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報告_第1頁
桐柏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報告_第2頁
桐柏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報告_第3頁
桐柏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報告_第4頁
桐柏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桐柏野外土壤植物實習報告姓名: 班級: 地理科學12級 學號: 學院: 環(huán)境科學與旅游學院 導師:辛曉十 劉國旭 郭廣猛 李輝 吳旭東日期: 2014年5月12日 18目 錄第一章 序言1第一節(jié) 實習目的1第二節(jié) 實習安排1第二章 桐柏概況2第一節(jié) 桐柏自然地理狀況2第二節(jié) 桐柏經(jīng)濟地理狀況4第三章 桐柏植物與土壤地理實習內(nèi)容5一. 土壤地理實習5二. 植物地理實習6第一節(jié) 認識植物6第二節(jié) 垂直帶譜的觀察11第四節(jié) 植物群落的樣地調(diào)查12第五節(jié) 植物標本的采集與制作13第六節(jié) 植物群落演替序列14第七節(jié) 了解佛道文化15第四章 后記16參考文獻18第一章 序言第一節(jié) 實習目的自然地理的學習不

2、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的課堂學習,因為許許多多神奇而美妙的自然現(xiàn)象,學生是無法在課堂上通過紙張感受到的,因此野外實習應運而生,成為學習自然地理學的必要環(huán)節(jié)。野外實習是課堂學習的繼續(xù),也是讓學生掌握地理實地調(diào)查研究方法的一種途徑。本次野外實習是以自然地理中的植物、土壤學作為實習對象,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和加深課堂理論的學習,此次實習的目的:1.鞏固、驗證和加深對土壤了解植物學基本概念、基本理念的理解。2.了解植物分類的一般原則和方法,增強對本專業(yè)知識的感性認識。3.觀察植被由山底至山頂?shù)淖兓厔荩私庵参锏拇怪狈植记闆r。4.學會采集和壓制標本,會填寫標本采集記錄卡和編寫實習地區(qū)取藥植物名錄。 

3、;5.學會土壤剖面的挖掘,辨別各層的土壤。第二節(jié) 實習安排1、5月4日下午三點在逸夫樓n308召開實習動員大會,進行野外實習培訓。2、5月5日上午八點半從學校乘車前往桐柏縣,下午自行活動了解桐柏山概況,下午六點召開實習安排大會。3、5月6日在老師的帶領下去往桐柏國家森林公園,沿途認識鑒別各種植物,并在水簾洞向東一公里處進行土壤剖面選擇、挖掘和描述的實習4、5月7日在桐柏山觀察植物垂直帶譜并挖掘該地區(qū)土壤剖面并登太白頂。5、5月8日在桃花洞鎮(zhèn)西一公里處進行植物群落樣地的調(diào)查。6、5月9日在桐柏縣郊林地采集植物標本,下午在旅社小組合作,修剪并設計制作植物標本。7、5月10日在河南佛教學院附近觀察植

4、物群落演替序列并參觀河南佛教學院下午一點多乘車返回學校。第二章 桐柏概況 第一節(jié) 桐柏自然地理狀況桐柏縣,位于河南省東南部,南陽盆地東緣,桐柏山腹地,淮河發(fā)源地。海拔180米,地理坐標北緯32°1732°43,東經(jīng)113°00-113°49。南鄰湖北省隨州市,隸屬南陽市??偯娣e1941平方公里,轄9鎮(zhèn)7鄉(xiāng)。214個行政村,縣城人口43萬,總人口48萬。桐柏屬于桐柏大別山系,是秦嶺的一脈,崛起在太古代到元古代,嵩陽運動,經(jīng)過古生代加里東運動到中生代燕山運動完全形成我們現(xiàn)在在桐柏的山地形態(tài),由于主要在燕山運動形成,桐柏山屬于中等年齡的山地,河谷形態(tài)為“U”形

