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總復習知識要點_第1頁
1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總復習知識要點_第2頁
1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總復習知識要點_第3頁
1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總復習知識要點_第4頁
1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總復習知識要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7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總復習知識要點第一單元 生物與環(huán)境第一、二課:1、種子發(fā)芽需要一定的條件:適宜的溫度、充足的水分和適當?shù)目諝狻?、在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中,光、溫度、水等三個條件適合我們進行實驗研究。3、種子發(fā)芽實驗采用的是對比實驗的方法,需要設計實驗組和對照組。第三課:1、種子發(fā)芽可以不需要陽光,但生長需要陽光。2、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當環(huán)境改變后它們會努力適應環(huán)境的改變。說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3、植物生長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植物生長的環(huán)境包括:水分、空氣、適宜的溫度、陽光、土壤提供的養(yǎng)料。4、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例子:香蕉樹生活在降水豐富的熱帶地區(qū),所以葉子

2、非常闊大。松樹生長在降水相對較多的溫帶地區(qū),所以葉子細長成針形。仙人掌生長在干旱的沙漠地區(qū),所以葉子退化成了葉刺。第四課:1、蚓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中。2、各種動物都喜歡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不同的動物對環(huán)境有不同的需求。3、動物適應環(huán)境的例子:候鳥(如大雁)為了找尋適合生活的環(huán)境條件會遷徙。青蛙為了滿足自身對環(huán)境的需要會尋找地方冬眠。企鵝生活在極其寒冷的南極,所以它們身體的脂肪很厚,用來抵御嚴寒。貓、狗、狼等有皮毛的動物每年都會脫毛以適應不同的環(huán)境。天鵝等水鳥必須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第五課: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外,它們彼此之間也是相互(依賴),互相(影響)的。2

3、、(食物)是動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3、生物之間像鏈環(huán)一樣的食物關系,叫做(食物鏈)。食物鏈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產(chǎn)者),(直接或間接消費別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費者。4、食物鏈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終止。5、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吃多種食物。生物之間這種復雜的食物關系形成了一個網(wǎng)狀結構,叫(食物網(wǎng))。6、如果一種生物滅絕了,就會影響其他多種生物的(生存),因而(保護)一種生物,也就是保護了許多種生物。7、食物鏈的舉例:水田中的5條食物鏈。老鷹 狗尾草 水稻 小鳥 老鼠 蝗蟲 蛇狗尾草老鼠蛇老鷹 狗尾草蝗蟲小鳥老鷹水稻老鼠蛇老鷹 水稻蝗蟲

4、小鳥老鷹 水稻蝗蟲小鳥蛇老鷹第六課:1、像池塘里的這些生物和非生物這樣,(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一片樹林、一塊草地、一個湖泊、一個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2、自然界和生態(tài)瓶一樣,環(huán)境條件受到破壞,生物生存就會受到(影響)。3、自然界里某一區(qū)域的生物形成平衡和諧的整體,叫做(生物群落)。4、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壞,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就會失去(平衡)。5、對于每一個生物來說,周圍的一切都是它的環(huán)境。環(huán)境因素很多,就其性質來說,可以分成非生物因素和 (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水分)、溫度、水、空氣、土壤等,生物因素 包括(同這

5、種生物有關系)的其他生物。第八課:1、草原上的食物鏈:草、兔、蝗蟲、鳥、蛇、鷹草兔鷹 草兔蛇鷹 草蝗蟲鷹草鳥蛇 草蝗蟲蛇鷹 草鳥蛇鷹2、在食物鏈“草兔鷹”中,如果:如果鷹少了,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答:兔子會大量繁殖,草來不及長大就很快被吃光,大量的兔子會餓死,草可能重新生長,經(jīng)過漫長的時間重新平衡?;蛘咭驗闆]有植被,形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小氣候惡化,降水減少,植物更難生長,形成荒漠戈壁,兔子、老鷹死的死,遷徙的遷徙。如果兔子少了,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答:大量的鷹會餓死,草會瘋長,植被不合理,可能引發(fā)草原火災如果草少了,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答:兔子會因缺少食物而減少,最后會消失。老鷹也會餓死,草原會逐漸荒漠化

