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的教案10篇_第1頁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的教案10篇_第2頁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的教案10篇_第3頁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的教案10篇_第4頁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的教案10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 - 32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的教案10篇 在數(shù)學課堂上,二班級數(shù)學老師要最大限度激發(fā)同學的學習愛好,讓課堂成為同學的舞臺。每一個二班級數(shù)學老師都應當在課前寫一篇二班級數(shù)學教案,那么你知道如何寫二班級數(shù)學教案?你是否在找正預備撰寫“北師大版二班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下面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883395北師大版二班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使同學熟悉乘號,知道乘法的含義,初步把握乘法算式讀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培育同學初步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力量。 教學重點:熟悉乘號,知道乘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把握乘法算式讀法和算式 教具預備: 教學掛圖或多

2、媒體,小黑板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一、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加法和減法,從今日開頭,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算法,這就是乘法,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乘法的初步熟悉。 二、新授 1、教學例1。 (1)出示例1圖 (2)提問:圖中幾處有小白兔?每處有幾只?一共有幾個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樣算? 板書:2+2+2=6(只) 圖中幾處有小雞?每處有幾只?一共有幾個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雞,怎樣算? 板書:3+3+3+3+=12(只) (3)老師指著算式提問: 這兩個算式里加數(shù)分別都是幾?是幾個幾相加?的多少? (4)小結: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各只一共是多少,可以永各連加來算。求小雞一共有多少只,

3、就是4個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個3連加來算。 2、教學試一試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1)出示試一試圖。 (2)提問:橫著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幾朵?有這樣的幾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樣算?求一共的朵數(shù),就是求幾個幾相加? 豎著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幾朵?有這樣的幾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樣算?求一共的朵數(shù),就是幾個幾相加。 (3)同學填書,完成試一試,集中溝通。 (4)觀看這兩個算式的得數(shù)相同嗎? 老師在同學回答的基礎上小結,橫著看3個5相加,豎著看是5個3相加,得數(shù)相同。 3、教學例2 (1)出示例2圖 (2)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嗎? 板書:2+2+2+2=8 2+2+2+2=8,表示幾個幾相加,得

4、幾? (3)老師說明:4個2相加得8,還可以用乘數(shù)計算,寫成22=8,像24=8這樣的算式,是乘法算式,這個符號(指)叫乘號(板書:乘號),可以這樣寫(示范寫)。24和2乘4。 (4)4個2相加得8,不僅可以寫成24=8,還可以寫成42=8,誰會讀這個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樣,各部分都是出名稱的,誰先來說說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同學答老師板書:2+2+2+2=8 (加數(shù))(加數(shù))(加數(shù))(加數(shù))(和) 老師說明:在乘法算式中,等號前面的數(shù)叫乘數(shù),等號后面的數(shù)叫積。 板書:42=8 (乘數(shù))(乘數(shù))(積) 同桌同學互說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誰能說說24=8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5、?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5)老師小結:求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就是4個2相加是多少,不僅可以用加法計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計算,可以寫成24=8或42=8,讀作:2乘4,4乘2,等號前面的叫成熟,等號后面的叫積。 4、教學試一試 (1)出示試一試圖,提問:小伴侶在做什么?小伴侶分幾組在跳繩,每組幾人?求一共有多少人跳繩,怎樣算? (2)同學獨自列式計算解答,老師巡察,了解同學解題狀況,輔導有困)難的同學,集體溝通。 (3)爭論;求4個5的和是多少,哪種寫法比較簡便? 三、完成想想做做14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小題圖,提問:1盒有多少枝?有幾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幾個幾? 同學填空獨自完

6、成 (2)同學獨自完成第2題,集體溝通時著重提問這道題是求是幾個幾朵? 2、完成想一想做做2 (1)用圓片擺一擺,每堆擺2個,擺4堆,指名回答,擺了幾個幾? 同學獨自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兩道乘法算式,集體溝通。 (2)用圓片擺一擺,每堆擺4個,擺2堆,指名回答:擺了幾個幾? 同學獨自寫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體溝通。 (3)比較一下這兩種擺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3 讀出乘法算式,再說出乘數(shù)和積各是什么。同桌同學先互說,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獨自完成,集體溝通。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四、總結 今日我們學了什么? #277853北師大版二班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一

