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翅目Lepidopterappt課件_第1頁
鱗翅目Lepidopterappt課件_第2頁
鱗翅目Lepidopterappt課件_第3頁
鱗翅目Lepidopterappt課件_第4頁
鱗翅目Lepidoptera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鱗翅目Lepidoptera7/18/20221鱗翅目鱗翅目Lepidoptera 該目學名源于希臘語(鱗片)+(翅);以翅面上布滿鱗片而得名,包括蛾子(moths)和蝴蝶(butterflies),全世界已知16萬多種,是昆蟲綱中僅次于鞘翅目的第2大目,具有極大的經(jīng)濟重要性。鱗翅目幼蟲除極少數(shù)外均取食植物,其中許多是農(nóng)林重要害蟲。同時,許多成蟲能傳粉,家蠶、柞蠶、天蠶等是著名的產(chǎn)絲昆蟲。7/18/20222鱗翅目一、主要識別特征成蟲翅膜質(zhì),兩對;身體、翅和附肢均密被鱗片;口器虹吸式。完全變態(tài)。幼蟲蠋型,側氣門,咀嚼式口器,腹足一般5對,少數(shù)退化。蛹多為無顎被蛹,極少數(shù)為強顎離蛹 。本目的特征

2、還可以總結為:虹吸口器鱗翅目,四翅膜質(zhì)鱗片覆;蝶舞花間蛾撲火,幼蟲多足具趾鉤。7/18/20223鱗翅目7/18/20224鱗翅目7/18/20225鱗翅目7/18/20226鱗翅目 二、常用分類特征鱗翅目昆蟲分類使用的主要特征包括翅脈、翅連鎖方式、翅形和翅面斑紋,其他特征包括觸角、口器(主要是須和喙)、單眼、足等。7/18/20227鱗翅目(一)頭部 多數(shù)蛾子頭頂部復眼內(nèi)側有1對單眼,藏于毛和鱗片下。在有些科中,復眼側后方還有1對感覺器官毛隆(chaetosemata)。觸角長度和構造變異頗大,一般為線狀、單櫛狀、雙櫛狀等,并且雌雄間也常有不同。蝶類觸角較細,多為棒狀,末端膨大。在一些小蛾類

3、中,觸角基節(jié)膨大,當觸角向后下方折疊時,膨大的基節(jié)蓋在復眼上,稱為眼罩。在有些小蛾類中,觸角基節(jié)外側有一排剛毛,稱為櫛毛。 7/18/20228鱗翅目 (二)胸部 胸部的主要特征是翅。 1翅脈 鱗翅目翅的脈相相對簡單,橫脈極少。在原始鱗翅目中,前后翅脈相非常近似,稱為同脈類Homoneura,Rs脈4分支,M脈3分支,通常3條A脈。在高等類群中,前后翅脈相明顯不同,稱為異脈類Heteroneura 。7/18/20229鱗翅目前翅R脈5分支,但后翅Rs脈不分支,R1通常與Sc愈合,1A和2A合并。在許多情況下,M基部退化,造成翅中央部分的一個大翅室,稱為中室(distal cell)。7/18

4、/202210鱗翅目7/18/202211鱗翅目2翅面斑紋 翅面出現(xiàn)各種條紋(striae)。最常見的貫穿前后翅面的橫帶有:基橫線(subbasal fascia)、內(nèi)橫線(antemedian fascia)、中橫線(median fascia)、外橫線(postmedian fascia)、亞外緣線(subterminal fascia)和外緣線(terminalfascia)。 7/18/202212鱗翅目另外還有基斑(basal patch)、基紋(basal streak)、楔形斑(claviformstigma)、環(huán)形斑(orbicular stigma)、腎形斑(reniform

5、 stigma)、等 7/18/202213鱗翅目7/18/202214鱗翅目7/18/202215鱗翅目3翅的連鎖方式 翅連鎖機制在鱗翅目中高度特化,一般可分為4種類型;翅 抱型、翅軛型、翅韁型及翅褶型 。4.聽器 在一些鱗翅目昆蟲中有復雜的鼓膜聽器,能接收蝙蝠所發(fā)射的超聲波。在夜蛾總科中聽器位于后胸,而在螟蛾科和尺蛾總科中 則位于腹部第1節(jié)。 7/18/202216鱗翅目(三)腹部 腹部10節(jié)。無尾須。分類使用的主要特征包括雌性外生殖器。7/18/202217鱗翅目 雌性外生殖器有3種基本類型。在軛翅亞目、毛頂次目和異脈次目中,通常在9和10愈合腹板上有一單個泄殖孔,供授精、產(chǎn)卵和排糞。在

