗匪寄莻€叫項羽的楚霸梟雄,追隨項羽的精神和氣節(jié),痛恨宋朝當權(quán)者茍且偷安的時政。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僅一河之遙,卻

11、是生死之界,僅一念之間,卻是存亡之抉。項羽,為了無愧于英雄名節(jié),無愧七尺男兒之身,無愧江東父老所托,以死相報。“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個“不肯”筆來神韻,強過鬼斧神工,高過天地造化。一種“可殺不可辱”、“死不懼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氣,漫染紙面,力透紙背,令人叫絕稱奇而無復任何言語!這首詩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yè);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南宋統(tǒng)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茍且偷生。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旗鼓。項羽自己覺得無

12、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zhàn),殺死敵兵數(shù)百,然后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quán)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二、知人論世篇(一)作家作品 鄭板橋評史記“史記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為最,而項羽本紀中又以巨鹿之戰(zhàn)、鴻門之宴、垓下之圍為最?!薄熬蘼怪畱?zhàn)”是項羽暴興、成為西楚霸王的起點。作者著重寫他如何叱咤風云、勇冠三軍,摧毀秦軍主力,扭轉(zhuǎn)反秦局勢,成為眾望所歸、天下注目的英雄?!傍欓T之宴”則是項羽由成功轉(zhuǎn)向失敗的關(guān)鍵。他以自己的坦率、磊落、驕矜、粗疏,輕縱了敵手,以致坐失良機,為自己留下后患。“垓下之圍”寫項羽最后敗亡,慷慨別姬,勇敢突圍,斬

13、將殺敵,所向披靡,雖無自知之明,但知愧對江東父老,不肯渡烏江,自刎而死,凄愴悲壯,撼人心弦。(二)了解背景公元前209年7月,陳涉、吳廣在大澤鄉(xiāng)起義,各地紛紛響應(yīng)。楚國貴族項梁率侄子項羽于會稽起義,泗水亭長劉邦也在沛縣起義,后歸項梁領(lǐng)導。楚懷王一面命宋義為上將,項羽為次將,北上救趙,一面命劉邦攻秦,并與諸將約定:“先入關(guān)者王之?!彼瘟x停軍不前,為項羽所殺。項羽率軍在巨鹿徹底擊潰秦之主力,章邯率二十萬大軍投降。公元前206年10月,劉邦入關(guān),降秦王子嬰,還軍霸上;12月項羽破關(guān)而入咸陽,駐軍新豐鴻門。雙方劍拔弩張,在此嚴峻的形勢下,出現(xiàn)了“鴻門宴”這場激烈的政治斗爭。(三)補充注釋1、范增(前2

14、77前204):居(今安徽桐城南)人,素家居,好奇計。項梁(項羽叔父)起兵后,他前往勸說項梁立楚王后裔為楚懷王。秦軍圍趙時,楚懷王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兵渡河救趙。行至安陽,停四十余日不進,項羽乃殺死宋義,奪其權(quán),率軍渡河,大破秦軍。項羽由是為諸侯上將軍,范增成為他的主要謀士。劉邦甚忌范增,乃用反間計;項羽疑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quán),增大怒離去,中途病死。2、臣為韓王送沛公:張良曾勸說項梁立韓成為韓王,韓王用張良為申徒。劉邦沿河南西進擊秦,中途經(jīng)韓,張良引兵從劉邦。戲下之會后,劉邦被迫遷漢中,乃遣張良歸韓。后韓王為項羽所殺,張良抄小路逃往漢中,成為劉邦的主要謀士之一。3、項羽、

15、項伯東向坐:按古代禮儀,帝王與臣下相對時,帝王面南,臣下面北;賓主之間相對,則為賓東向,主西向;長幼之間相對,則長者東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東向最尊,次為南向,再次為北向,西向侍坐。鴻門宴中“項王、項伯東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劉邦,張良則為侍坐。從座位可看出雙方力量懸殊與項羽的自高自大。4、司馬遷論項羽: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shù)。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guān)

