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法理學淺析曠繼東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與刑事法律存在制定機制、實施方式、規(guī)范形式以及穩(wěn)定性等方面的 不同,同時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對刑事法律的指導作用分為立法和司法兩個相對獨立的層次, 應區(qū)分理解。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從十六屆六中全會正式提出以來,受到了司法界以及理論界的廣泛關 注和響應,一時成為學界研究的熱門課題,但大多數(shù)的研究均集中于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應 用性方面,典型的如“如何在司法實踐中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而對于該政策宏觀法理 學層面的研究卻不多,如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在我國司法制度中的地位,與刑事法律的關系, 如何理解寬與嚴的具體含義等。有鑒于此,筆者試圖通過比較歷史的研究,從法理
2、學的角度, 廓清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寬嚴相濟的含義,并進而對如何在建設和諧社會 的大環(huán)境下理解該政策進行探討,以期對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研究提供些許參考。一、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概述2004年12月22日羅干同志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第一次提出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指 出:“正確運用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對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活動嚴厲打擊,絕不手軟, 同時要堅持懲辦與寬大相結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法律和社會效果?!?2006年10月11日, 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 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實施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2006年11月27日
3、至28日 召開的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亦提出:在和諧社會建設中,各級政法機關要善于運用寬嚴相濟的 刑事司法政策,最大限度地遏制、預防和減少犯罪。2006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 十屆檢察委員會第六十八次會議通過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在檢察工作中貫徹寬嚴相濟刑事 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見,對檢察機關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標準。從上述文件的精神及具體規(guī)定來看,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主要內(nèi)容是:對刑事犯罪,要 堅持區(qū)別對待,應依法從寬的就要從寬處理。對主觀惡性較小、犯罪情節(jié)輕微的未成年人初 犯、偶犯和過失犯,貫徹教育、感化、挽救方針,慎重逮捕和起訴,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 訴可不訴的不訴,盡可能給他
4、們改過自新的機會,依法從輕減輕處罰,做到當寬則寬。對嚴 重刑事犯罪,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嚴打”方針,集中力量依法嚴厲打擊,依法快捕快訴,做 到該嚴則嚴。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黑社會性質(zhì)組織犯罪、嚴重暴力犯罪以及嚴重影響人民 群眾安全感的多發(fā)性犯罪必須從嚴打擊,決不手軟。寬不是要法外施恩,嚴也不是要無限加 重,而是要嚴格依刑法、刑事訴訟法及相關刑事法律,根據(jù)具體的案件情況來懲罰犯罪,做 到寬嚴相濟、罰當其罪。二、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與刑事法律在學界,刑事政策的研究是一個比較大的專題,對于什么是刑事政策還沒有權威的論斷, 如曲新久教授所說,“有多少個刑事政策研究者大概就有多少種刑事政策概念”1。相應 地,