6、外孔次目中,雖然有兩個單獨的生殖孔,但它們都在愈合的九、十節(jié),且兩者以一溝相連。在雙孔次目中,有兩個單獨的生殖孔,分別用于授精(第8腹板)和產(chǎn)卵(第910腹板)。雌蟲腹部末端數(shù)節(jié)變細,呈套筒狀,司產(chǎn)卵器之功能。7/18/202218鱗翅目(四)幼蟲特征 鱗翅目幼蟲稱為蠋式幼蟲(eruciform larvae),具發(fā)達的頭部,胸部3節(jié),腹部10節(jié),一般有3對胸足,5對腹足(著生在第3至第6和第10節(jié)上,最后1對腹足又稱為臀足) 。7/18/202219鱗翅目腹足末端有趾鉤,9對氣門分別生于前胸和前8腹節(jié)。頭頂中央頭蓋縫發(fā)達,額(額側片)通常為1對窄的斜骨板。唇基和上唇發(fā)達。6個側單眼位于觸角基

7、部略后上方。 7/18/202220鱗翅目7/18/202221鱗翅目鱗翅目幼蟲分類特征1、趾鉤趾鉤的排列多變,常作為分類依據(jù)。按趾鉤長短可分為單序、二序、多序。按趾鉤排列情況可分為單行、多行、橫帶、缺環(huán)、環(huán)等 。7/18/202222鱗翅目7/18/202223鱗翅目2、毛序(chaetotaxy) 鱗翅目幼蟲體壁的剛毛有3種類型:原生剛毛、亞原生剛毛和次生剛毛。原生剛毛在第1齡即已出現(xiàn),亞原生剛毛在第2齡開始出現(xiàn),這兩類毛,尤其是原生剛毛,其排列有一定規(guī)律性,稱為毛序(chaetotaxy),是很重要的分類特征。 7/18/202224鱗翅目1、前背毛組(XD):僅前胸具有,2根, XD

8、1、XD2毛,位于前胸背板前緣。2、背毛組(D):2根, D 1、D2毛。在前胸位于前胸背板(前胸盾)后緣,在中后胸D 1、D2毛常在一條垂線上,腹部各節(jié)D 1、D2毛,D 1位于D2毛的前上方。3、亞背毛組(SD):2根,SD 1、SD2毛。在前胸,D 1位于D2毛的前下方,在中后胸, 2根毛接近, D 1位于D2毛的下方,腹部各節(jié)SD 1位于氣門之上,SD2小,有時缺。7/18/202225鱗翅目4、側毛組(L):3根,L 1、L2 、L3毛。在前胸位于氣門之前,在中后胸, L3位于L 1的后上方, L2位于L 1的前下方。腹部各節(jié),側毛組位于氣門之下。5、亞腹毛組(SV): 3根, SV

9、 1、 SV 2 、 SV 3,位于足基上方。前胸2根,中后胸1-2根,腹部各節(jié)2-3根。6、腹毛組(V): V,僅1根,位于近腹中線。7/18/202226鱗翅目7/18/202227鱗翅目7/18/202228鱗翅目三、生物學特性 鱗翅目昆蟲屬于完全變態(tài)。完成一個生活史循環(huán)通常12個月,多則23年。卵有球形、半球形、鱗片狀等,產(chǎn)卵量不同種類間差異很大,少則數(shù)粒,多則數(shù)千粒。卵多數(shù)散產(chǎn)或聚產(chǎn)于寄主植物的葉片、枝條、果實等處。卵塊上常有膠質(zhì)分泌物或體毛。 7/18/202229鱗翅目幼蟲一般5齡,幼蟲期是取食危害的主要時期,幾乎全部為植食性,有許多種類為農(nóng)林重要害蟲。危害方式多種多樣。在取食葉

