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辛棄疾豪放詞風之比較_第1頁
蘇軾辛棄疾豪放詞風之比較_第2頁
蘇軾辛棄疾豪放詞風之比較_第3頁
蘇軾辛棄疾豪放詞風之比較_第4頁
蘇軾辛棄疾豪放詞風之比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yè)專心-專注-專業(yè)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yè)蘇軾辛棄疾豪放詞風之比較 學生:王燕燕 指導老師:張淑琴摘要:北宋時期,蘇軾在詞史上開創(chuàng)性的發(fā)展了豪放詞,他的豪放詞風飄逸、高曠,釋然豁達;辛棄疾極大的繼承和發(fā)揚了豪放詞風,創(chuàng)作了“稼軒體”,他的詞風則雄渾、慷慨。在詞壇上蘇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他們雖同為豪放派詞風,但蘇詞和辛詞在詞風方面還是存在差異。關(guān)鍵詞:蘇軾 ;辛棄疾;詞風比較詞,是一種押韻的可以配樂歌唱的文體。經(jīng)過長期不斷的發(fā)展,到了宋代,詞進入了全盛時期。蘇軾和辛棄疾這兩位大詞人便產(chǎn)生于這個時期,他們在詞壇

2、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蘇軾開拓了豪放詞風,辛棄疾獨創(chuàng)了“稼軒體”,確立了豪放詞派。蘇軾與辛棄疾的人品與詞品均屬上乘,他們有著淵博的文學知識和拯世救民的思想,關(guān)心國事、朝政、兵機,作品廣泛地反映社會現(xiàn)實,自覺深刻地升華主題,大量獨創(chuàng)性的詞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給詞壇注入蓬勃活力。蘇軾具有強烈的儒家入世精神,為人重操守,不以時遷,毀譽不記。一生熱愛學問事業(yè),心中樂之,自進不已。他能隨緣自適,處逆境而不頹廢,處順境而不驕逸,詞作中極富超然物外的曠達,充分顯示蘇軾坦誠開闊的胸懷,自由灑脫的性格和豪邁的氣魄?!盎謴?fù)之事,為祖宗,為社稷,為生民而已”的辛棄疾具有積極進取精神和抗戰(zhàn)復(fù)國的政治主張,

3、深謀遠慮,驍勇善戰(zhàn);但特殊的政治環(huán)境使他只能將“一腔忠憤”及其“抑郁無聊之氣”寄之于詞。蘇辛兩人都是仕途不得志的有志之士,他們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人生態(tài)度,自然對審美意趣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使得他們的詞風也存在明顯的差異。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道“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清代的陳廷焯說“稼軒詞,粗粗莽莽,桀驁雄奇,出東坡之上”;“稼軒求勝于東坡,豪壯或過之,而遜其清超,遜其忠厚?!睎|坡的“曠”在于他超然自適的人生態(tài)度和堅強樂觀的信念;而辛詞的“壯”在于他“氣吞萬里如虎”的豪邁悲壯,雄健剛勁。下面我們從他們詞的精神氣質(zhì)、思想特色與藝術(shù)寫作手法來分析他們詞風的差異。一精神氣質(zhì)蘇軾與辛棄疾,一個生活在北宋,

4、一個生活在南宋;一個科舉出生,文滿天下;一個行伍出生,英名喪敵膽。蘇軾(1037l101)生活在北宋王朝積貧積弱,外患頻繁的時期。當時在我國北部地區(qū)契丹族建立的遼政權(quán)和西北地區(qū)的黨項族建立的夏政權(quán)日益強大,不斷派兵到宋朝邊境地區(qū)進行掠奪和騷擾。軟弱無能的宋王朝步步退讓,先后同他們訂立屈辱和約。蘇軾一貫主張加強邊防抗擊侵略者,他從儒家治國平天下的觀念出發(fā),希望能夠建功立業(yè)。辛棄疾(1140一1207)生活在宋金對峙時期。當時民族矛盾尖銳,祖國分裂,而南宋統(tǒng)治者卻歌舞升平、不思進取,這是一個十分需要英雄,卻又無法給英雄提供舞臺的時代。辛棄疾和蘇軾不同,他并非通過科舉考試致仕,而是早年參加了抗金斗爭

