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行為理論Speech_Acts1_第1頁
言語行為理論Speech_Acts1_第2頁
言語行為理論Speech_Acts1_第3頁
言語行為理論Speech_Acts1_第4頁
言語行為理論Speech_Acts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Speech Acts1Outline Introduction奧斯汀的言語行為理論塞爾對言語行為理論的發(fā)展 言語行為理論的歸屬對立論的倒塌間接言語行為理論言語行為理論的不足與發(fā)展2Introduction表述句與施為句的劃分Austin的言語行為三分說理論3 言語行為(speech acts)與指示語、含意、禮貌等一樣,也是語用學(xué)的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言語行為理論昌盛于20世紀(jì)30年代,是人們對邏輯實證主義和言語意義的實證研究所作出的一種回應(yīng)。意義的實證研究強(qiáng)調(diào),如果語句的意義得到證實,也即該意義的真值情況能夠得到客觀的評估或證實,那么該句才有意義。為此真值條件語義學(xué)認(rèn)為,語句只能正確或錯

2、誤地描寫事物。如果描寫正確,那么該句就是真的,反之就是假的。 但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真值條件語義學(xué)所持的意義觀存在一定缺陷,比如它不能很好的解釋交際中出現(xiàn)的一些常用結(jié)構(gòu)。這為言語行為理論的產(chǎn)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chǔ)。4 言語行為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是英國哲學(xué)家J.Austin。他的言語行為理論經(jīng)歷了兩個思辨階段 在初始階段,他推翻了他的邏輯語義等于真值的論點(diǎn),堅信不是所有的句子都有真值可言。于是他劃分了“表述句” (constatives)和“施為句”(performatives)。 第二階段,施為和表述的界定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用三種語力來分析言語行為,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言語行為三分說。5第一階段:表述句與施為句

3、的劃分看兩組例子:I ride bicycle everyday. I teach English. I apologize. I advise you to join us. 第一組句子,因為這兩句并不是說話人現(xiàn)在要做某事,而是僅僅用它們來陳述事實,所以是表述句。 第二組句子,如果從真值條件語義學(xué)的角度來看的話,它們都是毫無意義的,因為這些語句不是用來正確或錯誤地描述事物的,而是在做某事(doing things),實施了道歉,建議這兩個行為因為這些行為都是通過言語(即話語的形式)實施的,所以它們是施為句。Austin稱它們?yōu)椤把哉Z行為”。6Austin 給出的施為句的定義為: 1、不是描寫

4、,匯報或表述任何事情,不真也不假。 2、講出某一話語就是在實施一定的行為或者是該行為的一部分,同樣該行為不能被視為一般的說什么事情。他把施為句分為三種: 顯性施為句(explicit performatives) 隱性施為句(implicit performatives) 內(nèi)嵌施為句(embedded performatives) 7(1)顯性施為句 這種句子直接表明言有所為,它采用陳述句的方式 如: I warn you that there is a sheepdog in the closet. 這句話不是講了就講完了,而是說的過程就實施了“警告”這個言語行為。 顯性施為句必須有施為(行

5、事)動詞(performative verb) 如 bet、promise、warn、challenge、dare、nominate、advise、apologize等。 施為動詞的存在使得這一話語所實施的行為的性質(zhì)明確無疑,動詞本身的詞義表明了話語所實施的行為。 8 a. I challenge you to a match. b. I dare you to step over this line. c. I nominate John Brown for chairman of the committee. 從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顯性施為句的一些特點(diǎn): 第一人稱單數(shù)為主語 一般現(xiàn)在時態(tài)

6、 陳述語氣 主動語態(tài)動詞為謂語 9Austin所規(guī)定的上述4個條件是缺一不可的。但有的句子也具備了以上四個條件,卻不一定都是施為句。 如:a. I now beat the eggs till fluffy. b. Now I put the cake mixture into this bowl and add a drop of vanilla essence. 這兩例中說話人邊說邊示范,講述正在進(jìn)行的行為罷了,它們并不是施為句所以Austain的這種提法是不嚴(yán)密的 為了把顯性施為句與其他使用一般現(xiàn)在時的句子區(qū)別開來,Austin提出施為句大都能與hereby連用。10 例:a. I he

