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育史(國培)_第1頁
語文教育史(國培)_第2頁
語文教育史(國培)_第3頁
語文教育史(國培)_第4頁
語文教育史(國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讀一點語文教育史讀一點語文教育史 天水師院 郭治鋒 學習語文教育史的意義學習語文教育史的意義l“人類如果要在人類如果要在21世紀繼續(xù)生存下去世紀繼續(xù)生存下去,避免世界性的避免世界性的混亂,必須回首混亂,必須回首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l “太陽底下沒有新東西。太陽底下沒有新東西?!眑“欲知大道必先明史。欲知大道必先明史?!保櫻孜漕櫻孜洌﹍“承前啟后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繼往開來” 。l不敢讀史不敢讀史縱古論今話課改(秦曉華)(張縱古論今話課改(秦曉華)(張文質主編中國最佳教育隨筆(第一輯),華東文質主編中國最佳教育隨筆(第一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師范大學

2、出版社2006年年2月版):月版):“不讀史也罷,因不讀史也罷,因為一讀之下便有比較,比較之下,便有失語的危為一讀之下便有比較,比較之下,便有失語的危險。險。”l劉正偉、顧黃初關于中國語文教育史研究劉正偉、顧黃初關于中國語文教育史研究的對話(中學語文教學的對話(中學語文教學2000、10):): “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保肆_齊)(克羅齊) “ “歷史雖然解釋過去,但是人類生活乃歷史雖然解釋過去,但是人類生活乃是一個有機體,在它之中所有的成分都是互是一個有機體,在它之中所有的成分都是互相包含、互相解釋的。因此相包含、互相解釋的。因此對過去的新的理對過去的新的理解同時也就給

3、予我們對未來的新的展望解同時也就給予我們對未來的新的展望,而,而這種展望反過來成了推動理智生活和社會生這種展望反過來成了推動理智生活和社會生活的一種動力。活的一種動力?!保ㄎ鲀海┛ㄎ鲀海?“ “一方面,人們迫切需要從以往的語文一方面,人們迫切需要從以往的語文教育發(fā)展中了解、尋找、總結可資語文教育教育發(fā)展中了解、尋找、總結可資語文教育改革借鑒的經驗與教訓;另一方面,人們越改革借鑒的經驗與教訓;另一方面,人們越來越充分地認識到,來越充分地認識到,任何改革都不能割斷歷任何改革都不能割斷歷史。史。實際上,實際上,今天的語文教育和過去的語文今天的語文教育和過去的語文教育是一個相互銜接的有機整體。教育是

4、一個相互銜接的有機整體。” “ “在繼承中求創(chuàng)新在繼承中求創(chuàng)新, ,歷史的發(fā)展是一個歷史的發(fā)展是一個承前啟后的不斷延續(xù)、不斷更新的過程。承前啟后的不斷延續(xù)、不斷更新的過程?!眑深入開展語文教育改革深入開展語文教育改革“面向面向21世紀世紀語文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語文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座談會綜述座談會綜述 (教(教育研究育研究1999年第年第1期):期): “現(xiàn)實的變革總要立足于歷史的基礎之現(xiàn)實的變革總要立足于歷史的基礎之上,在這世紀之交,我們有必要冷靜地審視上,在這世紀之交,我們有必要冷靜地審視過去,對歷史經驗加以認真總結,清理語文過去,對歷史經驗加以認真總結,清理語文教育發(fā)展的脈絡,進而明確前進的方

5、向和道教育發(fā)展的脈絡,進而明確前進的方向和道路路?!保ā瓣P于認真總結語文教育的歷史經關于認真總結語文教育的歷史經驗驗”)l王鵬偉漢語文教育傳統(tǒng)與漢語教育的民王鵬偉漢語文教育傳統(tǒng)與漢語教育的民族化方向族化方向 (教育研究(教育研究1999年第年第1期):期): “漢語文教育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漢語文教育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完備的體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我了完備的體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認真清理這筆遺產,們留下了寶貴的遺產。認真清理這筆遺產,將為我們確認世紀之交的漢語文教育方向將為我們確認世紀之交的漢語文教育方向提供歷史參照。提供歷史參照?!?l張志公我和傳統(tǒng)語文教

6、育研究張志公我和傳統(tǒng)語文教育研究(1984):): “語文是民族性很強的學科。它不語文是民族性很強的學科。它不僅受一個民族語言文字特點的制約,而僅受一個民族語言文字特點的制約,而且還受這個民族文化傳統(tǒng)以及心理特點且還受這個民族文化傳統(tǒng)以及心理特點的影響。為了摸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語的影響。為了摸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語文教學的路子,我覺得迫切需要對我們文教學的路子,我覺得迫切需要對我們長期的傳統(tǒng)語文教育進行認真的研究。長期的傳統(tǒng)語文教育進行認真的研究?!眑莊文中張志公文集(廣東教育出版社莊文中張志公文集(廣東教育出版社1991年年1月出版)月出版)第四卷(第四卷(傳統(tǒng)語文教學研傳統(tǒng)語文教學研究)究)

