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緒論應用語言學的性質。狹義:專指語言教學,特指外語教學和第二語言教學。定義為研究語言理論在語言教學或外語教學中的種種應用問題。廣義:應用于各實際領域的語言學,指語言學知識和研究成果所應用的一切領域和方面,應用語言學所關心的是如何應用語言學理論方法和成果來闡釋其他應用領域所遇到的跟語言有關的問題。應用語言學是語言學跟其他學科相互交叉滲透所產生的一門邊緣學科。應用語言學具有學科的相對獨立性:表現(xiàn)在:1.有明確的研究任務,研究語言學在一切領域的實際應用問題;2.有明確的研究對象,形成了像語言教學、語言規(guī)劃、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兒童語言學、語言信息處理、神經(jīng)語言學、詞典學等幾個較為成熟的下位
2、領域;有自己獨特的學科基礎,如有大量的專業(yè)研究人員、創(chuàng)建了大量專門的研究機構;4.形成了專門的應用語言學專業(yè)和課程。3應用語言學的特點:a.相對獨立性;b實用性,實用性是應用語言學存在和發(fā)展的基本條件。c.實驗性,調查和實驗是應用語言學研究的重要方法。調查包括訪談調查、觀察調查、問卷調查等,比較的方法和統(tǒng)計的手段在應用語言學中較為常用。d.綜合性,由應用語言學學科性質決定。語言學三大分支:本體語言學、理論語言學(普通語言學或一般語言學)、應用語言學。應用語言學與本體語言學、理論語言學的關系:應用語言學首先必須是語言學,應用語言學不是語言本體的研究。但必須從本體研究的成功出發(fā)進行相關研究;應用語
3、言學不是進行語言學理論研究,但必須遵循語言學的基本理論,應用語言學的不同分支對語言本體研究和理論研究成果的利用有不同的側重點。語言教學、語言規(guī)劃、社會語言學、計算語言學四個領域構成了我國應用語言學的研究主體。主要研究領域:語言教學、語言規(guī)劃和語言調查、對外漢語教學、社會語言學、計算語言學、兒童語言發(fā)展等。7.1870,波蘭語言學家杜恩。德。庫爾特內提出區(qū)分純粹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首次提出“應用語言學”。8.美國,是應用語言學的發(fā)源地。世界上第一本應用語言學雜志:弗賴斯、拉多語言學習-“應用語言學雜志”,主要研究語言教學問題。9.1959,語言學家弗格森在華盛頓成立“應用語言學中心”。1964年
4、第一屆國際應用語言學大會(法國)的召開和國際應用語言學協(xié)會的成立標志著應用語言學學科的正式形成。外國我國對語言應用問題的研究起源于先秦現(xiàn)代語文運動的三個主要方面:白話文運動、國語統(tǒng)一運動、拼音化運動(起源于清末切音字運動)。12.1955.10召開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化問題學術會議”標志著我國應用語言學研究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以“簡化漢字、制訂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推廣普通話”三項主要任務為代表的現(xiàn)代語文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13.1958年2月漢語拼音方案正式施行。中國應用語言學學科形成的標志:是1984年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的成立。簡稱“語用所”。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應用
5、語言學研究機構。1992年語言文字應用創(chuàng)刊。1995年籌建中國應用語言學學會。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關于語言文字的法律是2001.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應用語言學的研究方法:一、調查和比較;二、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三、實驗方法一調查和比較:(1)語言材料的調查:調查是指收集和考察語言事實、語言使用者、語言使用環(huán)境等材料,調查就是要收集材料。方法有三:訪談法:是一種由調查人員和被調查者進行面對面談話的方法,分為:個別訪談、集體訪談。技巧:1.念字表、詞表、句子或語段;2.提問;3.測驗;4.座談會。觀察法:研究人員通過直接觀察研究對象的言語行為以獲取語言材料的方法。分為:隱蔽觀察,指
6、調查人員在真實的社會環(huán)境中,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從一旁觀察人們的語言行為。參與觀察,指調查人員深入到被研究的人中去,與他們一起參與語言活動,在其中進行觀察和搜集材料。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拉波夫(Labov)關于城市方言的調查就是典型的觀察法。問卷法:用書面形式進行社會調查的一種方法,適用于大規(guī)模的摸底調查。問卷按所列問題的回答方式不同分為:封閉式(注意選擇可測標志)和開放式(主義提法的中立性)調查是應用語言學最重要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有實地調查和通信調查;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口頭調查和書面調查,錄音錄像調查,常用的是:通信調查和抽樣調查。比較使一種根本性的研究方法。分為:一、事實比較,即對現(xiàn)象事實進行
7、的歸納概括的比較,具有明顯的描寫性;二、理論性的比較,是關于系統(tǒng)理論普遍原理在具體語言中的可行性的比較,包括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應用語言學研究中的比較方法主要指對比研究法。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的對比分析和偏誤分析都要使用比較的方法。定量方法也就是計量方法。科學的本質可以說就是數(shù)學。定量方法與定性方法的關系:定性研究是對研究的對象進行“質”的分析,即對所研究的對象的本質、特征及其聯(lián)系進行概括;定量研究通過量化,即利用數(shù)量、頻率、比例的統(tǒng)計等來說明各種事實。定性方法是綜合,定量是分析,分析是為綜合服務的。定量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定性,定量研究只是一種研究手段。同樣,對定量分析所取得的各種數(shù)據(jù)進行描寫