10、片的種類中,有自由取食的、卷葉的、綴葉的、潛葉的等類型。有些幼蟲蛀莖、根、果等,少數(shù)造蟲癭。少數(shù)幼蟲取食貯糧或面粉。極少數(shù)幼蟲捕食其他昆蟲。7/18/202230鱗翅目鱗翅目蛹多變。有些蛾類幼蟲(許多夜蛾和一些天蛾科、螟蛾科、等)在地下造土室化蛹?;蛟陔[蔽環(huán)境中化蛹。蛾蛹通常褐色,相對光滑。許多蛹有絲質(zhì)繭包被,但黃刺蛾繭為石灰質(zhì)。大多數(shù)蝴蝶化蛹不結繭,蝶類只有眼蝶和絹蝶結繭,其他均為裸蛹,而且蝶蛹顏色多變,經(jīng)常有瘤突或刻紋,其蛹稱為蝶蛹(chrysalid),有保護色。有些蝶蛹(蛺蝶)由體末的臀棘懸掛在葉片或枝條上,稱為懸蛹,其他蝶蛹(灰蝶、粉蝶、鳳蝶)由臀棘固著,被身體中央的一個絲質(zhì)腰帶(g

11、irdle)保持成斜立位置 ,稱為帶蛹或縊蛹。7/18/202231鱗翅目鱗翅目成蟲蛾類成蟲多在傍晚或夜間活動,為夜出性。多數(shù)蛾子有趨光性,尤其偏喜紫外光。蝶類成蟲多在白天活動,為晝出性。有些成蟲取食成熟果實的汁液或其他液體。很多種類的蛾子和蝴蝶有遠距離遷飛習性,如粘蟲、地老虎類、稻縱卷葉螟和一些蝶類,這有利于物種的擴散,同時也為防治帶來一定困難。7/18/202232鱗翅目四、分 類 鱗翅目是昆蟲綱的大目之一,全世界已知16萬多種。關于鱗翅目的分類系統(tǒng)很多。 20世紀90年代以來,把鱗翅目分成4個亞目,即軛翅亞目Zeugloptera、無喙亞目Aglossata、異蛾亞目Heterobath

12、miina和有喙亞目Glossata 得到了鱗翅目分類工作者普遍承認。此外,還有些在鱗翅目分類中常用說法。7/18/202233鱗翅目 蛾類與蝶類的區(qū)別 蛾類 蝶類觸角 線狀、羽狀 末端膨大成棒狀 翅的連鎖 翅僵型 翅抱型翅休止狀態(tài) 屋脊狀或平放體背 直立于身體背面活動時間 夜晚 白天蛹 結繭 常無繭 7/18/202234鱗翅目大鱗翅類與小鱗翅類小鱗翅類: (1)翅展不超過25mm;(2)前翅臀脈2條,后翅臀脈3條;(3)后翅披針形,緣毛長過翅寬。 大鱗翅類: (1)翅展超過25mm;(2)前翅臀脈1條,后翅臀脈2條;(3)后翅不為披針形, 緣毛短于翅寬。7/18/202235鱗翅目鱗翅目4

13、個亞目(一)軛翅亞目Zeugloptera 上顎發(fā)達,口器咀嚼式,下顎外顎葉短,不形成喙。我國僅知10多種。(二)無喙亞目Aglossata 成蟲無單眼和毛??;上顎發(fā)達,分節(jié),有咀嚼功能,外顎葉短且不特化成喙狀。 (三)異蛾亞目Heterobathmiina 有單眼和毛?。豢谄黝愃栖棾醽喣?。(四)有喙亞目Agiossata 成蟲上顎退化,下顎特化形成喙管,為典型的虹吸式口器 。 7/18/202236鱗翅目有喙亞目分為6個次目:毛頂蛾次目Dac-nonypha、新毛頂蛾次目Neopseustina、冠頂蛾次目Lophocoronina、外孔次目Exoporia、異脈次目Heteroneura雙