5、,有著“壯歲旌旗擁萬夫”的戰(zhàn)斗經(jīng)歷。辛棄疾收復(fù)失地、恢復(fù)中原的政治抱負和偏安江南的南宋小朝廷不相容,使他政治上屢遭打擊,報國無望,只能把一腔熱血化作篇篇詩作。生活年代的不同,經(jīng)歷的不同,在他們詞的創(chuàng)作主體上所表現(xiàn)的精神氣質(zhì)也不同。蘇軾他不僅對儒釋道三種思想欣然接受,而且認為他們本宗相通。他為人坦蕩有氣節(jié),遵循儒釋道三家兼容調(diào)和的思想,平易、重實用、圓通,將儒家的固毅、佛教的平常心很好的結(jié)合在一起。在文章中,他認為文章的藝術(shù)具有獨立價值,其自身的表現(xiàn)功能是作家精神活動的獨創(chuàng)。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

6、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此詞寫于他四十七歲時,不但描繪了赤壁的雄偉景色,而且豪情激蕩地歌頌了古代英雄的業(yè)績,抒發(fā)了他壯志難酬的不平之氣,開拓了詞的意境,使詞“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劉熙載藝概)詞的上片重在寫景,以“大江東去”開篇,豪氣十足的展現(xiàn)了赤壁風起浪涌的開闊意境,感慨深沉。下片則由“遙想”引領(lǐng)五句,集中筆力塑造了青年將領(lǐng)周瑜的形象。作者在歷史事實的基礎(chǔ)上,挑選足以表現(xiàn)人物個性的素材經(jīng)過藝術(shù)的提煉和加工,從幾個方面將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先是插入“小喬初嫁了”這一生活細節(jié),以

7、美人烘托英雄,更見周瑜的風姿瀟灑,韶華似錦,年輕有為,足以令人艷羨?!靶圩擞l(fā),羽扇綸巾”是從肖像儀態(tài)上描寫周瑜的裝束,儒雅而又風度翩翩。作者著力刻畫其儀容裝束,正反映出作為指揮官的周瑜臨戰(zhàn)瀟灑從容,說明他對這次戰(zhàn)爭早已成竹在胸,穩(wěn)操勝券。“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抓住了火攻水戰(zhàn)的特點,精確地概括了整個戰(zhàn)爭勝利的場面。以下三句,由憑吊周郎而聯(lián)想到作者自身,表達了詞人未酬壯志的郁憤和感慨?!岸嗲閼?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為倒裝句,實為“應(yīng)笑我多情,早生華發(fā)”。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無常,深沉、痛切地發(fā)出了年華虛擲的嗟嘆。這首詞感慨古今,雄渾蒼涼,昂揚郁勃,由對周公瑾少年英雄的懷念。喚起讀者對人生

8、的無限感慨和思索。而結(jié)尾句“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又寫到了作者自覺年華老去、人生如夢的感嘆,含有頗重的消極意味??v觀全詞,作者由眼前廣闊無垠的空間,聯(lián)想到了與眼前之景密切相關(guān)的歷史人物成就大業(yè)的周瑜;緊接著,借對周郎的憑吊想到自身滿腔壯志未能實現(xiàn),但這一切深沉的恢宏的思考又最終歸于“一樽還酹江月”的灑脫和曠達。詞中所體現(xiàn)的這一心理變化的過程就是蘇軾“眼前輕,而悟更遠”的人生境界和精神氣質(zhì)的具體體現(xiàn)。同樣是懷古之作,辛棄疾則在詞中流露出不同的精神氣質(zhì)。如他的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懷古: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

