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_第1頁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_第2頁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_第3頁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_第4頁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人對于孔子思想體系中所謂 “人” 的概念,學者 有多種解 釋。有人把論 語 中 的 人 ” 和 “ 民 ” 進 行 比 較 、考 證, 認 為 “ 人 ” 、“ 民 ” , 是 指 春 秋 時 期 相互 對立的兩個階級。 “人” 是統(tǒng)治階級, “民” 是被統(tǒng)治階級,所 以孔丘對 “人” 言 “愛” ,對 “民” 言 “使” 。 如 “道 千乘 之 國,敬 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 時”(論語學而篇第一)。其中的“人”,是指上層社會的人物。在孔子 思想中, “人” 的主要意義 是泛指,不 是指特 定階級。也有人從 “人” 的廣義的 概念上衍生出具體意義。如“女得人焉耳乎”(論

2、語雍 也篇第六)和孔子 稱管仲為“人也”(論語憲問篇第十四)中的“人”是指人才;“不患不 己知,患不知人也 ” ( 論語 ,學而篇第一 )和 “人皆有兄弟,我獨無” ( 論 語顏淵篇第十二)中的“人”是指他人,與“已”或“我”相對;“孰謂鄙 人之子知禮乎”(論語八份篇第三)中的“人”置于地名之后,表示某地 的大夫;等等。到 了 孔 子 生 活 的 春 秋 時 期 , “ 人 ” 的 觀 念 逐 漸 取 得 了 重 要 地 位 。當 時 的 思 想家雖然還 不能直接否認天、 命、 鬼、 神的存在,但 已被明確地放 在人的附屬地位。 如鄭國巫者 裨灶預言鄭國將遭火災,要 挾鄭人 把鑲,子產(chǎn) 斥責說

3、 : “天道 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左傳昭公十八年)孔子雖出身于沒落 的貴族家庭,但“少也賤”,“多能鄙事”(論語子 罕篇第九),做過小吏, 社會生活的接觸面比較廣闊,在社會 動蕩、激變的大變革時期,他了解到社 會各階層的思想和實際情況;加之 好古,敏以求之” ,他學習歷史,對 照現(xiàn)實,分析問題 ,認識到社會 動蕩、 激變的危機主要來自人 與人關系的矛盾。 他以前瞻性的 眼光,要求對 于人 事、 對 于人的價值要有所重視,提出 “天之 所生,地之 所 養(yǎng), 無人為大”(禮記祭 義)的理論。這在我國思想認識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 對時代的進步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莊子齊物論里說:“六合

4、之外,圣人存而不論。”論語述而篇 第 七 也 說 : “ 子 不 語 怪 、力 、亂 、神 ?!?這 就 說 明 孔 子 對 于 天 、命 、鬼 、神 、 怪等 “六 合之外” 的事是采取敬 而遠 之 的態(tài)度的。 他說 : “未能事人,焉能事 鬼”,“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篇第十一)論語述而篇第七 載 : 孔 子 病 重 , 子 路 請 求 祈 椅 ???子 便 懷 疑地 問 是 否 有 這 回 事 。子 路 作 了 肯 定 的 回答 ,并引用祈禱 文說 “禱爾于上下神祗 ” 。 孔子便挪輸 子路說 : “丘之 禱久 矣。 ” 即我早已祈禱過 了,可我的病卻毫無起色。 言外之意就是根本不

5、相信上 下神板的存在。 這種對 于人事以外的鬼神所 持的不可知或懷疑的態(tài)度,說 明了 孔 子 對 于 人 , 對 于人 事 的 重 視 。對 于 宗法 社 會 遺 留 下 來 的 人 陶 、人 祭 制 度 , 孔 子 也深惡痛絕,堅決反對 。孟子曾引孔子話說 : “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反映了孔 子在當時對人的價值的充分認識。孔子不 僅 看到了人的價 值,而且在 人與 人的關系上也有一些獨到見解 ,深 化了他對于人的認識。如“仁者,愛人”(論語顏淵篇第十二);“泛愛眾, 而親仁”(論語學而篇第一);“節(jié)用而愛人”(同上);“夫仁者,已欲立 而立人,已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欲達而達人”(論語雍

