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下 《151 諫太宗十思疏》集體備課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e514d00815ba31784921bdf14d3f11/88e514d00815ba31784921bdf14d3f111.gif)
![高中語文必修下 《151 諫太宗十思疏》集體備課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e514d00815ba31784921bdf14d3f11/88e514d00815ba31784921bdf14d3f112.gif)
![高中語文必修下 《151 諫太宗十思疏》集體備課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e514d00815ba31784921bdf14d3f11/88e514d00815ba31784921bdf14d3f113.gif)
![高中語文必修下 《151 諫太宗十思疏》集體備課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e514d00815ba31784921bdf14d3f11/88e514d00815ba31784921bdf14d3f114.gif)
![高中語文必修下 《151 諫太宗十思疏》集體備課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8e514d00815ba31784921bdf14d3f11/88e514d00815ba31784921bdf14d3f11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1 唐太宗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諫太宗十思疏魏征唐太宗李世民諍臣魏征魏征,字玄成,唐代政治家、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曾任諫議大夫,封鄭國公。以直言敢諫著稱,史稱“諍臣”。魏征病卒,太宗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歿,朕亡一鏡矣?!?本文選自魏鄭公文集?!笆琛保醋嗍?、奏議,疏是分條陳述的意思,是臣下向國君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此疏中講了帝王應(yīng)采取的統(tǒng)治天下的方法,含勸誡之意;后來唐太宗曾賜手召,褒獎魏征,并將此疏置于案頭,奉為座右銘。 鷂死懷中唐太宗的故事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鷂子,他讓鷂子在自己的
2、手臂上跳來跳去,賞玩得高興時,魏征進來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見,回避不及,趕緊把鷂子藏到懷里。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稟報公事時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時間。太宗不敢拿出鷂子,結(jié)果鷂子被憋死在懷里。 請思考唐太宗與魏征的關(guān)系如何? 唐太宗和魏征,一個愛才如命,善于納諫,是歷史上的“明君”;一個忠心耿耿,敢于直諫 ,是歷史上的“諍臣”。 據(jù)史載:貞觀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為書石。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征歿,吾失一鏡矣。 寫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父李淵反隋時作戰(zhàn)勇敢,生活儉樸,很有作為。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改元貞觀。在貞觀初年,
3、他鑒于隋煬帝覆亡的教訓(xùn),進一步保持了節(jié)儉、謹慎的作風(fēng),實行了不少有利國計民生的政策。經(jīng)過十幾年的治理,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百姓生活富足,加上邊防鞏固,內(nèi)外無事,國家安定。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寶,四處巡游,勞民傷財。魏征對此極為憂慮,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榮昌盛的后面隱藏著危機,在群臣齊唱贊歌時,獨能上疏進諫,使太宗猛醒。太宗看后感到很慚愧,表示從諫改過。并把這篇奏疏置于案頭,奉為座銘。思人君當(dāng)思為什么思思些什么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載舟覆舟,所宜深慎誠能十思,垂拱而治求木長固根本欲流遠浚泉源源不深望流遠根不固求木長思國安積德義德不厚思國安臣知不可,而況明哲人君當(dāng)重
4、居大不念安危奢儉亦伐根求木茂塞源欲流長木固流浚不深望遠不固求長國積不厚思安臣知不可,而況明哲人君當(dāng)重居大不念安危奢儉亦伐求茂塞欲長凡元首承天命取易守難?殷憂竭誠待下得志縱情傲物善始繁克終寡吳越一體董以嚴刑振以威怒雖終免不懷仁恭不心服怨不大畏惟人載覆舟宜深慎骨肉行路元首承天易難?殷憂竭誠得志傲物始終吳越一體嚴刑威怒雖終不懷仁不心服怨不大畏人載覆舟宜慎骨肉行路元首承天易難?殷憂 竭誠得志傲物始終吳越一體嚴刑威怒雖終不懷仁不心服怨不大畏人載覆舟宜慎骨肉行路補充注釋與簡析一 注釋: 固:使動用法 厚:厚實 況:何況二 簡析: 1 正面闡述:三個排比句,兩個作比喻,一個明 事理,淺顯易懂. 2 反面申述
5、:緊扣上層三個排比來申述,加 上一個反問,簡潔有力. 3 提出結(jié)論:由人君地位說起,結(jié)合開頭的比 喻, 從反面提出自己的觀點 (居安思危, 戒奢以簡)思考題:1 本段開頭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證明了什么觀點?答:比喻論證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2 作者認為人君怎樣才能治理好國家?答:居安思危,戒奢以儉20第一段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
6、而欲流長也。動詞,使穩(wěn)固動詞,主持,掌握疏通21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中心論點;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厚而思國之安,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反正排比句排比句22第二段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 覆舟,所宜深慎。深重監(jiān)督通“震”威嚇茍且免于刑法應(yīng)該能夠大231 作者認為得天下之君王為何易失人心? 答: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
