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語言運用新題練習二學生版_第1頁
高考語文語言運用新題練習二學生版_第2頁
高考語文語言運用新題練習二學生版_第3頁
高考語文語言運用新題練習二學生版_第4頁
高考語文語言運用新題練習二學生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z2021年高考語文語言運用新題練習(二)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鐵哥,姓伽乃氏,迦葉彌兒人。性穎悟,不為嬉戲。從那摩入見,帝問誰氏子,對將以遺母。帝奇之,加賜一雞。世祖即位,幸香山永安寺,見書畏吾字于壁,問誰所書,僧對曰:國師兄子鐵哥書也。帝召見,愛其容儀秀麗,語音清亮,命隸丞相孛羅備宿衛(wèi)。先是,世祖事憲宗甚親愛,后以讒稍疏,國師導世祖宜加敬慎,遂友愛如初。至是,帝將用鐵哥,曰:吾以酬國師也。于是鐵哥年十七,詔擇貴家女妻之,辭曰:臣母漢人,每欲求漢人女為婦,臣不敢傷母心。乃為娶冉氏女。二十四年,從征乃顏,至撒兒都之地,叛王塔不臺率兵奄至。鐵哥奏曰:昔廣一將耳,尚能以疑退敵

2、,況陛下萬乘之威乎!今彼眾我寡,不得地利,當設疑以退之。于是帝曲蓋,據(jù)胡床,鐵哥沉著進酒。塔不臺按兵覘伺,懼有伏,遂引去。成宗即位,以鐵哥先朝舊臣,賜銀一千兩、鈔十萬貫。他日,又賜以瑪瑙碗,謂鐵哥曰:此器先皇所用,朕今賜卿,以卿久侍先皇故也。大德元年,加光祿大夫。三年,乞解機務,從之。仍授平章政事、議中書省事。平灤大水,鐵哥奏曰:散財聚民,古之道也。今平灤水災,不加賑恤,民不聊生矣!從之。十年,丁母憂,詔奪情起復。遼王脫脫入朝,從者執(zhí)兵入大明宮,鐵哥劾止之,王懼。從幸縉山饑民相望鐵哥輒發(fā)廩賑之既乃疏自劾帝稱善不已武宗即位,賜金一百兩,加金紫光祿大夫,遙授中書右丞相。有訴寧遠王闊闊出有逆謀者,命

3、誅之。鐵哥知其誣,廷辨之,由是得釋,徙高麗。仁宗皇慶二年薨,賜賻禮加厚,敕有司治喪事,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國公,謚忠穆。10以下對文中畫波浪線局部的斷句,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 A從幸縉山饑民相望鐵哥輒發(fā)廩賑之既乃疏自劾帝稱善不已B從幸縉山饑民相望鐵哥輒發(fā)廩賑之既乃疏自劾帝稱善不已/C從幸縉山饑民相望鐵哥輒發(fā)廩賑之既乃疏自劾帝稱善不已D從幸縉山饑民相望鐵哥輒發(fā)廩賑之既乃疏自劾帝稱善不已11以下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容的講解,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 A國師是中國歷代帝王對于徒中一些學德兼?zhèn)涞母呷怂o予的稱號。我國獲得國師稱號的,一般從北齊時代法常開場。B奪情起復,又稱奪情,是中國古

4、代丁憂制度的延伸,意思是為國家奪去了孝親之情,可不必去職,以素服辦公,不參加吉禮。C薨,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貴族。D敕有司,敕,特指皇帝命令或詔書;有司,指主管*部門的官吏,泛指官吏。12以下對原文有關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 A鐵哥侍奉母親講孝心。太宗賜雞給他吃,他卻要拿回去給母親吃;帝王下詔讓他娶貴家女為妻,他卻以母親希望他娶漢人女為妻為由拒絕。 B鐵哥隨王出征有謀略。他隨王征討乃顏,與叛王塔不臺的軍隊突然遭遇,他建議帝王布下疑兵之陣,塔不臺擔憂有埋伏,于是帶著軍隊離開。 C鐵哥為臣聰明有智慧。成帝即位后,賜給鐵哥豐厚的

5、財物并進爵,表示因為他是舊臣,鐵哥明白成帝想他辭官,于是主動辭去機務之職。 D鐵哥為官寬厚有擔當。平灤水災時,他上奏散財賑濟災民;闊闊出被誣陷謀反時,他竭力爭辯,使得闊闊出得以釋放,遷移到高麗。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先是,世祖事憲宗甚親愛,后以讒稍疏,國師導世祖宜加敬慎,遂友愛如初。5分(2)昔廣一將耳,尚能以疑退敵,況陛下萬乘之威乎!5分10B11C皇帝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中的皇帝錯,應是皇帝的高等級妃嬪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12C鐵哥明白成帝想他辭官于文無據(jù)。131在這之前,世祖侍奉憲宗很是親密友愛,后來因為讒言而稍稍疏遠,國師勸導世祖應該更加恭敬慎重,于是他們又

6、像當初那樣親密友愛。事敬慎各 1 分,句意 3 分。2從前廣一個將領罷了,尚且能憑借疑兵退敵,何況陛下有萬乘的威嚴呢!疑尚況乎各1分,句意3分?!緟⒖甲g文】鐵哥,姓伽乃氏,迦葉彌兒人。稟性聰明過人,不喜歡玩耍。跟隨那摩入朝拜見太宗,太宗問是誰家的孩子,那摩答復說:是哥哥斡脫赤的孩子。太宗正在吃雞,停下來把雞賜給鐵哥。鐵哥捧著雞不吃,太宗問他,他答復說:將要把它留給母親吃。太宗很驚奇,又賜給他一只雞。世祖登上帝位,到香山永安寺去,看見墻上寫的畏吾字,問是誰寫的,僧人答復說:是國師哥哥的兒子鐵哥寫的。帝王召見他,喜歡他容貌儀表的清秀優(yōu)雅,美麗脫俗,說話的聲音清脆響亮,下令讓他在孛羅丞相府充當衛(wèi)士。

7、在這之前,世祖侍奉憲宗很是親密友愛,后來因為讒言而稍稍疏遠,國師勸導世祖應該更加恭敬慎重,于是他們又像當初那樣親密友愛。到這個時候,帝王將要人任用鐵哥,說:我用這種方式來酬國師。在這時鐵哥十七歲,下令讓他選擇身份高貴人家的女子作為妻子,他推辭說:我的母親是漢人,常常想要我娶漢人的女子為妻,我不敢傷了母親的心。于是替他娶冉氏的女子為妻。至元二十四年,跟隨世祖征討乃顏,到撒兒都這個地方,叛王塔不臺率領軍隊突然到達。鐵哥上奏說:從前廣一個將領罷了,尚且能憑借疑兵退敵,何況陛下有萬乘的威嚴呢!現(xiàn)在敵眾我寡,又沒有有利的地勢,應當設置疑兵來擊退他。于是世祖下令撐開曲柄傘,坐在輕便的坐具上,鐵哥沉著地敬酒

