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測量作業(yè)指導書_第1頁
各種測量作業(yè)指導書_第2頁
各種測量作業(yè)指導書_第3頁
各種測量作業(yè)指導書_第4頁
各種測量作業(yè)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變形監(jiān)測作業(yè)指導書(一)大壩變形監(jiān)測施工與觀測工藝流程圖技術設計建筑施工安裝調試儀器設備購置加工施工期周期觀測觀測儀器檢驗設計圖紙文件校核外業(yè)觀測儀器購置設備加工鉆孔造孔放樣定位檢測驗收驗收入庫預留預埋放樣定位檢查驗收 觀測資料檢查平差計算土建施工編制成果表設備安裝調試觀測資料整理分析工程竣工資料整理編繪 編寫變形分析報告 (二)大壩變形監(jiān)測施工與觀測方法及要求1.技術標準和規(guī)范: 承建工程變形監(jiān)測儀器設備的檢驗、率定、埋設安裝與施工期觀測,應嚴格執(zhí)行現行國家行業(yè)技術標準和規(guī)范,以及設計文件、承包合同要求。應執(zhí)行的現行國家行業(yè)技術標準和規(guī)范主要有(但不限于):(1)混凝土大壩安全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

2、SDJ33689)(2)土石壩安全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SL6094)(3)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GB1289791)(4)國家三角測量規(guī)范(GB/T17942-2000)(5)水利水電工程測量規(guī)范(SL19797)(6)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guī)范(SL5293)2.變形監(jiān)測儀器設備購置、加工: 變形監(jiān)測儀器設備購置、加工應按照經監(jiān)理工程師批準的設計圖紙、儀器設備清單進行。儀器設備購置、加工前應向監(jiān)理工程師報送:(1)儀器設備購置、加工計劃:(2)儀器設備檢驗、率定計劃。儀器設備運抵施工現場后,應會同監(jiān)理工程師開箱檢查驗收,應向儀器設備供應方索取儀器設備出廠合格證,計量檢測證。儀器、設備檢驗合格后應

3、妥善保管。3.倒垂孔、鋼管標、鋼鋁管雙金屬標造孔施工與埋設安裝: 倒垂孔、鋼管標、鋼鋁管雙金屬標應在施工部位形成后進行。按照設計坐標、高程進行鉆孔孔位定位、放樣。鉆機就位,應認真進行校正。經校正安裝固定的鉆機,主軸必須嚴格垂直,鉆孔孔位定位精度須滿足設計要求。鉆孔施工過程中應每進尺1 m2m,采用倒垂浮體組配合彈性導中器進行鉆孔垂直度檢測,以控制鉆孔質量,進而指導調整鉆孔施工。倒垂孔鉆孔垂直度應滿足保護管安裝埋設完成后,其保護管有效孔徑必須在大于100mm。 鋼管標、鋼、鋁管雙金屬標鉆孔垂直度應滿足保護管安裝埋設的要求。鉆孔進尺滿足設計要求后,應通知設計、地質、監(jiān)理工程師,參加鉆孔終孔驗收,并

4、進行單項工程階段性驗收簽證。終孔驗收后,及時進行倒垂孔保護管、鋼管標、鋼、鋁管雙金屬標安裝埋設。各類金屬管材、材質型號、加工均應滿足設計要求。倒垂孔保護管應認真組裝調試,并進行保護管垂直度檢測,保護管垂直度必須滿足其有效孔徑大于100mm,加固以后進行灌漿。鋼管標、鋼、鋁管雙金屬標、保護管、芯管應認真組裝調試,滿足設計要求以后,芯管根部(1m2m)采用水泥漿灌漿固結,保護管芯管間距2米采用橡膠圈加固。倒垂孔、鋼管標、鋼、鋁管雙金屬標保護管、芯管安裝完成后,其管口均應安裝保護裝置,以防損壞。鉆孔施工單位應提交鉆孔地質柱狀圖,鉆孔垂直度檢測單位應整理并提交鉆孔與保護管垂直度檢測資料以及保護管芯管安

5、裝埋設竣工圖。倒垂孔、鋼管標、鋼、鋁管雙金屬標施工完成并經監(jiān)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后,施工單位應會請監(jiān)理工程師會簽單項工程竣工驗收簽證。4.變形監(jiān)測設施予留予埋:布設在砼大壩各層廊道的變形監(jiān)測設施(如引張線、靜力水準、正、倒垂線測站、精密導線、弦矢導線、豎直傳高、垂直位移監(jiān)測點)應按照設計圖紙進行予留、予埋放樣測量,并進行予留槽、予埋件安裝施工,予留槽、予埋件安裝施工應準確定位、安裝固定牢固,完成以后進行檢查驗收。予留、予埋部位砼澆筑施工完成后應及時進行復測驗收,檢測是否變位走樣。如存在跑模走樣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予以處理。5.正垂線埋管埋設安裝: 布設在砼壩體中的正垂線埋管(砼管、鋼管)應按設計坐標

6、進行放樣測量,在埋管部位準確標定其中心位置,進行埋管定位。埋管垂直度應嚴格控制在設計允許的偏差內。埋管應牢固加固,以防止在砼澆筑施工中發(fā)生變形。嚴禁碰撞。砼澆筑施工完成后應及時復測正垂線埋管垂直度。以調整后續(xù)埋管的垂直度。砼管在安裝過程中管口應平順銜接,防止錯臺,接口處應用油氈封閉,防止水泥砂漿流入。鋼管在安裝過程中管口應平順銜接,焊縫應平整、嚴密。正垂線埋管埋設安裝完成以后,應及時整理編繪埋管竣工資料。6.變形監(jiān)測設備安裝調試:6.1倒垂線安裝調試:采用浮體組配合彈性導中器復測保護管垂直度,確定倒垂線錨塊埋設位置。安裝倒垂浮體組,安裝倒垂線錨塊,通過滑輪將安裝倒垂線錨塊的不銹鋼絲吊入倒垂線保

