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GB50096-2011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施行日期:2012年8月1日、八前言根據(jù)建設部建標2008102號文2008年工程建設標準規(guī)范制訂、修訂計劃(第一批)的要求,對住宅設計規(guī)范GB50096-1999(2003年版)進行修編。本規(guī)范編制組在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jīng)驗,參考有關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并充分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修訂了本規(guī)范。本規(guī)范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術語;3.基本規(guī)定;4.技術經(jīng)濟指標計算;5.套內空間;6.共用部分;7.室內環(huán)境;8.建筑設備。本次主要修訂了住宅套型分類及各房間最小使用面積,技術經(jīng)濟指標計算,樓電梯及信報箱的設置等;增加
2、了術語,擴展了節(jié)能、室內環(huán)境、建筑設備和排氣道的內容。本規(guī)范中以黑體字標志的條文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本規(guī)范由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負責具體解釋。本規(guī)范在執(zhí)行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需要修改和補充之處,請將意見和有關資料寄送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國家住宅工程中心(北京市西城區(qū)車公莊大街19號,郵政編碼:100044)。本規(guī)范主編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本規(guī)范參編單位:中國中建設計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中南建筑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建筑學院湖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重慶大學建筑城規(guī)學院
3、重慶市設計院本規(guī)范主要起草人員:趙冠謙林建平薛峰王賀曾捷孫敏生林莉陳華寧劉燕輝仲繼壽李耀培朱昌廉張菲菲葉茂煦李桂文周湘華趙文凱李正春王連順胡榮國李逢元文彪朱顯澤曾雁張磊焦燕張廣宇滿孝新龍灝鐘開健張播桑椹本規(guī)范參加單位:天津市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國際銅業(yè)協(xié)會(中國)大連九洲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本規(guī)范審查委員:徐正忠竇以德陳永江陳玉華儲兆佛符培勇高勇洪聲揚路紅羅文兵毛姚增戎向陽伍小亭楊德才章海峰張學洪鄭志宏周曉紅目次1 總則12 術語23 基本規(guī)定44 技術經(jīng)濟指標計算55 套內空間75.1 套型75.2 臥室、起居室(廳)75.3 廚房75.4 衛(wèi)生間85.5 層高和室內凈高85.6 陽臺95.7 過
4、道、貯藏空間和套內樓梯95.8 門窗96 共用部分116.1 窗臺、欄桿和臺階116.3 樓梯126.2安全疏散出口116.4 電梯126.5 走廊和出入口136.6 無障礙設計要求136.7 信報箱146.8 共用排氣道156.9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156.10 附建公共用房157 室內環(huán)境17177.1 日照、天然采光、遮陽7.2 自然通風177.3 隔聲、降噪187.4 防水、防潮187.5 室內空氣質量188 建筑設備208.1 一般規(guī)定208.2 給水排水218.3 采暖228.5 通風238.4燃氣238.6 空調238.7 電氣24本規(guī)范用詞說明26條文說明CONTENTS1 Ge
5、neralrules12 Terms23 BasicRequirement44 CalculationofTechnicalandeconomicindicators55 Spaceswithinthedwellingunit75.1 Dwellingunit75.2 Bedroomandlivingroom(hall)75.3 Kitchen75.4 Toilet85.5 Storeyheightandinteriornetstoreyheight85.6Balcony95.7 Passage,storespaceandinteriorstairs95.8 doorsandwindows96
6、 Commonfacilities116.1 Windowsillandrailings116.2 Emergencyevacuation116.3 Stairs126.4 Elevator126.5 Galleryandentrance136.6 Requirementaboutbarrier-freedesign136.7 Postbox146.8 Commonexhaustpipe156.9 Basementandsemi-basement156.10 Accessorialpublicrooms157 Interiorenvironment177.1 Sunlight,naturall
