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室工作流程及操作規(guī)范_第1頁
病理室工作流程及操作規(guī)范_第2頁
病理室工作流程及操作規(guī)范_第3頁
病理室工作流程及操作規(guī)范_第4頁
病理室工作流程及操作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申請單和標本的驗收1.1病理科應有專人驗收普通活體組織病理學檢查(常規(guī)活檢)巾請單和送檢的標本。1.2病理科驗收人員必須:1.2. 1同時接受同一患者的屮請單和標本。1.2.2認真核對每例申請單與送檢標本及其標志(聯(lián)號條或其他寫明患者姓名、送 檢單位 和送檢日期等的標記)是否一致;對于送檢的微小標本,必須認真核對送檢容器內(nèi)或濾紙上 是否確有組織及其數(shù)量。發(fā)現(xiàn)疑問時,應立即向送檢 方提出并在申請單上注明情況。1. 2. 3認真檢查標本的標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標本的容器上。1.2.4認真查閱申請單的各項目是否填寫清楚,包括:患者基本情況姓名、性別、年齡, 送檢單位(醫(yī)院、科室)、床位、門診號/住

2、院號、送檢日期、取材部位、標本數(shù)量等, 患者臨床情況病史(癥狀和體征)、化驗/影彖學檢查結果、手術(包括內(nèi)鏡檢查)所見、 既往病理學檢查情況(包括原病理號和診斷)和臨床診斷等。1.2.5在申請單上詳細記錄患者或患方有關人員的明確地址、郵編及電話號碼,以便必要時 進行聯(lián)絡,并有助于隨訪患者。1.3驗收標本人員不得對申請單中由臨床醫(yī)師填寫的各項內(nèi)容進行改動。1.4下列情況的申請單和標本不予接收:1.4.1申請單與相關標本未同時送達病理科;1.4.2申請單中填寫的內(nèi)容與送檢標本不符合;1.4.3標本上無有關患者姓名、科室等標志;1.4.4申請單內(nèi)填寫的字跡潦草不清;1.4.5屮請單中漏填重要項目;1

3、.4.6標本嚴重自溶、腐敗、干涸等;1.4.7標本過小,不能或難以制做切片;1.4.8其他可能影響病理檢查可行性和診斷準確性的情況。1.4.9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請單和標本一律當即退回,不予存放。1.5臨床醫(yī)師采取的標本應盡快置放于盛有固定液(4%屮性甲醛,即10%屮性福爾馬林)的 容器內(nèi),固定液至少為標本體積的5倍。對于需作特殊項目檢查(如微生物、電鏡、免疫組 織化學、分子生物學等)的標本,應按相關的技術要求進行固定或預處理。1. 6病理醫(yī)師只對病理科實際驗收標本的病理診斷負責。1. 7病理科應建立與送檢方交接屮請單和標本的手續(xù)制度。具體交接方法由各醫(yī)院病理科自 行制訂。2. 申請單和標本的編

4、號、登記2.1病理科驗收人員對己接受的標本登記在計算機內(nèi)。以便后續(xù)的診斷結果錄入、發(fā)送、存 檔及統(tǒng)計。2.2同一病例同一次的申請單、活檢標本登記簿(包括計算機錄入)、放置標本的容器、組 織的石蠟包埋塊(簡稱蠟塊)及其切片等的病理號必須完全一致。2. 3病理科應建立驗收人員與組織取材人員z間申請單和標本的交接制度。2.4在病理科內(nèi)移送標本時,必須確保安全,嚴防放置標本的容器傾覆、破損和標本的散亂、 缺失等。2. 5標本的預處理:標本驗收人員對已驗收的標本酌情更換適宜的容器,補充足量的固定液;對于體積大的標本,值班取材的病理醫(yī)師在不影響主要病灶定位的情況下,及時、規(guī)范地予 以剖開,以便充分固定。待