7、護管,依靠錨塊重力張拉不銹鋼絲。按照錨塊埋設位置將不銹鋼絲在管口準確定位。在倒垂線保護管內安裝注漿軟管,準確計算埋設錨塊水泥沙漿用量,通過注漿軟管平緩注入埋設錨塊水泥沙漿。注漿結束后再次檢測不銹鋼絲在管口的準確位置,如發(fā)現安裝位置有偏移,應即時進行調整,使之恢復到錨塊埋設位置。倒垂錨塊埋設安裝710天以后,安裝倒垂浮體組和倒垂線不銹鋼絲固定夾具,按設計要求計算浮體工作浮力進行倒垂線不銹鋼絲張拉。按照浮體工作浮力向浮體組注入變壓器油,在浮體支架上盤繞固定富余鋼絲。加蓋浮體組保護蓋。在砼觀測墩上埋設垂線座標儀基座。6.2正垂線安裝調試: 復測正垂線埋管垂直度,確定正垂線埋設位置。按照確定的正垂線埋

8、設位置,安裝正垂線懸線裝置、固定夾線裝置、活動夾線裝置。懸掛正垂線阻尼重錘,固定夾線裝置。在正垂線砼觀測墩上埋設垂線座標儀基座。在正錘油桶中注入變壓器油。6.3引張線安裝調試:引張線安裝前應檢驗采購的配重件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準確測定引張線安裝軸線,按照引張線安裝軸線進行端點、測點裝置埋設安裝,端點滑輪槽、夾線裝置V型槽與測點讀數鋼尺高差應控制在±1mm2mm以內。張拉并固定引張線不銹鋼絲。在測點處安放浮船與水箱。引張線鋼絲復位精度應優(yōu)于±0.1mm。6.4視準線安裝施工:按設計布置準確測定視準線端點、測點位置,埋設視準線砼觀測墩,在砼觀測墩頂部埋設強制對中底盤,強制對中底盤

9、應調整水平, 傾斜度不得大于4。視準線各測點底盤中心應埋設在兩端點底盤中心線的連線上,其偏差不得大于10mm。6.5靜力水準安裝施工: 靜力水準測點、標定點和連通管壁槽、管槽支架應按設計要求進行土建施工。 靜力水準安裝施工之前,測點、標定點和PVC管應認真進行清洗。測點、標定點和PVC管應按出廠說明進行組裝,組裝完成注入純凈蒸餾水,注入蒸餾水后必須認真排凈空氣氣泡,并進行靜力水準系統(tǒng)標定。7.變形監(jiān)測施工期觀測與資料整理分析:7.1用于大壩變形監(jiān)測的儀器、設備須進行計量檢測,率定和檢驗。使用性能必須滿足國家有關計量檢測規(guī)定。7.2施工期觀測必須按照國家有關技術標準、規(guī)范和設計技術要求進行。施工

10、期觀測頻次應執(zhí)行設計技術要求。7.3施工期觀測資料應及時檢查、平差計算,并進行資料初步整理分析,及時報送,雨季、汛期和發(fā)生異常情況應加密觀測,以密切監(jiān)測工程安全施工。7.4觀測記錄,必須內容真實完整,字跡清晰,不得任意涂改。7.5年度觀測資料應進行整理分析,繪制變形過程曲線,編寫初步分析報告。地形測量作業(yè)指導書(一)地形測量工藝流程圖技術設計 踏勘、選點、建標、埋石儀器檢??刂茰y量(含圖根點測量)碎部測量數據采集數據傳輸與處理內業(yè)編繪成圖或清繪建庫打印藍曬技術總結報告檢查驗收(二)地形測量方法及要求一、說明本指導書只適用于工程施工中局部范圍內的大比例尺地形圖測量。地形測量控制網點是在施工控制網

11、基礎上加密得到的,坐標系統(tǒng)和高程系統(tǒng)應與施工坐標系、高程系統(tǒng)相一致。遠離工區(qū)時,也可以采用北京坐標系或獨立坐標系統(tǒng)。比例尺為1:200、1:500、1:1000和1:2000,按正方形或矩形法分幅。圖式符號執(zhí)行國家最新版本的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圖式。地形測量由于外業(yè)數據采集和內業(yè)成圖所使用的儀器和軟件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論采用何種方法,成圖都必須滿足規(guī)范要求和用戶要求。本指導書中用字母M表示地形圖比例尺分母。二、圖根控制點(包括測站點)的測量1一般規(guī)定1.1圖根點是直接供測圖使用的平面和高程控制點,可在各等級控制點上采用經緯儀交會法、測距導線法、全站儀坐標法、三角高

12、程、水準測量、GPS等方法測量。1.2圖根點或測站點的精度以相對于鄰近控制點的中誤差來衡量,其點位中誤差不應超過圖上±0.1;其高程中誤差不應超過測圖基本等高距的1/10。1.3為了節(jié)約,圖根點可以采用臨時地面標志。1.4圖根點的密度因測圖使用的儀器不同要求也不同,只要能夠保證碎部點的平面高程精度即可。1.5測站點可以在測圖過程中根據需要隨時測放。2圖根點測量(略)三、地形測量測繪內容及取舍地形圖應表示測量控制點、居民地和垣柵、工礦建筑物及其他設施、交通及附屬設施、管線及附屬設施、水系及附屬設施、境界、地貌和土質、植被等各項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稱注記等。并著重顯示與測圖用途有關

13、的各項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項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則,除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地形圖圖式執(zhí)行外,還應符合如下有關規(guī)定。1 測量控制點測繪1.1測量控制點是測繪地形圖和工程測量施工放樣的主要依據,在圖上應精確表示。1.2各等級平面控制點、導線點、圖根點、水準點,應以展點或測點位置為符號的幾何中心位置,按圖式規(guī)定符號表示。2 居民地和垣柵的測繪2.1居民地的各類建筑物、構筑物及主要附屬設施應準確測繪實地外圍輪廓和如實反映建筑結構特征。2.2房屋的輪廓應以墻基外角為準,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質分類,注記層數。1:500與1:1000比例尺測圖,房屋應逐個表示,臨時性房屋可舍去;1:2000比例尺測圖可適當綜合

