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PAGE178 頁 共 NUMPAGES178 頁2023年最新的葉嘉瑩解析兩首詩詞18篇葉嘉瑩解析兩首詩詞(1) 葉嘉瑩的詩詞教學思想作者:紀媛媛來源:文教資料2023年第11期 摘 要: 為發(fā)掘葉嘉瑩詩詞教學實踐背后的支撐力量,文章從教育信仰、教學目標、課程體系三個方面分析葉嘉瑩的詩詞教學思想,旨在以大師經(jīng)驗為當代詩詞教學課堂帶來新的啟示。 關鍵詞: 葉嘉瑩 詩詞教學 教學思想 引言 提及葉嘉瑩,人們總是聚焦于她的詩詞研究、評賞和創(chuàng)作,卻往往忽視了占據(jù)她大部分生命的乃是詩詞教學。作為一名學貫中西的詩詞大師,葉嘉瑩從事了六十余年的詩詞教學工作。毋庸置疑,建立在評賞基礎上的講授才是她的主業(yè)
2、,而她在教學方面的造詣絕不亞于其詩詞本身的造詣。聽過葉嘉瑩講詩詞的學生,常無限回味地稱聽其講課是“極大的精神享受”。眾多學子對葉嘉瑩詩詞課堂的深情回憶,不難折射出她超凡的教學魅力。任何一種好的教學實踐,必定有好的教學思想作為隱藏在其背后的支撐力量。為了發(fā)掘出這種力量的本源,筆者從教育信仰、教學目標、課程體系三個方面分析葉嘉瑩的詩詞教學思想,將其化為清晰的形式和內容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一、教育信仰:神圣的文化召喚 葉嘉瑩先生的詩詞教學思想首先是由深厚真摯的教育信仰構成的。她認為詩詞教學是一種薪盡火傳的神圣工作,是為了讓中華詩詞這條文化長流綿延不已、奔騰不息。這條長流同時也是感發(fā)生命之流,古典詩詞中
3、飽含生命之美,這種生命的力量從古人的精神出發(fā),穿越時空投射到今人的靈魂,從而讓生命在詩詞文化的長河中得到生生不已的感動。 1.讓文化長流生生不已 “任何一種學術文化之得以綿延于久遠,都正賴其有繼承之傳人,而教學則正是一種薪盡火傳的神圣工作。” 葉嘉瑩 支持葉嘉瑩以詩詞講授為生的最主要動力,來自于深埋在她心中對古典詩歌盡到傳承之責任的使命感。她曾謙虛道:“雖然我也自知學識淺薄,國內固有不少才學數(shù)倍于我的學者和詩人,這傳承的責任原落不到我的頭上來,但卻正如杜甫詩中所云方今廊廟具,構廈豈云缺。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我對古典詩歌似乎也就正有這樣一種不能自已之情,因此我在當時還曾寫有一首詩,說構廈多材
4、豈待論,誰知散木有鄉(xiāng)根。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中屈杜魂。詩雖不好,但所寫的確是我自己的一份真誠的感情?!被蛟S正因為這樣一種感情,對于每次講座的邀請,葉嘉瑩總是盡量排除萬難應承下來,并且在講授時傾盡了自己全部的心力。 葉嘉瑩解析兩首詩詞(2) 中華詩詞之美課后答案(葉嘉瑩) 下列哪一本著作屬于四書五經(jīng)中“四書”?(C) A、詩經(jīng) B、禮記 C、大學 D、春秋 詩經(jīng)中哪一部分的內容是祭祀歌頌祖先?(C) A、國風 B、正聲 C、頌 D、雅 下列哪一本書提出“詩言志”?(D) A、詩經(jīng)毛詩序 B、詩言志辨 C、論語 D、尚書 詩經(jīng)十五國風主要是當時貴族中的著名詩人的作品。(F) “詩言志”的“志”泛
5、指人類的一切感情(F)。 民間音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稱為(D)。 A、雅樂 B、宴樂 C、胡樂 D、清樂 關于尚書的翻譯,下列選項正確的是(D)。 A、Book of Songs B、Book of Rites C、Book of Change D、Book of Documents 對于詞的認識,下列選項正確的是(ABD)。 A、是一種微妙的文學體式 B、產生背景是歌臺舞榭 C、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 D、是先有音樂然后按照樂調填寫 詩是作者集體無意識的活動。(F) 最初“詞”的概念是指配合樂曲的演唱的歌詞。(T) 花間集的詞主要取材于(C)。 A、田園生活 B、志向、理想 C、美女、愛情 D、山河美
6、景 下列哪一項不是宴樂的構成要素?(D) A、清樂 B、胡樂 C、法曲 D、雅樂 下列哪一項關于市井俗曲的描述是錯誤的?(D) A、被人忽視,無人整理 B、言辭低俗,錯字百出 C、無人刊刻流傳 D、當時傳唱度低 民間宴樂曲調的流行促進小詞的發(fā)展。(T) 花間集是配合宴樂的唱詞,由當時的詩人文士所作。(T) “弄妝梳洗遲”的“弄”是什么意思?(D) A、玩耍 B、攪擾 C、炫耀 D、賞弄、觀賞 在晚唐五代時期,“山”有多種意涵,其中不包括(D)。 A、山眉 B、枕頭 C、山屏 D、發(fā)型 下列哪本書中提出“衣錦尚褧”的說法?(D) A、詩經(jīng) B、論語 C、花間集 D、禮記 詩經(jīng)中“莊姜夫人”的“莊
7、”是指她的父姓。(F) 碩人是詩經(jīng)豳風中的一首。(F) 詞為什么被稱為“小詞”?(C) A、詞只言志,不載道 B、詞載道,但不言志 C、詞既不言志,也不載道 D、詞是配樂演唱的 下列哪一部著作最早收錄長門賦?(D) A、文心雕龍 B、詩品 C、文賦 D、昭明文選 關于中國古代的三綱五常的三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C)。 A、君為臣綱 B、父為子綱 C、夫為妻綱 D、兄為弟綱 長門宮指的是冷宮。(T) 溫庭筠的菩薩蠻中只有一首是描寫美女追求愛情的。(F) 以下哪一位被司馬遷描述為“其志潔,故其稱物芳”?(C) A、漢武帝 B、司馬相如 C、屈原 D、太史公 晚年的劉永濟,別號(D)。 A、弘度
8、 B、宏度 C、誦帚 D、知秋翁 小詞的描寫對象多為怨婦和思婦。(T) 離騷中“進不入以離尤兮”的“離”指的是離開、離別。(F) 花間集共收錄了多少位詞人的作品?(C) A、一 B、八 C、十八 D、二十八 南唐詞人的代表“一馮二李”不包括(D)。 A、馮正中 B、李璟 C、李煜 D、李昪 關于詞,下列選項正確的是(ABC)。 A、可以稱為曲子詞 B、可以稱為長短句、詩余 C、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詞 D、詞本來是一個文學體式 花間集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詞集。(T) 花間集中的作品都是由男性寫作的。(T) 韋莊共寫了幾首菩薩蠻?(D) A、一首 B、兩手 C、三首 D、五首 “秦婦吟秀才”指
