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項目沉降觀測組織方案(40頁)_第1頁
大型項目沉降觀測組織方案(40頁)_第2頁
大型項目沉降觀測組織方案(40頁)_第3頁
大型項目沉降觀測組織方案(40頁)_第4頁
大型項目沉降觀測組織方案(40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型項目沉降觀測組織方案目 錄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3979 1 工程概況 PAGEREF _Toc13979 1 HYPERLINK l _Toc28448 2 編制依據(jù) PAGEREF _Toc28448 1 HYPERLINK l _Toc3269 3 組織管理機構及人員設備配置 PAGEREF _Toc3269 1 HYPERLINK l _Toc14508 4 路基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技術要求 PAGEREF _Toc14508 1 HYPERLINK l _Toc22313 5 監(jiān)測方法及要求 PAGEREF _Toc22313 7 HYP

2、ERLINK l _Toc17160 6 橋涵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技術要求 PAGEREF _Toc17160 8 HYPERLINK l _Toc24467 7 觀測點的設置原則及水準點的保護措施 PAGEREF _Toc24467 8 HYPERLINK l _Toc1769 8 觀測元件與埋設技術要求 PAGEREF _Toc1769 11 HYPERLINK l _Toc435 9 觀測技術要求 PAGEREF _Toc435 12 HYPERLINK l _Toc18397 10 過渡段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技術要求 PAGEREF _Toc18397 15 HYPERLINK l _Toc3

3、0458 11 觀測斷面和觀測點的設置原則 PAGEREF _Toc30458 15 HYPERLINK l _Toc13639 12 線下工程沉降評估 PAGEREF _Toc13639 18 HYPERLINK l _Toc26148 13 觀測點編號 PAGEREF _Toc26148 22 HYPERLINK l _Toc25650 14 沉降與變形觀測標外業(yè)編號及標識 PAGEREF _Toc25650 24 HYPERLINK l _Toc31821 15 相關表格填寫 PAGEREF _Toc31821 26沉降觀測方案1 工程概況商合杭十三標六分部承建DK434+953.27

4、DK445+002.215段區(qū)間正線及省道S208改移工程,正線全長10.048km,改移線路全長2.365km。其中區(qū)間正線均為雙線,包含山楊村特大橋、路基及柘皋河特大橋,橋梁工程包括樁基、承臺、橋墩、連續(xù)梁、現(xiàn)澆簡支箱梁等相關內容。山楊村特大橋,設計中心里程DK435+466.91,橋長1027.48m,鉆孔樁194根,承臺29個,擴大基礎2個,墩臺身31個。柘皋河特大橋,設計中心里程DK440+953.118,橋長8098.195米,鉆孔樁2093根,承臺241個,擴大基礎3個,墩臺身244個,跨柘皋河(60+100+60)m連續(xù)梁、跨夏閣河(40+72+72+40)m連續(xù)梁、現(xiàn)澆簡支梁

5、。路基起訖里程DK435+979.7DK436+904.02,全長924.32m。 DK435+979.7DK436+904.02段路基部分需要布設沉降觀測斷面16個,基底沉降監(jiān)測斷面12個,B型監(jiān)測斷面6個。山楊村特大橋、柘皋河特大橋測點共1116個,連續(xù)梁觀測點共60個,現(xiàn)澆簡支梁6個。涵洞沉降觀測點16個。2 編制依據(jù)(1)客運專線鐵路無砟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技術指南(鐵建設2006158號);(2)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guī)范(TB10601-2009);(3)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guī)范(GB128972006);(4)建筑變形測量規(guī)范(JGJ8-2007);(5)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026-20

6、07);(6)高速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751-2010);(7)高速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752-2010);(8)高速鐵路軌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754-2010); (9)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鐵路(安徽、浙江段)施工圖設計文件;(10)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鐵路(安徽、浙江段)線下工程沉降與變形觀測及評估實施細則;(11)京福公司下發(fā)的相關文件及要求;沉降和位移觀測斷面監(jiān)測項目里程位置斷面?zhèn)€數(shù)基底測點個數(shù)路基面測點個數(shù)位移測點個數(shù)路基沉降監(jiān)測斷面DK435+979.7、DK436+075、+175、+270、+380、+480、+580、+680、

7、+780、+885、+884、+898、+904; 1339390基底沉降監(jiān)測斷面DK43+979.7、DK436+075、+175、+270、+380、+480、+580、+680、+780、+885、+899113330B型全自動沉降監(jiān)測斷面DK435+985、DK436+185、+385、+585、+78553150橋梁沉降觀測山楊村特大橋31個墩臺、柘皋河特大橋246個墩臺1156連續(xù)梁沉降觀測(60+100+60)m連續(xù)梁、(40+72+72+40)m連續(xù)梁、非標梁66涵洞沉降觀測DK436+353涵、DK436+423涵、DK436+538涵、DK438+652涵163 組織管理機