5、充分固定后對標本進行取材3. 標本的巨檢、組織學取材和記錄對于核驗無誤的標本,應按照下列程序進行操作:肉眼檢查標本(巨檢);切取組織塊(簡稱取材);將巨檢和取材情況記錄于活檢記錄單上(活檢記錄單印于活檢申請單的背 面)。病理標本取材規(guī)范3.1活檢組織包括:3. 1.1子宮內(nèi)膜診刮、淺表或深部組織穿刺物、皮膚組織、內(nèi)鏡鉗取粘膜、微創(chuàng)手術切去不 完整組織等,應描述標本的數(shù)量、大?。╩m、cm、多量時聚堆測量)、形狀、色澤、和質地 等3. 1.2小量小標本,應全部取材3.1.3多量小標本,取材后剩余者應保管好備用3.1.4粘膜和皮膚應“立埋”以便觀察各層結構。3. 2大標本取材3. 2.1記錄標本的

6、手術類型3.2.2描述和記錄標本大?。ㄈS長度、形狀、色澤、表而、質地等)球形標本可測直徑3.2.3切面:沿大而切開,描述和記錄其特點,如實性或囊性,各占比例,色澤、質地、出 血壞死,囊壁厚度,內(nèi)容物顏色等3.2.4前列腺、甲狀腺、胰腺等臟器應間隔一定距離做多個平行破面,以免漏掉微小腫瘤.3. 2.5取代表性區(qū)域,并與正常組織交界處取材,完整瘤體要帶包膜,如甲狀腺、乳腺取 材塊的大小2cmxl. 5cmx0. 3cm數(shù)量、剩余組織記錄"留”,全部取材時記錄(全包)一包等, 微小組織試做。3. 2. 6重取材要記錄3. 2.7巨檢和取材時的注意事項:3.2.7. 1巨檢和取材必須由病理

7、醫(yī)師進行,應配備人員負責記錄。3. 2. 7. 2巨檢和取材過程中,應嚴防污染工作人員和周圍環(huán)境。3. 2. 7. 3標本一般應經(jīng)適當固定后再行取材。己知具有傳染性(例如結核病、病毒性肝炎等) 的標本,應在不污染壞境和/或不擴散傳染的原則下,經(jīng)必要的初步巨檢或切開后,立即置 于盛有足量固定液的專用容器內(nèi),充分固定后再行常規(guī)巨檢和取材。3. 2. 7. 4病理醫(yī)師在刈每例標本進行巨檢和収材前,應與記錄人員認真核對該例標本及其標 志與申請單的相關內(nèi)容是否一致。若對申請單填寫的內(nèi)容或/和標本有疑問(例如患者姓名 有誤,標本內(nèi)容、數(shù)量、病變特征與申請單填寫的情況不符等),應暫行擱置,盡快與送檢 方聯(lián)系

8、,查明原因,確保無誤后,再行巨檢和取材。必要時,可邀請有關臨床醫(yī)師共同檢查 標本和取材。對于有疑問的標本,在消除疑問前不得進行巨檢和取材,應將有關標本連同其 申請單一并暫吋妥存。3. 2. 7. 5病理醫(yī)師進行巨檢和取材時,記錄人員應根據(jù)病理申請單內(nèi)容,向巨檢醫(yī)師報告患 者的基本臨床情況、手術所見、標本情況(采取部位、數(shù)量等)和送檢醫(yī)師的特殊要求等, 并如實、清楚地將病理醫(yī)師的口頭描述記錄于活檢記錄單上。必要時,應在活檢記錄單上(或 另附紙)繪簡圖顯示巨檢所見和標示取材部位。取材者應核對記錄內(nèi)容。3. 2. 7. 6具有醫(yī)學學術價值的標本可攝影存檔,并酌情妥為保存。3. 2. 7. 7病理科宜