5、谷,山脈走向為西北東南走向,桐柏山西部為長江流域,東部為淮河流域。太白頂屬于長江流域,情人谷、桃花洞景區(qū)內(nèi)的宏儀河流入長江 桐柏太白頂自然環(huán)境保護區(qū)位于豫鄂兩省交界處的桐柏山腹地,面積約4942公頃。保護區(qū)內(nèi)平均海拔600米,主峰太白頂海拔1140米。整個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區(qū)內(nèi)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山體坡度多在20度到40度之間。太白頂下的固廟村是淮河的發(fā)源地,所以又稱淮源風景區(qū)。桐柏山屬于秦嶺大別山褶皺帶,崛起于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運動,中間經(jīng)過加里東運動。大致走向為西北東南走向,其西為長江流域,東為淮河流域,其分水嶺大致為固廟太白頂盤山公路一線。桐柏太白頂自然保護區(qū)地理位置在東

6、經(jīng)113度9分到113度26分,北緯32度20分到32度28分之間。屬于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度為15攝氏度,極端高溫是41.1攝氏度,極端低溫是-20.3攝氏度,年降水量為1168毫米,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47%,無霜期長達227天;其植被覆蓋好,植被覆蓋率達90%;土壤為在花崗巖、片麻巖基巖上發(fā)育而成的黃棕壤和黃褐土,上層厚度多在2030厘米。保護區(qū)內(nèi)有維管束植物2000多種,陸棲脊椎動物有200多種,地帶性植被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代表性樹種有栓皮櫟、麻櫟、青岡櫟、冬青、楊子、黃肉楠等。專家對桐柏太百頂自然保護區(qū)內(nèi)的自然資源估價達2000億人民幣??梢妼ΡWo生物多樣性與延續(xù)性所起到的重

7、大作用。第二節(jié) 桐柏經(jīng)濟地理狀況桐柏縣位于豫鄂邊區(qū),桐柏山腹地,是千里淮河的發(fā)源地。總面積1941平方公里,轄9鎮(zhèn)7鄉(xiāng),214個行政村,總人口43萬,自然特點“七山一水二分田”。 桐柏山水秀美,文化厚重。桐柏山創(chuàng)佛教臨濟宗白云系,境內(nèi)水簾寺為中原四大名寺之一,河南省佛教學院,是全國第六家、河南省唯一的佛教高等院校。桐柏資源豐富,區(qū)位優(yōu)越。桐柏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種類繁多,宜林山坡164萬畝,連片草場40萬畝,森林覆蓋率50.1%,被專家譽為“天然生物物種基因庫”。資源富集,尤以旅游、礦產(chǎn)、林果、畜牧、水產(chǎn)、土特產(chǎn)著稱,被譽為“全國特大資源寶庫縣”?,F(xiàn)已發(fā)現(xiàn)金屬和非金屬礦

8、產(chǎn)56種,已探明或部分探明儲量23種,礦產(chǎn)地348處,其中超大型礦床2處(金、純堿),潛在巨型礦床1處(金)。據(jù)統(tǒng)計評估,縣境內(nèi)礦物(礦石)量11億噸,遠景儲量85億噸,現(xiàn)技術水平可采礦量60.58億噸,原礦價值4000億元以上。其中,已探明天然堿儲量1.2億噸,位居亞洲第一位,黃金儲量75噸,白銀儲量2900噸。此外,境內(nèi)的銅、鐵、鋅、鉻、鉀長石、重晶石、海泡石、大理石、螢石、石墨、石英等礦產(chǎn)分布廣、品位高、易開采,價值十分可觀。盛產(chǎn)木瓜、板栗、茶葉等農(nóng)副土特產(chǎn),被稱為“木瓜之鄉(xiāng)”。桐柏基礎設施完善,縣城環(huán)境優(yōu)美。寧西鐵路、312國道及信南高速、焦桐高速貫穿境內(nèi)??h城區(qū)面積28平方公里,城區(qū)

9、綠化覆蓋率46%,山中有城,城中有園,青山環(huán)抱,綠水纏繞,展示了山城的獨特魅力,榮獲河南省最佳人居環(huán)境獎、省衛(wèi)生縣城、省文明縣城創(chuàng)建工作先進縣和國家級生態(tài)建設示范縣稱號。第三章 桐柏植物與土壤地理實習內(nèi)容一. 土壤地理實習土壤是陸地表層具有一定肥力的能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是天然植物和栽培作物的生長發(fā)育基礎和條件。土壤是聯(lián)系有機界與無機界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結合地理環(huán)境各組成要素的樞紐。而土壤地理學即為研究土壤的空間分布和組合及其與地理環(huán)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實習筆記:地點:水簾洞東1公里處和太白頂西1公里處。實習內(nèi)容:土壤剖面的挖掘和描述。1、土壤剖面選擇標準: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帶性,盡量減少人