14、取舍,圖上寬度小于0.5mm的小巷可不表示。2.3建筑物和圍墻輪廓凸凹在圖上小于0.4mm,簡單房屋小于0.6mm時,可用直線連接。2.4 1:500比例尺測圖,房屋內部天井宜區(qū)分表示;1:1000比例尺測圖,圖上6mm2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2.5測繪垣柵應類別清楚,取舍得當。城墻按城基輪廓依比例尺表示,城樓、城門、豁口均應實測;圍墻、柵欄、欄桿等可根據其永久性、規(guī)整性、重要性等綜合考慮取舍。2.6臺階和室外樓梯長度大于3M毫米,寬度大于1M毫米的應在圖中表示。2.7永久性門墩、支柱大于1M毫米的依比例實測,小于1M毫米的測量其中心位置,用符號表示。重要的墩柱無法測量中心位置時,要量取并記錄偏

15、心距和偏離方向。2.8建筑物上突出的懸空部分應測量最外范圍的投影位置,主要的支柱也要實測。3 工礦建(構)筑物及其它設施的測繪3.1工礦建(構)筑物及其它設施的測繪,圖上應準確表示其位置、形狀和性質特征。3.2工礦建(構)筑物及其它設施依比例尺表示的,應實測其外部輪廓,并配置符號或按圖式規(guī)定用依比例尺符號;不依比例尺表示的,應準確測定其定位點或定位線,用不依比例尺符號表示。4 交通及附屬設施測繪4.1交通及附屬設施的測繪,圖上應準確反映陸地道路的類別和等級,附屬設施的結構和關系;正確處理道路的相交關系及與其它要素的關系;正確表示水運和海運的航行標志,河流和通航情況及各級道路的通過關系。4.2鐵

16、路軌頂(曲線段取內軌頂)、公路路中、道路交叉處、橋面等應測注高程,隧道、涵洞應測注底面高程。 4.3公路與其它雙線道路在圖上均應按實寬依比例尺表示。公路應在圖上每隔1520mm注出公路技術等級代碼,國道應注出國道路線編號。公路、街道按其鋪面材料分為水泥、瀝青、礫石、條石或石板、硬磚、碎石和土路等,應分別以砼、瀝、礫、石、磚、碴、土等注記于圖中路面上,鋪面材料改變處應用點線分開。4.4鐵路與公路或其它道路平面相交時,鐵路符號不中斷,而將另一道路符號中斷;城市道路為立體交叉或高架道路時,應測繪橋位、匝道與綠地等;多層交叉重疊,下層被上層遮住的部分不繪,橋墩或立柱視用圖需要表示,垂直的擋土墻可繪實線

17、而不繪擋土墻符號。4.5路堤、路塹應按實地寬度繪出邊界,并應在其坡頂、坡腳適當測注高程。4.6道路通過居民地不宜中斷,應按真實位置繪出。高速公路應繪出兩側圍建的柵欄(或墻)和出入口,注明公路名稱。中央分隔帶視用圖需要表示。市區(qū)街道應將車行道、過街天橋、過街地道的出入口、分隔帶、環(huán)島、街心花園、人行道與綠化帶繪出。4.7跨越河流或谷地的橋梁,應實測橋頭、橋身和橋墩位置,加注建筑結構。碼頭應實測輪廓線,有專有名稱的加注名稱,無名稱者注“碼頭”,碼頭上的建筑應實測并以相應符號表示。4.8大車路、鄉(xiāng)村路、內部道路按比例實測,寬度小于1M毫米時只測路中線,以小路符號表示。5 管線測繪5.1永久性的電力線

18、、電信線均應準確表示,電桿、鐵塔位置應實測。當多種線路在同一桿架上時,只表示主要的。城市建筑區(qū)內電力線、電信線可不連線,但應在桿架處繪出線路方向。各種線路應做到線類分明,走向連貫。5.2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應實測,分別用相應符號表示。并注明傳輸物質的名稱。當架空管道直線部分的支架密集時,可適當取舍。地下管線檢修井宜測繪表示。5.3污水篦子、消防栓、閥門、水龍頭、電線箱、電話亭、路燈、檢修井均應實測中心位置,以符號表示,必要時標注用途。6 水系測繪6.1江、河、湖、海、水庫、池塘、泉、井等及其它水利設施,均應準確測繪表示,有名稱的加注名稱。根據需要可測注水深,也可用等深線或水下等高線

19、表示。6.2河流、溪流、湖泊、水庫等水涯線,按測圖時的水位測定,當水涯線與陡坎線在圖上投影距離小于1mm時以陡坎線符號表示。河流在圖上寬度小于0.5mm、溝渠在圖上寬度小于1mm(1:2000在形圖上小于0.5mm)的用單線表示。6.3海岸線以平均大潮高潮的痕跡所形成的水陸分界線為準。各種干出灘在圖上用相應的符號或注記表示,并適當測注高程。6.4水位高及施測日期視需要測注。水渠應測注渠頂邊和渠底高程;時令河應測注河床高程;堤、壩應測注頂部及坡腳高程;池塘應測注塘頂邊及塘底高程;泉、井應測注泉的出水口與井臺高程,并根據需要注記井臺至水面的深度。7 境界測繪7.1境界的測繪,圖上應正確反映境界的類

20、別、等級、位置以及與其它要素的關系。7.2縣(區(qū)、旗)和縣以上境界應根據勘界協(xié)議、有關文件準確清楚地繪出,界樁、界標應測坐標展繪。鄉(xiāng)、鎮(zhèn)和鄉(xiāng)級以上國營農、林、牧場以及自然保護區(qū)界線按需要測繪。7.3兩級以上境界重合時,只繪高一級境界符號。8 地貌和土質的測繪8.1地貌和土質的測繪,圖上應正確表示其形態(tài)、類別和分布特征。8.2自然形態(tài)的地貌宜用等高線表示,崩塌殘蝕地貌、坡、坎和其它特殊地貌應用相應符號或用等高線配合符號表示。8.3各種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時表示為陡坎,70°以下時表示為斜坡。斜坡在圖上投影寬度小于2mm,以陡坎符號表示。當坡、坎比高小