16、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5、西漢高祖劉邦:漢高祖劉邦(前256前195),字季,秦泗水郡沛縣豐邑中陽里(今屬江蘇豐縣)人。西漢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02年至前195年在位。劉邦秦末為地方小吏,任泗水亭長。公元209年,他響應(yīng)陳勝起義,稱沛公,隸屬項梁,經(jīng)常與項羽并肩作戰(zhàn),前206年分兵。劉邦向西取南陽、武關(guān)攻秦,項羽領(lǐng)兵北上救趙。劉邦先項羽一月入關(guān),秦王子嬰投降,劉邦自稱應(yīng)為關(guān)中王,與秦民約法三章,廢秦苛法。隨后項羽入關(guān),大封十八王,

17、劉邦被封為漢中王。不久楚漢戰(zhàn)爭爆發(fā),經(jīng)過四年爭戰(zhàn),漢勝楚敗劉邦即帝位,建立漢朝。在位期間,繼承秦制,實行中央集權(quán),先后消滅了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王,大封同姓諸侯王以為屏藩。遷東方六國貴族后裔及豪強以實關(guān)中京師,便于加強控制。又推行重農(nóng)抑商與黃老無為政治,與民休息,參照秦律制定了漢律九章。這些措施有利于政權(quán)鞏固和恢復遭受戰(zhàn)亂的殘破經(jīng)濟,并使?jié)h朝保有幾百年的基業(yè)。善于用人,這是楚亡漢興的一個重要原因。劉邦做了皇帝。群臣讓他總結(jié)勝利的原因。劉邦在洛陽設(shè)宴慶功,他在慶功會上說:“在軍營中定計決策,就可以在千里之外取勝,我比不上張良。鎮(zhèn)守后方,安撫百姓,供應(yīng)糧餉,使運輸從不斷絕,我比不上蕭何。統(tǒng)率百萬

18、大軍,決戰(zhàn)必定勝利,功城必定取得,我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超凡的英雄豪杰,我能夠任用他們,這就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項羽只有一個謀臣范增,但不能夠始終任用,這就是他被我禽滅的原因?!钡萌苏卟?,失人者亡,劉邦用他的親身戰(zhàn)斗經(jīng)歷生動地又一次說明了這一個普通的真理。劉邦起自布衣,因此其臣亦自多亡命無賴之徒,立功以取將相。而無功為侯為王者,無法立足于天地之間。所以秦末六國之后,如楚懷王心、趙王歇、魏王咎、魏王豹、韓王成、韓王信、齊王田儋、田榮、田廣、田安、田市等,以及漢初所封異姓王,都只是先秦封建積習的回光返照,不數(shù)年而滅亡。到了西漢七國之亂后,又嚴諸侯王禁制,除吏皆由朝廷,諸侯王僅是食租衣稅而已。

19、于是三代世侯世卿之遺法,始蕩然凈盡,而成后世征辟、選舉、科目、雜流,這就是天地間的社會大變局,因劉邦布衣為天子而成定局。6、歷史名將項羽:秦末反秦義軍重要領(lǐng)袖 、名將 、楚軍統(tǒng)帥。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西)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少學兵法,素有勇力。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觀始皇巡游威儀,認為“彼可取而代也”(史記項羽本紀)。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助叔父項梁殺秦會稽郡守,起兵響應(yīng)陳勝。項梁死,歸楚懷王節(jié)制。三年冬,率楚軍主力5萬人渡河(黃河)救趙,大敗秦軍,解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西南)之圍。繼迫秦將章邯舉軍投降。擁眾數(shù)十萬,名震諸侯(見秦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不久,坑殺降卒20萬人于新安(今