9、的是(D)。 A、溫庭筠 B、王建 C、馮正中 D、韋莊 菩薩蠻是詞牌名,又稱為(C)。 A、浣溪沙 B、西江月 C、子夜歌 D、永遇樂 花間集與南唐詞的寫作風格完全相同。(F) 花間集收錄了一部分南唐詞。(F) “鞠躬盡瘁,具見開濟老臣懷抱”評價的是(D)的作品。 A、溫庭筠 B、韋莊 C、李煜 D、馮正中 “誠之者,擇善而固執(zhí)之者也”出自(D)。 A、論語 B、史記 C、春秋 D、禮記 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中主指的是(C)。 A、李煜 B、李昪 C、李璟 D、李壽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一句出自馮延巳。(T) 馮正中曾官至宰相。(T) “一晌憑欄人不見,鮫綃掩淚思量遍”出自(D)。 A、李
10、煜 B、溫庭筠 C、李璟 D、馮正中 詞牌名鵲踏枝又名(D)。 A、黃金縷 B、卷珠簾 C、一籮金 D、以上都對 中國古詩詞中的“一晌”是什么意思?(D) A、中午 B、上午 C、下午 D、時間的長短 每一個牌調的平仄聲調都是一樣的。(F) 馮正中的詞側重于表現(xiàn)官能感覺。(F) “建安七子”不包括(C)。 A、孔融 B、王粲 C、曹丕 D、應玚 攤破浣溪沙實為浣溪沙之別體,關于它的上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 A、有二十一個字 B、四句兩平韻 C、四句三仄韻 D、四句三平韻 浣溪沙是唐代教坊名曲(T)。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觀念保守的婦女注定是思婦的命運。(T) 爾雅是辭書之祖。(T) 提出詞
11、至李后主,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這一觀點的是(D)。 A、曹丕 B、馮正中 C、王水照 D、王國維 “小樓昨夜又東風”的“東風”呼應的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中的什么?(D) A、秋月 B、往事 C、秋月和春花 D、春花 詞至李后主,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這一變化是有心而為的。(F) 虞美人的前六句兩兩對比,表現(xiàn)了永恒與無常。(T) “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之句出自阿房宮賦。(F) “向晚幽林獨自尋”之句,為了押韻特用“尋”字而不用“行”字。(F)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被譽為“導示未來”的詞論著作。(T) 王國維的思想受到哪些哲學家的影響?(D) A、黑格爾、康德 B、黑格爾、
12、叔本華 C、黑格爾 D、叔本華、康德 “東文學社”對主辦人是誰?(D) A、王國維 B、田崗佐代治 C、汪廉年 D、羅振玉 叔本華贊同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想。(F) 一時代有一時代的文學,明清時期的代表是(D)。 A、曲 B、詞 C、小說 D、戲曲小說 王國維認為詞有了境界,詞的格調自然會提高。(T) 文學作品中所造的意境不一定要合乎自然。(F) “上不似詩,下不類曲”出自(C)之評論。 A、王國維 B、譚獻跋 C、李笠翁 D、王水照 王國維認為“寫境”是(B)派。 A、理想 B、寫實 C、自然 D、想象 佛教中認為人有“六根”,下列選項屬于六根的是(C)。 A、色聲 B、香味 C、身意 D、觸法
13、 詞學最早來源于(D)。 A、上古詩經(jīng) B、唐代詩歌 C、唐代小說 D、宋人筆記 關于黃山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C)。 A、號山谷道人 B、其詩書畫號稱“三絕” C、晚號涪翁 D、與蘇澈并稱“蘇黃” 詩詞中的境界出于外,由外在景物營造。(F) 清代王鵬運屬于哪個詞學流派?(D) A、常州詞派 B、教外別傳 C、建安詞派 D、臨桂詞派 詞選序由誰所作?(C) A、王鵬運 B、王水照 C、張惠言 D、王國維 張惠言所指與“小詞”大概相近的是樂府之音。(F) 清朝各詞派中數(shù)臨桂詞派影響最大,時間最久。(F) 小詞之妙在于超乎語言文字之外,言有盡,意無窮。(T) 離騷詩句“眾女嫉余之峨眉兮”中“峨
14、眉”是什么意思?(C) A、眉毛 B、美女 C、賢士 D、美貌 下列選項中,由曹丕著述的是(D)。 A、文心雕龍 B、文賦 C、文選 D、典論論文 王國維的三重境界說中的第二境界是(D)。 A、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B、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C、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 D、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舊詩僅指傳統(tǒng)的五七言絕句。(F) 王國維認為五代、北宋的詞有一定的境界,堪稱獨絕。(T) “士要志于道”,這是哪家學派的觀點?(C)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史家 關于燕樂,下列正確的是(ABC)。 A、集合了清樂、胡月和法曲 B、供娛樂欣賞
15、的歌舞音樂 C、藝術性很強 D、是宋代以來的一種新興音樂 王國維認為,詞能夠表達出詩所不達的意念。(T) 東軒筆記的作者是哪一位?(D) A、釋惠洪 B、王安國 C、呂惠卿 D、魏泰 下列哪一本著作中有“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之說?(C) A、冷齋夜話 B、東軒筆記 C、人間詞話 D、典論論文 關于秦觀,以下選項正確的是(ABC)。 A、蘇門四學士之一 B、“永叔、少游雖作艷語,終有品格”是王國維對他和歐陽修作品的評價。 C、被尊稱為婉約派一代詞宗 D、別號太虛居士 詩與詞的區(qū)別在于詞之言長,詩之境闊。(T) “為政必先放鄭聲”的“放”指的是放縱。(F) 下列哪一位“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
