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體力學重點_第1頁
巖體力學重點_第2頁
巖體力學重點_第3頁
巖體力學重點_第4頁
巖體力學重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0章1. 巖體力學的研究內(nèi)容(1) 巖塊、巖體地質特征的研究(2) 巖石的物理、水理與熱學性質的研究(3) 巖塊的基本力學性質的研究(4) 結構面力學性質的研究(5) 巖體力學性質的研究(6) 巖體中天然應力分布規(guī)律及其量測的理論與方法的研究(7) 工程巖體分類及分類方法的研究(8) 巖體變形破壞機理及其本構關系與破壞依據(jù)的研究(9) 邊坡巖體、地基巖體及地下洞室圍巖等工程巖體的穩(wěn)定性研究(10) 巖體性質的改善與加固技術的研究,包括巖體性質、結構的改善與加固,地質環(huán)境(地 下水、地應力等)的改良等(11) 各種新技術、新方法與新理論在巖體力學中的應用研究(12) 工程巖體的模型、模擬試驗及

2、原位檢測技術的研究2. 巖體力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1)工程地質研究法(2)試驗法(3)數(shù)學力學分析法(4)綜合分析法第1章 1. 結構面、巖體的定義(1) 結構面(Discontinuous):是地質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在巖體內(nèi)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延伸方向和長度,厚度相對較小的地質界面或帶(2) 結構面(Discontinuous):是地質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在巖體內(nèi)部形成的具有一定方向、一定規(guī)模、一定形態(tài)和特征的面、縫、層、帶狀的地質界面。(3) 巖體(Rockmass):是指地質歷史過程中形成的,由巖塊和結構面網(wǎng)絡組成的,具有一定的結構并賦存于一定的天然應力狀態(tài)和地下水等地質環(huán)境中的地質體。2.

3、結構面的分類(1)地質成因類型 1)原生結構面 巖體在成巖過程中形成的結構面。 沉積結構面:沉積巖在沉積和成巖過程中形成的。 巖漿結構面:巖漿侵入及冷凝過程中形成的結構面。 變質結構面:在變質過程中形成的結構面。 2)構造結構面 是巖體形成后在構造應力作用下形成的各種破裂面。 3)次生結構面 是巖體形成后在外營力作用下產(chǎn)生的結構面。(2)力學成因類型 張性結構面(Extension Discontinuous) 剪性結構面(Shear Discontinuous)(3)結構面的5個等級(Scale) I級結構面:是大斷層或區(qū)域性斷層,一般延伸約數(shù)公里至數(shù)十公里以上。I級結構面屬于區(qū)域穩(wěn)定的研究

4、領域,控制工程建設地區(qū)的地殼穩(wěn)定性,直接影響工程巖體穩(wěn)定性。 II級結構面:指延伸長而寬度不大的區(qū)域性地質界面。II級結構面對工程巖體的穩(wěn)定性起控制作用。 III級結構面:指長度數(shù)十米至數(shù)百米的斷層、區(qū)域 級結構面:延伸較差的節(jié)理、層面、次生裂隙、小斷層及發(fā)育的片理、劈理面等 級結構面:微結構面、隱節(jié)理、微層面等 3. 結構面的基本特征(1)產(chǎn)狀:走向、傾向、傾角結構面與最大主應力間的關系控制著巖體的破壞機理與強度(2)連續(xù)性:結構面的連續(xù)性反映結構面的貫通程度。線連續(xù)性系數(shù):指沿結構面延伸方向,結構面各段長度之和(a)與測線長度的比值。跡長:結構面與巖體露頭交線的長度。(3)密度:結構面的密

