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國際收支調節(jié)理論(國際金融-東北財經,劉軍善等)_第1頁
第十二章國際收支調節(jié)理論(國際金融-東北財經,劉軍善等)_第2頁
第十二章國際收支調節(jié)理論(國際金融-東北財經,劉軍善等)_第3頁
第十二章國際收支調節(jié)理論(國際金融-東北財經,劉軍善等)_第4頁
第十二章國際收支調節(jié)理論(國際金融-東北財經,劉軍善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二章國際收支調節(jié)理論第十二章國際收支調節(jié)理論12.1彈性分析理論彈性分析理論12.2吸收分析理論吸收分析理論12.3貨幣分析理論貨幣分析理論12.4內外均衡的調節(jié)理論內外均衡的調節(jié)理論12.5國際儲備理論國際儲備理論12.1彈性分析理論彈性分析理論20世紀30年代,英馬歇爾提出、美勒納等人發(fā)展而成。該理論把調整匯率周圍調節(jié)國際收支的手段分析的是匯率變動對國際收支的影響。國際收支國際收支調節(jié)調節(jié)匯率匯率 相對價格相對價格 數(shù)量數(shù)量進出口商品的需求彈性進出口商品的需求彈性彈性分析彈性分析理論理論貨幣貶值對貿易收支的影響貨幣貶值對貿易收支的影響供求彈性:供求數(shù)量與價格變化的反應程度。數(shù)量變動價格

2、變動則需求彈性1馬歇爾馬歇爾勒納條件:勒納條件:Dx+Dm1Dm表示貶值國的進口需求彈性,Dx表示出口需求彈性。即進口需求彈性與出口需求彈性的總和大于1,這是貶值可以影響貿易差額的充分必要條件 。這一分析的假定前提有四個:其他條件為已定,只考慮匯率變動對進出口商品數(shù)量和總值產生的影響;貿易商品的供給幾乎具有完全彈性;小于充分就業(yè)和收入不變,因此進出口商品的需求就是這些商品及其替代品的價格水平的函數(shù);沒有資本移動,國際收支等于貿易收支出口??傊档扔诔隹趦r格乘出口數(shù)量,進口總值等于進口價格乘進口數(shù)量,進出口值都用外幣表示。 彈性分析理論也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第一,這一理論是一種局部均衡分析,只考慮

3、貶值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而假定“其他一切條件不變”,實際上其他條件并非不變,貶值也會影響非貿易商品價格等,從而整個國民收入和支出都會發(fā)生變動。第二,這一理論是一種靜態(tài)分析,忽視了匯率變動效應的“時滯”問題。因為各種因素時滯的影響,事實上在短期們貶值并不能立即引起貿易數(shù)量的變化,貶值效應的變化軌跡多為“J形曲線”。 第三,這一理論把國際收支僅局限為貿易收支,未考慮勞務進出口和國際資本移動,而勞務進出口一和國際資本移動在現(xiàn)代國際收支中顯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第四,這一理論以小于“充分就業(yè)”(即國內外都有大量閑置資源未被充分利用)為條件,假定貿易商品的供給具有完全的彈性,不符合現(xiàn)實情況,它適用于生

4、產周期的危機與蕭條階段,而不適用于周期的復蘇與高漲階段。況且,從生產初級產品的各國出口來看,供給的彈性確是有限的。12.2吸收分析理論吸收分析理論吸收分析理論是50年代初美國經濟學家亞歷山大在凱恩斯的宏觀經濟學基礎上提出來的。這一理論強調收入和吸收在國際收支中的關鍵作用。在開放型經濟條件下,則Y=C十I十XMY=A+B A=總支出=總吸收 B= 國際收支(忽略資本流動)B=Y-A 若 YA 則B0順差此理論把B=國際收支與國內吸收A(支出水平、國內需求水平)、國民收入Y聯(lián)系起來。強調的是通過改變收入支出轉換政策支出轉換政策 或吸收(支出)支出增減政策支出增減政策 來調節(jié)國際收支 B0表明一國的

5、總需求超過總供給即總吸收超過了總收入。B0 緊縮緊縮 貨幣政策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財政政策 減少貿易商品進口的過度需求減少貿易商品進口的過度需求支出增減政策(Expenditure Adjustment Policies),即指政府運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來調節(jié)總需求(支出),以求得國際收支平衡。(2)支出轉換政策(Expenditure Switching Policies),即指政府采用匯率變動措施,使國內相對價格(Relative Price)和國外相對價格發(fā)生變化,進而引起對國貨與外國貨之需求轉換的一種政策。支出變更政策和支出轉換政策,都屬一般性政策,即影響經濟總量(如政府開支、消費與投資

