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古跡其三》教案_第1頁
《詠懷古跡其三》教案_第2頁
《詠懷古跡其三》教案_第3頁
《詠懷古跡其三》教案_第4頁
《詠懷古跡其三》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詠懷古跡(其三)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分析作品中蘊含的豐富情感,揣摩作者和詩中主人公之間的共鳴點。過程與方法:通過討論,提高分析與整合信息的能力;通過比較閱讀不同的詩歌,培養(yǎng)辯證分析事物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從不同角度出發(fā),辯證的評價歷史人物;認識王昭君和親之舉的意義,理解昭君的堅強品質(zhì)與奉獻精神。教學重點比較杜甫和王昭君情感的相同之處,并結(jié)合文本進行分析,同時能通過閱讀不同的作品,辯證的看待昭君和親一事。教學難點能通過分析文本,認識到杜甫和昭君之間還存在著不同之處,杜甫的怨恨更深一層。一、導入課題1、她有沉魚落雁之姿,傾國傾城之貌;她為漢兇的和親,遠嫁塞外 ;她使華夏民族為之哭泣

2、,她讓漠北黃沙里一座青冢屹立了幾千年 她是誰呢?她就是王昭君!而他,經(jīng)歷安史之亂,見證了李唐王朝的盛世與衰敗。他飄泊西南,羈旅半生,歷盡滄桑,來到了昭君的家鄉(xiāng) 湖北秭歸。他又是誰呢?他就是詩圣杜甫。遙想800 年前的昭君,他會生發(fā)怎樣的感慨呢?現(xiàn)在我們一起從詠懷古跡(其三) 這首詩中去尋找答案。2、解釋文題懷 :懷古。這是一首懷古詩。二、整體感知.首先,大家集體誦讀一遍詩歌。.明確:詩人詠懷的對象是 王昭君;直接表“情 ”的的詞是 怨恨。三、鑒賞分析.這首詩開篇所寫之景有什么特點?與昭君有什么關(guān)系?群山萬壑赴荊門”, 山是群山起伏,連綿不絕;水是萬壑爭流,奔騰不息,直赴荊門山。尤其是一個“赴

3、”字 ,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把群山萬壑陡然間寫活了,既有飛動之勢,又有變幻之姿。真可謂雄偉秀奇!正是因為山水迤邐壯闊而雄奇,才孕育出這樣貌美女子 可謂 “地靈人杰 ”。板書:貌美. 有 “落雁之美 ”的昭君有怎樣的人生經(jīng)歷?“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 TOC o 1-5 h z 16 歲那年昭君以壓倒群芳之姿被送往漢宮,卻又因一顆落淚痣被冷落三年,無緣面君。而后等待她的是含淚離別漢宮,離鄉(xiāng)背井,離親別友,去往那疾風勁草的茫茫大漠。都說葉落歸根,而她,只留下青冢一座孤寂地,日復一日地向著漢地訴說自己的異邦之苦,家國之思。板書:被棄.如此貌美的昭君,為何遠嫁塞外?(結(jié)合注釋分析頸聯(lián))是那個

4、貪圖錢財?shù)漠嫀熋訅?是那些嫉妒她的姐妹?還是“以圖畫選人”的漢元帝 ?頸聯(lián)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夜月魂”對此做了交待 用典。畫師固然可恨,但有人寫過這樣兩句詩: “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 當時枉殺毛延壽”。又有劉獻廷詠昭君詞:“曾聞漢主殺畫師,畫師何足定妍媸。宮中多少如花女 ,不嫁單于君不知?!焙拗缓逎h元帝你搜羅天下那么多貌美的女子,竟連親自挑選也不肯,就這么稀里糊涂使昭君遠嫁大漠。板書:遠嫁大漠。然后半句既已說魂魄歸了鄉(xiāng),為何又說是“空歸 ”?歸的只是魂魄,卻沒能在有生之年得以回歸故土,與親人相見,聊以打發(fā)鄉(xiāng)愁 TOC o 1-5 h z 的是 “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寄聲欲問

5、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這是多么強烈的思鄉(xiāng)情啊!一個 “空 ”字 ,寫盡了昭君的不幸,也傳達了詩人的悲憤之情、傷悼之意。板書:環(huán)佩空歸。.昭君懷抱琵琶訴說“怨恨 “, 她在怨恨什么?(分析尾聯(lián))“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恨皇帝昏庸、不辨美丑 ,致使她遠嫁塞外;但更主要的,還是一個異域女子懷念故土的怨恨憂思。而一個貌美如花的柔弱女子,不會打 ,又不能殺,她要怎樣來訴說她的怨恨?“千載琵琶作胡語”。四、合作探究1、番邦遠離故土, 匈奴風俗迥異,對于昭君來說,沒有什么能彌補離鄉(xiāng)背井、遠嫁他鄉(xiāng)的孤獨與傷感,這種情感,也許也只有“怨恨 ”能夠概括了吧。那么杜甫呢?身為一介男兒,他又有什么樣的