8、和分析,以得出相應的結論,又屬于定性分析的范疇了。統(tǒng)計是定量分析的主要方法。抽樣(又叫取樣),指從一個總體中選取一部分作為樣本來觀察,由來自同一總體的無數(shù)組樣本數(shù)據(jù)而獲得該總體的某種特征,稱為參數(shù)。在語言調查的抽樣程序中,要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取樣的范圍;樣本的典型性;選取合適的抽樣方法;樣本應有足夠的數(shù)量抽樣包括隨機抽樣和非隨機抽樣,抽樣最基本的辦法是隨機抽樣。應用語言學研究中最有效的隨機抽樣方法是分層抽樣,指把總體按一定標準劃分為不同的層次,然后再分層抽樣。跟分層抽樣相關的是多級抽樣,即在調查中先按一定的標準把對象分組,在各組中抽取樣本形成樣本組,最后再在樣本組中抽樣。多級抽樣和分層抽樣的
9、不同在于:分層抽樣是在各分層中直接抽樣,而多級抽樣是在分層抽樣的基礎上進行再抽樣。多級抽樣適合范圍較大的調查。在統(tǒng)計方法中,百分比統(tǒng)計法是較為常用的。實驗方法的特點:系統(tǒng)性(組織嚴密的系統(tǒng));邏輯性;經(jīng)驗性;簡約性;重復性和傳遞性。實驗的步驟:實驗的設計;實驗的實施;實驗的解釋實驗實施方案包括:a.實驗的目的和意義;b.實驗的時間和地點;c.實驗的對象;d.實驗的內容和指標;e.實驗隊伍的確定和培訓;f.實驗報告或總結。第二章語言教學語言教學:指運用特定的方法,將語言知識和相關的理論通過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地傳授給學習者,以達到是學習者掌握一門具體語言并用于交際目的的教學活動,它是教育工作的重
10、要組成部分。語言教學作為一種以語言為內容的教學活動,包括本族語教學和外族語教學,即第一語言教學和第二語言教學。語言教學的目標:培養(yǎng)和提高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教學類型:是根據(jù)語言教學的某些綜合特點劃分出來的與教學對象、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等有關的類別。a.按語言教學的內容,分為:第一語言教學和第二語言教學;按教育性質,分為:常規(guī)教學和業(yè)余教學;c.按學習期限,分為:長期教學和短期教學;按教學組織形式,分為:班級教學和個別教學;e.根據(jù)教學對象的年齡,分為:兒童教學和成人教學;f.按學習語言的程度,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階段教學等語言教學的基本過程:a.制定語言教學政策(在我國
11、,漢語無論是作為第一語言教學還是第二語言教學,都必須教授和使用普通話和規(guī)范漢字,其依據(jù)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b.語言教學的總體設計;c.編寫語言教學的教材;d.師資選拔和培訓、課堂教學、f.語言測試、g.語言教學研究6教學法流派根據(jù)所體現(xiàn)的主要語言教學特征分為四大派:a.強調自覺掌握的認知派:語法翻譯法、自覺對比法、認知法等;b.強調習慣養(yǎng)成的經(jīng)驗派:直接法、情景法、聽說法、視聽法;c.強調情感因素的人本派:團體語言學習法、默教法、暗示法、全身反應法等,d.強調交際運用的功能派:交際法等。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假說:對比分析假說;中介語假說;內在大綱假說和習得順序假說、輸入假說、普
12、遍語法假說、文化適應假說等。我國的語言教學包括:漢語教學、少數(shù)民族語言教學、外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等多種類型。9我國語言教學的歷史:a.萌芽階段:從殷周到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開始了;b.傳統(tǒng)階段:從秦漢到清末;c.變革階段:從1919到1949;d.改革實驗階段:1949年以后;e繁榮發(fā)展階段:1978年以后。特殊群體語言教學:指因生理上有一定的缺陷而無法對其實施正常的語言教學的人群,主要包括聾啞人(手勢語和指語;和盲人(盲文;。語言自身的發(fā)展是語言教學改革自由力的動因。第一語言:指一個人出生之后最先接觸并獲得的語言。一個人的第一語言通常是他的母語。母語指父母乃至多代以前一直沿用下來的語言。第一語言
13、和母語是從不同角度對語言進行的分類,第一語言并不等于母語。本族語:指語言習得者自己的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也稱民族語。本族語也并不一定是母語,母語的轉用和本族語的死亡是很好的證明。第一語言的獲得分為兩個階段:早起的潛意識的語言習得;入學后課堂上有意識的語言學習。習得:指在自然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過語言交際活動不知不覺地獲得語言,以兒童習得第一語言最為典型。學習或學得:指在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有專門的老師指導,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和教材,通過講練等環(huán)節(jié)有計劃、有系統(tǒng)、有意識地去獲得語言。第一語言教學:通常是本族語教學或母語教學,它主要是指兒童習得第一語言之后有意識地繼續(xù)學習第一語言而進行的正規(guī)的學校課堂教學活動。
14、第一語言教學的特點:a.學習者有一定的語言基礎;b.師生之間交流無語言障礙;c.時間充裕,有很好的語言環(huán)境,練習實踐機會多;d.注重語言形式;e.掌握文化主要靠習得。第二語言:指一個人掌握了第一語言之后所學的另一種或多種其他語言。目的語:指人們正在學習并希望通過學習獲得的任何語言。外語:指外國的語言。第二語言與外語之間是包容關系,第二語言所指的范圍比外語要廣。動機是學習過程的決定因素和催化劑。分為融入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第二語言教學:指人們在掌握了第一語言之后,在學校環(huán)境里進行的正規(guī)的學習其他語言的教學活動。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包括:我國國內少數(shù)民族進行的漢語教學;對外國人進行的漢語教學(對外
15、漢語教學)。第二語言教學包括:外國學生在目的語國家的學校里進行語言學習的教學活動;學習者在本國的外語院校進行第二語言學習的教學活動;本國某一民族的學生在本國學校里學習本國其他民族語言。第二語言教學包括兩個方面:“教”:課堂組織、課堂教學技巧、教材的編寫、成績測試;“學”:學習者的心理和學習規(guī)律。第二語言教學的特點:以培養(yǎng)學習者運用目的語的交際能力為目標以技能訓練位中心,通過大量練習和反復實踐將語言知識轉化為技能。以集中強化訓練為主要教學形式。內容密集,進度較快,班級規(guī)模相對較小。重視基礎階段教學。注重語言對比,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重視母語對目的語的遷移。更加注重文化教學。第一語言教學與第二語
