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家鑫案之心理學分析_第1頁
藥家鑫案之心理學分析_第2頁
藥家鑫案之心理學分析_第3頁
藥家鑫案之心理學分析_第4頁
藥家鑫案之心理學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品文檔藥家鑫案之心理學分析藥家鑫案件情況簡介2010年10月20日23時許,西北大學大三學生藥家鑫駕駛紅色雪佛蘭小轎車從西安長安送完女朋友返回西安,當行駛至西北大學長安校區(qū)外西北角學府大道時,撞上前方同向騎電動車的張妙,后藥家鑫下 車查看,發(fā)現(xiàn)張妙倒地呻吟,因怕張妙看到其車牌號, 以后找麻煩,便產(chǎn)生殺人滅口之惡念, 遂轉身從車內取出一把尖刀, 上前對倒地的被害人張妙連捅數(shù)刀,致張妙當場死亡。殺人后,被 告人藥家鑫駕車逃離現(xiàn)場,當車行至郭杜十字時再次將兩情侶撞傷,逃逸時被附近群眾抓獲,后被公安機關釋放。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藥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機關投案。經(jīng)法醫(yī)鑒定:死者 張妙系胸

2、部銳器刺創(chuàng)致主動脈、上腔靜脈破裂大出血而死亡。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藥家鑫的家庭環(huán)境(一)從“權力型人格”的角度分析中國家庭心理學家弗洛姆總結過一種權力型人格”,就是指一個人強烈渴望別 人順從自己的意志,一旦不順從就會讓他怒火中燒、暴跳如雷。家庭、尤 其中國家庭是這種人格最容易施展的場所, 因為中國家庭給了這種人格最 少的制約。與一般人的認識不同, 權力型人格”并不是簡單的 命令一一服從”邏 輯,它的真實邏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 投入一一回報”,也就是說,他把 對你的命令視作投入(我花了這么大價錢讓你練琴),把你的順從看做對 他的回報(你好好練琴就對了)。第二種是 貶損一一聽從”,也就是說,他對你永遠

3、不滿意,永遠否定, 你做的差,他說你 不爭氣;做得好,他說你 翹尾巴或 還不夠”。總之, 你永遠還 差得遠”,應該聽從于他。(二)從心理學一一“家庭恐怖主義”角度分析藥家鑫的父親 從新聞報道透露的信息看,藥家鑫的父親很符合“權力型人格”。他 一方面自認為對兒子傾注了全部的心血,要求兒子絕對的服從;另一方面, 他很少認為孩子有做好的,不會去表揚孩子。孩子未必會喜歡父親的這種投入,反而往往想逃離,也就是不順從 父親的意志。以藥家鑫的家庭為例,父親對這種不順從,會表現(xiàn)出懲罰一一 拿皮帶抽、關地下室;憎惡一一對你失望、覺得你倔,甚至說出 你那么 丑,沒有人會喜歡你”這樣傷人的話(得有多么大的憎惡才能說

4、出這種話 啊,而且越是憎惡,越會看你哪都不順眼,動輒得咎);刺激 一一誤以為 孩子的不順從是因為自己的投入還不夠大, 所以辭職回家專門看管你,以 加深投入來刺激你,讓你對自己的不順從內疚。這些是對第一種邏輯破裂 的回應。而在第二種邏輯里,父親會靠經(jīng)常的貶低你建立他的領導地位。心理學家武志紅把這種父親對孩子的暴力(包括冷暴力)稱為 家庭 恐怖主義”。的確,對于孩子來說,這樣的家庭還不夠恐怖嗎?藥家鑫對1歡血下載精品文檔自己成長經(jīng)歷的主要感受就是 不快樂”、沒意思、無價值、恨父親”、 想自殺”。我們說一個人怕蛇,這是很正常的,因為蛇會咬人,怕蛇是理智的 行為。但是說一個人有怕蛇的性格,那可能他看到