8、。塔不臺按兵不動,偷偷觀察,害怕有埋伏,于是帶著軍隊離開。成宗登上帝位,因為鐵哥是先朝舊臣,賜給他一千兩、銅錢十萬貫。另一天,又賜給他瑪瑙碗,對他說:這是先皇用過的器具,我現(xiàn)在賜給你,是因為你長期侍奉先皇的緣故啊。大德元年,加官為光祿大夫。大德三年,請求解除參與機要事務的職責,同意了他的請求。仍然授予平章政事、議中書省事的官職。平灤發(fā)生大的水災,鐵哥上奏說:發(fā)放財物聚集百姓,這是自古以來的做法?,F(xiàn)在平灤發(fā)生水災,如果不加以救濟,老百姓就沒有方法生活了!聽從了他的建議。大德十年,母親去世,詔令鐵哥可不必去職,以素服辦公。遼王脫脫入朝覲見,跟隨的人帶著兵器進入大明宮,鐵哥阻止了他們,遼王害怕、抱歉

9、。跟隨帝王到縉山去,一路上看到饑餓的老百姓連綿不斷,鐵哥就翻開糧倉賑濟災民,接著上疏述自己的過錯,彈劾自己,帝王連連稱好。武宗登上帝位,賜給他黃金一百兩,加封金紫光祿大夫,授予他中書右丞相的官職但不須到任。有人控告寧遠王闊闊出有謀反的意思,下令誅殺他。鐵哥知道他是被誣陷的,在朝廷上爭辯,因此闊闊出得以釋放,遷移到高麗。仁宗皇慶二年去世,賜給他家的禮物很豐厚,下令主管部門的官吏治理喪事,贈給他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的封號,追封為國公,謚號忠穆。16.補寫出以下句子的空缺局部。5分1次北固山下中,王灣用,兩句來提醒時序變遷、新舊交替這一自然規(guī)律。2同樣是描寫赤壁附近的長江水,軾在赤壁賦中描寫月

10、出之后江面的風光是,;而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一句,作者用比喻手法描寫出了江水的洶涌。16.1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2白露橫江 水光接天 卷起千堆雪19以下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句是 A.其主持人采訪嘉賓時說:咱們已經八年未見了,您看上去一直沒變,還是則年輕。嘉賓謙虛地說:哪里,哪里,獻丑,獻丑。B.*高三教室掛著勵志對聯(lián),橫批是: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帥否.上聯(lián):是,滾回家里。下聯(lián):否,滾去學習。C.*演員獲獎之后發(fā)表感言:我拿到這個獎杯并不代表我的高度,而是代表我剛剛上路,有句話叫藝術無止境,希望與各位共勉。D.朝鮮外務省發(fā)言人譴責美國副總統(tǒng)最近催促巴西等拉美國家趕緊與朝鮮斷交,認為這種強權

11、行為反映出美國的極端自私和傲慢。19C【解析】A項。獻丑謙辭,在展示自己作品或表現(xiàn)自己技能時,稱自己水平不高。B項,這副對聯(lián)暗含的價值觀不正確,難道高富帥了就不用學了.難道學習就是為了掙得資本.另外。滾字用話鄙俗。C項,共勉,意指共同努力,共同勉勵。正確。D項。催促不符合外交用語的語體風格,改為敦促;趕緊口語化,應改為即刻。(二)文言文閱讀(此題共 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王僧孺字僧孺,東海郯人。僧孺年五歲,讀孝經,問授者此書所載述曰論忠孝二事僧孺曰假設爾常愿讀之六歲能屬文既長好學家貧常傭書以養(yǎng)母所寫既畢諷誦亦通仕齊,起家王國左常侍、太學博士。尚書仆射王晏深相賞好。

12、晏為丹陽,召補郡功,使僧孺撰東宮新記。遷大司馬豫章王行參軍,又兼太學博士。司徒競陵王子良開西邸招文學,僧孺亦游焉。文惠太子聞其名,召入東宮,直崇明殿。初,僧孺與樂安任昉遇競陵王西邸,以文學友會,及是將之縣,昉贈詩,其略曰:惟子見知,惟余知子。觀行視言,要終猶始。敬之重之,如蘭如芷。其為士友推重如此。天監(jiān)初,除王后軍記室參軍,待詔文德省。尋出為南海太守??こS懈邲錾诩昂2懊繗q數(shù)至,外國賈人以通貨易,舊時州郡以半價就市,又買而即賣,其利數(shù)倍,歷政以為常。僧孺乃嘆曰:昔人為蜀部長史,終身無蜀物,吾欲遺子者,不在越裝。并無所取。視事期月,有詔征還,郡民道俗六百人詣闕請留,不許。既至。拜中書郎、領著作

13、。俄除游擊將軍。兼御史中丞。僧孺幼貧,其母鬻紗布以自業(yè),嘗攜僧孺至市,道遇中丞鹵簿,驅迫溝中。及是拜日,引騶清道,悲感不自勝。尋以公事降為云騎將軍,兼職如故,頃之即真。是時高祖制春景明志詩五百字,敕在朝之人約已下同作,高祖以僧孺詩為工。王典簽湯道愍昵于王,用事府,僧孺每裁抑之。道愍遂謗訟僧孺,逮詣南司。久之,起為安成王參軍。普通三年,卒。時年五十八。(選自梁書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七)10以下對文中畫波浪線局部的斷句,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 (3分)A問授者此書所載述曰論忠孝二事僧孺曰假設爾常愿讀之六歲能屬文既長好學家貧常傭書以養(yǎng)母所寫既畢諷誦亦通B問授者此書所載述曰論忠孝二事僧孺曰假設爾常愿讀之六歲

14、能屬文既長好學家貧常傭書以養(yǎng)母所寫既畢諷誦亦通C問授者此書所載述曰論忠孝二事僧孺曰假設爾常愿讀之六歲能屬文既長好學家貧常傭書以養(yǎng)母所寫既畢諷誦亦通D問授者此書所載述曰論忠孝二事僧孺曰假設爾常愿讀之六歲能屬文既長好學家貧常傭書以養(yǎng)母所寫既畢諷誦亦通11以下對文中加點字詞的相關容的講解,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 (3分)A孝經,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著作,指出孝是諸德之本,為儒家十三經之一。B文學,文獻經典,泛指文才或文藝作品;文中特指詩歌、散文、戲劇和小說。C博士,古時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后為學術上專通一經或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D敕,告誡的意思,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誡臣僚;文中特指帝王的詔令、命令