6、也篇第六);“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測篇第十二);等等。從孔子這些論述中可知, 他確立 “仁 ” 的概念,是以 “人” 為前提的。孔子還按人的道德品質的高低把人分為圣人、善人、成人、君子和小人 等。 圣人 是指具 有超凡智識,又能為人類 謀 福利的杰出人物, “圣人耐(能夠) 以天下屬一家,以中國為一人”(禮記禮 運篇)。善人是能本著仁道的原 則,消除殘暴禍 害人民的統(tǒng)治者 , “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 ( 論 語子路篇第十三)。成人即今天所謂的完人,論語憲 問篇第十四載:“子 路 問成人 。 子 曰 : 若 臧武仲 之 智 ( 聰明 ), 公綽 之不 欲(不 貪得), 卞莊

7、 子之勇 (勇 武 ), 冉 求 之 藝 ( 多 才 多 藝 ) 文 之 以 禮 樂 , 亦 可 以 為 成 人 矣 。 曰 : 今 之 成 人 者 何 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 久要(長處 窮困)不忘平生之 言, 亦可以為成人矣 。 ” 可以看出,孔子所謂成人分 古、 今兩種,古 之 成人 是最理想的,今之 成人是次之 的 。君 子 和 小 人 這 兩 個 概 念 , 在 孔 子 言 論 中 經(jīng) 常 是 對 比 出 現(xiàn) 的 。他 說 : “ 君 子 喻 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篇第四);“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同 前);“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衛(wèi)靈公篇第十五);“君子上達,

8、小人下達”(論語憲問篇第十四);“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論 語衛(wèi)靈公篇第十五);“君子和面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 罕篇第 九);“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 而篇第七);等等。上 述所羅 列的 “君子” 和 “小人 ” 的種種思想言行,是以道德 品質的高下作為評判的標 準的?;趯?社 會 的責任 感和歷史的研究與實踐考察,在 統(tǒng)治者 不把人作為人看 的情況下,孔子重視到了人 的價值。 他的仁愛思想,求人與人之 間的平等,要求 發(fā)展人的獨立人 格 ,對于緩 和社會 矛盾,促 進生產(chǎn) 力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天在 孔子的思想體系中, “天” 字有多種含 義 。 第一個含義,即

9、自然界的天。 例 如 , “ 子 曰 : 予欲無言 。 子 貢 曰 : 子如 不言 , 則 小 子何 述 焉 ? 子 曰 : 天何言 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論語陽貨篇第十七)孔子還說 過:“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保ㄕ撜Z泰伯篇第 八 ) “天” 字的這個意義 是直至今天仍然常用的,與孔子思想的關系不大。第二個含 義,即義理之天,與今天人們常說 的 “天理” 的意思相近。 例 如 : “ 王 孫賈 問 曰 : 與 其媚于 奧, 寧媚 于灶 , 何 謂 也? 子 曰 : 不 然 。獲 罪 于天 , 無所禱也。”(論語八侑篇第三)這個意義上的“天”,先秦的各派

10、思 想家以及今 人們也還常用,故此,也不 能反映孔子思想的特色。第三個含 義 ,即主宰人事或命 運 的天。 例如: “子見南 子,子路 不說。 夫子 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論語雍也篇第六)又例如,“子 日:天生德于、桓魅其如予何? ”(論語述而篇第七)又例如,“顏淵死, 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論語先進篇第十一)根據(jù)第三個含義, 似乎 可以認 為孔子相信 天對人事或人的命運有一定 的主 宰作用。 但是,從孔子 思想的總體 上看,在天的主 宰作用與人事的作用兩者之 中,孔子更重視后者。他 認為“人能弘道(論語衛(wèi)靈公篇第十五)。當他的弟子樊遲問他什么是“仁 時,他回答“

11、愛人”,問什么是“知”(智)時,他回答“知人”。(論語顏淵 篇第十二 )孔子還有過 “其人存則其政 舉,其人亡則其政 息” , “為政在 人”,“仁者人也”等論述(均見禮記中庸篇第三十一)考察孔子對于君子小 人 ” 等 概 念 的 論 述 , 以 及 他 的 思 想 中 政 治 、法 律、等級、教育等各個方面,他肯定 人事、人的作用的內容也大大多于涉及 “天 的主宰作用的內容。 論 語 中 多 次 提 到 “ 友 ” , 其 基 本 意 思 是 朋 友 。上 古 時 , 同 門 ( 師 ) 為 朋 , 同 志 曰 友 。所 謂 “ 同 志 ” , 就 是 指 不 共 學 而 志 向 相 同 的