7、 “前言前言”: “當前,語文教學現(xiàn)代化和科學化以提高當前,語文教學現(xiàn)代化和科學化以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主要目語文教學的效率,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在基礎教育各門學科中,語文學科是民標。在基礎教育各門學科中,語文學科是民族性最強的一門學科。要真正做到語文教學族性最強的一門學科。要真正做到語文教學現(xiàn)代化和科學化,必須總結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現(xiàn)代化和科學化,必須總結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使現(xiàn)代化和民族化結合起來,建設具有中國使現(xiàn)代化和民族化結合起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語文教學,包括學科設置、教學內容特色的語文教學,包括學科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和教學方法?!敝袊Z文教育史研究的主要著

8、作中國語文教育史研究的主要著作l張志公傳統(tǒng)語文教育初探(附蒙學書目張志公傳統(tǒng)語文教育初探(附蒙學書目稿稿 )(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1962年出版年出版)、)、傳統(tǒng)語文教育教材論傳統(tǒng)語文教育教材論暨蒙學書目和書影暨蒙學書目和書影 (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1992年出版年出版)。)。l陳必祥主編中國現(xiàn)代語文教育發(fā)展史陳必祥主編中國現(xiàn)代語文教育發(fā)展史(云南教育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1987年版年版)。)。l張隆華主編中國語文教育史綱(張隆華主編中國語文教育史綱(湖南師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范大學出版社19911991年版年版 )。l顧黃初著現(xiàn)代語文教育史札記顧黃初著現(xiàn)

9、代語文教育史札記(南京出(南京出版社版社19911991年版)。年版)。l顧黃初、李杏保二十世紀前期中國語文教育論集顧黃初、李杏保二十世紀前期中國語文教育論集(四川教育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1991年出版年出版)。)。l顧黃初、李杏保二十世紀后期中國語文教育論集顧黃初、李杏保二十世紀后期中國語文教育論集(四川教育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2000年出版)。年出版)。l張隆華、曾仲珊中國古代語文教育史張隆華、曾仲珊中國古代語文教育史(四川教(四川教育出版社育出版社19951995年第一版年第一版)。)。l李杏保、顧黃初中國現(xiàn)代語文教育史李杏保、顧黃初中國現(xiàn)代語文教育史(四川教(四川教

10、育出版社育出版社19971997年第一版)。年第一版)。l王松泉、王柏勛等中國語文教育簡史王松泉、王柏勛等中國語文教育簡史(社會科(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學文獻出版社20022002年年8 8月出版月出版)。)。l林冶金主編中國小學語文教學史(林冶金主編中國小學語文教學史(山東教育出山東教育出版社版社19961996年年3 3月出版月出版)l鄭國民從文言文教學到白話文教學鄭國民從文言文教學到白話文教學我我國近現(xiàn)代語文教育的變革歷程國近現(xiàn)代語文教育的變革歷程(北京師范大(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學出版社20002000年年1 1月出版月出版)。l張鴻苓、陳金明、張定遠、蘇立康主編新中張鴻苓、陳金明、張定遠

11、、蘇立康主編新中國中學語文教育大典國中學語文教育大典(語文出版社(語文出版社20012001年年2 2月月出版)出版)l顧黃初主編中國現(xiàn)代語文教育百年事典顧黃初主編中國現(xiàn)代語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01年年1212月出版)月出版)l葉蒼岑主編中學語文教學通論葉蒼岑主編中學語文教學通論(北京教育(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社19841984年年1111月出版)月出版)第二章第二章“中學語文教學中學語文教學的歷史發(fā)展的歷史發(fā)展”。l王文彥、蔡明主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第王文彥、蔡明主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第二版)(面向二版)(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高等教育世紀課程教材,高等教

12、育出版社出版社2006年年6月)第二章月)第二章“語文課程與教學語文課程與教學的發(fā)展的發(fā)展”。l倪文錦主編語文教育學概論(語文教師倪文錦主編語文教育學概論(語文教師教育系列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系列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年11月月第二版)第二版)“緒論緒論現(xiàn)代性:語文教育的百年現(xiàn)代性:語文教育的百年價值訴求價值訴求”。中中國國語語文文教教育育史史的的分分期期傳傳統(tǒng)統(tǒng)語語文文教教育育現(xiàn)現(xiàn)代代語語文文教教育育遠古至先秦時期的語文教育遠古至先秦時期的語文教育秦漢時期的語文教育秦漢時期的語文教育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語文教育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語文教育隋唐宋時期的語文教育隋唐宋時期的語文教育元明清時期

13、的語文教育元明清時期的語文教育清朝末年到明國初期的語文教育清朝末年到明國初期的語文教育五四到抗戰(zhàn)前后的語文教育五四到抗戰(zhàn)前后的語文教育建國后的語文教育建國后的語文教育面向面向21世紀的語文教育世紀的語文教育現(xiàn)代語文教育的誕生及演變現(xiàn)代語文教育的誕生及演變l1902年年8月月15日(光緒廿八年):欽定學日(光緒廿八年):欽定學堂章程堂章程(張百熙,管學大臣張百熙,管學大臣)“壬寅學壬寅學制制” 。“習字習字”、“詞章詞章”、“讀經講經讀經講經”、“中中國文學國文學”等。等。l1904年年1月月13日(光緒廿九年十一月廿六日(光緒廿九年十一月廿六日):奏定學堂章程(張百熙、榮慶、日):奏定學堂章程

