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來主義 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_第1頁
拿來主義 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_第2頁
拿來主義 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_第3頁
拿來主義 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_第4頁
拿來主義 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拿來主義 優(yōu)質公開課獲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和學習魯迅先生對待外國文化的正確態(tài)度與方法,發(fā)揚“拿來主義”精神,閱讀中外作品時注意吸取精華,剔除糟粕。 2、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論的方法,領會運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諷刺的語言來論證論點的寫作特色。 3、體會魯迅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yǎng)學生關心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領會運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諷刺的語言來論證論點的寫作特色; 2、了解和學習魯迅先生對待外國文化的正確態(tài)度與方法,發(fā)揚“拿來主義”精神。 教學設想: 1、以本文作為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教材,重點放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使學生弄清楚什么是“拿來主義”; 2、文章前半部分是難點,著重

2、使學生認識“送去主義”的實質與危害,不在個別實例和語句上糾纏; 3、重要段落加強朗讀背誦,以加深對文章主要觀點的理解;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弄清“送去主義”的實質與危害; 2、體會幽默諷刺的語言在批判錯誤觀點時顯現(xiàn)的表現(xiàn)力。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 有這樣一個人,他“記時事不留面子”;有這樣一個人,他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有這樣一個人,他的雜文如匕首直插敵人的心臟;有這樣一個人,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他是誰?(魯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篇雜文拿來主義。 (板書:記時事不留面子; 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二、作家作品 三

3、、解題: 1、何為雜文? 是一種文藝性政論文,主要指“五四”以來,以魯迅為代表的那種精辟、犀利,帶有濃烈的文藝色彩的議論文章。 論證方法: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引用論證、類比論證。 2、請同學看課文注釋,回答拿來主義發(fā)表何年,選自何書。 1934年的中國是怎樣的中國?(學生簡單講述) (1934年,日本外侵,此時國共對立,國民黨采取“攘外必先安內”的賣國政策,對日本侵略者實行“不抵抗主義”,致使侵略者很快占領了東北三省,并把侵略的魔爪伸向華北。對共產黨,卻是實行反革命的軍事“圍剿”和文化“圍剿”。一些反革命文人宣傳再度學習封建文化,用封建思想統(tǒng)治革命者。面對西方傳進的各種事物

4、,面對國內遺留下來的思想文化,人們分歧頗多,不知取舍。) 投影儀 本文寫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熬?一八”事變之后,蔣介石反動政府從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方面奉行一條徹頭徹尾的賣國投降路線。英美帝國主義除了踐踏我國領土主權,瘋狂掠奪我國經濟資源,還用腐朽沒落的西方文化腐蝕我國人民,進行軍事、經濟、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們對于外來的東西產生“盲目排外思想”。 當時上海文學月刊正在討論如何對待“文學遺產”問題,在討論中存在著“全盤肯定”和“全盤否定”兩種錯誤傾向。魯迅感到,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反動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嚴重危機?!尽拔恼潞蠟闀r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針對這些情況,魯迅寫了兩篇

5、文章。一篇是論“舊形式的采用”,闡明正確對待古代文化遺產的態(tài)度;一篇是拿來主義,著重闡明了如何正確對待外國文化的問題。(題旨) 3、看到題目,“拿來主義”,你會想到哪些問題? 明確:什么叫“拿來主義”? (“拿來主義”是魯迅先生創(chuàng)造的詞語,“拿來”的理論和主張。) 為什么要拿?拿什么?怎么拿? 今天我們帶這這些問題走進魯迅的拿來主義。 三、字音字義(創(chuàng)新設計) 吝嗇(ln)腦髓(su.) 蹩進(bi) 譬如(p) 自詡() 玄虛(xun) 禮尚()往來:禮節(jié)上重在有來有往。 殘羹()冷炙():吃剩的飯菜,借指權貴的施舍。 冠冕堂皇:很體面,有氣派,形容表面上莊嚴或正大的樣子。 四、整體感知 快