7、reby declare you chairman of the committee. b. ? I hereby now beat the eggs till fluffy . c. ? I hereby go to the park every Sunday. 因此我們可以判斷出只有a才是施為句,declare 是施為動詞。 似乎這種方法讓我們更容易地判斷施為句了,但事實并非如此,如我們請求別人關(guān)門時,除了說“I (hereby) request you to close the door”之外,還有很多方式。如 11 Will you close the door? Can you cl

8、ose the door? Do you mind closing the door? Id like you to close the door. 這些話語都實施了請求聽話人關(guān)門的行為,但不符合剛才提到的句法標(biāo)準(zhǔn)這使Austin 陷入困境,也為言語行為三分說的提出奠定了基礎(chǔ)12(2)隱性施為句, 這種施為句無須施為動詞,就可以表達(dá)“有所為之言”如: You may go now.(= I permit you to go now.) Guilty! (= I pronounce you guilty!) Go away! (=I order you to go away.) 由于隱性施為句沒

9、有明確的施為動詞, 所以它所實施的言語行為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如: Ill be there. (=I promise to be there; =I warn you Ill be there.)13 因此,要恰當(dāng)理解隱性施為句必須依靠語境。語言中有大量的隱性施為句,它們在形式上與表述句完全相同。 表述句是一種描寫性陳述句,它實際上是表達(dá)陳述、詢問、命令、贊嘆等言語行為的隱性施為句。 但隱性施為句還可以根據(jù)語境,用這些句法形式表達(dá)許多其他的言語行為。 這就是說,表述句在具體的語境中同時也是一些表達(dá)言語行為的施為句,作為表述句,他是以言指事,作為施為句,它是以言行事。 14 (3)內(nèi)嵌施為句

10、在某些情況下,雖然施為動詞不充當(dāng)句子的主要動詞,但它們實施行為的功能沒有喪失,這就是內(nèi)嵌施為句。 a、 意愿動詞(如 regret, wish, please等)作為主句動詞,從屬分句的施為動詞仍具實施行為的功能。如: (1) I wish to announce that I promise to be there tomorrow. (2) I regret that I must inform you to leave. b、某些結(jié)構(gòu)后接的不定式如果是施為動詞,其實施為動詞的功能也仍然存在。 (1) I am glad to inform you of your promotion. (

11、2) Let me be the first to congratulate you. 15 Austin 單獨(dú)劃分出施為句,并將它與表述句加以區(qū)分,從而推翻了認(rèn)為邏輯語義的真值條件是語言理解的中心這個傳統(tǒng)看法。 但隨問題的深入,Austin發(fā)現(xiàn)施為句理論存在一些不嚴(yán)密的地方。 比如,所謂表述句也可以看做是隱性施為句: The dog is there, 它可以相當(dāng)于“I tell/warn you that the dog is there”. 這說明在這個表述句中也含有“告訴”或“警告”的言語行為,于是表述句就形同虛設(shè)了。 Austin 原來設(shè)想表述句與施為句相對,形成兩個不同的概念,而在

12、實際使用中一系列表述句都可以看成施為句,這樣施為句理論就失去了價值和意義。 正因為施為句理論的缺陷,Austin 又發(fā)展了他的言語行為理論,區(qū)分出不同的言語行為,這就是言語行為三分說。16言語行為三分說 Austin 區(qū)分出三種不同的言語行為“言之發(fā)”(以言指事),“示言外之力”(以言行事),“收言后之果”(以言成事)。先看一個例子: (1) I will come tomorrow. 要讓聽話人理解例(1) 首先要有聲音,并把聲音組成詞,把詞組成句,并用正確的語調(diào)說出來,這就是言語行為中的“言之發(fā)階段”即“以言指事”。同時,說話人講出這句話,總是有自己的用意或意圖,話中帶有用意,這就是“示言