5、度反映結構面發(fā)育的密集程度。線密度(Kd)是指結構面法線方向單位測線長度上交切結構面的條數(shù)(條m)。間距(d)則是指同一組結構面法線方向上兩相鄰結構面的平均距離。Kd與d互為倒數(shù)關系用線密度來估算巖體質量指標RQD(rock quality designation)巖體質量指標RQD:長度大于10cm的巖心長度之和與鉆孔總進尺的百分比。(4)張開度:結構面張開度是指結構面兩壁面間的垂直距離。結構面兩壁面一般不是緊密接觸,使結構面實際接觸面積減少,導致結構面粘聚力降低和滲透性增大。(5)形態(tài):結構面的形態(tài)可以用側壁的起伏形態(tài)及粗糙度來反映。 結構面?zhèn)缺诘钠鸱螒B(tài)分為平直的、波狀的、鋸齒狀的、臺階

6、狀的和不規(guī)則狀的。(6)充填膠結特征結構面膠結后力學性質有所增強,F(xiàn)e質膠結的強度最高,泥質與易溶鹽類膠結的結構面強度最低,且抗水性差。未膠結的結構面,力學性質取決于其充填情況,可分為:薄膜充填、斷續(xù)充填、連續(xù)充填及厚層充填4類 1、薄膜充填是結構面兩壁附著一層極薄的礦物膜,厚度多小 于1mm,多明顯降低結構面的強度。 2、斷續(xù)充填結構面的力學性質與充填物性質、壁巖性質及結構面的形態(tài)有關。 3、 連續(xù)充填結構面的力學性質主要取決于充填物性質。4、 厚層充填結構面的力學性質很差,主要取決于充填物性質,巖體往往易于沿這種結構面滑移而失穩(wěn)。(7)結構面的組合關系結構面的組合關系控制著可能滑移巖體的幾

7、何邊界條件、形態(tài)、規(guī)模、滑動方向及滑移破壞類型,它是工程巖體穩(wěn)定性預測與評價的基礎。4. 巖體的結構類型及巖體結構控制論為了概括地反應巖體中結構面和結構體的成因、特征及其排列組合關系,將巖體劃分為5大類:整體狀結構、塊狀結構、層狀結構、碎裂狀結構、散體狀結構巖體結構控制論巖體結構對工程巖體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三方面,即巖體的應力傳播特征、巖體的變形與破壞特征及工程巖體的穩(wěn)定性。軟弱結構面是巖體變形破壞的重要控制因素或邊界;硬性結構面是劃分巖體結構、鑒別巖體力學介質類型的重要依據(jù)。5. 分析巖體結構對巖體的控制作用應注意哪些方面?巖體結構對工程巖體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三方面,即巖體的應力傳播特征

8、、巖體的變形與破壞特征及工程巖體的穩(wěn)定性。破壞機制方面:巖體破壞難易程度、巖體破壞的規(guī)模、巖體破壞的過程及巖體破壞的主要方式等。巖體穩(wěn)定性方面:見書p23第2章1. 巖石物理指標的概念;物理性質是指巖石由于三相組成的相對比例關系不同所表現(xiàn)的物理狀態(tài),其由巖石的物質組成和結構決定。2. 基本概念密度:指單位體積內(nèi)巖石的質量,分為顆粒密度和塊體密度。 顆粒密度:巖石中固體相部分的質量與其體積的比值。 塊體密度:巖石單位體積內(nèi)的質量。與礦物組成、巖石的孔隙性及含水狀態(tài)有關。重度:巖石單位體積的重量。比重:巖石固體部分的重量和4C時 與同體積 純水重量的比值??紫堵剩嚎偪障堵?n) 總開空隙率(no)

9、 大開空隙率(nb) 小開空隙率(na)閉空隙率(nc)見書p34水理性質:巖石在水溶液作用下表現(xiàn)出的性質,稱為水理性質吸水率和飽水率:吸水率(Wa):是指巖石試件在大氣壓力和室溫條件下自由吸入水的質量(mw1)與巖樣干質量 (ms)之比,用百分數(shù)表示,即 飽和吸水率: 巖石的飽和吸水率(Wp)是指巖石試件在高壓(一般壓力為15MPa)或真空條件下吸入水的質量(mw2)與巖樣干質量(ms)之比,用百分數(shù)表示,即 軟化性:巖石浸水飽和后強度降低的性質,稱為軟化性抗凍性:巖石抵抗凍融破壞的能力,稱為抗凍性滲透系數(shù):在一定的水力梯度或壓力差作用下,巖石能被水透過的性質,稱為透水性。常用滲透系數(shù)來表征

