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2019)歷史選擇性必修3 第一單元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強化練習(word版含答案)_第1頁
統編版(2019)歷史選擇性必修3 第一單元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強化練習(word版含答案)_第2頁
統編版(2019)歷史選擇性必修3 第一單元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強化練習(word版含答案)_第3頁
統編版(2019)歷史選擇性必修3 第一單元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強化練習(word版含答案)_第4頁
統編版(2019)歷史選擇性必修3 第一單元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強化練習(word版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一單元同步練習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孔子為人的道德修養(yǎng)設定了賢人、君子、仁人、圣人等由低到高的理想人格目標,并強調仁的實踐從自身開始,“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這反映出孔子()A.重視人的主體地位B.強調理性思考C.主張維護等級秩序D.反對貴族專權2.夏商時期,人們相信上天和鬼神。周朝逐步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思想。春秋時期孔子提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戰(zhàn)國時期荀子主張“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這種變化體現了()A.早期政權日益重視以神權維護統治B.儒家天命觀思想影響深遠C.統治者重視天人關系旨在

2、教化百姓D.天人關系的重心發(fā)生了變化3.在古代,天災發(fā)生后,皇帝會認為自己得罪了上天,并下“罪己詔”檢討自己的施政得失。這一行為反映了()A.“敬天保民”思想B.“為政以德”思想C.“民貴君輕”思想D.“天人感應”思想4.孔子主張“學而優(yōu)則仕”,而他的弟子曾參主張“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這表明儒家()A.強調學識與修養(yǎng)并重B.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C.以“禮”為思想核心D.注重追求功名的思想5.相較于程朱理學,王陽明提出“良知”說,反對教條主義的束縛。此外,他還提出了人人皆可為圣人的“成圣”論,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社會階層的意識形態(tài)界限。據此可知,王陽

3、明的心學()A.擺脫儒家思想束縛B.彰顯人的自我意識C.顛覆社會等級觀念D.批判君主專制統治6.宋朝張載力主恢復三代政治,尤以井田、封建和制度復古為主要手段;朱熹在奏議中經常提及要“變科舉、均田產、振綱紀、罷和議”。宋朝知識分子的這些主張()A.力圖弘揚儒學強化倫理的傳統B.成為解決時代弊政的有力武器C.深化了民本思想中的平等觀念D.對君主權力的合法性提出挑戰(zhàn)7.唐朝儒學家韓愈激烈地批判佛學。北宋時期,以程頤、程顥為代表的儒家學者卻基本上都“出入于老釋者數十年”,對佛學進行了長期、深入的研究。這一變化()A.有利于推動儒家思想趨時更新B.反映了佛、道思想更符合時代潮流C.體現政府文化政策比較開

4、明D.表明商品經濟發(fā)展促進觀念開放8.顧炎武認為“今之所謂理學,禪學也”“古之所謂理學,經學也”。他重申宋人黃震的見解,認為“理具于吾心而驗于物”,要破除理學“空談心性”的弊端,必須回歸經學。據此可知,顧炎武()A.意在否定君主專制制度B.大力倡導經世致用之學C.促進了程朱理學的興起D.具有近代啟蒙思想意識9.陳寅恪認為,在政治體制、生活行為以及日常觀念等許多基本方面,即使釋道兩教極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導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識形態(tài)特別是哲學理論方面釋道卻風靡數百年。材料意在強調()A.社會傳統信仰改變B.儒學正統地位已動搖C.傳統儒學自身存在不足D.文化呈現多元化狀態(tài)10.理學把自然、人生

5、、社會融為一體,在熔鑄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學家在建立體系時,大多經歷了“泛濫于諸家,出入于老、釋者幾十年,返求諸六經而后得之”的過程。這反映出,理學()A.植根于佛、道思想B.是儒學發(fā)展的倒退C.是民族精神的源頭D.具有包容創(chuàng)新精神11.李約瑟認為,由于歷史的巧合,近代科學在歐洲的崛起與基督教傳教士在中國的活動大體同時,因而近代科學幾乎馬上與中國傳統科學相接觸。在明朝,中國的傳統數學、天文學由于西學的到來而復興。這說明()A.傳統科技已經發(fā)展為近代科技B.西學東漸促進中國科技的發(fā)展C.傳統科技與西方科技發(fā)展水平相當D.中國科技在明清時期仍然領先于世界12.天工開