21、于1/2基本等高距或在圖上長度小于5mm時,可不表示,坡、坎密集時,可以適當取舍。8.4梯田坎坡頂及坡腳寬度在圖上大于2mm時,應實測坡腳。當1:2000比例尺測圖梯田坎過密,兩坎間距在圖上小于5mm時,可適當取舍。梯田坎比較緩且范圍較大時,可用等高線表示。8.5坡度在70°以下的石山和天然斜坡,可用等高線或用等高線配合符號表示。獨立石、土堆、坑穴、陡坡、斜坡、梯田坎、露巖地等應在上下方分別測注高程或測注上(或下)方高程及量注比高。8.6各種土質按圖式規(guī)定的相應符號表示,大面積沙地應用等高線加注記表示。9 植被的測繪9.1地形圖上應正確反映出植被的類別特征和范圍分布。對耕地、園地應實

22、測范圍,配置相應的符號表示。大面積分布的植被在能表達清楚的情況下,可采用注記說明。同一地段生長有多種植物時,可按經濟價值和數量適當取舍,符號配制不得超過三種(連同土質符號)。9.2 旱地包括種植小麥、雜糧、棉花、煙草、大豆、花生和油菜等的田地,經濟作物、油料作物應加注品種名稱。有節(jié)水灌溉設備的旱地應加注“噴灌”、“滴灌”等。一年分幾季種植不同作物的耕地,應以夏季主要作物為準配置符號表示。9.3田埂寬度在圖上大于1mm的應用雙線表示,小于1mm的用單線表示。田塊內應測注有代表性的高程。10注記10.1要求對各種名稱、說明注記和數字注記準確注出。圖上所有居民地、道路、街巷、山嶺、溝谷、河流等自然地

23、理名稱,以及主要單位等名稱,均應調查核實,有法定名稱的應以法定名稱為準,并應正確注記。10.2地形圖上高程注記點應分布均勻,丘陵地區(qū)高程注記點間距為圖上23cm。10.3山頂、鞍部、山脊、山腳、谷底、谷口、溝底、溝口、凹地、臺地、河川湖池岸旁、水涯線上以及其他地面傾斜變換處,均應測高程注記點。10.4城市建筑區(qū)高程注記點應測設在街道中心線、街道交叉中心、建筑物墻基腳和相應的地面、管道檢查井井口、橋面、廣場、較大的庭院內或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傾斜變換處。10.5基本等高距為0.5米時,高程注記點應注至厘米;基本等高距大于0.5米時可注至分米。11地形要素的配合11.1當兩個地物中心重合或接近,難以

24、同時準確表示時,可將較重要的地物準確表示,次要地物移位0.3mm或縮小1/3表示。11.2獨立性地物與房屋、道路、水系等其它地物重合時,可中斷其它地物符號,間隔0.3mm,將獨立性地物完整繪出。11.3房屋或圍墻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直接建筑在陡坎或斜坡上且建筑物邊線與陡坎上沿線重合的,可用建筑物邊線代替坡坎上沿線;當坎坡上沿線距建筑物邊線很近時,可移位間隔0.3mm表示。11.4懸空建筑在水上的房屋與水涯線重合,可間斷水涯線,房屋照常繪出。11.5水涯線與陡坎重合,可用陡坎邊線代替水涯線;水涯線與斜坡腳線重合,仍應在坡腳將水涯線繪出。11.6雙線道路與房屋、圍墻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邊線重合時,可

25、以建筑物邊線代替路邊線。道路邊線與建筑物的接頭處應間隔0.3mm。11.7境界以線狀地物一側為界時,應離線狀地物0.3mm在相應一側不間斷地繪出;以線狀地物中心線或河流主航道為界時,應在河流中心線位置或主航道線上每隔35cm繪出34節(jié)符號。主航道線用0.15mm黑實線表示;不能在中心線繪出時,國界符號應在其兩側不間斷地跳繪,國內各級行政區(qū)劃界可沿兩側每隔35cm交錯繪出34節(jié)符號。相交、轉折及與圖邊交接處應繪符號以示走向。11.8地類界與地面上有實物的線狀符號重合,可省略不繪;與地面無實物的線狀符號(如架空管線、等高線等)重合時,可將地類界移位0.3mm繪出。11.9等高線遇到房屋及其它建筑物

26、,雙線道路、路堤、路塹、坑穴、陡坎、斜坡、湖泊、雙線河以及注記等均應中斷。11.10當圖式符號不能滿足測區(qū)內測圖要求時,可自行設計新的符號,但應在圖廓外注明。四、測圖1 平板儀白紙測圖1.1置平板儀于測站上,整平、對中、量取儀器高、定向,使照準儀的直尺邊準確地通過圖板上測站點的位置;用已測地物點或圖要點檢查定向。1.2用照準儀瞄準碎部點上立的視距尺,讀出碎部點的視距和中絲切尺數,讀垂直角。1.3用計算器計算水平距離和碎部點高程。公式(內調焦望遠鏡)如下:測站點至立尺點水平距離:S=KL·COS2;立尺點高程:H=H0+I+ h-B 其中 h=0.5Klsin2L:兩視距絲間標尺讀數差

27、;K:視距乘常數,通常為100;H0:測站點高程;I:儀器高,H0+I即為視線高;B:中絲讀得的切尺數;:垂直角(視準軸的傾斜角)。1.4用卡規(guī)和斜分比例尺按測圖比例尺截取碎部點在圖上的長度,沿照準儀直尺邊沿,使卡規(guī)一腳對準測站點,另一腳在圖上刺點,即得到碎部點在圖上的點位,并注記高程。1.5一點測量完畢,指揮立尺員進行下一點的觀測,直到本測站上應測的碎部點全部測完為止。1.6每個測站上測出部分碎部點以后,應隨時進行勾繪,盡量作到隨測隨繪,避免繪錯或遺漏。1.7在測站上勾繪地物地貌結束后,應立即進行巡視檢查,發(fā)現漏、錯或綜合取舍不當,等高線與高程注記相矛盾,要立即糾正。務使成圖清晰易讀、主次分