10、為和自然的影響,不應在道路兩旁,也不能位于山腳(山腳有山上土壤堆積,不具代表性),應該選擇在山腰地帶,挖掘面應與山的等高線平行。2、土壤剖面挖掘標準:在與等高線平行的位置應挖掘一個寬1m、深達母質(zhì)層的“對號形”(破壞小,用工少)剖面,剖面必須與水平地表垂直,挖掘時把里面的碎土清理干凈,且放在剖面附近的地表以便于在觀察后填埋剖面坑,在挖掘時還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葉層。 3、土壤剖面的描述主要:通過描述土壤的顏色、結構、質(zhì)地、緊實度、新生體、PH值、石灰反應等進行描述。在挖掘土壤剖面的過程中我們通過老師的指導還了解了土壤剖面的選擇與挖掘的要求和方法。土壤的形成與其所處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有著極其密切的聯(lián)系

11、,各地的土壤都有其一定的獨特性。下面是對我們所挖土壤剖面的描述,如附表。二. 植物地理實習第一節(jié) 認識植物桐柏山是南北氣候的過渡帶,江淮兩大水系的分界線。既有北國山體的雄渾,又有南疆風光的秀麗。因此,奇山異石眾多,山泉瀑布隨處可見,植被完好,動植物各類紛繁,南北交匯,相互滲透。具有良好的過渡帶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植物區(qū)系南北兼容,稱為中原獨特的天然生物物種基因庫和自然博物館,自然植被成為景區(qū)一大獨特的景觀。下面就實習所見部分植物做一詳細描述。實習筆記:1、 葡萄: 葡萄又稱提子,是葡萄屬的一種常見植物。落葉藤本植物,褐色枝蔓細長。葉紙質(zhì),深裂,葉緣有鋸齒。葉腋著生復合的芽。卷須或花序與葉對生。5片花

12、瓣,頂部連生,開花時自基部與花托分離呈帽狀脫落。漿果多為圓形或橢圓,有青綠色、紫黑色、紫紅色等,具果粉。2、 紫薇:又名癢癢樹,為千屈菜科紫薇屬雙子葉植物。紫薇樹姿優(yōu)美,樹干光滑潔凈,帶黃色花色艷麗;新枝方形,帶棱,開花時正當夏秋少花季節(jié),花期極長,故有“百日紅”之稱。3、 桂花:木樨科,樹冠圓頭形、半圓形、橢圓形,葉子革質(zhì),常綠,尾尖,葉形卵圓狀。4、 金銀花:又名二花,為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綠纏繞木質(zhì)藤本植物,攀援植物。5、 槐樹:落葉喬木,槐樹樹型高大,喜光、根深,生長迅速。常見種類有國槐、刺槐、龍爪槐、紫穗槐等。(1)國槐:豆科,喬木,奇數(shù)、羽狀復葉,單岐,紙質(zhì)葉,葉橢圓形,葇狀花序,白色

13、花,沒有托葉刺,為常見的行道樹。 (2)刺槐:豆科,喬木,又稱楊槐,具有托葉刺。(3)紫穗槐:豆科,灌木,羽狀復葉,卵形、基部圓形,兩邊都有白色柔毛、穗狀花序,紫色花。 (4)龍爪槐:豆科,喬木,國槐的變種,在生長期時把芽打掉而成就龍爪槐,一般特征同國槐,只不過枝條和葉片下垂而已。6、 楊樹:實習所見為河南楊,楊柳科,葉子為三角心形,葉片為紙質(zhì)葉,葉柄扁,葉尾有小凸起。7、 柳樹:楊柳科,葉子條形,葉片形狀為線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約614cm,寬約512mm,邊緣有細鋸齒。8、 楝樹:楝科,二岐羽狀復葉,截形葉脊,花為紫色花,小的花序為傘形花,大的為圓錐形,果實名楝子,約為花生米大小。9、