5、刑事政策與法律的關系在我國也更顯得復雜。按照較為權威的觀點,政策與法的關系主 要有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即:思想內(nèi)容上政策對法的指導關系;規(guī)范效力上法對政策的約束關 系以及在實施過程中的相互促進關系2。但上述觀點也存在問題,本文認為,在我國現(xiàn)有 法制狀態(tài)下,政策對法的指導和法對政策的約束這兩個方面在本質(zhì)上是矛盾而難以調(diào)和的, 處于指導地位的政策有一種內(nèi)在的突破法的界限的沖動,使政策與法的關系常常處于緊張狀 態(tài),也使大多數(shù)人對兩者之間的關系難以清晰地認識。因此,有必要對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與 刑事法律進行具體的比較研究,廓清兩者之間的關系,以對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地位和作用 從法理學層面有更清晰的理解。1、
6、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與刑事法律的區(qū)別制定機制不同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作為黨的基本刑事政策,雖然經(jīng)過黨領導的起草,提出,到黨代會的 討論通過等幾個步驟最后正式成為黨中央倡導的刑事政策,但這個過程并沒有嚴格的規(guī)范。 而刑事法律作為國家的基本法律之一,必須按照立法法的規(guī)定,通過法律議案的提出、法律 草案的審議、法律議案的表決通過以及法律的公布等法定步驟,且對于每一步驟都有嚴格的 程序性規(guī)定和要求。另外,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制定機關是黨的全國代表大會,而刑事法律 的制定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從憲政制度來說,在效力上,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效力局 限于黨內(nèi),而刑事法律適用于全國。實施方式不同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實施主
7、要是靠宣傳教育以及黨員的自覺,而刑事法律是通過國家的 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另外,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作為一種抽象的刑事原則,其內(nèi)在屬性決定了 其不可能直接適用于社會。規(guī)范形式不同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形式淵源主要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的報告以及領導人講話等方 面,并且都是些原則性的論述,沒有非常明確、具體的規(guī)范,對寬嚴相濟的理解需要進一步 的總結和整理,而刑事法的淵源主要是最高權力機關通過的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其對相關主體 的權利義務有明確具體的規(guī)范,在全國進行統(tǒng)一普遍適用。穩(wěn)定性不同由于制定方式的不同,決定了刑事政策更為靈活,而穩(wěn)定性較低,常常會根據(jù)社會形勢 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從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來說,這種不
8、穩(wěn)定性也表現(xiàn)在寬與嚴的標準的不確 定性,在某個時期,可能會突出寬的政策,而在另一個時期,嚴的政策可能又會適用得多一 些。另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寬嚴相濟政策可能很快演變成其他的刑事政策。而對刑事法律 來說,穩(wěn)定性是其內(nèi)在屬性,也是良法應具有的價值目標之一。當然法律并非一成不變,但 這種變化相對于政策來說則顯得緩慢而保守。2、如何理解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對刑事法律的指導作用從政策與法的實踐關系來看,政策對法律的指導作用是無容置疑的,但重點是起怎樣的 指導作用。本文認為這種指導作用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對立法的指導作用,二是對司法 的指導作用。對于第一個層次,即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對立法的指導作用,主要將體
9、現(xiàn)在日后刑事法律 的修改變更上,如刑法分則具體罪名處罰的修訂,進一步區(qū)分重罪和輕罪,簡化輕罪處理的 司法程序,輕微犯罪非罪化的制度建設,社區(qū)矯正立法等等。對于這一點的理解,需要強調(diào) 的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雖然對立法起指導作用,但并不意味著在效力上高于法律。從憲政 法治社會的嚴格邏輯上來說,法律制定的依據(jù)是憲法,而不是政策,執(zhí)政黨的意志想要上升 為法律,如果這種意志是憲法范圍內(nèi)的,那么可以通過直接修改或制定法律來實現(xiàn),而在體 現(xiàn)為法律之前,政策不能被直接適用;但如果這種意志突破了憲法的精神成為一種全新的理 念,那么它只能先對憲法產(chǎn)生影響,使憲法的修訂加以體現(xiàn),然后再通過憲法影響法律的制 定,在憲