8、構及人員設備配置 根據(jù)本區(qū)段的沉降觀測特點及工作量,擬定沉降觀測人員共5人,其中負責人1名;專業(yè)測量人員3名,內頁組1名,成立沉降觀測組,明確專人負責,沉降觀測責任到人,保證人員相對固定。組織管理機構組 長:蘇歡迎外業(yè)組:王坡浪、張俊杰、馮永超內業(yè)組:汪學運3.1 人員分工及資質序號姓名職稱職務資質情況1蘇歡迎工程師技術總負責2王坡浪技術員隊員測 工3張俊杰技術員隊員測 工4馮永超技術員隊員測 工5汪學運技術員隊員測 工3.2 儀器設備配置序號儀器名稱儀器型號精度指標數(shù)量狀態(tài)1電子水準儀DINI030.3mm1有效2銦瓦尺3m/2有效3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1有效4 路基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技術要求4.1

9、觀測斷面設置原則 路基工程沉降變形觀測以路基面沉降觀測和地基沉降觀測為主,根據(jù)不同的結構部位、填方高度、地基條件、堆載預壓等具體情況來設置沉降變形觀測斷面。同時應根據(jù)施工過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質變化情況調整或增設觀測斷面。觀測斷面一般按以下原則設置,同時應滿足設計文件要求; 一般情況下沿線路方向每間距50m設置一個路基面沉降變形觀測斷面。軟土及松軟土和巖溶及采空區(qū)地基地段沿線縱向每30m左右一個沉降觀測斷面;橋路過渡段和地形地質條件變化較大的地段應適當加密地勢平坦、地基條件均勻良好、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及路塹可放寬到100m。4.2觀測點設置原則 為有利于測點看護,集中觀測,統(tǒng)一觀測頻率,同時應滿

10、足設計文件要求;各觀測項目數(shù)據(jù)的綜合分析,各部位觀測點須設在同一橫斷面上,偏差不超過5cm。 沉降監(jiān)測樁:選擇20mm以上直徑的鋼筋,頂部磨圓,底部焊接彎鉤,待基床表層級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在觀測斷面通過測量埋置在設計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6m,入路基基床表層以下0.55m,樁周0.1m用C15混凝土澆筑固定,完成埋設后測量樁頂標高作為初始讀數(shù)。 沉降板:由鋼底板、金屬測桿(直徑20mm鍍鋅鐵管)及保護套管(直徑49mmPVC管)組成。鋼底板尺寸為30cm30cm,厚0.8cm。采用水平儀按二級測量標準測量。沉降板埋設位置處可墊10cm砂墊層找平,埋設時確保底板的水平與垂直度,確保測桿與地面垂

11、直。 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墊層,再套上保護套管,保護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測桿,上口加蓋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圍填筑相應填料穩(wěn)定保護套管,完成沉降板埋設工作。 采用電子水準儀按二等水準測量埋設就位的沉降板測桿桿頂標高作為初始讀數(shù),隨著路基填筑施工逐漸接高沉降板測桿和保護套管,每次接長高度以0.5m為宜,接長前后測量桿頂標高變化量確定接高量。金屬測桿用內接頭連接,保護套管用外PVC管接頭連接。 4.3路基沉降水準路線 觀測按二等水準測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準路線,沉降觀測點位布設及水準路線觀測示意圖如圖4.3所示:圖4.3 沉降觀測點位布設及水準路線觀測示意圖5 HYPERLINK l _Toc19

12、8097303 監(jiān)測方法及要求 5.1 路堤地段從路基填土開始進行沉降觀測;路塹地段從級配碎石頂面施工完成開始觀測。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預壓荷載后應有不少于6個月的觀測和調整期。觀測數(shù)據(jù)不足以評估或工后沉降評估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應延長觀測時間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5.2 沉降觀測設備的埋設是在施工過程中進行的,施工單位的填筑施工要與設備的埋設做好協(xié)調,做到互不干擾、影響。觀測設施的埋設及沉降觀測工作應按要求進行,不能影響路基填筑質量。 5.3 路基填筑過程中應及時整理路堤中心沉降觀測點的沉降與邊樁的位移量,當中心地基處沉降觀測點沉降量大于10mm/天或邊樁水平位移大于5mm/天、

13、豎向位移大于10mm/天時,應及時通知項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穩(wěn)定后再恢復填土,必要時采用卸載措施。 5.4 觀測精度要求:路基沉降觀測水準測量的精度為1.0mm,讀數(shù)取位至0.1mm;位移觀測測距誤差3mm;方向觀測水平角誤差為2.5。 5.5觀測頻次要求:路基沉降觀測的頻次不低于下表的規(guī)定。表5.5 路基沉降觀測頻次表填筑或堆載一般1次/天沉降量突變23次/天兩次填筑間隔時間較長1次/3天堆載預壓或路基施工完畢第13個月1次/周第46個月1次/2周以后1次/月軌道鋪設后第1個月1次/2周第2、3個月1次/月312個月1次/3月 實際工作進行時,觀測時間的間隔還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