14、孔次目Ditrysia。我們僅學習外孔次目Exoporia和雙孔次目Ditrysia兩個次目。7/18/202237鱗翅目 外孔次目Exoporia 前、后翅脈相極相似;雌性生殖器的交配孔與產(chǎn)卵孔分離,交配囊和生殖系統(tǒng)的其他部分無內(nèi)部聯(lián)系,兩者以一溝相連。喙短,常極度縮??;翅軛發(fā)達。7/18/202238鱗翅目1蝙蝠蛾科Hepialidae 體小至大型,觸角短,線狀或櫛狀;單眼和喙退化;脛節(jié)完全無距;M主干在中室內(nèi)分叉。幼蟲蛀莖或根,腹足趾鉤成多行缺環(huán)。蛹為被蛹,各腹節(jié)具2排刺,無臀棘。蟲草蝙蝠蛾幼蟲被蟲草菌寄生后產(chǎn)生的子實體即是名貴的中藥材,冬蟲夏草。7/18/202239鱗翅目7/18/2

15、02240鱗翅目雙孔次目Ditrysia 雌蟲有兩個生殖孔,交配孔在第7和第8腹板間,產(chǎn)卵孔在第9和第10腹板間;交配囊和陰道之間有導精管相連;前后翅形狀和翅脈不同,后翅R1與Sc愈合,Rs不分支;連鎖機制為翅韁翅韁鉤型或貼合連鎖;上顎消失,下顎外顎葉形成喙管。幼蟲具帶趾鉤的腹足。蛹為被蛹,一般具發(fā)達臀棘。7/18/202241鱗翅目本次目種類占鱗翅目的99,包括大多數(shù)蛾子和全部蝴蝶。不同學者分為1729總科,目前各總科的范圍尚有爭論。我們教材介紹了16個總科,30個科。7/18/202242鱗翅目2谷蛾科Tineidae 體小,無單眼和毛隆;觸角柄節(jié)常有櫛毛;下唇須第2節(jié)常有側鬃;后足脛節(jié)被

16、長毛;翅脈分離,后翅窄。幼蟲取食干的植物、動物材料或真菌,通常造一巢或隧道。 本科約3000種,其中許多為衣物和倉庫害蟲。如危害貯糧的谷蛾Nemapogon granella (L) 7/18/202243鱗翅目7/18/202244鱗翅目3蓑蛾科Psychidae 雌雄異型。雄蟲具翅,觸角強櫛狀,喙消失,翅韁異常大。 雌蟲無翅、蛆狀,觸角、口器和足極度退化,生活于幼蟲所綴的巢內(nèi)。幼蟲囊套型,可攜帶巢,巢由絲和葉片及小枝組成,冬天葉落后在樹上極易見到,幼蟲就在巢內(nèi)化蛹,大多數(shù)種類以卵在巢內(nèi)越冬。本科已知約600多種,其中有許多種類能造成樹木落葉。 7/18/202245鱗翅目7/18/2022

17、46鱗翅目7/18/202247鱗翅目 4細蛾科Gracillariidae 小型蛾類,翅極窄,具長纓毛,前翅色彩常鮮艷,常有指向外的V形橫帶,無單眼和毛隆。觸角長絲狀,下唇須3節(jié),常上彎,無側鬃。休息時身體前部由前、中足支起,翅端接觸物體表面,形成坐勢,極易識別。幼蟲潛食雙子葉植物的葉片、枝條、樹皮或果實,在隧道末端的絲質(zhì)繭內(nèi)化蛹。本科包括1 600多種,其中有不少是害蟲。我國常見的柳細蛾Lithocolletis pastorella Zeller危害楊、柳,金紋細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危害蘋果、梨、桃、李等果樹。 7/18/202248鱗

18、翅目7/18/202249鱗翅目7/18/202250鱗翅目 5巢蛾科Yponomeutidae 小型蛾子,無單眼;翅較窄,常有鮮艷斑紋,前翅主脈各支分離,R5止于外緣;后翅Rs和M1分離,M1和M2不共柄。幼蟲一般吐絲做巢,群居危害。本科已知約800多種。蘋果巢蛾Yponomeuta padella L為我國北方蘋果果園中的一大害蟲。 7/18/202251鱗翅目7/18/202252鱗翅目7/18/202253鱗翅目6菜蛾科PluteUidae 近似巢蛾科。休息時觸角前伸,觸角柄節(jié)有櫛毛,單眼存在,下唇須第2節(jié)有叢毛呈三角形,后翅M1和M2共柄。本科昆蟲已知200多種。其中小菜蛾Pulte