16、言教學的共性:都以培養(yǎng)語言的交際能力為目的;學習都需要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都必須學習并掌握語言。分別體現(xiàn)在:1.從教的方面看: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過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教學方式;課堂趣味性;2.從學的方面看:學習目的;學習策略、掌握語言規(guī)律、學習過程(感知、理解、模仿、記憶、鞏固、應用)、都是有意義的學習。第一語言教學與第二語言教學的差異:a學習者:第一語言學習者是兒童,第二語言學習者多是成人;語言環(huán)境:第一語言的學習使在自然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家庭、社會為學習者提供了優(yōu)越的語言環(huán)境,而第二語言學習者由于缺少目的語的語言環(huán)境,學習者掌握目的語就困難得多;遷移問題:第一語言學習者語言
17、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發(fā)展,第二語言學習者學習過程中往往要經(jīng)過第一語言的思維過程,存在著第一語言的遷移問題;文化的影響:第一語言學習者通常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習得該語言的文化和語用規(guī)則,而第二語言學習者還要花相當?shù)臅r間和精力專門學習目的語文化。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教學對象不同;教學起點不同;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不同;教學目的和要求不同;教學內容及教學重點和難點不同;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不同;教學環(huán)境氛圍不同;文化對語言教學的影響不同;受其他語言的影響不同;接觸的語言材料不同。語文教學的歷史進程:殷周到春秋的萌芽階段;秦漢到清末的傳統(tǒng)語文教學階段;20世紀以后的現(xiàn)代語言教學階段。語文教學的性質:工具論、人文
18、論、素質論(工具和人文的統(tǒng)一)、語感論語文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語言基礎知識(語音、詞匯、語法、文字、修辭);現(xiàn)當代文選、古代文選、外國文學作品選、寫作等。小學語言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初中進行漢語語法教學;高中要求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30.1993.3.8師范院?!敖處熆谡Z”課程標準,包括:普通話訓練、一般口語交際訓練、教師職業(yè)口語訓練。雙語教學:指在教學中同時進行兩種語言教學,通過雙語教學,使學生成為操雙語者。廣義:一種教育模式,指在加強外語學習的同時,對非外語課程用母語和外語兩種語言進行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用外語思考的習慣;狹義:一種教學方法,即通過本民族和一門外語的教與學,讓學生能夠用兩種語言進
19、行學習、思考和交流,達到既精通母語又能掌握一門外語的教學方法。雙語教學模式:浸(jin)沒式(加拿大);過渡式第三章對外漢語教學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可追溯到東漢時期。對外漢語教學的含義:對外漢語教學活動或教學行為;對外漢語教學學科;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其本質屬性:針對外國人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語言教學。對外漢語教學是語言教學;是第二語言教學;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是針對外國人的第二語言教學。啟用于1983年。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特點:(一)對外漢語教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具有明確的研究目標和研究對象;具備完整的學科理論體系(“一體兩翼”:漢語語言學本體、對外漢語學科與教學論、中外文化素養(yǎng));具有準確
20、的學科定位;具有成熟的研究隊伍和豐碩的研究成果;(二)是一門綜合性、邊緣性學科(三)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學科(四)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作為教學活動的對外漢語教學是針對外國人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過程,包括:總體設計、教材編寫、課堂教學、語言測試。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包括:a.面對對外漢語教學的漢語研究;b.對教學活動主體的研究;c.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和認知規(guī)律研究;d.對外漢語教學理論和方法的研究;e.對外漢語教學基礎理論的研究;6作為一項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è):a.加速漢語國際推廣;b.抓好學科建設;c.培養(yǎng)專業(yè)教師;d.推動科研發(fā)展;e.推廣漢語水平考試明初朝鮮人學習漢
21、語口語的教材是老乞大、樸通事。中國第一個到美國專職教授漢語并與哈佛大學簽訂工作契約的出國教師是:戈鯤化。9.1951,清華大學,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1952,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外國留學生中國語文專修班”;最早的論文,1953,周祖謨教非漢族學生學習漢語的一些問題;1958,鄧懿,第一部對外漢語教材漢語教科書。1965,“北京語言學院”,唯一的以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為主要任務的高等學校。1965,我國第一個對外漢語教學專業(yè)刊物外國留學生基礎漢語教學通訊;1992,HSK被正式確定為國家級考試。2002.8.15,首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在北京開幕。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簡