14、降速率。當兩次連續(xù)觀測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時應加密觀測頻次;當出現(xiàn)沉降突變、地下水變化及降雨等外部環(huán)境變化時應增加觀測頻次。路基施工各節(jié)點時間(包括路基堆載預壓土前后、卸載預壓土前后、運梁車架橋機通過前后、基床表層施工、軌道板底座施工、鋪板、軌道板精調以及鋪軌時間)應具有沉降觀測數(shù)據(jù)。觀測應持續(xù)到工程驗收交由運營管理部門繼續(xù)觀測。6 橋涵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技術要求 無砟軌道鋪設前,應對橋涵沉降、變形作系統(tǒng)的評估,確認橋涵基礎沉降、梁體變形等符合技術標準要求。 通過各施工階段對墩臺沉降的觀測,驗證和校核設計理論、設計計算方法,并根據(jù)沉降資料的分析預測總沉降和工后沉降量,進而確定橋梁工后沉降是否滿足

15、鋪設無砟軌道要求。 根據(jù)沉降資料分析,對沉降量可能超標的墩臺研究分析,提出改進措施,以保證橋梁工程的安全;同時積累實體橋梁工程的沉降觀測資料。 觀測期內,基礎沉降實測值超過設計值20及以上時,應及時查明原因,必要時進行地質復查,并根據(jù)實測結果調整計算參數(shù),對設計預測沉降進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7 觀測點的設置原則及工作基點的布設情況和保護措施 為了滿足變形觀測的需要,需要在梁部、橋臺、橋墩及承臺上設置觀測標。每個橋墩均設置承臺觀測標、墩身觀測標,承臺觀測標為臨時觀測標,當墩身觀測標正常使用后,承臺觀測標隨基坑回填將不再使用。隨施工的逐步進行依次進行墩身、橋臺、梁體的變形觀測。 7.1 承臺

16、觀測標: 設置兩個觀測標,觀測標-1設置于底層承臺左側小里程角上,觀測標-2設置于底層承臺右側大里程角上。承臺觀測標為臨時觀測標,當墩身觀測標正常使用后,承臺觀測標隨基坑回填將不再使用。 7.2墩身觀測標: 觀測點數(shù)量每墩2處,位于墩身兩側; 橋墩標一般設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0.5m左右。當墩身較矮立尺困難時,橋墩觀測標位置可降低或設置在對應墩身埋標位置的頂帽上。特殊情況可按照確保觀測精度、觀測方便、利于測點保護的原則,確定相應的位置。橋墩上觀測標的具體設置位置見下圖:圖7.2承臺與墩身觀測標設置7.3 橋臺觀測標:原則上應設置在臺頂(臺帽及背墻頂),測點數(shù)量不少于4處,分別設在臺帽兩側及背

17、墻兩側(橫橋向)。7.4 梁體觀測標:簡支梁,現(xiàn)澆簡支梁的一孔梁設置觀測標6個,分別位于兩側支點及跨中,橫向布置見下圖:7.5 連續(xù)梁連續(xù)梁上的觀測標,根據(jù)不同跨度,分別在支點、中跨跨中及邊跨1/4跨中附近設置,3跨以上連續(xù)梁中跨布置點相同,三孔一聯(lián)設置1828個觀測標,四孔一聯(lián)設置32個觀測標,橫向布置參照簡支梁設置。縱向布置詳見下圖:7.6涵洞觀測標:涵洞自身沉降觀測需要在涵洞邊墻兩側布置沉降觀測點,測點數(shù)量不少于4個。涵頂填土沉降觀測參照路基地段沉降觀測點布置方式,采用在涵頂線路中心位置埋設沉降板進行觀測的方式。7.7橋梁梁部水準路線觀測按二等水準測量精度要求形成閉合水準路線,沉降觀測點

18、位布設及水準路線觀測示意圖如圖6.8所示,其中測點1,2,3,4構成第一個閉合環(huán),測點3,4,5,6構成第二個閉合環(huán)。124356圖7.7 橋梁梁部沉降觀測水準路線示意圖7.8 橋梁墩臺水準路線觀測按二等水準測量精度要求形成閉合水準路線,沉降觀測點位布設于墩臺兩側,水準路線觀測示意圖如圖6.9所示:圖7.8 橋梁墩臺沉降觀測水準路線示意圖7.9 基準點要求建立在沉降變形區(qū)以外的穩(wěn)定地區(qū),基準點使用全線的基巖點、深埋水準點、CPI、CPII和二等水準點,增設時按國家二等水準測量的相關要求執(zhí)行?;鶞庶c標石埋設規(guī)格應符合圖7.9的規(guī)定。圖7.9 基準點埋設要求 7.9 工作基點 要求埋設在穩(wěn)定區(qū)域,