16、春宵”之句相關?(D) A、阿嬌 B、莊姜夫人 C、歌伎 D、楊貴妃 曹丕在與吳質書中為誰美志不遂而嘆息?(C) A、屈原 B、王粲 C、應玚 D、李煜 詞能夠為讀者帶來豐富的想象。(T) 歐陽修的蝶戀花收錄于花間集。(F) “生而愿為之有家,良人者,所以望以終身者也”之句描述的對象是(C)。 A、男子 B、父輩 C、女子 D、成年男女 “石韞玉而山暉,水懷珠而川媚”出自(D)。 A、人間詞話 B、禮記 C、文選 D、文賦 關于中國古代倫理觀念中的“三不朽”,下列選項正確的是(ABC)。 A、立德 B、立功 C、立言 D、立志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出自司馬光的史記。() 王國維認為南唐后
17、主的詞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 “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評價的是誰的作品?(C) A、晏殊 B、歐陽修 C、吳思道 D、宋景文 王國維認為,最早將詞詩化的文人是哪一位?(D) A、溫庭筠 B、韋莊 C、蘇軾 D、李煜 “詞別是一家”的觀點出自(D)。 A、蘇軾 B、吳思道 C、王國維 D、李清照 蘇軾認為詞是不可以詩化。(F) 周濟是臨桂詞派的繼承人。(F) 李清照認為蘇軾的水調歌頭堪稱詞之鼻祖。(F) “眾芳蕪穢,美人遲暮”出自(D)。 A、人間詞話 B、詩經(jīng) C、文賦 D、離騷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哪一時期?(C) A、南唐 B、五代 C、北宋 D、清代
18、 王國維對“境界”二字理解地非常透徹,并提出詞以境界為最上的觀點。(F) “欲寄彩箋兼尺素”中“兼”字的使用是不合邏輯的。(T)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C)。 A、論語 B、詩品 C、詩經(jīng) D、昭明文選 詞往往能夠表達一種感情的本質。(T) 孔子講詩注重詩歌中的豐富聯(lián)想,并且強調聯(lián)想與詩的本意要完全吻合。(F) 在離騷中,下列不能用來喻托美德、才能的選項是(D)。 A、香草 B、華服 C、蛾眉 D、蒼天 “新帖繡羅襦”中“羅”指的是什么?(A) A、綢緞 B、長裙 C、布衣 D、窗簾 張惠言認為,溫庭筠的菩薩蠻有屈原離騷中“初服”之意。(T) 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之一“興”是由心及物。(F)
19、“近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這是誰的觀點?(D) A、李清照 B、曹丕 C、歐陽修 D、蘇軾 李清照用“學際天人”評價的是下列哪一位?(C) A、溫庭筠 B、韋莊 C、蘇軾 D、李璟 “菡萏”經(jīng)常在中國詩歌中,指的是雍容華貴的牡丹花。(F) “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之句出自下列哪一本書?(D) A、冷齋夜話 B、蕙風詞話 C、文賦 D、紅樓夢 下列哪一位才子吟出“黃河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之句?(D) A、王之渙 B、蘇軾 C、杜甫 D、紀曉嵐 水龍吟創(chuàng)作于蘇軾官運正盛之時。(F) 蘇軾只能寫出詩化的詞,卻無法寫出美感充沛的詞。(F) 柳永的定風波的體制是什么?(C) A
20、、小令 B、中調 C、長調 D、單調 關于蘇軾的八聲甘州寄參寥子,下列選項正確的是(ABC)。 A、是一篇抒情寫志的作品 B、作品具有詞的美感 C、是一首詩化的詞 D、上片體現(xiàn)了婉約低回的情致 “不見南師久,謾說北群空”,這句的修辭手法是用典。(T) 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體現(xiàn)了婉約低回的審美特征。(F) “倚天萬里須長劍”的典故與下列哪一位人物相關?(D) A、宋玉 B、曹丕 C、杜牧 D、司馬相如 “張公兩龍劍,神物合有時”中的“張公”指的是誰?(C) A、張載 B、張協(xié) C、張華 D、張良 水龍吟是豪放詞的代表之作。(T) “舉頭西北浮云”的“浮云”指的是天上的云朵。(F) 與辛棄疾的“西
21、北浮云”之句中的典故相關的人物是下列哪一位?(D) A、司馬相如 B、莊子 C、張華 D、曹丕 “燃犀下看”之句中的典故與下列哪一項相關?(C) A、史記 B、詩經(jīng) C、晉書 D、漢書 在中國傳統(tǒng)中,“斜陽”是朝廷衰敗的象征。(T) 王國維認為,“懶起畫蛾眉”、“照花前后鏡”之句與屈原的離騷具有互文性。(F) 關于柳永的詞,下列選項錯誤的是(D)。 A、形式上由小令開拓出長調 B、內容上由傷春轉變?yōu)楸?C、寫出小令之中的幽微婉約的好詞 D、帶給人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 關于周邦彥的六丑,下列選項正確的是(ABD)。 A、是一首“中呂調”曲 B、共有一百四十字 C、前片九仄韻,后片八仄韻 D、是用六
22、種不同的曲調拼在一起 長調作為詩調體式之一,字數(shù)大概為六十字以上。(F) 敦煌曲子詞里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長調。(T) 蘭陵王柳陰直這首詞壓入聲韻。(T) 下列關于周邦彥的詞的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ABD)。 A、聲音拗折 B、前后句子好像不相干 C、直抒胸臆 D、有出人意表之妙處 古人有“折柳送別”的說法,因為柳樹是“留”的諧音,能夠表達相思的感情。(T) 周邦彥的蘭陵王柳陰直,直抒胸臆,主觀感情充沛。(F) 詩是體物寫志。(F) “詳味詞意,殆亦碧山黍離之悲也!”,端木埰的這句話與下列哪一位文人相關?(B) A、柳永 B、辛棄疾 C、王沂孫 D、周邦彥 張惠言認為,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表達的是
