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競爭角度分析私人成為行政主體的必要與可能(2014級法律碩士法學 李乃晨)(共5頁)_第1頁
從競爭角度分析私人成為行政主體的必要與可能(2014級法律碩士法學 李乃晨)(共5頁)_第2頁
從競爭角度分析私人成為行政主體的必要與可能(2014級法律碩士法學 李乃晨)(共5頁)_第3頁
從競爭角度分析私人成為行政主體的必要與可能(2014級法律碩士法學 李乃晨)(共5頁)_第4頁
從競爭角度分析私人成為行政主體的必要與可能(2014級法律碩士法學 李乃晨)(共5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8從競爭角度分析私人(srn)成為行政主體的必要與可能2014級 法律碩士(法學(fxu)) 李乃晨 4031441234中文(zhngwn)摘要現代國家的行政職能日益擴展,現有的行政主體制度已無法適應現代市場經濟法治的發(fā)展需要,更不符合市場經濟競爭的需要。競爭一詞,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對行政主體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因而,行政主體的外延范圍應當擴大,除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外,還應將承擔行政任務的私人也納入我國行政管理主體體制。確立私人的行政主體法律地位,是完善我國行政主體法律制度的一個重要路徑,也是參與市場競爭,促進法制實現的重要方式。關鍵詞:私人;行政主體;必要性

2、;可行性我國的行政主體制度確立于1989年頒布的行政訴訟法,二十年過去了,中國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社會各種競爭凸顯越演越烈,市場經濟體制得以確立并向縱深發(fā)展,社會主義法治化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行政任務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行政主體制度在日益多元化和市場化的行政任務面前顯得過于單薄,難以滿足市場經濟法治競爭的需要?,F代行政國家,除行政機關、法律法規(guī)授權組織等行政主體外,私人亦成為行政任務完成的重要主體;然而,私人卻無法享有行政主體資格,不能不說是行政主體法律制度的一種缺憾。確立私人的行政主體法律地位,是參與市場競爭,完善我國行政主體法律制度的一個重要路徑。本文擬從競爭角度分析私人行政主體

3、法律地位缺失,對將承擔行政任務的私人主體納入我國行政管理主體體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探討。一、私人行政主體法律地位的缺失行政主體在我國提出并作為一法學概念使用,最直接的根源是來自于行政訴訟這一實踐的需要,行政訴訟中被告的確認需要采用行政主體的概念。薛剛凌:行政主體之再思考,載中國法學2001年2期,第35、3940頁。學術界一般將行政主體界定為可以作為行政訴訟的被告,依法享有國家行政權,能以自己名義行使行政權,并獨立承擔由此而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組織,其范圍包括 “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羅豪才:行政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48頁。行政主體制度的建立,對確定行政行為的效力、確

4、認行政訴訟的被告及落實行政責任的承擔等方面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是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和法治進程的發(fā)展,市場經濟競爭不斷增加,現有的行政主體制度已不能適應現代市場經濟法治的發(fā)展需要和競爭需要,遭到眾多學者的反思、批判。從實踐上看,行政主體(zht)制度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要在激烈的競爭(jngzhng)中求得社會的發(fā)展與完善,就要通過以行政機關為主的行政主體來實現。現代國家的行政職能日益擴展(kuzhn),傳統的行政機關已無法適應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競爭發(fā)展需求。進入20世紀以來,現代社會發(fā)展背景下,行政機關不斷介入社會生活,行政任務不斷增加,導致政府機構膨脹,人浮于事,財政赤字,效率低下,公