28、明、取舍恰當、圖式運用正確。1.8測圖過程中和收站前要檢查圖板定向。2 經緯儀配合小平板儀白紙測圖2.1將經緯儀置于測站旁2米左右處,整平,后視測站,計算視線高。2.2將小平板儀置于測站上,整平、對中、定向、檢查定向后,用測斜照準儀瞄準經緯儀的垂球線,量取到經緯儀的距離,按測圖比例尺在圖上定出經緯儀的位置。2.3以測斜照準儀瞄準碎部點上的視距尺,通過圖上測站點的位置,以測斜照準儀的直尺邊沿定出碎部點的方向。2.4以經緯儀觀測碎部點的標尺,讀取視距和垂直角,計算碎部點的高程和碎部點到經緯儀的距離。2.5按測圖比例尺用卡規(guī)自經緯度儀在圖上的位置截取經緯儀至碎部點的長度與直尺邊相交,刺出碎部點的位置

29、,并注記高程。2.6重復2.3、2.4、2.5的過程,測出本站其它碎部點。2.7勾繪,巡視檢查。2.8測圖過程中每測2030個點和收站前要檢查圖板定向是否變動。3 經緯儀配合量角器測圖3.1將經緯儀置于測站上,對中、整平、量儀器高,后視附近的一個控制點作為起始方向(零方向)。3.2小平板置于測站附近的任意位置,固定測圖板,在圖上測站點位置插繡花針,并將量角器圓心小孔套在針上,畫出測站點至后視點的方向線。3.3經緯儀觀測碎部點的水平角、立角、視距。3.4計算碎部點高程和碎部點至測站點的水平距離。3.5用量角器和比例尺,按水平角、水平距離刺點,標注高程。3.6重復3.3、3.4、3.5操作,完成其

30、它碎部點測量。3.7檢查后視方向是否變動,勾繪,巡視檢查,本站測量結束。3.8用此法進行小面積測圖時,可記錄經緯儀野外觀測數據,并繪制草圖,在室內展點勾繪。3.9為了解決量角器估讀誤差太大和量角器圓心偏心問題,可根據觀測的水平角、立角、視距計算出碎部點的坐標和高程,用三角板和直尺或坐標尺手工展點。3.10當視距較短時,用鋼尺或皮尺量距代替視距,可以大大提高測距的精度。3.11用經緯儀或經緯儀配鋼尺(或皮尺)測量的測圖數據可以計算、整理成坐標數據文件,用機助成圖法成圖。4 經緯儀配合測距儀測圖4.1將經緯儀置于測站上,對中整平,后視一個鄰近的控制點并配置方位角,量取儀器高,計算視線高。4.2將測

31、距頭安裝到經緯儀上,并連接電池,設置溫度、氣壓、棱鏡常數。4.3經緯儀照準棱鏡下方的標志中心,讀記方位角。4.4測距儀照準棱鏡中心,測記水平距離和高差。4.5計算碎部點的坐標和高程。4.6在圖板上用比例尺按坐標展點,加注高程。4.7重復4.3、4.4操作過程,完成本站其它碎部點的測量。4.8勾繪,巡視檢查。4.9觀測過程中注意檢查后視方位角,也可以在已知點上檢核坐標或高程。4.10用此法進行大面積測圖,應現場勾繪。當范圍較小時,可以野外測記數據,繪制草圖,室內展繪或機助成圖。4.11無內存全站儀測圖方法與經緯儀加測距儀測圖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全站儀可以直接測出坐標和高程,無需計算。5 全站儀

32、配合電子平板測圖電子平板的工序:命名、控制點錄入、測量、編輯、繪圖。5.1硬件檢查:檢查電子平板(便攜機或掌上電腦)電池及接插設備,確保數字測圖供電正常;通訊電纜室內聯機檢查,無論電纜故障,或儀器設置不對,均要發(fā)現在室內,及早作相應處理;檢查光筆及鼠標器是否正常,確保生產過程中沒有問題;準備編碼表;攜帶軟件狗。5.2軟件操作準備:設定工程名,確定準備作業(yè)的文件名及存貯空間;劃定測區(qū),確保屏幕顯示與所測內容相適應;將控制點文件備份到當前工程名目錄下。5.3置全站儀于測站上,對中整平,量儀器高;開機,設置溫度、氣壓、棱鏡常數。5.4在電子平板上進行測站設置,輸入測站點號、后視點號、儀器高;經緯儀照

33、準后視點并將水平度盤置零。5.5測站檢核:觀測12個控制點或已測過的地物點(包括后視點)檢核點位和高程,圖上點位相差不大于0.3mm,高程之差不大于1/10基本等高距,便可開始測量。5.6測量過程中,平板操作員與全站儀操作員要配合好,并指揮立鏡人員立鏡;當棱鏡高改變時,立鏡員要及時回報棱鏡高。5.7全站儀照準棱鏡后測量確認;平板儀讀取全站儀測量的數據;鍵入編碼(或查詢確認編碼);選線形與上一點連接(需要連接時);需要高程的點,輸入棱鏡高。5.8外業(yè)結束后對圖面進行編輯,編輯操作因軟件而不同,作業(yè)員應按使用說明進行操作。5.9利用高程點數據文件建立三角網,生成等高線,并進行等高線編輯。5.10圖

34、面檢查、圖廓整理、繪圖。5.11為防止數據丟失,外業(yè)測量數據應及時輸入臺式機,備份保存。6 全站儀測記法6.1設站:對中整平,量儀器高;輸入氣溫、氣壓、棱鏡常數;建立(選擇)文件名;輸入測站坐標、高程及儀器高;輸入后視點坐標(或方位角),瞄準后視目標后確定。6.2檢查:測量1個已知坐標的點的坐標并與已知坐標對照(限差為圖上0.1mm);測量1個已知高程的點的高程并與已知高程比較(限差為1/10基本等高距);如果前兩項檢查都在限差范圍內,便可開始測量,否則檢查原因重新設站。6.3立鏡:依比例尺地物輪廓線折點,半依比例尺或不依比例尺地物的中心位置和定位點。6.4觀測:在建筑物的外角點、地界點、地形

35、點上豎棱鏡,回報鏡高;全站儀跟蹤棱鏡,輸入點號和改變的棱鏡高,在坐標測量狀態(tài)下按測量鍵,顯示測量數據后,輸入測點類型代碼后存儲數據。繼續(xù)下一個點的觀測。 6.5皮尺量距:對于那些本站需要測量而儀器無法看見的點,可用皮尺量距來確定點位;半徑大于0.5m的點狀地物,如不能直接測定中心位置,應測量偏心距,并在草圖上注明偏心方向;丈量的距離應標注在草圖上。6.6繪草圖:現場繪制地形草圖,標上立鏡點的點號和丈量的距離,房屋結構、層次,道路鋪材,植被,地名,管線走向、類別等。草圖是內業(yè)編繪工作的依據之一,應盡量詳細。6.7檢查:測量過程中每測量30點左右及收站前,應檢查后視方向,也可以在其它控制點上進行方

