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與輕軌設計第2.2節(jié)線路設計_第1頁
地鐵與輕軌設計第2.2節(jié)線路設計_第2頁
地鐵與輕軌設計第2.2節(jié)線路設計_第3頁
地鐵與輕軌設計第2.2節(jié)線路設計_第4頁
地鐵與輕軌設計第2.2節(jié)線路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節(jié) 線路設計一、基本規(guī)定二、選線三、線路平面設計四、線路縱斷面設計一、基本規(guī)定線路設計一般分為四個階段,即可行性研究階段、總體設計階段、初步設計階段和施工設計階段。地鐵和輕軌線路按其在運營中的作用,可分為正線、輔助線和車場線。 地下鐵道線路在城市中心地區(qū)宜設在地下,條件允許時可設在高架橋和地面上。地下鐵道的地下線路的平面位置和埋設深度。地下鐵道每條線路均應按獨立運營進行設計,線路之間以及線路與其他交通線路之間的交叉處,應為立體交叉。二、選線選線包括設計線路走向、線路路由、車站分布、輔助線分布、線路交叉形式、路線敷設方式等的選擇。選線分為經(jīng)濟選線和技術選線。經(jīng)濟選線經(jīng)濟選線就是選擇行車線路的

2、起始點和經(jīng)過點。 線路起始點往往選擇在換乘量大的處所。在城市中心區(qū),軌道交通宜設置在地下。線路應盡量經(jīng)過大的客流集散點,見圖2-8。在市郊集合部和郊區(qū),應以高架橋和地面線路為主。圖2-8 上海地鐵一號線示意圖地鐵與輕軌不論地下、高架或地面線,左線和右線一般平行并列于同一街道范圍內(nèi)。左右線的組合方式形式多樣,常見地下線的組合形式如圖2-9所示。等高并列平行等高平行并列上下重疊 水平分離 上下水平均分離圖2-9 左右線路位置關系(尺寸單位:m)圖2-10 高架輕軌線路及車站橫斷面(尺寸單位:m)圖2-11 地面軌道交通線路橫斷面(尺寸單位:m)地面線路一般也是并列、平行、等高。地面線路,應結合街道

3、規(guī)劃,可以放在車道中心,也可設置在一側,應全線通盤考慮,不可隨意換位。圖2-12 上海明珠輕軌高架橋區(qū)間線路橫斷面高架線路在左右線一般采用同一橋墩,故左右線一般均為并列、平行、等高。技術選線技術選線是按照行車線路、結合有關設計規(guī)范,平面和縱剖面設計要求,確定不同坐標處線路位置。一般遵循先定點,后連線,點線結合。車站的疏密與人口密度的高低以及線路的長短有關。地下鐵道規(guī)范中規(guī)定“車站間的距離應根據(jù)實際需要確定,市區(qū)宜為1km左右,郊區(qū)不宜大于2km”。我國已建成的地鐵車站平均間距如表2-6所示。城市名稱線別線路運營長度(km)車站個數(shù)平均站間距離(m)北京1號線西段16.87121 534北京環(huán)線

4、23.01181 278北京復八線13.511(地下9個、地面2個)958上海地鐵1號線(一期)16.1131 200上海地鐵2號線(一期)13.5101 277上海明珠輕軌線24.97519(高架16個、地面3個)1 370廣州地鐵1號線18.47161 086廣州地鐵2號線23.21201 105天津一期工程7.471 100 我國已經(jīng)建成地鐵平均站間距離 表2-6輔助線的分布輔助線路按其使用性質可以分為折返線、存車線、渡線、聯(lián)絡線、車輛段(車場)出入線。輔助線是為保證正常運營,合理調(diào)度列車而設置的線路,最高運行速度限制在35km/h。折返線 為供運營列車往返運行時調(diào)頭轉線及夜間存車而設置

5、的線路。圖2-13 折返線形式聯(lián)絡線 是為溝通兩條單獨運營線路而設置的連接線,為兩線車輛過線服務。圖2-14 聯(lián)絡線圖車輛段出入線是正線與車輛段間的連接線,是車輛段與正線之間的聯(lián)絡通道。圖2-15 車輛段出入線輔助線的分布原則:每條線路的起始點或每期工程的起止點必須設置折返線或渡線。在靠近車輛段端一般設渡線,利用正線折返。小客流截面的區(qū)段上應設置區(qū)段折返線。每隔35個車站應設置存車線,供故障列車臨時存放或檢修。三、線路平面設計理想的軌道交通線路平面上應是由直線和很少數(shù)量的曲線組成,而且每一條曲線采用盡可能大的半徑,在曲線和直線之間有緩和的過渡曲線。在城市中,兩個車站不可能都用一條直線連接,線路

6、中有時要避開障礙物,曲線是不可避免的,如圖2-16 ,曲線半徑應按照規(guī)范或公式計算選取。1.地鐵線路曲線平面設計最小曲線半徑:是修建地下鐵道的主要技術標準之一,它與地鐵線路的性質、車輛性質、行車速度、地形地物條件等有關。最小曲線半徑選定的合理與否,對地下鐵道線路的工程造價、運行速度、養(yǎng)護維修都將產(chǎn)生重大影響。圖2-16 地下鐵道曲線連接示意圖式中:Rmin滿足欠超高要求的最小曲線半徑 (m); V設計速度(km/h); hmax最大超高(120mm) ; hgy允許欠高(hgy=61.2mm)。 理論公式(2-13) 曲線半徑選擇線路平面最小線路半徑,按地下鐵道設計規(guī)范(GB501572003