9、積極推行巨檢和取材的錄音記錄。每次巨檢和収材結朿后,應由專人立即 對錄音內(nèi)容進行文字整理,記錄于活檢記錄單上(手錄或用計算機錄入、打?。?。有關的錄 音資料應保存至病理診斷報告書發(fā)出后兩周。3. 2. 7. 8細小標本取材時,可用伊紅點染并用軟薄紙妥善包裹。3. 2. 7. 9每例標本取材前、后,應用流水徹底清洗取材臺面和所有相關器物,嚴防檢材被無 關組織或其他異物污染,嚴防細小檢材被流水沖失。3.2.7.10巨檢和取材必須按照木規(guī)范的要求進行操作。對于由不同部位或不同病變區(qū)域切 取的組織塊,應在其病理號之后再加編次級號(例如:一1, -2, -3,;a, , b, c, 等)。3.2.7. 1

10、1巨檢/取材者和記錄人員應相互配合、核查,確保所取組織塊及其編號標簽準確 地置于用于脫水的容器(脫水盒等)內(nèi)。3.2.7. 12標本巨檢和取材后剩余的組織/器官應置入適當容器內(nèi),添加適量4%中性甲醛并 附有相關病理號和患者姓名等標志,然后按取材日期有序地妥為保存。取材剩余的標本一般 保存至病理診斷報告書發(fā)出后兩周。3.2.7.13病理醫(yī)師在每批標本巨檢和取材后,應與記錄人員共同核對取材內(nèi)容,并在活檢記錄單/取材工作單上簽名和簽署fi期。3.2.7. 14取材后剩余的病理標本屈于污染源,應遵照有關規(guī)定處理。3. 2.7.15巨檢/取材醫(yī)師或記錄人員與制片的技術人員認真辦理交接手續(xù)。具體交接方法

11、由各醫(yī)院病理科自行制訂。4. 組織脫水處理及切片制備4. 1組織脫水組織取材后進行脫水處理方可染色,本單位采用全白動白動脫水機處理,具體脫水步驟如下:4. 1. 1 75%乙醇 30min4. 1.2 85%乙醇 30min4. 1.3 95%乙醇 30min4. 1.4 95%乙醇 30min4. 1. 5無水乙醇i 60min4. 1. 6無水乙醇ii 60min4. 1. 7 無水乙醇iii60min4. 1. 8 正丁醇 i 60min4. 1. 9 正丁醇 ii 60mi n4. 1. 10 正丁醇iilgomin4. 1. 11 石蠟 i (4550°c) 60min4.

12、 1. 12 石蠟(5658°c) 120min4. 1. 13 石蠟hi (5658°c) 120min4. 1. 14 石蠟iv (5658°c) 120min4. 2組織包埋4.2. 1先將熔化的石蠟傾入包埋筐中,再用加熱的彎曲鈍頭銀子輕輕夾取已經(jīng)過浸蠟的組 織塊,使組織塊的最大面或被特別指定處的組織面向下埋入熔蠟中;應將組織塊平正地置放 于包埋筐底面的中央處;包埋于同一蠟塊內(nèi)的多塊細小組織應彼此靠近并位于同一平面上; 腔壁、皮膚和黏膜組織必須垂直包埋(立埋)。4. 2. 2包埋模具內(nèi)的熔蠟表面凝固后,即將模具移放到冷臺加速凝固4. 2. 3把蠟塊置于切片機

13、上4. 2. 4使用包埋機的方法按有關廠商的說明書操作。4. 2. 5注意事項4. 2. 5. 1應將組織塊嚴格分件包埋。包埋時一定要首先認真核對組織塊的病理號(包插亞 號)、塊數(shù)和取材醫(yī)師對包埋面的要求,準確地包入相應的病理號小條。發(fā)生包埋差錯時, 必須立即與取材醫(yī)師和病理科當班負責人収得聯(lián)系,及時處置。4. 2. 5. 2必須嚴防各種異物污染,勿將無關組織(包括縫線、紙屑或其他異物(尤其是硬質 異物)埋入蠟塊內(nèi)。4. 2. 5. 3包埋過程要操作迅速,以免組織塊尚未埋妥前熔蠟凝固。4. 2. 5. 4包埋用的熔蠟應純凈,熔點適宜。浸蠟i用軟蠟(熔點為4550°c),浸蠟ii、ii