7、ightingandshading177.2 Naturalventilation177.3 Soundinsulationandnoisereduction187.5 Interiorairquality187.4Moistureproof188 Buildingequipments208.1Generalrules208.2Watersupplyandsewerage218.3 Heating228.4 Gas238.5 Ventilation238.6 Airconditioning238.7 Electric24Explanationconceringwordinginthiscode
8、26Explanationconcerningtheclauses271總則1.0.1為保障城鎮(zhèn)居民的基本住房條件,提高城鎮(zhèn)住宅功能質量,使住宅設計符合適用、安全、衛(wèi)生、經(jīng)濟等要求,制定本規(guī)范。1.0.2本規(guī)范適用于全國城鎮(zhèn)新建、改建和擴建的住宅設計。1.0.3住宅設計必須執(zhí)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guī),遵守安全衛(wèi)生、環(huán)境保護、節(jié)約用地、節(jié)約能源、節(jié)約用材、節(jié)約用水等有關規(guī)定。1.0.4住宅設計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的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規(guī)定。2術語2.0.1住宅residentialbuildings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2.0.2套型dwellingunit按不同使用面積,由居住空間
9、和廚房、衛(wèi)生間組成的基本住宅單位。2.0.3居住空間habitablespace臥室、起居室(廳)的使用空間。2.0.4臥室bedroom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間。2.0.5起居室(廳)livingroom供居住者會客、娛樂、團聚等活動的空間。2.0.6廚房kitchen供居住者進行炊事活動的空間。2.0.7衛(wèi)生間bathroom供居住者進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動的空間。2.0.8使用面積usablearea房間實際能使用的面積,不包括墻、柱等結構構造的面積。2.0.9層高storeyheight上下兩層樓面或樓面與地面之間的垂直距離。2.0.10室內凈高interiornetstoreyhe
10、ight樓面或地面至上部樓板底面或吊頂?shù)酌嬷g的垂直距離。2.0.11陽臺balcony由住宅外墻面伸出的,供居住者休息、活動、晾曬衣物等的空間。2.0.12平臺terrace供居住者進行室外活動的上人屋面或由住宅底層地面伸出室外的部分。2.0.13過道passage住宅套內使用的水平交通空間。2.0.14壁柜cabinet住宅套內與墻壁結合而成的落地貯藏空間2.0.15凸窗bay-window突出于建筑外墻面的凸形窗戶2.0.16躍層住宅duplexapartment套內空間跨越兩個樓層且設有套內樓梯的套型。2.0.17自然層數(shù)naturalstoreys按樓板、地板結構分層的樓層數(shù)。2.0
11、.18中間層middle-floor底層和最高住戶入口層之間的樓層。2.0.19架空層openfloor:僅有結構支撐而無外圍護結構的開敞空間層。2.0.20走廊gallery住宅套外使用的水平通道。2.0.21聯(lián)系廊inter-unitgallery聯(lián)系兩個相鄰單元樓、電梯間的水平通道。2.0.22住宅單元residentialbuildingunit由多套住宅套型組成的建筑部分,該部分內的住戶可通過共用樓梯和安全出口進行疏散。2.0.23地下室basement室內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過室內凈高的1/2的房間。2.0.24半地下室semi-basement室內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
12、度超過室內凈高的1/3,且不超過1/2的房間。2.0.25附建公共用房accessoryassemblyoccupancybuilding附于住宅主體建筑的公共用房,包括物業(yè)管理用房、不產(chǎn)生噪聲的設備用房、中小型商業(yè)用房、不產(chǎn)生油煙的餐飲店等。2.0.26設備層mechanicalfloor建筑物中專為設置暖通、空調、給水排水和電氣的設備和管道施工人員進入操作的空間層。3基本規(guī)定3.0.1住宅設計應符合城鎮(zhèn)規(guī)劃及居住區(qū)規(guī)劃的要求,經(jīng)濟、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和空間。3.0.2住宅設計應使建筑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創(chuàng)造方便、舒適、優(yōu)美的生活空間。3.0.3住宅設計應以人為本,除滿足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