9、劉!生子當如孫仲謀。上闕“何處望神州 ?滿眼風光北固樓?!睒O目遠眺,我們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夠看到,映入眼簾的只有北固樓周遭一片美好的風光了!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開篇這突如其來的呵天一問,驚天地,泣鬼神。接下來再自問自答一句:“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世人們可知道,千年來在這塊土地上經(jīng)歷了多少朝代的興亡更替?這一問一答縱觀千古成敗,意味深長,回味無窮。然而,“不盡長江滾滾流!”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這無盡的江水依舊滾滾東流。上闕中連用兩個問句,吐露了抑郁悲憤之情,下片則通過對歷史人物的頌揚轉(zhuǎn)入議論?!澳晟偃f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比龂鴷r代的孫權(quán),年紀輕輕就統(tǒng)帥千軍萬馬,雄占東南一

10、隅,奮發(fā)自強,戰(zhàn)斗不息,何等的英雄氣概。接下來,異乎尋常的第三次發(fā)問“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币痪涮嵝讶藗冏⒁猓禾煜掠⑿壅l配做他的敵手呢?作者又自答曰:“曹劉!”說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劉備才堪與孫權(quán)爭勝。“生子當如孫仲謀?!边@句話是曹操的語言,現(xiàn)在由辛棄疾口中說出,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奮發(fā)圖強的時代的呼聲。如果說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詞人是由郁憤反轉(zhuǎn)為灑脫曠達的話,辛棄疾則是在由低沉轉(zhuǎn)為高昂。“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憋@然,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使孫權(quán)成了作者理想中天下英雄的化身,“曹劉”卻只是成了孫權(quán)的陪襯,而尾句對英雄主義的歌頌,正是作者將心中抗金事業(yè)的正

11、氣伸張到了極致。詞中辛棄疾面對奢靡的統(tǒng)治者,面對未酬的壯志,他并未與江月共酌,表現(xiàn)出和蘇軾一樣可將一切看輕的灑脫和曠達,而是將孫仲謀作為后世的表率提出,激勵諸公當如孫仲謀所為,表現(xiàn)出了他深沉的赤子之心,頗具份量,這也正是辛棄疾“眼前重,則悟不暇”的精神氣質(zhì)的自然表露。同樣是壯志未酬,同樣是向往英雄,同樣又有著強烈的建功立業(yè)愿望。但不同的是蘇軾將一腔熱血,慷慨豪邁之情歸于瀟灑曠達,以期獲得精神上的解脫;而辛棄疾則是始終為國事憂慮不安,狂放郁憤。認識了蘇、辛詞中的兩個典型的人物形象,體悟到了這兩個人物形象所反映出的詞人不同的精神氣質(zhì),那么我們必然會更深入地思考他們二人作品中不同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寫作

12、手法。二、思想內(nèi)容蘇軾的豪放詞風不僅來源于他對藝術(shù)的領(lǐng)悟和積累,更重要的是來自他個人政治生活的經(jīng)歷。蘇軾生活的那個年代,看似是一個太平盛世的年代,而辛棄疾則處于金兵南侵、民族矛盾尖銳的戰(zhàn)爭年代。不同的時代必然造就他們不同的豪放之風。蘇軾,從某種層面上講是黨派斗爭的犧牲品。他曾竭力反對王安石變法,在反對無效后,自覺難容于朝廷,主動要求離京外調(diào)。其間,因作詩譏諷新法而遭到新黨迫害,鋃鐺入獄后又被貶謫黃州。而當他再一次被召回朝廷時,卻又因反對全盤否定新法而遭到貶謫,流離四方。顯然,以蘇軾耿直的性格,是無法在“瓊樓玉宇中”立身的,于是,他一揮衣袖,毅然離開。并在對理想和現(xiàn)實的態(tài)度上力求隨遇而安,曠達自