23、什么?(D) A、山川河海 B、怨別 C、閨中思婦 D、朝廷黨爭 “說桃不可直說破桃,須用紅雨、劉郎等字”選自(D)。 A、人間詞話 B、典論論文 C、文選 D、樂府指迷 二十四詩品是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專著,其作者是(D)。 A、司馬遷 B、司馬相如 C、司馬光 D、司空圖 詩歌要有神韻,下列提出“神韻說”的評論家是哪一位?(D) A、司空圖 B、嚴羽 C、王國維 D、王士禎 滄浪詩話評唐詩“唯在興趣”。(F) “至今殘破膽,應有未招魂”一句出自(C)。 A、李白 B、屈原 C、杜甫 D、蘇軾 元好問的詩句“望帝春心托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引用了誰的典故?(B) A、李清照 B、李商隱 C、馮延
24、巳 D、溫庭筠 詩經(jīng)中的碩鼠用了比的修辭手法。(T) “望帝春心托杜鵑”中的“托”是入聲字。(T) 李商隱的錦瑟也可以作為悼亡詩來理解。(T) 李商隱九日中“空教楚客詠江離”一句,與下列哪一位文人相關?(C) A、李白 B、司馬相如 C、屈原 D、項羽 姚斯接受美學認為,讀詩應該分為三個層次,其中不包括(D)。 A、美感的感知性閱讀 B、反思的說明性閱讀 C、歷史性的閱讀 D、創(chuàng)新的批判性閱讀 “水晶簾里玻璃枕,暖香惹夢鴛鴦錦”這句詞出自(C)。 A、馮延巳 B、李商隱 C、溫庭筠 D、李煜 李商隱的九日是一首表達愛情的詩。(F) 下列不屬于新批評流派的觀點是(D)。 A、意圖謬誤說 B、感應
25、謬誤說 C、細讀 D、讀者反映論 接受美學流派興起于(D)。 A、英國 B、中國 C、美國 D、德國 新批評將文學批評的焦點從作者轉移到作品。(T) 接受美學強調讀者在閱讀中的作用,認為作品的生命是讀者的閱讀活動賦予的。(T) “我噠噠的馬蹄是個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這一句詩的作者是(A)。 A、鄭愁予 B、余光中 C、舒婷 D、冰心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與辛棄疾這首詞相關的是什么節(jié)日?(D) A、重陽節(jié) B、春節(jié) C、端午節(jié) D、元宵節(jié) “現(xiàn)代三圣”不包括下列哪一位?(D) A、梁漱溟 B、熊十力 C、馬一浮 D、陳寅恪 閱讀過程中的“創(chuàng)造性背離”
26、是新批評流派提出的文學批評理論。(F) “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描述的是哪一種花?(D) A、牡丹花 B、牽?;?C、菊花 D、蓮花 “總把春山掃眉黛,雨中寥落月中愁”用了下列哪位詩人的典故?(C)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隱 D、溫庭筠 “望海潮”是中國詩詞傳統(tǒng)中的一個詞牌名。(T) “伶?zhèn)惔盗压律?,卻為知音不得聽”一句出自李商隱的鈞天。(T) 中國語言文字有何特質?(D) A、獨體單音 B、單音四聲 C、破音字 D、以上都對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摘自(D)。 A、毛詩序 B、詩言志辨 C、詩品 D、笠翁對韻 “嘉會寄詩以親,離群托詩以怨”,這一觀點出自下列哪一本論著?(B
27、) A、人間詞話 B、詩品 C、典論論文 D、文賦 漢語四聲中的仄聲,包括平、上、去、入四聲。(F) 普通話中一聲和三聲都是平聲。(F) 由物及心指的是下列哪一種詩歌表現(xiàn)手法?(D) A、賦 B、比 C、氣 D、興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C) A、舉隅 B、轉喻 C、暗喻 D、明喻 西方歸納出詩歌中形象與情意的關系有明喻、隱喻等八種。(T) 賀拉斯的詩學是西方美學史上第一部最為系統(tǒng)的美學論著。(F) “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一句中的“棲棲”出自(C)。 A、離騷 B、東軒筆記 C、論語 D、昭明文選 杜甫的自京竄至鳳翔喜達行在所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A) A
28、、賦 B、比 C、興 D、喻 陶淵明的飲酒運用了“興”的表現(xiàn)手法。(F) “手把齊紈相訣絕”中的“齊紈”指的是什么?(C) A、絲綢 B、手絹 C、扇子 D、簪子 “花落春猶在”這句詩出自魯迅。(F) 馮延巳被稱為“花間鼻祖”。(F) 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這一觀點出自(D)。 A、王士禎 B、司空圖 C、嚴羽 D、王國維 飲水詞的作者是(D)。 A、司馬相如 B、李商隱 C、晏殊 D、納蘭性德 “歷盡艱辛愁句在,老來思詠中興篇”中的“興”指的是賦比興的修辭手法。(F) 芬尼根守靈夜的作者是詹姆斯喬伊斯。(T)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作者是(D)。 A、馮延巳 B、李清照 C
29、、溫庭筠 D、晏殊 “自添沉水燒心篆,一任羅衣透體寒”一句出自顧隨的鷓鴣天。(T) 南呂一枝花是詞牌名。(F) 蓮花何旖旎,“旖旎”是什么意思?(B) A、亭亭玉立的樣子 B、嬌美的樣子 C、郁郁蔥蔥的樣子 D、花瓣枯萎的樣子 “采蓮復采蓮,蓮葉何田田”之句擬(C)而作。 A、上山采蘼蕪 B、江南 C、江南曲 D、暮秋獨游曲江 周敦頤認為,自李唐以來世人都比較偏愛哪一鐘花?(D) A、菊花 B、蓮花 C、梅花 D、牡丹 擬采蓮曲仿樂府詩而作。(T) 中國古代樂府詩中的“蓮”通“憐”字,憐愛之意。(T)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出自(A)。 A、李商隱 B、杜牧 C、李白 D、李清照
30、木蘭花慢的體制是什么?(C) A、小令 B、樂府詩 C、長調 D、中調 “向西風愁聽佩環(huán)聲”的典故與下列哪一位人物相關?(D) A、歐陽修 B、溫庭筠 C、周敦頤 D、柳宗元 妙法蓮華經(jīng)是儒家經(jīng)書。(F)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摘自(D)。 A、九歌 B、九章 C、九問 D、九辯 南溟這首詩作的名稱“南溟”出自什么典故?(C) A、法華經(jīng) B、山海經(jīng) C、莊子 D、老子 “前因未了非求?!敝小案!睉撟x平聲。(F) “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一句出自(D)。 A、溫庭筠菩薩蠻 B、晏殊蝶戀花 C、李商隱九日 D、陶淵明飲酒 古人的吟誦傳統(tǒng)有一種單調的完全不變的曲調傳承至今。(