10、。 K為滲透系數(shù),是滲透流速與水力梯度的比值,在數(shù)值上等于水力梯度為1時的滲透流速,cm/s或m/d膨脹性:巖石的膨脹性是指巖石浸水后體積增大的性質崩解性: 巖石的崩解性是指巖石與水相互作用時失去粘結性并變成完全喪失強度的松散物質的性能3. 巖石的初始模量、切線模量、割線模量和平均模量的概念初始模量(Ei):指應力-應變曲線原點處切線斜率 切線模量(Et):指曲線上任一點處切線的斜率,在此特指中部直線段的斜率割線模量(Es):指曲線上某特定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通常取c2處的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4. 典型巖塊全應力-應變曲線分哪幾個階段(p43)(1) 孔隙裂隙壓密階段(OA)。在該階段,隨著載

11、荷的增加,試件中原有張開性結構面或微裂隙逐漸閉合,巖石被壓密,形成早期的非線性變形。(2) 彈性變形至微破裂穩(wěn)定發(fā)展階段(AC)。曲線呈似直線關系。(3) 非穩(wěn)定破裂發(fā)展階段(CD,累進性破裂階段),進入本階段后,微破裂的發(fā)展發(fā)生了質的變化。(4) 破壞后階段(D以后階段)巖塊承載力達到峰值后,其內(nèi)部結構完全破壞,但試件仍基本保持整體狀。5. 基本概念(p44-46)泊松比:(poissons ratio)是指在單軸壓縮條件下,橫向應變()與軸向應變()之比體積模量(Kv):剪切模量(G):流變和蠕變: (1)流變: 在外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巖石的變形或應力隨時間而變化的現(xiàn)象叫流變,主要包括蠕

12、變、松弛。 (2)蠕變(creep):是指巖石在恒定的荷載作用下,變形隨時間逐漸增大的性質。6. 巖塊的蠕變曲線分哪幾個階段(1) AB段-初始蠕變階段:曲線呈下凹型,應變最初隨時間增大較快,但其應變率隨時間迅速遞減,到B點達到最小值。(2)BC段-等速蠕變階段:曲線近似呈直線,應變隨時間近似等速增加,直到C點。(3)CD段-加速蠕變階段:曲線呈上凹型,應變率隨時間迅速增加,應變隨時間增長越來越大,其蠕變加速發(fā)展直至巖塊破壞(D點)7. 巖塊的破壞形式巖塊在三軸壓縮條件下的破壞形式可分為脆性劈裂、剪切、塑性流動三類。根據(jù)破壞時的應力類型,巖塊的破壞有拉破壞。剪切破壞和流動三種基本類型。8. 影

13、響巖塊抗壓強度的因素(1) 試件的幾何形狀及加工精度(2) 加載速率(3) 斷面條件(4) 濕度和溫度(5) 層理結構9. 抗壓強度、抗拉強度及抗剪強度的概念及測試計算方法(1) 單軸抗壓強度c:在單向壓縮條件下,巖塊能承受的最大壓應力,簡稱抗壓強度(MPa) 測定方法:抗壓強度試驗、點荷載試驗 (2) 單軸抗拉強度t:單向拉伸條件下,巖塊能承受的最大拉應力,簡稱抗拉強度。 測定方法:直接拉伸、間接法(劈裂法、點荷載法、三點彎曲法) (3) 剪切強度:在剪切荷載作用下,巖塊抵抗剪切破壞的最大剪應力,稱為剪切強度。 a 抗剪斷強度:指試件在一定的法向應力作用下,沿預定剪切面剪斷時的最大剪應力。