20、屬河南)。入關(guān)后,焚宮室,收財寶、婦女,大失人心。漢王元年(前206)春,挾滅秦之功,封18個諸侯,使分踞各地。自號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占有梁、楚九郡。二年冬,使人殺懷王。諸侯叛離,齊國田榮率先舉兵,項羽乃親自率兵擊齊將田榮等,燒殺擄掠,激起齊民反抗。楚漢戰(zhàn)爭之初,不察劉邦意圖,未予嚴密防范,以致劉邦順利東進。四月,由齊地領(lǐng)精兵3萬人奔襲,大敗已占領(lǐng)彭城的劉邦及諸侯聯(lián)軍,幾乎生擒劉邦。其后,與漢軍長期鏖兵,一克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兩奪成皋(今滎陽西北),迫劉邦倉皇逃遁。終因不善籌謀,不納良策,逐漸失去優(yōu)勢和主動。四年八月,議和東歸,復大敗劉邦追兵于固陵(今淮陽西北)。后被合圍

21、于垓下(今鹿邑東,一說今安徽靈璧東南),決戰(zhàn)失利,潰圍而出。至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猶指揮28騎兩次沖擊由數(shù)千名漢軍組成的包圍圈,殺數(shù)十人。五年十二月,退至烏江(今和縣境),以無顏見江東父老,不愿渡江躲避,下馬步戰(zhàn),殺漢兵上百人,負傷10余處,最后從容自刎,時年31歲。項羽作戰(zhàn)勇悍,長于突擊,自言“身經(jīng)九十余戰(zhàn),所當者破,未嘗敗”(前漢紀卷三)。時人稱其用兵疾如雷電。據(jù)載曾著兵書一篇。三、自學預習篇(一)理解積累文言知識1、給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組詞。( ) ( ) ( ) ( ) ( ) 數(shù) 騎 2、為下列形近字組詞。戮 戳 噲 劊 檜 儈 膾 燴 籍 藉 饗 飧 玦 抉 訣 蔽 弊 蹩 3、

2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 ( 通 )張良出,要項伯 ( 通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通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 通 )令將軍與臣有卻( 通 ) 沛公不勝桮杓( 通 )項王則受璧,置于坐上 ( 通 )4、重點實詞王關(guān)中: 山東: 無所: 幸: 五采: 范增說項羽曰: 5、解釋下列加點的文言實詞。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文人畫士心知其意 皇上與康先生之意始能稍通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 目似瞑,意暇甚 乃令張良留謝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于主人矣 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軍中不得驅(qū)馳 足下一軍敵

23、彼二軍 李廣軍極簡易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今以蔣氏觀之,猶信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 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弟子不必不如師 沛公起如廁 公屢促之,必如約 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 如有離違,宜別圖之 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中江舉帆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受制于人 南取漢中,西舉巴、蜀 眾議舉寵為督 殺人如不能舉 大喜,籠歸,舉家慶賀 范進中舉 6、 解釋下列加點的文言虛詞。臣之不敢倍德也 不如因善遇之 夜馳之沛公軍 曹無傷言之 竊為大王不取也 為擊破沛公軍 使子嬰為相 約為婚姻

24、客何為者 我為魚肉,何辭為? 勞苦而功高如此 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 拔劍切而啗之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7、寫出下列句中古今異義詞的古義。范增說項羽曰:“”古義: ;今義:說話。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古義: ;今義:常用來表示感謝。當是時古義: ;今義:表示判斷的詞。請以劍舞古義: ;今義:常用于請求別人。而聽細說古義: ;今義:常用于詳細地陳述。再拜古義: ;今義:常用于下一次。沛公居山東時。古義: ;今義:指山東省。亡去不義。古義: ;今義:往。約為婚姻。古義: ;今義:常指結(jié)婚的事,或因結(jié)婚而產(chǎn)生的夫妻關(guān)系。所以遺將守關(guān)者。古義: ;今義:常用作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備他

25、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古義: ;今義:常用作副詞,其義為:太,很。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 古義: ;今義:分別指河北省、河南省。8、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詞語并解釋。名詞的活用吾得兄事之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常以身翼蔽沛公 籍吏民,封府庫 沛公軍霸上 范增數(shù)目項王 道芷陽間行 刑人如恐不勝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籍吏民 若人前為壽 形容詞的活用素善留侯張良 此其志不在小 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 動詞的活用項伯殺人,臣活之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亡秦之續(xù) 9、文言句式判斷句 亞父者,范增也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倒裝句 大王來何操 沛公安在 省略句 欲王(于)關(guān)中 具告(之)以事 欲呼張良與(之)俱去