22、稱“漢辦”;對外漢語教學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國家對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的領導和管理不斷加強教學體制不斷完善,教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漢語水平考試進一步推廣,研發(fā)力度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渠道更加廣泛建立對外漢語教學基地和漢語中心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高度重視基礎理論和教學理論研究教材開發(fā)有新突破更加重視教學質量和評優(yōu)工作總體設計的意義:使整個教學過程和全部教學活動成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是對教學全過程和全部教學活動的宏觀控制和把握。對外漢語教學總體設計的程序和方法:明確教學類型(依據(jù)教學期限和教學組織形式);分析教學對象(自然特征、學習目的、學習起點、學習時限)確定教學目標(指培養(yǎng)學生具備什么樣的止水結構和能力結
23、構,具備什么樣的語言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能夠使用目的語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包括使用目的語的范圍,目的語水平的等級。)確定教學內容(包括語言要素、語用規(guī)則、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言語技能和言語交際技能)確定教學原則(處理好語言要素、言語技能和言語交際技能三者之間的關系;選擇好言語技能訓練方式;選擇好言語交際技能訓練方式;處理好語言要素之間的關系)規(guī)定教學途徑,指把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原則貫徹到教學過程中去。包括:教學階段;課程設計(總體設計的核心內容,中心環(huán)節(jié));課時安排(總課時及周課時)明確教師分工和對教師的要求教材是課堂教學和測試的主要依據(jù),反映了語言教學的兩個根本問題:教什么和如何教。對外
24、漢語教材的編寫原則:針對性;實用性;科學性;趣味性;系統(tǒng)性對外漢語教材的類型:a.按遵循的教學原則區(qū)分:課文型,結構型,功能型,結構-功能型,功能-結構型,話題型,文化型;b.按教材的體例區(qū)分:綜合型和分科型,直線式和螺旋式課堂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教學活動的四大環(huán)節(jié)中,課堂教學是中心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組織教學;復習檢查,講解新課,鞏固新課,布置作業(y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技巧:備課和教案,備課要分析教材、分析教學對象、確定教學方法;教案的內容包括課程名稱、教學內容、目的和要求、重點和難點、學時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板書設計、教學后記等;課堂組織,處理好以學生為中心和以教師為主導的辯
25、證關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創(chuàng)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穩(wěn)定課堂教學秩序教師的語言,特點有三:停頓較多,語速較慢;使用的詞匯、句子比較簡單;冗余信息較多,即重復、解釋較多。應注意:準確規(guī)范、語速盡量正常、淺顯易懂,詞匯多樣化;重現(xiàn)原則;盡量用漢語與學生交流;克服口頭禪板書:精心設計,條理分明;漢字書寫規(guī)范;鮮明醒目。語言測試的類別:潛能測試(學能測試)、水平測試、成績測試、診斷測試。題型,指試題的類型,有:多項選擇題(評分客觀,信度大;可直接考出編制者想考查的內容,效度大。難點在于設計干擾項,費時費力,且有25%猜對的概率);綜合填空題;口試;寫作。卷面:指
26、一次考試中的一種完整的試卷。卷面構成指一個卷面包括哪些測試項目和測試內容。試題類型:從命題過程和試題的可靠性程度要求的角度進行劃分:標準化試題和非標準化試題;從閱卷評分的角度劃分:主觀性試題和客觀性試題;從試題的題型:分立性試題和綜合性試題。測試的質量保證:試題的效度、信度、區(qū)分度、反饋作用。效度,也叫有效性,及測試的內容和方法是否達到了測試的目的信度,也叫可靠性,測試的結果的可靠程度和穩(wěn)定性。主要包括:卷面構成、試題數(shù)量、評分標準和方法、受試者水平。區(qū)分度,即測試區(qū)分受試者的水平差異的性能。與難易程度有關反饋作用,即測試對教學所產生的影響。第二語言教學理論研究:語法-翻譯理論;行為-結構主義
27、理論;轉換生成語法-認識理論;交際教學法理論。語法-翻譯理論行為-結構主義理論基礎“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和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受俄國巴普洛夫條件反射學說影響。華生提出“行為主義”,斯金納言語行為,提出“操作性條件反射論”。美國結構主義最初是為拯救印第安人口語,布龍菲爾德將結構主義嫁接到第二語言教學上。轉換生成語法-認識理論喬姆斯基提出“語言能力”“語言行為”,認為人天生具有“語言習得機制”;皮亞杰創(chuàng)立了發(fā)生認知論,提出S(刺激)一(A同化T認知結構)一R(反應),皮亞杰用同化和順應兩個概念來解釋主體認知結構與環(huán)境刺激的關系。交際教學法理論海姆斯提出“交際能力”:語法性、可行性、現(xiàn)實性、得體性;英
28、國功能主義語言學,韓禮德認為語言有三大功能:認知功能;交際功能;語篇功能。第二語言學習理論研究:克拉申輸入假說,分為:習得與學習假說;自然順序假說,輸入假說,監(jiān)控假說,情感過濾假說舒曼文化適應模式什么是課堂教學技巧:教師的行為,指課堂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語言項目或言語技能所使用的手段,如用圖片或事物等介紹生詞;學生的行為,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課堂操練,從而掌握所學的語言項目和言語技能,如通過替換練習學習語法項目。課堂教學技巧一般包括四級單位:教學單元、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步驟(展示、解釋、練習、歸納)、教學行為(課堂教學中最核心的單位。)對外漢語教學課堂教學技巧的選擇使用:根據(jù)教