14、(張百熙、榮慶、張之洞)張之洞)“癸卯學制癸卯學制”。含學務綱要、。含學務綱要、各學堂管理通則、蒙養(yǎng)院章程及家庭各學堂管理通則、蒙養(yǎng)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初等小學堂章程、中教育法章程、初等小學堂章程、中學堂章程等學堂章程等18個系統(tǒng)文件。個系統(tǒng)文件。l初等小學堂(初等小學堂(5年)規(guī)劃為強迫教育階段,兒童年)規(guī)劃為強迫教育階段,兒童7歲進入學齡期后,理應一律進入,歲進入學齡期后,理應一律進入,“使邑無不學使邑無不學之戶,家無不學之童之戶,家無不學之童”,“以啟其人生應有之知識,以啟其人生應有之知識,立其明倫理愛國家之根基,并調護兒童身體,令立其明倫理愛國家之根基,并調護兒童身體,令其發(fā)育為宗

15、旨;以識字之民日多為成效。其發(fā)育為宗旨;以識字之民日多為成效?!闭n程:課程:修身、修身、讀經講經、中國文字讀經講經、中國文字、算術、歷史、地理、算術、歷史、地理、格致、體操(八門格致、體操(八門“完全學科完全學科”之外,另有之外,另有“加授加授科目科目”二門:圖畫,手工)。二門:圖畫,手工)。l高等小學堂(高等小學堂(4年)年)“以培養(yǎng)國民之善性,擴充國以培養(yǎng)國民之善性,擴充國民之知識,強壯國民之氣體為宗旨;以童年皆知民之知識,強壯國民之氣體為宗旨;以童年皆知作人之正理,皆有謀生之計慮為成效。作人之正理,皆有謀生之計慮為成效。”課程:課程:修身、修身、讀經講經、中國文學讀經講經、中國文學、算術

16、、中國歷史、算術、中國歷史、地理、格致、圖畫、體操等。地理、格致、圖畫、體操等。l中學堂中學堂“以施較深之普通教育,俾畢業(yè)后以施較深之普通教育,俾畢業(yè)后不仕者從事于各項實業(yè)、進取者升入各高不仕者從事于各項實業(yè)、進取者升入各高等專門學堂均有根柢為宗旨;以實業(yè)日多,等專門學堂均有根柢為宗旨;以實業(yè)日多,國力增長,即不習專門者亦不至暗陋偏謬國力增長,即不習專門者亦不至暗陋偏謬為成效。為成效?!闭n程:修身、課程:修身、讀經講經、中國讀經講經、中國文學文學、外國語、歷史、地理、算學、博物、外國語、歷史、地理、算學、博物、物理及化學、法制及理財、圖畫、體操。物理及化學、法制及理財、圖畫、體操。l1912年

17、年9月月1913年年8月:臨時政府公布月:臨時政府公布民國新學制方案及小學校令、中學民國新學制方案及小學校令、中學校令、小學校教則及課程表、中校令、小學校教則及課程表、中學校令施行細則等法令規(guī)程學校令施行細則等法令規(guī)程“壬子癸壬子癸丑學制丑學制”。小學:修身、。小學:修身、國文國文、算術、本國、算術、本國歷史、地理、理科、手工、圖畫、唱歌、歷史、地理、理科、手工、圖畫、唱歌、體操、英語(高等小學校)(女子加縫紉體操、英語(高等小學校)(女子加縫紉課,男子加農業(yè)或商業(yè)課)。中學:修身、課,男子加農業(yè)或商業(yè)課)。中學:修身、國文國文、外國語、歷史、地理、數(shù)學、博物、外國語、歷史、地理、數(shù)學、博物、

18、物理、化學、法制經濟、圖畫、手工、樂物理、化學、法制經濟、圖畫、手工、樂歌、體操(女子加家事、園藝、縫紉課)。歌、體操(女子加家事、園藝、縫紉課)。l1922年年11月月1日大總統(tǒng)令發(fā)布學校系統(tǒng)改日大總統(tǒng)令發(fā)布學校系統(tǒng)改革案(革案(“壬戌學制壬戌學制”、“六三三學制六三三學制”)。標)。標準:適應社會進化之需要;發(fā)揮平民教準:適應社會進化之需要;發(fā)揮平民教育精神;謀個性之發(fā)展;注意國民經濟育精神;謀個性之發(fā)展;注意國民經濟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個地方伸縮余地。多留個地方伸縮余地。l1923年年6月,全國教育聯(lián)合會新學制課程標月,全國教育聯(lián)合會新

