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文言文概括分析考點_第1頁
2023屆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文言文概括分析考點_第2頁
2023屆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文言文概括分析考點_第3頁
2023屆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文言文概括分析考點_第4頁
2023屆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文言文概括分析考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一、考點解析概括分析題是近些年高考文言文板塊必考題型,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題目要求往往是“選是”或“選非”。選項內(nèi)容多是命題者對原文的概括、轉(zhuǎn)述和分析。在這一過程中,命題者有意識地設(shè)置錯誤干擾,讓考生進行判斷。而比對法是解答這類題較好的方法之一。二、解題技巧1.仔細比對,找異同。比對法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仔細比對:關(guān)鍵詞句、增減內(nèi)容、人物、時間、地點、關(guān)系等。2.比對方法比對選項中在“誰在何時何地說何做何”與原文是否一致。檢查選項中對人物的分析、文本的道理闡述等有無夸大、歪曲、偷換概念。理清人物與事件的關(guān)系以及事件產(chǎn)生的原因、結(jié)果及其內(nèi)在的邏輯關(guān)系。三、常見設(shè)錯誤點命題設(shè)誤

2、1曲解文意故意曲解文中某一關(guān)鍵詞語的意義,從而制造干擾項迷惑考生,這種設(shè)誤方式是命題的主要陷阱無中生有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觀點等內(nèi)容,致使選項的分析概括于文無據(jù)以偏概全將原文對某一方面的判斷通過增加或刪減表范圍或程度及其他類的詞語的方式,故意擴大或縮小判斷對象的范圍張冠李戴即把甲人物所為說成是乙人物所為,或者把甲事件的結(jié)果說成是乙事件的結(jié)果命題設(shè)誤2時序顛倒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時,故意將事情發(fā)生的時間順序顛倒空間錯位把不同地點發(fā)生的事件糅合起來表述,故意使事情發(fā)生的地點錯位改變因果將原因說成結(jié)果,或?qū)⒔Y(jié)果說成原因,或給句子強加因果關(guān)系,或?qū)⒁蚬P(guān)系改變成其他關(guān)系事件雜糅將文段敘述

3、的幾件事情或事情的細節(jié)進行雜糅混編,或把多個人做的事說成一個人做的,故意制造事實的混亂狀態(tài)四、概括分析題解題“兩步驟”第一步:定比對區(qū)間文言文概括分析題,通常按照文本內(nèi)容的先后順序設(shè)置四個選項。解答時,應(yīng)依據(jù)選項內(nèi)容,回歸文本,篩選出與選項相對應(yīng)的句段,鎖定比對區(qū)間第二步:定比對角度將選項內(nèi)容與鎖定的比對區(qū)間的內(nèi)容相比較,特別是要從人物、地點、時間、詞義、關(guān)系、依據(jù)與結(jié)論等設(shè)誤角度進行細致比對,找出似是而非之處,然后做出是否相符的準確判斷【真題回顧1】(2022年全國乙卷)文言文閱讀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猶赤子乎!饑者則食之,寒者則衣之,將之養(yǎng)之,育之長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魏武侯浮西河而下,

4、中流,顧謂吳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國之寶也?!眳瞧饘υ唬骸霸诘虏辉陔U。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義不修,而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而右太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湯放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盡敵國也?!蔽浜钤唬骸吧啤薄N渫蹩艘?,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鳥;憎其人者,惡其余胥。咸刈厥敵,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碧觯酃?,王曰:“為之奈何?”邵公對曰:“有罪者殺之,無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推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

5、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壽宮,睹長年負薪而有饑色,公悲之,喟然嘆曰:“令吏養(yǎng)之。”晏子曰:“臣聞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今君愛老而恩無不逮,治國之本也?!惫Γ邢采?。晏子曰:“圣王見賢以樂賢,見不肖以哀不肖。今請求老弱之不養(yǎng),鰥寡之不室者,論而供秩焉?!本肮唬骸爸Z?!庇谑抢先跤叙B(yǎng),鰥寡有室。晉平公春筑臺,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貴德而務(wù)施,緩刑辟而趨民時。今春筑臺,是奪民時也。豈所以定命安存,而稱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罷臺役。(節(jié)選自說苑貴德)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項是()A.魏武侯乘船順河而下,對吳起說,險固的河山是魏國之