26、被動句 吾屬今為之虜矣 固定句式 孰與君少長 軍中無以為樂。 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 10、名句名段填空 ,大禮不辭小讓。 今者項莊拔劍舞,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誰為大王此計者? (3)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吾入關(guān),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5)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6)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 (7)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 (二)預習問題思考:“項羽兵四十萬”,“沛公兵十萬”,雙方力量懸殊,項羽居于主動的、優(yōu)勢的地位,劉邦居于被動的、劣勢的地位。在鴻門宴這場斗爭中,項羽是怎樣一步步由主動向被動轉(zhuǎn)化,劉邦又是怎

27、樣一步步由被動向主動轉(zhuǎn)化的?四、課文學習篇(一)整體把握思路1、通讀全文,作必要的閱讀標記,根據(jù)課文注釋,初步疏通課文。2、按照故事的發(fā)展順序,劃分出課文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第1段 開端 曹無傷告密第2段 發(fā)展 項伯夜訪第3、4段 高潮 鴻門宴第5、6段 結(jié)局 沛公脫身第7段 尾聲 誅殺曹無傷3、根據(jù)文章題目,按時間順序劃分出課文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12) 宴前 第二部分(34) 宴中 第三部分(57) 宴后五、學習課文第一部分1、疏通積累文言知識2、內(nèi)容探討(1)宴前主要寫了幾件事?無傷告密。 亞父定計。(2)劉項的矛盾是如何發(fā)展的?事件 矛盾曹無傷告密 導火線范增分析 激 化 矛盾由激化趨向緩和,這項伯夜

28、訪 轉(zhuǎn) 機 就為下文鴻門宴上驚心動張良獻策 轉(zhuǎn) 化 魄的場面作了鋪墊劉項聯(lián)姻 趨 緩項伯讒言 緩 和六、學習課文第二部分(34)(一)疏通積累文言知識(二)內(nèi)容探討1、座位的探討:在驚心動魄的鴻門宴中,司馬遷不吝筆墨,專寫了座位的安排,“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边@必定有重要的意義,結(jié)合課文及所了解的知識,分析座位安排的含義。 (1)文化常識:按古代禮儀,帝王與臣下相對時,帝王面南,臣下面北;賓主之間相對時,則為賓東向,主西向;長幼之間相對時,長者東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東向最尊,次為南向,再次為北向,西向侍坐。 從坐位可看出雙方力量懸殊

29、與項羽的自高自大。(2)項羽“東向坐”及其意蘊古人之坐以東向為尊。故宗廟之祭,太祖之位東向。即支際流亦賓東向,主人西向?!?史紀會注考證可見:“東向”是賓主座次中的尊位。1)項羽居尊位的原因。出身高貴(名門、名將之后)巨鹿一役后成為反秦主力,諸侯皆臣服之。實力強大。(劉邦當時不是他的對手)。2)“居尊不讓”的心理意蘊表現(xiàn)出他“自衿功”、“欲以武力經(jīng)營天下”,善斗勇的性格特點。(3)劉邦“北向”及其意蘊“賓主位東西面,君臣位南北面” 如淳史記· 會注 可見:南向是君位,北向是臣位。1)劉邦居臣位(卑位)的原因。實力不濟(“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灞上?!保┫热胂?/p>