12、 人 。 論 語 中 常 常 “ 朋 友”連用。例如,“朋友切切偲偲”(論語子路篇第十三)、“事君數(shù), 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論語里仁篇第四)???子 的 交 友 之 道 , 是 與 他 的 政 治 理 想 緊 緊 地聯(lián) 系 在 一起 的 。曾 有 人 問 孔 子 , 為什么不 參與政 治?孔子引 尚書 上的話回答 道 : “ 書 云 : 孝乎惟孝, 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論語為 政篇第二)意思是說 ,把孝順父母、 友愛兄弟這種風氣影響到政治上去,也就是參 與政治,并 不是非要 做官才算參 與政治。 孔子交友有個原則,即 “無友不如己者 ” ( 論 語學 而篇第一)。

13、子貢問孔子,如何去培養(yǎng)仁德?孔子回答說:“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論語衛(wèi)靈公 篇第十五 )孔子希望通過 交結這種比自己強、 位在 自己之 上的朋友去對 政治 施 加 影 響 。孔 子 的 這 種 思 想 , 自 然 影 響 到 自 己 的 弟 子 。曾 參 就 曾 說 : “ 君 子 以 文 會友” ,然后 “以友輔仁” 。 ( 論語 、 顏淵篇第十二 )。孔子待友,首先 是誠實。 他說 : “匿怨而友其人,左 丘明恥之,丘亦恥 之。”(論語公 冶長篇第五)孔子的弟子曾參就很注意這一點,他“日三 省吾身”,檢 查自己“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論語學 而

14、篇第一),看看待 朋 友 是 否 誠 實 ???子 在 誠 實 待 友 的 同 時 , 也 希 望 得 到 朋 友 的 信 任 。他 說 : “ 老 者 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保ㄕ撜Z公冶長篇第五)這是他的志向。其次, 便 是 施 加 影 響 , 亦 即 勸 告 引 導 。子 貢 詢 問 對 待 朋 友 的 方 法 ???子 告之 曰 : “ 忠 告 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論語顏淵篇第十二)孔子交友很慎重, 他 說 : “ 益 者 三 友 , 損 者 三 友 。 友 直 , 友 諒 , 友 多 聞 , 益矣 。友 便 辟 , 友 善柔 , 友 便 佞,損矣。”(論語季氏篇第十六

15、)他將朋友區(qū)分為益友三種和損友三種, 認 為 同 正 直 、信 實 、見 聞 廣 博 的 人 交 友 , 便 有 益 ; 同 諂 媚 奉 承 、當 面 恭 維 而 背 面 毀謗 、 夸夸其談的人交朋友,便有害?!爸小?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有多種意義。一個意義是在矛盾的兩方面中選 取的最合 理而 至當不 移的度,以使事物 維持 最佳 的平衡狀態(tài)。 這種 “尚中” 的做法,作為一種道 德范疇和哲學思想, 早在 孔 子 以 前就 產(chǎn) 生 了 。 論語 中 就記 載 了 堯 對舜 的 教誨 : “ 天之歷 數(shù)在 爾 躬 , 允執(zhí)其中。(論語堯曰篇第二十)詩經(jīng)里也贊美商湯“不競不縛, 不剛不柔”(商頌長發(fā)

16、,也是說他做到了 “中”。音樂、五味、五彩等 也“尚中”,達到了 “中”即為“中和”或“和”。左傳昭公二十八 年: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 ,以烹魚肉,嬋之 以薪,宰夫和之 ,齊之以味, 濟其不及,以泄其過。君子食之,以平其心聲亦如味清濁、大小、短長、 疾 徐 、哀 樂 、剛 柔 、遲 速 、高 下 、出 入 、周 疏 , 以 相 濟 也 。君 子 聽 之 , 以 平 其 心 , 心 乎 德 和 ?!?這 種 尚 中 、執(zhí) 中 觀 念 , 到 了 儒 家 就 被 發(fā) 展 成 了 中 庸 思 想 : “ 不 偏 謂 之中,不易謂之庸 “過猶不及” , “喜 怒 哀樂之 未 發(fā)謂之 中,發(fā)而