5、一條繩子都會恐懼發(fā)抖, 那就不是理智的行為,而是條件反射。這樣的性格形成很可能與這個人被 蛇咬過有關。如果父親總是帶給你傷害,久而久之,你就會形成怕父親的性格。嚴重的,看到父親的影子、聽到父親的聲音都會緊張出汗,如果看到父親 陰沉著臉,那就更會惴惴不安。父親(條件)意味著不好的感受(反射), 越是接近于要攻擊自己的父親形象 (比如陰沉著臉的父親),就意味著越 不好的感受。(三)初步剖析藥家鑫的性格及投案心理活動藥家鑫就是這樣的性格,當問到 你知道些什么? ”時一一藥家鑫回答 很簡單:知道的只是對父親的懼怕、別讓父親斥責進而怕惹事”。怕父親為什么會引起怕 惹事”呢?因為 惹事”就預示著那個要攻擊

6、 自己的父親將出現(xiàn)。 惹事”本身也許并不可怕(比如打碎一個杯子),可 怕的是父親(會因為打碎杯子呵斥自己)。這時候 惹事(條件)就會引 起不好的感受(反射),唯有把 惹事”和父親之間的關系切斷一一掩蓋起 來不讓父親知道,才能消除這種不好的感受。藥家鑫去投案自首,從理智的角度分析,他當時內心最不好的感受是 由什么引起的?一一顯然應該是可能要面臨的死亡,因此他當時應該最怕 死才對。但恰恰不是這樣,藥家鑫說, 我去投案自首那天,我害怕我爸爸,害 怕見到他(他阻止母親給父親電話,因為他太怕父親了)。也就是說,他 當時最不好的感受,不是死亡引起的(理性計算的結果),而是父親引起 的(條件反射的結果)。車

7、禍發(fā)生后,從理智的角度分析,藥家鑫當時內心最不好的感受是由 什么引起的? 一一應該是闖禍后要賠錢、還可能坐牢等后果。但從藥家鑫的 性格分析,他當時內心最不好的感受實際還是由 闖禍了父親會對自己怎樣 引起的,這時候,主導他行為的是 把事情掩蓋起來不讓父親知道事后藥家鑫說,他當時 怕撞到農村的人,特別難纏,我害怕她沒完沒 了地纏著我的父母和家人藏在 害怕她沒完沒了地纏著我的父母和家人” 后面的實際意思,是 害怕父母(尤其是父親)會沒完沒了的對我失望、斥 責”。父母假借愛的名義對孩子的種種傷害,藥家鑫的家庭正是一個典型的例 子。正可謂是:愛,愛,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三、“群體心理學”角度分析藥家鑫案(

8、一)一般群體心理與個體心理的反差 一一“群體心理學”的說明心理學家很早就已揭示群體心理與個體心理的反差現(xiàn)象,并且把他作 為一個驚人的特點和學術研究的課題。以下摘一段 1895年勒邦的名作群 體心理學的話,雖然勒邦是在關注一般的社會活動群體, 但它有助于解釋2歡血下載精品文檔一般群體心理與個體心理的那種反差:”由心理群體所表現(xiàn)的最驚人的特性 如下:無論組成心理群體的個人是誰,不管他們的生活模式、職業(yè)、性格或 智力是相似還是不相似,他們被轉變成一個群體這一事實, 使得他們擁有一 種集體心理(collective mind )。這種集體心理使得他們以完全不同于他 們每一個人在獨處時的方式進行感覺、思

9、維和行動。除個人形成一個群體的 情況之外,某些觀念和感情就不會產(chǎn)生,或者不把它們本身轉變成行動。心 理群體是由異質因素形成的暫時性存在 一一它們暫時被結合在一起,正像細 胞通過它們的重新組合而構成一種生命體形式一樣,這種新的存在物展示出 非常不同于每一細胞單獨時所具有的各種特征。”這段話其實并不完全對,但它很有道理。我們不要扯得太遠,就這段理 論結合本案加以再思考,可以從三個層面去說:其一,藥家鑫從小到大置身于不同的學校/班集體中,他在這些群體中 所表現(xiàn)的性情就算多么溫和,都不足以說明他在獨處時的特點。 而且據(jù)媒體 報道,藥單獨時有大量極端自戀、極端個人主義化的表現(xiàn),而這些如果僅看 其學校群體