13、根據(jù)需要尚應滿足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使用要求。3.0.4住宅設計應滿足居住者所需的日照、天然采光、通風和隔聲要求。3.0.5住宅設計必須滿足節(jié)能要求,住宅建筑應能合理利用能源。宜結合各地能源條件,采用常規(guī)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結合的供能方式。3.0.6住宅設計應推行標準化、模數(shù)化及多樣化,積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產(chǎn)品,積極推廣工業(yè)化設計、建造技術和模數(shù)應用技術。3.0.7住宅的結構設計應滿足安全、適用和耐久的要求。3.0.8住宅設計應符合相關防火規(guī)范的規(guī)定,并應滿足安全疏散要求。3.0.9住宅設計應滿足設備系統(tǒng)功能有效、運行安全、維修方便等基本要求,應為相關設備預留合理的安裝位置。3.0.1
14、0住宅設計應在滿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時,兼顧今后改造的可能。4技術經(jīng)濟指標計算4.0.1住宅設計應計算下列技術經(jīng)濟指標:各功能空間使用面積(m2);套內使用面積(m2/套);套型陽臺面積(m2/套);套型總建筑面積(m2/套);住宅樓總建筑面積(m2)。4.0.2計算住宅的技術經(jīng)濟指標,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各功能空間使用面積等于各功能空間墻體內表面所圍合的水平投影面積;2. 套內使用面積等于套內各功能空間使用面積之和;3. 套型陽臺面積等于套內各陽臺的面積之和;陽臺的面積均按其結構底板投影凈面積的一半計算;4. 套型總建筑面積等于套內使用面積、相應的建筑面積和套型陽臺面積之和;5. 住宅樓總建
15、筑面積等于全樓各套型總建筑面積之和。4.0.3套內使用面積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套內使用面積包括臥室、起居室(廳)、餐廳、廚房、衛(wèi)生間、過廳、過道、貯藏室、壁柜等使用面積的總和;2. 躍層住宅中的套內樓梯按自然層數(shù)的使用面積總和計入套內使用面積;3. 煙囪、通風道、管井等均不計入套內使用面積;4. 套內使用面積按結構墻體表面尺寸計算;有復合保溫層時,按復合保溫層表面尺寸計算;5. 利用坡屋頂內的空間時,屋面板下表面與樓板地面的凈高低于1.20m的空間不計算使用面積,凈高在1.20m2.10m的空間按1/2計算使用面積,凈高超過2.10m的空間全部計入套內使用面積;坡屋頂無結構頂層樓板,不
16、能利用坡屋頂空間時不計算其使用面積;6. 坡屋頂內的使用面積應列入套內使用面積中4.0.4套型總建筑面積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按全樓各層外墻結構外表面及柱外沿所圍合的水平投影面積之和求出住宅樓建筑面積,當外墻設外保溫層時,按保溫層外表面計算;2. 以全樓總套內使用面積除以住宅樓建筑面積得出計算比值;3. 套型總建筑面積等于套內使用面積除以計算比值所得面積,加上套型陽臺面積。4.0.5住宅樓的層數(shù)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當住宅樓的所有樓層的層高不大于3.00m時,層數(shù)應按自然層數(shù)計;2. 當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間處于同一建筑物內時,應將住宅部分的層數(shù)與其他功能空間的層數(shù)疊加計算建筑層數(shù)。當建
17、筑中有一層或若干層的層高超過3.00m時,應對這些超過3.00m的樓層按其高度總和除以3.00m進行層數(shù)折算,余數(shù)不足1.50m時,多出部分不計入建筑層數(shù),余數(shù)大于或等于1.50m時,多出部分按1層計算;3. 層高小于2.20m的架空層和設備層不計入自然層數(shù);4. 高出室外設計地面小于2.20m的半地下室不計入地上自然層數(shù)。5套內空間5.1套型5.1.1 住宅應按套型設計,每套住宅應設臥室、起居室(廳)、廚房和衛(wèi)生間等基本功能空間。5.1.2 住宅套型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下列規(guī)定:1由臥室、起居室(廳)、廚房和衛(wèi)生間等組成的住宅套型,其使用面積不應小于30m2;2由兼起居的臥室、廚房和衛(wèi)生間等組
18、成的住宅最小套型,其使用面積不應小于22m2。5.2 臥室、起居室(廳)5.2.1 臥室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下列規(guī)定:1雙人臥室為9m2;2單人臥室為5m2;3兼起居的臥室為12m2。5.2.2 起居室(廳)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10m2。5.2.3 應減少直接開向起居廳的門的數(shù)量。起居室(廳)內布置家具的墻面直線長度宜大于3m。5.2.4 無直接采光的餐廳、過廳等,其使用面積不宜大于10m2。5.3 廚房5.3.1 廚房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下列規(guī)定:1由臥室、起居室(廳)、廚房和衛(wèi)生間等組成的住宅套型的廚房使用面積不應小于4.0m2;2由兼起居的臥室、廚房和衛(wèi)生間等組成的住宅最小套型的廚房使用面積不
