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學理論批評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1/848e87ad-a3e3-4fdf-90b8-063f07788aca/848e87ad-a3e3-4fdf-90b8-063f07788aca1.gif)
![先秦文學理論批評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1/848e87ad-a3e3-4fdf-90b8-063f07788aca/848e87ad-a3e3-4fdf-90b8-063f07788aca2.gif)
![先秦文學理論批評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1/848e87ad-a3e3-4fdf-90b8-063f07788aca/848e87ad-a3e3-4fdf-90b8-063f07788aca3.gif)
![先秦文學理論批評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1/848e87ad-a3e3-4fdf-90b8-063f07788aca/848e87ad-a3e3-4fdf-90b8-063f07788aca4.gif)
![先秦文學理論批評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1/848e87ad-a3e3-4fdf-90b8-063f07788aca/848e87ad-a3e3-4fdf-90b8-063f07788aca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先秦文學理論批評 秦代以前的文學批評,主要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的文論。由于當時處于文學發(fā)展的早期,“文”的觀念實質是一種包括文化、文章、文藝的廣義的文學觀念,并隨諸子思想體系的不同而各有獨自的理解和側重。同時也隨著諸子思想的影響而對后世的文學發(fā)展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先秦文學批評的發(fā)端文學批評來源于文學創(chuàng)作實踐。先秦典籍中很早就涉及文學批評問題。最先是談“言”、“辭”,如周易·艮六五:“言有序”,就是說語言要有層次,要有條理。又如儀禮·聘禮
2、:“辭無常,遜而說。辭多則史,少則不達。辭茍足以達,義之至也。”它所謂“辭”,是指使臣聘問的外交“辭令”而言;它要求“達”,就是能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這和孔子所說的“辭,達而已矣”(論語·衛(wèi)靈公),意思一致,反映出古代統(tǒng)治階級對于言辭的重視。春秋時期,各國使臣往來頻繁,言辭的得失常常關系到國家的存亡,因而對于言辭更加重視,把“立言”列為“三不朽”之一(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談言辭問題是先秦文學批評的萌芽。先秦文學批評的正式形成,表現(xiàn)在對詩和樂的評論方面。今傳的詩經,是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作品匯集,其中有些詩篇明確表白了作詩者的用意。如魏風·葛屨:“維是褊心,是以
3、為刺”,小雅·節(jié)南山:“家父作誦,以究王”,大雅·崧高:“吉甫作誦,其詩孔碩,其風肆好,以贈申伯”,這里有箴諫,有頌揚,顯示出詩歌的政治、社會作用,為“詩言志”說、“美刺”說提供了作品根據(jù)。周王朝的統(tǒng)治者對于詩歌是很重視的,國語·周語上、國語·晉語六、左傳·襄公十四年都有使“列士獻詩、瞽獻曲”一類記載。統(tǒng)治階級的重視詩歌,主要不是為了欣賞詩歌藝術,而是為了政治上的實用,用以觀察政治的得失、風俗的盛衰,對貴族子弟進行思想教育,使詩歌發(fā)揮箴諫作用。當時的詩都是合樂的,所以周王朝掌管音樂的太師,同時也管教“六詩”(周禮·春官宗伯),詩與樂成
4、為周王朝鞏固其統(tǒng)治的重要工具。春秋時期詩歌實用的范圍有所擴大,成為各國使臣外交辭令的組成部分。據(jù)統(tǒng)計,左傳和國語共引詩200多次,絕大部分見于今本詩經。各國諸侯、使臣之間,在許多場合,賦詩言志,或使別人賦詩以“觀其志”。他們對詩往往采取斷章取義的辦法,摘取詩中的一兩句話來言自己的“志”,或頌揚,或諷刺。詩在政治、社會生活中發(fā)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廣泛的影響。就在這種環(huán)境里進一步產生了對詩的評論。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載了吳國公子季札觀樂時的一段議論,可以說是古代最早的比較完整的文藝批評。魯國為季札演奏了周南以下的十五國風(次序和今本大致相同)以及小雅、大雅、頌,還表演了多種樂舞。除了檜、曹以
5、外,季札對各國風和雅、頌以及樂舞,一一作了評論。在評論中他先稱音樂之美,而后論其歌辭。值得注意的是,他能從樂曲和歌辭中判斷有關國家的興衰以及發(fā)展前途。例如對鄭風的評論是:“美哉!其細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對于齊風的評論是:“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大公乎!國未可量也?!彼岩魳贰⒃姼韬驼蔚年P系以及音樂與詩歌的認識作用提到這樣的高度,是前所未有的。他稱許周南、召南“勤而不怨”,豳風“樂而不淫”,小雅“怨而不言”,頌“哀而不愁,樂而不荒”。可以看出,他欣賞的是詩與樂的中和之美。他對于頌美“先圣”、“先王”的頌詩更是備加贊揚,表現(xiàn)出他維護王政的鮮明立場。他的見解對以后詩樂理論的