10、中的表現(xiàn),未必看得出來。藥瘋狂刺殺被害人張某時,恰恰是他 單獨與人相處時。拿群體生活中的藥,不足以說明他獨處時的個體心理。其二,在藥家鑫成長過程,就是他的個體心理不斷屈服于資產(chǎn)階級化的 集體心理的過程,雖然他在個體心理上一直極為不情愿(從心理學角度而不 是道德角度,我們完全可以很好地理解這一點),但最終群體心理(即資產(chǎn) 階級心理)對他產(chǎn)生了更具決定性的同化作用。其三,這段理論用形式邏輯的同一律(比如說“甲是甲,乙是乙,甲不同于乙”)區(qū)分群體心理與個體心理,這有助于說明兩者的相對區(qū)分, 但 并沒有考慮在心理變化進程中兩種心理辯證轉化的實際可能性。從生活事實上反映出來的是,縱使藥家鑫那個不情愿的未

11、被同化的個 體心理是真實的,但那已經(jīng)過去了(或者準確說不再主導自我意識),已經(jīng) 被融于資產(chǎn)階級心理的新的個體心理同化。藥案所暴露出的這個人現(xiàn)在的生 活,就帶有本文所詳細分析的非常典型的資產(chǎn)階級特征。從這個角度說,藥家鑫在法庭上用自己過去的被迫練琴來說明自己一直承受巨大壓力,這在心理上是在對承擔責任恐懼的心理背景下,為了極端自保的選擇性記憶。(二)再剖藥家鑫心理:典型的資產(chǎn)階級特征與對窮人的階級仇恨 下面就心理學的角度從另一個方面簡要剖析藥家鑫案中所反映出來的典型的資產(chǎn)階級特征與對窮人的階級仇恨的情況。1、藥家鑫的“貴族”特征雖然我們完全查不出藥的階級出身事實背景,單單是從藥談到家庭生 活的法庭

12、供述,以及從央視媒體對藥從大學到小學的走訪、對其街坊鄰居的 探訪來看,藥從小到大被父母家教嚴格限制于“有高等教養(yǎng)”(被強迫習練 鋼琴高雅藝術)的生活中,并且在直到大學以前都相對封閉的生活環(huán)境中, 形成了極端自戀的性格。固然,無產(chǎn)階級和一般小資產(chǎn)階級的家庭也會出現(xiàn)極端自戀的人格,但是與“高等教養(yǎng)”的價值觀緊密相連的這種極端自戀,再加上相對封閉的生 活環(huán)境(父母主觀上還嚴格限制其生活范圍),這幾個因素共同出現(xiàn)所造就3歡血下載精品文檔的心理特征,惟獨只能是資產(chǎn)階級個人主義精英心理, 而且是非常典型、非 常顯著的資產(chǎn)階級心理。這在普羅大眾看來這很 “超常”很“不可思議”, 其實對于資產(chǎn)階級精英內部生活

13、來說是天經(jīng)地義的,在他們那個階級中是非 常正常的。所以他同學中有很多人同情他,甚至公然為他辯護,從相似或相 同階級心理的角度來講都非常正常。2、淺析藥家鑫開庭前的話語在開庭審判之前,藥家鑫接受記者采訪時的說法進一步證明了具有相對封 閉的階級性質的心理,而且證明了這種階級性質與我們普羅大眾階級的“常識迥異,甚至隱藏了內在的對立性質。藥在回答記者提問“撞傷人后不救人、反而起殺念”的回答,我認為是非常能說明問題的:“我害怕撞到農村的,特別難纏。因為就是接觸過,有的時候看到城中村或者一些開的(店鋪)他們做生意 就是感覺跟他們不太好溝通,說話會比較直白一些,感覺不太好跟他們講”。 他接著又提到交通肇事撞