19、學制課程標準委員會刊布中小學課程標準綱要。準委員會刊布中小學課程標準綱要。新學制課程綱要總說明:新學制課程綱要總說明:“小學課程分為小學課程分為國語國語,算術,衛(wèi)生,公民,歷史,地理(前,算術,衛(wèi)生,公民,歷史,地理(前四年衛(wèi)生、公民、歷史、地理合并為社會),四年衛(wèi)生、公民、歷史、地理合并為社會),自然園藝,公用藝術,形象藝術,音樂,體自然園藝,公用藝術,形象藝術,音樂,體育等十一目。育等十一目?!眑“初級中學課程分為社會科(公民,歷史,地初級中學課程分為社會科(公民,歷史,地理),言文科(理),言文科(國語國語,外國語),算學科,外國語),算學科,自然科,藝術科(圖畫,手工,音樂),體自然科

20、,藝術科(圖畫,手工,音樂),體育科(生理,衛(wèi)生,體育)等六學科。育科(生理,衛(wèi)生,體育)等六學科。”l高級中學分普通科和職業(yè)科。普通科分兩組:高級中學分普通科和職業(yè)科。普通科分兩組:文學、社科組和數(shù)理組。課程分為公共必修文學、社科組和數(shù)理組。課程分為公共必修科目、分科專修科目、選修科目三種,每一科目、分科專修科目、選修科目三種,每一種又有若干門課程,以各種課程學分計算,種又有若干門課程,以各種課程學分計算,修滿修滿150學分為畢業(yè)。公共必修課程:學分為畢業(yè)。公共必修課程:國語國語,外國語,人生哲學,社會問題,文化史,科外國語,人生哲學,社會問題,文化史,科學概論,體育。社科組必修課程:學概論

21、,體育。社科組必修課程:特設國文特設國文,心理學初步,論理學初步。心理學初步,論理學初步。l1929年初級中學暫行課程標準說明年初級中學暫行課程標準說明“委員會所議決之初級中學科目及學分委員會所議決之初級中學科目及學分”:黨義(黨義(6),),國文國文(36),外國語(),外國語(20或或30),歷史(),歷史(12),地理(),地理(12),算學),算學(30),自然科(),自然科(15),生理衛(wèi)生(),生理衛(wèi)生(4),),圖畫(圖畫(6),音樂(),音樂(6),體育(),體育(9,包括國,包括國術),工藝(術),工藝(9),職業(yè)科目(),職業(yè)科目(15或或5),),當童軍(不計學分)。當童

22、軍(不計學分)。l1936年小學課程標準總綱年小學課程標準總綱“科目及每周教學科目及每周教學時間總表時間總表”(五、六年級):公民訓練(五、六年級):公民訓練(60),),國語國語(420),社會(),社會(180),自然(),自然(150),),算術(算術(180),勞作(),勞作(90),美術(),美術(60),體育),體育(180),音樂(),音樂(60)。)。l1936年修正初級中學課程標準年修正初級中學課程標準“初級中學教初級中學教學科目及各學期每周各科教學時數(shù)總表學科目及各學期每周各科教學時數(shù)總表”(第一(第一學期):公民(學期):公民(1),體育及童子軍(),體育及童子軍(4),

23、),國國文文(5),英語(),英語(4),算學(),算學(4),生理衛(wèi)生),生理衛(wèi)生(1),植物(),植物(2),動物(),動物(2),化學(),物),化學(),物理(),歷史(理(),歷史(2),地理(),地理(2),勞作(),勞作(2),),圖畫(圖畫(1),音樂(),音樂(1)。)。l1950年年8月月1日頒發(fā)中學暫行教學計劃日頒發(fā)中學暫行教學計劃(草案)及中等學校暫行校歷(草案)(草案)及中等學校暫行校歷(草案) 初中教學科目及周學時:政治(初中教學科目及周學時:政治(2),),語文語文(7),數(shù)學(),數(shù)學(45),自然(),自然(4,第一學,第一學年),化學(年),化學(4,第二學

24、年),物理(,第二學年),物理(4,第三學年),歷史(第三學年),歷史(3),地理(),地理(2),外),外國語(國語(3),體育(),體育(2),音樂(),音樂(1),美術),美術(1)。)。l1952年年3月月28日小學暫行規(guī)程(草案)日小學暫行規(guī)程(草案)“教學計劃教學計劃”規(guī)定之課程:規(guī)定之課程:語文語文,算術,自,算術,自然,歷史,地理,體育,圖畫,音樂。然,歷史,地理,體育,圖畫,音樂。l1956年年3月月19日關于頒發(fā)日關于頒發(fā)19561957學年度中學授課時數(shù)表的通知學年度中學授課時數(shù)表的通知“授課時授課時數(shù)表數(shù)表”所列所列19門學科:門學科:漢語,文學漢語,文學,數(shù)學,數(shù)學(