15、。12以下對原文有關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 (3分)A王僧孺幼年家貧,生活非常困難。在王僧孺幼年時,母親以賣紗布維持生活,她曾帶僧孺到市上去,路遇官員出行前導的儀仗隊,被驅趕到溝中。B王僧孺品學兼?zhèn)?,深為友人看重。他與任昉在竟陵王西邸相遇,兩人志同道合,王僧孺要到縣里任職,任昉就贈詩給他,贊美他像蘭草、如白芷。C王僧孺為官清廉,從不貪婪財物。他任南海太守時,發(fā)現(xiàn)前任官員借當?shù)刭Q易之機謀求利益,感慨萬端,但他仍然堅守如初,不為后代聚斂財富。D王僧孺才華出眾,尤其善于作詩。有一次,高祖寫了五百字的春景明志詩,讓在朝的官員都和韻同作,結果高祖認為僧孺作的詩超出了約。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

16、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 有詔征還,郡民道俗六百人詣闕請留,不許。(5分)(2)王典簽湯道愍昵于王,用事府,僧孺每裁抑之。(5分)10.B 11. B 文學,指詩文,文學之士。12.D讓朝廷官員都和韻同作擴大了圍。原文是在朝之人約已下同作;高祖認為僧孺作的超出了約文中無據(jù)。13.1皇帝下詔令讓他回京,郡中道俗六百人到朝廷請求把王僧孺留下,皇帝沒有允許。2王國典簽官湯道愍被王親近受到南康王的寵幸,在府執(zhí)掌大權,王僧孺總是制裁抑制經常遏止他?!緟⒖甲g文】王僧孺五歲那年開場學習孝經,他問教師孝經這本書里講的是什么容,教師告訴他:主要是論述忠義與孝道兩件事。王僧孺便說:如果是這樣,我愿意經常

17、讀這本書。六歲時就會寫文章,長大后特別勤奮好學。家里很貧窮,時常受人雇傭抄書養(yǎng)活母親,每次抄完書后,抄寫完也就能夠背誦出來了。在齊朝做官,從家中被征召出來任王國左常侍、太學博士。尚書仆射王晏相欣賞喜歡他。王晏擔任丹陽縣令后,征召王僧孺補郡功,讓他撰寫東宮新記。遷大司馬豫章王的行參軍,又兼任太學博士。司徒竟陵王蕭子良開設西邸招收文學之士,王僧孺也在其中。文惠太子聽說他的名聲后,召進東宮,讓他在崇明殿值班。起初王僧孺同任日方在竟陵王的西邸相遇,以文學會友,至此將要赴任錢塘縣令,任日方贈詩一首,大意是說:只有你認識我,只有我理解你。觀察行動比照其人言談,要慎終如始。尊敬您,尊重您,您像蘭草、像白芷。

18、他為文士朋友所推崇到這種程度。天監(jiān)初年,任王后軍記室參軍,在文德省聽候召令。不久出任南??ぬ???だ锩磕甓加懈邲鰢娜撕秃4瑢掖蔚絹恚鈬倘嗽谶@里進展商品貿易,過去州郡官員用半價買下貨物隨即轉手賣出,賺取幾倍的利錢,以前歷任官員都這樣做,并習以為常。王僧孺便感慨地說:過去有人在蜀郡當官,全身上下不用蜀國產的物品,我想留給子的也不是越族的衣裝。不要任何東西。做郡守一年,皇帝下詔令讓他回京,郡中道俗六百人到朝廷請求把王僧孺留下,皇帝沒有允許?;氐骄┏呛?,任中書郎,領著作。不久任游擊將軍,兼任御史中丞。王僧孺年幼時家里貧窮,他的母親借賣紗布為業(yè),有一次帶王僧孺去集市,路上正遇上中丞的儀仗隊,被驅趕

19、到路旁的水溝里。到拜授御史中丞的那一天,儀仗隊在前面清路,王僧孺情不自禁的悲感交集。后因公事降任云騎將軍,兼職不變,不久正式授任御史中丞。當時高祖寫了一首春景明志詩共五百字,下詔讓在朝約等人都寫一首。高祖認為王僧孺的詩最工整。王國典簽官湯道愍被王親近受到南康王的寵幸,在府執(zhí)掌大權,王僧孺總是制裁抑制他,湯道愍便謗訟王僧孺,將他逮捕送到御史臺。很久沒有被起用,過了很久,任命為安成王參軍。普通三年(522)去世,終年五十八歲。16. 補寫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5分1樓記中用動靜結合描寫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2屈原在離騷中,表現(xiàn)詩人忠貞不移,即使肢解身體也不會改變志向的句子是:_,_.3白居

20、易琵琶行中與琵琶女心能相通的一句是:_16.1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2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3同是天涯淪落人19以下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句是3分 A.小隋到小家玩,看到書櫥里有一本從地球到月球,便想借閱,小說:對不起,這是鄙兄的書,我不敢擅自外借。B.面對網友對*主播因緊而導致口誤的調侃,該主播在受訪時回應: 主播出錯純屬正常,大家不要苛責。C.黃教授患上重感冒,不能與會,于是給主辦方發(fā)短信說明情況:偶染小恙,不能如約赴會,還望海涵。D.一對閨蜜逛商場,同時喜歡上店家僅剩一套的新款衣服,其中一位說:你穿上更漂亮,我還是割愛吧。19.C 【解析】A項,鄙字一族雖是謙辭,但沒有鄙兄的說法

21、,改成家兄;愚兄愚弟是謙辭,但是是自用謙辭。B項,苛責運用不得體,未考慮到說話人的身份、場合及受眾的期待。應改說主播難免出錯,望大家多多包涵或主播難免出錯,但我們會盡量追求完美。C項,小恙,小?。缓:崔o,請對方大度寬容地原諒自己。語言表達得體。D項,割愛,不是出自本意地放棄心愛的東西,其對象應該是屬于自己的東西。而此語境中,衣服還是店家的。4.對以下文學常識相關容的講解,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 A.楚辭是在戰(zhàn)國后期南方的諸侯國楚國民歌的根底上開展起來的一種帶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新詩體。它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屈原。他是中國詩歌史上最早的、影響最為深遠的愛國詩人。B.古詩十九首主要表現(xiàn)了夫妻、朋友之

22、間的離情別思,士人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還流露出了感慨人生短暫,及時行樂的消極情感。語言淺近自然,詩境平和,被勰譽為 七言之冠冕,鐘嶸稱其驚心動魄,一字千金。C.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為上九,初九為下九,十九為中九;在漢朝時候,每月初九是婦女歡聚的日子。D.古代,從天子到庶人都祭祀祖先。古代制度,天子七廟,即供奉七代祖先。如荊軻刺王中說:至易水,既祖,就是祭奠祖先,祭奠時,要灑酒于地,稱酹,如一尊還酹江月。4.答案:A B五言之冠冕C 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為上九,初九為中九,十九為下九。D.祖是祭路神。15.補寫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局部。6 分 1白蜀道難中的,兩句,以感慨的方式收束對蜀道兇險的描