30、陽,且得民心。項羽對之懷恨在心。(“旦日士卒,為擊破沛公軍)2)劉邦在不利的形勢下善于采取積極退讓的應(yīng)變之策,展現(xiàn)了老練成熟、老謀深算的性格。該低調(diào)時果斷放低姿態(tài),放柔身段。(4)張良鴻門之上的智者張良幕后操縱,張良借項伯之手而安排的。突現(xiàn)了他在秦末漢初的時代風云中仙風道骨、運籌帷幄的智者形象。2、第3自然段主要寫了幾件事?(1)劉邦謝罪項羽留飲(2)范增示意項羽不應(yīng)(3)項莊舞劍項伯翼蔽3、第4自然段主要寫了幾件事?(1)張良召噲樊噲闖帳(2)義責項羽項無以應(yīng)4、分析在刀光劍影、殺機重重的鴻門宴上,劉項集團的矛盾又是如何發(fā)展的。情 勢 事 件 矛 盾 項羽內(nèi)部 一起一落 范增暗示殺劉 趨向緊

31、張 殺不殺劉的矛盾項羽默然不應(yīng) 趨緩 分崩離析二起二落 項莊舞劍 擊劉 形勢嚴峻 擊劉與衛(wèi)劉的矛盾項伯翼蔽沛公衛(wèi)劉 延緩三起三落 樊噲闖帳 一觸即發(fā)項羽善待之 緩和 峻 延 發(fā) 緩 張 趨 嚴 緩 即 和緊 緩 觸一 這些矛盾錯綜交織,有張有弛,波瀾起伏,使人為之驚心動魄。七、學習課文第三部分(57)1、疏通積累文言知識2、內(nèi)容探討:本部分寫了哪幾件事? (請分別用4個字歸納)5段:沛公脫身6段:張良留謝 范增憤罵7段:沛公除奸總結(jié)全文:本文以“鴻門宴”為中心,以“殺不殺劉”為線索,按時間順序來展開故事情節(jié)。以項羽欲擊劉邦始,到劉邦被放終;以范增勸項羽殺劉邦始,到范增罵項羽終;以曹無傷告密始,

32、以曹無傷被殺終。整個文章矛盾復雜,波瀾起伏,結(jié)構(gòu)嚴謹,前呼后應(yīng),構(gòu)成一個動人的完整的故事。八、深入探究篇1、項羽、劉邦兩個人物的不同性格是通過相互映襯、對比、烘托表現(xiàn)出來的:項羽在優(yōu)勢下,恃勇驕橫,毫無遠慮; 劉邦在劣勢下,忍辱負重,善于保存自己。項羽剛愎自用,又拙于應(yīng)變; 劉邦善于采納意見,又隨機應(yīng)變。項羽用人唯親,致使謀臣不能施其謀,將士不能效其力; 劉邦知人善任,謀臣能從容定計,將士能見危授命。項羽養(yǎng)奸貽患,又自絕敵營內(nèi)應(yīng); 劉邦有奸必肅,爭取敵營的人為自己效勞。2、結(jié)合具體情節(jié),分析討論劉邦項羽等人物形象。(1)劉邦性格特征: 提示:為之奈何(驚)求救張良(問)拉攏項伯(謀)謝罪項羽(

33、奸)脫身獨去(識)留良代謝(周)性格特點: 虛心請教,多謀奸詐,能言善變,頭腦清醒,善于應(yīng)變,慮事周到,善于用人。(2)項羽性格特征: 提示:聽曹無傷言(大怒)決意伐劉受項伯說(許諾)答應(yīng)善遇受劉謝罪(留飲)自愧設(shè)宴見增舉佩(默然)縱容劉邦見伯護劉(不應(yīng))繼續(xù)縱容樊噲闖斥(稱贊)賜坐賜酒張良留謝(不追)安然受璧 性格特點:自矜功伐,豪爽直率;剛愎自用,胸無城府;沽名釣譽,缺乏遠見;寡謀輕信,輕敵自大。項羽和劉邦共同點:胸懷大志 項羽”彼可取而代之!”、劉邦”大丈夫生當如此也!”中國3、文本審美(1)在矛盾斗爭中刻畫人物 作者塑造項羽的形象主要抓住四個問題:是否對劉邦發(fā)動進攻