25、算術、代數(shù)、幾何、三角),歷史(中(算術、代數(shù)、幾何、三角),歷史(中國歷史、世界歷史、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國歷史、世界歷史、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政治常識,社會科學常識,中華人民共和政治常識,社會科學常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地理(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國憲法,地理(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外國經濟地理、中國經濟地理),國地理、外國經濟地理、中國經濟地理),生物(植物、動物、人體解剖生理學、達生物(植物、動物、人體解剖生理學、達爾文主義基礎),衛(wèi)生常識,物理,化學,爾文主義基礎),衛(wèi)生常識,物理,化學,外國語,體育,音樂,圖畫,制圖,工農外國語,體育,音樂,圖畫,制圖,工農業(yè)基礎知識,實習業(yè)

26、基礎知識,實習.l1963年年7月全日制中小學教學計劃(草月全日制中小學教學計劃(草案)所列學科:周會(小學),政治案)所列學科:周會(小學),政治(中學),(中學),語文語文,外國語(中學),數(shù)學,外國語(中學),數(shù)學,物理(中學),化學(中學),生物(中物理(中學),化學(中學),生物(中學),歷史,地理,自然(小學),生產學),歷史,地理,自然(小學),生產常識,體育,音樂,圖畫,手工(小學),常識,體育,音樂,圖畫,手工(小學),選修課(高中)。選修課(高中)。l語文小學每周語文小學每周1612學時,初中學時,初中87學時,高中學時,高中76學時。學時。“語文課包括講讀、語文課包括講讀

27、、作文和習字作文和習字”(習字至初一)。(習字至初一)。關于傳統(tǒng)語文教育關于傳統(tǒng)語文教育l經驗與教訓l張志公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得失、傳統(tǒng)語文教育的經驗。關于現(xiàn)代語文教育關于現(xiàn)代語文教育l變遷與沿革:幾個重大事件遠古至西周的語文教育遠古至西周的語文教育l一、語文教育的發(fā)生一、語文教育的發(fā)生l(一)原始先民自然形態(tài)的語言教育(一)原始先民自然形態(tài)的語言教育l言語言語語言語言共同語共同語民族共同語民族共同語l“人一生出來就落入了一個現(xiàn)成的語言巨網。人一生出來就落入了一個現(xiàn)成的語言巨網?!比巳藢W語言,人人教語言。原始先民的教育人人學語言,人人教語言。原始先民的教育是在生產、生活中以極其普通的形式進行的。是

28、在生產、生活中以極其普通的形式進行的。l(二)漢字的出現(xiàn)與早期的識字教育(二)漢字的出現(xiàn)與早期的識字教育l“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易(易系辭下)系辭下)l“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則觀法于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易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tǒng)其事,庶業(yè)其繁,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tǒng)其事,庶業(yè)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吭之跡,之跡,知分理之可

29、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保ㄔS慎許慎說文解字說文解字)l“倉頡之初作書,蓋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故謂之文。其后,后,形聲相依形聲相依即謂之字。即謂之字。”(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敘敘l象形象形,”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就是畫一只,就是畫一只眼睛是眼睛是“目目”,畫幾一個圓圈,放幾條毫光,畫幾一個圓圈,放幾條毫光是是“日日”,那自然很明白便當?shù)摹5袝r要,那自然很明白便當?shù)?。但有時要碰壁,譬如要畫刀口,怎么辦呢?不畫刀碰壁,譬如要畫刀口,怎么辦呢?不畫刀背,也顯不出刀口來,這時就只好別出心背,也顯不出刀口來,這時就只好別出心裁,在

30、刀口處加一條短棍,算是指明這個裁,在刀口處加一條短棍,算是指明這個地方的意思,造了地方的意思,造了“刃刃”字,這已經頗有些字,這已經頗有些辦事棘手的摸樣了,何況還有無形可象的辦事棘手的摸樣了,何況還有無形可象的事物,于是只得事物,于是只得“象意象意”,也叫,也叫“會意會意”。(魯迅門外文談魯迅門外文談)l“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保ㄕf文解字說文解字)l“六書六書”(象形、會意、指事、形聲、假借、(象形、會意、指事、形聲、假借、轉注)是識字的書,是學習語文的入門書,轉注)是識字的書,是學習語文的入門書,是古代語言、文字教育的基本材料。是古代語

31、言、文字教育的基本材料。l“為之師范者,從旁捉刀助之。為之師范者,從旁捉刀助之。”學書契,就學書契,就是學書寫、學雕刻、學語言文字。文字書契,是學書寫、學雕刻、學語言文字。文字書契,不僅是古人卜吉兇禍福的記錄,而且也是進不僅是古人卜吉兇禍福的記錄,而且也是進行文字教育的材料。行文字教育的材料。l二、官學的創(chuàng)設與六藝教育二、官學的創(chuàng)設與六藝教育l(一)學校的創(chuàng)設(一)學校的創(chuàng)設l上庠、下庠(虞舜);東序、西序(夏);左學、上庠、下庠(虞舜);東序、西序(夏);左學、右學(商)。右學(商)?!坝杏菔希ㄋ矗B(yǎng)國老于上庠,養(yǎng)庶老有虞氏(舜)養(yǎng)國老于上庠,養(yǎng)庶老于下庠;夏后氏(禹)養(yǎng)國老于東序,養(yǎng)庶老于

