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several group number, then with b a, =c,c is is methyl b two vertical box between of accurate size. Per-23 measurement, such as proceeds of c values are equal and equal to the design value, then the vertical installation accurate. For example a, b, and c valueswhile on horizontal vertical errors for
2、 measurement, General in iron angle code bit at measurement level points grid errors, specific method is from baseline to methyl vertical box center line distance for a, to b vertical box distance for b, list can measuredseveral group number, then with b a, =c,c is is methyl b two vertical box betwe
3、en of accurate size. Per-23 measurement, such as proceeds of c values are equal and equal to the design value, then the vertical installation accurate. For example a, b, and c valueswhile on horizontal vertical errors for measurement, General in iron angle code bit at measurement level points grid e
4、rrors, specific method is from baseline to methyl vertical box center line distance for a, to b vertical box distance for b, list can measuredseveral group number, then with b a, =c,c is is methyl b two vertical box between of accurate size. Per-23 measurement, such as proceeds of c values are equal
5、 and equal to the design value, then the vertical installation accurate. For example a, b, and c valueswhile on horizontal vertical errors for measurement, General in iron angle code bit at measurement level points grid errors, specific method is from baseline to methyl vertical box center line dist
6、ance for a, to b vertical box distance for b, list can measured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建立水土保持監(jiān)測網(wǎng)絡,對全省水土流失動態(tài)進行監(jiān)測、預報,省人民政府定期將監(jiān)測、預報情況予以公告??h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水土保持監(jiān)督管理機構,應當建立執(zhí)法民法上的善意、惡意及其運用汪澤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上傳時間:2001-8-29瀏覽次數(shù):8410字體大小:大 中 小內(nèi)容提要: 善意和惡意作為表示行為人主觀心理狀態(tài)的民法學范疇,國內(nèi)論著少有涉及。本文從分析善意和惡意的概念入手,提出自己關于善意、惡意的概念,并初步確立了善