7、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2 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思考題:24 a概括歷代君主能創(chuàng)業(yè)不能守業(yè)的普遍規(guī)律_b 以設(shè)問引出分析論證,用“殷憂”和“得志”的不同心態(tài)說明_ _ c 用古人的論述以_ 的關(guān)系比作_的關(guān)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覺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能否恭儉下人是事業(yè)成敗的關(guān)鍵水和舟民和君25思固本思源(比喻)論證居安思危 戒奢以儉 提出問題為什么思分析問題載舟覆舟所宜深慎本課小結(jié)總結(jié)歷史(對比)說明善始實繁克終概寡引出警告反面26辨析下面多義詞的詞義 思國之安者,必積
8、其德義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項王曰:“沛公安在”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不求聞達于諸侯安安定怎么哪兒 疑問代詞養(yǎng)生的東西求追求探求請求要求27積累詞語居安思危 戒奢以儉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載舟覆舟 28第二課時賞析第三自然段理解十思內(nèi)容及意義 文言知識積累29第三段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盈,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偞耸迹昶澗?/p>
9、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引起喜好的東西適可而止興建虛養(yǎng)居于之下慎終斥退奸惡小人堵塞蒙蔽端正因為刑罰獎賞不當(dāng)選拔撒播恩惠職責(zé)30簡析:1 提出“十思”的內(nèi)容:2 做到“十思”的好處:人盡其能,垂拱而治.戒奢侈 (第1、2條)戒驕傲(第3、4條)戒縱欲(第5、6條)戒輕人言(第7、8條)戒賞罰不公(第9、10條)311 “十思”與第一段的 觀點有何聯(lián)系?2“十思”中最重要的是什么?3 君王按“十思”去做會有怎樣的結(jié)果?答:“十思”是“積德義”的具體內(nèi)容答:謙沖自牧,虛心納下,慎始敬終,知人善任。
10、答: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思 考 題32思固本思源(比喻)論證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提出問題為什么思分析問題載舟覆舟,所宜深慎本課小結(jié)總結(jié)歷史(對比)說明善始實繁克終概寡引出警告反面思些什么提出十思正面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解決問題33思人君當(dāng)思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提出問題為什么思思些什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載舟覆舟,所宜深慎誠能十思,垂拱而治整體思路34讀準字音求木之長( )者必浚( )其泉源慮壅( )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 ),則思正身以黜( )惡文武并用,垂拱( )而治zhngjnyng xichgng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11、;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我聽說,要讓樹木生長,就一定要使它的根本穩(wěn)固;想要河水流得長遠,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頭;想使國家安定,就一定要積聚自己的道德仁義。水源不深卻希望水流得長遠,根不牢固卻要求樹木生長,道德不深厚卻想使國家安定,我雖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明智的人呢?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國君掌握著主持國家的重大責(zé)任,在天地間占有重大的地位,推崇皇權(quán)的高峻,永遠保持永無止境的美善。不考慮在安逸的環(huán)境
12、中想到危難,戒除奢侈而厲行節(jié)儉,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這也就像砍斷樹根卻要樹木長得茂盛,堵塞泉源卻希望流水長遠一樣啊!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凡是古代的君主,承受上天的大命,他們沒有一個不為國家深憂而且治理成效顯著的 ,但是大功告成之后國君的品德就開始衰微了,開始做得好的確實很多,但是能夠堅持到底的卻很少。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難嗎?大概是他們在憂患深重的時候,必然竭盡誠意對待下屬,一旦得志,便放縱情欲,傲視他人。竭誠則吳越
13、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竭盡誠意,那么即使像吳、越 那樣敵對的國家也能結(jié)為一個整體;傲視他人,那么骨肉至親也會疏遠得像過路人一樣。即使用嚴酷的刑罰督責(zé)人們,用威風(fēng)怒氣恫嚇人們,結(jié)果只能使人們圖求茍且以免于刑罰,卻不會懷念國君的恩德,表面上態(tài)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氣。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百姓像水一樣,可以載船,也可以翻船,這是應(yīng)該特別謹慎的。急馳的馬車卻用腐爛的繩索駕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14、,懼滿盈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身為君臣,果真能夠做到:見了想要得到的東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將要大興土木,就想到要適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寧;考慮到帝位高隨時會有危險,就想到要謙虛,并且加強自我修養(yǎng);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歡打獵游樂,就想到從三面驅(qū)趕野獸,留一面放生;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擔(dān)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終謹慎;憂慮會受蒙蔽,就想到虛心接納下屬的意見;害怕讒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惡小人;加恩于人時,就想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賞賜不當(dāng);施行刑罰時,就