6、玉。吳起以三苗氏、夏桀雖有河山之固卻因不修德而亡為例,指出德政才是國之寶。B.太公建議把殷商的士眾全部殺掉,一個也不要剩。邵公則建議有罪的誅殺,無罪的人讓他們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議。C.景公在壽宮游玩,看到老人背著柴并面有饑色,就下令讓官吏供養(yǎng)老人。晏子則指出,喜愛有才德的人,同情沒能力的人,是守國的根本。D.叔向反對晉平公在春天筑臺,認為那樣做會耽誤農(nóng)時,如果只顧自己安身立命,就不會被后世稱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臺的勞役。【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如果只顧自己安身立命,就不會被后世稱為人君”錯誤,曲解文意,文中“豈所以定命安存,而稱為人君于后世哉”意

7、思是“怎么能靠這些來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稱為國君呢”,這是說不能靠建造游觀之臺這些方式來安身存命。故選D?!菊骖}回顧2】(2022年全國甲卷)文言文閱讀齊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齊,齊、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謂張儀曰:“吾欲伐齊,齊、楚方歡,子為寡人慮之,奈何?”張儀曰:“王其為臣約車并幣,臣請試之?!睆垉x南見楚王,曰:“今齊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國與之歡。大王茍能閉關(guān)絕齊,臣請使秦王獻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則是北弱齊,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為利也,則此一計而三利俱至?!背醮笳f,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比撼悸勔娬弋呝R,陳軫后見,獨不賀。楚王曰:

8、“不榖不須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陳軫對曰:“臣見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對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國?且先絕齊,后責地,必受欺于張儀。是西生秦患,北絕齊交,則兩國兵必至矣?!背醪宦?,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背跏谷私^齊。張儀反,秦使人使齊,齊、秦之交陰合。楚因使一將軍受地于秦。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里。”使者反報楚王,楚王大怒,欲興師伐秦。陳軫曰:“伐秦,非計也。王不如因而賂之一名都,與之伐齊,是我亡于秦而取償于齊也?!背醪宦牐?/p>

9、遂舉兵伐秦。秦與齊合,楚兵大敗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僅以救亡者,計失于陳軫,過聽于張儀。(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國想要攻打齊國,但又擔心楚國作梗,因為齊國曾經(jīng)幫過楚國,齊楚關(guān)系密切。秦惠王希望張儀考慮如何應(yīng)對,張儀答應(yīng)嘗試出使楚國。B.張儀見到楚王,提出楚國如果能與齊國斷交,秦王就會下令獻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齊國,還能得到秦國的恩惠,這是一舉三得的事情C.楚國群臣祝賀將得商于之地六百里,陳軫不以為然,認為秦看重楚是因為楚有齊為后援,若先絕齊后索地,一定受騙,齊秦兩國都將攻打楚國。D.張儀返回,秦王隨即派人與齊聯(lián)合,拒不給楚

10、國六百里地,楚王大怒,起兵伐秦,秦齊合力大敗楚兵。楚國失敗是因為沒有聽從陳軫而誤信張儀。【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還能得到秦國的恩惠”說法錯誤。原文“西德于秦”的意思是“(因?qū)η貒┯卸骰荩亩玫角貒母屑ぁ?,而不是“得到秦國的恩惠”。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設(shè)誤點是曲解文意。故選B?!菊骖}回顧3】(2022年全國新高考)文言文閱讀秦將伐魏,魏王聞之,夜見孟嘗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為寡人謀,奈何?”孟嘗君曰:“有諸侯之救,則國可存也?!蓖踉唬骸肮讶嗽缸又幸玻 敝貫橹s車百乘。孟嘗君之趙,謂趙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趙王曰:“寡人不能。”孟嘗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

11、?!蓖踉唬骸翱傻寐労??”孟嘗君曰:“夫趙之兵非能強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趙也。然而趙之地不歲危而民不歲死,而魏之地歲危而民歲死者,何也?以其西為趙蔽也,今趙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趙王許諾,為起兵十萬、車三百乘,又北見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歲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數(shù)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數(shù)千里而救人者,此國之利也,今魏王出國門而望見軍,雖欲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許也。田文曰:“臣效便計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計,文請行矣,恐天下之將有大變也?!蓖踉唬骸按笞兛傻寐労酰俊痹唬骸把嗖痪任?,魏王折節(jié)割地