29、學目的選擇;選擇交際性強的技巧;優(yōu)先選擇節(jié)省時間的技巧。對比分析:即把兩種語言進行對比,從而確定二者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代表人物:拉多。語言學基礎: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心理學基礎:行為主義心理學及遷移理論。遷移分為:正遷移、負遷移、零遷移(母語與目的語完全不同,毫無關系)對比分析的步驟:描寫、選擇、對比、預測對比分析難度等級模式(布拉圖?普拉克特?)零級:遷移一級:合并二級:差異不足(母語中有而目的語中沒有,防止介入性干擾)三級:再解釋(被動句)四級:超差異(目的語中有而母語中沒有,產生阻礙性干擾,如“把”字句)五級:分裂(visit:拜訪、參觀、訪問)對比分析的作用:有利于確定教學中的重點
30、和難點;有利于預測學生可能會犯的錯誤;有利于測試項目;有利于發(fā)現(xiàn)單語研究中不易發(fā)現(xiàn)的問題;有利于對語言形式的細致分析對比分析的不足:重視語際遷移忽視語內遷移及社會、心理及其他因素所產生的遷移作用;重視語言形式而忽視語言的意義和功能;對語言錯誤的預測不能湊效。偏誤分析,即對學生學習第二語言過程中所犯的偏誤進行分析,從而發(fā)現(xiàn)第二語言學習者產生偏誤的規(guī)律,包括偏誤類型、偏誤產生的原因等。認知心理學與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不同:認知心理學認為語言是一個轉換生成的創(chuàng)造系統(tǒng),而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語言是一套習慣,是一個結構系統(tǒng);認知心理學認為語言只能通過有意義的學習獲得,而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語言可以通過反復的機械
31、操練獲得;認知心理學認為語言是一個不斷假設、求證的過程,錯誤是不可避免的,而行為主義心理學主張盡量避免犯錯誤。偏誤分析的理論基礎:中介語理論。38中介語的特點:a.中介語是獨立的語言系統(tǒng),是介于母語和目的語之間的過度形式;中介語中包含了大量的偏誤,但也存在一定的正確因素;中介語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它有自己的規(guī)則,學習者不是隨意地使用這種語言,而是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這些規(guī)則;中介語是一個動態(tài)的語言系統(tǒng),逐步由母語向目的語靠近。偏誤的來源:語際遷移、語內遷移、學習環(huán)境、交際策略、文化遷移偏誤的類型:a.按偏誤的嚴重程度:整體性偏誤和局部偏誤;b.根據(jù)學習者所處的學習階段:系統(tǒng)前偏誤、系統(tǒng)偏誤、系
32、統(tǒng)后偏誤;c.根據(jù)偏誤的形式特征:添加、遺漏、替代、錯序等。魯健驥1984首次引進“中介語”和“偏誤”兩個重要概念。中介語理論與外國學習者學習漢語的語音偏誤分析中介語于1972年由selinker在中介語一文中提出。中介語的五個產生過程:語言遷移、目的語規(guī)則泛化、訓練遷移、第二語言習得策略、交際策略。理論基礎:生成語法、認知心理學。僵化:指存在于中介語中的一種心理機制,無法消除,可以出現(xiàn)在語言學習的任何階段。中介語的特點:開放性;靈活性;系統(tǒng)性。第二語言教學環(huán)境分為:宏觀調控環(huán)境,指語言學習的大的社會環(huán)境;微觀教學環(huán)境。指課堂教學的小的教學環(huán)境,可稱為中觀制約環(huán)境。第四章社會語言學社會和語言的
33、關系:語言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語言的本質屬性就是它的社會性。語言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形成而產生的,而且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而發(fā)展。語言與社會的關系主要體現(xiàn)在:語言的存在和發(fā)展離不開社會;社會的構成需要語言;語言行為同時也是社會行為;語言通訊的問題、對語言的態(tài)度問題等都是可能產生嚴重社會后果的問題。社會促進語言的發(fā)展,語言反映了社會的發(fā)展。語言與社會結構的“共變論”于1964有布賴特在社會語言學中提出。語言是一個變數(shù),社會也是一個變數(shù),語言和社會這兩個變數(shù)互相影響、互相作用、互相制約、互相接觸而引起的互相變化就是“共變”。社會語言學與語言社會學的區(qū)別:前者著重語言結構,探討語言怎樣在交際中發(fā)揮作用,后者
34、則通過對語言的研究更好地了解社會結構。其實這兩方面都是社會語言學研究的范圍,社會語言學就是研究語言與社會或社會與語言的關系。通俗地說,社會語言學要研究的是:何人在何地何時對何人如何說何種話。研究對象是:社會語言現(xiàn)象即,語言應用、語言變異與社會諸因素的關系。社會語言學分為:宏觀社會語言學、微觀社會語言學宏觀社會語言學也稱大社會語言學。重在研究社會中的語言問題,指語言接觸和語言規(guī)劃。包括雙語、雙方言或多語的交際與教育。語言政策與語言規(guī)劃,標準語選擇,語言的相互接觸與影響,語言沖突等問題。微觀社會語言學也稱小社會語言學,主要研究語言的各種變異,討論各種社會因素對語言變異的影響。以拉波夫(Labov)
35、“城市社會方言學派”為代表。社會語言學的學科特點:綜合性;應用性;實驗性;語言學性質社會語言學的方法論原則: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原則;客觀性原則(材料的真實性;研究態(tài)度的客觀性)社會語言習具體研究方法: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實驗法、抽樣統(tǒng)計法等社會語言學的研究程序:a.選定課題,建立假設;b.確定研究范圍和調查對象;c.調查實驗,搜集資料;d.整理分析資料,得出結論社會語言學研究的價值和意義:理論意義:就研究范圍看,研究社會語言、語言外部、語言應用與語言變異,大大拓寬了語言學的研究領域;就語言觀來看,語言不是單一的,而是有變化的,變化又分地方性的和社會性的,社會性的變化分為社會階層的變
36、化和職業(yè)的變化;就研究方法看,綜合宏觀微觀各方面方法,使研究更深入;提出了語言研究的數(shù)量化的概念。實用價值:有助于了解社會發(fā)展變化的情況和原因;為制定語言政策提供理論依據(jù);為語言教學提供理論和資料;研究語言運用規(guī)律和個人使用語言的特點等,對加強個人語言修養(yǎng)、提高語言應用水平有重要意義;研究語言變異,對治安部門的語言識別有較大幫助。社會語言學于20世紀60年代誕生于美國。“社會語言學”這一術語由美國學者哈佛.庫力社會語言學的設計:語言和社會階層的關系;第一次社會語言學會議于1964.5在美國洛杉磯加尼福尼亞大學召開。美國社會語言學兩個流派:微觀社會語言學流派:拉波夫代表的城市方言學派,代表作社會