7、)通過對兩種解題方法的比較,同學對兩種方法的區(qū)分與聯(lián)系更加清晰,從而提高同學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力量。 (二)培育同學思維的敏捷性和深刻性。 (三)滲透多角度思索問題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敏捷運用兩種解題方法,選擇解題方案。 難點:正確分析數(shù)量關系,選擇方案。 教具和學具 寫有練習題的幻燈片和幻燈。 教學過程設計 (一)做一做,說一說 “一個縫紉組運來98米布,做兒童服用了48米,做嬰兒裝用了45米,還剩多少米?”要求同學獨自思索并動筆做在課堂練習本上(用兩種方法解答),老師課堂巡察,然后請兩名同學板演(每人一種方法)。 同學甲98-48=50(米) 同學乙 48+45=93

8、(米) 50-45=5(米)98-93=5(米) 同學解答后,老師可請同學先分析數(shù)量關系,再說說解題思路和每個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二)設疑激發(fā)愛好 老師談話:剛才這道題同學們用兩種方法進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實際中我們一般只要求同學用一種方法解答,那么這里就有一個方法的選擇問題,就是選擇比較簡便的解答方法,怎樣選擇呢?下面請同學們討論兩道題,請你分別選擇一種簡便方法進行解答。 1.光明學校藝術小組做了96個風車,送給第一幼兒園16個,其次幼兒園38個,還剩多少個? 2.媽媽給小紅買了一雙鞋25元,又買了一雙襪子5元,給售貨員50元,請你算一算應當找回多少元錢? 經(jīng)過仔細思索審題后,大部分同學

9、第一道題選擇第一種方法解答,如下: 96-16=80(個) 80-38=42(個) 答:還剩42元。 其次道題選擇其次種方法解答,如下: 25+5=30(元) 50-30=20(元) 答:應當找回20元。 同學解答后,老師又請同學分別說說選擇算法的依據(jù)和解題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義以加深對兩種算法的理解和把握,提高敏捷運用學問的力量。 為了提高同學識別力量,老師可再出一組題讓同學獨自選擇方法做。 3.王老師買口琴用了48元,買笛子用了36元,給售貨員100元,應當找回多少錢? 4.河里有40只鴨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這時河里有多少只鴨子?老師要求同學全體動筆,列式計算解答。老師課堂巡

10、察,尤其要照看一下學習有困難的同學是否也把握了。最終請中、下等水平同學說一說解答過程。 (三)鞏固進展 1.食堂有38筐蘿卜。午飯吃了9筐,晚飯吃的蘿卜的筐數(shù)跟午飯同樣多,還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種方法解答,并比較哪種方法簡便) 請同學們做在課堂練習本上,然后分別請一名同學板演,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如:同學可能做出如下幾種解法。 同學完成后,老師請同學分別說說選擇算法的依據(jù)和解題思路,對于用簡便方法解答的同學要賜予鼓舞。 2.鉛筆每支4角錢,小剛買了3支,給售貨員5元錢,應找回多少元錢?請同學用多種方法解答在課堂練習本上。 (同學們可能做出以下幾種方法) 同學完成后,進行訂正,并請同學們敘述每種

11、解法的解題思路。同時在比較中指出解法二為最簡便解法。 (四)比較溝通聯(lián)系 通過上述幾道題的討論可讓同學爭論一下兩種解答方法的區(qū)分與聯(lián)系(第一種解答方法是從一個數(shù)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即兩次求剩余;先減去第一個數(shù),再減去其次個數(shù)。其次種解答方法是減去兩個數(shù)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兩種方法雖然有所不同,但實質上是一回事,即從一個數(shù)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就等于從這個數(shù)里減去兩個數(shù)的和,其結果不變。這一學問是我們將要學習的減法性質),以加深對兩種方法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解題力量。 (五)試著做一做 1.一支鉛筆4角錢,一塊橡皮2角錢,小華買了2支鉛筆,一塊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錢? 2.鉛筆每支4角錢,小紅有1元錢

12、,要買3支,還差多少錢?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從一個數(shù)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的應用題綜合練習課,重在提高同學的解題力量,因此課堂設計從整體設計上留意:通過詳細實例讓同學在親自思索解答中比較兩種方法區(qū)分與聯(lián)系進而加深和理解兩種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題力量,培育思維的敏捷性和深刻性。 #256898北師大版二班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讓同學鞏固對克和千克的熟悉,并能依據(jù)實際狀況區(qū)分、應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確的質量概念。 2.通過復習,培育同學的觀看、分析及推理力量,并學會運用規(guī)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目標解析: 本節(jié)課復習的內(nèi)容比較抽象,在復習克和千克的過程中,應引導同學使用