6、物收載了倭緞織造法,朝鮮棉布染整法和西洋紅夷炮、佛朗機鑄造法,日本與朝鮮海船的制造法等來自國外的技術。這說明當時()A.中外科技融合推動近代科學產生B.工藝技術成果反映工業(yè)革命成就C.傳統科技發(fā)達推動世界文明交流D.海外技術傳入豐富國人科學認知13.1891年,康有為在廣州萬木草堂講學,他強調“逆乎常緯”,獨辟新路?!耙钥讓W、佛學、宋明學(陸王心學)為體,以史學、西學為用”“對列強壓迫、世界大勢、漢唐政治、兩宋的政治都講。每講一學,論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沿革得失,并引歐、美事例以作比較證明”。這一變化()A.順應向西方學習的時代需求B.體現清政府教育政策的變化C.受維新變法的直接影響D.是

7、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救亡圖存的結果14.1863年,有官員上奏清廷:“聞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兩國,學習制造船炮、鉛藥及一切軍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學習制造船炮等法,我國家亦宜行之?!睋丝芍?該官員()A.主張清政府開放通商口岸B.主張學習西方長技C.敦促清政府學習日本政體D.意識到洋務運動的局限15.20世紀初,學者劉師培說,從“畜”“私”“積”的偏旁可知,“民私其財,始于農牧起興之后”;“君”“父”二字皆從又,又“象持杖之形”,可知“國家起源,基于家族”。他認為中國歷史上的“群治之進、禮俗之源”,均可“以中土文字為根據”。據此可知,劉師培意在()A.鼓吹漢字的重要作用,反對白話文運動B.借助漢字

8、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和經濟特點C.改革語言文字實現民族振興偉大目標D.強調文字承載民族歷史和文化的功能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第16題12分,第17題10分,第18題9分,第19題12分,第20題12分,共55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漢書董仲舒?zhèn)鞑牧隙c此同時,“理學”強調通過道德自覺達到理想人格的建樹,也強化了中華民族注重氣節(jié)和操行,注重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哲學家張載曾莊嚴宣告:“為天地立心,

9、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鳖櫻孜湓诿髑逡状H發(fā)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慷慨呼號?;粞啪曛袊幕耪?1)根據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思想,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作用。(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儒學的價值。(4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面對西學的傳播和沖擊,中國傳統文化表現出強大的勢能,這種勢能的強大使得西方先進的文化精神進入中國、改造傳統變得異常艱難,但從另一個方面講,我們也要感謝這種傳統勢能的強大。一是因為沖突才有了論爭,一次次關于中西文化的論爭,讓更多的中國人增強了文化甄別和選擇的能力。二是曾經孕育了燦爛的歷史文明的中國文化,早已成為世界人類共有的

10、精神財富假如沒有抗爭,那必將使中國拋棄傳統文化的優(yōu)秀部分,陷入“全盤西化”的泥淖。三是中國傳統文化勢能中自覺的成分因為西方文化的輸入而被不斷地放大,并隨著馬克思主義傳播,先進的中國人走向了從“自在”到“自覺”,從“自省”到“自悟”,從“盲目”到“理性”的心路歷程,開始了堅持中國風格和氣派的不懈探索,把西方文化(當然包括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相結合,通過文化整合,從而實現文化轉型,創(chuàng)造新的中國文化,這才是中國文化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尹德樹西學東漸與中國文化自覺根據材料歸納近代前期先進中國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tài)度,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評價。(10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今日中國不變

11、法則必亡是已然則救之之道當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講西學,則庶乎其有鳩耳。約而論之,西洋今日,業(yè)無論兵、農、工、商,治無論家、國、天下,蔑(無)一事焉不資于學公等從事西學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國從來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學之后,以歸求反觀,而后有以窺其精微,而服其為不可易也。嚴復救亡決論材料二不佞垂老,親見脂那七年之民國,與歐羅巴四年亙古未有之血戰(zhàn),覺彼族三百年之進化,只做到“利己殺人,寡廉鮮恥”八個字。回觀孔孟之道,真量同大地,澤被寰區(qū)。嚴復與熊純如書(1)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分別概括嚴復對于中西文化的不同態(tài)度。(4分)(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如何看待