14、測試方法: 直剪試驗、變角板剪切試驗 、三軸試驗 b抗切強度:指試件上的法向應力為零時,沿預定剪切面剪斷時的最大剪應力。 c 摩擦強度:指試件在一定的法向應力作用下,沿已有破裂面(層面、節(jié)理等)再次剪切破壞時的最大剪應力。10. 巖塊的抗剪強度的定義,直接剪切試驗曲線三個階段剪切強度:在剪切荷載作用下,巖塊抵抗剪切破壞的最大剪應力,稱為剪切強度。第3章1. 結構面的法向變形與剪切變形的主要特征 法向變形:p67(1) 開始時隨著法向應力增加,結構面閉合變形迅速增長;(2) 初始壓縮階段,含結構面的巖塊變形主要由結構面閉合造成;(3) 法向應力大約從/3處開始,含結構面的巖塊變形由以結構面的閉合

15、為主轉為以巖塊的彈性變形為主;(4) 結構面的- 曲線大致為以為漸近線的非線性曲線;(5) 結構面的最大閉合量始終小于結構面的張開度() 剪切變形:p73(1) 結構面的剪切變形曲線均為非線性曲線;(2) 結構面的峰值位移u受其風化程度的影響;(3) 對同類結構面而言,遭受風化的結構面,剪切剛度比未風化的小1/41/2;(4) 結構面的剪切剛度具有明顯的尺寸效應;(5) 結構面的剪切剛度隨法向應力的增大而增大。2. 結構面的法向剛度和剪切剛度的定義和確定方法(1)法向剛度(normal stiffness):是指在法向應力作用下,結構面產(chǎn)生單位法向變形所需要的應力,在數(shù)值上等于- D曲線上一點

16、的切線斜率。P70 確定方法:試驗法(室內(nèi)壓縮試驗、現(xiàn)場壓縮試驗) 本構方程和經(jīng)驗估算(2)剪切剛度KS(shear stiffness):是反映結構面剪切變形性質的重要參數(shù),其數(shù)值等于峰值前-Du曲線上任一點的切線斜率 。 確定方法:試驗法(室內(nèi)試驗、現(xiàn)場試驗) 經(jīng)驗估算法方程3. 平直無填充結構面和有填充的軟弱結構面的剪切強度特征p75、p80(1)平直無填充結構面:抗剪強度大致與人工磨制面的摩擦強度接近,即:結構面的抗剪強度主要來源于結構面的微咬合作用和膠黏作用,且與結構面的壁巖性質及其平直光滑程度密切相關。特點是面平直、光滑,只具微弱的風化蝕變。堅硬巖體中的剪破裂面還發(fā)育有鏡面、擦痕及

17、應力礦物薄膜等。(2)有填充的軟弱結構面:具有充填物的軟弱結構面包括泥化夾層和各種類型的夾泥層,其形成多與水的作用和各類滑錯作用有關。這類結構面的力學性質常與充填物的物質成分、結構及充填程度和厚度等因素密切相關。4.非貫通斷續(xù)結構面的剪切強度特征p79這類結構面由裂隙面和非貫通的巖橋組成。在剪切過程中,一般認為兩者都起抗剪作用。通過的裂隙面和巖橋都起抗剪作用。假設沿整個剪切面上的應力分布是均勻的,結構面的線連續(xù)性系數(shù)為1,則整個結構面的抗剪強度為:第4章1. 常見確定巖體變形參數(shù)的原位試驗方法p85按原理和方法:(1)靜力法:根據(jù)試驗方法不同:承壓板法、狹縫法、鉆孔變形法、水壓硐 室法及單(雙