5、眾信任危機。在這個背景下,推行公共行政改革,施行民營化戰(zhàn)略,行政事務向民間轉移,讓私人(此種私人,即所謂被授權行使公權力之人,包括自然人、私法人或非法人團體)李震山:以法律課予私人完成行政任務之法理思考,載月旦法學雜志 1993 年第2期,第148149頁。參與和承擔部分行政任務的完成也就順理成章。各國實踐中均存在大量特許、委托、授權私人從事行政事務的情況,例如:德國行政主體中的 “經授權執(zhí)行行政任務的私法組織”,我國臺灣行政主體中的 “公權力受托人”,以及組織規(guī)則受私法支配,主要活動受公法支配的法國同業(yè)公會等。然而,我國現有的行政主體制度對行政主體的外延范圍規(guī)定仍然過于狹窄,行政主體范圍僅限

6、定為 “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傳統的行政主體觀念需要改變, 即不再以是否具有公法人身份作為界定行政主體的標準,而是要結合組織形式、活動規(guī)則、權利與行為的性質,特別是以實現行政任務為核心標準來綜合判斷某一組織是否為行政主體。鄭春燕:行政任務變遷下的行政組織法改革,載 行政法學研究2008年第2期,第34頁。國家之所以被稱為行政主體,固因其為實現行政任務,從而,私人若系受托行使公權力,也因該是在實現行政任務,也應該為行政主體。因此,行政主體不以組織體為限,個人亦可。因此,給履行公共職能的私人主體以合適定位,是更好地順應當前公共行政的變革,迎合市場競爭的需要,解決私人主體行使公權力所產生的

7、各種法律問題,并完善我國行政主體法律制度的一個重要路徑。二、從競爭角度分析私人成為行政主體的必要性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競爭合作的激烈角逐,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社會分工日益細化,行政權力廣泛介入、迅速擴張,導致現有行政機關的編制、人員和經費難以支撐;同時,即使現有的行政機關的職能條件發(fā)揮到極限,依在很多技術含量高、專業(yè)性強的領域難以勝任行政管理的高標準要求。因此,在各種競爭中,具有規(guī)模小、人性化、專業(yè)性強等特點而又主動參與到社會行政管理的私人主體就應運而生了。1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推動公共行政協調發(fā)展,適應市場經濟競爭的需要。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全能政府” 治理下所產生的機構臃腫、人浮于事、行政僵

8、化等弊端越來越嚴重,“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激烈的競爭淘汰不合理的制度,因此,賦予私人以行政主體資格,使其具有實施行政的主體性,成為可以充分地享有權利、承擔義務,在特定領域的治理中履行提供公共秩序和公共服務職能的主體,一定程度上替代政府行使某些職能,有助于促進政府的職能轉變,并能通過社會發(fā)展的選擇,來不斷豐富行政的含義,并能通過政府和私人行政的競爭,推動公共行政協調的發(fā)展,確保政府管理與公共治理相結合目標的實現。2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在當代(dngdi)社會,行政改革是任何國家都無法回避的重大課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社會競爭(jngzhng)的加劇,行政組織日益龐大,一方面,

9、需要大量(dling)的國民收入用于維持和啟動不斷擴大的新舊行政機構;另一方面, 在很多情況下, 這些行政機關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適應動態(tài)變化的特征,并不如人們預期的那樣能夠達到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提供公共服務的富有成效的目的。董炯:國家、公民與行政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48、124頁。因此,政府需要進行自我調整,借助社會力量來完成日益龐大復雜的管理任務,其中之一就是借助民間人力、 物力的充沛, 國家通過授權私人行使公權力的方式。授權私人行使公權力是凝聚國家與社會雙方獨特資源和優(yōu)勢力量解決復雜問題的有效方式,有助于減輕行政成本,提升行政效能,并創(chuàng)造效率,原則上不至于與憲法中行政權

10、設置的理念相抵觸。葛克昌、林明鏘主編:行政法實務與理論(一),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227頁。三、從競爭角度分析私人成為行政主體的可能性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變,政府的多項職能與社會職能之間的競爭博弈也凸顯出來,通過競爭的選擇,政府的多項職能逐漸地向社會轉移,社會的自治能力逐漸增強,公民的主體意識、參與意識也在不斷加強。因此,改革我國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單一主體的社會管理模式,建立并實施包括私人主體也能成為行政主體的多元行政主體制度是社會競爭發(fā)展的必然。1、我國憲法為私人行政主體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正當與合法的根據。行政主體就法律意義而言,是履行行政職能的組織,即享有實施行政職務的權力,并負