6、發(fā)展有深遠影響。在先秦古籍中明確提出“詩言志”說的是尚書·堯典。所謂“志”是指志意懷抱而言,著重在對政治和社會的態(tài)度與看法?!霸娧灾尽备爬嗽姷墓δ芎吞攸c,在詩歌理論上有重大意義,以至于被稱為“開山的綱領”(朱自清詩言志辨序)。諸子的文學批評春秋、戰(zhàn)國之際是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時期,表現(xiàn)在文化方面是“禮崩樂壞”的局面。舊的統(tǒng)治階級控制文化教育的權力已被削弱;孔子聚徒講學,標志著文化教育已從官府貴族手里擺脫出來。這在古代文化史上是一個重大的變革,這個變革有利于文化的發(fā)展??鬃釉谥v學中,培養(yǎng)出一批具有很高文化素養(yǎng)的弟子。他們來自各個階層,這就使文化知識得以廣泛傳播。隨著各諸侯國斗爭形勢的
7、發(fā)展,“士”的階層不斷壯大,他們代表著不同的階級、階層,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表述自己的社會理想,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諸子的文學批評在這種形勢下得到發(fā)展??鬃拥奈乃嚺u對后代影響最大的是“文質”說和詩論。他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保ㄕ撜Z·雍也)“質”和“文”的本義是質樸和文華,在孔子,是指人的品德和文化修養(yǎng)講的,但可以引申到文學作品的內容與形式方面來。他要求“文質彬彬”,也就是啟示文學作品的內容與形式應該統(tǒng)一。因為重視“文”,所以他很重視言辭;還因為言辭和從事政治活動的關系也很密切,不懂得言辭,就不會了解人。他說:“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8、。”(論語·堯曰)他在教育學生時設立“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見論語·先進),把“言語”特設一科,說明了他對言辭的重視;但置在“德行”之后,表明了他最重視的還是“德行”。他認為“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論語·憲問)。他反對那些“巧言令色”的“佞人”(論語·公冶長)。但孔子也并不排斥文采,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引他的話:“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彼€說過:“為命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潤色之”(論語·憲問),都可說明他對文采的重視??鬃雍苤匾曉姷膶W習,論語中談到詩近20處,可
9、以看作是純粹的文藝批評??鬃訉υ姷目傇u價是:“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保ㄕ撜Z·為政)又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論語·泰伯)這都是就詩的道德教育作用而言的??鬃又匾晫W詩的另一原因是,詩可以作為學習辭令語言的教本。他說:“不學詩,無以言?!?論語·季氏)而學習詩的語言的目的則是為了從政之后,“使于四方”能夠“專對”(論語·子路)。這顯然是從春秋時期各國使臣往來時常常引詩出發(fā)的,是“尚用”觀點的體現(xiàn)??鬃釉谡摰皆?#183;關雎時說:“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和季札的觀點一致,所欣賞的也是中和之美;他對于流行的新聲,采取排
10、斥的態(tài)度,指出“鄭聲淫”,并主張“放鄭聲”(論語·衛(wèi)靈公),可以看出他的文藝思想的保守方面。詩與樂的中和之美,派生出“溫柔敦厚”的“詩教”說(禮記·經解),旨在協(xié)調封建階級內部矛盾,因而成為后代詩歌批評的一個重要原則,對于詩歌創(chuàng)作產生了一些有害影響。但它作為詩歌的一種風格來說,也未可厚非。即使是政治諷諭詩,也不見得一味刻露就是好詩,有時婉而多諷,反具有感人力量??鬃诱撛姷牧硪粋€重要觀點即“興、觀、群、怨”說(論語·陽貨)。他從多方面肯定了詩歌的政治、社會教育作用,加以高度概括,成為一個理論原則,這是他對詩學的重大貢獻。墨子是接近社會下層的思想家,其學本出自孔門,后
11、來自立思想體系,與儒學抗衡。他主張“節(jié)用”,反對繁文縟節(jié)的“禮”,反對一切雕飾、文采。他說:“暴奪民衣食之財,以為錦繡文采靡曼衣之”是“單(殫)財勞力,畢歸之于無用”(墨子·辭過)?;谶@種觀點,他反對樂。在非樂上中舉出了反對樂的五個理由,意思不外是勞民傷財,有害于政。他也說過:“衣必常暖,然后求麗”,“先質而后文,此圣人之務”(墨子佚文),似乎并不絕對排斥“麗”和“文”,不過他在這方面很少發(fā)揮,主要的還是否定音樂的陶冶性情作用,否定人們的審美要求,把“尚質”、“尚用”推向極端,具有明顯的片面性。墨子的“尚質”、“尚用”思想還表現(xiàn)在他提出“三表”作為立言的標準,即“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