6、速瀏覽文章,思考:作者的觀點是什么? 明確:對外國文化,我們要實行拿來主義。 (標題:拿來主義; 第7節(jié),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第10節(jié),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 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 五、研讀17節(jié) 1、為什么要拿來?再次閱讀13節(jié),思考:當時中國歷史和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是什么? 明確: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 2、閉關主義的具體做法是什么?本質是什么?有何危害? 明確:閉關鎖國,不送不拿; 懼外、排外; 喪權辱國、割地賠款、導致送去主義。 3、仔細閱讀第一段,魯迅擺了哪三件事來揭露送去主義的?送去主義的本質是什么?有何危害? 明確:古董展覽、繪畫展覽、梅博士出國; 媚外、賣

7、國; 文化墮落、主權喪盡、貽害子孫、亡國滅種。 (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亡國奴形象) 4、“別的且不說罷”在揭露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這一句非常嚴密地把所要揭露的、論述的范圍加以嚴格的限制,單講文學藝術上的東西。其實,國民黨反動派搞“送去主義”,何止只是“學藝”上的問題?何止只是文化領域的事情?當時是一九三四年,日本帝國主義的魔爪已經伸到了東北、華北,國民黨反動政府推行賣國政策,變本加厲地出賣國家的領土、資源和主權,確實“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因此,用“別的且不說罷”的句子,不僅使論述的范圍明確,而且增添了揭露的深刻性。 5、“拋來”和“拋給”有何區(qū)別? 拋

8、來指把無用的東西拋棄掉,或者無代價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懷有什么不良的動機或目的。 拋給指有目的的、帶惡意的輸出。 【閉關不可,送去不可,拋來的不能要,炮給送來的更不能接受,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做?魯迅的見解是?】 集體朗讀第五節(jié):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了“拿來主義”。 第五節(jié)的作用:承上啟下過渡作用。 6、“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魯迅的語言幽默、犀利、諷刺,請瀏覽15節(jié)找出這樣的語言,試作賞析。 示例:“不知后事如何” “后事”是盜賣文物,盜賣古代珍寶。以展覽古董為名,行盜賣古董之事。魯迅明知,卻說“不知”,在調侃中暗示反動當局借展覽之名,行盜賣之實。以此表達強烈的憎

9、恨。 (1)還有幾位“大師”們捧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掛過去。 “捧”何其鄭重、恭敬,媚態(tài)可掬,幾張畫“一路的掛”,何其賣力,何其寒傖可笑,“發(fā)揚國光”,反語,諷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2). 活人代替了古董,這也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 暗示“學藝”上的東西已經相當貧乏?!斑M步”是反語,實為后退。作者諷刺批判的鋒芒不是對著幾位藝術家,而是指向賣國媚外的反動當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間充滿著憎惡和鄙視。 (3).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是壞事,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 反動政府實際上并不豐富也無力大度,這里是描寫了他們大方媚外賣國的行徑,反語,深含蔑視、嘲諷之意。 (4)否則太不“摩登”

10、了。 諷刺反動文人無恥地奉行“送去主義”,趨時逢迎,趕時髦。 魯迅處在黑暗勢力統(tǒng)治下面,沒有言論自由,所以用冷嘲熱諷的雜文形式作戰(zhàn)。 毛澤東 魯迅的語言風格主要表現(xiàn)為杰出的幽默才能和卓越的諷刺藝術,他們使魯迅的雜文機趣橫生。 2、閉關不可,送去不可,拋來的不能要,拋給送來的更不能接受,那么我們該拿來,該如何去拿呢?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指用腦筋獨立思考,有主見; 要看得清,有辨別力; 要有選擇,自己拿。 六、研讀剩下部分。(如何拿來) 1、閱讀第八節(jié),“大宅子”比喻什么?(文化遺產) 2、對待外來文化的錯誤態(tài)度 3、那么我們到底該怎么拿? 大宅子里有哪些遺產? “魚翅”、“鴉片”、“煙槍煙燈”“姨太太” 作者認為應怎么對待? 首先,占有。其次,挑選。 4、總結第10節(jié)。 自由朗讀最后一節(jié);教師提問,學生背誦: 對待文化遺產我們應采取怎樣的態(tài)度?背誦第一句。(總之,我們要拿來) 怎樣“拿來”?背誦第二句。(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 “拿來”的目的何在?背誦第三句。(創(chuàng)新) 怎樣的人能真正擔當起“拿來”的任務?背誦第四句。(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集體誦讀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