19、lla xylostella (L) 為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蟲,遍布全世界。7/18/202254鱗翅目7/18/202255鱗翅目7/18/202256鱗翅目7/18/202257鱗翅目 7麥蛾科Gelechiidae 前翅狹長,端部變尖,R4和R5在基部共柄;后翅Rs和M1共柄或在基部靠近,后緣通常內(nèi)凹,外緣略尖并向后彎曲。下唇須長,上翻,末節(jié)長而尖。幼蟲通常綴葉或嫩枝,并在其間取食。本科已知4000多種,世界性分布的有麥蛾Sitotroga cerealella (Oliver) ,取食小麥、玉米等;棉紅鈴蟲Pectinophora gossypiella (Saunders)危害棉花;馬

20、鈴薯塊莖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 (Zeller)危害馬鈴薯、煙草等。 7/18/202258鱗翅目7/18/202259鱗翅目7/18/202260鱗翅目7/18/202261鱗翅目8木蠹蛾科 Cossidae 個體較大,喙消失;中脈主干在中室內(nèi)分叉。本科全世界約1 000種,廣布于溫帶和熱帶地區(qū)。我國常見的有芳香木蠹蛾Cossus cossus L和咖啡豹蠹蛾Zeuzera coffeae Nietner等,是多種樹木的主干害蟲。 7/18/202262鱗翅目7/18/202263鱗翅目7/18/202264鱗翅目7/18/202265鱗翅目9卷蛾科Tortric

21、idae 小型蛾子,前翅略呈長方形,休息時呈屋脊狀覆于蟲體之上。后翅M1不與Rs共柄。幼蟲隱蔽生活,生境多異,可卷葉、潛葉、蛀莖、造癭等。是小鱗翅中最大的科,包括4000多種,世界性分布,其中有許多種類為農(nóng)林重要害蟲。7/18/202266鱗翅目我國常見種類有梨小食心蟲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等危害多種果樹的果實,蘋果蠹蛾Laspeyresia pomonella (L)為重要的檢疫對象,蘋小卷葉蛾Adoxophyes orana (Roslerstamm) 為蘋果等害蟲。 7/18/202267鱗翅目7/18/202268鱗翅目7/18/202269鱗翅目10

22、透翅蛾科Sesiidae 翅極其窄長,通常有無鱗片的透明區(qū),極似蜂類。前后翅有特殊的、類似膜翅目的連鎖機制;腹未有一特殊的扇狀鱗簇。白天活動,色彩鮮艷。幼蟲鉆蛀樹木和灌木的主干、樹皮、枝條、根部,或草本植物的莖和根。本科已知1 000多種,全球性分布。我國常見種類有蘋果透翅蛾Conopia hector Butler葡萄透翅蛾Parathrene regalis Butler等。 7/18/202270鱗翅目7/18/202271鱗翅目7/18/202272鱗翅目11,斑蛾科Zygaenidae 翅闊,多白天活動,有單眼和毛隆,喙發(fā)達。前翅中室長,中室內(nèi)有M主干,Cu2發(fā)達;后翅Sc十R1與R

23、s愈合至中室末端之前或有一橫脈與之相連。幼蟲體粗短、紡錘形,毛瘤上被稀疏長剛毛,腹足完全。本科已知約400多種,分布廣泛,但亞洲熱帶地區(qū)尤為豐富。我國已知140種以上,其中梨星毛蟲Illiberis pruni Dyar是常見的梨樹害蟲 7/18/202273鱗翅目7/18/202274鱗翅目12刺蛾科Limacodidae 成蟲體粗壯,多為夜出性。單眼缺如。翅通常短、闊、圓,中脈主干在中室內(nèi)存在,并常分叉;后翅Sc+R1與Rs從基部分開,或沿中室基半部短距離愈合。幼蟲短粗,蛞蝓狀,長有毛疣或枝刺,無腹足,經(jīng)常在卵圓形石灰質(zhì)繭內(nèi)化蛹。本科已知約1000種,分布廣泛,但在熱帶地區(qū)最多。我國常見種