10、法修訂之前,這些政策至少在形式上是與憲法不一致的,因此,更不能直接作用于 司法實踐。否則,憲法的權威將不復存在,法治社會也只能是一句空話。對于第二層次的作用,即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對司法的指導作用,是指司法者按寬嚴相濟 政策的精神來具體運用法律。既然是運用法律,當然就不能超出法律之外,可見,在這一層 次上,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效力也是低于法律的,必須在法律限定的范圍內(nèi)運行。這一作用, 與我國現(xiàn)有的司法解釋或立法解釋處于同樣的地位,完全可以類比理解,只不過它更為抽象 和原則。值得強調(diào)的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雖然同時對立法和司法起指導作用,但這兩種指導作 用又是相對獨立的,只有這樣理解才能正確區(qū)分刑事政策
11、與刑事法律的界限。許多人認為,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既指導立法又指導司法,因此,顯然高于法律,可以“有法律依法律,無 法律依政策”3,或者政策與法律有矛盾時選擇政策至上。這些觀念恰恰是對寬嚴相濟刑 事政策指導作用的錯誤理解,事實上,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對立法的指導,僅限于立法者,對 司法者而言,刑事政策是指導如何運用法律,這種運用法律,當然不能超越法律,其實是低 于法律的。對于廣大司法者而言,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指導作用只在第二個層次上產(chǎn)生效力, 這也是他們面對政策的全部,政策也只能在這個限度內(nèi)起作用,因此,在這個層次上,政策 當然不能代替法律,政策是一種在法律范圍內(nèi)的低于法律的對法律的運用。當然,如上
12、文所分析,任何政策,其本質(zhì)屬性決定了其有一種內(nèi)在的突破法的界限的沖 動,在實踐中,政策與法律也并非總是協(xié)調(diào)一致。如在嚴打政策伊始,根據(jù)該政策所推出的 關于嚴懲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分子的決定,直接加重了流氓罪、故意傷害罪、拐賣 人口罪、非法制造、買賣、運輸槍支、彈藥、爆炸物罪、組織利用會道門、封建迷信反革命 活動罪、引誘、容留、強迫婦女賣淫罪等危害社會治安犯罪的法定刑,對于這些犯罪“可以 在刑法規(guī)定的最高刑以上處刑,直至判處死刑”,并且,該決定還規(guī)定了溯及既往的效 力。4這些跟作為刑事基本法律的刑法都存在著直接的沖突和矛盾。同樣,寬嚴相濟 刑事政策及以后的刑事政策仍然可能存在與“嚴打”政策相似
13、的問題。作為政策制定者,如 果放任政策對法律的隨意突破,將使法律的權威難以確立,最終也會傷害到的政策本身的推 行;作為司法者,如果不加分辨地信奉政策至上,將使法治社會的目標越走越遠。特別是在 刑事領域,由于受“打擊犯罪邛階級斗爭”的觀念支配,在我國現(xiàn)有的司法體制下,公安、 檢察官甚至法官基于自身的立場,在某種程度上常常站在犯罪嫌疑人的對立面,從維護人權 的角度來維護法律的權威變得蒼白無力,當政策與法律發(fā)生沖突時,司法者往往不是法律的 捍衛(wèi)者,而是以高度的“政治覺悟”成為執(zhí)行政策的急先鋒。在這種情況下,正確引導司法 者對刑事政策的理解,在觀念上使刑事政策“退居二線”,對促進法治社會的建設顯得尤為
14、 重要。三、從法制傳統(tǒng)理解寬嚴相濟理解了寬嚴相濟作為一種刑事政策本身所具有的法律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寬嚴相濟的 含義也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從我國五千年的法制傳統(tǒng)來看,寬嚴相濟的寬和嚴都可以找到豐 富的歷史淵源,因此,正確理解寬嚴相濟之含義,結合我國傳統(tǒng)的法制思想能夠起到較好的 參考作用。所謂的寬,即寬大,寬恕,從刑事法律上來說,是處罰從輕之意。從歷史來看,早在夏 朝,便有“眚災肆赦”的刑事處罰原則,對因過失造成的犯罪或危害行為減免刑事責任5。 到周朝,發(fā)展出“明德慎罰”的恤刑思想6,并有矜老恤幼的刑法原則,據(jù)周禮秋官. 司刺規(guī)定:“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禮記曲禮有“悼與耄,雖 有
15、罪,不加刑焉?!?,漢代則有“年八十以上,八歲以下,及孕者未乳,師、侏儒當鞠 系者,頌系之。”8的恤刑原則。到唐代,則發(fā)展出比較系統(tǒng)的量刑原則,如刑事責任年 齡,區(qū)分故意過失,區(qū)分首從,自首減免等9。從近代的革命法制傳統(tǒng)來看,也有區(qū)分敵 我矛盾和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劃分,人民內(nèi)部矛盾則從輕處罰,并且有“抗拒從嚴,坦白從 寬” “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等原則。而對于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中寬的當代理解,根據(jù)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在檢察工作中貫 徹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見的規(guī)定,“對于初犯、從犯、預備犯、中止犯、防衛(wèi) 過當、避險過當、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以及親友、鄰里、同學同事等糾紛引發(fā)的案件, 符合不起訴