18、)軸壓縮試驗法。 (2)動力法:根據(jù)彈性波激發(fā)方式不同:聲波法、地震波法。2. 巖體變形曲線類型及其特征 p90 1、法向變形曲線:按P-W曲線的形狀和變形特征: (1)直線型 :通過原點的直線,其方程為pf(W)KW,加壓過程中W隨p成正比增加,巖體巖性均勻、結構面不發(fā)育或結構面分布均勻的巖體多呈這類曲線。根據(jù)P-W曲線的斜率大小及卸壓曲線特征分為:a陡直線型:斜率較陡,呈陡直線巖體剛度大,不易變形,卸壓后變形幾乎可恢復到原點,且以彈性變形為主,反映出巖體接近于均質彈性體。巖體較堅硬、完整、致密均勻、少裂隙。B緩直線型:巖體剛度低、易變形,由多組結構面切割且分布較均勻或巖性較軟弱且均質或平行

19、層面加壓。有明顯的塑性變形和回滯環(huán),非彈性變形。 (2)上凹型 :曲線方程為pf(W),dp/dW隨p增大而遞增,dp/dW0層狀及節(jié)理巖體多呈這類曲線 。 根據(jù)加卸壓曲線分為: a 巖體剛度隨循環(huán)次數(shù)增加而增大,彈性變形成分較大。多為垂直層面加壓的較堅硬層狀巖體。 b卸壓曲線較陡,變形大部分為塑性變形。多為存在軟弱夾層的層狀巖體及裂隙巖體或垂直層面加壓的層狀巖體。 (3)上凸型:曲線方程為pf(W),dp/dW隨p增加而遞減,d2p/dW20。 結構面發(fā)育且有泥質充填的巖體、較深處埋藏有軟弱夾層或巖性軟弱的巖體常呈這類曲線。 (4)復合型 : p-W曲線呈階梯或“S”型。 結構面發(fā)育不均或巖

20、性不均勻的巖體,常呈此類曲線。 2、剪切變形曲線 根據(jù)u曲線的形狀及殘余強度與峰值強度的比值,可分為3類: (1)峰值前曲線平均斜率小,破壞位移大;峰值后應力降很小或不變。多為沿軟弱結構面剪切。(2)峰值前曲線平均斜率較大,峰值強度較高。峰值后應力降較大。多為沿粗糙結構面、軟弱巖體及劇風化巖體剪切。(3)峰值前曲線斜率大,線性段和非線性段明顯,峰值強度高,破壞位移小。峰值后應力降大,殘余強度較低。多為剪斷堅硬巖體。3. 影響巖體變形性質的因素p92影響因素:巖體的巖性、結構面發(fā)育特征及載荷條件、風化程度、試驗方法、試件尺寸、溫度、濕度等。結構面的影響包括結構面方位、密度、填充特征及其組合關系等

21、方面的影響,稱為結構效應。4. 結構面方位對強度的影響p93主要表現(xiàn)在巖體變形隨結構面及應力作用方向間夾角的不同而不同,即導致巖體變形的各向異性。這種影響在巖體中結構面組數(shù)較少時表現(xiàn)特別明顯,而隨結構面組數(shù)增多,反而越來越不明顯。5. 巖體的剪切強度特征(了解)p95(1)沿結構面剪切(重剪破壞)時,巖體剪切強度最低,等于結構面的抗剪強度。(2)橫切結構面剪切(剪斷破壞)時,巖體剪切強度最高。(3)沿復合剪切面剪切(復合破壞)時,其強度介于以上兩者之間。巖體的剪切強度是具有上限和下限的值域,其強度包絡線也是有上限和下限的曲線族。上限是巖體的剪斷強度,下限是結構面的抗剪強度。應力較低時,強度變化

22、范圍較大,隨著應力增大,范圍逐漸變小。(4)應力高到一定程度時,包絡線變?yōu)橐粭l曲線,巖體強度將不受結構面影響而趨于各向同性體。第5章1. 工程巖體分類的概念p115在工程地質分組的基礎上,通過巖體的一些簡單和容易實測的指標,把工程地質條件和巖體力學性質參數(shù)聯(lián)系起來,并借鑒已建工程設計、施工和處理等方面成功與失敗的經(jīng)驗教訓,對巖體進行歸類的一種工作方法。2. 基本概念:模量比、RQDp117模量比(Et/c):RQD:采用直徑為75mm的雙層巖心管金剛石鉆進,提取直徑為54mm的巖心長度大于10cm的巖心長度之和與鉆孔總進尺的百分比。3. 巖體工程分類(RMR分類考慮那些因素?)p118考慮因素