12、,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韓、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趙之眾,以四國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門而望見軍乎?則道里近而輸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聽子?!蹦藶橹鸨巳f、車二百乘,以從田文,魏王大說曰:“君得燕、趙之兵甚眾且亟矣?!鼻赝醮罂郑畹卣堉v于魏。因歸燕、趙之兵,而封田文。(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三)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王受到強秦武力威脅之際,連夜向孟嘗君問計,孟嘗君表示有了諸侯的幫助,國家就可以存續(xù)下來,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諸侯,搬取救兵。B.孟嘗君見趙王不愿出兵,勸說趙王,指出魏國每年地危民死,而趙國土

13、地與民眾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趙國將面臨危險,趙王這才同意出兵。C.孟嘗君請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猶豫不決,孟嘗君指出魏國倘若聯(lián)合他國合力攻打燕國,將會對燕國十分不利。燕王聽從了建議,出兵救助魏國。D.孟嘗君計謀得以實現(xiàn),魏王非常高興,夸獎他短時間內(nèi)搬來很多援軍。秦王非??只?,割地給魏國,魏王于是讓燕、趙援軍返國,封賞孟嘗君。【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概括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孟嘗君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諸侯”錯誤,由文中“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可知,是魏王希望孟嘗君出使諸侯。通過比對,明確設(shè)誤點是張冠李戴。故選A?!緝?yōu)化練習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數(shù),深結(jié)宦官及妃

14、嬪家,伺候上動靜,無不知之,由是每奏對,常稱旨,上悅之。時武惠妃寵幸傾后宮,生壽王清,諸子莫得為比,太子漸疏薄。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盡力保護壽王;惠妃德之,陰為內(nèi)助,由是擢黃門侍郎。初,上欲以李林甫為相,問于中書令張九齡,九齡對曰:“宰相系國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異日為廟社之憂?!鄙喜粡摹r九齡方以文學(xué)為上所重,林甫雖恨,猶曲意事之。是時,上在位歲久,漸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齡遇事無細大皆力爭,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傷之。于是上罷九齡政事,以林甫兼中書令。上即位以來,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張嘉貞尚吏,張說尚文,李元紱、杜暹尚儉,韓休、張九齡尚直,各其所長也。九齡既得罪,自是朝廷之

15、士,皆容身保位,無復(fù)直言。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視聽,明召諸諫官謂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將順之不暇,烏用多言?諸君不見立仗馬乎?食三品料,一鳴輒斥去,悔之何及?”補闕杜琎嘗上書言事,明日,黜為下邽令。自是諫爭路絕矣。李林甫謹守格式,百官遷除,各有常度。雖奇才異行,不免終老常調(diào);其以巧諂邪險自進者,則超騰不次,自有他蹊矣。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窺其際。好以甘言啖人,而陰中傷之,不露辭色。凡為上所厚者,始則親結(jié)之,及位勢稍逼,輒以計去之。雖老奸巨猾,無能逃于其術(shù)者。(選自通鑒紀事本末李林甫專政)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林甫特意收買宦官和嬪妃,刺探、揣測皇帝的心思,是為了自己能夠

16、“奏對稱旨”,得到皇帝的賞識、重用。B.張九齡雖然以文學(xué)為玄宗所重,且也看出了李林甫的險惡,但由于皇帝昏聵失察,終究不免為李林甫所陷害。C.為了盡快樹立自己的權(quán)威,李林甫明目張膽地恐嚇諫臣,使其緘口,企圖在朝中形成萬馬齊喑的局面。D.在李林甫的掌控下,許多才俊被束縛在難以發(fā)揮才智的職位上,而善于搞歪門邪道的人卻能得到重用提拔。解析C“企圖在朝中形成萬馬齊喑的局面”曲解文意,根據(jù)“李林甫欲蔽塞人主視聽”可知,李林甫想要遮蔽皇帝的視線、堵塞皇帝的耳朵,是為了自己能夠獨掌朝政大權(quán),而不是“企圖在朝中形成萬馬齊喑的局面”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玄宗想要任命李林甫為宰相,