6、3、人類的什么行為會造成鷹、兔子的減少和草的減少?答:人類對老鷹、兔子的獵殺;為防止兔子與牛羊爭牧草而進行的獵殺和驅趕;為了發(fā)展經(jīng)濟而過度的放牧;環(huán)境的惡化導致的生長困難4、為了維護生態(tài)平衡,我們人類應該做些什么?答:愛護動植物,不傷害它們。保護森林,不亂砍濫伐。多建立自然保護區(qū),保護珍稀的動植物。保護草原,合理放牧。制作制作生態(tài)瓶。(圖略,操作步驟及圖例見教材16頁)實驗設計1、種子發(fā)芽實驗(一)(教材第3頁)實驗名稱: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水嗎?實驗材料:兩個塑料種植盒、綠豆種子、紙巾、滴管、水、標簽、放大鏡實驗方法:先用放大鏡觀察綠豆種子,測量它們的大小,并把它們畫下來。準備兩個種植盒,在盒內

7、墊上紙巾并按三個洞,再往其中一個盒內的紙巾上滴水,另一個保持干燥。再在盒內紙巾上各放三粒綠豆。用標簽標明對照組和實驗組并把標簽貼在種植盒的外面。比較兩個種植盒里綠豆種子的發(fā)芽情況。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組盒中的綠豆種子發(fā)芽了,對照組盒中的綠豆種子沒有發(fā)芽。實驗結論: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水。2、種子發(fā)芽實驗(二)(教材第3頁)實驗名稱: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合適的溫度嗎?實驗材料:兩個塑料種植盒、綠豆種子、紙巾、滴管、水、標簽。實驗方法:準備兩個種植盒,在盒內墊上紙巾并往兩個種植盒內滴相同的水量,然后在盒內紙巾上各放兩顆綠豆種子,并給同一條件的綠豆種子編上號。用標簽標明對照組和實驗組并把標簽貼在種植盒的外面。然后

8、把一個種植盒放在常溫下,另一個放到冰箱里。比較兩個種植盒里綠豆種子的發(fā)芽情況。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組盒中的綠豆種子發(fā)芽了,對照組盒中的綠豆種子沒有發(fā)芽。實驗結論: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合適的溫度。3、種子發(fā)芽實驗(三)(教材第3頁)實驗名稱: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光嗎?實驗材料:兩個塑料種植盒、綠豆種子、紙巾、滴管、水、標簽、黑色塑料袋。實驗方法:準備兩個種植盒,在盒內墊上紙巾并往兩個種植盒內滴相同的水量,然后在盒內紙巾上各放兩粒綠豆種子,并把同一條件的綠豆種子編上號。用標簽標明對照組和實驗組并把標簽貼在種植盒的外面。然后把一個種植盒放在窗臺上,另一個用黑色塑料袋罩起來(留有氣孔)。比較兩個種植盒里綠豆種子的發(fā)

9、芽情況。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組盒中的綠豆種子發(fā)芽了,對照組盒中的綠豆種子也發(fā)芽了。實驗結論:綠豆種子發(fā)芽不一定需要光。4、綠豆芽的生長條件(一)(教材第7頁)實驗名稱:綠豆芽的生長是否需要陽光?實驗材料:發(fā)芽的綠豆種子、兩個花盆實驗方法:把發(fā)芽的綠豆種子種在兩個花盆中,過一段時間后,將其中的一盆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條件相同,過一段時間觀察。實驗現(xiàn)象: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的花盆綠豆芽長得茁壯且顏色深綠,放在黑暗地方的花盆中的綠豆芽比較嫩且顏色淺。實驗結論:綠豆芽的生長需要陽光。5、蚯蚓的生活環(huán)境(一)(教材第9頁)實驗名稱:蚯蚓喜歡明亮的環(huán)境還是黑暗的環(huán)境?6、蚯蚓的生活環(huán)

10、境(二)(教材第10頁)實驗名稱:蚯蚓喜歡干燥的環(huán)境還是潮濕的環(huán)境?資料庫(了解內容,不要求掌握)1.世界上第一個自然保護區(qū)是(美國黃石國家公園)。2.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qū)(廣東鼎湖山)自然保護區(qū),成立(1956)年。3、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qū)是專為保護珍稀動物大熊貓而設立的。第二單元光第一課:1、影子產(chǎn)生的條件:(光源、擋光物體、屏)。2、像電燈這樣自己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月亮、沒燃燒的蠟燭不是光源。3、許多光源在發(fā)光的時候也在發(fā)熱,太陽在給我們帶來光明的時候,也給我們帶來了溫暖。4、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物體不同側面所得到的影子是不同的。第二課:1、陽光下物體的影子(