31、T) 葉嘉瑩解析兩首詩詞(3) 葉嘉瑩講古詩十九首 一 以前我曾提到,漢初的詩歌有幾種不同的體式,有四言體、楚歌體、雜言體,還有新興的五言體,也就是五言的樂府詩。現(xiàn)在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古詩十九首不是樂府詩。嚴格地說,它是受五言樂府詩的影響而形成的我國最早的五言古詩。昭明文選最早把這十九首詩編輯在一起,并為它們加了一個總的題目“古詩十九首”。許多人認為,古詩十九首在中國詩歌史上是繼詩經(jīng)、楚辭之后的一組最重要的作品。因為,從古詩十九首開始,中國的詩歌就脫離了詩經(jīng)的四言體式,脫離了楚辭的騷體和楚歌體,開沿襲兩千年之久的五七言體式。在中國的舊詩里,人們寫得最多的就是五言詩和七言詩。直到今天,寫舊詩的
32、人仍以五言和七言為主。而古詩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詩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它在謀篇、遣詞、表情、達意等各方面,都對我國舊詩產生了極深遠的影響。然而奇怪的是,如此杰出、如此重要的一組詩,我們大家卻始終不知道誰是它們的作者! 晚唐詩人李商隱曾寫過一組非常美麗的詩燕臺四首。有一次,他的一個叔伯兄弟吟誦他寫的這四首詩,被一個叫作柳枝的女孩子聽到了,就十分驚奇地問:“誰人有此誰人為是”這兩句話里充滿了內心受到感動之后的驚喜和愛慕,意思是什么人的內心竟有如此幽微窈眇的感情,而且竟有這么好的寫作才能把它們表現(xiàn)出來我之所以提到這個故事,是因為每當我讀古詩十九首的時候,內心之中也常常縈繞著同樣的感情和同樣的問
33、題。這十九首詩寫得真是好,它有非常豐厚的內涵,外表卻很平淡。后來的詩人也能寫很好的詩,但總是不如十九首這樣溫厚纏綿。比如盧照鄰有兩句詩說:“得成比目何辭死,愿做鴛鴦不羨仙”,寫得當然也很好,可是你要知道,這兩句太逞才使氣。也就是說,他有意地要把話說得漂亮,說得有力量,結果在感情上反而太淺露了。詩人寫詩講究“詩眼”,就是一首詩里邊寫得最好的一個字。例如王安石有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據(jù)說他在詩稿上改過好幾次,寫過“又到”、“又過”、“又滿”,最后才改成“又綠”,這個“綠”字就是詩眼。因為江南的草都綠了,其中不但包括了“到”、“過”和“滿”的意思,而且“綠”字又是那么鮮明和充滿了生命力的顏色,改得
34、確實是好。但古詩十九首不屬于這一類,你不能從中挑出它的哪一句或哪一個字最好,因為作者的感情貫注在全詩之中,它整個是渾成的,全詩都好,根本就無法摘字摘句。更何況,這十九首詩互相比較,其水準也不相上下,全都是這么好。這就更加使人想知道它們的作者:到底是什么時代的什么人,能夠寫出這么奇妙的一組作品來呢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而大家探討的結果,就有了許多不同的說法?,F(xiàn)在,我就把其中幾種最早的、最重要的說法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首先是劉勰的文心雕龍明詩篇說: “至成帝品錄,三百余篇,朝章國采,亦云周備,而詞人遺翰,莫見五言?!庇终f:“古詩佳麗,或稱枚叔,其孤竹一篇,則傅毅之詞,比采而推,兩漢之作乎”劉勰說,
35、西漢成帝時曾編選了當時流傳下來的文學作品,共有三百多篇,但這些作品里并沒有五言詩。可是他又說,現(xiàn)在傳下來的這一組非常好的古詩,有人說是枚叔的作品,而其中的孤竹那一篇,則是傅毅的作品。枚叔即枚乘,是西漢景帝時的人,傅毅是東漢明帝、章帝時的人。現(xiàn)在我們先來討論枚乘,等一下再說傅毅。大家知道,景帝的時代比成帝早得多,如果景帝時代的枚乘寫出了這么多這么好的五言詩,那么成帝時代編選作品時怎么會不選這些詩呢這已經(jīng)是一個問題。但認為這些詩里有枚乘作品的,還有徐陵。他編的玉臺新詠中,收了九首枚乘的詩,其中有八首在古詩十九首之內。然而,劉勰、徐陵和昭明太子蕭統(tǒng)都是南北朝時代的人,以昭明文選、文心雕龍和玉臺新詠這
36、三部書相比較,玉臺新詠成書年代最晚。昭明文選選了這一組詩,標為“古詩十九首”,說明蕭統(tǒng)當時不知道它們的作者;文心雕龍說“古詩佳麗,或稱枚叔”,說明劉勰也不敢確指枚乘就是這些詩的作者;那么徐比他們的年代稍晚,怎么反而能夠確定枚乘是它們的作者呢更何況,徐陵編書的態(tài)度是比較不認真的,因此他的說法并不可信。其實,比他們年代更早的,還有陸機。陸機曾寫過十四首擬古詩,其中有一部分所擬的就是徐陵認為是枚乘所寫的那些作品。但陸機只說是擬古詩,卻沒有說是擬枚乘。這也可以證明,在陸機的時代,人們也不以為這些古詩是枚乘的作品。所以,鐘嶸詩品就又提出了另一種看法。他說:“陸機所擬十四首,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
37、可謂幾乎一字干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雖多哀怨,頗為總雜,舊疑是建安中曹王所制?!彼^“曹王”,指的是建安時代的曹氏父子和王粲等人。 你們看,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好幾個可能的作者了。一個是西漢景帝時的枚乘,一個是東漢明帝、章帝時代的傅毅,一個是東漢獻帝建安時代的曹王等人。劉勰說孤竹一篇是傅毅所作,傅毅與漢書的作者班固同時,但漢書藝文志里并沒有記載他寫過五言詩之類的作品。而且傅毅與班固齊名,詩品序中曾批評班固的詠史“質木無文”,那么傅毅似乎也不大可能寫出如此諧美的五言詩作品,因此傅毅之說也是不可信的。既然如此,建安曹王的說法是否可信呢我以為也不可信,因為古詩十九首與建安曹王作品的風格大不相同。而且曹
38、丕在一些文章中對王粲等建安七子的詩都有所評論,卻從來沒有提到過他們之中有哪一個人寫過這么好的十九首詩。給昭明文選作注解的李善說得比較謹慎。他說:“并云古詩,蓋不知作者,或云枚乘,疑不能明也。詩云,驅車上東門,又云游戲宛與洛,此則辭兼東都,非盡是乘,明矣。昭明以失其姓氏,故編在李陵之上?!彼^“辭兼東都”是說,這十九首詩中應該兼有東漢的作品。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西漢建都長安,東漢建都洛陽,“上東門”是洛陽的城門,“宛與洛”也是指洛陽一帶地方。只有在東漢的時代,洛陽才這樣繁華興旺。李善并沒有否定詩中有西漢枚乘的作品,但又指出詩中可能兼有東漢的作品,所以說這種說法是比較謹慎的。于是后人因此又有了“詞兼