17、皆中節(jié)謂之 和” 。 對中國后來的政 治、 思想、 文化 等各 領 域都產(chǎn) 生了深遠影響。此外,在論語一書里, “中” 字還有如下意義:一是方位詞,如 “言寡 尤, 行寡悔,祿在其中矣”(論語為政篇第二);二是“半”的意思,如“子 日:“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論語雍 也篇第六),“中道”猶 言 “半途 ; 三是表示中等,如 “子曰: 中人以上,可 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 以語上也”(同上);四是用如動詞,如“立不中門,行不履閾”(論語鄉(xiāng)黨篇 第十 ), “ 中 門 ” 在這 里即 “站 在 門 中 間 ” 的意 思 ; 另 外 , “ 中 ” 還 讀去聲 , 有 時表示中肯,符合事理

18、:“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論語先進篇第 十一);有時還表示恰恰合于某事,如:“言中倫,行中慮”(論語微 子篇第 十八 )?!叭?” 是孔子哲學思想體 系中的核心概念,表示人的一種最高道 德品質。“仁 ” 的概念并非孔子首創(chuàng) ,在他之前即已出現(xiàn),最早出現(xiàn) “仁” 字的文 獻是尚書。尚書金 滕載:“予仁若考”,指的是人的一種美好品德。在 孔子大量的關于 “仁 ” 的闡述中,他借用了 “仁” 的這一基本含 義,進而將其 內涵拓寬,使之 成為內涵極 其豐富的概念。綜 觀孔子有關 “仁” 的論 述 ,我們可 以歸納出它的三層 含 義 。 第一層 含義, “仁” 是指人 所具有的善良、 正直、 誠

19、實 、質 樸 的 品 質 。孔 子 認 為 , 在 人 之 所 以 成 為 人 的 本 性 中 , 有 一 些 本 性 是 潛 在 的 優(yōu)秀品質,這些品質很接 近或很可能成為 “仁 ” 。 所謂 “剛、 毅、 木、 訥近 仁”(論語子路篇第十三)。與此相反,個人如果不具備剛直、樸質、果 決的品性而是虛偽、 文飾、 乖巧,那么這個人 就絕不 可能具 備 “仁 ” 的品質。 所以他說:“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顏 淵篇第十二。第二 層 含義, “仁” 是指人在 社會 人際關系中所應遵循的特 定 的行為準 則和由此表現(xiàn)出來的優(yōu) 秀道德品質。 孔子認 為, “仁 ” 所要求的人際基本原則 就是 “忠恕

20、” 之道 。關于 “忠恕” 的具體 內容 ,孔子曾對 曾參說 過,即 “吾道一 以貫之”,“忠恕”而已”。(論語里仁篇第四)又,子貢問孔子,“有一 言而 可以終 身 行之 者乎 ?” 孔子 答 道: “ 其 恕乎 ! 己所 不欲 , 勿 施 于人 。 ” ( 論 語衛(wèi)靈公篇第十五)另據(jù)論語雍也篇第六載:子貢日:“如有博施于 民而 能濟眾 , 如 何 ?可謂 仁乎?” 子 曰 : “ 何 事于仁 , 必 也圣 乎 ! 堯 舜其猶病諸 ! 夫 仁者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 從 以上所 引諸段可見,所謂 “恕” 即是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所 謂 “忠” 即是 “己欲 立而立 人,

21、已欲達而達人” 。 意思是,一個人自己所不愿 意做的,就不應強迫別人去做 ,進 而在完成自己的事 業(yè)時應該想到別人也欲 如此,因而 幫助別人也達成其事業(yè)??傊?,在與他人發(fā)生 社 會 交 往 時 , 自 己 應 本 著 理 解 、體 諒 、尊 重 的 心 理 去 對 待 他 人 , 從 而 在 立 己 時 不 至于損人而是立人;在 達己時不至于損人而是達人,這就是 “忠恕” 精 神??鬃?認為,要真正做到 “忠恕” 之 道就必須有一顆愛心,愛人之 心。因此 “仁” 的關 鍵 是 “愛人” 。他多次指出: “仁者 愛人” ,即一個人必須要有怛惻之心別人的 痛苦和歡樂能在 自己心中引起強烈的共鳴,