19、在觀測期間穩(wěn)定不變,測定沉降變形點時作為高程和坐標的傳遞點。工作基點除使用普通水準點外,按照國家二等水準測量的技術要求進一步加密水準基點或設置工作基點至滿足工點垂直位移監(jiān)測需要。加密后的水準基點(含工作基點)間距200m左右時,可基本保證線下工程垂直位移監(jiān)測需要同時工作基點的埋設和保護如圖7.98 HYPERLINK l _Toc198097303 觀測元件與埋設技術要求8.1 承臺觀測標沉降觀測標:選擇20mm鋼筋,頂部磨圓并刻畫十字線,埋置深度不小于0.1m,高出埋設表面3mm,表面做好防銹處理。完成埋設后測量樁頂標高作為初始讀數(shù)。圖8.1 承臺觀測標設置8.2墩身觀測標:墩身觀測點采用不

20、銹鋼材質,見下圖所示: 圖8.2 墩身觀測標設置8.3 橋臺觀測標、梁體觀測標、涵洞觀測標設置可參考圖8.1的墩身觀測標設置。8.4無砟軌道鋪設時梁體測點的轉移技術要求待補充規(guī)定中詳細要求。9 HYPERLINK l _Toc198097303 觀測技術要求9.1承臺施工完成后,開始進行沉降首次觀測,墩身觀測標正常使用后,承臺觀測標隨基坑回填將不再使用。逐步進行依次進行墩身、橋臺、梁體的變形觀測。9.2沉降觀測設備的埋設是在施工過程中進行的,施工單位的橋梁施工要與設備的埋設做好協(xié)調,做到互不干擾、影響。觀測設施的埋設及沉降觀測工作應按要求進行,不能影響橋梁施工質量。9.3 觀測精度要求:橋涵基

21、礎沉降和梁體徐變沉降變形的觀測精度為1mm,讀數(shù)取位至0.01mm。9.4 觀測頻次(1)墩臺基礎沉降觀測一般根據(jù)下表中要求的時間間隔進行。表9.4-1 墩臺基礎沉降觀測頻次表觀測階段觀測頻次備注觀測期限觀測周期墩臺基礎施工完成設置觀測點墩臺混凝土施工全程荷載變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承臺回填時,測點應移至墩身或墩頂,二者高程轉換時的測量精度要求不應低于首次測量要求預制梁橋架梁前全程1次/周預制梁架設全程前后各1次附屬設施施工全程荷載變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橋位施工橋梁制梁前全程1次/周上部結構施工中全程荷載變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附屬設施施工全程架橋機(運梁車)通過全程前2次通過前后各1次,其

22、后每1次/天,連續(xù)2次,其后1次/3天,連續(xù)3次,以后1次/周至少進行2次通過前后的觀測橋梁主體工程完工無砟軌道鋪設前6個月1次/周巖石地基的橋梁,一般不宜少于2個月無砟軌道鋪設期間全程1次/天無砟軌道鋪設完成后24個月03個月1次/月工后沉降長期觀測412個月1次/3月1324個月1次/6月注:1、觀測墩臺沉降時,應同時記錄結構荷載狀態(tài)、環(huán)境溫度及天氣日照情況。 2、架橋機(運梁車)通過時觀測要求:第一次通過和第二次通過前后均需要觀測,其后每1次/1天,連續(xù)2次;其后每1次/3天,連續(xù)3次,以后1次/1周。 (2)梁體徐變變形觀測需在梁體施工完成后開始布置測點,并在張拉預應力前進行首次觀測,

23、觀測據(jù)下表中要求的時間間隔進行。表9.4-2梁體徐變觀測頻次表觀測階段觀測周期備注預應力張拉期間張拉前、后各1次測試梁體彈性變形橋梁附屬設施安裝安裝前、后各1次測試梁體彈性變形預應力張拉完成無砟軌道鋪設前張拉完成后第1天張拉完成后第3天張拉完成后第5天張拉完成后13月,每7天為一測量周期無砟軌道鋪設期間每天1次無砟軌道鋪設完成后第03個月,每1個月為一測量周期殘余徐變觀測 (長期觀測)第412個月,每3個月為一測量周期第1324個月,每3個月為一測量周期注:梁體變形觀測時,應同時記錄結構荷載狀態(tài)、環(huán)境溫度及天氣日照情況。 (3)每個涵洞基礎施工完成后開始進行首次沉降觀測,以后根據(jù)表9.4-3中