12、中華傳統文化。(5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入世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天人合一的 宇宙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理的處世觀、取財有道且寡欲的義利觀,其出發(fā)點和歸宿就是將人植根于其生活中的自然界和人際間,從而為現世的人營造一個和諧的自然環(huán)境和穩(wěn)定有序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性是人之為人更為根本的屬性,因此認識人與社會的互動關系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系從而為之提供一個天下平、國治、家齊的穩(wěn)定而有序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是人類生存更為根本的條件。對此,儒家認為修身齊家治國及平天下是一理的,且齊家治國平天下均從修身始,修身而正身乃基礎環(huán)節(jié)。 因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故“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

13、以修身為本”。可見,通過個人的修養(yǎng)實踐而達到仁、禮、孝的要求和標準從而正其身,如此推擴至家、國及天下,則家將齊、國將治、天下將太平。摘編自劉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現代價值根據材料,圍繞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提煉出一個觀點,并運用中國思想文化史的史實加以論述。(要求:寫出觀點,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12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第二章兩漢時期中西交通與文化交流的勃興 四古代地中海世界對通往東方道路的探求 五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第三章唐宋時期中西文化的交融 一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二次高潮 四唐朝中西文化交流的盛況 六中國陶瓷文化的向西流播 七指南針與印刷術的西傳 一蒙古西征及其對中

14、西交通與文化交流的影響 三元朝中國與西歐的交往 四馬可波羅與伊本巴圖塔的來華 五元朝的中西文化交流 第五章近代西方殖民主義的東來與明清之際中西文化的撞擊與交流 一新航路的開辟和歐洲傳教士的大批東來 二利瑪竇與徐光啟 三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三次高潮 四中國傳統文化對歐洲的影響摘編自何芳川、萬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話從上表中提取相互關聯的中外文化交流的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中外關聯,史論結合)(12分)1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強調仁的實踐從自身開始”,可知孔子注重人的主體地位,故選A項;孔子的思想沒有強調理性,排除B項;題干材料強調孔子的道德理念而非等級秩序,排

15、除C項;題干材料沒有體現貴族專權,排除D項。2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可知夏商時期人們非常敬畏神靈。到周朝時期,統治者意識到了人的力量,提出了“敬天保民”的思想。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荀子更加重視人的力量。這說明從夏商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天人關系的重心發(fā)生了變化,故選D項;根據題干材料,可知早期政權逐漸弱化神權,強調人的作用,排除A項;儒家的天命觀是春秋時期孔子提出的,不能反映題干材料,排除B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統治者重視天人關系是為了維護統治,而不是為了教化百姓,排除C項。3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天災發(fā)生后,皇帝會認為自己得罪了上天”,可知反映的是天與皇帝之間的聯系,符合“天人感應”思

16、想,故選D項。4答案:B解析:題干材料未強調學識的重要性,故A項錯誤;“學而優(yōu)則仕”“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為己任”,兩者都體現了儒家強烈的社會責任,故B項正確;題干材料沒有體現“禮”的思想核心,故C項錯誤;題干材料強調士應當為社會服務,而非注重追求功名,故D項錯誤。5答案:B解析:王陽明反對教條主義的束縛,提出人人皆可為圣人,這彰顯了人的自我意識,故選B項;王陽明的“心學”是對傳統儒學的繼承與發(fā)展,沒有擺脫儒家思想的影響,排除A項;王陽明的心學一定程度上沖擊了社會等級觀念,而不是顛覆,排除C項;題干材料沒有體現批判君主專制統治的內容,排除D項。6答案:C解析:張載主張以井田、封建和制度復古為主要

17、手段恢復三代政治,朱熹主張“均田產”,兩者都蘊含愛民、平等思想,故選C項;題干材料沒有提及弘揚儒學強化倫理的傳統,排除A項;題干材料中的主張有些是不合時代的,如復古井田、實行分封制等,排除B項;張載、朱熹的思想旨在維護君主專制,排除D項。7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唐朝儒學家韓愈激烈地批判佛學”“北宋時期,以程頤、程顥為代表的儒家學者對佛學進行了長期、深入的研究”,可知儒家學者吸收佛、道思想,推動新儒學的形成,故選A項;題干材料“以程頤、程顥為代表的儒家學者”說明研究者主要提倡儒學,排除B項;題干材料反映了儒家學者對儒學的趨時更新,不能說明政府政策是否開明,排除C項;儒學吸收佛、道思想不是商