6、)的政策。它們對各經濟部門的作用都是一樣的。 吸收分析論者提出了兩種目標、兩種工具的理論模式:內部平衡目標內部平衡目標非貿易商品市場處于非貿易商品市場處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狀態(tài);供求相等的均衡狀態(tài);外部平衡目標外部平衡目標貿易商品的供求相等貿易商品的供求相等總吸收總吸收=總收入總收入內外均衡內外均衡要同時達到內部平衡和外部平衡這兩種目標,就必須同時運用轉換政策和吸收政策這兩種工具。具有強烈的政策配合涵義具有強烈的政策配合涵義 吸收分析理論的重要貢獻,在于它把國它把國際收支同國內經濟聯(lián)系起來際收支同國內經濟聯(lián)系起來,為實施通過調整國內經濟來調整國際收支的對策奠定了理論基礎。這一理論具有強烈的政策配合

7、的涵義,一般的說,貶值一定要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配合來壓縮國內需求,把資源從國內吸收中解放出來轉向出口部門,才能成功地改善國際收支。吸收分析理論把國際收支調節(jié)吸收分析理論把國際收支調節(jié)的重點放在國內需求水平上而不是相對的重點放在國內需求水平上而不是相對價格水平上,價格水平上,這是它同彈性分析理論的主要區(qū)別。同時,吸收分析是建立在一般均衡基礎上的,比較彈性分析建立在局部均衡的基礎上也前進了一步。 吸收分析理論的主要局限性在于,只以國際收支的貿易項目為主要研究對象,忽視了在國際收支中忽視了在國際收支中處于重要地位的國際資本移動等處于重要地位的國際資本移動等因素。因素。同時,這一分析將貶值作為出

8、口增加的唯一原因,并作為其理論的假設前提,也不符合實際狀況。12.3貨幣分析理論貨幣分析理論這是本世紀70年代前后隨著貨幣主義的興起而出現(xiàn)的國際收支調節(jié)理論。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經濟學家蒙德爾和加拿大經濟學家約翰遜。貨幣分析理論(the Theory of Monetary Approach)認為,國際收支失衡從根本國際收支失衡從根本上說是一種貨幣現(xiàn)象。影響國際收支的上說是一種貨幣現(xiàn)象。影響國際收支的根本因素是貨幣供應量根本因素是貨幣供應量,只有保持貨幣供給的增加與真實國民收入的增長相一致,就可以保持國際收支的平衡與穩(wěn)定。 這一理論強調國際收支對國際儲備的影響;強調貨幣政策的運用對國際收支

9、的調節(jié)。逆差國際儲備央行的貨幣供給量人們對貨幣的需求量(國內貨幣供給過國內貨幣供給過多多引起的)過剩的貨幣供給會通過流向國外(國際儲備(國際儲備)消失順差國際儲備央行的貨幣供給量人們對貨幣的需求量對貨幣的超額需求(貨幣需求過度)(貨幣需求過度)將由貨幣從國外流入來彌補(國際儲備(國際儲備)這一理論的主要貢獻貢獻在于,強調了國際收支順國際收支順差或逆差將會引起貨幣存量的變化差或逆差將會引起貨幣存量的變化,從而影響一國的經濟活動。這一理論較前述兩種理論的進步之處,還在于它考慮了資本移動因素對國考慮了資本移動因素對國際收支的影響際收支的影響。這一理論的主要缺陷在于,它把貨幣因素看成是決定性的,而把收

10、入水平、支出政策、貿易條件和其他實物因素看成是次要的,這就顛倒顛倒了國際經濟的因果關系了國際經濟的因果關系。此外,它忽視了短期國際收支不平衡所帶來的影響。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貨幣需求函數(shù)是相當穩(wěn)定的,這從歷史的資料來看是正確的,但在短期內貨幣需求并不是很穩(wěn)定的。12.4內外均衡的調節(jié)理論內外均衡的調節(jié)理論前述理論的共同特點是,以實現(xiàn)國際收支平衡為其最高目標。但是,國際收支平衡不應是最高目標,同時實現(xiàn)或保持內部平衡(Internal Balance)和外部平衡(External Balance)才是最高目標。內部平衡是指“充分就業(yè)”與物價穩(wěn)定,外部平衡主要是指國際收支平衡。二戰(zhàn)后,一些西方經濟學家

11、,如米德(英)、丁伯根、斯旺、約翰遜、蒙代爾等,都曾致力于同時實現(xiàn)內部平衡與外部平衡的研究。 12.4.1米德沖突1951年版國際收支(1977年諾貝爾)米德沖突:即固定匯率下的內外均衡沖突問題。在匯率固定不變時,政府只能主要運用影響總需求的政只能主要運用影響總需求的政策(支出增減政策)策(支出增減政策)來調節(jié)內外均衡。這樣,在開放經濟運行的特定區(qū)間便會出現(xiàn)內外均衡難以兼顧的情形。 內部經濟狀況 外部狀況經濟衰退經濟衰退/失業(yè)增加失業(yè)增加 CA0 (沖突)沖突)經濟衰退/失業(yè)增加 CA0 (一致) 通貨膨脹 CA0 (一致) 通貨膨脹通貨膨脹 CA0 (沖突)沖突)當一國既存在通貨膨脹又有國際