24、要求的時間間隔進行觀測,涵洞頂填土沉降的觀測應與路基沉降觀測同步進行。表9.4-3涵洞沉降觀測頻次表觀測階段觀測頻次備注觀測期限觀測周期涵洞基礎施工完成設置觀測點涵洞主體施工完成全程荷載變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觀測點移至邊墻兩側涵頂填土施工全程架橋機(運梁車)通過全程前2次通過前后各1次,其后每1次/天,連續(xù)2次,其后1次/3天,連續(xù)3次,以后1次/周至少進行2次通過前后的觀測涵洞完工無砟軌道鋪設前6個月1次/周巖石地基的涵洞,一般不宜少于2個月無砟軌道鋪設期間6個月1次/天無砟軌道鋪設完成后24個月03個月1次/月工后沉降長期觀測412個月1次/3個月1324個月1次/6個月注:1、架橋機(

25、運梁車)通過時觀測要求:每1次/1天,連續(xù)2次;其后每1次/3天,連續(xù)3次,以后1次/1周。9.5 梁體徐變量計算:對于梁體的徐變變形觀測,每孔梁支點之間的梁體徐變變形應以兩支點的連線為基準線進行觀測計算,由于下部結構沉降變形的影響,該基準線的位置會發(fā)生變化,梁體觀測點至該基準線的垂直距離利用幾何方法計算取得,垂直距離差值就是梁體徐變變形量。10 過渡段工程沉降變形觀測技術要求10.1 過渡段應考慮線路縱向平順性和不同結構物差異沉降的觀測和評估,橋涵兩端的過渡段及塹堤過渡段均需進行沉降觀測。10.2過渡段工后沉降的分析評估應沿線路方向考慮各觀測斷面和各種結構物之間的關系綜合進行。10.3對線路

26、不同下部基礎結構物之間,以及不同地基條件或不同地基處理方法之間形成的各種過渡段,應重點分析評估其差異沉降。11 觀測斷面和觀測點的設置原則11.1 不同結構物起點處、距起點510m、2030m處分別設置觀測斷面。每個橫向結構物每側各設置一個觀測斷面,沿涵洞軸線設路基觀測斷面。每個觀測斷面觀測點設置同路堤。參照圖10.1a。 沉降觀測裝置的具體埋設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且埋設穩(wěn)定。觀測期間應對觀測裝置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圖11.1a 路橋間過渡段觀測斷面設置示意圖圖11.1b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涵洞)之間過渡段觀測斷面設置示意圖11.2 路堤和路塹分界處設置觀測斷面,觀測點設置參照路堤。12 線下

27、工程沉降評估無砟軌道鋪設前,應對線下工程沉降變形作系統(tǒng)評估,確保工后沉降和變形符合設計要求。評估除采用曲線擬合法進行線下工程的單個測點評估外,同時應進行區(qū)段線下工程綜合評估。評估時發(fā)現(xiàn)異?,F(xiàn)象或對原始資料存在疑問,應進行必要的檢查。評估沉降無法達到設計標準時,應及時通知建設方、設計方、施工方、監(jiān)理方,由業(yè)主組織各方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采用曲線回歸法進行線下工程沉降評估,要求相關系數(shù)不得小于0.92。12.1路基工程沉降評估 12.1.1判定標準 根據(jù)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載預壓后不少于6個月的實際觀測數(shù)據(jù)作多種曲線的回歸分析,確定沉降變形的趨勢。路基在無砟軌道鋪設完成后的工后沉降,應滿足扣件調

28、整和線路豎曲線圓順的要求。工后沉降一般不應超過扣件允許的沉降調高量15mm;有足夠資料證明,沉降比較均勻、長度大于20m的路基,允許的最大工后沉降量為30mm。并且調整軌面高程后的豎曲線半徑應能滿足下列要求:Rsh0.4 Vsj2 式中Rsh 軌面圓順的豎曲線半徑(m); Vsj 設計最高速度(kmh)。沉降預測的可靠性應經(jīng)過驗證,間隔不少于3個月的兩次預測最終沉降的差值不應大于8mm。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載預壓后,最終的沉降預測時間應滿足下列條件:S(t)/S(t=)75%式中: S(t):預測時的沉降觀測值; S(t=):預測的最終沉降值。(注:沉降和時間以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載預壓后為起始點。設

29、計預測總沉降量與通過實測資料預測的總沉降量之差值不宜大于10mm。) 12.1.2 評估方法 采用常用的規(guī)范雙曲線、修正雙曲線、固結度對數(shù)配合法(三點法)、指數(shù)曲線法、遺傳算法雙曲線法、Verhulst法、Asaoka法、灰色系統(tǒng)GM (1, 1)算法等8種方法。 12.1.3工后沉降的計算 設計工后沉降量按S工后=S1S2計算,其中S1為路基鋪軌后運營100年發(fā)生的沉降,采用曲線回歸方法獲得,S2為無砟軌道結構自重荷載發(fā)生的沉降,計算用壓縮模量可根據(jù)觀測資料反算獲得。 12.1.4計算沉降和觀測沉降的比較 由于影響沉降計算的因素較多,沉降計算的精度無法達到要求,必須通過對沉降觀測數(shù)據(jù)進行系統(tǒng)