34、,是否在席間殺劉邦,對樊噲的越禮行為采取什么態(tài)度,對劉邦逃席又采取什么態(tài)度。樊噲在危急的關(guān)頭不顧衛(wèi)士阻攔,闖入中軍帳,表現(xiàn)了極大的勇敢。但入帳后的種種行動都是有禮有節(jié)的,先“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以引起項羽注意;項羽賜酒,他先拜謝,然后站著喝,隨后連生彘肩也吃了;他借機譏諷項王,卻又替劉邦求賞,暗寓尊崇項王之意,這又說明他粗中有細。(2)運用對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 作者善于運用對比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點更為鮮明、突出。文中四組人物的對比:項羽沽名釣譽、輕敵自大、寡謀輕信、不善用人、 剛愎自用、優(yōu)柔寡斷的一介武夫。劉邦善于用人、善于應(yīng)變、能言善辯。范增老謀深算、有政治遠見,知道奪項王天下者必為

35、沛公。但項羽未聽取其意見,致使他的謀略失敗。張良忠誠不二,老練多謀。劉邦對他言聽計從,配合默契,使劉邦變被動為主動,脫離險境,逃歸營地。項伯項羽季父,把項羽要擊沛公軍消息夜告張良。項羽知道后不 但不追究,反而還“許諾”。 曹無傷使人向項羽告密。由于項羽輕易泄露后被劉邦誅殺。項莊項羽手下武士,按范增意欲刺殺沛公,由于項伯阻繞未得逞。 樊噲沛公手下武士, 張良意護沛公,臨危不懼,挺身而出,使沛公轉(zhuǎn)危為安。(3)語言精練生動,繪聲繪色項羽的話,驕橫氣盛;劉邦的話,禮儀備至;范增的話,老謀深算;張良的話,老練透辟;樊噲的話,豪壯威嚴;項莊的話,似巧實拙。寥寥幾筆,就能刻畫出人物的突出個性。4、寫作遷移

36、(任選一個寫于日記本)【角度一】 作者不下斷語,通過言行表現(xiàn)人物,劉邦老謀深算,項羽胸無城府,樊噲粗中有細,人物無不栩栩如生。請學習課文刻畫人物的方法,寫一個人物,寫出人物性格,200字左右?!臼纠?他的臉,在我試問他的時候,好像特別地洼了。從那最洼的地方發(fā)出一點黑晦,慢慢地布滿了全臉,像片霧影。他的眼,本來就低深不易看到,此時便更往深處去了,仿佛要完全藏起來。他那些彼此永遠擠著的牙輕輕咬那么幾下,耳根有點動,似乎是把心中的事嚴嚴地關(guān)住,唯恐走了一點風。然后,他的眼忽然發(fā)出些光,臉上那層黑影漸漸地卷起,都卷入頭發(fā)里去。“真哪!”他不定說什么呢,與我所問的沒有萬分之一的關(guān)系。他勝利了,過了半天

37、還用眼角撩我?guī)紫隆?(老舍犧牲)(作者對人物的臉、眼、牙作了精細的描寫,臉洼到什么狀況,眼深藏到什么程度,牙嚴嚴地關(guān)到什么情況,一筆一筆細雕,把這個人物深藏自己的陰冷的性格刻畫得惟妙惟肖。)【角度二】 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評價項羽說道“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意思是說他夸耀自己的功勞,逞弄個人聰明,不去效法古代,認為依靠武力就可治理天下,司馬遷認為這是可笑的。而現(xiàn)今,我們認為這個時代需要項羽這樣率真的、敢作敢為的英雄,所以關(guān)于項羽的悲壯故事以各種形式廣泛流傳。的確,時代不同,對英雄的看法也大相徑庭。請結(jié)合材料,以“時代造英雄”為話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文字,談?wù)勀愕目捶ā!臼纠?個人的力