23、寫,轉入后文對人事的關注。2琵琶行開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蘊含離別之意的詩句:,。3赤壁賦中作者用,兩句表達自己思念君王,卻得不到君王垂憐。15. 1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2潯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3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20.觀察下面漫畫,答復以下問題。6 分20.1 = 1 * GB3 這幅漫畫一共有兩張,第一張描繪了一個手里拿著飯碗的母親正在追趕前面 一個手里拿著玩具不斷奔跑的孩子喂飯; = 2 * GB3 第二張圖則描繪的是一個手里拿著 一紙贍養(yǎng)文書的年老的母親,在追趕前面儼然大老板模樣自顧自打著往前走的兒子。 2要求符合畫面內容,答出兩張畫面之間的關聯(lián)。答案舉例

24、:自作自受、種豆得豆1用簡潔的語言描述畫面容。4分2給漫畫擬一個標題 2 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知古,深州陸澤人。方直有雅才,擢進士第。以著作郎修國史,累遷衛(wèi)尉少卿,檢校相王府司馬。神龍初,為吏部侍郎,以母喪解。服除,為晉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屬拜黃門侍郎,兼修國史。會造金仙、玉真觀,雖盛夏,工程嚴促,知古諫曰:臣聞古之君人,必時視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則百事廢,故曰不作無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從己之欲。此皆興化立治、為政養(yǎng)人之本也。今為公主造觀,將以樹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轉徙,扶老攜幼,剔瓦,呼嗟道路。乖人事,違天時,起無用之作,崇不急之務,群心震搖,眾口藉藉。陛

25、下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詔,順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遠。不納。復諫曰:自陛下戡翦兇逆,大器,蒼生颙颙以謂朝有新政。今風教頹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員浸增,諸司試補、員外、檢校官已贏二千,太府之帛為殫,太倉之米不支。臣前請停金仙、玉真,訖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茲向春,必甚饑饉,陛下欲何方以賑之.又突厥于中國為患自久雖遣使請婚恐豺狼之心弱則順伏強則驕逆月滿騎肥假設乘中國饑虛窺犯亭鄣復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三品。先天元年,為侍中。從獵渭川,獻詩以諷,手制褒答,并賜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國公。竇懷貞等詭謀亂國,知古密發(fā)其奸,懷貞誅,賜封二百戶,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賞

26、薄,手敕更加百戶,旌其著節(jié)。是冬,詔知東都吏部選事,以稱職聞,優(yōu)詔賜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黃門監(jiān)改紫微令。與崇不協(xié),除工部尚書,罷政事。開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聞而嘆曰:叔向古遺直,子產古遺愛,兼之者其公乎!贈幽州都督,謚曰忠。節(jié)選自新唐書.知古傳10以下對文中劃波浪線局部的斷句,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 A又突厥于中國為患自久/雖遣使請婚/恐豺狼之心/弱則順伏/強則驕逆/月滿騎肥/假設乘中國饑虛/窺犯亭鄣復/何以防之/B又突厥于中國為患自久/雖遣使請婚/恐豺狼之心/弱則順伏/強則驕逆/月滿/騎肥假設乘中國饑虛/窺犯亭鄣/復何以防之/C又突厥于中國為患自久/雖遣使請婚/恐豺狼之心/弱則順伏/

27、強則驕逆/月滿騎肥/假設乘中國饑虛/窺犯亭鄣/復何以防之/D又突厥于中國為患自久/雖遣使請婚/恐豺狼之心/弱則順伏/強則驕逆/月滿/騎肥假設乘中國饑虛/窺犯亭鄣復/何以防之/11.以下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容的講解,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 A進士第是科舉考試錄取考選進士時按成績排列的等第。進士是通過朝廷最后一級考試者,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B服除是古代喪禮儀式之一,即除去喪禮之服。親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時間亦先后不一。C贈幽州都督中的贈是古代朝廷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績,賜死者以官爵或榮譽稱號,也可稱追贈。D謚號是古代朝廷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平民等按其生平事跡進展評定后

28、,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12.以下對原文有關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 A.知古才能卓著,仕途順利。他曾先后以著作郎和黃門侍郎的身份編修國史;考中進士后屢次升遷,歷任衛(wèi)尉少卿、檢校相王府司馬、吏部侍郎等職。B.知古為人耿直,敢于進諫。他針對給公主造道觀而勞民傷財一事兩次進諫;隨從皇帝在渭川打獵時,獻詩婉言奉勸,但也稱頌了皇帝的政績。C.知古忠于朝廷,敢于揭露。知古得知竇懷貞等將陰謀亂國,就秘密地揭露了他們的陰謀,終使竇懷貞被殺,他被賜封二百戶,物五百段。D.知古深受賞識,屢受封賞。他先因皇上贊賞他耿直而擔任左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三品;后在擔任侍中期間,屢次受到封地、財物的賞賜。

29、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乖人事,違天時,起無用之作,崇不急之務,群心震搖,眾口藉藉。5分2從獵渭川,獻詩以諷,手制褒答,并賜物五十段。5分10C 11D朝廷不會給平民封謚號。12B說但也稱頌了皇帝的政績錯,應是他獻詩婉言奉勸,皇帝親筆下詔答復給予表揚。131違背人事和天時,興起無用的勞作,注重不急的事務,百姓心里動亂不安,眾人議論紛紛。乖、崇、震搖、藉藉各1分,句意1分。2隨從皇帝在渭川打獵,獻詩婉言奉勸,皇帝親筆下詔答復給予表揚,并且賞賜五十匹布帛錦緞。于渭川獵句式、諷、補主語皇帝、手制各1分,句意1分。【參考譯文】 知古,深州陸澤人。正直有才能,考中進士。以著作郎的

30、身份編修國史,幾次升任衛(wèi)尉少卿,檢校相王府司馬。神龍初年,擔任吏部侍郎一職,因為母親去世而解職。守孝期滿,擔任晉州刺史。睿宗即位,因為他是舊屬吏而授任黃門侍郎,兼修國史。適逢建造金仙、玉真觀,雖然正值盛夏,工程緊迫,知古進諫說:臣聽說古代的君主統(tǒng)治百姓,一定會時時注意百姓憂慮的事情,如果百姓憂慮食物就廢除百事,因此說不做以無益害有益的事。又說不要違背百姓而放縱自己的欲望。這都是興化立治、施政養(yǎng)民的根本。如今為公主建造道觀,將以此樹立功德祈求福佑,然而造觀的地方都是百姓的住宅,突然逼迫,令他們轉移搬遷,扶老攜幼,拆椽除瓦,怨聲載道。違背人事和天時,興起無用的勞作,注重不急的事務,百姓心里動亂不安