14、i和 包埋用蠟均用硬蠟(熔點為5658°c )。4. 2. 5. 5包埋用熔蠟使用前應將先靜置沉淀、過濾。4. 2. 5. 6熔蠟時不得使用明火,以防燃燒。包埋用熔蠟的溫度應65°c;包埋用的銀子不可 加溫過高,以免燙傷組織。4. 3組織切片4. 3.1切片刀或一次性切片刀片必須鋒利。使用一次性切片刀片吋,應及吋更新。4. 3.2載玻片必須潔凈、光亮。4.3.3將刀片安裝在持刀座上(以15°為宜)。4. 3.4將蠟塊固定于持支持器上,并調(diào)整蠟塊和刀刃至適當位置(刀刃與蠟塊表面呈5。夾 角)。4. 3. 5細心移動刀座或蠟塊支持器,使蠟塊與刀刃接觸,旋緊刀座和蠟塊支

15、持器。4. 3.6修塊(粗切):用右手勻速旋轉切片機輪,修切蠟塊表面至包埋其中的組織塊完整地 全部切到。修塊粗切片的厚度為1520umo 注意:對于醫(yī)囑再次深切片(特別是在原切 片屮發(fā)現(xiàn)了有意義病變而進行的深切片),應盡量少修塊,以盡量好地獲得有關病變的連續(xù) 性。4. 3.7調(diào)節(jié)切片厚度調(diào)節(jié)器(一般為46um),進行切片,切出的蠟片應連續(xù)成帶,完整無 缺,厚度適宜(35um)均勻,無刀痕、顫痕、皺折、開裂、缺損、松解等。4. 3.8以專用小躡子輕輕夾取完整、無刀痕、厚薄均勻的蠟片,放入伸展器的溫水屮(45°c 左右),使切片全面展開。注意:必須水溫適宜、潔凈(尤其是水面);每切完一個

16、蠟塊后,必須認真清理水血,不得遺留其它病例的組織碎片,以免污染。4. 3. 9將蠟片附貼于涂有蛋白廿油或經(jīng)3氨丙基一三乙氧基硅(3-aminopropy 1 triethoxy silane, apes)處理過的載玻片上(he染色時酌情使用,可省略,必要時)。蠟片應置放在 載玻片右(或左)2/3處的屮央,留出載玻片左(或右)1/3的位置用于貼附標簽。蠟片與 載玻片之間無氣泡。4. 3.10必須立即在置放了蠟片的載玻片一端(待貼標簽的一端),用優(yōu)質記號筆或刻號筆準 確、清楚標記其相應的病理號(包括亞號)。注意:必須確保載玻片上的病理號與相關組織 石蠟包埋塊的病理號完全一致,不得錯寫或漏寫病理號。

17、4. 3.11將置放了蠟片的載玻片呈45°c角斜置片刻;待載玻片上的水分流下后,將其置于烤 箱中烘烤(6062°c, 3060min),然后即可進行染色。4. 3. 12注意事項4.3.12.1組織塊固定、脫水、透明和浸蠟的質量直接影響切片制備。切片過程中遇到的困 難首先應注意從切片前的上述各環(huán)節(jié)屮尋找原因。4. 3. 12. 2切片機的質量是制備優(yōu)質切片的重耍前提。耍使用質量好的切片機,規(guī)范地切片,精心維護切片機。4. 3.12.3經(jīng)由內(nèi)窺鏡、穿刺等獲取的細小組織,應間斷性連續(xù)切片多面(一般至少制備6 張蠟片,必要吋制備更多張)。需作特殊染色、免疫組化染色等的病例,可預制