11、長短)的變化是隨著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2、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4、人們很早就知道利用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來測定時間。5、古代的人們曾經(jīng)利用(日影觀測儀)計時,如(日晷)。第三課:1、光是以(直線)的形式傳播的。光傳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約(30萬)千米。太陽離地球的距離為1.5億千米,從太陽發(fā)出的光達到地球約需要(8)分鐘。第四課:1、12.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線傳播)的。生活中我知

12、道運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物品有(梳妝鏡)、(倒車鏡)、(太陽灶)等等。2、潛望鏡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造的偵察工具。第五課:1、太陽在發(fā)出光的同時也產(chǎn)生(熱),物體在吸收陽光的同時也吸收(熱)。2、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人們發(fā)現(xiàn),(凹面鏡)和(凸透鏡)能把光線會聚起來,形成強光和高溫。不能用(放大鏡)和(望遠鏡)看太陽。3、18世紀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鏡會聚光線獲得高溫支加熱一種化學物質,從而發(fā)現(xiàn)了(氧氣)。第六課:1、太陽外部溫度達(6千)多攝氏度,內部溫度高達(2千萬)多攝氏度,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熱源)。地球只得到太陽放射能量的(二十億分之一)。2、物體的

13、顏色與吸熱的本領有關系,吸熱本領最強的是(黑色的粗糙)物體。(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快;在陽光下,物體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升溫快);物體按(與陽光垂直)的方式擺放,升溫比較快。第七、八課:1、太陽能熱水器是一種光熱轉換器,具有(節(jié)能)、(環(huán)保)、(安全)的優(yōu)點。2、人們對太陽能的利用有:(太陽灶)、(點燃奧運圣火)、(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池板)。3、影響太陽能熱水器效能的因素有:(太陽能熱水器的材料性質)、(接收太陽光的位置)和(角度)。制作第32頁制作潛望鏡。第3942頁制作評價太陽能熱水器。課本實驗關注:1、第25頁投影。 2、第26頁陽光下的影子3、第29頁驗證光的直線傳播

14、4、第36頁物體的顏色與吸熱5、第37頁陽光直射、斜射與吸熱課本插圖關注:第34頁凹面鏡與凸透鏡會聚光線圖第40頁設計制作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圖畫圖并分析:1、汽車反光鏡是怎樣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畫出光的路線圖。答:窗外景物的反射光射到凸鏡上,凸鏡再把這個光反射到駕駛員的眼睛里。2、醫(yī)生戴的額鏡是怎樣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畫出光的路線圖。答:燈光照射到醫(yī)生戴的額鏡上,額鏡把這個光反射到病人的耳道中。3、凹面鏡匯聚光的原理圖。 4、凸透鏡匯聚光的原理圖。5、畫出太陽下大樹的影子,并說出這樣畫的理由。6、請你想辦法將陰影里的小球照亮。資料庫(了解內容,不要求掌握)彩虹的形成與看不見的光第三章:地球表面

15、及其變化第一課:1、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嶇不平)的。常見的地形主要有:(高原)、(山地)、(盆地)、(平原)、(湖泊)等。2、地形及地形的特點: 山地:地勢較高,蜿蜒起伏,層巒疊嶂。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較緩,由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組成。 高原: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 平原:地貌寬廣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四周地勢較高,中間低平。3、地球上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大;我國西部多高山,東部多平原。4、許多科學家認為,組成地球外殼的巖石圈原來是一個整體,后來地球內部運動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幾塊,形成了現(xiàn)在的大陸單人床,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熱粥上的柚皮塊,形成了現(xiàn)在的大陸板塊。(了解)第

16、二課:1、地球的內部可以分成(地殼)、(地幔)、(地核)三部分。絕大部分地震發(fā)生在(地殼內)。火山活動與(地幔)和(地殼運動)有關。1、地球(內部)的運動使地表形態(tài)發(fā)生不斷的變化,這種變化有時表現(xiàn)出來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時是極其緩慢的變化,像(喜馬拉雅山年復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變化都是在(流水)、(風)、(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緩慢的進行的。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內部運動)造成的。地球內部運動會引起(地殼)的運動,從而形成(山脈)、(高原)、(裂谷)和(海溝)等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變化有時是迅猛激烈的,有時是(緩慢不易覺察)的。4、很多的高山是因為(板塊