30、的綜合分析評估,來驗證和調整設計參數(shù)與措施。通過沉降觀測和評估來確定路基的真實壓縮模量Es,以確定無砟軌道結構自重產(chǎn)生的附加工后沉降; 如觀測到的沉降量超過設計沉降量計算值的20時,經(jīng)過排除人為錯誤與設備故障,可盡早檢查設計,采取措施確保工后沉降滿足設計要求。12.2橋涵工程沉降評估 12.2.1 判定標準: 根據(jù)橋涵實際荷載情況及觀測數(shù)據(jù),應作多個階段的回歸分析及預測,綜合確定沉降變形的趨勢。首次回歸分析時,觀測期不應少于橋涵主體工程完工后3個月,對于巖石地基等良好地質的橋涵不應少于1個月。 墩臺基礎的沉降量應按恒載計算,其工后沉降量不應超過下列允許值: 墩臺均勻沉降量:對于無砟橋面橋梁20

31、mm 靜定結構相鄰墩臺沉降量之差要求:對于無砟橋面橋梁5mm 超靜定結構相鄰墩臺沉降量之差除應滿足上述規(guī)定外,尚應根據(jù)沉降差對結構產(chǎn)生的附加應力的影響確定。 框構及涵洞在鋪設有砟軌道時其工后沉降量不應大于50mm,鋪設無砟軌道時,工后沉降量不應大于15mm。 處于巖石地基等良好地質的橋粱,當墩臺沉降值趨于穩(wěn)定且設計及實測沉降總量不大于5mm時,可判定沉降滿足無砟軌道鋪設條件。 設計預測的總沉降量與通過實測資料預測的總沉降量之差不宜大于10mm。 利用兩次回歸結果預測的最終沉降的差值不應大于8mm。兩次預測的時間間隔一般不少于3個月,對于巖石地基等良好地質的橋涵不應少于1個月。 橋梁主體結構完工

32、至無砟軌道鋪設前,沉降預測的時間應滿足以下條件:S(t)/S(t=)75%式中: S(t): 預測時的的沉降觀測值; S(t=): 預測的最終沉降值。 預應力混凝土橋梁上部結構的變形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軌道鋪設后,有砟橋面梁的徐變上拱值不宜大于20mm;無砟橋面梁的徐變上拱值不宜大于10mm。 終張拉完成時,梁體跨中彈性變形不宜大于設計值的1.05倍。 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應根據(jù)梁體變形的實測結果,確定梁體的實際彈性變形及徐變系數(shù),并按下式估算無砟軌道的最早鋪設時間t:式中: ():根據(jù)實測結果確定的混凝土徐變系數(shù)終極值; (t):根據(jù)實測結果確定的鋪設無砟軌道時混凝土徐變系數(shù); 彈性:實測梁體

33、終張拉后的彈性變形; 允許:L50m為10mm;L50m為L/5000或20mm。 12.2.2評估方法 對于一座橋不僅要進行單個墩臺的沉降分析,同時也要對全橋作綜合評估,控制相鄰橋墩的不均勻沉降。當橋長很大時可根據(jù)地質情況和施工進度劃分部分區(qū)段。 對于單一墩臺的觀測數(shù)據(jù)分以下四個階段進行歸納、分析:架梁之前、架梁后至鋪設二期恒載前、鋪設二期恒載后至鋼軌鎖定前、鋼軌鎖定以后。綜合評估時,對于預制梁橋,分橋墩臺混凝土施工后、架梁前及架梁后三階段進行;對于原位施工的橋梁及涵洞,基礎沉降應根據(jù)實際施工狀態(tài)及荷載變化情況,劃分為基礎施工完成橋墩完成、架梁前后、架梁后至鋪設鋼軌之前、鋪設鋼軌至鋼軌鎖定之

34、前、鋼軌鎖定之后至正式運營之前、正式運營之后等多個階段。 橋涵沉降預測采用的曲線回歸法參照路基執(zhí)行。12.3過渡段工程沉降評估 12.3.1 過渡段工后沉降的分析評估應沿線路方向考慮各觀測斷面和各種結構物之間的關系綜合進行。 12.3.2 對線路不同下部基礎結構物之間以及不同地基條件或不同地基處理方法之間形成的各種過渡段,應重點分析評估其差異沉降。 12.3.3 判定標準:過渡段不同結構物間的預測差異沉降不應大于5mm,預測沉降引起沿線路方向的折角不應大于1/1000。 12.3.4 評估方法:過渡段工程的沉降預測評估方法參照路基執(zhí)行。 在路基和橋涵沉降評估中,當主體工程完工后觀測期大于3個月