19、應小于3.5m2。5.3.2 廚房宜布置在套內近入口處。5.3.3 廚房應設置洗滌池、案臺、爐灶及排油煙機、熱水器等設施或為其預留位置。5.3.4 廚房應按炊事操作流程布置。排油煙機的位置應與爐灶位置對應,并應與排氣道直接連通。5.3.5 單排布置設備的廚房凈寬不應小于1.50m;雙排布置設備的廚房其兩排設備之間的凈距不應小于0.90m。5.4 衛(wèi)生間5.4.1 每套住宅應設衛(wèi)生間,至少應配置便器、洗浴器、洗面器三件衛(wèi)生設備或為其預留位置。三件衛(wèi)生設備集中配置的衛(wèi)生間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2.50m2。5.4.2 衛(wèi)生間可根據(jù)使用功能要求組合不同的設備。不同組合的空間使用面積不應小于下列規(guī)定:1設
20、便器、洗面器的為1.80m2;2設便器、洗浴器的為2.00m2;3設洗面器、洗浴器的為2.00m2;4設洗面器、洗衣機的為1.80m2;5單設便器的為1.10m2。5.4.3 無前室的衛(wèi)生間的門不應直接開向起居室(廳)或廚房。5.4.4 衛(wèi)生間不應直接布置在下層住戶的臥室、起居室(廳)、廚房和餐廳的上層。5.4.5 當衛(wèi)生間布置在本套內的臥室、起居室(廳)、廚房和餐廳的上層時,均應有防水和便于檢修的措施。5.4.6 套內應設置洗衣機的位置。5.5 層高和室內凈高5.5.1 住宅層高宜為2.80m。5.5.2 臥室、起居室(廳)的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40m,局部凈高不應低于2.10m,且其面積不
21、應大于室內使用面積的1/3。5.5.3 利用坡屋頂內空間作臥室、起居室(廳)時,其1/2面積的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10m。5.5.4 廚房、衛(wèi)生間的室內凈高不應低于2.20m。5.5.5 廚房、衛(wèi)生間內排水橫管下表面與樓面、地面凈距不得低于1.90m,且不得影響門、窗扇開啟。5.6 陽臺5.6.1 每套住宅宜設陽臺或平臺。5.6.2 陽臺欄桿設計應采用防止兒童攀登的構造,欄桿的垂直桿件間凈距不應大于0.11m,放置花盆處必須采取防墜落措施。5.6.3 住宅的陽臺欄板或欄桿凈高,六層及六層以下的不應低于1.05m;七層及七層以上的不應低于1.10m。5.6.4 封閉陽臺欄板或欄桿也應滿足陽臺欄板
22、或欄桿凈高要求。七層及七層以上住宅和寒冷、嚴寒地區(qū)住宅宜采用實體欄板。5.6.5 頂層陽臺應設雨罩,各套住宅之間毗連的陽臺應設分戶隔板。5.6.6 陽臺、雨罩均應做有組織排水,雨罩及開敞陽臺應做防水措施。5.6.7 當陽臺設有洗衣設備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應設置專用給、排水管線及專用地漏,陽臺樓、地面均應做防水;2嚴寒和寒冷地區(qū)應封閉陽臺,并應采取保溫措施。5.6.8 當陽臺或建筑外墻設置空調室外機時,其安裝位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能通暢地向室外排放空氣和自室外吸入空氣;2在排出空氣一側不應有遮擋物;3可方便地對室外機進行維修和清掃換熱器;4安裝位置不應對室外人員形成熱污染。5.7過道、貯藏空間和
23、套內樓梯5.7.1 套內入口過道凈寬不宜小于1.20m;通往臥室、起居室(廳)的過道凈寬不應小于1.00m;通往廚房、衛(wèi)生間、貯藏室的過道凈寬不應小于0.90m。5.7.2 套內設于底層或靠外墻、靠衛(wèi)生間的壁柜內部應采取防潮措施。5.7.3 套內樓梯當一邊臨空時,梯段凈寬不應小于0.75m;當兩側有墻時,墻面之間凈寬不應小于0.90m,并應在其中一側墻面設置扶手。5.7.4 套內樓梯的踏步寬度不應小于0.22m;高度不應大于0.20m,扇形踏步轉角距扶手中心0.25m處,寬度不應小于0.22m。5.8 門窗5.8.1 外窗窗臺距樓面、地面的凈高低于0.90m時,應有防護設施。注:窗外有陽臺或平
24、臺時可不受此限制。窗臺的凈高或防護欄桿的高度均應從可踏面起算,保證凈高達到0.90m。5.8.2 當設置凸窗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窗臺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時,防護高度從窗臺面起算不應低于0.90m;2可開啟窗扇窗洞口底距窗臺面的凈高低于0.90m時,窗洞口處應有防護措施。其防護高度從窗臺面起算不應低于0.90m;3嚴寒和寒冷地區(qū)不宜設置凸窗。5.8.3 底層外窗和陽臺門、下沿低于2.00m且緊鄰走廊或共用上人屋面上的窗和門,應采取防衛(wèi)措施。5.8.4 面臨走廊、共用上人屋面或凹口的窗,應避免視線干擾,向走廊開啟的窗扇不應妨礙交通。5.8.5 住宅戶門應采用具備防盜、隔音功能的防護門。向外開啟
25、的戶門不應妨礙公共交通及相鄰戶門開啟。5.8.6廚房和衛(wèi)生間的門應在下部設有效截面積不小于0.02川的固定百葉,或距地面留出不小于30mm的縫隙。5.8.7各部位門洞的最小尺寸應符合表5.8.7的規(guī)定。表5.8.7門洞最小尺寸類別洞口寬度洞口高度(m)(m)共用外門1.202.00戶(套)門1.002.00起居室)門0.902.00臥室門0.902.00廚房門0.802.00衛(wèi)生間門0.702.00陽臺門(單0.702.00扇)注:1表中門洞口高度不包括門上亮子高度,寬度以平開門為準。2洞口兩側地面有高低差時,以高地面為起算高度。6共用部分6.1窗臺、欄桿和臺階6.1.1 樓梯間、電梯廳等共用