12、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廢(發(fā))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非命上)。就是說,發(fā)表言論要根據(jù)古代“圣王”的歷史經驗和當前百姓的生活經驗;還要付之實施,看百姓是否受到實際利益。他把“國家百姓人民之利”作為檢驗言論的標準之一,表現(xiàn)出他的進步思想。但他的著眼點是言論的實用價值,是論述的嚴密性和邏輯性,而不是文采,他自己的文字也都樸實無華。他的“尚質”、“尚用”的觀點,為韓非所接受。孟子生當戰(zhàn)國紛爭、百家爭鳴的時代,他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學說,他在和別人的論辯中,引詩近40多次,引尚書近20次,可以看出他對這兩部儒家經典都有很深的研究。這是他的文學思想的基礎。和墨子不同,他認為音樂具有感化
13、人的作用:“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保ūM心上)他重視外在的修飾之美:“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雖有惡人,齊(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保x婁下)他認為愛美是出于人的天性:“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聲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保ūM心下)他最早提出了審美觀的共同性問題:“口之于味也,有同耆(嗜)焉;耳之于聲也,有同聽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保ǜ孀由希┢渲邪_的成分。他的文學觀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是“以意逆志”說和“知人論世”說,作為理解詩歌的方法和評論作品的原則,這兩說都有首創(chuàng)意義,為學術研究開辟了新的途徑。孟子的“知言養(yǎng)氣”說,也對后世文論有較大影響。所謂“養(yǎng)
14、氣”,是指自我修養(yǎng)而成的一種“浩然之氣”;所謂“知言”,則是指“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公孫丑上)。它們的本義是講道德修養(yǎng)與辨別言辭是非的問題,后人引申到文學批評方面來,成為“文氣”說的理論根據(jù)。莊子的文藝觀受老子影響很大。老子認為客觀世界存在著混然一體的“道”,這個“道”是無形的,恍惚的,不可名說的,對于它,難以用語言和思維器官去把握,只能用“虛靜”的精神狀態(tài)去體驗。基于這種哲學觀點,他反對言辭辯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保ɡ献游迨拢靶叛圆幻溃姥圆恍?。善者不辯,辯者不善。”(老子八十一章)他反對一切美色、美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老子十
15、二章)他主張“小國寡民”,無為而治,因而反對知慧、仁義:“絕圣棄知,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保ɡ献邮耪拢σ磺形幕囆g都予以徹底否定。他的觀點在莊子那里得到全面發(fā)展。莊子認為世界是不可知的,美丑、善惡、是非,都是沒有客觀標準的。所以他反對求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保B(yǎng)生主)他反對“美言”:“道隱于小成,言隱于榮華”(齊物論),進而反對言辭辯說:“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論,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保ㄇ锼┚褪钦f言和意所能及的只是一般事物的跡象,而最高的“道”,是無形無象的,言和意所不能及的,至于記錄語言的書籍,只不過是
16、“糟魄”而已。這種從根本上否認言辭功能的說法,自然是片面的,但任何語言表達上都有一定的局限,言和意之間不可能完全契合,所以莊子的話也有其合理的因素。他還說到“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外物)。它啟示人們:文學形式是為表達內容服務的,不能為了形式而掩沒了內容。要得其意,傳其神,意得神現(xiàn)即止,給人留下想象的余地。莊子的觀點成為后世“離形得神”論的先聲。莊子還發(fā)展了老子的“大音希聲”的觀點。在齊物論中,他把聲音分為“人籟”、“地籟”、“天籟”三種,他最欣賞的是“天籟”,即非人的渾然不可分辨的大自然之音,“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形,充滿天地,苞裹