13、數(shù)學的語言描述身邊物體質量的狀態(tài),并能依據(jù)實際狀況估量出物體的質量,培育同學的估測的意識,關心同學積累估量的閱歷。在復習簡潔推理的過程中,要注意培育同學的觀看、分析、推理和有條理地進行數(shù)學表達的力量,讓同學學會有序地、全面地思索問題。 教學重點:鞏固克和千克的熟悉,形成正確的質量觀念,培育同學的估測意識。 教學難點:讓同學學會有序地、全面地思索問題。 教學預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鞏固舊知,引入新知 (一)回顧復習過程 請同學回憶已經(jīng)復習過本學期的哪些內(nèi)容,對這些學問還有沒有什么問題。 (二)導入新課 今日我們將連續(xù)復習克和千克、推理這兩部分內(nèi)容。 設計意圖:給同學供應一個學習反思的平臺,

14、培育同學的問題意識和提問力量。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一)復習克和千克 1.梳理。 (1)說一說,你在水果店買東西時都見過什么? (2)計量物體的質量用什么單位?質量單位有哪些? 2.直觀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會想到什么? (2)舉例: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約是1克或者1千克? (3)實物展現(xiàn):1片口香糖約重1克,2袋500克的鹽重1千克。 3.進率關系。 (1)已經(jīng)明確了克和千克是質量單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關系呢? (2)說一說多少塊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鹽同樣重? 4.測量。 (1)測量物體的輕重要用到什么?測量時要留意什么? (2)說一說自己所熟悉的秤。 5.綜合

15、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二第7題。 同學獨自練習,集體溝通時重點說一說第3小題,培育同學養(yǎng)成仔細審題的習慣。 (2)完成練習二十二第17題。 要求同學課前調(diào)查,填寫調(diào)查結果,課上依據(jù)調(diào)查結果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在肯定的情境中喚起同學對物體質量的關注,通過操作、提問活動讓同學去感悟和體驗,有利于同學建立正確的認知結構。在練習時要讓同學說說自己簡單出錯的地方和緣由,引起其他同學的留意。 (二)復習推理 1.復習推理(一)。 (1)創(chuàng)設情境:李冰、王明、張強、夏雨一起排隊上車。張強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間,夏雨是最終一個,李冰不是第一個。請把他們的名字從前往后寫下來。 (2)思索:你先確定誰的位置?為

16、什么? (3)同學獨自完成。完成后同桌相互說一說推理的過程,供應充分表達的機會。 (4)指名說一說推理的方法及過程,其他同學補充,引導同學留意表達的有序性。 2.復習推理(二)。 (1)出示題目:在上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這四個數(shù),并且每個數(shù)在每行、每列都消失一次。B應當是幾? (2)同學分小組爭論,老師巡察指導。 (3)匯報溝通,老師留意適時點撥。 設計意圖:推理重在過程,復習中讓同學經(jīng)受想推理過程、說推理過程、演示推理過程、觀看推理過程等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對推理的方法進行提煉和改善。讓同學明確推理時一般要找到一個關鍵句,作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數(shù)的方法,將“確認”與“排解”交替進行

17、,這樣提升了效果,同學也能輕松接受。 三、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一)通過這節(jié)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二)你能用我們今日的復習內(nèi)容解決身邊的哪些問題? #277858北師大版二班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 通過“買鮮花”的問題情境,進展同學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力量。 2. 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究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挨次,體會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親密聯(lián)系。 3. 引導同學把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能正確地進行除加、除減兩步式題的計算。 4. 培育同學合作學習的習慣,體驗合作學習的歡樂。 教學重難點: 1. 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究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挨次,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的親密聯(lián)系。 2.

18、引導同學把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能正確地進行除加、除減兩步式題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揭題 (一)復習鋪墊:(出示題目) 1. 計算: 40+68 70-54 2. 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康乃馨3元。 依據(jù)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二)創(chuàng)設情境,談天導入 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春天了,小草發(fā)芽了,花兒開了,又是一年新的開頭,小刺猬也有了一個新的生意,瞧,它的鮮花店開張啦。(出示教材情景圖)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 讓同學觀看圖片,提問:你能找出哪些數(shù)學信息? 2. 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剛才我們對花店里的花的狀況已經(jīng)有了肯定的了解,現(xiàn)在你能依據(jù)圖上的數(shù)學信息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19、? 3. 大家提了這么多的數(shù)學問題,假如要解決這個數(shù)學問題: 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廉價多少元?我們要知道什么條件? 4. 針對第一種方法,重點敘述:在一個算式里,假如既有減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為什么先算除法,再算減法?(意義上來多說。)重點強調(diào)。 5. 買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錢? 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知道哪些條件? 在大部分同學計算好以后,組織匯報。 6. 準時總結: 在一個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我們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組織智力大闖關: 第一關:(分男女生競賽) 4+248 5-84 728-3 36+819 45+84 8