17、向張九齡征求意見,張九齡直言反對,但唐玄宗沒有采納其意見。B.張九齡個性直率,因罪被罷相之后,朝廷中的百官從此都明哲保身,沒有人再敢于直言。C.張九齡嚴格地遵守各種規(guī)則制度,對于百官的升遷與任命,都按照固定的制度辦理。D.李林甫城府極深,受到玄宗優(yōu)待的人,李林甫先親近結(jié)交,等其地位權(quán)勢稍接近自己時,就除掉他。解析c“張九齡嚴格地遵守各種規(guī)則制度”張冠李戴,應(yīng)該是李林甫嚴格地遵守各種規(guī)則制度。參考譯文吏部侍郎李林甫奸猾狡詐,與宦官以及后宮中的嬪妃交往甚密,讓他們暗中觀察玄宗的行動,玄宗的一舉一動沒有他不知道的,因此每次上朝奏事,常符合玄宗的意圖,深受玄宗的喜愛。當時武惠妃在后宮的嬪妃中最受玄宗的

18、寵愛,生了壽王李清,各位皇子不能和他相比,太子也漸漸被皇上疏遠了。李林甫于是托宦官告訴武惠妃說,(自己)愿意盡力保護壽王。武惠妃聽后十分感激他,就暗中在后宮幫助他,因此李林甫被升為黃門侍郎。起初,玄宗想要任命李林甫為宰相,向中書令張九齡征求意見,張九齡回答說:“宰相關(guān)系到國家的安危,陛下如果任命李林甫為宰相,我擔心他以后要成為國家的禍患?!毙诓宦牎.敃r張九齡因為有文學(xué)才能,受到玄宗的器重,李林甫雖然怨恨他,但仍然違心奉承他。這時玄宗做皇帝已有多年,生活逐漸奢侈腐化,懶于處理政事。而張九齡遇到事情,不論大小(覺得有不對之處)都要與玄宗爭論,李林甫卻善于窺伺玄宗的意圖,日夜想著如何陷害中傷張九齡

19、。于是玄宗罷免了張九齡的職務(wù),任命李林甫兼任中書令。玄宗即位以來,所任用的宰相中,姚崇善于溝通各方面的關(guān)系,宋璟執(zhí)法嚴厲,張嘉貞重視吏治,張說善于寫文章,李元紱與杜暹能夠節(jié)儉治國,韓休與張九齡個性直率,這些人都有所長。張九齡因罪被罷相之后,朝廷中的百官從此都明哲保身,沒有人再敢于直言。李林甫想要遮蔽玄宗的視線、堵塞玄宗的耳朵,就把諫官們召來明確地告訴他們說:“現(xiàn)在有賢明的君主在上,群臣順從皇帝都顧不過來,哪里還用得著再多說什么?你們難道沒有看見那些立在正殿下面用于儀仗隊列的馬匹嗎?雖然吃的是三品等級的糧料,但如果要嘶鳴叫喚,就要被剔除出去,到那時后悔怎么來得及?”補闕杜琎曾經(jīng)向玄宗上書談?wù)撜?/p>

20、,第二天就被貶為下邽縣令。從此玄宗的諫諍之路斷絕了。李林甫嚴格地遵守各種規(guī)則,對于百官的升遷與任命,李林甫都按照固定的制度辦事。有的人雖然有杰出的才能和優(yōu)異的品行,也不免老死于難以發(fā)揮才智的職位上;而那些善于阿諛奉承搞歪門邪道的鉆營者,卻能夠從其他門路得到打破常規(guī)的重用提拔。李林甫的城府極深,人們難以摸透他的心思。他善于當面奉承,而暗中陷害,從來不露聲色。凡受到玄宗優(yōu)待的人,開始時李林甫總是親近結(jié)交他們,等他們的地位權(quán)勢稍微接近自己時,就千方百計地除掉他們?!緝?yōu)化練習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黃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受書,一再輒成誦。初以族祖蔭補官。紹興五年廷試,言孝弟動上心,擢進士第二