17、六極”(天運)。在天運中,他還把“天籟”解釋成無形無聲的至樂,體現(xiàn)了他所追求的自然全美的最高境界。這和他的“言”“意”之辨是相通的,對于后代文藝批評和文藝創(chuàng)作,影響至為深廣。莊子的一些寓言,如養(yǎng)生主中“庖丁解?!钡摹耙陨裼龆灰阅恳暋?,達生中“佝僂承蜩”的“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天道中“輪扁鑿輪”的“得之于手,應之于心”等,雖是就各種技藝而言,但卻揭示出如何認識與掌握藝術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問題,對后人有啟發(fā)作用。荀子精通儒家經典,在荀子一書里引詩即有80次之多。儒家經典大多通過他傳之后世。荀子文學思想最重要的內容是“尊經”、“明道”。針對孟子的“性善”說,他提出了“性惡”論,這是他強調后天學習重要性的
18、理論根據(jù)。他說“人之于文學也,猶玉之于琢磨也”,“子貢、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學,服禮儀,為天下列士”(大略)。他所說的“文學”是廣義的,主要內容指儒家經典。他主張“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勸學)。他對于詩、書、禮、春秋作了很高的評價,而特別推重的是禮。荀子所講的“禮”有新的內涵,它是和“法”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說:“禮者,以財物為用,以貴賤為文,以多少為異”(禮論),就是按貴賤身份不同而享用財物的等級制度,這已超出一般的道德規(guī)范之外。荀子特別強調學“禮”,就是要人們心悅誠服地遵守統(tǒng)治階級的等級制度。荀子還多次講到“道”。這個“道”是圣人之道,也就是詩、書、禮、樂之道,他認為明道必須尊經,尊經是為了明
19、道,明道是明圣人之道,“百王之道”。他的見解開后世“宗經”、“明道”、“征圣”說的先聲?;诿鞯赖挠^點,荀子重視言辭,提倡論辯。他說:“君子必辯。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為甚焉。是以小人辯言險,而君子辯言仁也。”(非相)他所謂“小人辯言險”是有所指的。他對于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各家學說除孔子外都加指責,而抨擊最烈的是鄧析、惠施。他明確指出辯說必須為明道服務:“辯說也者,心之象道也?!保ㄕ┧麑ρ赞o、辯說的見解,也反映了他的文學觀。荀子的樂論是針對墨子的非樂而作的。他認為音樂有很強的感化力量,可以“移風易俗”,可以對禮起配合作用。樂論是季札、孔子以來在音樂理論上的重大發(fā)展,它自成一個體系,影響深
20、遠。韓非子曾從學于荀子,而他的文學觀卻是商鞅文學觀的發(fā)展。在商君書里,詩、書、禮、樂被列入“六虱”之內,并認為“豪杰務學詩、書”以逃避農戰(zhàn),是兵弱的原因,對于儒家經典及傳統(tǒng)文化采取斷然否定的態(tài)度。韓非子把儒者列為“五蠹”之一,加以抨擊,認為“儒以文亂法”(五蠹)。他采取老子“尚樸”、“尚真”和墨子“尚質”、“尚用”的觀點,反對“文”和“飾”。他說:“禮,為情貌者也;文,為質飾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質而惡飾。夫恃貌而論情者,其情惡也;須飾而論質者,其質衰也?!?解老)他把“情”和“貌”、“質”和“文”完全對立起來,不承認“貌”和“文”對于“情”和“質”有任何積極作用,甚而認為有害,顯然是過激之論。他還進而說:“好辯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軟聚氯乙烯粒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酒瓶保護器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紫銅螺紋電極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甲硫酸鈉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淋浴座椅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木制門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推騎小轎車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吸污口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雙盆落地直飲水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ABS再生造粒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骨科的疼痛管理
- 前列腺癌診斷治療指南
- 中國銀行招聘筆試真題「英語」
- 江蘇省2023年對口單招英語試卷及答案
- GB/T 35506-2017三氟乙酸乙酯(ETFA)
- GB/T 25784-20102,4,6-三硝基苯酚(苦味酸)
- 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指令書填寫規(guī)范(特種設備安全法)參考范本
- 《長方形的面積》-完整版課件
- 五年級上冊英語Module6Unit1Youcanplaybasketballwell外研社課件
- 工業(yè)企業(yè)現(xiàn)場監(jiān)測工況核查表
- 沉淀池及排水溝清理記錄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