39、兩漢”的說法,認為古詩十九首中既有西漢的作品,也有東漢的作品。這種說法,表面上看起來雖然很通達,其實也不能夠成立。 為什么不能成立因為從西漢景帝到東漢建安,前后相去有三百年之久,而這十九首詩所表現(xiàn)的風格,卻絕不像是相差百年以上的作品。綜觀文學演進的歷史,不同時代一定有不同的風格。唐朝一共不過二百八十多年,詩風已經(jīng)有初、盛、中、晚的變化。就拿北宋詞來說,早期的晏、歐,后來的柳永、蘇軾,再后來的秦少游、周邦彥,他們的風格是多么不同!可是古詩十九首的風格內容相當近似,如果說二三百年之間的作品都在里邊,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個人以為,這十九首詩都是東漢時代的作品。由于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對這些詩沒有
40、記載,所以它們應該是在班固、傅毅之后出現(xiàn)的,但下限則應該在建安曹王之前。因為,建安時代詩風有了一個很大的變化,等到講建安詩的時候你們就會看到:由于時代的影響,三曹、王粲等人的詩已經(jīng)寫得非常發(fā)揚顯露,不再有古詩十九首溫厚含蓄的作風了。 可是實際上, 古詩十九首全部為東漢作品的說法多年來一直不能夠成為一個定論。為什么不能成為定論因為大家都不敢斷定這里邊肯定就沒有西漢之作。原因何在呢就在于十九首中有這樣一首詩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白露沾野草, 時節(jié)忽復易。秋蟬嗚樹間,玄鳥逝安適。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 良無磐石
41、固,虛名復何益。 這首詩里寫了“促織”,寫了“白露”,寫了“秋蟬”,完全是秋天的景物,時間應該是在初秋季節(jié)。但詩中卻說,“玉衡指孟冬”。孟冬是初冬的季節(jié),但為什么詩中所寫的景物卻都是初秋季節(jié)的景物呢注解昭明文選的李善認為,這里邊有一個歷法問題。大家知道,漢朝自漢武帝太初元年開始使用太初歷,太初歷與我們今天使用的夏歷基本相同。但在漢武帝之前人們使用什么歷法呢李善說:“漢書曰:高祖十月至霸上,故以十月為歲首。漢之孟冬,今之七月矣?!彼J為,漢高祖劉邦打敗秦軍來到長安附近的霸上時,正好是十月,于是就把十月定為一年的開始。也就是說,當時把夏歷的十月叫作正月。如果依此推算一下,則夏歷的七月就應該叫作十月
42、,十月當然屬于孟冬了。李善認為,這首詩的作者既然把初秋的季節(jié)稱為孟冬,那么他就一定是漢武帝太初時代之前的人,那當然就是西漢初年的作品了。但我以為李善的說法有錯誤。要想說明這個問題,涉及很多歷史文化的知識,所以我只能作一個簡單的說明。我以為,“玉衡指孟冬”并非說此時就是孟冬季節(jié),而是在描寫夜深之時天空的景象。古人把天空分為十二個方位,分別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的名稱來命名,而這十二個方位,又分別代表一年四季的十二個月。舊時過年貼對聯(lián),有一個橫聯(lián)叫作“斗柄回寅”,意思是,北斗七星的斗柄現(xiàn)在已經(jīng)轉回來指到“寅”的方位上了。按夏歷來說,這個時候就是正月孟春,是一年的開始。既然斗柄指到寅的方
43、位時是正月孟春,那么以此類推,當斗柄指到卯的方位時就是二月仲春,指到辰的方位時是三月季春,指到巳的方位時是四月孟夏。不過,這只是夏歷,而夏商周三代的歷法是不同的,夏建寅,商建丑,周建子。也就是說,商歷的正月是夏歷的十二月,周歷的正月是夏歷的十一月。兩千多年來,我們所一直沿用的,乃是夏歷。然而不要忘記,地球既有自轉又有公轉,北斗七星不但在不同季節(jié)指著不同的方位,就是在一夜之間,也同樣流轉指向不同方位。只不過,隨著季節(jié)的不同,它指向這些方位的時間的早晚也在變化。因此,僅僅“玉衡指孟冬”并不能判斷是在什么季節(jié),要想判斷季節(jié),還必須知道玉衡是在夜晚什么時辰指向孟冬的。也就是說,這里邊有一個觀測時間的問
44、題。 “玉衡”是什么意思呢它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五顆星。 “孟冬”,當然指的是天上十二方位中代表孟冬季節(jié)的那個方位我們推算一下,應該是“亥”的方位。在北斗七星之中,從第一個星到第四個星分別叫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它們合起來稱為“斗魁”;從第五個星到第七個星分別叫玉衡、開陽、招搖,它們合起來稱為“斗杓”?!拌肌弊肿x作biao(平),就是斗柄的意思。史記天官書說:“北斗七星,用昏建者杓,夜半建者衡,平旦建者魁?!彼^“建”,就是建歷的依據(jù),就是說:如果你在黃昏的時候觀測北斗,則以杓即斗柄的最后一顆星招搖所指的方位為依據(jù);如果你在夜半觀測,則以玉衡所指的方位為依據(jù);如果你在凌晨觀測,則以魁即斗首第一顆
45、星天樞所指的方向為依據(jù)。有了這個觀測時間的標準,我們就可以知道:在孟秋季節(jié)的黃昏時分,招搖指在孟秋的方位我們推算一下,應該是“申”的方位。這也就是淮南子所說的“孟秋之月,招搖指申”。但倘若你在夜半觀測呢那時指在申位的就不是招搖,而是玉衡了。如果你在平明觀測,則指在申位的又不是玉衡,而變成了天樞。北斗七星是在轉的,玉衡在半夜時指著申的方位,而在后半夜到黎明這一段時間,它就逐漸轉向亥的方位,也就是孟冬的方位。在這同一時間里,天樞就逐漸轉向申的方位,即孟秋的方位。所以如果你在凌晨時觀測,就不能再以玉衡所指的方位為標準,而要以天樞所指的方位為標準了。這件事說起來好像很復雜,其實,在秋天的夜空,這景象是
46、歷歷可見的。 既然如此, “玉衡指孟冬”的意思就顯而易見了:它指的是時間而不是季節(jié),是在孟秋七月的夜半以后到凌晨之前這一段時間。這時候玉衡正在慢慢地離開代表孟秋的“申”的方位,慢慢地指向代表孟冬的“亥”的方位。夜深入靜,星月皎潔,再加上“促織”、“白露”、“秋蟬”等形象的描寫,就烘托出一幅寒冷、靜謐的秋夜景象來。所以我以為,李善的錯誤在于他忽略了在不同的時間觀測應該以不同的星作為依據(jù);同時又把指方位的“孟冬”解釋為真的孟冬季節(jié),這才造成了詩中所寫景象與季節(jié)的矛盾。而為了解釋這個矛盾,他又搬來了“漢初以十月為歲首”的說法。這個說法,其實也是不能夠成立的。因為所謂“漢初以十月為歲首”只是把十月當成