21、人,授保寧軍節(jié)度推官。中在王府時,龍大淵已親幸,中未嘗與之狎,見則揖而退,后他教授多蒙其力,中獨不徙官。遷司封員外郎兼國子司業(yè)。芝草生武成廟,官吏請以聞,中不答,官吏陰畫圖以獻。宰相謂祭酒周綰與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綰未對,中曰:“治世何用此為?”綰退,謂人曰:“黃司業(yè)之言精切簡當,惜不為諫官?!背滟R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宮,必徙居見迫,宜早為計。上矍然。宰相顧謂中曰:“沈介歸,殊不聞此,何耶?”居數(shù)日,中白宰相,請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補其處。中猶以備邊為言,又不聽,遂請補外,上不許,曰:“黃中恬退有守。”金使賀天申節(jié),遽以欽宗訃聞,朝論俟使去發(fā)喪,中馳白宰相

22、:“此國家大事,臣子至痛,一有失禮,謂天下后世何!”竟得如禮。中自使還,每進見輒言邊事,又獨陳御備方略,高宗稱善。不數(shù)月,金亮已擁眾渡淮。敵既臨江,朝臣爭遣家逃匿,中獨晏然。比敵退,眾慚服。乾道改元,中年適七十,即告老。居六年,上御講筵,顧侍臣曰:“黃中老儒,今居何許?年幾許?筋力或未衰耶?”召引對內(nèi)殿,問勞甚渥。除龍圖閣學(xué)士,致仕。凡邑里后生上謁,必訓(xùn)以孝弟忠信。朱熹裁書以見,有曰:“今日之來,將再拜堂下,惟公坐而受之,俾進于門弟子之列,則某之志也?!逼錇槿司茨饺绱?。其后,上手書遣使訪朝政闕失。屬疾,手草遺表,深以人主之職不可假之左右為戒。淳熙七年八月庚寅卒,年八十有五。(選自宋史黃中傳,有

23、刪改)(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A黃中天資聰穎,記憶力驚人。他幼年讀書時,凡是他所讀過的書籍,一兩遍便能夠背誦下來。B黃中不喜盛世祥瑞之事。他在王府的時候,拒絕了官吏把武成廟長芝草的事上奏皇帝的請求。C黃中見微知著,執(zhí)著任性。他向皇帝進言應(yīng)戒備邊防,這個建議未被采納,便請求到地方任職。D黃中退休之后,仍心系皇帝。他生病時仍親手起草遺表,來勸誡皇帝君主的職權(quán)不可讓他人代替。解析“在王府的時候”錯誤,時序顛倒,應(yīng)為黃中“遷司封員外郎兼國子司業(yè)”時,且并非“不喜盛世祥瑞之事”,而是覺得在太平盛世沒有必要上奏祥瑞之事。(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

24、項是( )A黃中持身嚴謹,莊強自重,且敢于直言,當朝同僚國子祭酒周綰嘆息道“黃司業(yè)之言精切簡當,惜不為諫官”,深表惋惜。B黃中精于政事,且對朝局內(nèi)外變化非常敏感,他充當出使金國的使者回國后,立刻建議朝廷整治軍備,準備抵抗金國的入侵。C黃中在朝廷與金國關(guān)系處理上,富有大局意識,當金國使者宣布宋欽宗去世的消息后,在他力主之下,朝廷按照禮儀處理此事。D黃中對于朝廷邊備非常擔心。他曾多次建言戒備邊防,卻不被采納,拜見高宗時,又多次建言邊防大事,特別陳述守衛(wèi)防備的方法策略。解析“立刻建議朝廷整治軍備,準備抵抗金國的入侵”錯,原文為“言其治汴宮,必徙居見迫,宜早為計”。(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

25、,不正確的一項是( )A黃中不攀附、迎合權(quán)貴。黃中面對龍大淵不卑不亢,而沒有得到龍大淵的照顧;宰相因武成廟的事質(zhì)問黃中和周綰,黃中予以反駁。B黃中受到賞識,獲得優(yōu)待。他在考試中提到孝悌打動了皇帝的心而被提拔;他七十多歲還被皇帝記在心上,皇帝給他豐厚賞賜。C黃中富有遠見,關(guān)注邊防。他出使金國,覺察到金國人的意圖,報告皇帝,后來證明他的預(yù)見是對的;他覲見皇帝時多次提到邊防的事。D黃中受人尊敬,心系國家。他退休后,朱熹寫信給他,謙恭地表達要做他的弟子;他上書皇帝,指出朝政的過失,生病后,寫遺表勸誡皇帝。解析“他上書皇帝,指出朝政的過失”事件雜糅,應(yīng)是皇帝寫信派遣使臣向他咨詢朝廷的缺點。參考譯文黃中,