31、,眾人議論紛紛。陛下為民父母,想要憑什么安定他們呢.希望頒下明詔,順從人愿,停頓勞役,贏得美名,這樣過失還不算太多。疏奏不被皇帝采納。知古又進諫說:自從陛下剪除兇逆,繼承帝位,百姓仰慕,認為朝廷有了新政。如今風俗教化衰敗日益嚴重,府庫空虛,官員日增,各部門試補、員外、檢校官已超過兩千,太府的布帛為此用盡,太倉的米糧不能供給。臣先前請求停頓營造金仙、玉真二觀,到現(xiàn)在還未停頓。如今前遭水患后遇旱災,五谷不熟,因此到來年春天,必定嚴重饑荒,陛下想要如何救濟天下呢.另外突厥對中原為患已久,雖然派遣使者請求婚娶,恐怕豺狼之心,弱小時就順服,強大時就驕逆,一旦時機成熟兵強馬壯,如果乘中原饑荒,窺犯邊塞,又

32、如何防范呢.皇帝贊賞他耿直,讓他擔任左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三品。先天元年,知古擔任侍中。隨從皇帝在渭川打獵,獻詩婉言奉勸,皇帝親筆下詔答復給予表揚,并且賞賜五十匹布帛錦緞。第二年,封梁國公。竇懷貞等陰謀亂國,知古秘密揭露他們的陰謀,竇懷貞被殺,賜封二百戶,物五百段。玄宗遺憾先前的賞賜少,親筆下詔又增加一百戶,表彰他顯著的節(jié)操。這年冬天,詔令知古主持東都吏部選事,他以稱職而聞名,皇帝下詔稱贊并賜衣一套。從此皇帝待他恩意更厚,他由黃門監(jiān)改任紫微令。與崇不和睦,改授工部尚書,罷除參知政事的宰相職位。開元三年知古去世,終年六十九歲。宋璟聽說后感慨道:叔向是古代流傳的正直的典,子產是古代流傳的仁愛的典,兼

33、而有之者就是公??!追贈知古為幽州都督,謚號忠。16.補寫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5分)(1)(詩經氓中_,_兩句,以河流有岸、濕地有邊比喻凡事都有底線,暗示女主人公對負心男子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2)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中,_,_,_三句,通過一系列的動作描寫了作者對知識的渴求和對教師的尊敬,從而告誠馬生在求學路上要尊重教師、要有嚴謹?shù)那髮W態(tài)度。16. (1)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2)余立待左右 援疑質理 俯身傾耳以請19.以下句子中表達得體、語意清楚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 )A.小的父親因事未能到達會場,主持人對小說,我去年采訪過您父親,親聆先賢對朗讀的看法,受益匪淺。B.小收到王先生

34、的著作后誠懇地回信:惠賜的大作已收到。拜讀后,深感對我的寫作有莫大幫助,定當珍藏。C.光明中學團委下發(fā)的通知容如下:請各班班長在本周五上午十點半準時來參加歌詠比賽的抽簽,不得缺席。D.小明的媽媽有點愛嘮叨,這天小明一本正經地對媽媽說:媽,您是很會說話,但今天您少說兩句我就更快樂了。19.B(A.先賢是對去世的人的稱呼。C.沒有說清楚抽簽的地點。D.您是很會說含貶義,不適合對自己的媽媽講。)21.請參照的推斷方式、合理反駁對方的觀點。(5分)材料一:賀考進士,反對者說:他父親名字中的晉與進士的進諧音,按照避諱的原則,他不能考進士。愈反駁說:如果這樣的話,則父親叫仁,兒子就不能做人了嗎.材料二:有

35、人說,好的作品永遠是少數(shù)人的專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魯迅反駁說:如果這樣的話,_.材料三:一個學生表示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他說:我的夢想是像愛因斯坦一樣,寫出一部偉大的科學著作。語文教師反駁說:如果這樣的話,_.21.= 1 * GB3則誰也看不懂的作品就中世界上最好的作品嗎.= 2 * GB3則你那偉大的科學著作將用什么樣的語言文字來寫作呢.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寧字武子,少篤學,多所通覽。簡文帝為相,將辟之,為桓溫所諷,遂寢不行,溫薨后,始解褐為余杭令。在縣興學校,養(yǎng)生徒,潔己修禮,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風化大行。自中興已來,崇學敦教,未有如寧者也。在

36、職六年,遷臨淮太守,封陽遂鄉(xiāng)侯。頃之,征拜中書侍郎。在職多所獻替,有益政道。時更營新廟,博求辟雍、明堂之制,寧據(jù)經傳奏上,皆有典證。孝武帝雅好文學,甚被親愛,朝廷疑議,輒誥訪之,寧斥朝士,直言無諱。王國寶,寧之甥也,以諂媚事會稽王道子,懼為寧所不容,乃相驅扇,因被疏隔。求補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試死邪不信卜占固請行臨發(fā)上疏時政所啟多合旨寧在郡又大設庠序,遣人往交州釆磬石,以供學用,改率舊制,不拘常憲。遠近至者千余人,資給眾費,一出私祿。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學生,課續(xù)五經。又起學臺,功用彌廣。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太守臣寧入參機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濁。宗廟之設,各有品秩,而寧自置家廟

37、。寧假設以古制宜崇,自當條上,而敢專擅,惟在任心。愿出臣表下太常,議之禮典。詔曰:假設寧果如凝之所表者,豈可復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時為天門太守,棄官稱訴。帝以寧所務惟學,事久不判。會赦,免,初,寧嘗患目痛就中書侍郎湛求方,湛因嘲之曰:古方,用損讀書一,減思慮二,專視三,簡外觀四,旦晚起五,夜早眠六。修之一時,近能數(shù)其目睫,遠視尺捶之余。長服不已,洞見墻壁之外。非但明目,乃亦延年。既免官,家于丹陽,猶勤經學,終年不輟。年六十三,卒于家。 (節(jié)選自晉書寧傳)10.以下對文中畫波浪線局部的斷句,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 )(3分)A.求補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試死邪/寧不信卜占/固請行

38、/臨發(fā)/上疏時政/所啟多合旨/B.求補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試死邪/寧不信卜占/固請行/臨發(fā)/上疏時政/所啟多合旨/C.求補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試死邪/寧不信/卜占固請行/臨發(fā)/上疏時政/所啟多合旨/D.求補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試死邪/寧不信/卜占固請行/臨發(fā)/上疏時政/所啟多合旨/11.以下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容的講解,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 )(3分)A.解褐,也稱釋褐,意為脫去粗布衣服,比喻入仕為官。褐指粗布衣服。B.太常,古代設置的官職,原來屬九卿之一,掌管國家祭祀、禮樂等禮儀事務。C.庠序,古代的學校,在殷商時期稱序,在周代稱庠,后