13、得。以詩詞歌賦排遣政治上的失意、苦惱。蘇軾將心胸寄托于山水之間,因而懷抱倍加開闊,往日郁積心中的苦惱也在清風明月下一點點地消解。而“毀譽不動,得喪若一,福禍苦樂,念念遷逝”的處世態(tài)度,又使他在大自然中尋得了自己真正的歸宿。如此,蘇詞中的“悲”逐漸被純意義上的“豪壯”所代替。比如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圓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此詞上闋從月亮起興,借傳說中的月宮境界發(fā)出天上人間的疑問,由此萌生“我欲乘風而去”的

14、遁世念頭。繼而又擔心“高處不勝寒”,覺得人間的美好勝過天上。在這瀟灑的文字里蘊藏著他思想上“遁世”與“入世”的矛盾。他所表達的內(nèi)容深刻地揭示了他對莊子的理解,以致字字行行如此飄逸雋永?!安粦?yīng)有恨,何事常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北憩F(xiàn)了作者積極處世的儒家思想,而結(jié)尾又回歸到道家的豪邁曠達,超然物外?!稗D(zhuǎn)朱閣”三句,從眼前月光的轉(zhuǎn)移,逐至心中的“照無眠”,概括出天下人間的別離苦,也寄寓了懷念子由的手足深情。結(jié)尾兩句仍舊表達了他達觀、積極的處世態(tài)度,基調(diào)是健康的,展現(xiàn)了他仕途坎坷卻任意沉浮的心態(tài)。相對于蘇軾而言,辛棄疾的人生態(tài)度要積極得多,但正因為這

15、幾分積極,使他無法超然物外,而整日沉浸在悲憤之中。辛棄疾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順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安撫等職。在職期間,采取積極措施,召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zhàn),打擊貪污豪強,注意安定民生,一生主張抗金,雖遭不公正的待遇,但仍不放棄努力,一次次的碰壁,一次次的悲憤,一次次的振作。久之,努力付諸東流,而悲憤卻不斷在心頭淤積。于是,他的詞中總洋溢著悲壯,使人讀來倍感壓抑,卻總不禁要為他的愛國之心擊節(jié)叫好。如永遇樂千古江山: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16、。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詞的上闋,辛棄疾先借孫權(quán)、劉裕之典,抒發(fā)江山依舊、人事已非的情感和自己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抱負,同時借古人之狀諷喻南宋皇帝之弱,手法老辣,意境深遠。而下闋則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之典,勸告朝廷不可草率用兵,真可謂用心良苦。詞末,詞人以廉頗自比,傾訴報國有心、請纓無路的悲憤,相對于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而言,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顯然少了許多灑脫,多了不少悲壯。三、藝術(shù)寫作手法通過上面對他們精神、思想的分析,我們再從藝術(shù)手法來分析他們詞風的不同。(一)選材內(nèi)容1、寫人。蘇軾與辛棄疾的詞作中都有大

17、量描寫人物的作品。蘇軾平生傾慕屈原、張良、諸葛亮、賈誼和隱士僧道之人,又酷愛陶潛,追求老莊的隱逸,甚至學習道家的養(yǎng)生之術(shù)。這些在他的詞作中得到充分地展現(xiàn)。他雖然也曾向往過“雄姿英發(fā)”的周郎,但在赤壁發(fā)出的卻是“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感嘆??偟恼f來,蘇軾筆下的人物大多是疏狂異趣的游仙、隱者、灑脫之士。辛棄疾是一手握著戰(zhàn)刀,一手握著彩筆,跨上戰(zhàn)馬的豪杰,一生以英雄自許,亦以英雄許人,他的人生理想是做一名統(tǒng)兵將領(lǐng),馳騁沙場的志士。他的詞作中出現(xiàn)的往往是虎嘯生威、豪氣縱橫的英雄。辛棄疾追求雄豪壯大的人生,希望能成為曹操、劉備那樣的英雄。“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