7、意和惡意的認定標準。在對善意與無過錯、惡意和過錯的比較分析的基礎上,本文認為善意和無過錯本質是一致的,但存在細微差別:故意和重大過失可以構成惡意,輕過失和輕微過失不構成惡意,其中也試圖對過失進一步區(qū)分并提出區(qū)分標準。最后,本文對善意和惡意在民法上的具體運用作了一些列舉,諸如:善意占有和惡意占有、善意添附和惡意添附、善意第三人和惡意第三人,善意出賣人和惡意出賣人、善意侵害名譽權和惡意侵害名譽權等。 As a couple categories in the science of civil law,Bona fides and Mala files are used to demonsorate
8、 the actor,s subjective state of mind.the domestic works are short of diseussing about it. This essay begins with analysing the concept of Bona files and Mala files, puts forward its opinion about it and cirterion of judgement.On the basi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Bona fides and No fault. Mala fid
9、es and fault,this essay holds that Bona fides and No fault are consistent in essence with a few fine distinction; Aolus and culpa lata can form Mala fides, but culpa levis and culpa levissima can,t.At last, author lists several applications of Bona fides and Mala fides in civil law. such as Bona fid
10、es third party and Mala fides third party.Bona fides possession and Mala fides possession.在民法上,過錯是用以表示行為人主觀狀態(tài)的最常見的民法學范疇,但除此之外,善意和惡意也是用以表示行為人主觀狀態(tài)的術語。無論是民法法條還是民法學論著,善意和惡意這一相互對立的范疇經(jīng)常被援用或論及,從羅馬法到法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以至我國的民法通則都是如此。由此可見,對于善意和惡意在民法上的研究不可忽視,本文擬就這一對民法學范疇作初步探討,以求拋磚引玉。一、善意和惡意的概念及判斷標準(一)善意的概念善意是一個無實體意義的
11、抽象的概念,其拉丁語為Bona fides,英語為good faith。善意起源于羅馬法的占有時效,但羅馬法并沒有給善意下一個明確的定義,而是通過善意占有和善意購買人等具體制度加以體現(xiàn)。就善意本身含義而言,包括“信用”、“誠實”、“真誠”、“公開”、“不含有欺騙和偽裝”,它存在于人們的理念之中。1 在民法上究竟什么是善意?很難給其下一個統(tǒng)一、明確的定義,它往往需要借助于具體制度加以說明。牛津法律大辭典的定義為:“如果一個人誠實行事,即不知道或無理由相信其主張沒有根據(jù),他就是善意行為”,“當該人得知應知表明其主張缺乏法律根據(jù)的事實,則不存在善意”。2有的學者將善意概括為“不知某種情形存在。 善意
12、為一種事實。”3 其中都毫無例外地援用善意和惡意在民法上的運用如善意取得等加以補充解釋。上述兩個概念都有其合理之處,但前者未能全面地概括出善意是行為人認為其行為是合法的或有正當權利基礎;后者的概括過于抽象,不易掌握。我們認為,民法上的善意是指,行為人在從事民事行為時,不知道或無法知道其行為缺乏法律根據(jù),而認為其行為合法或其行為的相對人有合法權利的一種主觀心理狀態(tài)。這一概念揭示了善意的三項基本內(nèi)容:(1)善意是行為人的一種主觀心理狀態(tài), 它存在于行為人的內(nèi)心和理念之中;(2 )行為人在從事民事行為時不知道或無法知道其行為缺乏法律根據(jù);(3 )行為人主觀上認為其所為的民事行為合法或其行為相對人有合
13、法的權利基礎。否則不為善意。(二)惡意的概念。惡意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相對于善意的角度理解惡意,是狹義上的惡意,即拉丁語中的mala fides。 從廣義上說, 惡意在英語中稱為bad faith,它包含有事實上或法律上的偽裝、誤導或欺騙他人, 疏忽或拒絕履行某些責任或合同上的義務。4可見這里的bad faith是相對于英文中的good faith而言的,而不是和Bona fides相對的。拉丁語中的mala,它本身含有“壞”、“錯誤”、“惡毒”的意思。究竟如何給作為善意相對的惡意下一個定義呢?有不同的觀點。惡意作為相對于善意的概念,同樣起源于羅馬法,但羅馬法上也沒有明確的定義,它和善意相伴出