37、語言學模式宏觀社會語言學派:費什曼(Fishman),代表作社會語言學初階社會語言學興起的動因:a.社會外部動因和客觀物質條件:許多突出的社會語言問題需要得到科學的解決;有關社會熱點問題引起社會語言學家的關注;現(xiàn)代的研究方法和技術手段的突破;b.最根本動因是語言學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是語言學發(fā)展的歷史必然。呂叔湘把社會語言學、歷史語言學和結構主義語言學并列,成為語言學的第三次解放。社會語言學研究的主要類型:祝畹瑾語言學的社會語言學:研究對象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國所說的言語,核心問題是語言變異,基點是把語言看做異質有序的客體;民族學的社會語言學:從民族文化的角度去考察語言的使用情況以及語言在人類交際活
38、動中的作用,其核心理論是人類的交際能力,其最終目標是要建立綜合性的人類交際科學;社會學的社會語言學:研究語言與社會之間的全局性的相互作用,解決社會所面臨的重大語言問題社會心理學的社會語言學:全社會或某個社會集團對使用某種語言變體的評價和態(tài)度;語用學的社會語言學:以會話為研究對象,認為在日常會話中存在支配交談的自然規(guī)則,有待研究。漢代楊雄猷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簡稱方言。羅常培語言與文化是中國社會語言學的開創(chuàng)之作,開拓了我國語言研究的新領域,標志著我國社會語言學進入了預備、草創(chuàng)階段。陳原社會語言學是我國最早出版的社會語言學專著。21.1987.12,第一次全國性的社會語言學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39、標志著我國社會語言學的建立并從建設階段跨入了發(fā)展階段。社會語言學研究的主要類型:a.理論社會語言學和應用社會語言學;b.宏觀社會語言學和微觀社會語言學;c.共時社會語言學與歷時社會語言學;d.描寫社會語言學與動態(tài)社會語言學;e.一般社會語言學與個別社會語言學。語言接觸,指不同民族、不同社群之間由于社會生活中的相互接觸和影響而引起的語言接觸關系。語言接觸分為:自然接觸和非自然接觸。自然接觸,指同一空間語言的相互接觸;非自然接觸,是在不同空間通過文字傳播或文獻翻譯展開的。語言接觸引起語言演變,包括語言結構的變化;語言功能的變化.語言影響的類型:a.從影響的程度看,分為淺影響和深影響;b.從影響的時
40、間看,分為長型和短型;c.從影響的方式看,分為口語型和書面型(口語型的語言影響指不同民族、不同社群由于雜居、交融而產生的影響,又稱“自然影響型”;書面型的語言影響指通過書面語或文字的傳播而進入另一語言,不是直接的口語接觸而形成的);d.從受多少語言影響看,分為單一語言影響和多種語言影響。語言影響的內容涉及語言要素和語言應用。語言要素影響:a.詞匯影響,表現(xiàn)為詞匯借用;b.語音影響,新音位的借用,即從另一語言吸收新的音位,包括輔音、元音、聲調;c.語法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增加虛詞,出現(xiàn)新的語序。語言影響的制約因素:a.語言外部因素:主要是社會因素,如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人口、民族關系等;b.語言自身因
41、素:同語言影響的深度、幅度、方式等有關的重要因素是語言文字自身。語言兼用:又稱“雙語現(xiàn)象”,指一個語言社團或個人除了使用自己的母語,還同時使用另外的語言。社會語言學把廣義雙語分為:社會雙語,即社會中雙語并用的情況;個人雙語,即個人使用兩種以上語言。它是社會雙語的具體體現(xiàn);國家雙語,指國家的官方語言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情況。如菲律賓(菲律賓語和英語)語言兼用的類型:a.按兼用語使用范圍,分為全民型和局部型;b.從掌握程度上看,分為熟練型和半熟練型;c.從兼用何種語言來看,有境內型和境外型;d.從兼用時間看,有時間長的和時間短的。語碼,指人們用于交際的語言系統(tǒng),包括語言或語言的各種變體(地域變體、時
42、代變體和社會變體)。語言轉換,指在同一次言語交際中說話人從使用一種語言轉換到使用另一種語言的現(xiàn)象。(包括不同語言,不同方言變體、不同語體之間的轉換),是一種語言策略。語碼轉換的類型:情景型轉換,指由于改變話題、參與者、場合等情景因素而引起的語碼轉換;喻義型轉換,指那些在情景不變的情況下,交際者為了表達一定的交際意圖,為了改變說話的語氣、重點或角色關系等采取的語碼轉換;句間語碼轉換;句內語碼轉換(語碼混用);附加語碼轉換;帕普拉克:順暢轉換(無標記性轉換);不順暢轉換(有標記性轉換)語碼轉換的制約因素:與交際參與者的主觀因素;與場景有關的客觀因素;交際過程中所涉及的話題或內容;語碼因素,即語碼自
43、身的價值或功能,包括:語義價值、關系價值、情感價值、風格價值。語碼轉換的交際功能:a.實現(xiàn)說話人的交際意圖,包括標志身份和社會地位;區(qū)分言語交際參與者之間不同層次的人際關系,實現(xiàn)交際參與者之間的趨同與求異;顯示交際者的言語交際風格。b.幫助說話人獲得有效的言語表達形式,包括:便利;引用;復述;突出語言轉用:指一個民族或一個民族的一部分人放棄使用母語而改用另一個民族的語言的現(xiàn)象,又稱語言替換、語言替代或語言更換。分為自愿轉用和被迫轉用。語言轉用的類型:整體轉用;主體轉用;局部轉用語言轉用的條件:民族的融合;分布的變遷;脫離民族主體;民族間的通婚語言沖突:因語言地位引起的語言沖突,是民族地位和社團
44、地位的沖突在語言上的反映。40.1993,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這一年定位“瀕危語言年”語言干擾指第一語言對第二語言的影響,也叫語言遷移。以詞匯、語音上的干擾最為明顯,語法干擾包括詞形干擾和句法干擾。語言接觸產生的現(xiàn)象:語言影響、語言兼用、語言轉用、語碼轉換、語言沖突、語言瀕危、語言干擾、語言混合、語言聯(lián)盟、語言維持、語言消亡等。語言混用:皮欽語和克里奧爾語。語言聯(lián)盟指幾種沒有親屬關系的語言,由于長期共處于一個地區(qū),密切接觸,從而在語言結構上產生共同特征的現(xiàn)象。語言聯(lián)盟與語言融合的區(qū)別:語言融合是由一種語言替代了另一種語言,而語言聯(lián)盟則是有關語言繼續(xù)存在,知識它們之間產生了系統(tǒng)的共同的結構特征。語