26、字通老,邵武人。幼年讀書,一兩遍就能背誦。起初憑借族祖恩蔭填補空缺官職。紹興五年廷試,講孝悌之道感動了皇帝,被提升為進士第二,授任保寧軍節(jié)度推官。黃中在王府的時候,龍大淵已得皇帝寵幸,黃中不曾和他親近,見面就作揖而退,以后其他教授大多得到龍大淵的幫忙,只有黃中不曾升官。升為司封員外郎兼國子司業(yè)。芝草生在武成廟中,官吏請求上奏讓皇帝知道,黃中不答應(yīng),官吏私下畫圖進獻。宰相對祭酒周綰和黃中說:“太平盛世的吉兆,壓下而不上奏,為什么?”周綰沒回答,黃中說:“太平盛世要這個有什么用?”周綰退下來,對別人說:“黃司業(yè)的話精當切實簡短扼要,可惜不是諫官?!睋钨R金國生辰使,出使金國回來,說金國人修治汴宮,

27、必定要遷居逼迫我朝,應(yīng)當早做準備。皇上吃了一驚。宰相回頭對黃中說:“沈介回朝,竟然沒聽見這話,為什么?”過了幾天,黃中告訴宰相,請求因隨意說話等待處分。然后授任沈介為吏部侍郎,調(diào)黃中補充沈介的位置。黃中還進言戒備邊防,又不被采納,于是請求調(diào)到地方任職,皇上不答應(yīng),說:“黃中淡泊謙讓有操守?!苯饑钩紒碣R天申節(jié),突然把欽宗去世的消息告訴大家,朝廷討論等金國使臣走后辦喪事,黃中騎馬趕去報告宰相,說:“這是國家大事,臣子極為哀痛,一旦有所失禮,對天下后世的人怎么交代!”最后得以按照禮節(jié)辦理。黃中自從出使回朝,每逢拜見皇帝都進言邊防大事,又特別陳述守衛(wèi)防備的方法策略,高宗稱好。不過幾個月,金國完顏亮已

28、經(jīng)聚兵渡過淮河。敵人已經(jīng)到了長江邊,朝廷大臣爭著遣散家人逃跑躲藏,只有黃中鎮(zhèn)定平靜。等到敵人退走,大家慚愧敬服。乾道改年號時,黃中年齡剛好七十歲,就因年老辭官。過了六年,皇上駕臨講筵,回頭對侍臣說:“黃中是位老儒,現(xiàn)在在哪里?年紀多大了?精力或許還沒衰退吧?”召喚他入朝在內(nèi)殿接見,慰問非常優(yōu)厚。授任龍圖閣學(xué)士,退休。凡是鄉(xiāng)里晚輩后生前來拜見,一定用孝悌忠義誠信教育他們。朱熹寫信求見,有這樣的話:“今天我前來,將在堂下拜兩次,希望您坐著接受,使我前進到學(xué)生的行列,那就是我的愿望了。”他被人敬慕像這個樣子。這以后,皇上寫信派遣使臣向他咨詢朝廷的缺點。黃中正生病,親手起草遺表,深深把君主的職權(quán)不可以

29、讓左右的人代管作為告誡。淳熙七年八月庚寅日去世,享年八十五歲。【優(yōu)化優(yōu)練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秦已破滅,佗即擊并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漢高帝十一年,詔立秦南海尉趙佗為南越王,使陸賈即授璽綬,與剖符通使,使和集百越,無為南邊患害。陸生至,尉佗魋結(jié)箕倨見陸生。陸生說佗曰:“足下中國人,親戚、昆弟墳?zāi)乖谡娑ā=褡阆路刺煨?,棄冠帶,欲以區(qū)區(qū)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禍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諸侯豪杰并起,唯漢王先入關(guān),據(jù)咸陽。項羽倍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強。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遂誅項羽滅之。五年之間,海內(nèi)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聞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誅暴逆,將相