14、現(xiàn),通過具體制度的惡意占有得到體現(xiàn)。牛津法律大辭典載:“惡意是用于行為人不誠實心理狀態(tài)的一個術語,即其明知缺乏權利,或者相反,不相信他的行為具有合法正當?shù)睦碛??!?有的學者認為“惡意,作為與善意相對, 指明知某種情形存在”。6上述兩個概念雖都有可取之處,但未能準確、 全面地揭示出作為善意相對的惡意的本質。我們認為,民法上的惡意是指,行為人在從事民事行為時,明知其行為缺乏法律根據(jù)或其行為相對人缺乏合法權利的一種主觀心理狀態(tài)。在特定情形下,行為人應當知道而因可舊咎于該行為人的重大過失而未知,也可以構成惡意,由此可以看出惡意的基本內(nèi)容有兩點:(1)惡意和善意一樣, 都是行為人的主觀心理狀態(tài);(2)行
15、為人于行為時, 明知其行為沒有法律根據(jù)或其行為相對人不享有權利。在特定情形下,還包括應當知道而由于自己的重大過失未知。(三)善意、惡意的判斷標準。關于如何確定善意,理論上有“積極觀念說”和“消極觀念說”。前者認為,行為人必須認為其所為的民事行為合法或行為的相對人依法享有權利;后者認為,只要行為人不知或不應知道其行為缺乏法律上的根據(jù)或相對人沒有權利,即為善意。7我們認為,在確定善意時,應將這兩種主張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消極觀念說”為原則,以“積極觀念說”為補充,即只要行為人不知或不應當知道、無法知道其行為缺乏法律根據(jù)或行為相對人沒有權利,就推定其主觀上認為其行為合法或相對人享有權利,為善意,但是
16、若能證明行為人主觀上根本就不認為其行為合法或行為相對人享有權利,則不能認定為善意。之所以以“積極觀念說”為補充,是因為善意只是行為人的一種主觀心理狀態(tài)。它存在于人們的內(nèi)心理念之中,往往很難為外人所知曉和證明,但是又不能完全排除能夠證明的情形存在。關于惡意的確定,在行為人于行為時明知其行為缺乏法律上的根據(jù)或行為相對人沒有權利時,為惡意,此種情況較為簡便。但是如何確定行為人應當知道其行為缺乏法律根據(jù)或行為相對人沒有權利呢?我們認為,如果行為人盡一般人具有的起碼注意就能夠知道即為應當知道。若行為人欠缺一般人具有的起碼注意義務導致其不知道,即確定其主觀上有重大過失,適用“重大過失等于故意”規(guī)則,從而推
17、定其為惡意。但此種推定應有嚴格限制。此項注意應以客觀為標準,而不問行為人的具體條件如何、其通常所用的注意程度和能力怎樣。在實踐中,判斷善意和惡意應當緊密結合具體的客觀情況。比如動產(chǎn)善意取得中之善意的判斷,若受讓人根據(jù)受讓財產(chǎn)的性質、有償或無償、價格的高低、讓與人的狀況及交易的經(jīng)驗等可以知道轉讓人無權轉讓時,則不能認為行為人具有善意。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確定善意和惡意在時間上應堅持行為人于行為時的主觀心理狀態(tài)為標準。只要行為時為善意,即使行為后知道或應當知道其行為缺乏法律根據(jù)或行為相對人沒有權利,也不失為善意。這一時間標準源于羅馬法上的“普布利西亞那訴”,該訴保護訂約時為善意的行為人的利益,其目的
18、就在于保護交易的安全,我們也應堅持這一時間標準。二、善意和無過錯的比較善意和無過錯作為民法學上表示行為人主觀心理狀態(tài)的兩個范疇,從其本質上說二者是一致的。在通常的情況下,法律保護善意行為人的利益和無過錯行為人的利益,善意造成損害后果的,一般不承擔民事責任,如正當防衛(wèi)、緊急避險等。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第二、 三款規(guī)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chǎn),侵害他人財產(chǎn)、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但法律規(guī)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庇纱丝梢?,無過錯的行為人只是在法律有特別規(guī)定時,才承擔侵權民事責任。盡管善意和無過錯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但我們認為,二者終究還存在一些
