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學-第1章 導論_第1頁
財政學-第1章 導論_第2頁
財政學-第1章 導論_第3頁
財政學-第1章 導論_第4頁
財政學-第1章 導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財政學財政學主講:李主講:李 沖沖財政學內內 容容 體體 系系一、財政基礎理論一、財政基礎理論二、財政支出二、財政支出三、財政收入三、財政收入四、財政學專題四、財政學專題財政的概念、職能財政學的形成、發(fā)展、性質、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等規(guī)模、結構與分類消費性支出、投資性支出、轉移性支出財政收入的規(guī)模分析稅收原理、稅收制度政府預算財政政策赤字與公債等政府間財政關系等 第1章第 1章 導 論 教學目的與要求:教學目的與要求: 掌握掌握財政的概念、本質與特征,財政學的形成與發(fā)展;理解理解公共財政; 了解了解財政的產生與發(fā)展、財政學的研究對象與方法。 第第1 1章章 導論導論.生老病死,從搖籃到墳墓生老病

2、死,從搖籃到墳墓財政是一種國家或政府的經濟行為。財政是一種國家或政府的經濟行為。1.1 財政的來源和一般概念 1.1.1 1.1.1 財政一詞的來源財政一詞的來源財政(finance)一詞是在清朝末年從日本引進的,而日本則是來自英文public finance辭海對“財政”一詞的解釋:財政謂理財之政,即國家財政謂理財之政,即國家或公共團體以維持其生存發(fā)達之或公共團體以維持其生存發(fā)達之目的,而獲得收入、支出經費之目的,而獲得收入、支出經費之經濟行為也。經濟行為也。 第第1 1章章 導論導論1. 1.2 1. 1.2 財政的一般概念財政的一般概念1. 1. 財政的概念財政的概念 財政是國家為了滿足

3、社會公共需要,對社會剩余產品進行的集中性分配及其所形成的分配關系。(包括財政分配的主體、客體、目的和生產關系屬性這四個要素。) 財政的本質財政的本質:是以國家為主體的分配關系。 財政的特征:財政的特征: 第一,財政分配主體是國家或政府。 第二,財政分配的客體是社會剩余產品。 第三,財政分配的目的是為滿足公共需要。 第四,財政分配方式具有無償性和強制性。 Go社會公共需要社會公共需要: :是相對于私人個別需要而言的,它是社會公眾在生產、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的需要。它具有以下特征: (1)社會公共需要具有非加總性 (2)社會公共需要具有無差別性 (3)社會公共需要具有代價不對稱性 (4)滿足社會公共

4、需要的物質手段只能來自社會剩余產品。例如:國防、安全、環(huán)保、公共衛(wèi)生、公共道路等等。back2. 2. 財政的產生財政的產生 財政是一個歷史的范疇,其產生具備4個條件:(1)剩余產品的產生是財政產生的物質條件;(2)經常性的公共需要是財政活動產生的社會條件;(3)家庭、獨立經濟利益主體和私有制的產生是財政產生和存在的經濟條件;(4)只有當國家強制性的公共權力產生以后,上述三個條件才最終導致財政活動的產生。3. 3. 財政的發(fā)展財政的發(fā)展 財政是一個歷史的范疇,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隨著國家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最終隨著國家的消亡而消亡。 在人類社會發(fā)展史上,存在著奴隸制國家、封建制國家、資本主義國家和

5、社會主義國家,因此,也相應地存在著奴隸制國家財政、封建制國家財政、資本主義國家財政和社會主義國家財政。 4. 4. 財政概念的其它界說財政概念的其它界說(1)西方對財政概念的詮釋 代表性的觀點有以下幾種: 第一,認為財政是政府收入和支出的管理。 (1819年,法國的西斯蒙第在其政治經濟學新原理) 第二,認為財政是貨幣事物及其管理。(英國經濟學家道爾頓在1992年出版的財政學 ) 第三,認為財政就是公共部門經濟,財政學就是公共經濟學。(美國的著名財政學家馬斯格雷夫馬斯格雷夫在其財政理論與實踐1984年 ) (2)(2)我國對財政概念的討論我國對財政概念的討論 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以下: 第一,財政

