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區(qū)內的總體景觀類型相對比較單一大多屬林地景觀類型_第1頁
評價區(qū)內的總體景觀類型相對比較單一大多屬林地景觀類型_第2頁
評價區(qū)內的總體景觀類型相對比較單一大多屬林地景觀類型_第3頁
評價區(qū)內的總體景觀類型相對比較單一大多屬林地景觀類型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評價區(qū)內的總體景觀類型相對比較單一,大多屬林地景觀類型。 其整體結構和功能雖然受人工、 自然等多種外來因素的干擾, 但其整體功能仍然能維持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平衡。從生態(tài)學角度講, 判定一個地區(qū)景觀質量的好壞,關鍵因素是看模地是否是由對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具有較強調控能力的地物類型構成。模地質量采用傳統(tǒng)生態(tài)學中計算植被優(yōu)勢度值的方法進行判定。優(yōu)勢度值由3 種參數計算得出,即密度(Rd)、頻率 (Rf) 和景觀比例 (Lp) 。樣方是以1km×1km為一個樣方,對景觀全覆蓋取樣,并用Merrington Maxine “t-分布點的百分比表 ”進行檢驗。優(yōu)勢度計算的數學表達式如下:密度 Rd=拼 塊

2、i的 數 目×100%拼塊總數頻率 Rf=拼塊 i 出現(xiàn)的樣方數×100%總樣方數景觀比例Lp=拼塊 i 的面積×100%樣地總面積優(yōu)勢度 Do=( RdRf ) / 2 L p×100%2(1)(2)(3)(4)由此可計算區(qū)域內各類拼塊優(yōu)勢度值,結果見表5-2-7。表 5-2-7 區(qū)域內各類拼塊優(yōu)勢度值拼塊類型面積 (hm2 )斑塊數Rd(%)Rf(%)Lp(%)Do(%)林地景觀1262.328937.7161.2535.0442.26草地景觀2.4320.853.840.071.21水面景觀197.89145.938.735.496.41人工建筑景

3、觀456.772711.4415.6012.6813.10農田景觀1683.4110444.0776.7346.7253.56根據上表分析計算,可以看出在上述五種景觀組分中,農田(Do53.56%,Lp46.72%)的優(yōu)勢度最大,連通程度最高,分布面積最廣,因此農田是規(guī)劃區(qū)域內的模地。農田是環(huán)境資源拼塊中的低亞穩(wěn)定性元素類型,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有一定的正向調控能力。其次是林地( Do19.65%,Lp16.80%),其優(yōu)勢度和分布面積也較高,林地是環(huán)境資源拼塊中的高亞穩(wěn)定性元素類型,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有較高的正向調控能力。綜上所述,農田為評價區(qū)的模地, 作為環(huán)境資源拼塊中的低亞穩(wěn)定性元素類型,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有一定

4、的正向調控能力,同時,林地、草地、水面、人工建筑等景觀分布一定面積,連通度較高,因此,該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良好。水土流失現(xiàn)狀根據水利部關于劃分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qū)的公告、水利部辦公廳關于印發(fā)全國水土保持規(guī)劃國家級水土保持流失重點預防區(qū)和重點治理區(qū)復核劃分結果的通知(辦水保 2013188 號)等劃分標準,項目位于東寧市內(原東寧縣) ,是長白山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qū)。 根據全國第二次土壤侵蝕遙感調查資料, 項目區(qū)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蝕為主, 局部地區(qū)分布有風蝕, 侵蝕強度以微度、輕度侵蝕為主。東寧區(qū)域屬東北中部的中低山丘陵區(qū), 主要以山地、 丘陵、河谷平原地貌類型為主。山地面積為 6412.5

5、km2,占總面積的 87%;丘陵崗地面積為 590.1km2,占總面積的 8%;河谷平原面積為 368.5km2,占總面積的 5%。土壤有河淤土、水稻土、白漿土,平均海拔高度為 120m 以下,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河流成網,綏芬河大小支流 163 條,區(qū)域水土流失情況突出,生態(tài)環(huán)境日趨惡化, 已成為影響群眾致富、 制約縣域經濟社會轉型、 升級發(fā)展的最大瓶頸。項目區(qū)水土流失類型主要為水蝕, 并伴生一定的風蝕, 水土流失形式主要為面蝕、溝蝕。根據全國第二次水土流失遙感普查資料和東寧市水土流失資料, 并經實地調查分析,東寧市年均土壤侵蝕強度為 800t/(km2·a)