26、部分的外窗窗臺距樓面、地面的凈高小于0.90m時,應有防護設施。注:窗外有陽臺或平臺時可不受此限制。窗臺的凈高或防護欄桿的高度均應從可踏面起算,保證凈高達到0.90m。6.1.2 住宅的公共出入口臺階高度超過0.70m并側面臨空時,應設防護設施,防護設施凈高不應低于1.05m。6.1.3 住宅的外廊、內天井及上人屋面等臨空處的欄桿凈高,六層及六層以下不應低于1.05m,七層及七層以上不應低于1.10m。防護欄桿必須采用防止少年兒童攀登的構造,當采用垂直桿件做欄桿時,其桿件凈距不應大于0.11m。6.1.4 住宅的公共出入口臺階踏步寬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
27、.10m,踏步高度應均勻一致,并應采取防滑措施。臺階踏步數(shù)不應少于2級,當高差不足2級時,應按坡道設置;臺階寬度大于1.80m時,兩側宜設欄桿扶手,高度應為0.90m。6.2 安全疏散出口6.2.1 十層以下的住宅建筑,當住宅單元任一層的建筑面積大于650m2,或任一套房的戶門至安全出口的距離大于15m時,該住宅單元每層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6.2.2 十層及十層以上但不超過十八層的住宅建筑,當住宅單元任一層的建筑面積大于650m2,或任一套房的戶門至安全出口的距離大于10m時,該住宅單元每層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6.2.3 十九層及十九層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層住宅單元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
28、6.2.4 安全出口應分散布置,兩個安全出口的距離不應小于5m。6.2.5 樓梯間及前室的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6.2.6 十層以下的住宅建筑的樓梯間宜通至屋頂,且不應穿越其它房間。通向平屋面的門應向屋面方向開啟。6.2.7 十層及十層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個住宅單元的樓梯均應通至屋頂,且不應穿越其它房間。通向平屋面的門應向屋面方向開啟。各住宅單元的樓梯間宜在屋頂相連通。但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樓梯可不通至屋頂:1.十八層及十八層以下,每層不超過8戶、建筑面積不超過650m2,且設有一座共用的防煙樓梯間和消防電梯的住宅;2.頂層設有外部聯(lián)系廊的住宅。6.3 樓梯6.3.1 樓梯梯段凈寬不應小于1.10
29、m,不超過六層的住宅,一邊設有欄桿的梯段凈寬不應小于1.00m。注:樓梯梯段凈寬系指墻面裝飾面至扶手中心之間的水平距離。6.3.2 樓梯踏步寬度不應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應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應小于0.90m。樓梯水平段欄桿長度大于0.50m時,其扶手高度不應小于1.05m。樓梯欄桿垂直桿件間凈空不應大于0.11m。6.3.3 樓梯平臺凈寬不應小于樓梯梯段凈寬,且不得小于1.20m。樓梯平臺的結構下緣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應低于2.00m。入口處地坪與室外地面應有高差,并不應小于0.10m。注:1.樓梯平臺凈寬系指墻面裝飾面至扶手中心之間的水平距離;2.樓梯平臺的結構下緣至人行通道
30、的垂直高度系指結構梁(板)的裝飾面至地面裝飾面的垂直距離。6.3.4 住宅樓梯為剪刀梯時,樓梯平臺的凈寬不得小于1.30m。6.3.5 樓梯井凈寬大于0.11m時,必須采取防止兒童攀滑的措施。6.4電梯6.4.1 七層及七層以上住宅或住戶入口層樓面距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超過16m的住宅必須設置電梯。注:1底層作為商店或其它用房的多層住宅,其住戶入口層樓面距該建筑物的室外設計地面高度超過16m時必須設置電梯;2底層做架空層或貯存空間的多層住宅,其住戶入口層樓面距該建筑物的室外設計地面高度超過16m時必須設置電梯;3頂層為兩層一套的躍層住宅時,躍層部分不計層數(shù),其頂層住戶入口層樓面距該建筑物室外設計
31、地面的高度不超過16m時,可不設電梯;4住宅中間層有直通室外地面的出入口并具有消防通道時,其層數(shù)可由中間層起計算。6.4.2 十二層及十二層以上的住宅,每棟樓設置電梯不應少于兩臺,其中應設置一臺可容納擔架的電梯。6.4.3 十二層及十二層以上的住宅每單元只設一部電梯時,從第十二層起應設置與相鄰住宅單元聯(lián)通的聯(lián)系廊。聯(lián)系廊可隔層設置,上下聯(lián)系廊之間的間隔不應超過五層。聯(lián)系廊的凈寬不應小于1.10m,局部凈高不應低于2.00m。6.4.4 十二層及十二層以上的住宅由二個及二個以上的住宅單元組成,且其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住宅單元未設置可容納擔架的電梯時,應從第十二層起應設置與可容納擔架的電梯聯(lián)通的聯(lián)系
32、廊。聯(lián)系廊可隔層設置,上下聯(lián)系廊之間的間隔不應超過五層。聯(lián)系廊的凈寬不應小于1.10m,局部凈高不應低于2.00m。6.4.5 七層及七層以上住宅電梯應在設有戶門或公共走廊的每層設站。住宅電梯宜成組集中布置。6.4.6 候梯廳深度不應小于多臺電梯中最大轎箱的深度,且不應小于1.50m。6.4.7 電梯不應緊鄰臥室布置。6.5走廊和出入口6.5.1 外廊、內天井及上人屋面等臨空處的欄桿凈高,六層及六層以下住宅不應低于1.05m,七層及七層以上住宅不應低于1.10m。欄桿設計應防止兒童攀登,垂直桿件間凈空不應大于0.11m。6.5.2 住宅中作為主要通道的外廊宜作封閉外廊,并應設可開啟的窗扇。走廊