6、怨恨能與昭君產(chǎn)生共鳴呢?明確:懷才不遇:杜甫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 ,安史之亂爆發(fā)后,他歷經(jīng)被叛軍俘虜、被肅宗貶謫以及漂泊西南的種種不幸,終生沒有能實現(xiàn)自己“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崇高理想。文人空有才華不 受重用大抵類似于美女空有美貌而無人欣賞。漂泊異鄉(xiāng) :杜甫當時正“飄泊西南天地間”, 遠離故鄉(xiāng),處境和昭君相似。雖然他在夔州 ,距故鄉(xiāng)洛陽偃師一帶不像昭君出塞那樣遠隔萬里,但是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 洛陽對他來說,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鄉(xiāng),正好借昭君當年想念故土、夜月魂歸的形象,寄托他自己想念故鄉(xiāng)的心情。 TOC o 1-5

7、 h z 2、一句“怨恨 ”, 連接了兩個時代,道出了兩個不幸的靈魂,同學們認為,杜甫和昭君,誰的怨恨之情要更多一些呢?明確:昭君踏上西去的和親之路時,并沒有想到自己會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千年之后的杜甫卻用一種贊嘆的語氣將她寫進了自己的詩中,誠然,和親對一個女子來說是一場人生的悲劇,但對于當時的國家來說,省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可謂 “以一人之怨,解舉國之憂”, 昭君雖然錯過了漢元帝的寵幸,但卻以一位和平使者的身份永遠屹立在了歷史的洪流中,她是不幸的,同時又是幸運的。但杜甫就沒有這樣的運氣了,至少在當時,他并不知道自己也會永載史冊,成為后人口中的 “詩圣 ”, 以他當時的境遇來看

8、,他根本不可能像昭君一樣另辟蹊徑,以一種壯士斷腕的勇氣讓自己發(fā)揮更大的價值。想到這一點,杜甫的怨恨也要再加上幾分了吧。3、現(xiàn)在,請同學們再次朗誦本詩,讓我們共同感受詩中包含的豐富情感,去體會昭君與杜甫的“怨恨 ”。五、延伸拓展其實,昭君的故事不僅打動了杜甫,還引起了許多詩人的共鳴,讓他們剛回到了那個時代,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請同學們思考這兩首詩分別道出了詩人什么樣的觀點。詠史詩 漢宮 胡曾(晚唐)明妃遠嫁泣西風,玉箸雙垂出漢宮。何事將軍封萬戶,卻令紅粉為和戎。題昭君墓翦伯贊(近代)漢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里遍烽煙。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明確:詠史詩漢宮說的是昭君出塞時滿懷不舍與悲傷,

9、但還是作為維護漢匈關(guān)系的砝碼被送往了西域,多少不事征伐的將軍們坐擁功名利祿,卻需要讓柔弱的女子犧牲自己的終生幸福,去換取邊塞的和平與穩(wěn)定,表現(xiàn)了詩人對為了抵抗外族強敵侵略只能靠和親這一政策的無奈和悲憤。題昭君墓的作者翦伯贊是我國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歷史學家,他認為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昭君出塞維持了漢匈的和平,比起漢武帝時期利用武力解決邊塞紛爭來說,和親的方式避免了大規(guī)模的流血犧牲,和親政策雖然表現(xiàn)了一個民族 TOC o 1-5 h z (國家)的衰弱,但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積極的。昭君出塞換來了六十幾年的和平,并促進了兩族的經(jīng)濟文化交融和發(fā)展。昭君是功不可沒的。六、總結(jié)提升1、總結(jié):歷史總是令人敬畏的,也總是會勾起人們無限的遐思,唐太宗曾說過: “以銅為鑒 ,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痹跉v史面前,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也能看見自己的影子。我想,這也是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們偏愛懷古以傷今、諷今的原因吧。愿同學們能從這節(jié)課中學到一個道理 歷史是充滿人文色彩的 ,你從什么角度來看待它,它就會告訴你怎樣的答案!2、布置作業(yè):明妃只有一個,而吟詠明妃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