14、花椒: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可孤植又可作防護刺籬。葉子薄革質(zhì),有皮刺,有三出復葉,亦有五葉掌狀葉,奇數(shù)羽狀復葉。果實為調(diào)味料,并可提取芳香油,入藥有散寒燥濕、殺蟲之效;種子可榨油;葉制農(nóng)藥。10、 松樹:有雪松、馬尾松、油松等,都屬松科。 (1)雪松:葉子針狀,715針一束,一束多針,樹形為塔形。 (2)馬尾松:兩針一束,耐貧瘠,荒山綠化的先鋒樹種,次生裸地長出的人工林。 (3)油松:兩針一束,葉子硬、顏色重。11、 南天竹:蓼科,常綠叢生灌木,全株無毛。直立,少分枝。老莖淺褐色,幼枝紅色。葉對生,2-3回奇數(shù)羽狀復葉,小葉橢圓狀披針形。圓錐花序頂生;花小,白色;漿果球形,鮮紅色。12、 銀杏:銀

15、杏科,屬于古老樹種,葉形特殊,葉頂深凹。13、 泡桐:玄參科,葉紙質(zhì),葉無缺刻;紫色喇叭花;樹木高大,樹干中間髓不致密,干外有節(jié)。14、 構樹:??浦参?,葉形奇特有變化15、銀杏:銀杏科,扇形葉,叉狀脈,葉中間有缺裂,白果。16、花椒:樟科,帶氣味,枝上有刺,葉軸帶翅,果實有香味。17、棗樹:屬李科,枝上、節(jié)上均有刺,葉呈倒卵圓形,基生三出脈,有托葉刺且異化。18、桐樹:有泡桐、法國桐、梧桐、油桐等。(1)泡桐:玄參科;葉緣波狀、葉紙質(zhì),葉無缺刻;紫色喇叭花;樹干中間髓不致密,干外有節(jié)。(2)法國梧桐:懸鈴木科;果實有一 球、二球、三球,一球屬于美國懸鈴木,二球就是懸鈴木,三球屬于法國梧桐。(

16、3)梧桐:梧桐科;樹皮光滑、呈綠色、樹干筆直;葉有缺裂,中裂;果實為蓇葖果。 (4)油桐:屬于大戟科、葉基有兩個紅色腺點。19、木瓜:葉子有細鋸齒,輪生葉,小喬木。20、桃樹:薔薇科,葉呈狹長披針形,葉子會卷曲。21、石榴:薔薇科,葉子條形,全緣紙質(zhì),枝狹長方形。22、女貞:木犀科,葉子革質(zhì),著名的行道樹,大葉女貞為喬木,小葉女貞為灌木。23、椿樹:有香椿、臭椿。 (1)香椿:楝科,偶數(shù)羽狀復葉。 (2)臭椿:苦木科,葉子基部背面有兩個明顯的腺點。24、枇杷:喬木;葉輪生,葉子是厚革質(zhì),葉緣是粗鋸齒,葉輪生,果實球形,屬薔薇科,葉面不平整。25、楓楊:胡桃科,樹木高大,果實帶翅,葉柄具狹翅;羽

17、狀復葉,葉子革質(zhì)。26、玉蘭:荷花玉蘭、白玉蘭、紫玉蘭,均屬木蘭科。 (1)荷花玉蘭:常綠喬木,葉子是大型白色,葉子是厚革質(zhì),葉被帶銹斑,花在葉后開。 (2)白玉蘭:落葉喬木,先開花后展葉。 (3)紫玉蘭:落葉喬木,先開花,花紫色。27、合歡樹:豆科;刀片形羽狀復葉,脈側于一邊;花呈粉紅色、傘房花絮,在山里叫山合歡。28.三葉草:車軸草,豆科。29、柏樹:有翠柏、圓柏、側柏、龍柏、金邊球柏等,都屬柏科。 (1)翠柏:圓錐形尖塔狀。 (2)圓柏:又稱檜柏,小葉針形、鱗形并存。 (3)側柏:鱗形葉,葉片在一個平面,墳頭常種此樹。 (4)龍柏:會發(fā)生枝旋,是檜柏的變種。 (5)金邊球柏:新葉金黃色,