15、想到不要因為正在發(fā)怒而濫施刑罰。 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全面做到這十件應(yīng)該深思的事情,弘揚這九種美德,一定會得到很多補益。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選擇好的意見而聽從它,那么,聰明的人就會竭盡他們的智謀,勇敢的人就會竭盡他們的氣力,仁愛的人就會散播他們的恩惠,誠實的人就會奉獻他們的忠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文臣武將爭先恐后前來效力,國君和大臣沒有大事煩擾,可以盡情享受出游的快樂,可以頤養(yǎng)像赤松子與王子喬那樣的長壽,皇
16、上彈著琴垂衣拱手就可以治理好天下了,不用說什么天下人就已經(jīng)都有教化了,何必自己勞神苦思,代替臣下管理的職事,役使自己聰明的耳目,減損順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寫作特點】1、論證方法(1)比喻論證,生動有力。文章開篇三句,一二句先設(shè)喻,第三句解釋正意。(2)對比論證,說理透徹。例如第一段先從正面論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從反面論證不這樣做的危害。第二段關(guān)于“殷憂”竭誠”與“得志”傲物“的正反論述,第三段貫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應(yīng))與理性自制的對舉2、語言特點 駢散結(jié)合,語言華美流暢?!笆际琛笔且黄壩?。唐代奏疏都習(xí)慣用駢文寫作,但此文與當(dāng)時流行的駢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駢文的排比、
17、對偶、表達真情實感,但又不拘于形式,既有駢文的華美,整齊,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易于誦讀?!就僮帧?、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威嚇。2、則思無以怒而濫刑 無,通“毋“,不要【詞類活用】A、使動用法:1、必固其根本 固,使 穩(wěn)固2、則思知止以安人 安,使 .安定3、則思虛心以納下 虛,使 謙虛4、則思正身以黜惡 正,使 .端正5、宏茲九德 宏,使 .光大6、何必勞神苦思 勞,使 .辛勞;苦,使 辛苦7、欲流之遠者 遠,使流得遠B意動1、樂盤游 樂,以 為樂C.、名詞作狀語1、貌恭而心不服 貌:表面上;心:在心里D、名詞作動詞1、則思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E、動詞作名詞1、誠能見可欲 欲,想
18、要的東西 2、將有作 作,建造,興建。指大興土木,營建宮殿苑囿一類的事情F、形容詞作動詞1、塞源而欲流長也 長,流的長,流的遠2、則縱情以傲物 傲:傲視G形容詞做名詞1、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重,重要的權(quán)利:大,重要的位置2、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見3、不念居安思危 安,安樂的環(huán)境;危,危難的時候4、則思正身以黜惡惡,奸惡小人5、懼饞邪 饞邪,愛說壞話陷害別人的邪惡之人 【古今異義詞】1.、必固其根本根本,古義:樹根 今義: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2.、縱情以傲物 縱情,古義:放縱感情,含貶義 今義: 盡情3、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行路,古義:路人 今義:走路4、則思三驅(qū)以為度 以為,古義:把它當(dāng)作 今義:認為5、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 神器,古義:帝位,國家 今義:神異的器物6、承天景命 景,古義:大 今義:環(huán)境的風(fēng)光【文言句式】1、判斷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2、被動句:慮壅蔽文武并用3、倒裝句:A、賓語前置: 則思知足以自戒 (2) 則思謙沖而自牧 (3) 則思三驅(qū)以為度B、狀語后置: (1)戒奢以儉 (2)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C、定語后置 (1)居域中之大【成語】1、居安思危:處于安逸的環(huán)境里,要考慮可能出現(xiàn)的危難和困難2、載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擁戴統(tǒng)治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18-2024年中國載貨汽車市場深度評估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汽車電瓶糟蓋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教育行業(yè)線上課程開發(fā)與運營規(guī)范
- 共同賣房合同范本
- 農(nóng)業(yè)車輛承包協(xié)議合同范本
- 書采購加工合同范本
- 借用合同與買賣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建筑工程綠色建材采購勞務(wù)分包合同范本
- 勞動變更合同范例
- 農(nóng)業(yè)耕種合同范本
- 《學(xué)校體育科研方法》課件
- 護士團隊的協(xié)作和領(lǐng)導(dǎo)力培養(yǎng)培訓(xùn)課件
- QFD模板含計算公式計分標準說明模板
- 慢阻肺試題練習(xí)
- 人工智能在生物醫(yī)學(xué)倫理與法律中的基因編輯與生命倫理問題研究
- 饅頭制作過程
- 國有資產(chǎn)管理辦法-國有資產(chǎn)管理辦法條例
- 公務(wù)車輛定點維修車輛保養(yǎng)(附彩圖) 投標方案
- 00015-英語二自學(xué)教程-unit3
- 第二章共混改性基本原理
- 乳腺專業(yè)知識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