32、西于下庠;夏后氏(禹)養(yǎng)國老于東序,養(yǎng)庶老于西序。序。”(禮記禮記王制篇王制篇)l“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yǎng)也,校者教也,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yǎng)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之?!眑國學國學天子之學。天子之學。“天子命之教,然后為學。小學天子命之教,然后為學。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宮。”(禮制禮制王制王制)l鄉(xiāng)學鄉(xiāng)學設在設在 六鄉(xiāng)行政區(qū)的地方學校,是中小奴隸六鄉(xiāng)行政區(qū)的地方學校,是中小奴隸主子弟受教育的場所。主子弟受教育的場所。

33、l“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保為閭(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保為閭(2525家家),使之),使之相受;四閭為族,使之相葬;五族為黨(相受;四閭為族,使之相葬;五族為黨(500500家家),),使之相救;五黨為州(使之相救;五黨為州(12500家),使之相周;五州家),使之相周;五州為鄉(xiāng),使之相賓。為鄉(xiāng),使之相賓?!保ㄖ芏Y周禮地官地官司徒)司徒)l“在閭曰塾,在黨曰庠,在州曰序。在閭曰塾,在黨曰庠,在州曰序?!眑(二)六藝教育(二)六藝教育l“保氏諫王惡,而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保氏諫王惡,而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禮,二曰六樂,三曰五

34、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曰九數(shù)。” “大司徒以鄉(xiāng)三物教萬民而興之,一曰六德:大司徒以鄉(xiāng)三物教萬民而興之,一曰六德:知、仁、圣、義、中、和。二曰六行:孝、友、睦、知、仁、圣、義、中、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姻、任、恤。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保?周禮周禮地官地官 司徒司徒 )l三、私學的興起與學術的繁榮三、私學的興起與學術的繁榮l春秋戰(zhàn)國之際文化教育的三大變化:春秋戰(zhàn)國之際文化教育的三大變化:l1、由、由 “學在官府學在官府”轉變?yōu)檗D變?yōu)椤皩W在四夷學在四夷”。l“惟官有書,而民無書;惟官有器,而民無器;惟官惟官有書,而民無書;

35、惟官有器,而民無器;惟官有學,而民無學。有學,而民無學。”l2、由、由“文化壟斷文化壟斷”轉變?yōu)檗D變?yōu)椤拔幕乱莆幕乱啤?。l祝、宗、卜、史祝、宗、卜、史士士l3、由、由“禮制樂作禮制樂作”轉變?yōu)檗D變?yōu)椤岸Y崩樂壞禮崩樂壞”。l“禮樂征發(fā),自諸侯出禮樂征發(fā),自諸侯出”,“自大夫出自大夫出”,“陪臣執(zhí)國陪臣執(zhí)國命。命?!眑“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周人尊禮尚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周人尊禮尚施,事鬼神而遠字之。施,事鬼神而遠字之。”(禮記禮記禮運禮運)l“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也。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

36、禮不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紛爭辯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非禮不定。備。紛爭辯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非禮不定?;聦W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成不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成不莊。莊。 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于禽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于禽獸。獸?!保ǘY記禮記曲禮上曲禮上)l“由于這種種形勢的變化,一個需要巨人而又從而產由于這種種形勢的變化,一個需要巨人而又從而產生了巨人的時代,一個需要教育革新又從而革新了生了巨人的時代,一個需要教育革新又從而革新了教育的時代,

37、一個需要語言、文學、史學、哲學來教育的時代,一個需要語言、文學、史學、哲學來展示現(xiàn)實又從而得到展示的時代,終于來臨了。展示現(xiàn)實又從而得到展示的時代,終于來臨了?!保◤埪∪A中國古代語文教育史張隆華中國古代語文教育史4040頁頁)l私學:私學: 始于春秋,盛于戰(zhàn)國。始于春秋,盛于戰(zhàn)國。 儒家私學,墨家私學,道家私學,法家私學。儒家私學,墨家私學,道家私學,法家私學。 自由辦學,自由就學,自由講學,自由競爭。自由辦學,自由就學,自由講學,自由競爭。l四、學術繁榮下的語文教育四、學術繁榮下的語文教育l稷下學宮稷下學宮 “齊有稷門,齊之城西門也。外有學堂,即齊宣王所立學宮齊有稷門,齊之城西門也。外有學堂

38、,即齊宣王所立學宮也。也?!保▌⑾騽e錄劉向別錄) “稷下學宮是一所集講學、著述、育才活動為一體并兼有咨稷下學宮是一所集講學、著述、育才活動為一體并兼有咨議作用的高等學府。議作用的高等學府?!保▽O培清中國教育史孫培清中國教育史5858頁頁) “諸侯異政諸侯異政,百家異說百家異說”l學記與弟子職學記與弟子職l文字蒙求與史籀篇:文字蒙求與史籀篇:“文字最古之書文字最古之書”、“文字蒙求文字蒙求”之始。之始。l詩、騷、散文等古代語文教育教材詩、騷、散文等古代語文教育教材五、偉大的教育家五、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孔子 孔子的遠祖是宋國貴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滅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啟于宋。由微子經微仲衍、宋公稽