18、品經濟發(fā)展的產物,排除D項。8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材料“理具于吾心而驗于物”“要破除理學空談心性的弊端,必須回歸經學”,可知顧炎武認為理學的弊端在于空談,而要破除其弊端,就要“回歸經學”,倡導經世致用,故選B項;題干材料沒有提及否定君主專制制度,排除A項;程朱理學興起于宋朝,與題干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顧炎武的經世致用思想不具有近代啟蒙思想意識,排除D項。9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材料“政治體制、生活行為以及日常觀念等許多基本方面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導地位和支配作用”,可知社會傳統信仰仍以儒家為主,故A項錯誤;題干材料“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導地位和支配作用”說明儒學的正統地位并未動搖,故B項錯誤;根

19、據題干材料“但在意識形態(tài)特別是哲學理論方面釋道卻風靡數百年”,可知儒家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存在不足,故C項正確;根據題干材料,可知儒家在許多基本方面占據主導地位,沒有體現文化呈現多元化狀態(tài),故D項錯誤。10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材料“理學把自然、人生、社會融為一體”“泛濫于諸家,出入于老、釋者幾十年,返求諸六經而后得之”,可知理學具有很強的包容性,故選D項;理學根植于儒學,排除A項;理學吸收佛、道思想,是儒學哲學化的新階段,豐富了中華文化的理論思維,排除B項;題干材料未體現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源頭,排除C項。11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可知中國傳統科技在明朝得以復興,但沒有發(fā)展為近代科技,故A項

20、錯誤;根據題干材料“歐洲的崛起與基督教傳教士在中國的活動”“近代科學幾乎馬上與中國傳統科學相接觸”,可知隨著西學東漸,中國科技得到發(fā)展,故B項正確;明朝時期,中國科技發(fā)展水平已逐漸落后于西方,故C、D兩項錯誤。12答案:D解析:天工開物成書于明朝,根據題干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海外技術傳入中國,豐富了國人的科學認知,故選D項;天工開物中收載的日本、朝鮮及西洋等地的技術,依然屬于傳統科技,并非近代科學,排除A項;工業(yè)革命開始于18世紀中期,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B項;天工開物收載日本、朝鮮及西洋等地的技術是西學東漸的結果,而非中國傳統科技發(fā)達推動世界文明交流,排除C項。13答案:A

21、解析:根據題干材料“每講一學,論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沿革得失,并引歐、美事例以作比較證明”,可知這與向西方學習的時代需求有關,故A項正確;“康有為在廣州萬木草堂講學”不能體現清政府的教育政策,故B項錯誤;1891年維新變法尚未進行,故C項錯誤;1891年甲午戰(zhàn)爭還沒有爆發(fā),故D項錯誤。14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學習制造船炮等法,我國家亦宜行之”,可知他認為西方長技值得學習,故選B項;該官員主張學習西方技術而不是開放通商口岸,排除A項;題干材料中該官員主張學習西方技術而不是日本政體,排除C項;題干材料沒有體現洋務運動的局限,排除D項。15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材料“中國歷史上的群治之進

22、、禮俗之源,均可以中土文字為根據”,可知劉師培意在強調漢字承載民族歷史和文化的功能,故選D項;題干材料僅涉及劉師培對漢字的態(tài)度,未涉及其對白話文運動的態(tài)度,排除A項;根據題干材料“君父二字皆從又,又象持杖之形,可知國家起源,基于家族”,可知其借助漢字來詮釋民族歷史和文化,并非詮釋中國古代政治和經濟特點,排除B項;根據題干材料“均可以中土文字為根據”,可知劉師培意在強調傳承文字,并非改革語言文字,排除C項。16參考答案:(1)思想:董仲舒主張尊崇儒術,鞏固大一統。作用:董仲舒的思想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鞏固了國家統一,確立了儒學的正統地位。儒家思想成為兩千多年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流。(2)價值:促進道德自覺和理想人格的建立,強化了中華民族的氣節(jié)和德操,增強了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的文化性格。17參考答案:態(tài)度:肯定傳統文化中的優(yōu)秀部分,發(fā)揚文化的民族性;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結合,創(chuàng)新中華文化。評價:煥發(fā)了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推動傳統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轉型;促進了新思想的傳播,推動中國近代思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