20、0-68 指名同學說運算挨次,叫6名同學到黑板上板演。 其次關:森林醫(yī)生:書上練一練:3題。 第三關:解決問題:書上練一練:1、2題。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學會了什么? #277852北師大版二班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一)使同學所學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得到系統(tǒng)整理和鞏固。 (二)培育同學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力量。 (三)通過教學,培育同學仔細審題、樂觀思維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分析數(shù)量關系和正確選擇解題方法,是復習中的重點和難點。 教具和學具 寫有練習題的翻轉小黑板或幻燈片。 教學過程設計 老師啟發(fā)談話:同學們已經(jīng)學習了不同數(shù)量關系的幾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21、,這節(jié)課在同學們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一下復習。 (一)想一想,議一議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都學習了哪些不同數(shù)量關系的應用題。請同位同學相互議一議、說一說。(可給5分鐘時間) 在同學們說的基礎上,老師出示一題。如: “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買來45袋,食堂現(xiàn)在有多少袋面粉?” (二)分析解答,變換條件和問題 師說:這是剛才同學們在爭論中講的一題,哪位同學能從條件入手分析這道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說出解答方法? 同學們經(jīng)過仔細思索,大部分同學能做出正確解答。 40-16=24(袋) 24+45=69(袋) 答:現(xiàn)在還有69袋面粉。 接著,老師啟發(fā)同學轉變題目的條件和問題,變?yōu)槲覀円呀?jīng)學過的其他數(shù)

22、量關系的應用題,并能做出相應列式解答。同學由于有爭論的基礎,又在老師不斷啟發(fā)和鼓舞下,因此許多同學能做出正確變換。 變換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其次星期吃了17袋,還剩多少袋? 答:還剩7袋。 變換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 列式:40-16=24(袋) 248=3(袋) 答:平均每天吃3袋面粉。 變換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買來16袋方案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 列式:40+16=56(袋) 568=7(袋) 答:平均每天吃7袋。 變換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買來16袋,假如每天吃7袋,可以夠吃幾天? 列式:40+16=

23、56(袋) 567=8(天) 答:可以吃8天。 變換5.食堂有面粉40千克,吃了4袋,每袋裝9千克,還剩多少千克?列式:94=36(千克) 40-36=4(千克) 答:還剩4千克。 變換6.食堂原有面粉40袋,第一天吃了6袋,其次天吃的和第一天同樣多,還剩面粉多少袋? 這樣在老師指導下,同學越編愛好越高,他們所學的應用題得到全面的復習。 (三)分析、比較、推斷 題目進行變換時,老師可有目的地將變換的每一道題有方案地寫在表格里,以便于同學觀看、思索、比較。 題目變化后,老師可逐個提出如下問題讓同學觀看、思索、分析、回答。 1.每道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是什么? 2.請學習較好的同學從每個應用題的條件或

24、問題入手或動身,試著分析解題思路。 3.每道題在解答時,先算哪一步?為什么? 4.這幾道題有什么共同特點?有什么不同?(共同特點:都是三個已知條件,一個問題;都是先算中間問題,再算最終要求的問題。不同之處是數(shù)量關系不完全相同,所以解題方法也不同) 在同學觀看、思索、比較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小結出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1)讀題理解題意,弄清題里的條件和問題。 (2)分析解題思路,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出正確算式,算出結果。 (4)寫出答案,再檢查一下做得有沒有錯誤。 最終老師再強調(diào)指出: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關鍵是分析題里的數(shù)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防止死記硬背,敏

25、捷選擇算法,詳細問題詳細分析。 (四)鞏固提高 1.第一組練習(要求說出解題思路,提出中間問題) (1)有46張紙,出墻報用了14張,剩下的紙平均分4次用完,每次用幾張? (2)學校里原來有7棵楊樹,又栽了6棵楊樹,死了3棵,現(xiàn)在有多少棵楊樹? (3)食堂買白菜45千克,午飯吃了12千克,晚飯又吃了1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2.其次組練習題(要求先自己小聲分析數(shù)量關系,再列式解答) (1)二班級一班有22個男同學,20個女同學。每7個同學一組,全班可以分成幾組? (2)前進學校買1個足球和4個皮球一共用了42元。買1個足球用了18元,每個皮球多少元錢? (3)修花池要用94塊磚,第一次搬來36

