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一輪復習人教版染色體變異作業(yè)_第1頁
2023屆一輪復習人教版染色體變異作業(yè)_第2頁
2023屆一輪復習人教版染色體變異作業(yè)_第3頁
2023屆一輪復習人教版染色體變異作業(yè)_第4頁
2023屆一輪復習人教版染色體變異作業(y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練案21必修2第七單元生物的變異與進化第21講染色體變異一、選擇題.關于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結構變異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C )A.基因突變都會導致染色體結構變異B.基因突變與染色體結構變異都導致個體表型改變C.基因突變與染色體結構變異都導致堿基序列的改變D.基因突變與染色體結構變異通常都能用光學顯微鏡觀察解析基因突變只是基因中個別堿基對的替換、增添或缺失,而染色體結構變異是染 色體中某個片段的增加、缺失、倒位、易位,所以基因突變不會導致染色體結構變異,A錯 誤;基因突變中假設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可能因為密碼子的簡并性,不會改變氨基酸的種類, 進而表型也不會改變,假設突變個體之前為一個顯性純合子AA

2、,突變成為Aa,個體的表型也 可能不改變,B錯誤;基因突變中無論是堿基對的替換、增添、缺失,都會引起基因中堿基 序列發(fā)生改變,染色體結構變異中染色體某個片段的增加、缺失、倒位、易位的情況也會導 致DNA中堿基序列發(fā)生改變,C正確;基因突變是染色體的某個位點上堿基對的改變,這 種改變在光學顯微鏡下是無法直接觀察到的,而染色體結構變異是可以用顯微鏡直接觀察到 的,D錯誤。.圖中,甲、乙分別表示兩種果蠅的一個染色體組,丙表示果蠅的X染色體及其攜帶 的局部基因。以下有關表達正確的選項是(D )A.甲、乙雜交產(chǎn)生的B減數(shù)分裂都正常.甲、乙1號染色體上的基因排列順序相同C.丙中過程,可能是發(fā)生在X和Y的非

3、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易位D.丙中所示變異都可歸類于染色體結構變異解析與甲相比,乙中的1號染色體發(fā)生了倒位,所以甲、乙雜交產(chǎn)生的Fi減數(shù)分裂 過程中1號染色體不能正常聯(lián)會,不能產(chǎn)生正常配子,A項錯誤;因為乙中的1號染色體發(fā) 生了倒位,所以甲、乙的1號染色體上的基因排列順序不完全相同,B項錯誤;丙中過程 基因的位置發(fā)生顛倒,屬于倒位,丙中過程染色體右側的片段發(fā)生改變,顯然來自它的非 同源染色體,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都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C項錯誤,D項 正確。3.如圖分別表示不同的變異類型,基因a、a僅有圖所示片段的差異。以下相關表達正確的選項是(C ) G A T T C C T A A G

4、GAATTC- G T T A A G A.圖中4種變異中能夠遺傳的變異是B.中的變異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C.中的變異可能是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或重復D.都表示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互換,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解析可遺傳的變異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由題圖可知,為同源 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互換,屬于基因重組;為非同源染色體之間交換片段,屬于 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發(fā)生了基因中堿基對的增添,屬于基因突變;為染色體結構 變異中的缺失或重復,C正確。4.普通小麥是六倍體,體細胞中含42條染色體;黑麥是二倍體,體細胞中含14條染色 體。科學家用普通小麥和黑麥雜交獲得

5、的口不育,F(xiàn)i經(jīng)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后獲得八倍體小黑麥。 以下表達正確的選項是(C )A.普通小麥和黑麥能夠雜交成功,說明兩者間不存在生殖隔離B.只有使用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R,才能獲得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的八倍體小黑麥C.普通小麥單倍體植株的成熟葉肉細胞中含3個染色體組D. B不育是由于細胞內(nèi)不存在同源染色體解析普通小麥和黑麥雜交獲得的FI不育,說明普通小麥和黑麥之間存在生殖隔離; 也可以用低溫誘導B獲得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的八倍體小黑麥;單倍體是由配子直接發(fā)育而來 的,而配子是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其所含染色體數(shù)目只有體細胞的一半,普通小麥含6個染色 體組,那么其單倍體植株的體細胞含3個染色體組,因此普通小麥單

6、倍體植株的成熟葉肉細胞 中含3個染色體組;F含普通小麥的3個染色體組和黑麥的1個染色體組,減數(shù)分裂時聯(lián)會 紊亂,一般不能產(chǎn)生正常的配子。5.以下有關“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實驗的表達中,正確的選項是(D )A.低溫抑制染色體著絲粒分裂,使染色體不能移向兩極B.制作臨時裝片的程序為解離一染色一漂洗一制片C.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到大多數(shù)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發(fā)生了加倍D.假設低溫處理根尖時間過短,可能難以觀察到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的細胞I解析該實驗的原理是低溫能抑制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體的形成,使子染色體不能移 向兩極,A錯誤;制作臨時裝片的程序為:解離一漂洗一染色一制片,B錯誤;顯微鏡下可 看到大多數(shù)細