38、量貢獻固然重要,可是,一滴水是不能發(fā)揮整個大江的作用的,一片葉子也不能代替郁郁叢林。唯物主義認為我們不能忽視個人主觀能動性,但是也不可過分夸大個人的力量。所以,時勢造英雄。而在和平社會,時勢就是環(huán)境,英雄即為人才。良好的環(huán)境出人才,落后的環(huán)境埋沒人才。把一條熱帶魚放進小魚缸里,他只能長到兩三寸,而在大魚池里,他可能長得更大,試想,如果他生活在廣闊的海洋里,那么它是否能得到更好的生長?狼之所以勇猛矯健,是因為生活在野外,試問,如果將它們?nèi)︷B(yǎng)在動物園里,會怎樣?心理學家告訴10個普通人說他們是有天賦的人,于是他們成功了,看似簡單的心理暗示,實際上卻是為他們營造了與他人不同的心理環(huán)境。而魚生活在海洋

39、里能更健康的生長,是因為他們有了更廣闊的生存空間;狼在野外之所以能保持野性,是因為有更適宜的生活環(huán)境。動物是如此,人亦是如此。5、漫漫古典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詞句注釋: 1.天時:指有利于作戰(zhàn)的自然氣候條件。2.地利:

40、指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優(yōu)勢。3.人和:指人心歸向,上下團結(jié)。4.三里之城:方圓三里的內(nèi)城。城:內(nèi)城。5.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墻。6.環(huán)(huán):包圍。7.之:代這座城8.而:連詞表轉(zhuǎn)折。9.夫:句首發(fā)語詞,不譯。10.而:連詞表遞進。11.天時:指有利于攻戰(zhàn)的自然氣候條件。12.是: 這。13.也: 表判斷語氣,“是”。14.城非不高也:城墻并不是不高啊。非:不是。15.池:護城河。16.兵革:泛指武器裝備。兵,武器;革,甲胄,用以護身的盔甲之類。17.堅利:堅固精良。利:精良。18.米粟(sù):糧食。19.多:充足。20.委:拋棄。21.而:然后22.去:離開。

41、23.之: 代詞,代“城”。 24.是:代詞,這25.故: 所以。26.域:這里用作動詞,是限制的意思。27.以: 憑借。28.封疆之界:劃定的邊疆界線。封,劃定。封疆:疆界、邊境。29.固:鞏固。30.國:國防。31.山溪:山河。32.險: 險要的地理環(huán)境。33.威: 威服。34.以:憑借,依靠之意。35.兵革:本意是“兵器和鎧甲”,比喻“武力、軍事”。36.得道者:實施“仁政”的君主。者,什么的人,此處特指君主。道,正義。下同。37.失道者:不實施“仁政”的君主。38.寡:少。39.之至:到達極點。40.畔:通“叛”,背叛。41.之:意思是“到、到達”。 42.至:意思是“極點”。 43.

42、順: 歸順,服從。44.以: 憑借。45.之: 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46.親戚:內(nèi)外親屬,包括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47.故: 所以。48.有: 要么,或者。49.勝:取得勝利。白話譯文: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條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方圓三里的內(nèi)城,方圓七里的外城,包圍著攻打它卻不能取勝。包圍著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這樣卻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條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城墻不是不高,護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裝備不是不尖利,糧食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棄城而逃走,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

43、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團結(jié)。所以說:使百姓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劃定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威懾天下不能靠武器裝備的強大。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內(nèi)外親屬都會背叛他。幫助他的多到了極點,天下人都歸順他。憑借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攻打內(nèi)外親屬都背叛他的人,所以君子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勝利。賞析:中心論點即篇首兩句。孟子提出三個概念:天時、地利、人和,并將這三者加以比較,層層推進。第一段作者提出中心論點用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相互比較組成。中間兩個“不如”相連,表示了遞進關(guān)系,一個比一個重要。這樣提

44、出論點,更顯得觀點鮮明。第二段,論證“天時地利人和”。以設(shè)置占天時者不能攻破占地利者為例,比較“天時”于“地利”的重要?!叭镏?,七里之郭”說明城小而難守;“環(huán)而攻之”說明攻城者攻勢強大,占有戰(zhàn)斗的主動權(quán);“而不勝”說明攻方失敗。戰(zhàn)斗會以弱者勝、強者敗告終,作者認為攻防之所以敢大軍壓境,是因為在“天時”上占了優(yōu)勢,但守方可憑借“地利”進行抵抗;攻方久攻不下,軍心渙散,必然失敗。這樣令人信服地證明了“天時不如地利”這一論斷的正確性。第三段,論證“地利不如人和”。以擁有良好的地理條件而終不能守為例,比較“地利”與“人和”的輕重?!俺歉摺?、“池深”、“兵革堅利”、“米粟多”指明了守方具有優(yōu)越的“地