33、通道的凈寬不應小于1.20m,局部凈高不應低于2.00m。6.5.3 住宅的公共出入口位于陽臺、外廊及開敞樓梯平臺的下部時,應采取防止物體墜落傷人的安全措施。6.5.4 住宅的公共出入口處應有識別標志,十層及十層以上住宅的公共出入口應設門廳。6.6 無障礙設計要求6.6.1 七層及七層以上的住宅,應對下列部位進行無障礙設計。1建筑入口;2入口平臺;3候梯廳;4公共走道。6.6.2 建筑入口及入口平臺的無障礙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建筑入口設臺階時,應同時設有輪椅坡道和扶手;2坡道的坡度應符合表6.6.2的規(guī)定。表6.6.2坡道的坡度坡度1:201:161:121:101:8最大高度1.501.0
34、00.750.600.35(m)3供輪椅通行的門凈寬不應小于0.8m;4供輪椅通行的推拉門和平開門,在門把手一側的墻面,應留有不小于0.5m的墻面寬度;5供輪椅通行的門扇,應安裝視線觀察玻璃、橫執(zhí)把手和關門拉手,在門扇的下方應安裝高0.35m的護門板;6門檻高度及門內外地面高差不應大于0.15m,并應以斜坡過渡。6.6.3 七層及七層以上住宅建筑入口平臺寬度不應小于2.00m,七層以下住宅建筑入口平臺寬度不應小于1.50m。6.6.4 供輪椅通行的走道和通道凈寬不應小于1.20m。6.7 信報箱6.7.1 新建住宅應每套配套設置信報箱。6.7.2 住宅設計應在方案設計階段布置信報箱的位置。信報
35、箱宜設置在住宅單元主要入口處。6.7.3 設有單元安全防護門的住宅,信報箱的投遞口應設在門禁以外。當通往投遞口的專用通道設在室內時,其凈寬應不小于0.60m。6.7.4 信報箱的投取信口設置在公共通道位置時,通道的凈寬應從信報箱的最外緣起算。6.7.5 信報箱的設置不得降低住宅基本空間的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標準。6.7.6 住宅設計應選用信報箱定型產(chǎn)品。選用嵌墻式信報箱時應設計洞口尺寸和安裝、拆卸預埋件位置。6.7.7 信報箱的設置宜利用共用部位的照明,但不得降低住宅公共照明標準。6.7.8 選用智能信報箱時,應提出預留電源接口。6.8 共用排氣道6.8.1 住宅廚房宜設共用排氣道、無外窗的衛(wèi)生
36、間應設共用排氣道。6.8.2 住宅廚房、衛(wèi)生間的共用排氣道應采用能夠防止各層回流的定型產(chǎn)品。排氣道斷面尺寸應根據(jù)層數(shù)確定,排氣道接口部位應安裝支管接口配件,廚房排氣道接口直徑應大于150mm,衛(wèi)生間排氣道接口直徑應大于80mm。6.8.3 廚房的共用排氣道應與灶具位置相鄰,共用排氣道與排油煙機連接的進氣口應朝向灶具方向。6.8.4 廚房的共用排氣道與衛(wèi)生間的共用排氣道應分別設置。6.8.5 豎向排氣道屋頂風帽的安裝高度不應低于相鄰建筑砌筑體。排氣道的出口設置在上人屋面、住戶露臺上時,應高出屋面或露臺地面2m;當周圍4m之內有門窗時,應高出門窗上皮0.6m。6.9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6.9.1 住
37、宅的臥室、起居室(廳)、廚房不應布置在地下室;當布置在半地下室時,必須對采光、通風、日照、防潮、排水及安全防護采取措施。6.9.2 住宅除臥室、起居室(廳)、廚房以外的其他功能房間可以布置在地下室,但應采取采光、通風、防潮、排水及防護措施。6.9.3 住宅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做自行車庫和設備用房時,其凈高不應低于2.00m。6.9.4 當住宅的地上架空層及半地下室做機動車停車位時,其凈高不應低于2.20m。6.9.5 地上住宅樓、電梯間宜與地下車庫連通,但直通住宅單元的地下樓梯間入口處應設置乙級防火門。嚴禁利用樓、電梯間為地下車庫進行自然通風,并應采取安全防盜措施。6.9.6 地下室、半地下室應
38、采取防水、防潮及通風措施,采光井應采取排水措施。6.10 附建公共用房6.10.1 住宅建筑內嚴禁布置存放和使用火災危險性甲、乙類物品的商店、車間和倉庫,并不應布置產(chǎn)生噪聲、振動和污染環(huán)境衛(wèi)生的商店、車間和娛樂設施。6.10.2 住宅建筑內不應布置易產(chǎn)生油煙的餐飲店,當住宅底層商業(yè)網(wǎng)點布置有產(chǎn)生刺激性氣味或噪聲的配套用房,應做排氣、消音處理6.10.3 水泵房、冷熱源機房、變配電機房等公共機電用房不宜設置在住宅主體建筑內,不宜設置在與住戶相鄰的樓層內,在無法滿足上述要求貼臨設置時,應增加隔聲減震處理。6.10.4 住戶的公共出入口與附建公共用房的出入口應分開布置。7室內環(huán)境7.1日照、天然采光
39、、遮陽7.1.1 每套住宅至少應有一個居住空間能獲得冬季日照。7.1.2 需要獲得冬季日照的居住空間的窗洞開口寬度不應小于0.60m。7.1.3 臥室、起居室(廳)、廚房應有天然采光。7.1.4 臥室、起居室(廳)、廚房的采光系數(shù)不應低于1%;當住宅樓梯間設置采光窗時,采光系數(shù)不應低于0.5%。7.1.5 臥室、起居室(廳)、廚房的采光窗洞口的窗地面積比不應低于1/7。7.1.6 當住宅樓梯間設置采光窗時,采光窗洞口的窗地面積比不應低于1/12。7.1.7 采光窗下沿離樓面或地面高度低于0.50m的窗洞口面積不計入采光面積內,窗洞口上沿距地面高度不宜低于2.00m。7.1.8 除嚴寒地區(qū)外,住