14、殘比撞死更麻煩:“還有很多人說撞死了就還比較好處理,不會說一直糾纏著。如果把人撞殘了可能一輩子都要纏著你那樣 ”。這些話其實已經(jīng)迥異于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經(jīng)驗,大多數(shù)人都不可能會覺得社 會中下層的人特別不好溝通(這個社會的大多數(shù)人就是中下層),相反,很多 社會生活經(jīng)驗更可能會告訴我們:那些最有錢和有權勢、“有教養(yǎng)”的人往往最難溝通。藥家鑫為什么覺得社會中下層群眾“不太好溝通” ?因為藥覺得他們“說 話會比較直白一些”,從一般群眾心理來講這也是相反的,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會 覺得說話比較直、有話說話的人才比較真誠,特別是社會中下層群眾如果他們 說話是比較直白的,那才比較好溝通,反而是社會中下層人員里說話拐彎

15、抹角、 有意話中帶話的人,那才不好溝通。所以我們完全撇開事實和行為,從心理心 態(tài)上看,就會看到一個與大多數(shù)群眾心理迥異、從小到大生活在相對封閉的 “有 高等教養(yǎng)”社會環(huán)境中的藥家鑫。而且要注意:藥這番講話不是一般社會點評,而是在公開回答記者問為何 撞了人又捅死人時的犯罪動機,我目前所看到的“心理專家分析”沒人“注意到這點。如果思考分析到這里,內在潛藏的對立情緒,就已經(jīng)十分明顯了。3、藥家鑫的自保心理根據(jù)藥家鑫撞殺人后開車逃跑時,又撞飛撞傷兩名路人后所發(fā)生的當事人 對媒體采訪的回答,藥家鑫當時表現(xiàn)出異常冷靜的不負責任和義無返顧的冷酷 態(tài)度,而目前還沒有任何跡象證明供述者有意抹黑藥家鑫。而且根據(jù)交

16、警大隊 說,藥家鑫第二次撞人被扣車時也完全不提之前撞人又殺人的事。事實上藥家鑫是過了幾天才去自首的。另一方面他在法庭上卻痛哭流涕, 無論是否真實,無論你持任何一種道德或理智,藥家鑫的法庭表現(xiàn)明顯地反映 了他的極端自保心理(比如他有原話”請求政府寬大處理”),而不是為他人、 為受害人著想的懺悔心理。這兩個行為表現(xiàn)看似很矛盾,但且慢質疑,一一因為從其個體心理角度上講,其實是完全一致的,是徹頭徹尾的極端自保心理。4歡血下載精品文檔四、從犯罪心理學角度分析藥家鑫案不同學科有不同學科的分析范式,藥家鑫的行為在刑法學上屬于故意殺 人行為,其殺人時有著正常的意識與意志控制能力, 他明知自己的捅刀行為足 以致

17、使受害人張某死亡,而希望這一結果發(fā)生,且客觀上也發(fā)生了這一結果, 因此構成故意殺人罪。規(guī)范的刑法分析并不太多關心犯罪時的具體心理過程, 只要關注究竟是出于故意抑或過失,或者兩者都不是。在量刑時雖然可酌情考 慮殺人的動機問題,但一般也囿于動機的道德評價。 而對犯罪行為的心理現(xiàn)象 進行分析則屬于心理學的范疇。(一)有意的行為可控的行為在心理學中,雖然有意行為與無意行為同屬行為,但卻有其完全不同心理 基礎。有意與無意主要從個體可覺察的角度來區(qū)分, 能感知到、能意識到的就 是有意行為有時也稱隨意行為;反之是無意行為或無意識行為,如條件反射等, 習慣化的動作也是意識很低的行為??煽嘏c不可控主要從個體的意