7、)規(guī)定,如表2-7。線路一般情況(m)困難情況(m)A型車B型車A型車B型車正線v80km/h35030030025080km/h100km/h550500450400聯(lián)絡線、出入線250200150車場線150110110 最小曲線半徑 表2-7 緩和曲線計算為了保證列車運行的平順,滿足曲率過渡、軌距加寬和超高過渡的要求,保證乘客舒適安全,在正線上當曲線半徑等于或小于2000m時,圓曲線與直線間應根據(jù)曲率半徑和行車速度設置緩和曲線。v L 10095908580757065605550454030303 0003025202 50035302520202 0004035302520201 5

8、0055504535302520201 2007060504035302520201 00085706050453530252520800858075655545403530252070085807570605045353025202065085807570605545403530202015040403525緩和曲線長度 表2-8 l 1009590858075706560555045403030600807570706055454035302020550757070655545403520202050070706560504535202020204507065605550402520202

9、040065606055452520202035060606050302520202030060606035302520202506060403530202020060404035252015040403525 v續(xù)上表式中:l以超高順坡率求計算緩和曲線最小長度(m); H圓曲線實設超高(mm)。 超高順坡率超高順坡率不宜大于2,困難地段不應大于3,則緩和曲線最小長度為:(2-14)式中:v設計速度(km/h); f為允許的超高時變率。目前國內(nèi)地鐵設計尚缺乏這方面的資料,通常取f=40mm/s。以f=40mm/s,H=120mm代入,得到:限制超高時變率要求為保證乘客的舒適,緩和曲線長度l2(

10、m)為:(2-15)(2-16)為保證乘客的舒適度,取=0.3m/s,代入得到:式中:離心加速度(m/s2); v為設計速度(m/s); l3按離心加速度增長率限制確定緩和曲線長。限制離心加速度時變率 為了保證乘客進入曲線段舒適,必須限制離心加速度的增長率:(2-17)(2-18)說明:道岔附帶曲線可不設緩和曲線和超高,但曲線半徑不得小于道岔曲線半徑。 地下鐵道線路不宜采用復曲線。 在困難的地段有充分技術依據(jù)時才可采用復曲線。 當兩圓曲率差大于1/2500,應按計算設置緩和曲線。 高架輕軌線半徑選擇線路平面要與規(guī)劃道路平面保持一致,曲線半徑參照表2-8選用。正線上最小半徑一般不小于200m(控

11、制速度55km/h),困難條件下不小于100m(限速40km/h)特殊困難條件下個別半徑小于60m(限速30km/h)。場線上最小半徑30m,但應盡可能使用較大半徑。聯(lián)絡線可比正線標準再降低一級使用,但最小半徑不應小于60m。 平面連接 正線與聯(lián)絡線上曲線半徑小于1500m時,直線與圓曲線間,要設緩和曲線。場線上由于運行速度低,可不設緩和曲線和超高。當曲線半徑小于150m時,按3的變更率設過渡段,其長度不短于表2-9所列數(shù)據(jù)。R3040506080100過渡段543211 過渡線長度(m) 表2-8兩曲線間夾直線,一般情況下不短于50m,困難情況下不 短于25m。場線上兩曲線夾直線不短于12.

12、5m(均不含過渡段)。圓曲線最小長度為12.5m,以不小于最大轉向架中心銷距11.0m,進整為標準軌長的一半。曲線函數(shù)計算公式 緩和曲線示意圖見圖2-17。圖2-17 緩和曲線示意圖式中:R半徑; a偏角。圓曲線函數(shù)計算公式(2-19)(2-20)緩和曲線函數(shù)計算公式 式中: l為緩和曲線長度曲線加寬和緩和曲線函數(shù)表,見表2-8。四、線路縱斷面設計軌道交通線路按地面標高差異分為地面線、高架線、地下線。地下鐵道車站設線路縱剖面的最高處,車站兩端為下坡,稱為節(jié)能縱坡。車站主體結構采用明挖法施工,區(qū)間隧道采用盾構法或其他暗挖法施工,方便設計成節(jié)能縱坡。坡度選擇 最大縱坡 我國地下鐵道正線規(guī)范規(guī)定最大

13、坡度宜采30,困難地段可采用35,輔助線的最大坡度宜采用40,但均不包括各種坡度的折減值。高架輕軌線按我國輕軌樣車技術條件規(guī)定正線的限制坡度定為60。車站縱坡地下鐵道車站站臺計算長度段坡度宜采用2,困難條件下不大于3。地面和高架橋的車站站臺段線路設置在平道,在困難地段可設在不大于3的坡道。最小縱坡隧道內(nèi)線路坡度一般不小于3。車場線設在不大于1.5的坡道上。為了便于道岔的養(yǎng)護與維修,道岔應鋪設在不大于5的坡度上,在困難的條件下可設在不大于10的坡度上。隧道內(nèi)折返線和存車線一般選取20。豎曲線為了緩和變坡度的急劇變化,使列車通過變坡點時產(chǎn)生的附加加速度不超過允許值,相鄰坡度差大于或等于2時,應設豎曲線。列車通過變坡點時產(chǎn)生附加加速度av (m/s2),豎曲線半徑RV(m)和行車速度V(km/h)之間關系為: (2-21)我國地鐵規(guī)范上正線取值一般av=0.1m/s2,困難條件下av=0.17m/s2??紤]區(qū)間正線的運行速度一般為80km/h,站端為60km/h.。將上述數(shù)據(jù)代入公式(3-21),如表2-10。線路類別一般情況困難情況正線區(qū)間5 0003 000車站端部3 0002 000聯(lián)絡線、出入線2 000車場線2 000 豎曲線半徑 表2-10對輕軌線路,設計行車速度V=3060km/h,豎向離心加速度aV=0.30.6m/s2,計算結果如表2-11。序號v(km/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