6、是以國家為主體進行的分配。 第二,財政是國家賴以進行分配的工具。 第三,財政是貨幣資金運動的一種形式。 第四,財政是對剩余產品的分配所形成的一個經濟過程,始終體現國家、集體與個人之間對剩余產品的分配關系。 第五,認為財政是為了滿足公共需要而進行的分配活動。 1.2 財政學的形成與發(fā)展財政學的形成與發(fā)展1.2.1 1.2.1 財政學的形成財政學的形成 亞當亞當斯密斯密,英國古典經濟學派代表人物 1776年,其代表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對國家財政進行了深入系統(tǒng)的專題研究,該書的出版,標志著系統(tǒng)財政理論體系的創(chuàng)立。 主張:主張:經濟自由或“自由放任”;政府的職能越小越好,不要干預

7、經濟,象 “守夜人” 、“城市警察”一樣就足夠了。 第第1 1章章 導論導論他認為,財政收入來自君主或國家財產收入和賦稅收入兩個方面。并提出了賦稅四原則:賦稅四原則: 公平(公平(每個國家的國民都要按照各自的能力納稅) 確實(確實(每個國民應納的賦稅必須是確定的,不得隨意變更) 便利(便利(各種賦稅征收的日期和方式必須給予納稅者最大的便利,方便納稅人納稅) 節(jié)約(節(jié)約(征收的經濟,征收的費用要節(jié)約,不要給納稅者帶來額外負擔 ) 1.2.2 1.2.2 財政學的發(fā)展財政學的發(fā)展1、凱恩斯學派凱恩斯學派 背景: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 代表作:1936年出版的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 主張主張

8、:擴大政府職能和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2、弗里德曼為代表弗里德曼為代表“供給學派供給學派” 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社會出現“滯脹” 主張主張:放松政府干預,促進市場調節(jié),降低稅率,刺激供給。 “拉弗曲線”3 3、布坎南和塔洛克為代表的布坎南和塔洛克為代表的“公共選擇學派公共選擇學派” 公共選擇理論產生于20世紀40年代末,并于60年代形成了公共選擇理論的基本原理和理論框架。 他們將財政作為公共部門經濟,集中研究社會公共需要及滿足這一需要的產品公共產品問題,分析了決定公共產品生產和提供的過程,以及配置公共產品的機器政府的組織和機構。布坎南等用經濟分析方法研究政治問題,形成了“公共選擇理論”,

9、促進了現代財政學向公共經濟學的轉變。 建國以后,我國我國有一定中國特色的財政理論逐漸形成。財政學流派有“國家分配論”、“貨幣關系論”、“剩余產品決定論”、“再生產論”、“社會共同需要論”等。這些理論的區(qū)別主要在于對財政本質的認識不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家分配論國家分配論”占據了主流地位。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之后,“公共財公共財政論政論”成為我國的主流財政理論。 理解公共財政理解公共財政19981998年年提出公共財政,中國財政改革的目標,就是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公共財政。 對公共財政概念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和爭議:1、公共財政和國家財政沒有本質區(qū)別,都是以國家或政府為主體所形成的收支

10、,并形成了一定的分配關系。2、公共財政是國家或政府為市場提供公共服務的分配活動,是和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一種財政模式。3、公共財政實質上是市場經濟財政,公共財政就是財政,財政就是國家的財政。4 4點共識:點共識:1、公共財政是和市場經濟相適應的;2、公共財政的主體是政府;3、公共財政活動的目的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4、公共財政是涉足市場失靈的領域。公共財政公共財政: :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彌補市場失靈的一種分配活動。1.3 財政學的性質、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1.3.1 財政學的性質財政學是經濟學的重要分支之一。 1.3.2 財政學的研究對象財政學以公共部門(核心是政府)的經濟行為作為研究對象。 1.3.3 財政學的研究方法理論分析與計量研究 、實證分析和規(guī)范分析、案例分析。 第第1 1章章 導論導論本章小結本章闡述的是財政的一般概念、財政學的產生與發(fā)展、財政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財政的產生發(fā)展與社會形態(tài)的演變相一致。財政是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的需要,憑借公共權力直接參與社會剩余產品分配的活動。財政的本質是以國家為主體的分配關系。第第1 1章章 導論導論本章小結(續(xù))財政具有四個基本特征,即財政分配主體是國家;分配的客體是社會剩余產品;分配的目的是為滿足公共需要;分配方式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