19、細微的區(qū)別,主要表現(xiàn)在:1、善意是從積極意義上使用,無過錯則是從消極意義上使用。 比如說在侵害生命健康權的侵權行為中,受害人若完全處于一種消極被動的地位,其主觀狀態(tài)只能用無過錯而不能用善意加以概括;在緊急避險中,只能說避險人出于善意實施避險行為造成一定的損害后果,而不能說行為人無過錯造成損害后果,只能說避險人對造成的損害后果沒有過錯。由此我們認為,善意是針對行為人行為時的主觀心理狀態(tài)而言,無過錯是針對行為人對造成損害后果的主觀心理狀態(tài)而言,二者的側重點有所不同。2、無過錯和過錯是截然對立的,非此即彼, 但善意和過錯有時則存在著交叉。無過錯和過錯作為表示行為人主觀心理狀態(tài)的范疇,在侵權行為法中是
20、截然對立的,相互不能包容。雖然它們之間還存在過錯推定,實際上,過錯推定也就是認為其有過錯,而善意和過錯之間則存在著交叉現(xiàn)象,行為人出于善意卻造成損害后果,但又不能完全排除行為人的過錯,這就是所謂的“善意的過錯”(Bona fide error: mistakemade unintentionally, inadvertently,in good faith)8 比如說,在侵犯名譽權案件中,行為人為突出受害人的進步和成績,未經(jīng)同意披露了受害人過去不光彩的經(jīng)歷,可以說行為人的披露行為出于善意,但不能說他沒有過錯,其過錯主要表現(xiàn)為過失。由此可見,善意和無過錯在概念的內(nèi)涵和適用范圍上還存在著區(qū)別,不能
21、將二者不加區(qū)分地完全等同起來。三、惡意和過錯的比較過錯(Fault,mensres,schuld)是一個主觀和客觀要素相結合的概念,它是指支配行為人從事在法律上和道德上應受非難的行為的故意和過失狀態(tài)。換言之,是指行為人通過違背法律和道德的行為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狀態(tài)。9其基本形式為故意和過失。 惡意作為與善意相對立的概念,它和過錯一樣,是法律和道德對行為人的行為的否定評價,但過錯是針對行為的結果,惡意是針對行為本身,二者不能等同?,F(xiàn)就惡意與故意和過失進行比較,分述之:(一)惡意與故意所謂故意(dolus),是指行為人預見到自己行為的結果, 仍然希望或放任結果的發(fā)生。在羅馬法上,dolus也作惡意和
22、欺詐解釋。10國內(nèi)也有學者認為惡意有三種含義,即惡意與善意相對,明知某種情況存在;與故意同一意義;動機不良的故意。11我們贊同這種觀點,從實質意義上說,惡意和過錯中的故意是相同的。只是在形式上,二者各有其不同的適用范圍。故意作為過錯的基本形式。主要適用于侵權行為的歸責之中,作為與善意相對的惡意,主要適用于惡意占有和惡意第三人等具體制度之中。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我們認為,故意可以構成與善意相對的惡意,但并不意味著,故意籠統(tǒng)地等同于惡意,這是由惡意的多重含義所決定的。如故意就不當然地構成侵權法上的惡意,作為侵權法上的惡意,除主觀上的故意之外,還應具備違背公序良俗原則要件。本文重在討論與善意相對的惡意
23、,故在此不便詳述。(二)惡意與過失。所謂過失(culpa),一般認為, 是指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結果,應當預見或能夠預見而沒有預見;或者雖然已經(jīng)預見卻輕信能夠避免。12多數(shù)教科書在解釋什么是惡意時,都運用了“明知”一詞,這說明他們認為只有行為人具有故意才能構成惡意。我們贊同這種觀點,但需要注意的是行為人的過失是否當然不構成惡意呢?值得探討。這里需要對過失作進一步分析。按照民法理論,過失可以具體分為重大過失、一般過失和輕微過失。所謂重大過失(culpa lata),是指行為人欠缺一般人具有的起碼注意,他只要稍加注意,損失本不會發(fā)生。一般過失(culpa levis)亦稱輕過失,即行為人因欠缺“善良
24、家長的注意”導致?lián)p害的發(fā)生,其中“善良家長的注意”(diligentia bonuspaterfamilias)即具有一般知識、經(jīng)驗的人誠實處理事務時所用的注意,所以不具有專家們所用的注意。輕微過失(clupa kevissima ),是指缺少極謹慎、勤勉和精細的注意。13在行為人于行為時具有輕過失或輕微過失,不構成惡意,因為從體現(xiàn)公平原則和維護交易安全出發(fā),不易對行為人(尤其是第三人)有過于苛刻的要求。但對于行為人于行為時有重大過失的,是否也當然不構成惡意呢?我們認為,行為人主觀上的重大過失原則上不能構成惡意,但是存在例外情況,如在區(qū)分善意贈與和惡意贈與時,如果贈與人明知或由于其重大過失而不