18、如孫仲謀?!毙猎~主要是寫沙場點兵的將帥,執(zhí)戈橫槊的英雄,展現(xiàn)他們的堅貞性格和氣吞如虎的豪邁。所以,自己當年的豪壯,以及曹操、劉備、劉邦、劉裕等沙場英雄,也就很自然成了他詞中再三詠頌的主人公。2、寫景。蘇詞中雖有“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放色彩和“江漢西來,高樓下,葡萄深碧。猶自帶、岷峨雪浪,錦江春色”的奔走流動的氣勢描寫,但更多的是如“山雨瀟瀟過,溪橋瀏瀏清”,“照野靡靡淺浪,橫空暖暖微霄”,“門外月公款如水,彩舟橫”那樣古淡、幽遠、深邃、雅潔的景色。而這些景色多披上一層薄云細雨、清風流水、明月夕陽、青山碧水。從而增加了澄澈、雅艷、曠逸之感。與蘇詞不同,辛詞長予描寫飛艚壯闊的景物和場面,呈現(xiàn)

19、極為濃郁的豪放色彩。本是行伍出身的辛棄疾,有著在戰(zhàn)場上橫戈殺敵的戰(zhàn)斗經(jīng)歷,他既熟悉軍事生活,又時刻期待著重上沙場,再建武功。他描寫的場景,往往恢弘壯闊,往往帶有沙塵味,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落日塞塵起,胡騎獵清秋”,“漢家組練十萬,列艦聳高樓”,“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在寫景中,辛棄疾最喜歡寫山、寫水,當然是群山是闊水,如“疊嶂西馳,萬馬回旋,眾山欲東”,“青山欲共高人語,聯(lián)翩萬馬來無數(shù)。”在辛棄疾這樣的軍人意念中,他能把靜態(tài)的山勢寫成萬馬奔騰的動態(tài)。寫水則如“楚天千里清秋,水遍天去秋無際”,“易水蕭蕭西風冷”,“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這些江

20、水,無不壯闊磅礴,增添豪放韻味。3、懷古。同樣是懷古,蘇詞緬懷的往往是那些雅儒達士,對他們的人生遭際,往往以旁觀者的身份加以評價贊詠,如念奴嬌赤壁懷古雖有些傷感,但最后“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顯得那樣的灑脫、達觀。人生不過短暫的一瞬,功名不過過眼煙云,因此安貧樂道地對待人與自然、人與歷史的關(guān)系,力求曠達。辛棄疾胸懷英雄豪杰時往往與自身的人生經(jīng)歷、生活體驗結(jié)合起來,深陷在古人的遭遇之中,不能自拔。如同一“赤壁”,辛棄疾憑吊時卻是“半夜一聲長嘯,悲天地,為予窄” (霜天曉角赤壁) 的悲壯。他們不同的懷古體驗抒寫,使得各自曠達灑脫與沉郁悲壯的風格躍然紙上。在懷古創(chuàng)作上,辛棄疾較蘇軾更為擅長,尤以永

21、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為代表,“憑誰問”三字道出了一個失落英雄的滿腔憂憤,“不平之鳴,隨處輒發(fā)”(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盡管如此,在詞中,辛棄疾始終不失為一個“氣吞萬里如虎”的愛國志士。4、隱逸。蘇軾讀莊子曾喟然嘆息“今見莊子,得吾心矣!”“后讀釋氏書,深悟?qū)嵪唷薄?v觀蘇軾一生,雖然蘇軾以儒家思想為其本,但他浸染釋、道思想,贊美陶潛、老莊的隱逸?!皩W佛老者,本期于靜而達”(蘇軾答畢仲舉書),蘇詞把田園和鄉(xiāng)村當作與風雨官場對立的避風港,真心向往它,追求自我超脫,因而更多地體現(xiàn)其“外儒內(nèi)佛”的思想特征。辛詞中也有一部分贊美隱逸情趣的詞,如清平樂、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但是,隱逸對于辛棄疾這樣一位少年橫戈