39、、丁公申,四傳至泯公共。泯公長子弗父何讓國于其弟鮒祀。弗父何為卿??鬃酉茸嫠煊芍T候家轉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孫正考父,連續(xù)輔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為上卿,以謙恭著稱于世??鬃恿婵赘讣卫^任宋大司馬。按周禮制,大夫不得祖諸候,“五世親盡,別為公候”,故其后代以孔為氏。后宋太宰華父督作亂,弒宋殤公,殺孔父嘉。其后代避難奔魯(孔氏為魯國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魯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跡無考。父親名紇,字叔,又稱叔梁紇,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稱。叔梁紇先娶施氏,無子,其妾生男,病足,復娶顏徵在,生孔子。l“孔子是人類的老師孔子是人類的老師”(井上靖井上靖)l刪詩、書,定禮、樂,

40、贊周易,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編定修春秋,編定“六經六經”。l“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眑“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庶矣哉! 冉有曰:冉有曰:既庶既庶矣,又何加焉?矣,又何加焉?曰:曰:富之。富之。曰:曰:既富矣,又何加既富矣,又何加焉?焉?曰:曰:教之教之?!保ㄕ撜Z(論語子路)子路)l“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保?論語論語陽貨陽貨 )l“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不誨焉。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不誨焉?!保ㄕ撜Z論語述而述而)l“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論語論語雍也雍也)l“不憤不

41、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也?!?(論語論語述而述而)l六、先秦其他諸子與語文教育六、先秦其他諸子與語文教育l邏輯教育家墨子邏輯教育家墨子 墨子:與孔子齊名并稱為墨子:與孔子齊名并稱為“顯學顯學”的大教育家。的大教育家。 墨辯:最早的論辯散文和邏輯學專著。墨辯:最早的論辯散文和邏輯學專著。 講求實用。講求實用?!稗r與工肆之人農與工肆之人” 主動積極的教育思想。主動積極的教育思想?!半m不扣必鳴者也。雖不扣必鳴者也。”(公孟公孟) 因地制宜,言行一致,因材施教,因時施教。因地制宜,言行一致,因材施教,因時施教?!拔r蝦蟆蛙蠅,日夜而鳴,舌干

42、檗然而不聽。今鶴雞時夜蟆蛙蠅,日夜而鳴,舌干檗然而不聽。今鶴雞時夜而鳴,天下振動。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而鳴,天下振動。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保ㄌ接[引)(太平御覽引) 注意社會習染,注意社會習染,“慎其所染慎其所染”。“染之蒼者則蒼,染染之蒼者則蒼,染之黃者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故染不可不慎之黃者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故染不可不慎也,非肚染絲然也。也,非肚染絲然也?!保ㄋ酒酒?“聞、說、親名實合,為聞、說、親名實合,為”(經上經上)l政論教育家孟子政論教育家孟子 “孟子盡雄辯孟子盡雄辯”?!肮甲釉唬汗甲釉唬和馊私苑Q夫子好辯,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敢問何也?孟

43、子曰: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圣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圣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豕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君也;墨豕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也。”(滕文公下滕文公下) 善政不如善教。善政不如善教。l傳經大師荀子傳經大師荀子 稷下學宮的學術領袖。祭酒。稷下學宮的學術領袖。祭酒。 重視讀經。重視讀經。 語錄體語錄體長篇論文。長篇論文。最早的教學論學記最早的教學論學記l教育學的雛形。教育學的雛形。l教學原則:教學原則

44、:教學相長教學相長長善救失長善救失預、時、孫(順)、摩預、時、孫(順)、摩藏、息、修、游藏、息、修、游l教學方法:教學方法:講解講解問答問答秦漢時期的語文教育秦漢時期的語文教育l秦:統(tǒng)一和簡化漢字;頒挾書令;禁私學;以吏為師。秦:統(tǒng)一和簡化漢字;頒挾書令;禁私學;以吏為師。l漢:崇尚黃老漢:崇尚黃老獨尊儒術獨尊儒術l漢儒治經(經籍的整理和傳授)的學風:重師法,重依據(jù)。漢儒治經(經籍的整理和傳授)的學風:重師法,重依據(jù)?!皩嵤虑笫菍嵤虑笫恰保骸皠盏檬聦?,每求真是務得事實,每求真是”(顏師古顏師古)。)。l“漢學漢學”對漢代語文教育的影響:對漢代語文教育的影響: 經學附庸。經學附庸?!白笫蟼鞫喙抛?/p>