26、塊,其次次搬來38塊,還要搬多少塊?(用兩種方法解答)3.第三組練習(要求補充條件,成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1)“小熊貓”商店,共有98只氣球,_,現(xiàn)在有多少只氣球? (2)手工組做了38輛紙?zhí)箍耍徒o幼兒園中班7輛,_, 還剩幾輛?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應用題復習課,是通過復習使同學對所學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得到系統(tǒng)整理和鞏固,從而提高同學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力量。 因此從課堂設計上留意引導同學參加,通過回憶爭論把學過的應用題一一列舉出來,再經(jīng)過分析、解答、變換對已經(jīng)學過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結構特點更加清晰,又通過分析、比較、推斷等教學活動,使同學更好地把握不同數(shù)量關系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27、的解答方法,達到提高解答應用題力量的目的。 #277859北師大版二班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買鮮花的問題情境,進展同學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力量,并體會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親密練習。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究出既有除法又有減法的算式。 教學重點: 把握除加混合運算中的挨次。 教學難點: 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親密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誰是你們最親最愛的人?(媽媽)每當我們難過難受的時候,媽媽總會陪伴在我們身旁,媽媽那如花的笑臉就會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三八婦女節(jié)剛剛過,你們有沒有送禮物給媽媽啊?(沒有)讓我們也去花店配一束漂亮的鮮花送給媽媽,好嗎? 設計意圖:用詩意的語

28、言輕輕撥動同學的心弦,讓濃濃的母愛緩緩地流入同學的心田。帶著對母親的愛,在身心開心的情境中探究新知,信任同學會更主動。 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 觀看情境圖,說說圖畫上給了我們哪些信息? 老師放手,同學先獨自解答,在小組合作溝通,最終指名板書匯報。 引導同學觀看綜合算式,你是怎么計算的,有什么規(guī)律? 同桌相互說說:在一個算式里有減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個算式里有減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 引導邊看圖邊思索,為什么在一個算式里有減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減法?(由于必需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廉價多少元?) 2. 小組

29、合作用不同算式列式解答:1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廉價多少元? 提示:一支康乃馨的價格該怎么算? 3. 指明讓同學扮演: 248=3(元) 5-3=2(元) 5-248 =5-3 =2(元) 4. 說一說有減法又有除法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三、鞏固練習 讓我們再看看其它花的價格吧! 指明讀題(2):買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共多少元錢? 四、課堂總結 思索回報: 1.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該怎么解決 2. 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五、布置作業(yè) 練一練的第1題和第2題 板書設計: 買鮮花 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廉價多少錢? 248=3(元) 5-3

30、=2(元) 5-248 =5-3 =2(元) 答: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廉價1元。 #277844北師大版二班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同學初步經(jīng)受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讓同學在詳細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 3、來經(jīng)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重點難點: 同學在詳細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jīng)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預備: 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別針、鉛筆、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導入,激發(fā)愛好 談話:老師想要知道這本數(shù)學書的寬是多少,你們能關心老師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 同學發(fā)揮想象,各抒

31、己見。 設計意圖:從同學身邊的熟識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同學學習的愛好。 二、 組織活動,體驗數(shù)學 (一)、組織同學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1、老師先明確活動的方法。 (1)、作為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 (2)、同學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人從四件物品中(圓形、正方形、曲別針、三角形)選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組溝通匯報自己量的結果,并思索:為什么都是量數(shù)學書的寬,而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 2、同學活動,老師巡察指導。 3、全班溝通匯報。得出:由于選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為標準測量,所以量的結果不同。 4、讓同學選用同一物品進行測量的同學展現(xiàn)他們測量的結果。

32、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二)、組織同學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 1、讓同學選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鉛筆、曲別針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鉛筆盒等物體的長度。 2、溝通展現(xiàn)同學測量的結果,啟發(fā)同學提出問題。 如:為什么數(shù)學書的寬是5個曲別針的長,鉛筆盒是5塊橡皮的長,但它們并不一樣長? 為什么桌子比鉛筆盒長,但桌子才4根鉛筆長而鉛筆盒卻有5塊橡皮長呢? 引導學校生體會到:由于選用不同的標準去量,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 讓同學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計量單位去量不同長度的物品看結果如何, 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設計意圖:教學