18、小葉在一個球面。30、紅葉李:薔薇科,常見行道樹。31、紫荊:豆科,葉子近圓形,花為紫色,短柄或無柄。32、黃荊:馬鞭草科,掌狀,五出復葉,小灌木。34、刺梅:攀援灌木,薔薇科,一年開一次花。有皮刺,奇數(shù)羽狀復葉,傘房花序具多花。35、鹽膚木:漆樹科,葉柄具翅,林下灌木。36、蕨:小時叫荃菜,長大叫蕨。37、構榾:葉硬革質(zhì),三葉尖帶刺,冬青科,青色果。38、杉樹:屬松科,常綠喬木。樹干筆直,樹形整齊,葉子針狀,較硬,葉分兩層。第二節(jié) 垂直帶譜的觀察垂直帶譜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順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帶系列。這是山地特有的地域分異現(xiàn)象,當山地具有足夠的海拔和相對高度時,隨著地面高度的增加,氣溫遞

19、降,一定范圍內(nèi)降水量遞增,不同高度層帶水熱組合特征各異,首先形成氣候垂直帶,進而導致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發(fā)生相應變化,形成地貌、植被、土壤等垂直帶和自然景觀垂直帶。山體下部的起始帶稱為帶譜的基帶,山麓所在的水平地帶就是垂直帶的基帶。垂直帶譜的結構類型主要取決于山地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山體本身的特點(相對高度與絕對高度、坡向、山脈排列形式等)。實習筆記:時間:5月7日天氣:天氣晴朗,山間涼爽,適宜爬山。實習內(nèi)容:觀察山地垂直帶譜,挖掘土壤剖面。太白山海拔1140米,相對高度大約900米,從太白頂山腳到山頂可粗略看出植物垂直地帶性分布,其垂直帶譜如下:500米以下為以馬尾松為代表的常綠針葉林,500800

20、米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8001000米為落葉闊葉林,1000以上為亞高山灌木叢。第四節(jié) 植物群落的樣地調(diào)查自然界很難見到某一個生物種群單獨占據(jù)一定的空間或地段,而是若干個生物種群有規(guī)律地形成一個完整而有序的生物體系,即生物群落。群落是生物經(jīng)過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生物種群間相互適應而形成的比種群更復雜更高一級的生命組建層次。群落由于組成成分中生物類別不同而有不同的類型和名稱,如植物群落、動物群落、微生物群落等,它是人們?yōu)檠芯糠奖愣鴦澐值摹榱俗R別植物群落,了解植物群落的結構及其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以及闡明植物群落和環(huán)境因素的關系,5月8日,在桃花洞附近進行了植物群落樣地的調(diào)查,在調(diào)查之前,辛老師給我們講解

21、了關于樣地的位置選擇及大小的確定:實習筆記:1、 樣地位置的選擇:(1)群落(樹木)均勻度比較高,具有代表性 (2)人為和自然影響小的地方,植物保護好,種類多 (3)避開大路和溪流 (4)選擇山腰位置 (5)選擇樣地個數(shù)盡量多2、 植物群落樣地面積的確定:(1)采取面積逐漸擴大法,選一個面積較小的樣方,擴大到植物種類不再增加為止(如:4*4,8*8,10*10)。3、 樣地的形狀:正方形,一條邊平行于山的等高線。4、 樣地的數(shù)據(jù):樣地設計的數(shù)目一個區(qū)域要至少30個,木本植物樣方面積為10*10m,草本為2*2m在講解完畢之后,我們在桃花洞附近隨機選取了一個地點圍成了一個10*10m的正方形樣方

22、,老師在樣方內(nèi)為我們講解關于植物記載表格的內(nèi)容。 第五節(jié) 植物標本的采集與制作植物標本包含著植物的主要信息,合格的標本包含著大量信息,如:形態(tài)特征、地理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物候期等。植物標本的采集與制作,對于我們的實際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讓我們很好的認識植物。(1)采集要求: 根、莖、葉、花、果俱全,有代表特征。 草本植物帶根,木本植物葉子俱全完整,無殘缺。 植物標本大小適當?shù)拇笥谂_紙,便于修剪后固定于臺紙上。 植物選?。喝~花果沒有蟲眼等,標本盡量完整、完全,植物要求是新鮮的,具有代表性的并盡力保持其自然狀態(tài),代表當?shù)刂参锷L環(huán)境與特征的。 不認識的植物做好挖掘時間、地點的記錄。(2)標本