45、古言,學者傳訓故而左氏傳多古字古言,學者傳訓故而已已”“尚書初出于屋壁,朽折散絕,今其書見在,時時傳尚書初出于屋壁,朽折散絕,今其書見在,時時傳讀而已。讀而已?!保h書(漢書楚元王傳楚元王傳) 重視識字寫字。重視識字寫字?!吧w文字者,經藝之本。蓋文字者,經藝之本?!保ㄕf文解字(說文解字敘)敘) 重視教師的講解。重視教師的講解。 重視記誦。重視記誦。秦漢的識字寫字教學秦漢的識字寫字教學l秦漢書體的變化:籀文(大篆)秦漢書體的變化:籀文(大篆)小篆小篆隸書隸書l秦漢私學:精舍(太學);書館(學館,蒙學)。秦漢私學:精舍(太學);書館(學館,蒙學)?!皶鴰煏鴰煛眑識字寫字教材:識字寫字教材:“篇篇”

46、“”“章章” 秦代:倉頡篇、爰歷篇、博學篇。秦代:倉頡篇、爰歷篇、博學篇。 漢代:漢代: 倉頡篇、凡將篇、急就篇、倉頡篇、凡將篇、急就篇、元尚篇、訓纂篇、滂喜篇、勸學篇。元尚篇、訓纂篇、滂喜篇、勸學篇。 “ “倉頡作書,以教后嗣。幼子承昭,謹慎敬戒。倉頡作書,以教后嗣。幼子承昭,謹慎敬戒。勉勵風誦,晝夜勿置。茍輯成史,計會辨治。超等軼勉勵風誦,晝夜勿置。茍輯成史,計會辨治。超等軼群,出元別異。群,出元別異?!保h倉頡篇漢倉頡篇)現(xiàn)存最早的習字課本急就篇現(xiàn)存最早的習字課本急就篇l公元前公元前40年(元帝)黃門令史游撰,顏師古注,王年(元帝)黃門令史游撰,顏師古注,王應麟補注。應麟補注。34章,章

47、,2144字。字。“類而韻之類而韻之”。l“至若蓬門野賤,窮鄉(xiāng)幼學,遞相承稟,猶競習之。至若蓬門野賤,窮鄉(xiāng)幼學,遞相承稟,猶競習之?!保亷煿偶本推㈩亷煿偶本推ⅲ﹍急就奇觚與眾異,羅列諸物名姓字。分別部居不雜急就奇觚與眾異,羅列諸物名姓字。分別部居不雜廁,用日約少誠快意,勉力務之必有喜。請道其詳。廁,用日約少誠快意,勉力務之必有喜。請道其詳。宋延年,鄭子方。衛(wèi)益壽,史步昌。周千秋,趙孺宋延年,鄭子方。衛(wèi)益壽,史步昌。周千秋,趙孺卿。爰展世,高辟兵。卿。爰展世,高辟兵。姓名訖,請言物。(姓名訖,請言物。(第第1章)章)l漢地廣大,無不盛容。萬方來朝,臣妾使令。邊境漢地廣大,無不盛容。萬方

48、來朝,臣妾使令。邊境無事,中國安寧。百姓承德,陰陽和平。風雨時節(jié),無事,中國安寧。百姓承德,陰陽和平。風雨時節(jié),莫不滋榮。災蝗不起,五谷熟成。賢圣并進,博士莫不滋榮。災蝗不起,五谷熟成。賢圣并進,博士先生。長樂無極老復丁。(先生。長樂無極老復丁。(第第32章)章)漢代的閱讀教學漢代的閱讀教學l漢代官學與私學:漢代官學與私學: 官學:太學(中央)博士;學(郡國)、校官學:太學(中央)博士;學(郡國)、校(縣道邑侯國)經師;庠(鄉(xiāng))、序(聚)(縣道邑侯國)經師;庠(鄉(xiāng))、序(聚) )孝經師。孝經師。 私學經師。私學經師。 傳經。傳經?!皞飨韧踔畼I(yè),流化于天下。傳先王之業(yè),流化于天下。”(漢書漢書成

49、成帝紀帝紀)l閱讀教材:閱讀教材: 孝經、論語、爾雅;孝經、論語、爾雅; 五經:易、書、詩、禮、春五經:易、書、詩、禮、春秋。今文與古文;立學官與不立學官。秋。今文與古文;立學官與不立學官。 諸子及其他。諸子及其他。l訓詁和閱讀教學:訓詁和閱讀教學: “詁者,古語也,謂以近語解古語,此逐字解釋者也。訓者,詁者,古語也,謂以近語解古語,此逐字解釋者也。訓者,順也,謂順其語氣解之,此逐句解釋者也。順也,謂順其語氣解之,此逐句解釋者也?!?(張之洞)(張之洞) 口授口授講義。講義?!皞鱾鳌?、“章句章句”、“故故”、“說說”、“微微”。詩詩毛傳鄭箋毛傳鄭箋l指導讀經的工作指導讀經的工作 斷句(句讀、章句)、正音正讀(漢讀)、詞句解釋。斷句(句讀、章句)、正音正讀(漢讀)、詞句解釋。l第一部語文教學專用詞書爾雅第一部語文教學專用詞書爾雅 秦漢之際學者纂輯的經師講經的故訓匯編,是我國最早的秦漢之際學者纂輯的經師講經的故訓匯編,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詞書。一部詞書。 19篇:釋詁、篇:釋詁、 釋言、釋言、 釋訓、釋訓、 釋親、釋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