47、一年的開始,并沒有改變季節(jié)和月份的名稱。史記、漢書在太初之前的諸帝本紀中,每年都以冬十月為開始,雖然是一年的開始,但仍然稱“冬”,仍然稱“十月”。這與夏商周之間的改歷是不同的。所以王先謙的漢書補注在漢高祖元年敘事到“春正月”的時候,曾加以注解說:“秦二世二年,及此元年,皆先言十月,次十一月,次十二月,次正月,俱謂建寅之月為正月也,秦歷以十月為歲首,漢太初歷以正月為歲首,歲首雖異,而以建寅之月為正月則相同,太初元年正歷,但改歲首,未嘗改月號也。”這些話足以為證,因此,李善所謂“漢之孟冬,今之七月”的說法是完全不可信的。 既然主張古詩十九首中有西漢之作的一條最有力的證據(jù)現(xiàn)在也被推翻,那么就可以下一
48、個結論了。我以為,這十九首詩無論就其風格來判斷,還是就其所用的詞語地名來判斷,都應當是東漢之作,而不可能是西漢之作。更何況,這十九首詩中所表現(xiàn)的一部分有關及時行樂的消極頹廢之人生觀,也很像東漢的衰世之音。因此,它們很可能是班固、傅毅之后到建安曹王之前這一段時期的作品。 古詩十九首的文字是非常簡單樸實的,然而它的含意卻十分幽微,容易引人產生聯(lián)想。清代學者方東樹在他的昭昧詹言中說,“十九首須識其天衣無縫處”。什么叫“天衣無縫”就是說,這些詩寫得自然渾成,看不到一點兒人工剪裁的痕跡。我們讀不同的詩要懂得用不同的方法去欣賞。有的詩是以一字一句見長的,它的好處在于其中有某一個字或某一句寫得特別好。因此,
49、有些人就專門在字句上下功夫。在中國文學的歷史上流傳了很多這樣的故事,剛才舉過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就是其中的一個。另外還有一個有名的故事,說是唐代詩人賈島在馬背上得了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他想把“推”字改成“敲”字, 自己又拿不定主意,坐在馬背上想得入神,一下子就沖進京兆尹韓愈出行的隊伍,被眾人拿下送到韓面前。韓愈也是有名的詩人,不但沒怪罪他,反而幫他斟酌了半天,最后決定還是用“敲”字更好。為什么“敲”字更好因為詩人所要表現(xiàn)的是深夜的寂靜,推門沒有聲音,當然也很寂靜,可是在萬籟無聲之中忽然響起一個敲門的聲音,有時候反而更能襯托出周圍的寂靜。因此,后來很多學寫詩的人就專門在“詩
50、眼”和“句眼”上下功夫,費盡了“推敲”。我當然不是說修辭不重要,可是要知道,更好的詩其實是渾然天成的,根本就看不出其中哪一個字是“眼”。比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每一個字都有他感發(fā)的力量。杜甫羌村中有一句“群雞正亂叫”,如果單看這一句,這算什么詩然而這是一首感情深厚的好詩。杜甫把他的妻子、家人安置在羌村, 自己去投奔唐肅宗。后來他被叛軍俘虜?shù)介L安,從長安逃出來又幾乎死在道路上,而在這段時間,羌村一帶也被叛軍占領過,聽人傳說叛軍把那個小村莊殺得雞犬不留。在經(jīng)歷過這么多憂患危險之后,詩人終于得到機會回羌村去看望他的妻子、家人。試想,當他見到“群雞正亂叫”這種戰(zhàn)前常見的平安景象時,心中會產生
51、多么美好和安定的感覺!如果你不讀他整個的一首詩,如果你不知道那些背景,你怎能知道“群雞正亂叫”的好處不但杜甫如此,陶淵明也是如此。凡是最好的詩人,都不是用文字寫詩,而是用自己整個的生命去寫詩的。 前幾天我偶然看到一篇文章,內容是談論近來的學術風氣。文章說,中國千百年來傳統(tǒng)的學術風氣是把為人與為學結合在一起的。中國歷史上那些偉大詩篇的好處都不僅在于詩歌的藝術,更在于作者光明俊偉的人格對讀者的感動。那篇文章還說,現(xiàn)在的風氣是把學問都商品化了,大家都急功近利,很多做學問的人都想用最討巧的、最省事的、最方便的辦法得到最大的成果。這是一種墮落。古人講為學、為師,是要把整個一生都投入進去結合在一起的,而現(xiàn)
52、在講詩的人講得很好,理論很多,分析得很細膩,為什么沒有培養(yǎng)出偉大的詩人就因為沒有這個結合。詩人如此,詩也是如此。真正的好詩是渾然一體的詩。對這樣的詩,你要掌握它真正的精神、感情和生命之所在,而不要摘取一字一句去分析它的好處。 除了渾成之外,古詩十九首另一個特點是引人產生自由聯(lián)想。我實在要說,古詩十九首在這一點上與紅樓夢頗有相似之處。第一,它們對讀者的感動都是事實而且是多方面的;第二,紅樓夢后四十回究竟是誰所作同樣一直成為一個疑問,因而使人們難以確定它的主題。它果然是寫寶玉和黛玉的戀愛故事嗎還是如王國維所說的,要寫人生痛苦悲哀的一種哲理抑或如大陸批評家們所說的,是要寫封建社會官僚貴族階級的腐敗墮
53、落它到底要說些什么要寫怎樣一個主題每個人都可以有很多聯(lián)想,每個人都可以看出不同的道理來。如果我們講杜甫的詩,我們可以用唐朝那一段歷史和杜甫的生平來做印證,多半就能知道他寫的是什么事情。但這個辦法對古詩十九首不行,我們只能感覺出他有深微的意思,但究竟寓托的是什么我們無法通過考證來確定,原因就在于我們不知道確切的作者。然而,這是一件壞事嗎我說也不一定。 中國古人批評詩的時候有個習慣,總是要想方設法確定詩的作者和詩的本意。對有些詩來說這種辦法是必要的,如杜甫詩就是如此,他有不少詩反映了唐代某些歷史事件,寫詩的時候確有所指。對這一類詩當然應該盡可能確定作者的原意。但十九首之所以妙就妙在不知作者連作者是
54、誰都不知道,你怎樣去確定作者的原意因此,對這十九首詩,每一個讀者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聯(lián)想。正由于古詩十九首有這樣的特色,所以它特別適合于現(xiàn)代西方“接受美學”的理論。西方在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初期曾流行一種叫作“新批評”的理論。這種理論主張文學批評應該以作品為主。他們認為,作品里的形象、聲音、韻律,都關系到作品的好壞,惟獨作者卻是不重要的。而后來流行的“接受美學”的理論,則是一種更新的文學理論,它進一步把重點轉移到讀者身上來了。接受美學認為,一篇作品是不能夠由作者單獨完成的,在讀者讀到它之前,它只是一個藝術的成品,沒有生命,沒有意義,也沒有價值;只有讀者才能使它得到完成,只有讀者通過閱讀