45、言變異:指語言因各種社會因素影響而產生的種種差異。拉波夫領導的變異學派指出語言是異質有序的符號系統(tǒng)。變異學派的社會語言學家以語言社團為基本研究單位。語言變異的分類:從語言變異的成因來分:來自語言結構系統(tǒng)內部的變異;來自語言結構系統(tǒng)外部的變異,按它們是否出現(xiàn)在不同說話人身上,區(qū)分為個體之間的變異、個體內部的變異、“純粹自由”的變異。從變異在語言系統(tǒng)中出現(xiàn)的范圍或層次來分:系統(tǒng)的變異;分布的變異;實現(xiàn)中的變異從變異在社會中的作用來分:言語社團的象征;語體的標記;“陳規(guī)”或“偏見”。語言變體,具有類似社會分布的一組語言項目。語言變體的分類:a.從說話人本身的社會特征來分:雙(多)語變體、民族語言變體
46、、地域方言變體、社會方言;b.從說話人對語言的使用來分:語言的功能變體。地域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社會的分離;人民的遷徙;地理的阻隔;民族的融合;語言的接觸社會方言:即社會中的人群由于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和社會分工的不同而分為不同的言語社團,在語言的使用上表現(xiàn)出一些不同于其他社團的特點。各種言語社團在全民語言的基礎上會產生各有自己特點的語言分支或語言變體,這就是社會方言。言語社團:即言語共同體、語言集團、語言社團,是某種語言運用上持有某些共同社會準則的人們的集合體。語言態(tài)度,指人們對某種語言或語言變體所持的態(tài)度,包括價值評價、情感和行為傾向。語言年齡差異的表現(xiàn)形式:語言結構和語言選擇兩方面。語言
47、性別差異的具體表現(xiàn):語言結構的性別差異;言語行為的性別差異;言語風格的性別差異;語言能力的性別差異;書面語選擇和運用的性別差異語言性別差異的形成原因:社會地位的影響;社會文化的影響;社會價值取向的影響語言的功能變體,常見有口語變體、書面語變體??谡Z有正是語言變體、隨意語言變體、親密語言變體??缇痴Z言:指分布在不同國境中的同一語言。狹義:指接壤的不同國家的同一語言,如朝鮮語。廣義:非接壤國家的同一語言,如英語??缇痴Z言的一般特點:a.跨兩國或跨兩國以上;b.同名或異名;c.相鄰或不相鄰;d.差別大或差別?。籩.時間長或時間短??缇痴Z言變異程度由多種因素決定:跨境時間的長短;跨境語言所在國之間的關
48、系;跨境各國居民交往的頻繁度;跨境民族與周圍其他民族的關系;跨境民族受所在國主體民族影響的大小。跨境語言的變異在詞匯方面表現(xiàn)最明顯。語言擴散的模式:人口模式;經(jīng)濟文化模式;帝國模式。第五章語言規(guī)劃和語言調查語言規(guī)劃:又叫語言計劃,是政府或社會團體為了解決語言在使用中出現(xiàn)的問題,使語言文字更好地為社會服務,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語言文字及其使用進行干預和管理的各種工作。1957,語言學家威因里希首先提出“語言規(guī)劃”的概念,1969在夏威夷召開會議系統(tǒng)探討了語言規(guī)劃的各種問題,標志語言規(guī)劃成為一門正式的學科。其主要任務:研究如何通過人工干預和管理提高社會語言交往的效率;研究對象:社會語言集團
49、和語言集團之間及其內部的各種語言關系。進行語言規(guī)劃的原因:統(tǒng)一社會的需要;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的需要;民族間平等交往的需要;民族或區(qū)域自治的需要;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需要。語言規(guī)劃的性質:組織性;目的性;綜合性;持續(xù)性;權威性語言規(guī)劃的原則:科學性原則;政策性原則;穩(wěn)妥性原則;經(jīng)濟性原則語言規(guī)劃的科學性原則:求實性;動態(tài)性;人文性;系統(tǒng)性;可行性。語言規(guī)劃的政策性原則指制定、實施語言規(guī)劃要貫徹、體現(xiàn)國家語言政策的重要規(guī)定和主要精神。包括:政治性;群眾性;理論性。穩(wěn)妥性原則:傳承性;寬容性;漸進性經(jīng)濟性原則:簡便性;適用性;效益性語言規(guī)劃的內容:地位規(guī)劃;本體規(guī)劃;語言教育規(guī)劃;聲望規(guī)劃語言文字的地
50、位規(guī)劃,指確定某種語言文字在社會預言中的地位,及其和其他語言文字之間的關系。制定語言政策:指國家和政府制定關于社會語言生活方面的大政方針以及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以引導和規(guī)范社會成員的語言行為。選擇確定標準語、共同語或官方語言創(chuàng)造、改革文字協(xié)同語言關系保障公民的語言權利語言文字的本體規(guī)劃:全民共同語和民族標準語的推廣與規(guī)范;文字規(guī)范和標準的制定與推行科技術語的標準化新詞語的整理與規(guī)范:四個原則:需要原則;明確原則;普遍性原則(約定俗成原則);動態(tài)原則(發(fā)展性原則)隋,陸法言,切韻,我國第一部音韻學著作。元,周德清,中原音韻9.1892,盧戇章,一目了然初階,發(fā)起切音字運動,是第一個中國人自己創(chuàng)制的字
51、母式拼音文字方案。10.1918.11.23正式公布“注音字母”,以法定形式正式成為拼切漢字的工具。語言規(guī)劃的步驟:選擇規(guī)范;規(guī)范法典化;推廣使用;完善功能。從宏觀角度看,語言調查的目的有:描寫語言結構;了解語言分布;了解語言的內部差異;了解社會語言生活狀況;了解人們對待語言的感情和態(tài)度語言調查的類型:語言內部結構調查;語言分布調查;方言調查;社會用語調查;語言觀念調查(語言態(tài)度調查)。語言調查的基本原則:總則:科學性,結果真實、可靠、有效。a.目標明確;b.客觀真實;推理有據(jù);d.程序公開語言調查的基本步驟:選擇課題;提出假設(涉及兩個變量:自變量和依變量);制定調查大綱;確定調查對象;實施
52、調查(收集資料、整理資料)抽樣調查:按照一定的計算方法,從全體中抽取部分單位或成員作為研究樣本,通過對樣本的個案研究來推斷相關整體的性質或特點的調查方法。樣本的大小取決于幾個因素:被調查對象的總體差異程度,即標準差;容許誤差的大?。怀闃拥姆椒ā3闃诱{查分為:隨機抽樣和非隨機抽樣(主觀性強,是輔助調查手段)隨機抽樣有幾種:簡單隨機抽樣(純隨機抽樣)是最基本的辦法;分層抽樣(類型抽樣);等距離抽樣(系統(tǒng)抽樣);整體抽樣;階段抽樣非隨機抽樣:偶然性抽樣;滾動式抽樣;判斷抽樣資料和數(shù)據(jù)的收集:被調查者的背景資料;言語資料;被調查者的語言態(tài)度和語言能力收集資料和數(shù)據(jù)的方法有:訪談法、觀察法、問卷法、實驗
53、法整理和分析資料的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資料量化的方式:定類性(分類);定序性(分層分析)資料統(tǒng)計的方法:平均值;方差與標準差;概率;正態(tài)分布。第六章計算語言學計算語言學研究自然語言在計算機中的處理,即研究如何讓計算機自動理解自然語言和生成自然語言。計算語言學研究對象:自然語言;計算機處理(計算)自然語言是指日常工作生活中人們所使用的語言。自然語言的計算機處理包括以下四個過程:知識挖掘、形式表示、算法設計、軟件編制。計算語言學是由語言學和計算機科學相互交叉而產生的學科。6計算語言學與傳統(tǒng)語言學的區(qū)別:a.計算語言學對自然語言規(guī)則的表述都是為了能在計算機上讓程序運行,必須具有可操作性。b.計