18、蠟片備用。4. 3. 12. 4切片人員應細心操作,防范被切片刀具割傷。4. 4 he染色4. 4. 1染色步驟4. 4. 1. 1 二甲苯 i4. 4. 1.2 二甲苯 ii4.4. 1.3無水乙醇i4. 4. 1.4 95%乙醇 i4. 4. 1.5 80%乙醇4. 4. 1.6蒸館水4. 4. 1.7蘇木素液染色4.4. 1.8流水洗去蘇木素液4.4. 1.9 1%鹽酸-乙醇4.4. 1. 10稍水洗4. 4. 1. 11返藍(用溫水或1%氨水等)4. 4. 1. 12流水沖洗4. 4. 1. 13蒸餡水洗4. 4. 1. 14 0.5%伊紅液染色4. 4. 1. 15蒸憎水稍洗4. 4

19、. 1. 16熱水吹干4.4.1.17中性樹膠封固,封蓋玻片5lomin510minl3m in1 3mi nlminlmin5lominlmin13sl2s5 10s1 2mi n1 2m in5 10s1 2m in4. 4.2染色結果:細胞核呈藍色,細胞漿、肌纖維、膠原纖維和紅細胞呈不同程度的紅色。 鈣鹽和細菌可呈藍色或紫藍色。4. 4. 3染色注意事項4.4. 3. 1.切片染色前,應徹底脫蠟。4. 4. 3. 2.嚴格執(zhí)行he染色流程,用顯微鏡控制細胞核的蘇木素染色質量。he染片應著色 鮮艷,紅、藍分明,對比清晰。4.4. 3.3.載玻片自二甲苯中取出后,應立即用潔凈、光亮的蓋玻片和

20、稠度適宜的中性樹膠 濕封載玻片。封蓋處內(nèi)無氣泡,外無溢膠。封片時必須進行操作人員和局部壞境的二甲苯污 染防護。不應將組織切片烤干或風干后再行封片。4. 4. 3. 4必須在載玻片的一端牢貼標簽。標簽上應印有病理科所在的醫(yī)院名稱。標簽上應清 楚顯示有關的病理號及其亞號;標簽上的病理號應準確無誤,無涂改。4. 4. 3. 5制片完成后,技術人員應對切片與其相應的病理學檢查記錄單或取材工作記錄單認 真進行核對;確認無誤后,將制備好的切片連同相關的活檢申請單/活檢記錄單以及取材工 作單等一并移交給有關的病理醫(yī)師;交接雙方經(jīng)核對無誤后,辦理移交簽字手續(xù)。4. 4. 3. 6石蠟切片-he染色的優(yōu)良率(甲

21、、乙級切片所占的比率)應$85%。石蠟切片-he染 色質量的基本標準列于附表。4. 4. 3. 7制片工作一般應在取材后2個工作日內(nèi)完成(不含進行脫鈣、脫脂等需要特殊處理 的標本)。4. 4. 3. 8制片過程出現(xiàn)意外情況時,技術室人員應及吋向病理醫(yī)師和科主任報告,設法予以 補救。4. 4.4切片質量制片完成后,技術人員應檢查制片質量,并加貼標有本病理科病理號的標簽。常規(guī)石蠟-he 染色片的優(yōu)良率應295%,優(yōu)秀率不35%。不合格切片應立即重做。切片質量的基本標準 參見下表。病理常規(guī)石蠟包埋he染色切片質量標準及評分表優(yōu)質標準滿分(分)質量缺陷減分組織切面完整10組織稍不完整:減13分;不完整

22、:減410分切片?。?-5 uni),厚薄均勻10切片厚(細胞重疊),影響診斷,減610分;厚薄 不均勻,減35分切片無刀痕、裂隙10有刀痕、裂隙,尚不影響診斷,減2分;影響診斷, 減5分切片平坦,無皺褶、折疊10有皺褶或折殼,尚不影響診斷,各減2分;影響診 斷,各減5分切片無污染物10有污染物,減10分無氣泡,蓋玻片周圍無膠液外 溢10有氣泡,減3分;膠液外溢,減3分透明度好10透明度差,減13分;組織結構模糊,減37分細胞核與細胞漿染色對比淸晰10細胞核著色灰淡或過藍,減5分;紅(細胞質)與 藍(細胞核)對比不清晰,減5分切片無松散,裱貼位置適當10切片松散,減5分;切片裱貼位置不當,減5