6、,屬于輕度侵蝕。根據土壤侵蝕強度分級和土壤侵蝕容許量標準,項目區(qū)容許土壤流失量200t/(km2·a)。主要生態(tài)問題根據現(xiàn)場調查及走訪環(huán)保、 林業(yè)等有關部門得知, 項目沿線主要的生態(tài)問題為天然林采伐程度高, 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降低; 森林破壞導致生境改變, 威脅多種動植物物種生存與繁衍;局部地區(qū)水土流失較嚴重。沿線生態(tài)敏感區(qū)環(huán)境現(xiàn)狀綏芬河東寧段灘頭魚大麻哈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qū)(1)保護區(qū)功能區(qū)劃綏芬河東寧段灘頭魚大麻哈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qū)水域面積250hm2,其中核心區(qū)面積 100hm2,實驗區(qū)面積 150hm2。核心區(qū)特別保護期為每年 5 月 10 日 6 月 10 日。主要

7、保護對象是灘頭魚(金灘頭、銀灘頭、黑灘頭)、大麻哈魚(秋大麻哈、馬蘇大麻哈、駝背大麻哈),其他保護物種包括雅羅魚、狗魚、紅點鮭、細鱗魚等。保護區(qū)地處黑龍江省東寧縣綏芬河下游,位于河灣東(131°0203.80,E44° 04 09.44)N,下 水磨 西( 131° 18 00.76,E44° 02 00.20)N,北大汀南( 131°1334.75,E44°0359.54)N, 韋 子 溝 河 灣 北 ( 131°0209.34,E44° 03 19.93)N之間。核心區(qū)是由以下 8 個拐點沿河道方向順次連線所圍

8、的區(qū)域(包括河道及兩岸60 米范圍):下水磨(131° 18 00.76,44E°02 00.20)N匯合口( 131° 17 22.16,E44° 02 32.69)N 放 流 站 ( 131° 17 22.16,E44° 02 35.41)N 船 口( 131°1611.02,E44°0234.17)N電灌站( 131°1506.36,E44°0320.31 N) 北 大 汀 ( 131° 13 34.75,E44° 03 59.54)N 旱 壩 ( 131°

9、12 45.01,E44° 03 51.91)N鯰魚?。?131° 11 14.52,E44° 03 51.10)N;實驗區(qū)范圍為以下 9 個拐點沿河道方向順次連線所圍的區(qū)域(包括河道及兩岸60 米范圍):鯰魚汀( 131°1114.52,E44°0351.10)N轉角樓電灌站(131°0835.16,E44° 04 39.19)N東 寧 大 橋 ( 131° 06 48.44,E44° 04 29.23)N一 道壩( 131°0612.73,E44°0410.93)N坦克橋( 131

10、°0410.42,E44°0404.92)N 西南崴子( 131° 03 30.96,E44° 04 11.26)N月牙灣( 131° 02 47.71,E44° 04 15.70)N韋 子 溝 河 灣 ( 131° 02 09.34,E44° 03 19.93)N 河灣( 131°0203.80,E44°0409.44)N。(2)主要保護對象保護區(qū)的主要保護對象包括:灘頭魚、大麻哈魚、雷氏七鰓鰻、黑斑狗魚、花斑副沙鰍。灘頭魚灘頭魚 Leuciscus brandti (Dybowski) ,為

11、鯉科,曾用名:三塊魚、遠東雅羅魚。是綏芬河特有的海洋洄歸性魚類,主要分布于綏芬河、圖們江。灘頭魚體為紡錘形,稍側扁,腹部渾圓。頭較長,前端較尖細,略呈扁圓錐形。口亞下位,吻皮突出于上頜之前, 口稱弧形, 前緣略圓。上頜末端達到鼻孔與眼睛之間的位置。眼中等大小,位于頭的前側上方。眼間距較寬。鱗較小,圓鱗,邊緣附有刺突。側線完全,在體前半彎向腹部,向后延至尾鰭正中。胸、腹部鱗片較其他部位的鱗片小。下咽齒左右不對稱,外側 1 行側扁,末端彎曲略呈鉤形,腮耙短,末端較尖。背鰭起點至吻端距離等于至尾鰭距離, 胸鰭及腹鰭末端圓形。 腹鰭起點在背鰭起點上方。腹鰭至胸鰭距離大于至臀鰭距離。背部褐色,體側銀白色