35、且沉降波動幅度在3.0mm以內,沉降增量在2.0mm以內,最后4次(且觀測時間不少于一個月)觀測數(shù)據(jù)未出現(xiàn)連續(xù)下沉現(xiàn)象時,可進行無砟軌道底座板施工。12.4 區(qū)段工程綜合評估 12.4.1 按工期安排計劃和施工單位管段進行區(qū)段劃分,評估區(qū)段長度的劃分應根據(jù)不同結構物的分布情況,結合架梁、鋪軌等的具體情況綜合確定。區(qū)段長度一般不宜少于5km,宜包括路基、橋涵、隧道、過渡段等不同結構物,并注意評估區(qū)段之間的銜接問題。 12.4.2 在對路基、橋梁、隧道和過渡段等不同結構物的基礎沉降變形預測評估完成后,應繪制區(qū)段或全線的沉降預測變形曲線,進行綜合評估,確認其滿足鋪設無砟軌道的要求。 12.4.3 對

36、于結構物沉降值超過設計要求,但沉降均勻且范圍較長的地段,應進行專題研究確定評估標準。12.5線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工作報告,主要內容如下: 工程概況:工程范圍、工程類型、工程地質情況等; 監(jiān)測網(wǎng)布設及測量情況: 區(qū)段觀測網(wǎng)平面布置示意圖; 觀測斷面與觀測點工程屬性信息表(見附表1); 使用儀器的標稱精度、儀器年檢情況,沉降觀測人員持證上崗情況; 測量精度標準與測量組織機構、測量實施情況等; 觀測基樁和觀測點的保護情況,標示設置情況; 電子水準測量記錄手簿(見附表2); 測點的沉降記錄表;(見附表39); 測點的時間荷載沉降曲線; 特殊情況說明。13 觀測點編號 觀測點的編號是觀測點的標識,簡潔明

37、了的反映該觀測點所在里程、觀測點的類型、觀測點位置。為保證每個觀測點的編號均為全線唯一的,同時便于在電子水準儀中輸入,測點編號采用以下格式:里程測點類型編碼測點位置編號 里程采用7位阿拉伯數(shù)字,前4位為公里標,后3位為百米標(取整);測點類型編碼采用1位英文字母;測點位置編號采用1位阿拉伯數(shù)字;測點編號共計九位。 各種測點的測點類型編碼及測點位置編號詳見下表。測點類型英文字母編碼及測點位置編號表測點類型測點類型編碼測點位置及其對應的測點位置編號沉降板L中(1)、左(2)、右(3)基底與臨時沉降板在屬性表中區(qū)別觀測樁G中(1)、左(2)、右(3)承臺觀測標C左(1)、右(2)墩身觀測標D左(1)

38、、右(2)橋臺觀測標T觀測標1(1)、觀測標2(2) 、觀測標3(3) 、觀測標4(4)梁體徐變觀測標X左1(1)、右2(2)、左3(3)、右4(4)、左5(5)、右6(6)涵洞觀測標H左1(1)、左2(2)、中3(3)、中4(4)、右5(5)、右6(6)隧道觀測標S左(1)、右(2)例如:DK40+100.25斷面的路基面左側觀測樁的測點編號為:G1; DK500+315.23的橋墩右側觀測標的測點編號為:D2。 13.1橋梁承臺和墩臺的測點均采用相應墩臺的中心里程;涵洞采用中心里程;梁體采用跨中里程。 13.2觀測過程中的點號輸入: 在觀測過程中,電子水準儀所有的點號均需要全名輸入,不得有

39、任何省略。 13.3 轉點輸入 所有轉點均以“Z”字母表示,不得以任何其他類型的點號代替。 13.4觀測點屬性信息表錄入要求 工程類型:路基、橋梁、涵洞、隧道、過渡段。 測點的類型有:沉降觀測樁、沉降板、深層沉降儀、位移邊樁、剖面管、承臺觀測標、墩(臺)觀測標、梁體觀測標、涵洞觀測標、隧道觀測標。測點位置:按照下表輸入:表13.4-1測點位置屬性表測點類型可選的位置屬性說明沉降板基底、路基面觀測樁左、中、右承臺觀測標觀測標1、觀測標2觀測標1指左側小里程角處的觀測標、觀測標2指右側大里程角處的觀測標墩(臺)觀測標觀測標1、觀測標2、觀測標3、觀測標4對于墩身:觀測標1為左側觀測標,觀測標2為右