24、類有褐邊綠刺蛾Parasa consocia Walker、中國綠刺蛾Psinica Moore、。7/18/202275鱗翅目7/18/202276鱗翅目7/18/202277鱗翅目7/18/202278鱗翅目7/18/202279鱗翅目13蛀果蛾科Carposinidae 觸角柄節(jié)無櫛毛;前翅較寬,正面有直立鱗片簇;后翅中等寬,M2(通常還有M1)消失,Cu1有一基櫛。幼蟲蛀食果實、花芽、嫩枝等,以老熟幼蟲在土中結圓繭越冬。本科已知200種左右,分布廣泛。我國已知有18種,其中桃蛀果蛾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圖28-53C)危害蘋果、棗、桃、梨、杏、石榴、山

25、楂、李子等十多種果樹,山茱萸蛀果蛾C. koreana Kim危害山茱萸。 7/18/202280鱗翅目 14羽蛾科Pterophoridae 體小,細弱,翅通常裂成羽狀,前翅縱裂為兩片,后翅縱裂為3片 ;幼蟲趾鉤單序中帶,多暴露取食花和葉片,有時卷葉、蛀莖等。本科500多種。我國常見的有甘薯羽蛾Pterophorus mon-odactylus (L) 7/18/202281鱗翅目7/18/202282鱗翅目7/18/202283鱗翅目15螟蛾科Pyralidae 小至中等蛾,脆弱;喙基部有鱗片;腹部第1節(jié)有1對鼓膜聽器。后翅Sc+R1與Rs在中室外極其接近或短距離愈合;Cu2在前翅退化或消

26、失,在后翅存在;中室內(nèi)無M主干。幼蟲前胸氣門前側毛兩根,腹足短,趾鉤通常二或三序,成缺環(huán)。7/18/202284鱗翅目植食性,隱蔽取食,蛀莖或綴葉,有些為腐食性,取食植物產(chǎn)品。螟蛾為鱗翅目第2大科,全世界已知30 000多種,我國已知2 000多種,其中許多種類是農(nóng)林重要害蟲。 7/18/202285鱗翅目7/18/202286鱗翅目7/18/202287鱗翅目亞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嚴重危害玉米;地中海斑螟Ephestia kuehniella (Zeller)幼蟲取食面粉,印度谷螟E.interpunctella (Htibner)和粉斑螟 E.cau

27、tella (Walker)幼蟲取食玉米等種子,梨大食心蟲Nephopteryx pyrivorella Matsumura為果樹害蟲,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Guenee)為多種果樹的蛀果害蟲;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稻縱卷葉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等嚴重危害水稻。 7/18/202288鱗翅目7/18/202289鱗翅目16尺蛾科Geometridae 體細,翅闊、纖弱,常有細波紋。后翅Sc+R1,在近基部與Rs

28、靠近或愈合,造成一小基室;第1腹節(jié)腹面兩側有1對鼓膜聽器。幼蟲細長,通常僅第6和第10腹節(jié)具腹足,行動時一曲一伸,故稱尺蠖、步曲或造橋蟲,通常擬似植物枝條。7/18/202290鱗翅目本科為鱗翅目第3大科,已知約20000種,我國約2 000種。許多種類是森林、行道樹或果樹的重要害蟲,可造成樹木成片落葉。我國常見柿星尺蛾Percnia giraffata (Guenee)、棗尺蠖(棗步曲)Sucra jujuba Chu等都是果樹害蟲。7/18/202291鱗翅目7/18/202292鱗翅目7/18/202293鱗翅目7/18/202294鱗翅目7/18/202295鱗翅目7/18/20229

29、6鱗翅目7/18/202297鱗翅目7/18/202298鱗翅目17枯葉蛾科Lasiocampidae 成蟲體粗壯,灰色或褐色,體、足、復眼多毛。后翅肩角極度膨大,并通常有兩或多條肩脈從Sc和R1基部之間的亞緣室伸出,無翅韁。喙退化,無單眼,觸角雙櫛狀。幼蟲有濃密次生毛,取食樹木葉片,經(jīng)常造成嚴重危害。本科已知1 500種左右。我國常見的有天幕毛蟲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Motsch.、杏枯葉蛾Odonestis pruni L. 松毛蟲Dendrolimus spp等。 7/18/202299鱗翅目7/18/2022100鱗翅目18蠶蛾科Bombycidae