7、胞處于間期,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未發(fā)生改變,只有少局部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 發(fā)生改變,C錯誤;低溫誘導根尖時間過短,細胞將無法完成一個細胞周期,所以可能導致 難以觀察到染色體加倍的細胞,D正確。.穿梭育種是近年來小麥育種采用的新模式。農(nóng)業(yè)科學家將一個地區(qū)的品種與國內(nèi)外其 他地區(qū)的品種進行雜交,然后通過在兩個地區(qū)間不斷地反復交替穿梭種植、選擇、鑒定,最 終選育出多種抗病高產(chǎn)的小麥新品種。以下關于穿梭育種的表達,錯誤的選項是(B )A.自然選擇方向不同使各地區(qū)的小麥基因庫存在差異B.人工選擇能夠改變小麥變異的方向和基因頻率改變的速度C.小麥新品種在進化過程中會導致基因的多樣性發(fā)生改變D.穿梭育種培育的新

8、品種可適應兩個地區(qū)的環(huán)境條件解析自然選擇方向不同使各地區(qū)的小麥基因庫存在差異;變異是不定向的,人工選 擇不能改變變異的方向;小麥新品種在進化過程中會導致基因的多樣性發(fā)生改變;根據(jù)題干 信息“然后通過在兩個地區(qū)間不斷地反復交替穿梭種植、選擇、鑒定,最終選育出多種抗病 高產(chǎn)的小麥新品種”可知,穿梭育種培育的新品種可適應兩個地區(qū)的環(huán)境條件。.普通棉花均為白色,粉紅色棉花在生產(chǎn)中有重要的商業(yè)價值。如圖為育種專家利用白 色棉培育出粉紅色棉的過程,以下有關表達不正確的選項是(B )PF艮B-j |-B 一射 r -b 自交b-| |-b -b 白色棉粉紅色棉 深紅色棉粉紅色棉不育A. F1是基因突變和染色

9、體變異的結果.基因重組導致F2出現(xiàn)性狀別離C. F2全部植株自交,F(xiàn)3中粉紅色棉植株的比例約為:D.利用組織培養(yǎng)技術可獲得大量的粉紅色棉解析I分析題圖信息可知,經(jīng)輻射處理后,棉花植株發(fā)生了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結構變 異;F2出現(xiàn)性狀別離不是基因重組的結果,而是等位基因別離和精卵細胞隨機結合的結果; F2中可育植株及比例為gbb和|bO, F2自交,F(xiàn)3的基因型及比例為孤、,)、|oo(不育),故 粉紅色棉植株的比例約為;利用莖、芽進行植物組織培養(yǎng),可獲得大量的粉紅色棉。8.控制玉米植株顏色的基因G(紫色)和g(綠色)位于6號染色體上。經(jīng)X射線照射的純 種紫株玉米與綠株玉米雜交,B出現(xiàn)極少數(shù)綠株。為

10、確定綠株的出現(xiàn)是由于G基因突變還是 G基因所在的染色體片段缺失造成的,可行的研究方法是(C )A.用該綠株與純合紫株雜交,觀察統(tǒng)計子代的表型及比例B.用該綠株與雜合紫株雜交,觀察統(tǒng)計子代的表型及比例C.選擇該綠株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細胞,對染色體觀察分析D.提取該綠株的DNA,根據(jù)PCR能否擴增出g基因進行判斷I解析根據(jù)題干信息分析,綠株的出現(xiàn)可能是由于G基因突變造成的,也可能是G基 因所在的染色體片段缺失造成的,基因型分別是gg和gO。假設用該綠株與純合紫株雜交,無 論是基因突變還是染色體片段缺失,后代都是紫色,無法判斷;假設用該綠株與雜合紫株雜交, 后代都是紫色:綠色=1 : 1,無法判斷;

11、選擇該綠株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細胞,對染色體觀 察,可以通過染色體是否缺失進行判斷;兩種綠色植株都含有g基因,無法判斷。9. (2020山東卷)果蠅的性別決定是XY型,性染色體數(shù)目異常會影響果蠅的性別特征甚 至使果蠅死亡,如:性染色體組成XO的個體為雄性,XXX、OY的個體胚胎致死。果蠅紅 眼和白眼分別由基因R和r控制。某同學發(fā)現(xiàn)一只異常果蠅,該果蠅左半側表現(xiàn)為白眼雄性, 右半側表現(xiàn)為紅眼雌性。假設產(chǎn)生該果蠅的受精卵染色體組成正常,且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兩個 細胞核中只有一個細胞核發(fā)生變異,那么該受精卵的基因型及變異細胞核產(chǎn)生的原因可能是 (A )XRXr;含基因R的X染色體喪失XrXr;含基因r的