36、位角或坐標、高程檢查。6.8數據傳輸:連接全站儀與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傳輸電纜;設置超級中端的通訊參數與全站儀的通訊參數一致;全站儀中選擇要傳輸的文件和傳輸格式后按發(fā)送命令;計算機接收數據后以文本文件的形式存盤。6.9數據轉換:通過軟件將測量數據轉換為成圖軟件識別的格式。6.10編繪:在專業(yè)軟件平臺下進行地形圖編繪,具體操作依照軟件使用說明進行。6.11建立測區(qū)圖庫,圖幅接邊,必要時輸出成圖。6.12注意:每次外業(yè)觀測的數據應當天輸入計算機,以防數據丟失;外業(yè)繪制草圖的人員與內業(yè)編繪人員最好是同一個人,且同一區(qū)域的外業(yè)和內業(yè)工作間隔時間不要太長。五、全數字地面攝影測量測繪地形圖(適普軟件)1準備工

37、作:1.1檢查好儀器、腳架、儀器的基座;1.2裝好攝影用的干板;1.3準備像控點牌子,數量不能少于6個。2外業(yè)工作2.1根據具體的地形條件、攝影范圍、攝影距離安排好攝影的像對數;計算攝影基線長度,選好基線;2.2在基線兩端架攝影站,攝影站一定要整平,否則在內業(yè)處理時,一個像對難以一次處理完成;加大模型拼接的難度;2.3在攝影的像對中布設好象控點,安排人員測出每個像控點的坐標及高程,測像控點的坐標及高程時,一定要正倒鏡,以保證高程精度;攝影站上攝影時,一定要做好每個像對的記錄,即像對次序、左右影像、像控點草圖、像控點坐標和高程;2.4每個像對在攝影時,像控點牌子一定要保持不動。2.5相鄰像對,重

38、疊部分不能少于1/3,像控點不能少于3個。 3內業(yè)數據采集3.1干板沖洗涼干后進行掃描,再進行內業(yè)處理;3.2首先建立一個測區(qū),測區(qū)參數是在輸入文件名時是生成的,按彈出的參數界面中填好測區(qū)目錄、控制點文件名、模型控制點文件名、原始影像類型、攝影比例尺、成圖比例尺、正射影像的輸出分辨率等;一個測區(qū)可由多個模型組成,每個模型需要建立一個模型參數文件,模型參數文件是在輸入文件名時生成的,按彈出的參數界面中填好模型目錄、左右影像名、臨時文件目錄、產品所在目錄;3.3在軟件的File菜單中選擇輸入像控點文件;3.4在軟件的處理菜單中選擇全自動內定向,待計算機處理完后,按傳統(tǒng)方法在計算機中將像控點確定,然

39、后選擇絕對定向,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調整好視差,將像控點定準,然后存盤退出;3.5做好上述工作后,定義當前像對的作業(yè)區(qū),即此像對需測圖的有效區(qū)域,再進行自動生成核線影像,彈出菜單選擇退出;3.6在軟件的主界面下,選擇影像匹配,然后進入匹配編輯狀態(tài),需要編輯的地方有:影像的不連續(xù)、被遮蓋及陰影、成片灌木、干擾、大面積的平地等。3.7在軟件的主界面下,選擇產品,生成DEM、正射影像、等高線等,若測區(qū)有多個模型,還要進行模型拼接,再重新生成等高線;3.8在數字影像測圖界面下,建立測圖矢量文件,打開模型,輸入等高線,再進行地物、地貌等量測、編輯。4圖廓編輯,輸出地形圖。六、GPS水下地形測量(南方軟件

40、)用GPS進行水下地形測量作業(yè)時應按以下步驟進行:1固定站設置:1.1根據GPS上的端口標記將電臺天線、GPS天線、電源線連接好。1.2用電纜將計算機與GPS的RS232C串口連接好,先打開GPS的電源, 再啟動計算機。1.3運行“海洋測量軟件”的“圖幅表”程序,根據待測量區(qū)域設置合適的圖幅范圍。1.4運行“海洋測量軟件”的“基準站設置”程序,選擇上一步設置好的圖幅,將控制點的坐標輸入至GPS中,并點擊“更新”,然后退出程序,再關閉GPS電源,拔掉電纜線后再打開GPS電源,選擇電臺頻道。2.移動站設置:2.1將換能器測深桿固定在測量船上,測深桿的吃水深度一般為50厘米左右,測量施測水域水面高程

41、。用測錘或花桿在換能器旁邊測量水深,與測深儀所測水深進行檢核。2.2便攜式計算機應放在測量船駕駛室工作臺上,便于導航。2.3將測深儀(SDH13D)放在計算機附近,將換能器的數據傳輸線與測深儀相連。校準測深儀的零位線和吃水線。2.4在測深桿上安置GPS天線,在船上合適的位置安置電臺天線,并將GPS天線、電臺天線、電源線與GPS連接好。2.5在便攜式計算機上插入PCMCIA串口卡,再將卡上的兩個串口分別連接到測深儀的“測試II”端口和GPS的“計算機”端口。2.6打開GPS電源,選擇與固定站GPS電臺相同的頻道。3觀測3.1在計算機并口上插入軟件狗并啟動計算機。3.2運行“海洋測量軟件”的“測量

42、”程序,選擇固定站設置3定義好的圖幅,設定數據采樣率,按“F2”鍵即可開始測量。3.3工作時應將測量開始時間、結束時間、及水位數據記錄好,這是內業(yè)的基礎。3.4測深過程中,測深儀操作員要注意觀察水深變化,及時變換測深檔。3.5測量完成后,要再次用花桿或測錘測量水深,檢查測深儀測深誤差大小。然后按順序關閉計算機電源,關閉測深儀電源,關閉GPS電源,拔掉各種連接電纜,拆卸測深桿。清點設備無遺漏后方可離開測量船。3.6回到固定站,關閉GPS,并回收天線,放入儀器箱內。4內業(yè)編輯,輸出水下地形圖。七、手工描圖1首先把外業(yè)底圖(鉛筆圖)整理好。2按照所測圖形范圍大小,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分幅。3如果外業(yè)底圖