30、中型蛾,翅闊,前翅頂角常呈鉤狀;觸角雙櫛狀,單眼、毛隆、喙和下顎須均消失;前翅R脈5條基部共柄;后翅Sc+R1與中室間由一橫脈相連。幼蟲尾角形,第8腹節(jié)有一大的尾角。本科100種左右,主要分布在亞洲。家蠶Bombyx mori L.是著名的蠶絲昆蟲。 7/18/2022101鱗翅目7/18/2022102鱗翅目19天蠶蛾科Saturniidae 大至極大型蛾,翅中央有顯著的眼狀斑或月牙紋;喙和下顎須均消失,觸角羽狀(雙櫛狀);后翅Sc+R1從中室基部分歧,翅韁完全消失,脛節(jié)無距。幼蟲大,許多種類具顯著的瘤突或枝刺,趾鉤單序中帶。 本科已知約1000種。我國常見的柞蠶Antheraea pern

31、yi Guerin-Meneville、蓖麻蠶Samia cynthia ricina (Donovan) 、樗蠶Samia cynthia cynthia (Drury)能產(chǎn)優(yōu)質(zhì)絲,是重要的產(chǎn)絲益蟲。 7/18/2022103鱗翅目7/18/2022104鱗翅目7/18/2022105鱗翅目7/18/2022106鱗翅目7/18/2022107鱗翅目20天蛾科Sphingidae 中至大型,體紡錘形,兩端尖削;觸角中部或近端部加粗,末端尖,呈鉤狀;前翅窄長,外緣斜直;后翅Sc+R1與中室間由一橫脈相連,并在中室外接近Rs,喙極長。成蟲飛行迅速,能停留于空中。幼蟲尾角型,第8腹節(jié)背面有一向后上

32、方斜伸的尾角;在側面經(jīng)常有斜條紋,從背面斜向前一節(jié),腹足均存在,趾鉤成一中帶。已知1000多種,其中我國已知將近150種。農(nóng)業(yè)上重要的種類有甘薯天蛾Herse convolvuli (L)、豆天蛾 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7/18/2022108鱗翅目7/18/2022109鱗翅目7/18/2022110鱗翅目7/18/2022111鱗翅目7/18/2022112鱗翅目夜蛾總科舟蛾科Notodontidae 喙發(fā)達,無單眼,反鼓膜巾位于第l腹節(jié)氣門后,前翅M2從中室端部中央伸出,后翅Sc+R1與Rs靠近但不接觸 。毒蛾科Lymantnidae 喙消失,

33、無單眼,反鼓膜巾位于氣門前,后翅Sc+R1與Rs在中室1/3處相接,形成一個較大的基室,M1與Rs在中室外有短距離共柄。燈蛾科Arctiidae 喙退化,有單眼,反鼓膜巾位于氣門前,后翅Sc+R1與Rs愈合至中室中央或更外。夜蛾科Noctuidae 喙發(fā)達,有單眼,反鼓膜巾位于第l腹節(jié)氣門后,前翅M2基部近M3而遠M1。后翅Sc+R1與Rs在近基部接觸,形成一個小的基室。7/18/2022113鱗翅目 21舟蛾科Notodontidae 前翅M2從中室端部中央伸出,肘脈似3叉式,后緣亞基部經(jīng)常有鱗簇;后翅Sc+R1與Rs靠近但不接觸,或由一短橫脈相連;喙通常發(fā)達,無單眼;鼓膜向下伸,反鼓膜巾位

34、于第l腹節(jié)氣門后。幼蟲圓筒形,臀足經(jīng)常退化或特化成細突起或刺狀構造。驚動時,抬起身體前、后端凝固不動,以身體中央的4對腹足支撐身體,故稱為“舟形毛蟲”。幼蟲取食多種喬木和灌木,通常有群集性。在繭內(nèi)或土中化蛹。本科已知2 000多種,其中有些是重要的落葉害蟲,主要危害果樹、森林和行道樹。我國常見的有蘋果舟蛾Phaleraflavescens (Bremer et Grey) 7/18/2022114鱗翅目7/18/2022115鱗翅目7/18/2022116鱗翅目22毒蛾科Lymantnidae 成蟲無單眼,喙通常消失;胸、腹部被長鱗毛;雌蟲有濃密的特化鱗片束,用于覆蓋卵塊;腹部的反鼓膜巾位于氣