12、,幼魚背部顏色稍深。 性成熟個體副性征明顯, 色彩鮮艷, 體側有兩條桔紅色彩紋帶,唇部桔紅色,背鰭和尾鰭暗紅色。灘頭魚是冷水性唯一在海水中生活的溯河性鯉科魚類。通常為體長 250mm 的中小型魚類。性成熟較早,雄魚 2 齡時性成熟,雌魚 3 齡時性成熟,產卵時結成大群游到水深僅半米的岸邊灘頭,產卵時雄魚追逐雌魚翻騰竄躍,浪花四濺,往往長達百米, 產粘性卵,卵大,卵徑 2.52.8mm,受精卵膨脹后達 3.64.0mm,呈桔紅色。卵粘附于河底石礫上,水溫在 16時,經 6 天孵化,初孵仔魚體長78mm。平均懷卵量約為 3 萬粒。灘頭魚在海中生活時的食餌為底棲無脊椎動物。在河流下游的食性十分復雜,

13、食譜中有底棲寡毛類、蝦蟹、田螺、搖蚊幼蟲和蜉蝣、輪蟲、枝角類以及金澡、甲澡和硅藻等。以季節(jié)而論,夏季以動物性食餌為主,而秋冬以植物性食餌為主。綏芬河東寧段具有氣溫低、水質清澈、透明度高、沙礫地質、溶氧量高等自然特點,非常適宜各種溯河洄游魚類產卵繁殖, 本區(qū)是黑龍江省綏芬河洄游珍稀魚類灘頭魚主要產區(qū)。灘頭魚每年分三批從日本海游入綏芬河繁衍后代。4 月初游來第一批,魚身兩側各有一條桔紅色條紋,在陽光照耀下,金光閃閃,稱金灘頭; 5 月第二批,體側條紋為銀白色,稱銀灘頭; 6 月第三批,魚身條紋濃黑,稱黑灘頭,數量比前兩批多。大麻哈魚大麻哈魚又叫鮭魚,為冷水性溯河產卵洄游魚類,具有“河里生、海里長、

14、河里死 ”的生物學特性,終生只繁殖一次,產卵量在 4000 粒左右,卵徑 7mm。大麻哈魚是兇猛的食肉魚類, 一般體重 15kg,體長 5080cm 而側扁,略似紡錘形;頭后至背鰭基部前漸次隆起, 背鰭起點是身體的最高點, 從此向尾部漸低彎。頭側扁,吻端突出,微彎??诹汛?,形似鳥喙,生殖期雄魚尤為顯著,相向彎曲如鉗狀,使上下頜不相吻合。上頜骨明顯,游離,后端延至眼的后緣。上下頜各有一列利齒,齒形尖銳向內彎斜, 除下頜前端 4 對齒較大外,余齒皆細小。眼小,鱗也細小,作覆瓦狀排列。脂鰭小,位置很后。尾鰭深叉形。生活在海洋時體色銀白,入河洄游不久色彩則變得非常鮮艷, 背部和體側先變?yōu)辄S綠色, 逐漸

15、變暗,呈青黑色,腹部銀白色。體側有 8-12 條橙赤色的婚姻色橫斑條紋,雌魚較濃,雄魚條斑較大,吻端、頜部、鰓蓋和腹部為青黑色或暗蒼色,臀鰭、腹鰭為灰白色,到了產卵場時,體色更加黑暗。大麻哈魚分布在北太平洋的東、 西兩岸,在我國主要分布在黑龍江、 烏蘇里江、綏芬河等水域,我國出產的 3 種大麻哈魚:秋大麻哈魚、馬蘇大麻哈魚、駝背大麻哈魚在綏芬河水域都有分布。馬蘇大麻哈個體略小,鱗片細小而白,在 6 月中旬 7 月中旬洄游到綏芬河水域產卵;駝背大麻哈魚背部明顯隆起,體色青黃,體長略長于馬蘇大麻哈魚,秋大麻哈魚個體最大,體色黑褐色,駝背大麻哈魚、秋大麻哈魚在每年 9 月中旬 10 月末,洄游到綏芬

16、河水域產卵繁殖。大麻哈魚在海里生活34 年之后,到每年夏秋季節(jié)性成熟時,成群結隊地從外海游向近海,進入江河,涉途幾千里,溯河而上,回到出生地 綏芬河水域,入河后停止攝食,尋找細沙礫石底質河床為產卵場所。產卵后,經過長途跋涉精疲力竭的親魚,還要守護在卵床邊,714 天后死亡。 100 多天后,小魚才從卵中孵出,第二年春天,它們順流而下,又游向大海,然而它們不會忘卻故鄉(xiāng),一旦性成熟,又會歷經千難萬險,游回家鄉(xiāng)。大麻哈營養(yǎng)價值高, 可食部分大,在黑龍江省非常受歡迎, 經濟價值比較高。大麻哈是我縣漁業(yè)重要的捕撈對象, 綏芬河水域是大麻哈重要的產卵場。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科學地開發(fā)利用大麻哈, 有必要在綏