55、給它注入生命的力量,它才成為一個美學欣賞的對象,才有了意義和價值。然而,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經(jīng)歷和閱讀背景,因此對同一首詩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釋。古詩十九首為什么好就是因為它能夠使千百年來各種不同的讀者讀過之后都有所感動,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共鳴。 但古詩十九首為什么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這就涉及它所寫感情的主題了。古詩十九首所寫的感情基本上有三類:離別的感情、失意的感情、憂慮人生無常的感情。我以為,這三類感情都是人生最基本的感情,或者也可以叫作人類感情的“基型”或“共相”。因為,古往今來每一個人在一生中都會有生離或死別的經(jīng)歷;每一個人都會因物質或精神上的不滿足而感到失意;每一個人都對人生的無常懷有恐懼和
56、憂慮之心。而古詩十九首就正是圍繞著這三種基本的感情轉圈子,有的時候單寫一種,有的時候把兩種結合起來寫,而且它寫這些感情都不是直接說出來的,而是含意幽微,委婉多姿。例如,我們下一次所要講的今日良宴會里有這樣兩句:“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你為什么不鞭策你的快馬,搶先去占領那個重要的路口其實,所謂“要路津”,所代表的乃是一個重要的官職,說得通俗些,這是對爭名奪利的一種委婉的說法。還有一首青青河畔草也是我們所要講的,它寫了一個孤獨而又不甘寂寞的女子,最末兩句是,“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曾說這幾句“可謂淫鄙之尤”,然而它們之所以不被人們視為“淫詞”或“鄙詞”,那就是由于其感情的真
57、摯了。其實,我說這兩首詩真正的好處不僅僅在于感情的真摯,它們真正的好處在于提出了人生中一個嚴肅的問題:當你處于某種人生的困惑中時,你該怎么辦每個人都難免會有軟弱的時候或絕望的時候,每個人在這種時候內心都會產生很多困惑和掙扎。而古詩十九首就提出來很多這樣的問題,這是它很了不起的地方。而且,這些問題都不是直接寫出來的,而是用很委婉的姿態(tài)、很幽微的筆法來引起你的感動和聯(lián)想。晚清有一位詩學批評家叫陳祚明,在他的采菽堂古詩選里有一段話對古詩十九首評論得非常好?,F(xiàn)在我把這段話抄下來:“十九首”所以為千古至文者, 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 而得志者有幾雖處富貴, 慊慊猶有不足, 況貧賤乎志不可得
58、而年命如流,誰不感慨人情于所愛, 莫不欲終身相守, 然誰不有別離以我之懷思, 猜彼之見棄, 亦其常也。夫終身相守者, 不知有愁, 亦復不知其樂, 乍一別離, 則此愁難已。逐臣棄妻與朋友闊絕, 皆同此旨。故“十九首”雖此二意,而低回反復, 人人讀之皆若傷我心者, 此詩所以為性情之物, 而同有之情, 人人各具, 則人人本自有詩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 即能言而言不能盡, 故特推“十九首”以為至極。言情能盡者, 非盡言之為盡也。盡言之則一覽無遺,惟含蓄不盡, 故反言之, 乃足使人思。蓋人情本曲, 思心至不能自己之處, 徘徊度量, 常作萬萬不然之想。今若決絕, 一言則已矣, 不必再思矣。故彼棄之矣,
59、必日亮不棄也;見無期矣, 必曰終相見也。有此不自決絕之念,所以有思,所以不能已于言也。“十九首”善言情,惟是不使情為徑直之物, 而必取其宛曲者以寫之, 故言不盡而情則無不盡。后人不知,但謂“十九首”以自然為貴, 乃其經(jīng)營慘淡,則莫能尋之矣。 古詩十九首說出了我們人類感情的一些“基型”和“共相”。比如,每個人都希望滿足自己的一切理想和愿望,但真正能夠滿足的又有幾個人就算他在物質生活上滿足了,在精神生活上也都能滿足嗎有的人已經(jīng)得到高官厚祿,但仍然有不滿足的地方,何況那些貧賤之人呢如果你擁有充足的時間去追求,也許最終會有滿足的那一天,然而人的生命又有多么短暫,時間并不等待任何人,你的一生很快就會過去
60、!又比如,誰不愿意和自己所愛的人永遠相守在一起但天下又有誰沒經(jīng)歷過生離或死別當你們相聚的時候,并不能體會到離別的悲哀,因而也就不懂得這聚會的難得和可貴;可是當你失去的時候,你懂得了它的珍貴,卻又不得不承受失去它的悲哀! 人都是有感情的。所以自然界的四時變化、人世間的生死離別,所有這些物象和事象就會搖蕩人的心靈和性情,從而產生詩的感發(fā)。可是,既然每個人都能產生詩的感發(fā),為什么還有詩人和一般人的區(qū)別呢那是因為,一般人只是“能感之”,只有詩人不但“能感之”而且“能寫之”。也就是說,寫詩不僅需要有感受的能力,還需要有表達的能力。講到這里我想插上一句,我在UBC教書已經(jīng)快二十年了,我常常為我的一些學生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版通 用規(guī)范對設計影響交流分享
- 2025年撫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山西省孝義市高三上學期入學摸底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
- 滬教版(上海)七年級地理第一學期中國區(qū)域篇(上)1.2《臺灣省》聽課評課記錄
- 中班幼兒系列活動策劃方案五篇
- 2025年科學儀器行業(yè)技術革新與發(fā)展前景
- 鋼材購銷合同范文年
- 代償協(xié)議與擔保合同
- 跨境貿易線上支付服務合同
- 投資公司借款的合同樣本
- 醫(yī)保政策與健康管理培訓計劃
- 無人化農場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屆上海市金山區(qū)高三下學期二模英語試題(原卷版)
- 學生春節(jié)安全教育
- 2024-2025年校長在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會議上講話
- 宏觀利率篇:債券市場研究分析框架
- 橋梁頂升移位改造技術規(guī)范
- 六年級語文(上冊)選擇題集錦
- 《游戲界面設計專題實踐》課件-知識點5:圖標繪制準備與繪制步驟
- MOOC 材料科學基礎-西安交通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復產復工試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