22、只有具 備了 “愛人” 之心,才能充 分尊重對方、 體 諒對方、 理解對方,從而在自己的生活中貫徹 “忠恕” 之 道。 因此 “愛” 是前提, “忠恕” 是準則,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 “仁 ” 的核心??鬃诱J 為,把 “愛人和 “忠恕”貫徹到社會實踐中所表現(xiàn)的一切行為都屬于 “仁” 的范疇。 在 他看來,孝悌就是一種最基本的符合 “仁” 的行為。 因 為 “愛人 ” 即仁 ,而愛人是從 對于親人之 愛開始的,所以說 “仁者 ,人也;親親 為大”(中庸右第十九章)。孝悌即是對于親人之愛的表現(xiàn),故“孝弟(悌) 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為政篇第二)!親親之愛推廣開去并輔之以 “忠恕” 原 則,那么

23、在社會 各種類型的活動中就會表現(xiàn)出一系列符合 “仁” 的 要求的行為和道德。那就是“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論語子路篇第十三, 作 為 人 臣 的 就 會 表 現(xiàn)“ 恭 ”、 “ 敬 ” 的 品 德 ; 作 為 君上 的 就會 表 現(xiàn) 出 “ 寬 ” 、 “ 惠 ” 的品德,凡此種種行為和品德都貫徹了 “愛人” 和 “忠恕” 之 道。又 是 人們 以 “ 愛 ” 和 “ 忠 恕 ” 為 本 而 表 現(xiàn) 出 來 的 孝 悌 、恭 敬 、忠 信 等 一 系列行為品德同時,孔子認 為, “仁” 還是一種最高的社 會 品質。 他說 : “克己 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保ㄕ撜Z顏淵篇第十二)

24、表現(xiàn)“仁” 最高品質的是一種克 制自我,主動順應社 會 的行為,即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 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同上)。 這就要求人們主動自覺地做到將自己的一言一 行、 一舉一動契合 于社 會 規(guī)范,從 而把個人融入 到社會 整體中去。在 孔子的思想體 系中, “仁” 是一個含 義廣泛的概念,其中所闡述的 “仁 者人也” 、 “仁 者 愛人 ” 的思想作為一般的社會 價值是不無意義的,它所 表達 的以 “忠恕” 之 道 “愛人” 為旨歸的理論,對 于緩和社 會矛盾,規(guī)范人際關系, 限制統(tǒng)治階級的壓 迫,增進 人類的道德修養(yǎng),都具有不可忽視的積極作 用。愛“ 愛” 的 含 義 很廣 泛 ,

25、其 一 是 指 愛 護 的 行 為 。例如 , 孔 子 說: “ 節(jié) 用 而 愛 人,使民以時”(論語學而篇第一);樊遲問仁,孔子答曰:“愛人”(論語顏 淵 篇 第 十 二) 。 他 還 說: “ 弟 子 , 人 則 孝 , 出 則 悌 , 謹而信 , 泛 愛 眾, 而 親 仁 ” ( 論語學而篇第一);“君子學道則愛人”(論語陽貨篇第十七)。由以上 例句不難 看出, “愛人” 是仁 學的核心或根本,孔子所以用 “愛人 ” 來規(guī)范 “仁 ” ,一方面是春秋以來重民思想發(fā)展的結果,另一方面是殘留的氏族社會 原始人道主義影響所致。所謂 “愛人” ,即意味著承認他人的人格 ,承認人與人 之間人格 上

26、的平 等,也意味著統(tǒng)治者與被 統(tǒng)治者 在物質與精 神上具有相等的分 享權 利。 因此,這種愛便超出了家族的界限,甚至也超出了階級和等 級的范圍, 從而含 有 “博愛” 的性質。 而這恰是孔子所 向往的 “大同” 世 界的特征之一。從 “愛” 的思想出發(fā),在政治上孔子主 張實行仁政 德治,他說: “為政以 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為政篇第二,“古之為政,愛人 為大”(禮記哀公問篇第二十七)。他還說:“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 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保ㄕ撜Z顏淵篇 第十二)他甚至認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 路篇第十三 ), “

27、茍 正其 身矣 , 于從 政乎何 有?不能 正其身 , 如 正人何 ” (同 上) 。 為改變社會 現(xiàn)實,他寧肯采取 “正名” 的辦法,而不 愿進行暴力革命 。在具體施 政過 程中,他主張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反對 “道 之 以政 ,齊之以刑” ( 論 語為政篇第二)。在教育上,他提出了 “有教無類” 的方針 ,并親自實踐了它,承認人人都 有受教育的權利,人人均可通過后天的習染而 完善自己,出身與地位并不 是命 運的決定因素,因為孔子認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論語陽貨篇第十七, 強調人在其先天本質上的平等,從而打破了 “學在官府” 、 教育為貴族所 壟斷 的局面。 孔子 “愛” 的思想在