39、來也泛指學校。D.經傳,儒家典籍與傳的統(tǒng)稱,經是儒家典籍,傳是史籍中的人物傳記。12.以下對原文有關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 )(3分)A.寧尊崇儒禮,重視教化。任余杭令,他興辦學校,施行禮教,效果良好;任豫章太守,實行多項舉措弘禮授學。B.寧為官耿直,不避親屬。他指斥朝中的官員,直率而言,無所隱諱;外甥王國寶諂媚事奉會稽王,他沒有容忍。C.寧忠于職守,受到信任。在中書侍郎任上,他提出許多有益政事的建議:朝廷有疑難議題,孝武帝常向他咨詢。D.寧專心好學,讀書勤奮。他年少閱讀廣泛,后免官在家仍勤讀經典,湛給他開的藥方也側面反映他讀書勤奮。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

40、0分)(1)簡文帝為相,將辟之,為桓溫所諷,遂寢不行。 (2)寧假設以古制宜崇,自當條上上,而敢專擅,惟在任心。10B11B是史籍中的人物傳記錯誤,傳是古代解釋經書的著作。見課本師說注釋12C他沒有容忍依據(jù)缺乏,原文為王國寶懼為寧所不容131簡文帝擔任丞相,將要征用寧,被桓溫勸阻,就擱置沒有實行。辟 動詞,征用,為所被動句式,諷動詞,勸阻,遂副詞,就,寢動詞,擱置五處,一處1分。2寧如果認為古代禮制應當尊崇,自然應當列條上奏,而他敢于專斷,只因為他隨心所欲。以 動詞,認為,崇動詞,尊崇,條上動詞性短語,列條上奏,專擅形容詞性短語,專斷,任心動詞性短語,隨心所欲五處,一處1分。參考譯文: 寧字武

41、子。年少專心好學,閱讀廣泛。簡文帝擔任丞相,將要征用寧,被桓溫勸阻,就擱置沒有執(zhí)行?;笢厝ナ篮?,寧才擔任余杭令。他在余杭縣興辦學校,培養(yǎng)學生,端正自己,施行禮教,有志向、操行的士人沒有不尊崇他的。一年后,社會風氣徹底改變。自南渡以來,崇尚學習,注重禮教,沒有比得上寧的。寧在任六年,升任臨淮太守,加封陽遂鄉(xiāng)侯。不久,被征召授予中書侍郎。在中書侍郎任上,屢次勸善規(guī)過,有益于施政。當時朝廷又新建太廟,廣泛征求修建辟雍、明堂的形制,寧根據(jù)經典及其注解奏皇帝,都有出典依據(jù)。孝武帝一向愛好文章,寧很受親近喜愛,朝廷有疑難的議題,總是咨詢寧。寧指責官員,直率而言,無所隱諱。王國寶,是寧的外甥,靠奉承討好事奉

42、會稽王司馬道子,害怕不被寧容忍,于是唆使煽惑,寧因此受到疏遠。他請求補任豫章太守,皇上說:豫章不適宜安排太守,為什么急著讓自己冒死前往呢.寧不相信占卜,堅持請求赴任。臨上任,上奏疏說時事,所啟奏大多符合皇帝旨意。寧在豫章郡又大力建立學校,派人到交州采集磬石,來供給講學使用,改革舊的制度,不拘泥于常法。遠近來求學的有一千多人,資助他們的費用,全出自自己的俸祿。同時擇取本郡四大望族的子弟,都充當學生,學習五經。又修建學臺,用途非常廣泛。江州刺史王凝之上書說:太守寧入朝任職機要官署,出朝擔任名郡長官,卻放縱自己奢侈污濁的行為。宗廟的設置,各按官員的品級,但寧私自建立祖廟。寧如果認為古代禮制應當尊崇,

43、自然應當列條上奏,而他敢于專斷,只因為他隨心所欲。希望將我的奏章下達太常,根據(jù)禮法加以定罪?;噬舷略t書說:如果寧真像凝之所上奏的那樣,怎能再主管豫章郡呢!因此受到責罰。寧的兒子泰當時擔任天門太守,解職去官上訴?;实垡驗閷幩龅闹皇菫榱私虒W,事情長久不判決。正趕上大赦,免于判罪。起初,寧曾因患眼痛病到中書侍郎湛那里請求藥方,湛于是取笑他說:古代藥方,第一減少讀書,第二減少思慮,第三專心省,第四少看外物,第五早晨晚起,第六晚上早睡。修煉一段時間,近處能數(shù)清睫毛,遠處能看清一尺的木杖。長期修煉不停頓,可以清楚地看見墻壁以外。不但使眼睛看得清楚,也能延長壽命。寧免官以后,在丹陽安家,仍然勤讀儒家經典,

44、一年到頭不連續(xù)。六十三歲,在家中去世。16.補寫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5分)(1)劌論戰(zhàn)中,在魯莊公表示不虛報祭品數(shù)量,以誠信示人后,劌用,兩句話來說明自己的態(tài)度。(2)師說中,愈對只知道學習句讀,不知從師解決疑惑的現(xiàn)象給予了,的評價。(3)杜甫登高中運用意象疊加的手法,表現(xiàn)夔州秋天江上典特征的詩句是。161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2小學而大遺 吾未見其明也 3渚清沙白鳥飛回19.以下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一句是 3分A.下中國政府歷來主,國家、地區(qū)間的爭端都應該以和平方式解決,不要兩句話說不到一塊,就動刀動槍的。B.您的信我已經收到,寄來的土特產我也笑納了。看到這些家鄉(xiāng)特產,憶及您對我一貫的關

45、心,我不勝感謝。C.15年來,先生救助了124名孩子,他說:我知道沒爹沒媽的滋味,只要有孩子需要幫助,我定全力相助。D.你寄來的文稿,我已經認真拜讀,由于鄙人才疏學淺,水平有限,只對其中有疑的一處,斗膽進展了斧正。19BA句兩句話說不到一塊,就動刀動槍的為口語,語體不符,可改為不要動輒付諸武力。C句笑納,用于請人收下禮物的客套話,可改為收下。D句斧正,敬辭,用于請人改文章,可改為修改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太祖之世歲有事西域中原官吏多聚斂自私而官無儲偫近臣別迭等因言漢人無補于國可悉空其人以為牧地。楚材曰:陛下將南伐,軍需宜有所資,假設均定中原,地稅、商稅及鹽、酒、鐵冶、山澤之稅,歲可