13、外之力”即“以言行事”。 例(1)的用意是做出“允諾”,也就是以例(1)之言,行“允諾”之事。至于實現(xiàn)了這個行為之后,聽話人受到什么樣的影響,這就是“收言后之果”的問題,也即“以言成事”的問題了說出例(1)表示說話人做出了“允諾”,結(jié)果讓聽話人感到放心。這種“感到放心”正是該言語行為的結(jié)果。 17 以上就是Austin 在施為句理論的基礎(chǔ)上提出的言語行為三分說,可以歸納為: locutionary act言之發(fā)-以言指事 illocutionary act示言外之力-以言行事 perlocutionary act收言后之果-以言成事 X-言之發(fā):以言指事 He said to me , “Sh

14、oot her!” (用shoot指槍斃,用her 指她)Y-示言外之力:以言行事He urged (或advised, ordered等 )me to shoot her. Z-收言后之果:以言成事He persuaded me to shoot her. He got me to (made me 等)shoot her.18 言語行為的三個部分實際上是一個整體,不是三個不同的行為。A. “言之發(fā)”即以言指事,包括發(fā)出聲音(0)和組成詞語(X1)。發(fā)出聲音,不一定都組成詞語。 Austin指出,猴子可以發(fā)出一個類似go的聲音,但這不能說明它會講英語的go).但是要組成詞語說出來,必須要有聲

15、音,可用符號表示為X0, X0不都是X1,但1必含有X0。(1)The doctor says, “Smoking is bad for you.” (2)Open your mouth and say “Ah” 例(1)中的 “smoking is bad for you”是用聲音說出來的,這些聲音組成詞語,能表達(dá)意思,是X1. 例(2)中的“Ah”也是用聲音說出來的,但只是聲音而已,是醫(yī)生為檢查而要求病人發(fā)出的聲音,它盡管與英語的感嘆詞Ah發(fā)音相近,但它不是感嘆詞Ah,因此沒有什么意義,這里 “Ah”就是X0.19 “言之發(fā)”(X)主要還是指X1,只發(fā)出聲音而無意義(X0) 的情況是很少的

16、。 但有一點(diǎn)需要注意,即X1既然也要發(fā)出聲來,它同X0一樣,可以模仿重復(fù),但通過模仿回答腔調(diào)發(fā)出的X1,盡管仍是那些有意義的詞語,實際其作用是已著重于聲音,而不是組成詞語表達(dá)一定的意義,可用符號表示為X1X0, 即X1降為X0來理解。 以()為例,假如醫(yī)生繼續(xù)說:()Well, for the next few days, you mustnt smoke at all. Actually, youd better try to give up smoking. 如果病人根本不重視醫(yī)生所說的話,從醫(yī)院回來之后不但不停止吸煙,而且還在他人面前以不信任的口吻模仿醫(yī)生的腔調(diào),重復(fù)醫(yī)生的話例(),那么

17、,盡管模仿出來的話語本身仍有意義,是X1, 但其作用已經(jīng)降為X0了。這時該話語也就是失去了醫(yī)生的“勸告”的用意了。20“言之發(fā)”即以言指事,可以同時是或者本身就是“示言外之力”,即以言行事。以The doctor says “Smoking is bad for you”為例,當(dāng)醫(yī)生講出 “Smoking is bad for you”(X1)這句話時,同時就表明他向病人發(fā)出“勸告”,這正好說明這句X1同時又是“示言外之力”(Y)假如病人從醫(yī)院回來對別人說 The doctor says smoking is bad for me.這句話是作為(X1)發(fā)出來的,它本身確實可以“示言外之力”病人

18、對別人說以上這句話,其用意可能是出自對醫(yī)生的感謝,(因為醫(yī)生曾忠告他吸煙有害健康)也可能只是向別人陳述醫(yī)生的忠告21X1可以同時是Y,或本身就是Y 。X0不能同時是Y,但X1(X0)本身是Y當(dāng)X1降為X0時,也就不能同時是Y?!把灾l(fā)”作為言語行為,可歸納為: X=X0或 X1,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X指X1 X0 Y, 但X1 + (X0) = Y X1 = Y, (X1 X0 ) Y22:關(guān)于“示言外之力”,即以言行事可用公式表示為:In saying X, I was doing Y. 以 “ I will come tomorrow”為例, X= I will come tomorrow Y=允諾 將它代入公式,可得到:In saying “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