28、其教育理論中的體 現(xiàn),也正是其教育思想的本質 和意義所在。愛還是喜愛的感情。 在 孔子向往的社 會里, “老者 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 懷之”(論語公冶長篇第五,充滿了情和愛,而唯有盡孝才能使“老者安 之 ” 。孝 所 愛 還 指 喜 愛 的 感 情 。在 孔 子 向 往 的 社 會 里 , “ 老 者 安 之 , 朋 友 信 之 , 少者 懷之” 。 孝所 表現(xiàn)出來的愛是平等無差別的,這 就把父子之間人格 上的隸 屬關系歸 結為人倫之 愛,利于人們心理的接受,這 固然是孔子的貢獻,但是,孝 為 歷 代 統(tǒng) 治 者利 用 , 作 為 鞏 固 其 政 權 、施 行 強 權 政 治 的 手段 ,

29、 原 因 也 在 于 此 。當 然,孔子重孝所 表現(xiàn)的愛,對于中華民族尊老愛幼這一民族性格 的形成,也具有 積極意義。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 “文” 字有多種含 義。第 一 個 含 義 , 即 文 獻 及 文 獻 上 的 知 識 。 例 如 , “ 行 有 余 力 , 則 以 學 文 ” ( 論 語學 而篇第一),指的就是文獻,即書本上的學問??鬃雍苤匾暪糯墨I。他是我國最早整理和傳授古代文獻的專家。當時 的魯國是西周文化 的中心,保存有宗周的典籍 和文物制度。 孔子辦學所用的課 本,就是他從當時現(xiàn)存的各 種文獻材料中整理出來的?!拔摹?的第二種含 義 ,是文采、 有文采。 古人以 “文” 和

30、“質” 對 言。 如,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論語雍 也篇 第六 ) 又 如 , “ (衛(wèi) 大夫 ) 棘成子 曰 : 君 子 質而 已 矣 , 何以 文 為 ? 子 貢曰: “惜乎,夫子之 說君 子也!駟不及舌。 文猶質也,質猶文也。 虎豹之 ,猶犬羊之。(論語-顏淵篇第十二)可見在孔子及其弟子眼中,“文”與“質” 是統(tǒng) 一 的 , 作 為君 子 , 既不應 “ 野 ” (粗 野), 也 不 應 “ 史 ” (虛 浮 ), 而應 “ 文 質 彬彬” ,即文質兼?zhèn)?。否則,去掉文,就像去掉毛只剩下皮,虎豹與 犬羊就難 于分 辨了。 “文” 與 “質” 都是美好的,也就

31、是說 禮樂修 善的外在美和內在美統(tǒng)一 起來,才是真正的君子。而美的標準是“博學于文,約之以禮”(論語雍也 篇第六 )。 孔子認為周禮是豐富多彩的,他說: “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 乎文哉!吾 從周?!保ㄕ撜Z八 侑篇第三)孔子維護周代禮制,并企圖采用歷代制度加 以補充。論語衛(wèi)靈公篇第十五記載:“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 乘殷 之 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 ” 他認 為古代 制度的根本是不能變動的,只 能 略施改進 。 “ 子張 問 : 十 世可知 也?子 曰 : 殷因 于夏禮 , 所 損益 , 可知 也 ;周 因 于 殷 禮 , 所 損益 , 可 知 也 。其 或 繼 周 者 , 雖 百 世 ,

32、可 知 也 。 ” 可見 孔 子 認 為 古今 禮制是一致的,百世之后和百世之前,不會有很大的不同。這 樣就產(chǎn)生出儒家的“古今一度”論(見荀子非 相篇)。“文” 的第三種含 義,是指文辭。 如, “子曰: 吾猶及史之 闕文 也?!保ㄕ撜Z衛(wèi)靈公篇第十五)所謂“史之闕文”,是指史書存疑的地 方。“文” 的第四種含 義是指文飾、 涂飾,用為動詞。 公綽之 不欲,卞莊子之 勇,冉求之 藝,文之 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 ”行一般指行為?!白釉唬壕訍u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篇第十四) 對于人的行為,孔子的基本態(tài)度是:第一, 反對言過其實,認 為說得 多、 做得少 是一種恥辱。 第二,判斷一個人的品質,不