43、是繪在一般計算紙(通常所說的厘米格網紙)上的話,可直接用描圖紙蒙在底圖上,按照地形圖圖式進行著墨描繪。如果外業(yè)測的圖是直接繪在聚脂薄膜上,應先清洗圖面,待圖紙干后直接在聚脂薄膜上著墨。4相鄰圖幅接邊完成后,就可以開始地形圖的清繪。一般地形圖清繪按照以下步驟進行:繪圖廓、坐標格網、測量控制點、獨立地物、居民地、管線及垣柵、水系及附屬建筑物、道路及附屬建筑物、境界、植被、地類界、地貌、注記及等高線。5自檢、互檢。 6圖廓整飾。7檢查驗收。控制測量作業(yè)指導書(一)施工控制測量工藝流程圖技 術 設 計 踏勘、選點、建標、埋石 儀器設備檢校外業(yè)觀測(測角、測距、水準)觀測原始記錄檢查數據預處理、平差計算

44、整理成果資料編寫技術總結報告檢查驗收(二)施工控制測量方法及要求本作業(yè)指導書是針對施工控制測量的特點和作業(yè)需要編寫的,服務范圍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網、平高控制網、高程控制網的建立和控制點加密。使用本指導書進行測量作業(yè),應遵守國家三角測量規(guī)范、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guī)范等規(guī)程規(guī)范。如業(yè)主有特殊要求的,按業(yè)主要求執(zhí)行。一、準備工作1收集資料1.1廣泛收集測區(qū)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測量成果和地形圖資料。(1)控制測量資料包括成果表、點之記、展點圖、路線圖、計算說明和技術總結等。收集資料時要查明施測年代、作業(yè)單位、依據規(guī)范、平高系統(tǒng)、施測等級和成果的精度

45、評定。成果精度指三角網的高程、測角、點位、最弱邊、相對點位中誤差;水準路線中每公里偶然中誤差和水準點的高程中誤差等。(2)收集的地形圖資料包括測區(qū)范圍內及周邊地區(qū)各種比例尺地形圖和專業(yè)用圖,主要查明地圖的比例尺、施測年代、作業(yè)單位、依據規(guī)范、坐標系統(tǒng)、高程系統(tǒng)和成圖質量等。(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資料的坐標系統(tǒng)、高程系統(tǒng)不一致,則應收集、整理這些不同系統(tǒng)間的換算關系。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設計文件、業(yè)主(監(jiān)理)文件中有關測量專業(yè)的技術要求和規(guī)定。1.3準備相應的規(guī)范:國家三角測量規(guī)范、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GPS測量規(guī)范、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規(guī)范。1.4了解測區(qū)的

46、行政劃分、社會治安、交通運輸、物資供應、風俗習慣、氣象、地質情況。例如了解凍土深度,用以考慮埋石深度;最大風力,以考慮覘標的結構;霧季、雨季和風季的起止時間,封凍和解凍時間,以確定適宜的作業(yè)月份。2.現場踏勘攜帶收集到的測區(qū)地形圖、控制展點圖、點之記等資料到現場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內容:2.1原有的三角點、導線點、水準點、GPS點的位置,了解覘標、標石和標志的現狀,其造標埋石的質量,以便決定有無利用價值。2.2原有地形圖是否與現有地物、地貌相一致,著重踏勘增加了哪些建筑物,為控制網圖上設計做準備。2.3調查測區(qū)內交通現狀,以便確定合理的高程測量方案,測量時選擇適當的交通工具。2.4現場踏勘應

47、作好記錄,并編寫踏勘報告。3.技術設計技術設計是根據工程建設項目的規(guī)模和對施工測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業(yè)主和監(jiān)理的要求,結合測區(qū)自然地理條件的特征,選擇最佳布網方案和觀測方案,保證在規(guī)定期限內多快好省地完成生產任務。3.1技術設計必須包括下列主要內容:任務概述:說明工程建設項目的名稱、工程規(guī)模、來源、用途、測區(qū)范圍、地理位置、行政隸屬、任務的內容和特點、工作量以及采用的技術依據。測區(qū)概況:說明測區(qū)的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氣候等情況,并劃分測區(qū)困難類別。已有資料的分析、評價和利用:說明已有資料的作業(yè)單位、施測年代、采用的技術依據和選用的基準;分析已有資料的質量情況,并作出評價和指出利用的可能性

48、。平面控制:說明控制網采用的平面基準、等級劃分以及各網點或導線點的點號、位置、圖形、點的密度、已知點的利用與聯測方案;初步確定的覘標高度與類型、標石的類型與埋設要求;觀測方法及使用的儀器。高程控制:說明采用的高程基準及高程控制網等級,附合路線長度及其構網圖形,高程點或標志的類型與埋設要求;擬定觀測與連測方案,觀測方法及技術要求等。內業(yè)計算:外業(yè)成果資料的分析和評價,選定的起算數據及其評價,選用的計算數學模型,計算與檢校的方法及其精度要求,成果資料的要求等。3.2控制測量技術設計過程如下:已有控制網成果的精度分析,必要時實測部分角度和邊長,掌握起算數據的精度情況。根據控制網的用途、工程規(guī)模、類型

49、及建筑布置、精度要求來確定控制網的等級;根據測區(qū)地形、起算點情況及使用的儀器設備來確定控制網的類型。平面控制可采用三角測量、邊角組合測量、導線測量和GPS測量。高程控制可采用水準測量和三角高程測量,布設成閉合環(huán)線、附合線路或結點網。 3.3控制網圖上設計根據工程設計意圖及其對控制網的精度要求,擬定合理布網方案,利用測區(qū)地形地物特點在圖上設計出一個圖形結構強的網。三角網(或邊角網)對點位的要求:(1)圖形結構好,邊長適中,傳距角大于20º。(2)是制高點,山尖上或高建筑物上,視野開闊,便于加密。(3)視線高出或旁離障礙物1.5米。(4)能埋建牢固的測量標志,且能長期保存。(5)充分利用