40、側觀測標。對于橋臺設置四個觀測標,觀測標1設置在小里程左側,觀測標2設置在小里程右側,觀測標3設置在大里程左側,觀測標4設置在大里程右側。梁體觀測標左1、右2、左3、右4、左5、右6左1指小里程端左側,右2指小里程端右側,左3指中間斷面左側,右4指中間斷面右側,左5指大里程端左側,右6指大里程端右側涵洞觀測標左1、左2、中3、中4、右5、右6左1指線路左側小里程的觀測標、左2指線路左側大里程的觀測標,中1指線路中心小里程的觀測標,中2指線路中心大里程的觀測標,右1指線路右側小里程的觀測標,右2指線路右側大里程的觀測標;其他情況根據(jù)實際位置輸入如剖面管可輸入“基底”、“基床底層頂面”。 距線路中

41、心:輸入測點位置到中線的距離,單位為m。左側為負值,右側為正值,中心為0。 填挖高度:當觀測點所在位置的工程類型為路基、涵洞、過渡段時,輸入該測點處路基面的填挖高度,單位為m。 觀測點處基底處理的類型,各種工程類型的基底處理類型按下表填入:表13.4-2基底處理類型表工程類型可選的基底處理類型路基強夯、換填、排水固結、攪拌樁、旋噴樁、CFG樁網(wǎng)(板)、管樁網(wǎng)(板)橋梁明挖基礎、嵌巖樁、摩擦樁其它根據(jù)實際的地基處理類型填寫 壓縮層厚度:輸入觀測點處基底壓縮層的厚度,單位為m。 處理深度:輸入觀測點處基底處理的深度,對于換填輸入換填厚度、路基樁基輸入樁長、橋梁樁基輸入樁長,單位為m。 工程名稱:輸

42、入觀測標所處工程段落的名稱,例如:XX大橋。 測點屬性填寫要求 不同類型的觀測點需錄入的屬性信息有所不同,需要填寫部分詳見下表。14 沉降與變形觀測標外業(yè)編號及標識14.1觀測標外業(yè)編號 (1)路基面(含過渡段)觀測樁編號:里程+G+(1、2、3),其中,G代表“路基面觀測樁”,1代表“順里程方向路基斷面中間觀測樁”, 2代表“順里程方向路基斷面左側觀測樁”, 3代表“順里程方向路基斷面右側觀測樁”。例如:DK436+480斷面中間路基觀測樁編號為:426480G1。 (2)路基(含過渡段)沉降板編號:里程+L+(1、2、3),其中,L代表“路基沉降板”, 1代表“順里程方向路基斷面中間沉降板

43、”, 2代表“順里程方向路基斷面左側沉降板”, 3代表“順里程方向路基斷面右側沉降板”;應在屬性信息表中標注清楚對應的路基沉降板屬于“基底沉降板”還是有堆載預壓時的“臨時沉降板”。 例如:DK436+110路基斷面左側沉降板編號為:436110L2。 (3)橋梁承臺觀測標編號:橋名大寫首字母+橋墩號+C+(1、2),其中,C代表“承臺觀測標”, 1代表“順里程方向左側承臺觀測標”,2代表“順里程方向右側承臺觀測標”。 例如:柘皋河特大橋5號橋墩順里程方向左側承臺觀測標編號為:ZHH5C1。 (4)橋梁墩身觀測標編號:橋名大寫首字母+橋墩號+D+(1、2),其中,D代表“墩身觀測標”, 1代表“

44、順里程方向左側墩身觀測標”,2代表“順里程方向右側墩身觀測標”。 墩身觀測標設置在墩底部高出地面或常水位0.5m左右的位置。 例如:柘皋河特大橋5號橋墩順里程方向左側墩身觀測標編號為:ZHH5D1。 (5)簡支梁徐變觀測標編號:橋名大寫首字母+梁號+X+(1、2、3、4、5、6),其中,X代表“簡支梁體徐變觀測標”, 1代表“順里程方向左側小里程支點觀測標”,2代表“順里程方向右側小里程支點觀測標”, 3代表“順里程方向左側跨中觀測標”, 4代表“順里程方向右側跨中觀測標”, 5代表“順里程方向左側大里程支點觀測標”,6代表“順里程方向右側大里程支點觀測標”。例如:柘皋河特大橋5號梁,順里程方向左側小里程支點觀測標編號為:ZHH5X1。 (7)涵洞觀測標編號:涵洞里程+H+(1、2、3、4、5、6),其中,D代表“涵洞觀測標”, 1代表“順里程方向左側洞口小里程觀測標”,2代表“順里程方向左側洞口大里程觀測標”, 3代表“中間側墻小里程觀測標”, 4代表“中間側墻大里程觀測標”,5代表“順里程方向右側洞口小里程觀測標”,6代表“順里程方向右側洞口大里程觀測標”。例如:DK436+353涵洞左側小里程觀測標編號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