17、的擠壓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峽谷是(板塊拉伸)后形成的斷裂谷。第三課:1、由于受(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的作用),巖石破碎,這種現(xiàn)象叫風化。2、巖石變化的原因有(冷和熱)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動物)的活動等。3、將燒熱的巖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復幾次,巖石會(碎裂)。第四課:1、(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會使巖石最終變成土壤。2、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3、腐殖質是(動植物腐爛時)產(chǎn)生的黑色物質。4、土壤分層實驗中,最底層是(沙礫),中間是(沙和粉沙),最上層是(顆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

18、殘體)。5、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著幾十億個生物體。土壤為他們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間),也為人類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來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殘體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質)更豐富。(動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動土壤,為空氣和水營造空間。6、土壤從上到下可分為(枯枝落葉層、有腐殖質的表土層、亞圖層、巖石碎屑層)第五、六課:1、(流水)、(風)、(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會對地表產(chǎn)生(侵蝕)和(沉積)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2、(保護森林)、(退耕還林)等可以減少土地的流失。3、(人類活動)也會改變地表形態(tài),這種改變有時會加劇自然災害的影響。4、雨點降

19、落時的力可以打散并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動時,攜走了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帶走了,這就是(侵蝕)。(雨點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蝕的開始。5、影響土壤被侵蝕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6、(植樹種草)可以增加植被覆蓋、把坡地改造成(梯田)可以減緩坡度,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保護土壤,減緩被侵蝕的程度。第七、八課:1、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會被(侵蝕);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會發(fā)生(沉積)。2、河的上游河床常見(大石頭),中游河床上堆了很多(鵝卵石),下游河床堆滿了(細沙)。2、自然界中每時每刻都有侵蝕和沉積的現(xiàn)象發(fā)生。(侵蝕

20、)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積)卻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蝕和沉積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3、房屋應該建在坡度(比較平緩)的地方,在坡度較大的地方應該(植樹和種草),來減少雨水對土地的侵蝕。4、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和入??谕瞧皆且驗椋汉恿鲝纳嫌螞_下來很多的泥沙,當?shù)较掠魏椭邢掠蔚暮腿牒?跁r,水流變慢了,所以發(fā)生了沉積,因而形在了平原。課本插圖復習:第51頁巖石的風化過程圖第52頁土壤分層沉積圖第54頁土壤分層結構圖及生活在其中的生物課本研究設計:第58頁探索土地被侵蝕的因素實驗研究第四章:運動和力第一課:1、由于(地球的吸引)物體都受到一個(向下)的拉力或壓力,這個力就是重

21、力。2、水往低處流,人從滑梯上往下滑,向上拋的物體最終要落回地面.這些運動都是因為(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第二課:1、用橡皮筋作動力的小車,橡皮筋繞的圈數(shù)(越多),行駛速度越快,行駛距離越遠;橡皮筋繞的圈數(shù)(越少),行駛速度越慢,行駛距離越近。2、橡皮筋、彈簧這樣的物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時,形狀很容易改變,在形狀改變時,它們會產(chǎn)生一個(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這個力叫(彈力)。3、橡皮筋的彈力(越大),作用時間(越長),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4、衣褲松緊帶、票夾、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樣的彈簧都是利用了物體的(彈力)作用制造的工具。5、橡皮筋被拉得越長,產(chǎn)生的彈力越大。第三課:1、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

22、產(chǎn)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沖力)。(噴氣式飛機)、(火箭)、(氣墊船)都是靠噴氣發(fā)動機產(chǎn)生的反沖力運動的。2、要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必須對物體用(力);要使物體運動的更快,必須對物體用(更大)的力。第四課:3、力有(大?。┖停ǚ较颍Φ拇笮∈强梢裕y量的),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保茫ā癗”)表示。 1牛(100克力)4、彈簧測力計是測量力的(大?。┑墓ぞ?,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成的。5、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時應注意:(背誦以下三點)(1)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針是否在“0”位置。(2)讀數(shù)時,視線與指針相平。(3)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的測量范圍。第五課:1、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會發(fā)生(摩擦),因此運動物體要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