23、:完整巖石的強度、RQD、節(jié)理的間距、節(jié)理的狀態(tài)、地下水情況。分類方法: (1)根據(jù)各類指標的數(shù)值,按表2的標準評分,求和得總分RMR值。 (2)按表3和表4的規(guī)定對總分作適當?shù)男拚?(3)用修正后的總分對照表1求得巖體的類別及相應的無支護地下洞室的自穩(wěn)時間和巖體強度指標(c,)值。 4. RMR分類及Q分類的優(yōu)缺點是什么?P119RMR法:優(yōu)點:(1)重視節(jié)理、裂隙對巖體工程質量的影響; (2)比較接近實際情況; (3)所用各項指標容易獲?。?(4)是目前巖體分類研究領域內(nèi)影響較大的一種方法;缺點:(1)未考慮地應力的影響; (2)不適用于強烈擠壓破碎巖體、膨脹巖體和極軟弱巖。Q分類:(1

24、)考慮的地質因素較全面,且把定性和定量評價結合起來了,是目前比較好的分類方法;(2)軟、硬巖體均適用。第6章1. 巖體中的應力基本概念p129(1)天然應力(地應力、初始應力等)人類工程活動之前存在于巖體中的應力。(2)重分布應力(二次分布應力、附加應力等)由于工程活動改變了的巖體中的應力。2.測試巖體應力方法(套心法、應力恢復法和水壓致裂法)的基本原理或測試步驟p138(1)水壓致裂法原理:水壓致裂法是把高壓水泵入到由栓塞隔開的試段中。當鉆孔試段中的水壓升高時,鉆孔孔壁的環(huán)向壓應力降低,并在某些點出現(xiàn)拉應力。隨著泵入的水壓力不斷升高,鉆孔孔壁的拉應力也逐漸增大。當鉆孔中水壓力引起的孔壁拉應力

25、達到孔壁巖石抗拉強度t時,就在孔壁形成拉裂隙。若設形成孔壁拉裂隙時,鉆孔的水壓力為pc1,拉裂隙一經(jīng)形成后,孔內(nèi)水壓力就要降低,然后達到某一穩(wěn)定的壓力ps,稱為“封井壓力”。這時,如人為地降低水壓,孔壁拉裂隙將閉合,若再繼續(xù)泵入高壓水流,則拉裂隙將再次張開,這時孔內(nèi)的壓力為pc2。(2) 應力恢復法(扁千斤頂法)步驟:在巖壁上選擇測點,固定A、B兩點。d15厘米; 刻槽應力釋放、變形d0d; 安裝扁千斤頂; 加壓應力恢復 dd0,到d=d0時的千斤頂壓力即為 重復測量另一個方向的 ; 計算天然應力:假定天然應力為水平應力場,當測得側壁應力和底板應力時,則有: (3) 套心法原理:在鉆孔中安裝變

26、形或應變測量元件,通過測量套心應力解除前后,鉆孔孔徑變化或孔底應變變化或孔壁表面應變變化值來確定天然應力的大小和方向。所謂套心應力解除是用一個較測量孔徑更大的巖心鉆,對測量孔進行同心套鉆,把安裝有傳感器元件的孔段巖體與周圍巖體隔離開來,以解除其天然受力狀態(tài)。3. 高地應力的基本特征p147(1) 巖芯餅化現(xiàn)象;(2) 地下硐室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巖爆,剝離;(3) 隧洞、巷道、鉆孔的縮徑現(xiàn)象;(4) 邊坡上出現(xiàn)錯動臺階;(5) 原位變形曲線的變化;第7章1. Mohr-Coulomb強度理論、格里菲斯強度理論優(yōu)缺點p160莫爾-庫倫理論:優(yōu)點:(1)該理論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巖石的強度特征,它既適用于塑