17、芬河水域建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qū)。雷氏七鰓鰻雷 氏 七 鰓 鰻 隸 屬 于 七 鰓 鰻 目 (Petromyzoniformes) 、 七 鰓 鰻 科(Petromyzoniformes)、七鰓鰻屬 (Lampetra),俗稱七星子。雷氏七鰓鰻體長圓柱狀, 尾部略側扁; 頭前端腹面有漏斗狀的吸盤, 張開時為橢圓形;吸盤周圍有許多乳突, 吸盤內側左右各有 3 個較大的內側唇齒, 吸盤內上頜齒板兩端各有1 個大齒,中間無齒, 下頜齒板有 4 個齒排成一列; 沿眼后的兩側各有 7 個鰓孔;無鱗;背鰭 2 個,較高,前背鰭起點約位于體中央;前背鰭距吻端約為體長的l/2,后背鰭與前背鰭緊密相連,呈橢圓形,

18、并與尾鰭、臀鰭相連;尾鰭呈箭狀。體黑褐色,腹部較淺。雷氏七鰓鰻為小型的陸封型種類,體長160mm 達性成熟,產卵期約在5 月下旬至 6 月初。仔魚常生活在沙質底的河灣處或水流緩慢的地方,棲息在沙中。雷氏七鰓鰻在黑龍江省分布廣泛,多分布于嫩江、牡丹江、松花江、黑龍江等水域。黑斑狗魚黑斑狗魚隸屬于鮭形目(Salmoniformes)、狗魚亞目(Esocoidei)、狗魚科(Esocidae)、狗魚屬 (Esox)。體長形,稍側扁;吻長,口裂大;頭較大,前部扁平;口似鴨嘴,鼻孔前微凹,眼大,側上位,下頜較上頜稍長,前頜骨、下頜骨、犁骨和腭骨均有銳齒;背鰭后位,近尾鰭,與臀鰭上下相對;胸鰭側位低近腹面

19、,腹鰭腹位,正尾,淺叉;體被小圓鱗,頰部和鰓蓋上部具細鱗,側線排列不規(guī)整。背部及兩側綠褐色或蒼灰色,腹部白色,背部、體則、背鰭、臀鰭和尾鰭上均散布有卵圓形黑斑點,胸鰭、腹鰭、臀鰭和尾柄下葉暗呈黃色或橙紅色。黑斑狗魚棲息在河流支岔緩流淺水區(qū),或湖泊、水庫中的開闊區(qū)。春季 4 5 月份集群,溯河到湖泊、水庫的上游河口淺水區(qū)植物叢中, 產卵于植物莖葉上。產卵后魚群分散在河流下游沿岸帶。 越冬期仍不停活動, 繼續(xù)旺盛攝食。 春季和秋季有一定的洄游規(guī)律。 其幼魚喜棲息在水域沿岸帶并進入水域渾濁區(qū), 黑班狗魚為兇猛的掠食性魚類, 以捕食小魚為主。 因棲息的水域不同, 其所捕食的種類而有不同,也有捕食水禽或

20、蛙類的情況, 狗魚掠食其他魚類是從頭部吞入。 性成熟的親魚在繁殖期有停食現(xiàn)象,除繁殖期外,全年都強烈攝食。黑斑狗魚系高緯度 (約北緯 44°以北 )寒冷地帶河流湖泊水域特產魚類,在黑龍江省分布較廣,黑龍江、烏蘇里江、嫩江、松花江等水系支流,湖泊和水庫中均有分布?;ò吒鄙出q花斑副沙 鰍隸屬于 鯉形 目 (Cypriniformes) 、鰍 科 (Cobitidae) 、 沙鰍 亞科(Botiinae)、副沙鰍屬(Parabotia)。體形長,側扁,頭部較長,吻尖細;須3 對,其中吻須 2 對,口角須 l 對,口角須較長,后伸超過眼前線或眼中央;吻長大于眼后頭長,眼稍大,眼間距較大;鰓孔開口于胸鰭基部, 腹鰭起點位于背鰭的第四至五根分枝鰭條下方;腹鰭末端后伸達不到肛門,腹鰭基部至肛門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