40、宅的居住空間朝西外窗應采取外遮陽措施,住宅的居住空間朝東外窗宜采取外遮陽措施。當住宅采用天窗、斜屋頂窗采光時,應采取活動遮陽措施。7.2 自然通風7.2.1 臥室、起居室(廳)、廚房應有自然通風。7.2.2 住宅的平面空間組織、剖面設計、門窗的位置、方向和開啟方式的設置,應有利于組織室內自然通風。單朝向住宅宜采取改善自然通風的措施。7.2.3 每套住宅的自然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于地面面積的5%7.2.4 采用自然通風的房間,其直接或間接自然通風開口面積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臥室、起居室(廳)、明衛(wèi)生間的直接自然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于該房間地板面積的1/20;當采用自然通風的房間外設置陽臺時,陽臺的自然
41、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于采用自然通風的房間和陽臺地板面積總和的1/20;2廚房的直接自然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于該房間地板面積的1/10,并不得小于0.60m2;當廚房外設置陽臺時,陽臺的自然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于廚房和陽臺地板面積總和的1/10,并不得小于0.60m2。7.3 隔聲、降噪7.3.1 住宅臥室、起居室(廳)內噪聲級,應滿足下列要求:1. 晝間臥室內的等效連續(xù)A聲級不應大于45dB;2. 夜間臥室內的等效連續(xù)A聲級不應大于37dB;3. 起居室(廳)的等效連續(xù)A聲級不應大于45dB。7.3.2 分戶墻和分戶樓板的空氣聲隔聲性能應滿足下列要求:1. 分隔臥室、起居室(廳)的分戶墻和分戶樓板,
42、空氣聲隔聲評價量(RW+C)應大于45dB;2. 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間的樓板,空氣聲隔聲評價量(RW+Ctr)應大于51dB。7.3.3 臥室、起居室(廳)的分戶樓板的計權規(guī)范化撞擊聲壓級宜小于75dB。當條件受到限制時,住宅分戶樓板的計權規(guī)范化撞擊聲壓級應小于85dB,且應在樓板上預留可供今后改善的條件7.3.4 住宅建筑的體形、朝向和平面布置應有利于噪聲控制。在住宅平面設計時,當臥室、起居室(廳)布置在噪聲源一側時,外窗應采取隔聲降噪措施;當居住空間與可能產(chǎn)生噪聲的房間相鄰時,分隔墻和分隔樓板應采取隔聲降噪措施;當內天井、凹天井中設置相鄰戶間窗口時,宜采取隔聲降噪措施。7.3.5 起居
43、室(廳)不宜緊鄰電梯布置。受條件限制起居室(廳)緊鄰電梯布置時,必須采取有效的隔聲和減振措施。7.4 防水、防潮7.4.1 住宅的屋面、地面、外墻、外窗應能防止雨水和冰雪融化水侵入室內。7.4.2 住宅的屋面和外墻的內表面在室內溫度、濕度設計條件下不應出現(xiàn)結露。7.5 室內空氣質量7.5.1 住宅室內裝修設計宜進行環(huán)境空氣質量預評價。7.5.2 在選用住宅建筑材料、室內裝修材料以及選擇施工工藝時,應控制有害物質的含量。7.5.3 住宅室內空氣污染物的活度和濃度應符合表7.5.3的規(guī)定。表7.5.3住宅室內空氣污染物限值污染物名稱活度、濃度限值氡<200(Bq/m3)游離甲醛<0.0
44、8(mg/m3)苯<0.09(mg/m3)氨<0.2(mg/m3)TVOC<0.5mg/m3)8建筑設備8.1一般規(guī)定8.1.1 住宅應設室內給水排水系統(tǒng)8.1.2 嚴寒和寒冷地區(qū)的住宅應設置采暖設施。8.1.3 住宅應設照明供電系統(tǒng)。8.1.4 每套住宅應在下列系統(tǒng)設置如下計量裝置:1. 各類生活供水系統(tǒng)的水表;2. 設有集中采暖(集中空調)系統(tǒng)時的分戶熱計量裝置;3. 設有燃氣系統(tǒng)時的燃氣表;4. 供電系統(tǒng)的電能表。8.1.5 機電設備管線的設計應相對集中、布置緊湊、合理使用空間。8.1.6 設備、儀表及管線較多的部位,應進行詳細的綜合設計,并應符合以下要求:1. 采暖散
45、熱器、戶配電箱、家居配線箱、電源插座、有線電視插座、信息網(wǎng)絡和電話插座等,應與室內設施和家具綜合布置;2. 計量儀表和管道的設置位置應有利于廚房灶具或衛(wèi)生間衛(wèi)生器具的合理布局和接管,宜為住戶進行二次裝修留有靈活性;3. 廚房、衛(wèi)生間內排水橫管下表面與樓面、地面凈距應滿足本規(guī)范5.5.5條的要求;4. 水表、熱量表、燃氣表、電能表的設置應便于管理。8.1.7 下列設施不應布置在住宅套內,應設在共用空間內:1. 公共功能的管道,包括給水總立管、消防立管、雨水立管、采暖(空調)供回水總立管和配電和弱電干線(管)等,布置在開敞式陽臺的雨水立管除外;2. 公共的管道閥門、電氣設備和用于總體調節(jié)和檢修的部
46、件,戶內排水立管檢修口除外;3. 采暖管溝和電纜溝的檢查孔。8.1.8 水泵房、冷熱源機房、變配電室等公共機電用房應采用低噪聲設備,且應采取相應的減振、隔聲、吸音、防止電磁干擾等措施。8.2 給水排水8.2.1 住宅各類生活供水水質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的相關規(guī)定。8.2.2 入戶管的供水壓力不應大于0.35MPa。8.2.3 套內用水點供水壓力不宜大于0.20MPa,且不應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壓力8.2.4 住宅應設置熱水供應設施或預留安裝熱水供應設施的條件。生活熱水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集中生活熱水系統(tǒng)配水點的供水水溫不應低于45°C;2集中生活熱水系統(tǒng)應在套內熱水表前設循環(huán)回