54、算語言學研究自然語言十分講究系統(tǒng)性描述:語言現(xiàn)象無論是特殊還是一般,都要進行描述;要從系統(tǒng)出發(fā)對自然語言規(guī)則作可操作性的表述。c.計算語言學挖掘自然語言的知識過程時把語言單位有小到大進行分析,通過分析獲得理解。語言學與認知科學結合有了人工智能;語言學與數(shù)學結合有了數(shù)理語言學(統(tǒng)計語言學和代數(shù)語言學);語言學與物理結合有了聲學語音學。計算語言學的研究內容:計算語音學;計算詞匯學(分詞、詞的同一性識別、詞義系統(tǒng)的表示);計算語法學(自頂向下或自底向上);計算語義學(優(yōu)選語義學、格語法、語義網(wǎng)絡理論、蒙塔古語法);機器自動學習;語料庫語言學。計算語言學的應用領域:機器翻譯;語音自動識別、語音自動生成
55、;自動文摘;情報自動檢索(信息自動檢索);自動校對;自然語言理解;術語數(shù)據(jù)庫;計算機輔助教學。計算語言學的研究方法:經(jīng)驗主義的歸納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為手段;理性主義的演繹以形式推導為手段。機器翻譯是計算機與自然語言的第一個結合點。樹庫:指在對詞作了詞性標注的基礎上,再對語料庫中的每個句子加注符號表明句法關系的語料庫。中文信息處理是用計算機對漢語(包括書面語信息和口語信息)進行輸入、存儲、轉換、分析、合成、傳輸、輸出等加工。包括:“字”處理;“詞”處理;“句”處理。漢字編碼分為四種:漢字輸入碼、漢字機內碼、漢字輸出碼、漢字交換碼漢字的計算機處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漢字輸入、漢字存儲、漢字輸出。漢字輸
56、入的方法:鍵盤輸入、語言輸入、光學字符識別輸入漢字輸出的兩種行書:屏幕顯示輸出、打印輸出。中文信息處理的主要難題:漢字的輸入、存儲、顯示、打??;漢語在計算機中的分詞處理(分詞規(guī)范:基本詞表、附加詞表;切分歧義:交集性歧義、組合性歧義;未登陸詞的識別);漢語詞性的自動標注;漢語句子的理解和生成。未登錄詞:在真實預料中,常會有在詞表中沒有收入的詞,這些詞就叫未登錄詞。計算機所需的知識分為靜態(tài)知識和動態(tài)知識。語言知識庫是規(guī)則和使用條件的聚合。形勢語法的定義:G=S是起始符,Vn表示非終端語符集,Vt表示終端語符集,P表示重寫規(guī)則集,它是一套演繹系統(tǒng)。句法分析策略:回溯與并行處理;確定性算法(無回溯處
57、理)與非確定性算法;自頂向下分析法與自底向上分析法自頂向下分析法:根據(jù)重寫規(guī)則,從初始符號開始,自頂向下進行搜索,構造推導樹,一直分析到句子的結尾為止。自底向上分析法:從輸入句子的句首開始順次取詞向前移并根據(jù)語法的重寫規(guī)則逐級向上歸納。直接構造出表示句子的整個推導樹為止。采用移進、歸約、拒絕、接受四種信息操作方式,移進-歸約算法的信息存放于棧中。菲爾墨提出的格有:施事格、工具格、承受格、使成格、方位格、客體格、受益格、源點格、終點格、伴隨格。語義網(wǎng)絡通過由概念及其語義關系組成的有向圖來表示知識、描述語義。義素是詞的理性意義的區(qū)別特征,詞的理性意義是一束語義特征(義素)的總和。優(yōu)選語義理論:美,
58、威爾克斯。構成部分:語義元素、語義公式、語義模式。語義元素是語義的基本單位,分成實體、動作、性狀、種類、格五大類。一個語義公式表示詞的一個義項。蒙塔古語法構成部分:句法、翻譯、語義。句法部分包括一套語類和一套句法規(guī)則。機器翻譯的方法:直接翻譯法;基于轉換的方法;基于中間語言的方法;統(tǒng)計的方法;基于實例的方法。語料庫的類型:靜態(tài)語料庫和動態(tài)語料庫;平衡語料庫和專用語料庫;小型語料庫、中型語料庫和大型語料庫語料庫的加工:分詞和詞性標注;句法結構標注。第七章兒童語言發(fā)展兒童語言發(fā)展又稱語言獲得,是指兒童對母語的產生和理解能力的獲得。兒童語言的研究方法:日記研究法;臨床法(皮亞杰);引導產生法;兒童語
59、言測驗量表(心理學家通過一定程序編制的,以測驗兒童的語言能力為目的的,由一定數(shù)量測驗題組成的量表。)3兒童語言獲得理論:a.行為主義的環(huán)境決定論:模仿說、強化說、中介說;b.心靈主義的先天決定論:喬姆斯基轉換-生成說、倫尼伯格關鍵期假說;c.主客體相互作用論:皮亞杰認知相互作用論。兒童語言發(fā)展過程:前語言階段(啼哭階段、咕咕聲階段、呀呀語階段、過渡音階段);真正語言階段(單詞句階段、雙詞句階段、完整句階段)兒童語言發(fā)展的共同因素:兒童具有相同的先天因素(精細的、專門化的發(fā)音器官;大腦中的語言中樞),提供了他們語言發(fā)展的可能性;兒童的語言發(fā)展需要豐富的后天因素,以便使先天因素所提供的可能性成為現(xiàn)
60、實性。兒童語言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人類的語言能力是按照某種生物發(fā)展的時間表趨向成熟的;人類的語言獲得在某種程度上具有關鍵期;人類的語言發(fā)展與認知發(fā)展有密切的關系。兒童語言的差異性表現(xiàn)在語言獲得的早晚和語言發(fā)展水平的高低上。8對兒童語言發(fā)展中的差異性的解釋:a.不同民族的語言具有普遍性,但相互之間也存在一些個性差異;b.兒童在大腦、語言器官的發(fā)育和認知的發(fā)展上有早晚的不同;c.兒童與成人的語言交際、成人的語言教授和兒童相應的模仿學習以及兒童本身的選擇性和主動創(chuàng)造性也是重要因素。兒童一般先掌握實詞,再掌握虛詞。實詞中最先掌握的是名詞,其次是動詞,再次是形容詞,最后是數(shù)量詞。兒童詞義的發(fā)展:a.意義的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福建省廈門市第十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 《變電站微機保護》課件
- 《可貴的沉默》課件
- 屋頂防水安裝施工合同模板
- 墊傭合同范例
- 工程招標合同范例要求
- 委托租地合同范例
- 完整安裝承攬合同范例
- 發(fā)包外包合同范例
- 建筑合同模板 三篇
- 施工現(xiàn)場臨時用電安全專項施工方案
- 硅鋼片縱剪機組維護保養(yǎng)規(guī)范1
- 護理不良事件分析-跌倒-根因分析法
- 腫瘤細胞信號轉導ppt課件
- 能耗制動控制線路電路圖及工作原理PPT課件
- 《千字文》全文(帶拼音)
- 金屬斷裂機理
- 病理室工作流程及操作規(guī)范
- 皮膚病學之疣PPT課件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心得體會范文(三篇)
- 胸椎管狹窄癥診療指南(全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