46、得銀五十萬兩、帛八萬匹、粟四十余萬石,足以供給,何謂無補哉乃奏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課稅使,凡長式悉用士人,如時可、防等,皆寬厚長者,參佐皆省部舊人為之。辛卯秋帝至云中,十路咸進廩籍、金帛。帝大喜,謂楚材曰:汝不去朕左右,而能使國用充足如此。即日拜中書令。舊制,凡攻城對敵,以矢石相加者,即為拒命。既克,皆屠之。汴梁將下,楚材馳入奏曰:將士暴露于外數(shù)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得地無民,將焉用之帝猶豫未決,楚材復曰:奇巧之工,厚藏之家,皆萃于此,假設盡殺之,將無所獲。乃詔罪至究顏氏,余皆勿問,時避兵居汴者得百四十七萬人。楚材又請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元措,奏襲封衍圣公,付以林廟地。命收太常禮樂生,及召名儒梁

47、陟、王萬慶、著等,使直釋九經。置編修所于燕、經籍所于平陽,由是文治興焉。帝議裂州縣,賜親王功臣。楚材曰:裂土分民,易生嫌隙,不如多以金帛與之。帝曰:已許之奈何楚材曰:假設朝廷置吏,收其貢賦,歲終頒之,使毋擅科征,可也。帝然其計,遂定天下賦稅。朝議以為太輕,楚材曰:作法于涼,其弊猶貪,后將有以利進者,則今已重矣。丁酉,楚材奏命宣宣課使中隨郡考武,以經義、詞賦、論分為三科,儒人被俘為奴者,亦令就試,其主匿弗遣者死。得士凡四千三十人,免為奴者四之一。 (節(jié)選自贄藏書)【注釋】儲偫:儲藏、積儲10.以下對文中畫波浪線局部的斷句,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 )A.太祖之世歲有事/西域中原官吏多聚斂自私

48、/而官無儲偫/近臣別迭等/因言漢人無補于國/可悉空其人以為牧地。B.太祖之世/歲有事西域/中原官吏多聚斂自私/而官無儲偫近臣/別迭等因言漢人無補于國/可悉空其人以為牧地。C.太祖之世/歲有事西域/中原官吏/多聚斂自私/而官無儲偫/近臣別迭等因言漢人無補/于國可悉空其人/以為牧地。D.太祖之世/歲有事西域/中原官吏多聚斂自私/而官無儲偫/近臣別迭等因言漢人無補于國/間悉空其人以為牧地。11.以下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容的講解,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 )A.路,宋元日時行政區(qū)域名。宋時的路,相當于現(xiàn)代的省;元時的路,相當于現(xiàn)代的地區(qū)。與現(xiàn)在道路的路意義不同。B.林廟,指孔林、孔廟??琢?指孔

49、子及其后裔的墓園??讖R,紀念、祭祀孔子的祠廟。付以林廟地即給予他孔林、孔廟的用地。C.文治,指以文教禮樂治民,常與武功連用,指以文治國的盛績與以武禁暴的偉力。常用于描述古代君主在統(tǒng)治國家時的表現(xiàn)。D.作法于涼,其弊猶貪中作法即制定賦稅,涼即重。這句話指出,制定很重的賦稅以后,還會出現(xiàn)貪污的弊端。12.以下對原文有關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 )A.耶律楚材勤于政事。他白始至終侍奉在元太祖身邊,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議,他曾建議讓忠厚的漢族讀書人擔任正副征收課稅使,結果國用充足。B.耶律楚材關愛百姓。當汴梁將被屠城時,楚材這樣說服元世祖:有地無民,要土地無任何用處;如果殺盡聚集于

50、此的巧匠、富家,最終一無所獲。C.耶律楚材有治國才能。楚材請求尋找孔子后裔,并使之世襲衍圣公,尊崇儒術;反對太祖分割州縣賞賜給親王功臣的做法,并親自制定了賦稅制度。D.耶律楚材重視讀書人。楚材奏命中到各郡主持考試,下令被俘為奴的讀書人也可參加,主人不得藏匿、阻止,脫穎而出的讀書人達四千三十人。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乃詔罪至完顏氏,余皆勿問,時避兵居汴者得百四十七萬人。 2假設朝廷置吏,收其貢賦,歲終頒之,使毋擅科征,可也。 10.D【解析】A項的錯誤在于前言西域、中原官吏,后言漢人,對象前后不一致:B項因是副詞,于是,就的意思,說明上下文是順接的關系,而官無儲偫近

51、臣無法成為漢人無補于國的理由。C項的錯誤在于近臣別迭等因言漢人無補/于國可悉空其人,從上文的中原官吏和下文的中原可知,其應為中原地區(qū)的,根據(jù)下文耶律楚材的答復陛下將南伐,軍需宜有所資,假設均定中原足以供給,何謂無補哉可知是對上文中原的漢人無補于國的答復。11.D【解析】D項,涼為上文的輕,輕微,薄。12.C【解析】C項,親自制定了賦稅制度文中無據(jù)。13.1于是(太祖)下達命令只對完顏氏一族治罪,其余的都不追究,當時因躲避戰(zhàn)亂而移居(在)汴梁的有一百四十七萬人。(太祖詔問避兵等詞4分,整體意思1分,共5分。)2如果朝廷設置宮吏,收取官吏所治之地的土特產和賦稅,年底時分賞給親王功臣,讓(他們)不要

52、擅自征收賦稅,這樣就行了。(置其頒之擅科征等詞4分,整體意思1分。共5分,)【解析】動詞詔罪前缺少主語太祖:詔指帝王所發(fā)的文書命令,這里用作動詞;問譯為追究:避兵譯為躲避戰(zhàn)亂,置譯為設置:其為代詞,指代官吏所治的地方:頒譯為獎賞、分賞,之為代詞,指代親王功臣:擅譯為擅自,征譯為征收,科指賦稅。文言文參考譯文:耶律楚材(節(jié)選)在元太祖成吉思汗的時代,(元太祖)每年都(對)西域進展征伐。中原地區(qū)的官吏,大多搜刮財貨歸個人私有,可是官府沒有積儲,近臣別造等就說漢人對國家沒有什么幫助,可以把漢人全部趕走,把(他們的土地)變?yōu)槟翀觥3恼f:陛下將向南征討,軍需應該有人供給,如果公平地規(guī)定中原地稅、商稅及