22、殺敵,中年卻壯志難酬的將帥來說,在贊美的同時,所透露的是被迫隱逸、不甘隱逸的情緒。這種因理想與現(xiàn)實沖突而被迫長期閑居的生活自然激起他不甘、無奈的蒼涼情緒,只好“和淚看旌旗”,成為“試彈幽憤淚空重”、“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的失落英雄。5、醉酒。蘇軾寫醉酒是因為他感到人生的有限短暫和命運的虛幻易變,他在酒中思考人生,浩嘆“人生如夢”,寫醉酒是為了超脫“一樽還酹江月”。所以,蘇軾在醉中忘卻的是現(xiàn)實的自我,尋回的是自我的灑脫與超越。是一個醉里還醉醉還醒、一笑人間千古的疏狂異趣形象。辛詞也寫酒中的歡樂,在醉中寄托自己的理想,抒發(fā)自己的情志和抱負,“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但更多的是醉后的痛苦與愁

23、憤,“杯當前來,老子今朝,點檢形骸”、“揾英雄淚”、“可憐白發(fā)生”。可見,辛詞在醉酒中,難以忘懷的是現(xiàn)實的痛苦,苦苦尋覓的是失落英雄的豪氣。(二)表現(xiàn)手法1、議論。蘇詞中已有議論,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等,形式較為活潑,往往夾敘夾議,抒情說理兼借事例,通過形象來展現(xiàn),給人帶來審美愉悅。辛詞將抒情言志、評論敘事融為一體,比如“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彼麑γ褡蹇嚯y社會根源有著清醒深刻的認識,在詞中,能夠用英雄特有的理性精神來探尋民族悲劇的根源,因此他的詞更具有深刻而強烈的現(xiàn)實性、批判性和戰(zhàn)斗性。2、用典。

24、詞到東坡,用典漸多。如江城子密州出獵上片寫出獵的盛況后,接著寫“親射虎,看孫郎”,作者用孫權(quán)射虎的典故喻太守親自參加射獵,將自己英姿凸現(xiàn)出來。蘇詞用典,確實豐富和發(fā)展了詞的表現(xiàn)手法,但蘇軾用典“猶未至用事至用史”。辛詞不僅喜歡用典,而且善于用典中套典,引用得妥帖自然。詞至稼軒“驅(qū)使莊、騷、經(jīng)、史,無一點斧鑿痕,筆力甚峭,別開天地,橫絕古今,論、孟、詩小序、左氏春秋、南華、離騷、史、漢、世說,彌見其筆力之峭”(吳衡陽蓮子居詞話(卷一),真正地達到了無意不可入,無語不可用的藝術(shù)境界。如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下片,連用三典。即“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此典是說在晉朝,有個人叫張翰(字季鷹),在

25、洛陽做官,間秋風起,想到家鄉(xiāng)蘇州味美的鱸魚,變棄官回鄉(xiāng)。(晉書張翰傳)“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是說三國時期,許汜去看望生病的陳登,陳登對他很冷淡,獨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許汜去問劉備,劉備說:“天下大亂,你忘懷國事,求田問舍,陳登當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將睡在百尺高樓,叫你睡在地下,豈止相差上下床呢?”(三國志陳登傳)而“樹猶如此”據(jù)世說新語言語,桓溫北征,經(jīng)過金城,見自己過去種的柳樹長的幾圍粗,便感嘆地說:“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樹已長得這么高了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此三典用得渾然一體,演進極具層次,深表復(fù)雜矛盾情感。辛詞用典凝煉貼切,技巧高妙,是繼蘇軾后,辛棄疾對詞的又一大貢獻。3、修辭手法。蘇詞中善用比興、比擬、比喻等修辭手法,尤其是比興手法運用得成功,但比喻手法的運用卻不如辛棄疾了。辛詞大力發(fā)展了這種方法,使它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如摸魚兒觀潮中形容潮水之盛,用“萬里長鯨吞吐”來比喻潮水的浩蕩,滔天力卷比喻海水的力度,連用比喻,令人目不暇接、驚心動魄。此外,辛詞還善于用比興寄托的傳統(tǒng)手法,表現(xià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