30、欲移兵而誅王,天子憐百姓新勞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稱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強于此。漢誠聞之,掘燒王先人冢,夷滅宗族,使一偏將將十萬眾臨越,則越殺王降漢如反覆手耳?!庇谑俏举⒛缩耆黄鹱x陸生曰:“居蠻夷中久,殊失禮義?!标懮浒菸举槟显酵?,令稱臣,奉漢約。高后四年,有司請禁南越關(guān)市鐵器。五年春,佗自稱南越武帝。七年九月,遣隆慮侯周灶將兵擊南越。文帝元年,稱制,與中國侔。帝乃為佗親冢在真定者置守邑,歲時奉祀。召其昆弟,尊官厚賜寵之。復(fù)使陸賈使南越,賜佗書曰:“朕,高皇帝側(cè)室之子也,棄外,奉北藩于代。道里遼遠,壅蔽樸愚,未嘗致書。高皇帝棄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

31、后自臨事,不幸有疾,諸呂為變,賴功臣之力,誅之已畢。朕以王侯吏不釋之故,不得不立,今即位。乃者聞王遺將軍隆慮侯書,求親昆弟,請罷長沙兩將軍。朕以王書罷將軍博陽侯;親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問,修治先人冢。前日聞王發(fā)兵于邊,為寇災(zāi)不止。當其時長沙苦之,南郡尤甚。雖王之國,庸獨利乎?必多殺士卒,傷良將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獨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為也。朕欲定地犬牙相入者,以問吏,吏曰:高皇帝所以介長沙土也。朕不得擅變焉。今得王之地不足以為大,得王之財不足以為富,服嶺以南,王自治之。雖然,王之號為帝。兩帝并立,亡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爭也。爭而不讓,仁者不為也。愿與王分棄前惡,終今以來,通使如故?!?/p>

32、賈使南越,南越王恐,頓首謝罪,愿奉明詔,長為藩臣,奉貢職。(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南越稱藩)【注】魋結(jié):以發(fā)式如椎狀,故稱。為居住在今黔西、滇池、西昌地區(qū)遠古民族之發(fā)式。服嶺:古代以王畿以外的地方為服,含“服事天子”之意。每隔五百里為一區(qū),劃分為五等,叫五服侯、甸、綏、要、荒。南嶺遠離五畿,故稱之。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佗第二次與中原王朝分庭抗禮,不僅僅是因為高后斷絕了和南越的鐵器交易,更是因為漢朝焚燒了他的祖先的墳?zāi)?,夷滅了他的宗族。B為了表示和平解決南越問題的誠意,漢文帝為趙佗在真定的親人的墳?zāi)乖O(shè)置專司守護,每年按時祭祀,并且給他兄弟尊崇的官職和優(yōu)厚的賞賜。C文帝致

33、信趙佗,介紹自己但并非嫡出,可謂推心置腹;又說到高后臨朝,諸呂用事,現(xiàn)已伏誅,既介紹了國家形勢,也委婉地解釋了高后時期改變對南越政策的原因。D文帝給趙佗的信中說,服嶺以南的土地,趙佗可以自行治理,并且希望與趙佗共棄前嫌,和漢朝互通使者,恢復(fù)原有的良好關(guān)系。解析“漢朝焚燒了他的祖先的墳?zāi)?,夷滅了他的宗族”無中生有,原文為“漢誠聞之,掘燒王先人冢,夷滅宗族”,“誠”表示假設(shè),并非事實。參考譯文秦朝滅亡后,趙佗立即發(fā)兵進攻吞并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漢高帝十一年,下詔書封立秦朝南海尉趙佗為南越王,派遣陸賈前往授予他印信綬帶,頒發(fā)符節(jié),互通使者,讓他團結(jié)安撫百越,不要成為南方邊境的禍患。陸賈來到南越,南海尉趙佗梳著椎形的發(fā)髻,兩腿伸開坐著接見陸賈。陸賈勸說趙佗:“您本是中原人士,親戚、兄弟以及祖先墳?zāi)苟荚谡娑ā,F(xiàn)在您違反天性,拋棄華夏冠帶,想以區(qū)區(qū)南越之地與漢朝天子相抗衡成為敵國,災(zāi)禍就要殃及您身上了。況且秦朝喪失德政,各地諸侯豪杰同時起兵反抗,只有漢王能先入關(guān)中,占據(jù)咸陽。項羽違背盟約,自立為西楚霸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