12、X染色體喪失XRXr;含基因的X染色體結構變異XRXR;含基因R的X染色體結構變異解析由題意可知,該果蠅一半為白眼雄性,可能基因型為XY或XO;另一半為紅 眼雌蠅,基因型可能為XRXR或xRx。而該果蠅受精卵正常,第一次分裂產(chǎn)生的一個細胞異 常。假設受精卵為xY或xo,那么不會出現(xiàn)一半的紅眼雌蠅;受精卵為xRx,不會出現(xiàn) 一半的白眼雄蠅;受精卵只有為xRx且一個細胞核中XR喪失后,才可能出現(xiàn)一半白眼雄 蠅(x/o), 一半紅眼雌蠅(xRx)。.(不定項)四倍體西瓜在育種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正常種植該西瓜的種子可獲得品 種a,對該西瓜的花粉離體培養(yǎng)再使用秋水仙素處理可獲得品種b,離體培養(yǎng)該西瓜的

13、葉肉細 胞再使用秋水仙素處理可獲得品種c,用0射線處理該西瓜的種子后種植可獲得品種do以下 表達正確的選項是(AB )A.西瓜品種b為四倍體,其體細胞中有四個染色體組B.品種a和品種c進行雜交可能產(chǎn)生可育的后代C.品種d基因突變的方向和西瓜進化的方向一致D.經(jīng)秋水仙素處理后的葉肉細胞有絲分裂后期著絲粒無法分裂解析品種b由四倍體西瓜先進行花藥離體培養(yǎng),再用秋水仙素處理獲得,因此是四 倍體,體細胞中含有四個染色體組;品種a是四倍體,品種c是八倍體,品種a和品種c雜 交后產(chǎn)生的后代為六倍體,且是同源偶數(shù)倍體,減數(shù)分裂聯(lián)會正常,能產(chǎn)生可育的后代;品 種d是利用p射線處理種子,使其發(fā)生基因突變獲得的,基

14、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品種c育 種過程中,使用秋水仙素處理葉肉細胞,會導致葉肉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體的形成受到 抑制,但不影響著絲粒的正常分裂。.(不定項)在自然條件下,二倍體植物(2n=4)形成四倍體植物的過程如下圖。以下有關表達錯誤的選項是A.過程中減數(shù)分裂異??赡馨l(fā)生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B.異常配子中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一定相同C.過程如果發(fā)生異花受粉,那么可能產(chǎn)生三倍體植物D.該事實說明新物種的誕生一定要經(jīng)歷長期的地理隔離解析過程中減數(shù)分裂異常,可能發(fā)生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沒有分 離,也可能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著絲粒分裂后形成的兩條子染色體沒有分開,A正 確;

15、異常配子假設是由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異常所致,那么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可能不 同,假設是由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異常所致,那么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可能相同,B錯 誤;過程如果發(fā)生異花受粉,那么該異常配子與二倍體植物產(chǎn)生的正常配子受精,可產(chǎn)生三 倍體植物,C正確;題圖顯示:含有2個染色體組的異常配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中含有4 個染色體組,該受精卵發(fā)育形成四倍體植物,可見,該事實說明新物種的誕生不一定需要經(jīng) 歷長期的地理隔離,D錯誤。.(不定項)某大豆突變株表現(xiàn)為黃葉(yy)。為進行Y/y基因的染色體定位,用該突變株 做父本,與不同的三體(2N+1)綠葉純合體植株雜交,選擇Fi中的三體與黃葉

16、植株雜交得F2, 下表為局部研究結果。以下表達錯誤的選項是(BC )A. Fi中三體的概率是1/2B.三體綠葉純合體的基因型為YYY母本F2表型及數(shù)量黃葉綠葉9三體2111010三體115120C.突變株基因y位于10號染色體上 D.可用顯微觀察法初步鑒定三體解析三體產(chǎn)生一半正常配子、一半多一條染色體的配子,因此三體與突變體植株黃 葉yy雜交,后代中有一半是三體;三體綠葉純合體的基因型為YYY或YY;根據(jù)以上分析 可知,假設突變基因y位于9號染色體上,那么F2中黃葉:綠葉上1 : 5,由此推得突變株基因y 位于9號染色體上;三體比正常植株的體細胞中多了一條染色體,屬于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 可以通