18、志角度進行區(qū)分,這與刑法學的故意行為有 著密切關系,在古典刑法學中,一個人只能對自己可以控制的意志自由的行為 承擔責任。在本案中,藥家鑫是一個正常的人,剛處于駕駛過程中,對于被害 人的性別、神態(tài)、及好像記住自己車牌等情節(jié)均有認知, 主動取下自己車上的 至L因此,藥家鑫此時是有準確的認知能力與可自主的意志能力的。(二)有意、可控行為的直接心理原因是動機,藥家鑫為了滅口生發(fā)殺 人動機動機是引起與維持個體行為向著某一目標進行的內部動力。它是在個體的需要基礎上產(chǎn)生的。所以,有意、可控的行為背后往往有動機存在。發(fā)生普通交通事故,在法律上充其量是經(jīng)濟賠償,可故意把人殺死,在命案 破案率極高的我國,是難以逃

19、脫法律嚴懲的。當一個人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時,姑 且不論其道德水準如何,只要這個人是有正常認知的,能做出正常判斷的,為了 自己也不會殺死受害人。因此,正常的人會選擇報警;少部分人會選擇逃逸;更 少的人會采取車輛碾壓方式殺死受害人,并為自己準備一個借口即受害人是車壓 死的;極端的人會采取車輛之外的工具(如刀具、石頭等)殺死受害人。選擇逃逸或殺害受害人的司機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高估自己行為免被發(fā)現(xiàn) 的可能,這是一種認知上的偏差,但采取車輛之外方式殺死受害人的司機連給自 己準備借口都沒有考慮,一般只有在近乎愚蠢的人身上或者近乎狂妄可隨意挑釁 他人生命之人才會出現(xiàn)。藥家鑫應該不至于愚蠢,但確有點心智欠成熟表

20、現(xiàn)。另外,他似乎也并非狂妄,可他卻偏偏作出這種極端的心理反應?從他的既 往行為與罪后情況來看,不能說他是狂妄之人。只能解釋為是處于高度強烈動機 之下,且缺乏理性與良知克制的心理反應。眾所周知,處于高度強烈動機的人, 知識難以提取是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如在考試過程中因過于緊張而想不起先前曾復 習的知識。此時藥某的暫時動機是想逃離承擔責任, 可又發(fā)現(xiàn)受害人張某已經(jīng)記 住自己的車輛牌號了,為了實現(xiàn)逃離的目的,又產(chǎn)生了剝奪他人生命(滅口)的 動機。(三)在急迫背景下,藥家鑫殺人動的形成5歡血下載精品文檔首先,不良信念的影響。一個正常人在從容狀態(tài)下、在心平氣和的情形 下,都能夠按照社會期待的方式來表現(xiàn)自己的

21、行為。 此時,既可能是因為這個人 的人品本來就很好,他的行為自然就符合社會期許;也可能是這個人的偽裝的, 他故意掩蓋內心的實際想法,而通過意志調控來作出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 因此, 在急迫情景中的心理表現(xiàn)往往比較真實。藥某駕車將人撞傷,在他的成長經(jīng)歷中 的確是件大事,此時的恐懼與害怕油然而生。他注意到受傷的被害人在地上,還 有呻吟聲,此時他的大腦理頓時浮現(xiàn)出“麻煩大了”、“要被她纏住了”等觀念, 緊接著激起“如何避免這一麻煩?”、“如何離開現(xiàn)場”等相近觀念,在這些觀念所激發(fā)的動機驅使下,因缺乏對生命敬畏這一守護因素,終于像一個“生物人” 一樣以類似于動物本能的軀體搏斗方式來解決這一在他看來是麻煩的事件,瘋狂地向一個毫無反抗能力的受害婦女連續(xù)刺殺 8 (或6)刀。如果,他大腦出現(xiàn)的 最先觀念是,“她真可憐”、“我本該承擔責任”、“盡早送醫(yī)院”等觀念,則 這一悲劇或許可以避免;或者他拿起刀時,突然感到生命就像一個不可褻瀆的神 靈,則此時也可能會放下刀的。在緊急狀態(tài),信念比知識對人行為的影響更大。其次,對自己有利行為線索的優(yōu)先注意。藥某下車時看到是一個毫無反 抗能力的受傷婦女,且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