23、分切片整潔,標簽端正粘貼牢固, 編號清晰10切片不整潔、標簽粘貼不牢,各減3分;編號不清 楚,減4分合計100注:切片質量分級標準:甲級片:$90分(優(yōu));乙級片:7589分(良);丙級片:6074分(基本合格);丁級片:w59分(不合格)4.5制片過程發(fā)生意外情況時,有關技術人員和技術室負責人應及時向科主任報告,并積極 設法予以補救。4. 6制片完成后,技術人員應將所制切片與其相應的活檢記錄單/収材工作單等進行認真核 對,確認無誤后,將切片連同相關的活檢申請單/活檢記錄單/取材工作單等一并移交給病 理醫(yī)師。雙方經(jīng)核對無誤后,辦理移交簽字手續(xù)。具體交接方法由各醫(yī)院病理科自行制訂。5. 組織切片

24、的光學顯微鏡檢查和病理診斷5. 1病理醫(yī)師進行病理診斷時:5. 1 .1應認真閱讀申請單提供的各項資料,必要時(尤其是疑難病例),應向 有關臨床醫(yī)師了解更多的臨床信息。5.1.2應認真閱讀活檢記錄單中關于標本巨檢的描述;負責復檢的病理醫(yī)師必要時親自觀察 標本,補充或訂正病變描述,指導或親自補取組織塊。5. 1.3應了解患者既往病理學檢查情況(包括切片的病理診斷和有關文字記錄):由本病 理科既往受理者,必須及時調(diào)閱相關切片等病理學檢查資料;非本病理科既往受理者, 應積極協(xié)助患者從有關病理科商借相關切片等病理學檢查資料參閱。5.1.4應在活檢記錄單上簽署“醫(yī)囑”,告知技術人員進行必要的深切片、連切

25、片、特殊染 色和其他相關技術檢測。5. 1.5應全面、細致地閱片,注意各種有意義的病變。5.2進行初檢的病理醫(yī)師,應提出初診意見,送交主檢病理醫(yī)師復查。5.3主檢病理醫(yī)師對難以明確診斷的病例,可以:5.3.1. 提請科內(nèi)上級醫(yī)師會診或進行科內(nèi)讀片討論(會診);5.3.2. 與有關臨床醫(yī)師進行臨床一病理會診;5.3.3. 必要時約見患者(尤其門診患者)或患者親屬(或其他患方相關人員),了解病情, 說明病理診斷的疑難情況和延期簽發(fā)病理學診斷報告書的原因等;5.3.4. 于簽發(fā)病理學診斷報告書前進行科外病理會診(“診斷報告前病理會診”),應將各 方面會診意見的原件(或復印件)作為檔案資料貼附于有關患

26、者的活檢記錄單中備查;5. 3.5.必要時,建議臨床醫(yī)師重復活檢,或密切隨查。5.4主檢病理醫(yī)師根據(jù)常規(guī)切片的鏡下觀察,結合標本巨檢、相關技術檢查結果、有關臨床 資料和參考病理會診意見等,作出病理診斷或提出病理診斷意見(意向),清楚地書寫于活 檢記錄單的有關欄目中、并親筆簽名。各方會診意見不一、難以明確診斷時,主檢醫(yī)師可參 考會診意見酌情診斷,或在病理學診斷報告書屮將各方會診意見列出,供臨床醫(yī)師參考。5.5對打印的病理學診斷報告書,主檢病理醫(yī)師應與活檢記錄單上的病理診斷文字進行核 對,并親筆簽名。6相關診斷技術的選用病理醫(yī)師可借助于組織化學染色(包括特殊染色)、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等相關診斷技術檢