17、過顯微鏡觀察到。二、非選擇題.玉米中有一種雄性不育的變異,育種專家在用該種雄性不育植株進行雜交實驗時, 發(fā)現(xiàn)少數(shù)父本具有恢復雄性可育的作用,而且證明這種恢復作用是由染色體上顯性基因Rf 控制的(rf無此效應)??刂菩坌钥捎缘幕蛟诩毎|(zhì)中,假設以(S)代表雄性不育的細胞質(zhì)基 因,(N)代表雄性正常的細胞質(zhì)基因,且以(S)rfrf和(N)RfRf為親本雜交時,B均為雄性 可育,且(N)rfrf也能正常自交。請回答以下相關問題:由題意可知雄性不育株細胞質(zhì)中含有S基因,且核基因的相關基因型為rfrf 。(2)以(S)rfrf和(N)RfRf為親本雜交,F(xiàn)i自交得到的表型和比例為_雄性可育:雄性不育

18、 =3 :,請寫出此過程的遺傳圖解(不要求寫配子)。雄性不育雄性可育 P 9 (S)rfrf x (N)RfRf。F,(S)Rfrf雄性可育|F2 (S)RfRf(S)Rfrf(S)rfrf TOC o 1-5 h z 雄性可育雄性可育雄性不育 1217/3:1(3)玉米群體中,與雄性不育株雜交,后代均為雄性正常的株系稱為恢復系,而與雄性不 育株雜交,具有保持其不育性并在世代中穩(wěn)定傳遞的株系稱為保持系,據(jù)此可知玉米種群中 恢復系有 2 種,其相應基因型為(S)RfRf、(N)RfRf ;保持系有1種,其相應基因 型為(N)rfrf。解析由題干信息知“恢復作用是由染色體上顯性基因Rf控制的“,那

19、么Rf、rf基因?qū)?于細胞核基因,“以(S)代表雄性不育的細胞質(zhì)基因,(N)代表雄性正常的細胞質(zhì)基因”知(S)、 (N)是細胞質(zhì)基因,兩種基因共同影響雄性植株的育性。(1)由題意“以(S)rfrf和(N)RfRf為親 本雜交時,B均為雄性可育,且(N)rfrf也能正常自交”可知,雄性不育植株需同時具有細胞 質(zhì)不育基因(S)和細胞核基因rf純合。(2)由題意可知,(S)rfrf為雄性不育植株,故雜交時只能 做母本,那么(N)RfRf為父本,親本雜交組合可寫成(S)rfrfX(N)RfRf,又細胞質(zhì)基因來自母本, 細胞核基因的遺傳符合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后代細胞質(zhì)基因為(S),細胞核基因為Rfrf,那

20、么Fi 全為(S)Rfrf,表現(xiàn)為雄性可育,F(xiàn)i自交,F(xiàn)2基因型和表型及比例為雄性可育(S)RfRf :雄性可 育(S)Rfrf :雄性不育(S)rfrf=l : 2 : 1,遺傳圖解如下:雄性不育雄性可育 P 9 (S)rfrf x (N)RfRf。F,(S)Rfrf雄性可育|F2 (S)RfRf(S)Rfrf(S)rfrf TOC o 1-5 h z 雄性可育雄性可育雄性不育 1217/3:1(3)由題意可知,恢復系是指與雄性不育株(S)rfrf雜交,后代均表現(xiàn)為雄性正常的株系, 因為雄性不育株(S)rfrf雜交時只能作為母本,那么雜交后代細胞質(zhì)基因可確定為(S),欲使后代 均為雄性可育,

21、那么父本細胞核基因Rf必須純合,細胞質(zhì)基因既可為(N),也可為(S),綜上恢 復系基因型為(S)RflRf、(N)RfRf,共2種;同理,保持系細胞核基因rf必須純合,又因為雄 性不育株(S)rfrf只能做母本,故保持系的細胞質(zhì)基因不能為(S),只能是(N),綜上,保持系的 基因型只有(N)rfrf 1種。14.某生物科技小組對一玉米農(nóng)田進行實地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基因A和B同時存在時,玉米其 頂部開雄花,下部開雌花而成為正常株;基因A不存在,B存在時,玉米不能開出雌花而成 為雄株;基因型中含有bb的玉米不能開出雄花而成為雌株。兩對基因(分別用A、a和B、b 表示)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以下問題。(1)育種工作者選用上述材料(不用雌雄同株)做親本,雜交后得到下表中結果:類型正常株雄株雌株數(shù)目9981 0011 999請問親本的組合是 8 aaBb X供Aabb。(2)玉米的純合體雄株和雌株在育種中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在雜交育種時可免除人工去雄 的麻煩。為了確保純合子雄株和雌株的雜交后代都是正常植株,那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