11、擔由于實施行政職務而產生的權利和義務的主體??梢钥闯?,行政主體并非一定是行政機關或公法人,私人并非被排除在行政主體之外,判斷行政主體的關鍵在于看其是否享有一定公權力,并負擔由此而產生的權利、義務和責任。而社會的發(fā)展,競爭的加劇,必然使傳統意義上的以政府和被授權組織為主要的行政主體難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私人行使公權,履行對社會公共管理和服務的職能,理應得到法律、法規(guī)的授權或政府的委托。具體而言,私人享有行政主體資格應具備的條件是:(1)須由公法人對私人為之。公權力授予是公法人將其擁有的公權力及行政事務托付給私人行使。(2)被授予公權力, 在授權范圍內可以以高權方式執(zhí)行行政任務。(3)被授權人必

12、須以自己名義獨立完成行政任務。(4)授權人須有法律依據。從那些建立了私人行政主體制度的國家來看,雖然各國對授權私人行使公權力的具體做法存在諸多差異,但私人根據法律授權或委托,行使公權力完成行政任務是其取得行政主體資格的前提條件卻是共同的。2、競爭下公民社會力量的逐漸壯大及公共權力社會化的發(fā)展趨勢為私人行政主體制度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下,社會的宏觀管理要形成政府、社會、公民的多元共治治理模式是有其前提條件的, 其一是公民社會力量的壯大,其二是公共權力的社會化。就前者而言,政府把自己原先所管轄的一部分公共事物釋放出去交于社會管理,這樣做的前提條件是市民社會的充分發(fā)育,即社會能

13、夠對這些公共事務進行消化。就后者而言,現代國家的行政職能日益擴展,行政的功能不再局限于行政權力的行使, 行政開始致力于社會公共服務的提供, 并向各個領域滲透,現代行政從“公共權力”走向“公共服務” 已是整個社會的發(fā)展趨勢,面對傳統行政機關的角色無法適應新的行政任務需要的突出矛盾,有效利用社會資源,吸收社會公眾廣泛參與,將公共行政的職能分散于多個主體,實現行政分散化,促使政府、社會、 市場各自以其特有的組織以及活動方式分擔公共服務的供給,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與質量, 減輕政府行政負荷應是有效的解決途徑。不斷滿足政府的轉型,也使得行政主體更好的服務于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綜上,公權力雖然向來是壟斷在以

14、行政機關(jgun)為代表的政府手中,私人的權力性活動在原則上是被排除的,然而,現代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經濟、政治、法治等各行各業(yè)的競爭(jngzhng)空前激烈促使行政機關允許(ynx)私人行使公權力 ?!艾F代行政權呈現多元化發(fā)展的趨勢, 國家行政機關已不是惟一行使行政權的主體, 其行政權部分地還歸于社會主體。 ”公共權力趨向社會化,公共行政主體趨向多樣化,私人在特定的情況下亦應具有行政主體法律地位已然是一種歷史發(fā)展趨勢。參考文獻著作部分:1.薛剛凌:行政主體之再思考,載中國法學2001年2期,第35、3940頁。2.羅豪才:行政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48頁。3.李震山:以法律課予私人完成行政任務之法理思考,載月旦法學雜志 1993 年第2期,第148149頁。4.鄭春燕:行政任務變遷下的行政組織法改革,載 行政法學研究2008年第2期,第34頁。5.董炯:國家、公民與行政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48、124頁。6.葛克昌、林明鏘主編:行政法實務與理論(一),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版,第227頁。注:姓名:李乃晨學號:4031441234年級(ninj):2014級專業(yè)(z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