12、收支順差時,若采用擴張性支出增減政策,有助于實現(xiàn)國際收支平衡,但卻會加重通貨膨脹;若采用緊縮性支出增減政策,則有助于物價穩(wěn)定,但又會加大國際收支順差。如果一國失業(yè)問題較嚴重并有國際收支逆差,若只運用擴張性支出增減政策,將有助于“充分就業(yè)”的實現(xiàn),但卻會加大國際收支逆差;若只運用緊縮性支出增減政策,則可能有相反的作用。因此,理想的選擇是配合運用這些政策,以期同時獲得內部平衡與外部平衡。這是任何國家經濟政策的最大課題。12.4.2丁伯根法則丁伯根法則關于這三類政策同國家調節(jié)經濟目標之間的聯(lián)系,荷蘭的國際經濟學家、第一個經濟學諾貝爾獎(1969年)得主丁伯根最早提出了將經濟目標和政策工具聯(lián)系在一起的

13、正式模型。他認為:為達到為達到一個經濟目標,政府至少要運用一種有一個經濟目標,政府至少要運用一種有效的政策工具;為達到效的政策工具;為達到N個經濟目標,政個經濟目標,政府至少要運用府至少要運用N種相互獨立且有效的政策種相互獨立且有效的政策工具工具。這就是所謂的“丁伯根原則”(Tinbergen Rule)。 丁伯根原則指出了應運用N種獨立的政策工具進行配合來實現(xiàn)N個獨立的經濟目標,這一結論對于經濟政策理論具有深遠意義。但是,丁伯根原則對目標的實現(xiàn)過程具有如下特點:一是假定各種政策工具可以供決策當局集中控制,從而通過各種政策工具的緊密配合實現(xiàn)經濟目標;二是沒有明確指出每種工具有無必要在調控中側重

14、于某一目標的實現(xiàn)。這兩個特點是不盡與實際情況符合的或者不能滿足實際調控的需要。羅伯特蒙代爾(RAMundell)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關于政策指派的有效市場分類原則彌補了這一缺陷。12.4.3有效市場分類原則有效市場分類原則這一原則的含義是:每一目標應當指派給對這一目標有著相對最大的影響力,因而在影響政策目標上有相對優(yōu)勢的工具。如果在指派問題上出現(xiàn)錯誤,則經濟會產生不穩(wěn)定性而距均衡點越來越遠。根據這一原則,蒙代爾區(qū)分了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在影響內外均衡上的不同效果,提出了以貨幣政策實現(xiàn)外部均衡目標、以貨幣政策實現(xiàn)外部均衡目標、財政政策實現(xiàn)內部均衡目標財政政策實現(xiàn)內部均衡目標的指派方案。 蒙代爾

15、財政、貨幣政策搭配蒙代爾財政、貨幣政策搭配蒙蒙代爾代爾弗萊明模型弗萊明模型小型(國)開放經濟的蒙代爾一弗萊明模型(ISLM),它在價格水平給定的假定下,研究短期內導致總產出和匯率總產出和匯率波動的因素。IS產品市場曲線LM貨幣市場曲線固定匯率下固定匯率下,蒙代爾弗萊明模型表明,貨幣政策不影響總產出貨幣政策不影響總產出貨幣政策無貨幣政策無效效。任何通過貨幣擴張影響產出的努力都是徒勞的,因為貨幣供給必須作出調整以保證匯率維持在法定水平。財政政財政政策會影響總產出策會影響總產出財政政策有效。財政政策有效。蒙代爾弗萊明模型表明,在浮動匯浮動匯率下,財政政策不影響總產出率下,財政政策不影響總產出財政財政

16、政策無效政策無效。財政擴張使貨幣升值,或者導致凈出口下降并抵消了財政擴張通常對總產出的擴張效應。貨幣政策會影響貨幣政策會影響總產出總產出貨幣政策有效貨幣政策有效。12.6國際儲備理論國際儲備理論12.6.1 國際儲備適度規(guī)模論國際儲備適度規(guī)模論產生于產生于20世紀世紀40年代,經過近年代,經過近50年的不年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目前已成為國際金融領斷發(fā)展和完善,目前已成為國際金融領域關于國際儲備方面的最有影響的理論。域關于國際儲備方面的最有影響的理論。該理論認為,國際儲備是一國貨幣當局該理論認為,國際儲備是一國貨幣當局出于彌補國際收支逆差、維持本國貨幣出于彌補國際收支逆差、維持本國貨幣匯率穩(wěn)定及應付各種緊急國際支付的需匯率穩(wěn)定及應付各種緊急國際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一種儲備性資產,它是一國要而持有的一種儲備性資產,它是一國國際清償能力的一個主要構成部分。作國際清償能力的一個主要構成部分。作為儲備資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