53、鹽、酒、煉鐵、山林與川澤的稅,每年可得銀五十萬兩、帛萬匹、糧食四十余萬石,完全可以供南征所需,說什么沒有幫助呢于是上書建議設置燕京等十路征收課稅使,凡正副課稅使都用知識分子,如時可、眆(fang)等,都是寬大厚道輩分高的人,屬官都是原中央政府指定的人員擔任。辛卯年秋天皇帝到了云中,十路都進奉倉廩與籍田、黃金和絲綢。帝很快樂,對楚材說:你不離我的身邊,卻能使國家的費用這樣充足。當日授予(楚材)中書令的高官。按照從前的制度,但凡在攻城交戰(zhàn)的時候,敵人用和壘石對抗的,就是拒抗王命,攻取城池之后,都要屠殺他們。汴梁將被攻下的時候,楚材疾走入朝上奏說:將士們在野外征戰(zhàn)幾十年,想要的是土地和人民罷了,得到

54、了土地卻沒有百姓,土地還有什么用處呢皇帝猶豫不能下決斷,楚材又說:巧妙的工匠,富裕的家庭,都聚集在這里,如果全部殺了他們,將一無所獲。于是太祖下達命令只對完氏一族治罪,其余的都不逃究,當時因躲避戰(zhàn)亂而移居(在)汴梁的有一百四十七萬人。楚材又請求找孔子的后代,找到了第五十一代孔元措,上奏(讓孔元措)承襲衍圣公的封號,給與(他)孔林、孔廟的用地。命令接納太常札樂生,又邀請著名的儒者梁陟(zh)、王萬慶、著等,讓(他們)直白地解釋九經。在燕地設置編修所,在平陽設置經籍所,從此文治興起了,皇帝(和大臣)商議分裂縣賞賜給親王功臣。楚村曰:分裂土地和百姓,容易產生仇怨,不如多給他們一些錢財。帝曰:已經容許

55、了,怎么辦呢楚村曰:如杲朝廷設置官吏,收取其地的土特產賦稅,年底時分賞給他們,讓(他們)不要擅自征收賦稅,這樣就行了。皇帝認為耶肆楚材的考慮是正確的,于是規(guī)定了天下賦稅。在朝中議政的時候,(有的大臣)以為太輕,楚材曰:制定的稅很輕,還會出現(xiàn)貪污的弊端,以后將有憑借金錢晉升的,則今天的賦稅已經很重了。丁酉年, 楚材上奏命令宣宣課使中到各郡主持考試,按照經義、詞賦、策論分為三科,在戰(zhàn)爭中被擒獲成為奴隸的讀書人也被命令參加考試,把奴仆藏起來、不讓參加考試的主人要被治死罪。錄取的讀書人總計總共四千三十人,解除了奴隸身份的有四分之一。16.補寫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5分)杜甫登高中,,兩句通過落木、

56、長江傳達出作者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深沉感慨。王勃的滕王閣序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如潦水盡而寒潭清,兩句寫出了山水的色彩變化之美;山原曠其盈視,兩句寫出了山川的壯麗之美:,秋水共長天一色兩句寫出了上下渾成,江天相接的明麗之美。16.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煙光凝而暮山紫;川澤舒其駭矚;落霞與孤鶩齊飛19.以下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句是(3分)( )A.您這次給予我經濟上的幫助和物質上的支持,今后如需我?guī)椭?您盡管說,我一定鼎力相助。B.為進一步增強、兩地旅游合作,市旅發(fā)委籌劃推出了市百萬元景區(qū)門票惠贈市民活動。C.中秋降臨之際,先生獻上他的一首拙作中秋的月,來祝所有參會的人闔家團圓

57、,幸福美滿。D.令愛今天生病了,我下午需要請假半天照顧她,剩余的工作就請您幫我完成,給您添麻煩了,。19.B【解析】A.鼎力相助指對別人對自己的大力幫助,敬辭:C.拙作為謙辭,稱自己的作品:D.稱別人的女兒為令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抃字閱道,人。進士及第。濠守給士卒廩賜不如法,聲欲變,守懼。轉運使檄抃攝治之,州以無事。為殿中侍御史,彈劾不避權幸,聲稱凜然,京師目為鐵面御史。溫成皇后之喪,沆以參知政事監(jiān)護,及為相,領事如初。抃論其當罷,以全國體。吳充等相繼被逐。抃言其故,悉召還。呂溱等既出守,歐陽修等求郡。抃言:近日正人端士紛紛引去,以正色立朝,不能諂事權要。修等由是得留,一時名

58、臣,賴以安焉。知益州。蜀地遠民弱,吏肆為不法,州郡公相饋餉。柞以身帥之,蜀風為變。出知虔州。虔素難治拄御之嚴而不苛,召戒諸縣令,使人自為治。令皆喜,爭盡力,獄以屢空。嶺外仕者死,多無以為歸,柞造舟百艘,移告諸郡曰:仕宦之家,有不能歸者,皆于我乎出。于是至者相繼,悉授以舟,并給其道里費。神宗立,召知諫院。故事,近臣還自者,將大用,必更省府,不為諫官,大臣以為疑,帝曰:吾賴其言耳,茍欲用之,無仿也。及,帝曰:聞卿匹馬入蜀,以一琴一鶴自隨,為政簡易亦稱是乎.以戍卒為憂,遂以大學士復知。召見,勞之曰:前此,未有自政府往者,能為朕行乎.對曰:陛下有言,即法也,奚例之問.既至蜀,治益尚寬。有卒長立堂下,呼

59、諭之曰:吾與汝年相假設以一身入蜀為天子撫一方汝亦宜清謹以率眾比戍還得余貲持歸為室家計可也。人喜轉相告,莫敢為惡,蜀郡晏然。劍州民私作僧度牒,或以為謀逆告,忭不畀獄吏,以意決之,悉從輕比。謗者謂其縱逆黨,朝廷取具獄閱之,皆與法合。薨,年七十七,謚曰清獻。選自宋史抃傳有刪改10.以下對文中波浪線局部的斷句,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 A. 吾與汝年相假設/以一身入蜀/為天子撫一方/汝亦宜清謹以率/眾比戍還/得余貲持歸/為室家計可也B. 吾與汝年相假設/以一身入蜀/為天子撫一方/汝亦宜清謹以率眾/比戍還/得余貲持歸/為室家計可也C. 吾與汝年相假設/以一身入蜀/為天子撫一方/汝亦宜清謹以率/眾比戍還

60、/得余貲持/歸為室家計可也D. 吾與汝年相假設/以一身入蜀/為天子撫一方/汝亦宜清謹以率眾/比戍還/得余貲持/歸為室家計可也11.以下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容的講解,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 A.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曉諭、聲討等事務的文書。是古代官府文書的名稱之一。B.皇后:指皇帝的正妻,以前只稱后,以后天子稱皇帝,后于是稱為皇后。C.臣子向皇帝進言時,皇帝必須站在宮殿的臺階下承受進言,所以尊稱皇帝為陛下。D.謚號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據(jù)其生平事跡評定的稱號。謚號有褒義的,也有貶義的。12.以下對原文有關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 A. 抃彈劾權貴,保護君子。他正氣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