47、水管;3. 集中生活熱水系統(tǒng)熱水表后或戶內熱水器不循環(huán)的熱水供水支管,長度不宜超過8m。8.2.5 衛(wèi)生器具和配件應采用節(jié)水型產(chǎn)品。管道、閥門和配件應采用不易銹蝕的材質。8.2.6 住宅廚房和衛(wèi)生間的排水立管應分別設置。排水管道不得穿越臥室。8.2.7 排水立管不應布置在臥室內,且不宜布置在靠近與臥室相鄰的內墻;當必須靠近與臥室相鄰的內墻時,應采用低噪聲管材。8.2.8 住宅的污廢水排水橫管宜設于本層套內;當敷設于下一層的套內空間時,其清掃口應設于本層,并應進行夏季管道外壁結露驗算,采取相應的防止結露的措施。污廢水排水立管的檢查口宜每層設置。8.2.9 設置淋浴器和洗衣機的部位應設置地漏,布置
48、洗衣機的部位宜采用能防止溢流和干涸的專用地漏。洗衣機設在陽臺上時,其排水不應排入雨水管。8.2.10 無存水彎的衛(wèi)生器具和無水封的地漏與生活排水管道連接時,在排水口以下應設存水彎;存水彎和有水封地漏的水封高度不應小于50mm。8.2.11 地下室、半地下室中低于室外地面的衛(wèi)生器具和地漏的排水管,不應與上部排水管連接,應設置集水設施用污水泵排出。8.2.12 采用中水沖洗便器時,中水管道和預留接口應設明顯標識。座便器安裝潔身器時,潔身器不應與中水管連接。8.2.13 排水通氣管的出口,設置在上人屋面、住戶露臺上時,應高出屋面或露臺地面2.00m;當周圍4.00m之內有門窗時,應高出門窗上口0.6
49、0m。8.3 采暖8.3.1 嚴寒和寒冷地區(qū)的住宅宜設集中采暖系統(tǒng)。夏熱冬冷地區(qū)住宅采暖方式應根據(jù)當?shù)啬茉辞闆r,經(jīng)技術經(jīng)濟分析,并綜合考慮用戶對設備運行費用的承擔能力等因素確定。8.3.2 除電力充足和供電政策支持,或者建筑所在地無法利用其他形式的能源外,嚴寒和寒冷地區(qū)、夏熱冬冷地區(qū)的住宅不應設計直接電熱作為室內采暖主體熱源。833住宅采暖系統(tǒng)應采用不高于95C的熱水作為熱媒,并應有可靠的水質保證措施c熱水溫度和系統(tǒng)壓力應根據(jù)管材、室內散熱設備等因素確定。8.3.4住宅集中采暖的設計,應進行每一個房間的熱負荷計算8.3.5住宅集中采暖的設計應進行室內采暖系統(tǒng)的水力平衡計算,通過調整環(huán)路布置和管
50、徑,使并聯(lián)管路(不包括共同段)的阻力相對差額不大于15;當不滿足要求時,應采取水力平衡措施。8.3.6 設置采暖系統(tǒng)的普通住宅的室內采暖計算溫度,不應低于表8.3.6的規(guī)定。表8.3.6室內采暖計算溫度用房溫度(c)臥室、起居室(廳)和衛(wèi)生間18廚房15設采暖的樓梯間和走廊14837設有洗浴器并有熱水供應設施的衛(wèi)生間宜按沐浴時室溫為25C設計。8.3.8 套內采暖設施應配置室溫自動調控裝置。8.3.9 室內采用散熱器采暖時,室內采暖系統(tǒng)的制式宜采用雙管式;如采用單管式,應在每組散熱器的進出水支管之間設置跨越管。8.3.10 設計地面輻射采暖系統(tǒng)時,宜按主要房間劃分采暖環(huán)路。8.3.11 應采用
51、體型緊湊、便于清掃、使用壽命不低于鋼管的散熱器,并宜明裝,散熱器的外表面應刷非金屬性涂料。8.3.12 設計采用戶式燃氣采暖熱水爐作為采暖熱源時,其熱效率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中節(jié)能等級的規(guī)定值。8.4 燃氣8.4.1 住宅管道燃氣的供氣壓力不應高于0.2MPa。住宅內各類用氣設備應使用低壓燃氣,其入口壓力應在0.751.5倍燃具額定范圍內。8.4.2 戶內燃氣立管應設置在有自然通風的廚房或與廚房相連的陽臺內,且宜明裝設置,不得設在通風排氣豎井內。8.4.3 燃氣設備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燃氣設備嚴禁設置在臥室內;2. 嚴禁在浴室內安裝直接排氣式、半密閉式燃氣熱水器等在使用空間內積聚有害氣體的加熱設備;3. 戶內燃氣灶應安裝在通風良好的廚房、陽臺內;4. 燃氣熱水器等燃氣設備應安裝在通風良好的廚房、陽臺內或其他非居住房間。8.4.4 住宅內各類用氣設備的煙氣必須排至室外。排氣口應采取防風措施,安裝燃氣設備的房間應預留安裝位置和排氣孔洞位置;當多臺設備合用豎向排氣道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蘭州2025年甘肅蘭州市公安局安寧分局招聘交通管理輔警18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租憑魚塘合同范本
- 科技園區(qū)發(fā)展與經(jīng)濟形勢的互動關系
- 涵洞購銷合同范本
- U-49900-生命科學試劑-MCE
- Cyclohexanone-d4-生命科學試劑-MCE
- 未來職場培訓遠程教學的機遇與挑戰(zhàn)
- 電商模式下的新經(jīng)濟業(yè)態(tài)解讀
- 短視頻在餐飲品牌國際化推廣中的應用
- 電子競技產(chǎn)業(yè)的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 MBTI職業(yè)性格測試(可直接使用)
- 2023年副主任醫(yī)師(副高)-推拿學(副高)考試參考題庫有答案
- 《旅游規(guī)劃與開發(fā)》馬勇教授
- 網(wǎng)絡安全技術與應用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民族樂器分類二》教案
- 生產(chǎn)車間管理制度辦法
- 12j912-2常用設備用房
- 質量獎與自評報告
- 機電企業(yè)管理導論第1章課件
- 水平一足球全冊教案
- 蘇教版科學二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