25、知贈與物有瑕疵而為贈與,并使受贈人遭受損害時,則應推定此處的重大過失等同于故意,從而可以認定為惡意,至于這些例外情形尚待從理論上進一步研究和歸納,進而由法律作出明確規(guī)定。通過對惡意與過失的比較,我們認為,只有故意才能構成惡意,輕過失和輕微過失均不構成惡意,重大過失原則上不構成惡意,只有在符合法定情形時才構成惡意。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過錯不僅是責任構成的要件,而且是最終的構成要件,正如邱林宣稱的那樣:“使人負擔損害賠償?shù)?,不是因為有損害,而是因為有過失,其道理就如同化學上之原則,使蠟燭燃燒的,不是光而是氧一般的淺顯明白?!?4而惡意在一般情況下不成為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通常是作為對第三人利益是否給
26、予保護的標準,同時對侵權行為的精神損害賠償額的確定也不無意義。四、善意、惡意在民法上的運用(一)善意占有和惡意占有。善意占有,是指非法占有人在占有某項財產(chǎn)時,不知道或無法知道其占有為非法;惡意占有,是指非法占有人在占有某項財產(chǎn)時,已經(jīng)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占有為非法。區(qū)分善意占有和惡意占有在民法上的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1、動產(chǎn)的善意取得制度上。所謂動產(chǎn)的善意取得, 是指當所有人的動產(chǎn)由占有人非法轉讓給第三人時,第三人在占有該項動產(chǎn)時如果出于善意,則可以依法取得所有權。此處的善意是指第三人于受讓時,不知出讓人為非所有人,也不知出讓人無權處分。這一制度在國外民法得到普遍承認,我國民法尚無明文規(guī)定,但最高人
27、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89條,規(guī)定了共同共有人在共有關系存續(xù)期間,擅自處分共有財產(chǎn)時,善意、有償?shù)厝〉迷撠敭a(chǎn)的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保護。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對于盜竊物和其他贓物,不適用動產(chǎn)善意取得制度。2、不當?shù)美颠€上。善意占有人一般只返還現(xiàn)存的利益, 而對已經(jīng)滅失的利益不負返還的責任。惡意占有人不僅需返還現(xiàn)存利益,而且對已經(jīng)毀損、滅失的部分應負賠償責任。3、占有人返還原物上。善意占有人在返還原物時, 可以請求所有人補償其為保管、保存、維修占有物所支付的必要費用,并對已經(jīng)在占有物上所獲得的孳息不負返還義務。而惡意占有人在返還原物時無此項請求權,并有義務
28、返還其從占有物上所獲取的孳息。4、取得時效上。 在承認因時效取得所有權即占有取得時效的國家,也都要求其占有為善意、公開、持續(xù)并以所有的意思占有德國法上稱“善意占有”(Eigenbesitx),瑞士法上稱“自主占有”(Sel Bstadiger Besits),惡意占有則不能適用取得時效。我國民法對此未作規(guī)定。(二)善意添附和惡意添附。善意添附,是指經(jīng)所有人或有處分權人的同意,對他人的財產(chǎn)進行混合、附合或加工。惡意添附,是指明知或應當知道是他人財產(chǎn),又未經(jīng)同意進行混合、附合或加工的。區(qū)分善意添附和惡意添附的民法意義在于確定因添附所形成的新的財產(chǎn)(由原財產(chǎn)和添附財產(chǎn)組成)的所有權歸屬。在善意添附的
29、情況下,關于新的財產(chǎn)所有權的歸屬,當事人有約定的從其約定。沒有約定的,一般可根據(jù)原有財產(chǎn)價值和添附財產(chǎn)價值在新的財產(chǎn)中所占比例的大小來決定。原有財產(chǎn)價值大的,歸原所有人所有;添附財產(chǎn)價值大的,歸添附人所有,但都應對對方因此所受的損失予以相當?shù)难a償。在惡意添附的情況下,新的財產(chǎn)之所有權原則上仍歸原所有人,而且惡意添附人僅就現(xiàn)存的添附財產(chǎn)有請求補償?shù)臋嗬?當原所有人享有新的財產(chǎn)所有權已無必要時,新財產(chǎn)的所有權歸惡意添附人,但原所有人除有權向惡意添附人請求對原財產(chǎn)的經(jīng)濟補償外,還有權要求惡意添附人賠償其因添附所受的損失。(三)善意第三人和惡意第三人。在民事活動中,為保護交易安全,法律上多沒有保護善意