27、性巖石,也適用于脆性巖石的剪切破壞;(2)同時也反映了巖石抗拉強度遠小于抗壓強度這一特性,并能解釋巖石在三向等拉時會破壞,而在三向等壓時不會破壞(曲線在受壓區(qū)不閉合)的特點。缺點:(1)忽略了中間主應力的影響,與試驗結果有一定的出入;(2)該判據(jù)只適用于剪破壞,受拉區(qū)的適用性還值得進一步探討,并且不適用于膨脹或蠕變破壞。格里菲斯強度理論:優(yōu)點:(1)材料的單軸抗壓強度是抗拉強度的8倍,其反映了巖石的真實情況;(2)證明巖石在任何應力狀態(tài)下都是拉伸引起破壞;(3)指出微裂隙延展方向最終與最大主應力方向一致。缺點:(1)只適用于研究脆性巖石的破壞,對一般的巖石材料,莫爾-庫倫強度準則的適用性要遠遠

28、大于格里菲斯強度理論;(2)對裂隙被壓閉合,抗剪強度增高解釋不夠;(3)格里菲斯準則是巖石微裂隙擴展的條件,非宏觀破壞。2. Mohr-Coulomb強度理論計算以及幾種表達方式p158莫爾包絡線形式:斜直線型、二次拋物線型、雙曲線型等3. 流變模型的識別(元件組合)p155在研究巖石的流變性質時,將介質理想化,歸納成各種模型,模型可用理想化的具有基本性能(包括彈性、塑性和黏性)的元件組合而成。通過這些元件不同形式的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得到一些典型的流變模型體,相應地推導出它們的有關微分方程,即建立模型的本構方程和有關的特性曲線。4. 巖體破壞機制分哪幾種類型p169(1)張破壞;(2)剪破壞;(3)

29、結構體沿軟弱結構面滑動破壞;(4)結構體轉動破壞;(5)傾倒破壞;(6)潰屈破壞;(7)彎折破壞。第8章1. 邊坡巖體的應力特征;p176應力分布特征:(1) 不論在什么樣的天然應力場下,邊坡面附近的主應力跡線均明顯偏轉,表現(xiàn)為最大主應力與坡面近于平行,最小主應力面與坡面近于正交,向坡體內(nèi)逐漸恢復初始應力狀態(tài);(2) 由于應力的重分布,在坡面附近產(chǎn)生應力集中帶,不同部位其應力狀態(tài)是不同的,在坡腳附近,最易發(fā)生剪切破壞,在坡肩附近,形成一拉力帶,坡肩附近最易發(fā)生拉裂破壞;(3) 在坡面上各處的徑向壓力為零,因此坡面巖體僅處于雙向應力狀態(tài),向坡內(nèi)逐漸轉為三向應力狀態(tài);(4) 由于主應力偏轉,坡體內(nèi)的最大剪應力跡線也發(fā)生變化,由原來的直線變?yōu)榘枷蚱旅娴幕【€。2. 巖石邊坡有那幾種變形和破壞類型,各有何特征?P178(1) 邊坡變形的基本類型:a卸荷回彈。天然應力越大,則向臨空方向的回彈變形量也越大;b蠕變變形。當邊坡內(nèi)的應力未超過巖體的長期強度時,這種變形引起的破壞是局部的。(2) 邊坡破壞的基本類型:平面滑動、楔形狀滑動、圓弧形滑動、傾倒破壞。前3類以剪切破壞為主,常表現(xiàn)為滑坡形式,第4類為拉斷破壞,常以崩塌形式出現(xiàn)。3. 影響邊坡穩(wěn)定性的因素p180(1) 巖性;(2)巖體結構;(3)水的作用;(4)風化作用;(5)地形地貌;(6)地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