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語文二輪古詩詞鑒賞專題復習-顧炎武作品精選精練_第1頁
2020年高考語文二輪古詩詞鑒賞專題復習-顧炎武作品精選精練_第2頁
2020年高考語文二輪古詩詞鑒賞專題復習-顧炎武作品精選精練_第3頁
2020年高考語文二輪古詩詞鑒賞專題復習-顧炎武作品精選精練_第4頁
2020年高考語文二輪古詩詞鑒賞專題復習-顧炎武作品精選精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顧炎武作品精選精練八尺顧炎武八尺孤帆一葉舟,相將風水到今秋。曾來白帝尋先主,復走江東問仲謀。海上魚龍應有恨,山中草木自生愁。憑君莫話興亡事,舊日長年已白頭?!咀ⅰ堪顺撸孛?,在今江蘇吳江,八尺又形容為八尺孤帆。顧炎武(1613 1682 ),明末清初思想家。本詩作于清順治六年(1649年)。1.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A.首聯(lián)描寫出一個蒼遠悲愁的場景,這葉孤帆猶如飄零無依的詩人。B.頸聯(lián)寫詩人駕著孤帆來白帝訪劉備,下江東問孫仲謀,采用了虛寫的手法。C.頸聯(lián)寫海上的魚龍、山中的草木,寄托著作者心中綿綿的愁緒和遺恨。D.本詩沉郁深厚,感慨興亡,悲沉蒼涼中帶著一些激越之感。2.本詩情感

2、豐富,請結(jié)合全詩具體分析。(6分)1、D結(jié)合注釋可知,這首詩確實在抒發(fā)興亡之感,但從尾聯(lián)“莫話興亡”“巳白頭”,本詩悲沉蒼涼,并無激越之感,而是深深的悲痛之感。故選 Do.國家淪亡以后凄惶悲傷、無依的心情;在明末清初動蕩中作者不屈從命運安排、期望挽救衰頹國勢的民族情感; 往事不堪回首、舊日的希望只換來鬢 發(fā)斑白的深摯的悲痛。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顧炎武是日經(jīng)秋老,相望各一涯 離懷銷濁酒,愁眼見黃花。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多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咀ⅰ款櫻孜?,明清之際著名學者、詩人。明末投身反官宦、權貴的斗爭。泊兵 南下,參加人民抗清起義。入清后,多次拒絕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 勢,志存

3、恢復。.下列對這首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酬”指酬唱,即用詩詞互相贈答唱和,從中可以看出詩人與王處士之間的 關系友好、感情深厚。B.首聯(lián)“是日”即詩題中的“九日”,第二句寫詩人與王處士天各一方,只能 彼此思念,緊扣題目中的“見懷”。C.頸聯(lián)中“閱”有看到、見證的意思,詩人采用擬人的手法,生動逼真地寫出 了江山見證自己頭發(fā)變白的過程。D.尾聯(lián)寫詩人蒙受王處士遠在千里之外的關懷訊問,但因自己被貶謫遠地難以 歸家,故稱自己“已無家”。. 一般認為顧炎武的詩風接近杜甫,請結(jié)合本詩的思想感情簡要分析本詩的風 格特征。(6分)3、D 解析:尾聯(lián)“逐客”本意是指被貶謫的人,但結(jié)合注釋可知

4、詩人并未 在朝廷做官,故此處“逐客”表達的是自己因為明朝滅亡而流落在外,就像是被 放逐一樣。.本詩風格特征:沉郁悲愴/深沉凝重/沉郁蘊藉。(若直接答“沉郁頓挫”也可給分)這首詩既有對朋友的思念,又有對自己身世飄零且逐漸衰老的悲傷,更有對國家興亡的深沉感慨(或愛國情懷)。詩人將復雜的多重情感與眼前的暮秋之景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 熔鑄為思想厚重、感情深沉的詩句,形成了 沉郁悲愴/深沉凝重/沉郁蘊藉的風格。(每點2分,第一點意思接近即可;第二點必須答到對國家興亡的感慨或 愛國情懷,另外種情感任意答到一種即可;第三點分析內(nèi)容大意對即可,但必須 強調(diào)多重情感與寫景的結(jié)合。)解析:由題目中“詩風接近杜甫”,首

5、先要聯(lián)想起杜甫的詩歌風格是“沉郁 頓挫”?!俺劣簟敝缸髌匪枷雰?nèi)容深廣,意境雄渾,感情深沉;“頓挫”主要指詩歌表情達意抑揚跌宕,音調(diào)聲情起伏迭變。但題目中要求的是結(jié)合思想情感進行 分析,且本詩在語言上與杜甫詩歌語言有明顯區(qū)別, 故無需對本詩語言的表達技 巧做過多分析,那么重點就落在“沉郁”上。詩句翻譯:重陽節(jié)這一天突然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到了晚秋時節(jié),不免心驚,你我天各 一方,只能遙相矚望。離別思念的情懷唯有靠濁酒排遣, 憂愁中滿目都是叢生的 菊花。我且把自己這一腔報國的忠肝義膽留存給蒼天大地, 讓故國的江山見證我 斑白的鬢角。多多承蒙你千里之外的關懷詢問, 我是一個亡國之人,如同被放逐 一樣,已經(jīng)無家可歸