30、第三人的規(guī)定。除前面已經(jīng)述及的動產(chǎn)善意取得外,在代理制度上設有表見代理制度,用以保護善意相對人的利益。所謂表見代理,是指對于無權代理人的代理行為,善意相對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權,因而可以向被代理人主張代理的效力。它要求相對人主觀上為善意且無過失,即不知無權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欠缺代理權,而且相對人的這種不知情不能歸咎于他的疏忽或懈怠。15在意思表示上,當事人的虛偽表示,不得對抗信賴此項表示的善意第三人,該當事人無權主張行為無效,只有善意第三人方可以欺瞞為由主張該行為無效,而且善意第三人因此受到的損害,可以請求損害賠償。在相對人和第三人為惡意的情況下,其利益不僅不能受到法律保護,而且還應當依法承擔民
31、事責任,如在無權代理中,惡意相對人應和無權代理人對其被代理人所造成的損害負連帶責任。(四)善意出賣人和惡意出賣人。善意出賣人,是指不知其所出賣的標的物有瑕疵而為出賣的出賣人。惡意出賣人,是指明知其出賣的標的物有瑕疵仍為出賣的出賣人。將出賣人區(qū)分為善意出賣人和惡意出賣人,是法國民法關于瑕疵擔保的特別規(guī)則。根據(jù)法國民法典第1645條的規(guī)定,如果出賣人明知其所賣的標的物有瑕疵的,除返還其收取的價金外,并應賠償買受人因此所受的全部損害;而根據(jù)該法典第1646條的規(guī)定,如果出賣人不知其所賣的標的物有瑕疵的,僅返還其收取的價金和償還買受人因買賣合同而支出的費用。兩者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善意出賣人比惡意出賣人承擔
32、較輕的瑕疵擔保責任。自70年代以來,法國判例確立了一項原則:凡職業(yè)出賣人,應依法國民法典第1645條承擔惡意出賣上的責任,不承認其有善意出賣的抗辯。我國民法對此尚無明文規(guī)定。此外,與此相類似的是關于善意贈與和惡意贈與的劃分。善意贈與人對贈與物的瑕疵不負擔保責任。但是,如果贈與人明知贈與物有瑕疵而故意隱瞞(惡意贈與),則贈與人因其具有惡意應當對受贈人因此所受的損害負損害賠償責任。(五)善意侵害名譽權和惡意侵害名譽權。善意侵害名譽權,是指行為人出于對受害人、他人或公共利益的善意為民事行為,但在客觀上造成受害人的名譽權的侵害。其主觀狀態(tài)可以稱之為“善意的過錯”(Bona fide error),所謂善意的過錯, 是指非故意而是由于疏忽,但是出于良好愿望所造成的過錯。16行為人在主觀上表現(xiàn)為過失,此處的過失為輕過失或輕微過失,若為重大過失或故意則為惡意侵害名譽權。如為突出受害人所取得的成就披露受害人不光彩的經(jīng)歷和為丑化受害人的形象、毀損其名譽而使受害人不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度專業(yè)版私人二手房購買協(xié)議3篇
- 2024-2030年中國大豆水解蛋白市場現(xiàn)狀分析及前景趨勢預測報告
- 2024-2030年中國城市地下管線探測行業(yè)需求趨勢預測發(fā)展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4-2030年中國垃圾發(fā)電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2030年中國地熱采暖專用地板產(chǎn)業(yè)未來發(fā)展趨勢及投資策略分析報告
- 2024-2030年中國土地儲備產(chǎn)業(yè)發(fā)展狀況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4年度人工智能領域股權補償協(xié)議3篇
- 2024年度校園物業(yè)管理及優(yōu)化合同版B版
- 2024年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應用開發(fā)合作協(xié)議
- 馬鞍山職業(yè)技術學院《數(shù)據(jù)庫應用技術案例》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3年自考傳播學概論試題及答案
- GB/T 18277-2000公路收費制式
- 2023年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胸外科出科考試
- 11468工作崗位研究原理與應用第7章
- 2023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全文學習PPT課件(帶內(nèi)容)
- 2022年初級育嬰師考試題庫附答案
- 系統(tǒng)家庭療法課件
- 新版GSP《醫(yī)療器械經(jīng)營質量管理規(guī)范》培訓試題
- 初中道德與法治答題技巧課件
- 河北省保定市藥品零售藥店企業(yè)藥房名單目錄
- 廣西基本醫(yī)療保險門診特殊慢性病申報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