33、 但要看他說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 做了什么。 孔子說 : “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 行?!保ㄕ撜Z公冶長篇第五)孔子認為,只聽信人說的話就對其品行下結 論是片面的,只有觀察人的言行,綜合 兩方面的因素,才是正確評價人的方法。 第三,行為的正確與 錯誤原則上決定 于是否與 的規(guī) 范相符合。 君 子于行孔子 說: “立 于禮?!薄靶小?用作動詞時,意思常常是 “做 ” 。 “子貢問君 子。 子曰: 先行其言 而后從之?!保ㄕ撜Z為政篇第二)孔子認為,作為一個君子,做什么不做什 么有嚴格 的界限。從 外在 標準看,君 子只能做符合 “禮” 的規(guī)范的事,不能做背 離 “禮”

34、的規(guī) 范的事。 孔子說 :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 動?!保ㄕ撜Z顏淵篇第十二)做任何事,都必須符合“禮”的規(guī)范,不得超 越 “禮” 的界線。從 內在 要求看,君 子只做 符合道 德原則的事,不 做不符合道德 原 則 的 事 。依 道 德 原 則 行 事 , 是 孔 子 一 貫 的 立 場 。在 論 語 中 , 這 方 面 的 記 述 很多。 如在對待 “仁 ” 這一道德 原則上,孔子說 :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 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wèi)靈公篇第十五)“當仁不讓于師。(論語衛(wèi) 靈公篇第十五 ) “君子無終 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于是,顛 沛必于是。 ” ( 論 語里仁篇第四)又

35、如在對待“義”的問題上,有“君子甚義也?!保ㄕ?語微子篇第十八)“行義以達其道。(論語季氏篇第十六)總之,做 有道 德的人,依 道德原則行事,是孔子的終 身追求和理想,它涉及到行為的方方 面面。 孔子作為道 德家,其最大影響就在 于做人做事的思想。寬 容 。在 孔 子 的 思 想 體 系 中 , “ 恕 ” 是 一 以 貫 之 的 具 有 綱 領 性 作 用 的 內 容 。 論語里仁篇第四云:“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論語衛(wèi) 靈公篇第十五 云: “ 子貢 問 曰 : 有一 言可 以終 身 行之者 乎? 子 曰 : 其 恕乎 ? 己所 不欲,勿施 于人。 ” 可見孔子所說的 “恕” 是講的

36、人已統(tǒng)一的情操,它要 求人們在立 身處 世 的時候 要推己及人,不 要把自己不 喜歡的東西強加在別人身 上 ???子 在 談 論 “ 恕 ” 的 時 候 還 常 常 把 它 和 “ 忠 ” 聯(lián) 系 在 一 起 。此 種 情 境 下 的 “忠”,用孔子的話說就是:“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篇第六 )他的意思是說:你要求別人怎樣對 待你,你也應該那樣對 待別人。 可 見, “忠” 是對 “恕” 的補充,當它和 “恕” 聯(lián)系在一起時,便使原先在態(tài)度上 比較消極的 “恕” 具有了積極的色彩??鬃雨P于 “恕” 的觀念在 保持自身人格 獨立 性的同時,還 表現(xiàn)了對他人人格 的尊重,這樣便在

37、一定的范圍內將人與人 的關系拉向了平等的狀 態(tài),賦予了個人以自我選 擇的自由。但 這 并 不 等 于 說 “ 恕 ” 是 無 條 件 的 。作 為 “ 仁 ” 的 重 要 內 容 之 一 , “ 恕 ” 也是以禮” 為其外在表現(xiàn)形式的,這也就決定 了它必然以傳 統(tǒng)的 “尊尊” 與 “親親”觀念為前提。論語八侑篇第三云:“事君盡禮”;同書論語學 而篇第一又云弟子入 則孝,出則悌?!?這樣就不可避免地把推己及人的 “恕” 固定在一個有限的框架之中。禮記中 庸第三十一曾引孔子的話說:“忠恕 違道 不遠,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 子之 道 四,丘未能一焉。 所 求乎子,以 事父,未能也 ;所 求乎 臣,以事君 ,未能也;所求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