23、的設計與制作:a.修剪:以臺紙大小為基礎,修剪大小,要有設計,使其盡量美觀;草本高的莖可以減掉一部分,殘葉片應減掉,但要留下葉柄。b.上臺紙、固定:用針線來固定,白膠將葉子粘在臺紙上,主要露出葉子正面,適當露出葉子幾個背面,臺紙周圍要留白。c.標本的保護:調(diào)好白乳膠,濃度適宜(透明狀),然后刷在標本上,以保護標本。d.標本制作完成后要在陰涼干燥的處自然風干。(3)標本的保存。每張標本都要有標簽,標簽上植物采集的地點、該植物所屬的科名以及它的學名、還有采集人與鑒定人等。第六節(jié) 植物群落演替序列生物群落的演替是指由于自然或人為的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定地段上的一種群落被另一種群落所替代的過程。群落

24、演替有許多類型,按照群落所在地的基質(zhì)狀況可分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其中原生演替又可分為旱生演替系列和水生演替系列;按照群落演替的發(fā)展方向不同可分為順生演替和逆生演替;按照群落演替的動力原因可分為自然演替和人工演替。群落演替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不是一個無休止的過程。一個地區(qū)的植物群落若沒有重大外界因素的干擾和破壞,通過順行演替,最后會發(fā)展成為與當?shù)丨h(huán)境條件保持協(xié)調(diào)、種類組成與結構相對穩(wěn)定的群落,這種演替到所謂最終階段的群落稱作演替頂極。第七節(jié) 了解佛道文化佛道文化在桐柏山文化內(nèi)涵中也占據(jù)著較重的份量。佛教傳入桐柏山則始于隋唐,昌盛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四川寧遠府紫微山宗林寺大和尚端德來桐柏山創(chuàng)建以

25、桐柏山為主峰、太白頂云臺禪寺為主寺的臨濟宗白云山系,被尊稱為華光德祖,經(jīng)歷代法師經(jīng)營,桐柏山寺院已達二十余處,香火旺時僧眾達600余人。因其高僧大德輩出,對佛學不斷研新,一度與浙江普陀山齊名,素有“南方普陀,北方云臺”之稱。清同治年間云臺禪寺方丈馬哈奈奉詔入宮為朝廷作佛事,事畢,獨受皇帝御賜千佛袈裟和金鉤玉環(huán),此物現(xiàn)藏于云臺禪寺作為鎮(zhèn)山之寶。20世紀30年代,云臺禪寺一法師在上海徐家匯弘法,與北京達法法師分化南北,時有“南法北達”之說。云臺禪寺通性大和尚,曾率僧團出訪印度弘法,1958年印度總理尼赫魯訪問我國,曾提出要專訪云臺禪寺,因交通不便等原因未能成行。如今白云山系和尚傳至14代,僧徒遍及

26、北京、上海、廣東、四川、河南、港澳臺及日本、美國、新加坡、緬甸、印度等國家和地區(qū),如美國大悲院主持如修法師、緬甸蓮花寺主持妙智法師、香港青年佛教協(xié)會永久導師暢懷法師、印度的如儉法師等,均出家于桐柏山。桐柏山水簾寺與開封相國寺、洛陽白馬寺、登封少林寺等并稱為“中原四大名寺”。考古發(fā)現(xiàn),在桐柏縣與隨縣交界處太白頂湖北境內(nèi)發(fā)現(xiàn)多處塔林,有古塔十余座,均用石雕砌筑,高4至8米不等。多為六角密檐式塔身,少數(shù)圓鼓形,寶瓶式頂剎。部分塔體嵌有精致碑刻,記載墓主生平法號和紀年。塔林整體布局自然合理,建筑風格獨特,掩映于山林之中。第四章 后記通過這一次的野外考察,同學們不僅親自來學習,而且還置身于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之中,使我們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得到了聯(lián)接,補充了我們平時在學校學習生活中的空缺。其次,通過這樣的考察,提升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不管是實習前和考察后,我們的同學都認真的投入到準備資料和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