27、查 提供的佐證,對某些病例(尤其是疑難病例)進行病理診斷。6. 1免疫組化操作規(guī)范6. 1. 1 脫蠟:二甲苯(4min*3)今梯度酒精(無水酒精一95%酒精一85%酒精)今流水沖洗6.1.2抗原暴露:置于檸檬酸溶液屮,微波(屮高火)15分鐘6.1.3內(nèi)源性過氧化物酶的消除:采用過氧化物酶的檢測系統(tǒng),必須進行內(nèi)源性過氧化物酶 封閉處理。如果不進行處理,組織中的紅細胞、粒細胞會干擾染色結果的判斷。0. 3%h2o2封閉10分鐘6. 1. 4沖洗:pbs緩沖液3min * 36. 1.5加入一抗:滴加一抗37°c3060分鐘,也可4°c冰箱過夜。6. 1.6沖洗:pbs緩沖液3

28、min * 36. 1.7加入二抗:室溫下30分鐘6. 1. 8沖洗:pbs緩沖液3min * 36. 1.9顯色:滴加dab (1:50配置)顯色10分鐘6. 1.10復染:蘇木素染色8分鐘6. 1. 11沖洗封片:流水下沖洗,冷風吹干,中性樹膠封片7病理學診斷報告書及其簽發(fā)7.1病理診斷表述的基本類型i類:檢材部位/疾病名稱/病變性質明確和基本明確的病理診斷。ii類:不能完全肯定疾病名稱/病變性質,或是對于擬診的疾病名稱/病變性質有所保留的病理診斷意向,可在擬診疾病/病變名稱之前冠以諸如病變可“符合為”、 “考慮為”、“傾向為”、“提示為”、“可能為”、“疑為”、“不能排除(除外)”之類的

29、詞語。iii類:檢材切片所顯示的病變不足以診斷為某種疾?。床荒茏龀鰅類或i【類病理診斷), 只能進行病變的形態(tài)描述。iv類:送檢標本因過于細小、破碎、固定不當、自溶、嚴重受擠壓(變形)、被燒灼、干涸等,無法做出病理診斷。7. 2病理學診斷報告書的基本內(nèi)容7.2.1. 患者的基本情況,包括病理號,姓名,性別,年齡,送檢醫(yī)院/科室(住院/門診), 住院號/門診號,送檢/收驗日期等。7.2.2. 巨檢病變和鏡下病變要點描述(一般性病變和細小標本可酌情簡述或省略)。7.2.3. 與病理診斷相關技術的檢查結果。7.2.4. 病理診斷的表述(參見上文“病理診斷表述的基木類型”)。7.2.5. 對于疑難病

30、例或作岀ii、iii類病理診斷的病例,對酌情就病理診斷及其相關問題附 加:建議(例如進行其他有關檢查、再做活檢、科外病理學會診、密切隨診/隨訪等); 注釋/討論。7.2.6. 經(jīng)過木病理科或/和科外病理會診的病例,可將各方病理會診意見列于該例患者的 病理學診斷報告書屮。7. 3病理學診斷報告書的書寫要求7.3.1. 病理學診斷報告書的文字表述力求嚴謹、恰當、精練、條理和層次清楚。7.3.2. 病理學診斷報告書應為一式二份,一份交予送檢方,另一份隨同患者的病理學檢查 申請單/病理學檢查記錄單一并存檔。主檢病理醫(yī)師必須在每一份病理學診斷報告書上簽 名,不能以個人印章代替簽名,不能由他人代為簽名;主

31、檢病理醫(yī)師簽名的字跡應能辨認。7.3.3. 手書的病理學診斷報告書必須二聯(lián)復寫,必須文字規(guī)范、字跡清楚,不得潦草、涂 改。7. 3. 4.手書和計算機打印的病理學診斷報告書中的關鍵性文字,例如“癌”、“瘤”、''陽性”、 “陰性”和數(shù)字等,要認真核對,不得有誤。7.3.5.計算機打印的圖文病理學診斷報告書提供的病變圖象耍準確,具有典型(代表)性, 放大倍數(shù)適當。7. 3. 6.患者的基本情況項目必須嚴格按照送檢臨床醫(yī)師填寫的文字抄寫或用計算機輸錄于 病理學診斷報告書中,并認真核查無誤,簽發(fā)報告書的病理醫(yī)師和病理科的其他人員都不得 改動。7.3.7. 病理醫(yī)師不得簽發(fā)虛假的病理學