45、利”條件,本可以取得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但結(jié)果卻“委而去之”,原因就在于內(nèi)部不“和”,有好條件也發(fā)揮不了作用,反被雖無“地利”而有“人和”的攻者戰(zhàn)勝,這就有力地說明了“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第四段,作者用“故曰”二字,將上文提出的觀點承接下來,展開論說。先用三個形式相同的否定定句說明“域民”、“固國”、“威天下”不能僅靠“天時”與“地利”的條件,從反面進一步強調(diào)了“人和”的重要性。作者正面意思就包含在下面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個論斷里。這里所說的“道”,就是“仁政”。這個論斷指出了“人和”的實質(zhì)。接著又進一步推論,指出“寡助之至”會眾叛親離,而“多助之至”則天下歸順。一反一正,對比鮮明。最后以

46、“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作結(jié),將“人和”的重要意義論說得十分透徹,深化了文章的中心。6、美文欣賞流浪的二胡 劉榮力有一個精靈,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個精靈,惆悵如初夏細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個精靈,它注定了永遠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蒙古包、轱轤車,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馬頭琴的搖籃;紅高粱、信天游,大風起兮云飛揚的黃土高坡天生就是嗩吶的世界;而楊柳岸、烏篷船,小橋流水繞人家的江南則永遠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場。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的詩意和綿長。只是我們不知那當初的當初,是江南選擇了二胡,還是二胡選擇了江南。六朝金粉、王謝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聲色

47、犬馬,那不是二胡弦線上開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錢塘,有太濃的綺麗繁華,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動的韻律。纖道、烏篷、臺門、廊棚、雨巷、石橋、茶肆、谷場,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腳。本不屬于墨客騷人,顯貴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開放的花,流淌的畫;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販夫走卒、商賈戲子開心時的道具,潦倒間的支撐。我真的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二胡開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當如水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細雨婆娑河邊芭蕉的時候;當多情的晚風撞拂臺門石橋,散漫的炊煙繚繞鄉(xiāng)野谷場的時候,二胡的流浪便開始了。當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個人,它的流浪被無端的濃縮聚集了,被無限地擴散放大了。那個叫

48、瞎子阿炳的人,像一個巫師,二胡遇上了他,從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六朝金粉、王謝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聲色犬馬,那不是二胡弦線上開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錢塘,有太濃的綺麗繁華,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動的韻律。纖道、烏篷、臺門、廊棚、雨巷、石橋、茶肆、谷場,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腳。本不屬于墨客騷人,顯貴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開放的花,流淌的畫;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販夫走卒、商賈戲子開心時的道具,潦倒間的支撐。我真的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二胡開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當如水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細雨婆娑河邊芭蕉的時候;當多情的晚風撞拂臺門石橋,散漫的炊煙繚繞鄉(xiāng)野谷場的時候,二胡的流浪便開始了。當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個人,它的流浪被無端的濃縮聚集了,被無限地擴散放大了。那個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個巫師,二胡遇上了他,從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臺門深,烏瓦粉檐廊棚長遍地市肆的江南,在春草池塘蛙鼓稠,鶯雛聲里碧禾濃處處鄉(xiāng)野的江南,類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的心靈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在我的故鄉(xiāng),四歲失明、自幼父母雙亡的孫文明,十二歲時便從故鄉(xiāng)的曹娥江邊出發(fā)漂泊江南,顛沛流離中,他的二胡響徹了大半個江南。流波曲四方曲人靜心安,使他由一個民間流浪藝人,走上了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講授二胡的講臺。而流浪了一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