6、。又酬傅處士次韻二首(其二)顧炎武愁聽關塞遍吹茄,不見中原有戰(zhàn)車。三戶已亡熊繹國,一成猶啟少康家。蒼龍日墓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待得漢廷明詔近,五湖同覓釣魚槎。注顧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學者,曾參加江南抗清斗爭,熊繹國:指楚國。一成:古代計算土地面積的單位,方圓十里。少康,夏代中興之主。明 詔,這里指勝利后頒賞的詔書五湖,范蠡復興越國后功成身退,泛舟五湖。槎, 木筏。.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一、二兩句寫北方關塞已被清人占據(jù)、胡茄吹遍,卻術見中原明軍戰(zhàn)車馳馴 的抗戰(zhàn)局面。B.第三句用“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典故,表達晚明雖已落敗、但反擊仍可 取勝的信念。C.詩人用“蒼龍日暮

7、還行雨”比喻清軍的暴虐,又以“老樹”“著花*表達了自己抗清的意志。D.全詩從直述時局落筆,多處用典、設喻,揮灑自如,思路明晰,表現(xiàn)了學人 之詩的特色。.詩的尾聯(lián)有什么含意?與開頭的“愁”字呼應,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懷 ?(6分)【分析】(5)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同時考查對詩句內(nèi)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各選項內(nèi)容涉 及了對詩歌的手法、形象、主題的鑒賞。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 干的要求,如本題的題干要求選出“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 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 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

8、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 哪些表現(xiàn)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6)本題考查理解詩句內(nèi)容,分析詩人感情的能力。先準確地答出尾聯(lián)的含意, 再結(jié)合注解與全詩的內(nèi)容分析詩人傳達的感情?!窘獯稹?5)C. “比喻清軍的暴虐”分析有誤?!吧n龍日暮還行雨”比喻自 己雖如蒼龍已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仍要行風播雨,表現(xiàn)的是自己堅定的復國之 志 0(6)尾聯(lián)“待得漢廷明詔近,五湖同覓釣魚槎”是說等到漢家朝廷獲勝的明詔 到來,你我泛游五湖,同去尋覓釣魚的木筏。這是表現(xiàn)一種對未來的憧憬,表現(xiàn) 一種想象自己功成身退之后,與友人泛游五湖的愜意。首聯(lián)以“愁聽”和“不見”, 寫出國家當時令人憂

9、慮的形勢。兩者對比更表現(xiàn)了作者愛國精神的可貴和民族氣 節(jié)的堅定不移。答案:(5) C(6)尾聯(lián)是想象朝廷光復河山,自己功成身退,與友人一起泛舟的美好情景。而首聯(lián)寫的是詩人的愁,說關塞處處都是清人的胡笳聲,中原沒有戰(zhàn)車出發(fā)去收 復河山。表現(xiàn)的是詩人對局勢的擔憂。首聯(lián)的“愁”與尾聯(lián)的美好想象相對比, 更顯出了詩人心猶國事,赤誠的愛國精神。譯文:關塞處處吹起胡笳,讓人心中憂愁,可偏偏看不到中原地區(qū)有戰(zhàn)車出發(fā)。楚國三戶遺民已將秦國滅掉,方圓十里的土地依然能復興少康之家。蒼龍日暮時分還騰空行雨,老樹在春深時更是開出新花 等到漢家朝廷獲勝的明詔到來,你我泛游五湖,同去尋覓釣魚的木筏。賞析:本首詩作者主要表

10、達自己的復國之志,要遺民們堅持抗清,而不能隱居遁世, 待到復國后,功成身退,才算得上有高尚的節(jié)操。此兩首詩用典精當,對仗工穩(wěn), 雖是次韻,卻能不受束縛而揮灑自如。此首在友情基礎上,將個人交往拓展為歷史責任。開頭展現(xiàn)現(xiàn)實圖景,側(cè)耳 聽關塞,滿耳是清人的胡笳,再也不見漢軍所駕的戰(zhàn)車在中原縱橫馳奔, 不免愁 上心頭,深為復國前途擔心。但作者的信心是不死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夏朝少康僅有一成即方圓十里的土地,仍使夏朝再度中興。作者自己雖如蒼龍已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仍要行風播雨;雖如老樹已年深月久,一到春天,仍要怒 放鮮花;他曾說“遠路不須愁日暮,老年終自望河清”,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復 國大計

11、就一定要堅持!這不僅是顧炎武的志愿,也是傅山的追求。有了這些頑強 卓絕之士,何愁事業(yè)不成?他在結(jié)尾滿懷希望地想象“待得漢廷明詔近”,朝廷論功行賞,要封他們做 大官,而他和傅山已功成身退,一起到五湖去尋舟垂釣、歸隱林泉了?!军c評】如何鑒賞詩歌:(一)關注標題,明確內(nèi)容和情感標題是解讀詩歌內(nèi)容和形式的關鍵。因為詩歌的標題一般交代時間、地點、人物、 情感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內(nèi)容,可以讓人明了是哪一類詩歌,進而明了全詩的 結(jié)構(gòu)及表現(xiàn)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詩歌。(二)關注作者,知人論世多關聯(lián)6讀詩講究“知人論世”,所以,一定要重視詩歌的作者。要盡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處的時代特點,及創(chuàng)作傾向、主要內(nèi)容、作品風格特點等。(三)關注注釋隱含意高考所選詩歌大多附有注釋。注釋或解釋疑難詞語、地名,幫助考生讀懂詩句;或介紹寫作背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