32、診斷報告書,不得向臨床醫(yī)師和患方人員提供有病 理醫(yī)師簽名的空白病理學診斷報告書。7.4病理學診斷報告書的發(fā)送7.4.1. 病理科自接受送檢標本至簽發(fā)該例病理學診斷報告書的時間,一般情況下為3個工作日以內(nèi);7.4.2. 由于某些原因(包括深切片、補取材制片、特殊染色、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脫鈣、 疑難病例會診或傳染性標本延長固定時i、可等)延遲取材、制片,或是進行其他相關技術檢測, 不能如期簽發(fā)病理學診斷報告書吋,應以口頭或書面告知有關臨床醫(yī)師或患方,說明遲發(fā)病 理學診斷報告書的原因。7.4.3. 病理科應有專人發(fā)送病理學診斷報告書。7.4.4. 病理學診斷報告書的經(jīng)收人員(包括患方人員)必須履行簽

33、收手續(xù)。7.4.5. 病理科已發(fā)出的病理學診斷報告書被遺失時,一般不予補發(fā);必耍時, 經(jīng)病理科主任同意可以抄件形式補發(fā)。8. 資料管理8.1常規(guī)活檢、手術中快速活檢、細胞病理學檢查和尸檢等的文字資料(含電子信息資料)、 非文字資料(組織的石蠟包埋塊、切片等)以及其他相關資料均為有價值的醫(yī)學資料,皆由 受理病理學檢查的病理科按照本規(guī)范規(guī)世的期限妥為保存。病理科必須設立病理檔案資料室 和制訂病理檔案資料管理制度(包括病理檢查資料的歸檔、借用和歸還手續(xù)等),并有專人 管理。應積極實行病理學檢查資料的計算機管理。8. 2各種病理學檢查的文字資料應裝訂成冊保存。8. 3據(jù)以做出常規(guī)活檢、快速活檢、尸檢病

34、理學診斷的原始組織學切片和查見腫瘤細胞或可 疑腫瘤細胞的玻片必須妥善保存。未查見惡性腫瘤細胞的玻片,于診斷報告書發(fā)出后保存2 周。8. 4患者查詢病理學檢查資料的期限& 4. 1門診患者為送檢后15年。& 4. 2住院患者為送檢后30年。& 5病理組織大體標本的保存期限:本病理科自簽發(fā)病理學診斷報告書之日起保存4周。8. 6病理學檢查資料的借用8. 6.1必須制訂關于借用病理學檢查資料的辦法并嚴格實施。8. 6. 2患方借用病理組織學切片時須:8. 6. 2. 1患方人員屮請借用有關患者的活檢切片時,應按照本單位制定的有關規(guī)定辦理手續(xù)。8. 6. 2. 2.申請借用切片的患方人員必須:岀示本人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并保留其復印件; 填寫借片申請單并簽名;支付規(guī)定的借片押金(待歸還切片時退還)。& 6.2.3病理科據(jù)以作出診斷的原始切片一般不外借,通常借出(或售出)相關病例的復制 切片。復制切片借出(或售出)前,應確認該切片的病變與原切片相同或基本相同。8. 6. 2. 4.患方借出的切片應妥善保存,必須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nèi)歸還。患方借出的切片若有破 損、丟失等,應按規(guī)定支付賠償金,并承擔相應責任。8. 6. 2. 5.病理科因故不能向患方出借或出售有關切片時,由雙方協(xié)商解決病理學會診問題。 病理科可酌情允許患方邀請外院病理醫(yī)師閱片;有條件的單位可酌情進行遠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