35、門前;后翅Sc+R1與Rs在中室1/3處相接,造成較大的基室,M1與Rs在中室外有短距離共柄。幼蟲被濃密長毛,并經(jīng)常成毛叢或毛刷,有時具螫毛,第6和第7腹節(jié)背面經(jīng)常有兩個毒腺。本科已知2 700種以上,其中我國已知360多種。幼蟲取食葉片,大多危害樹木。常見的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 為世界性森林和行道樹食葉害蟲。 7/18/2022117鱗翅目7/18/2022118鱗翅目7/18/2022119鱗翅目23燈蛾科Arctiidae 成蟲通常色彩鮮艷,喙退化,多有單眼;后翅Sc+R1與Rs愈合至中室中央或更外;反鼓膜巾位于第1腹節(jié)氣門前。幼蟲有長次生剛毛,經(jīng)常以毛叢形式生

36、長于毛瘤上,背面無毒腺。幼蟲植食性,取食多種植物葉片,幼齡有群集性。本科已知6 000多種,美國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是著名的檢疫害蟲。我國常見種類有紅緣燈蛾Amsacta lactinea (Cramer)。7/18/2022120鱗翅目7/18/2022121鱗翅目7/18/2022122鱗翅目 24夜蛾科Noctuidae 體多粗壯,前翅略窄而后翅寬。前翅M2近M3而遠M1,肘脈似4叉式;后翅Sc+R1和Rs在基部分離,但在近基部接觸一點而又分開,造成一小基室。喙發(fā)達,有單眼;幼蟲大多數(shù)僅具原生剛毛,趾鉤一般為單序中帶,通常有4對腹足,但在有些亞科中第1、第

37、2對腹足略有退化。多數(shù)幼蟲取食葉片,經(jīng)常為多食性,少數(shù)蛀莖和隱蔽生活。在地下土室內(nèi)化蛹。 7/18/2022123鱗翅目夜蛾是鱗翅目第1大科,已知25000多種。有很多種是農(nóng)林重要害蟲。如棉鈴蟲Helicoverpa armcJera (HUbner) 危害棉花的蕾鈴和番茄果實等;煙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Guenee)危害煙葉、辣椒果實等;黃地老虎Agrotis segetum (Denis et Schiffermueller)、小地老虎 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圖28-54G)等為苗期害蟲,經(jīng)常在幼苗基部將植株切斷;粘蟲Pseudal

38、etia separata (Walker) 為雜糧害蟲;甘藍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L)、為蔬菜害蟲。 7/18/2022124鱗翅目夜蛾科為典型的夜出性蛾子,趨光性和趨糖性強,前翅顏色暗而有保護色,許多種類有遷飛習性,如粘蟲、小地老虎等就 可以長距離遷飛。7/18/2022125鱗翅目7/18/2022126鱗翅目25弄蝶科Hesperiidae 頭大,頭寬大于或等于胸寬;觸角基部遠離,末端棒狀,彎曲呈鉤狀;前翅所有徑脈均不共柄,單獨從中室分出;前翅三角形,中室經(jīng)常開放;后足脛節(jié)有2對距。幼蟲紡錘形,頭大,高于胸部,前胸細瘦呈頸狀,腹足趾鉤三序環(huán)式,腹部末端有臀櫛。幼蟲一般隱蔽取食,把葉片綴在一起做一居所,夜晚出來取食。本科包括3 000多種。農(nóng)業(yè)上重要的種類有直紋稻弄蝶Parnara guttata (Bremer et Grey) 、曲紋稻弄蝶P.ganga Evans。7/18/2022127鱗翅目7/18/2022128鱗翅目7/18/2022129鱗翅目鳳蝶總科Papilionoidea26鳳蝶科Papilionidae 喙發(fā)達,前足正常;前翅徑脈5支,R4和R5共柄,中室閉式;后翅有一鉤狀肩脈,著生在一小室上,多數(shù)種類M3脈延長成尾狀突起。幼蟲光滑,前胸有一翻縮性丫形腺。有些幼蟲前端有眼狀斑,蛹為縊蛹。包括最大和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