50、測區(qū)內原有的舊點,以節(jié)省開支。(6)為了安全,點位要離開公路、鐵路、高壓線等危險源。圖上設計步驟:(1)利用工程整體平面布置圖展繪已有控制測量網點。(2)按照保證精度,方便施工和測量的原則布設施工控制測量網點。(3)判斷和檢查點間通視情況。(4)估算控制網的精度。(5)擬定三角高程起算點及水準聯測路線。3.4控制網優(yōu)化設計 先提出多種布網方案,測角網、測邊網、導線網、邊角組合網以及測哪些邊、測哪些角等,根據網形和各點近似坐標,利用計算程序進行精度估算,優(yōu)選出點位中誤差最小,相對點位中誤差在重要方向上的分量最小,而觀測工作量最小的方案。 3.5根據對測區(qū)情況的調查和圖上設計的結果,寫出文字說明,

51、整理各種數據、圖表,并擬定作業(yè)計劃。3.6上報有關領導部門審核4.檢校儀器 按規(guī)范要求在控制測量作業(yè)前對準備使用的儀器和配套的器具進行檢定和校準。二、埋建測量標志1.選點選點是把圖上設計的點位落實到實地,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修改。邊角網點選在通視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穩(wěn)定且能長期保存的地方。視線要避開障礙物。對于能夠長期保存、離施工區(qū)較遠的點要考慮到圖形結構和便于加密。直接用于施工放樣的控制點要便于放樣。GPS網的選點不要求相連的邊都通視,但為了使用常規(guī)儀器測量時能夠后視和檢核,每點至少有兩個點與它通視。同時要求地勢開闊,能夠接收到足夠的衛(wèi)星信號。2.建標2.1施工測量的首級控制點和要長期保存的各

52、級控制點應埋設具有強制歸心裝置砼標墩或鋼架標墩;其它平面控制點可埋設地面標石或地面標志。2.2砼標墩埋標過程:實地標定點位;挖基坑及澆筑標墩基礎平臺;立模板,樹鋼筋,澆混凝土,固定不銹鋼標盤;外觀整飾編號;加保護裝置。2.3鋼架標墩埋設過程:實地標定點位;挖基坑及澆筑坑底水平層;樹立加工好的鋼架標;澆筑混凝土;刷防銹柒;加保護裝置。2.4埋設地面標石是將灌制好的嵌有金屬中心標志的標石澆筑埋設于地面,其過程是:挖基坑,坑底要整平夯實,再填砂石搗固,澆底層混凝土樹標石并澆筑混凝土。在基巖層上或堅硬的混凝土路面上,可以直接鉆孔,將刻有中心標志的脹錨螺栓打入孔內。2.5標墩埋好后要穩(wěn)定至少15天才能開

53、始觀測。三、經緯儀角度觀測1.觀測注意事項1.1角度觀測應遵守下列規(guī)定:觀測應在成象清晰、穩(wěn)定的條件下進行。晴天的日出、日落和中午前后,如果成象模糊或跳動劇烈,不應進行觀測;1.2觀測前應涼置儀器30分鐘,讓儀器溫度與外界溫度基本一致后才能開始觀測。觀測過程中儀器不得受日光直接照射;1.3儀器照準部旋轉時,應平穩(wěn)勻速;制動螺旋不宜擰得過緊;微動螺旋應盡量使用中間部位。精確照目標時,微動螺旋最后應為旋進方向。1.4觀測過程中,儀器氣泡中心偏離值不得超過一格。當偏移值接近限值時,應在測回之間重新整置儀器。1.5觀測必須按規(guī)范要求進行,觀測成果應做到記錄真實,字跡工整,注記明確,觀測要求及各項限差均

54、應符合規(guī)范規(guī)定。1.6觀測完后,應立即檢查記錄,計算各項觀測誤差是否在限差范圍內,確認全部符合規(guī)定限差方可離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與重測。1.7用電子手簿記錄時,軟件必須是經過鑒定且經總工程師批準使用的。2角度觀測前準備工作(1)資料準備:觀測計劃、人員分工、作業(yè)技術規(guī)范。(2)觀測設備:經緯儀、連接螺絲、腳架(有強制對中觀測墩的不要腳架)(3)照準設備:照準桿或覘牌、基座、腳架(有強制對中觀測墩的不要腳架)。(4)通訊及交通工具:對講機或無線電話、車輛。(5)輔助工具:小鋼尺、溫度計、氣壓表、計算器、測傘。(6)記錄工具:記錄本、電子手簿、筆等 3.一個測站上觀測工作順序3.1安置經緯儀(

55、1)先將腳架安放在測站上,使腳架頭大致水平,腳架頭中心大致對準測站中心;把儀器固定在腳架上,移動腳架的兩個腳,使地面測站標志中心與對中器中心大致重合;(2)通過升降腳架使圓水準氣泡居中,松開儀器連接螺絲,移動儀器,使地面測站標志中心與對中器中心精確重合,擰緊連接螺絲。(3)用儀器腳螺旋精確整平儀器:先將長水準管與兩腳螺旋平行,調整這兩個腳螺旋使水泡居中;再使長水準管垂直于這兩個腳螺旋的連線方向,調整第三腳螺旋,使氣泡居中。 以上對中、整平過程可能要反復進行,直到精確對中,且旋轉照準部在各個方向上,長水準管氣泡居中。在強制對中觀測墩上安置儀器時,沒有(1)、(2)步驟。3.2根據觀測方案,利用技術設計或選點略圖尋找并識別各觀測目標; 3.3量取儀器高度、覘標高度(注意量取的位置)、溫度、氣壓。3.4觀測 角度觀測一般采用方向觀測法進行,方向觀測法一測回的操作步驟如下:(1)將儀器照準零方向(第一方向),按觀測度盤表配置好度盤和測微器位置;(2)順時針方向旋轉照準部12周后精確照準零方向,讀定度、分和光學測微器讀數兩次(重合兩次、讀兩次數);(3)順時針方向旋轉照準部,精確照準1方向,讀定度、分和光學測微器讀數兩次。繼續(xù)順時針方向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