33、從兩個方面來組織關心同學熟悉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讓同學在詳細的操作活動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數(shù)學書的寬,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由此引起認知沖突,體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三、 練習鞏固,實踐應用 1、做一做第1題,同學看圖直觀地推斷每種蔬菜大約有幾個方格那么長。 同學先獨自完成,再溝通。 假如同學看不清最上面的幾種蔬菜的右端對準哪個方格,可以用尺子對準方格的豎線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題,讓同學用鉛筆去量桌子的長、高,量凳子的高。 明確量的方法與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標準的物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來量,而是讓同學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行測量,看所量物體的長度有幾個這樣的物

34、品長。 3、做一做第3題,同學直觀看圖,先估量所測物品大約有幾個立方體長,再用上一題的方法在腦子里測量。 假如同學看圖測量有困難,也可以讓同學用立方體實物進行測量。用實物測量時都要提示同學留意量的方法:實物的左端應與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這樣量出的結果才比較精確。 設計意圖: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實際練習,讓同學在詳細活動中再次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四、 課堂總結 今日的數(shù)學課,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說什么? 五、 隨堂練習 #277862北師大版二班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同學體會三種角的特點,會辨認直角、鈍角、銳角,能夠尺子畫角。 2、滲透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能在生活中找出三種

35、角。 3、培育同學的動手操作,溝通探究的力量。 教學重難點:通過與直角比較辨認銳角和鈍角。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老師穿西服(許多角)消失在課堂上,今日老師帶了一個我們以前學過的數(shù)學學問來到教室里,這個老伴侶就在老師的衣服上,請你認真觀看。 1、讓同學說說角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都有些什么特點。 2、 二、觀看主題圖 1、請同學觀看主題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有角嗎?說說在哪里。 2、除了我們熟悉過的過的直角,還有什么些什么樣子的角? 三、體會比較鈍角和銳角 1、請你用身體來表示出這些角來。 2、用三角板的直角比較一下主題圖上這些角,你發(fā)覺可以把圖上的這些分分成幾類? 3、這些比直角要小的角書

36、上把它們叫作什么角?比直角要大的這些角叫什么角? 4、那你能用紙折出銳角嗎?你怎么知你折的角就是銳角?讓同學邊比邊說。 5、折出鈍角說說 6、找誕生活中的三種角。 7、完成39頁第1題。 四、動手畫角 1、動手試畫,說說你是怎么樣畫角的。要留意什么。 2、依據(jù)老師的要求畫角。 五、完成39頁第2題。 六、用三角板拼出鈍角,看誰拼的多。 #277845北師大版二班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學問點: 1、使同學經(jīng)受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熟悉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同學熟悉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3、培育同學的估測意識和力量。

37、力量點: 培育同學觀看、動手操作的力量。 德育點: 使同學養(yǎng)成細心、仔細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使同學熟悉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培育同學的估測意識和力量。 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預備: 各種尺子、硬幣、回形針、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媽媽需要買一截松緊帶,需要多長呢?老師量過了,和你們桌上的小棒一樣長,請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實物量一量。 同學匯報量的結果。 問:驚奇了,同樣長的松緊帶,可你們量出的結果怎么不一樣呢? 師:假如我們要得到一個統(tǒng)一的結果,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

38、:尺子。 二、自主探究: 1、熟悉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發(fā)覺了什么? 同學觀看,匯報。 A、數(shù),按挨次讀一讀。問:最左端是幾?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線,有長有短,叫刻度線。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 一厘米有多長?(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還有哪段是1厘米?你發(fā)覺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是多長。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2、熟悉幾厘米。 師: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長? 問:2個1厘米是幾厘米?4

39、厘米里有幾個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嗎? 3、用厘米量。 舉起藍紙條,估量一下他大約是幾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書上。 量松緊帶的長。 三、拓展運用: 1、推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 (1)沒對準0刻度線的。 (2)正確的。 (3)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2、假如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到0刻度線,怎么辦? 3、小組合作量指定物體長度。 4、老師想量手腕一圈的長度,用直尺量不便利,你有好的方法嗎?(介紹各種尺子) 5、選擇尺子和自己感愛好的物體量一量。 課外搜集資料: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 #256900北師大版二班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能讀懂統(tǒng)計圖表,并能依據(jù)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自主的發(fā)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育孩子的探究精神,并讓同學不斷地收獲勝利的喜悅。 2、讓同學體會統(tǒng)計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同時滲透健康教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