16、條件的,可以依法適用不起訴,并可以根據(jù)案件的不同情況,對被不起訴人予以 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確需提起公訴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 從寬處理、適用緩刑等量刑方面的意見”,可以說是對中國傳統(tǒng)法制的一脈相承。特別是對 于“老年人犯罪以及親友”糾紛案件的從輕原則,是在現(xiàn)行刑法規(guī)定范圍之外的,是直 接對傳統(tǒng)法制的肯定。為何對上述情況從輕處罰,這既有現(xiàn)實的需要也有法理的支撐。首先是基于犯罪人的人 身危險性的考慮,如對于初犯、從犯、預備犯、中止犯、防衛(wèi)過當、避險過當?shù)惹樾螐妮p處 罰,是因為相對于累犯、主犯、既遂犯、故意犯等主觀惡性較小,因此其重新危害社會的人 身危險性也較小,對其輕處
17、不至于危害社會;其次,是傳統(tǒng)禮治思想的影響,如“未成年人 犯罪、老年人犯罪以及親友、鄰里、同學同事等糾紛引發(fā)的案件”從輕處罰,充分體現(xiàn)了矜 老恤幼以及“親親、尊尊”的孔孟禮治思想,當然,按現(xiàn)代法理學解釋,上述原則也有其合 理性:未成年人因為其可塑性較強,而且心智不成熟,對其從輕處罰有利于日后的改造和挽 救;老年人因其身體狀況而社會危害性不大;親友、鄰里、同學同事等糾紛引發(fā)的案件則是由 于本質(zhì)上屬于人民內(nèi)部矛盾,親友、鄰里、同學同事間的關系本來較為親密,較容易調(diào)和, 從輕處罰在某種程度上有利于社會秩序的正常恢復和鄰里關系的和諧共處;第三,對某些情 形的從輕處罰有利于改造罪犯,促進破案,節(jié)約司法資
18、源,如從輕處罰初犯,從犯,有利于 引導其行為的合法化,而自首、立功等從輕則可以促進案件的盡快偵破,節(jié)約司法資源。此 外,從預防犯罪的角度來看,對寬的適用也有其合理性。從世界范圍來看,輕微犯罪非罪化, 社區(qū)矯正制度,社會改造制度等機制的推廣,其目的是盡量將輕微犯罪分子放到社會中進行 改造,而不是羈押在看守所或監(jiān)獄,這有利于避免犯罪分子交叉感染以及促進犯罪分子在改 造完后盡快適應社會,不至因羈押太久而難以融入社會,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當然,“寬”也并非越寬越好,如果對犯罪分子過于寬松,則可能會導致犯罪成本太低, 使某些犯罪分子無所顧忌,使刑事制裁流于形式,這也會變相打擊守法者的積極性。典型的 如盜
19、伐林木破壞森林資源類的犯罪,如果處罰過輕,不能使犯罪分子感覺到成本大于收益, 很可能促使更多的人走上盜伐林木之路?!皣馈钡暮x淺析所謂嚴,則是嚴厲,嚴格,從法律角度來說,是處罰從重之意,即對于某些犯罪進行超 出常規(guī)的處罰或打擊。從歷史上看,從“嚴”的做法有兩種表現(xiàn)形式。一種是對于某些類型 的犯罪有選擇性的從重處罰,另一種是對全部犯罪對象都從重。對于選擇性的從重,如歷朝 歷代均對“十惡”之罪即謀反,謀大逆,謀叛,謀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 內(nèi)亂等十類犯罪從重懲處10,此外,對于危害人身安全的殺人罪,危害財產(chǎn)安全的盜(包 括搶劫,盜竊),職務犯罪的“贓”罪等,也是刑罰重中之重11。對全
20、部犯罪對象從重, 主要出現(xiàn)在特定的朝代或特殊歷史時期,如奉行法家思想的秦國以及秦朝,推行嚴刑峻法。 此外,在歷史上改朝換代時期,統(tǒng)治者也常常用重刑試圖壓制老百姓的反抗。近代以來,從“嚴”的做法主要體現(xiàn)在刑事特別法的頒布實施上,如袁世凱政府頒布的 懲治盜匪條例,嚴厲鎮(zhèn)壓廣大軍民反對封建軍閥統(tǒng)治和外國侵略活動,南京國民政府 1927年頒布的懲治盜匪暫行條例、1928年頒布的暫行反革命治罪法等,主要針對 共產(chǎn)黨和進步革命群眾進行鎮(zhèn)壓和懲處。12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從“嚴”,則主要表現(xiàn)在 “嚴打”政策。那么,為何在某些情況下刑罰有從“嚴”的傾向呢?本文認為,這種做法除了有現(xiàn)實的 需要之外,也有我國傳統(tǒng)上
21、重刑主義的影響。重刑主義主要源于法家的思想。法家從趨利避害的人性出發(fā),認為“嚴刑重罰者,民之 所惡也?!?3,由此得出:“今不知治者,皆曰重刑傷民,輕刑可以止奸,何必於重哉? 此不察于治者也。夫以重止者,未必以輕止也;以輕止者,必以重止矣。是以上設重刑而奸 盡止,奸盡止則此奚傷于民也?”14“行罰:重其輕者,輕者不至,重者不來,此謂以刑 去刑,刑去事成?!?5也就是說,對于犯罪,從重處罰能有效遏制時,從輕處罰未必能遏 制,而如果從輕處罰能遏制,則從重處罰必然能夠遏制,因此,刑罰應當從重,只有重刑輕 罪,才能使輕微犯和重犯都不發(fā)生,進而達到以刑去刑的效果。并且認為,“行刑,重其重 者,輕其輕者,
22、輕者不止,則重者無從止矣,此謂治之于其亂也重重而輕輕,則刑至而 事生,國削?!?6也就是說,罰當其罪也是不行的,只有重刑輕罪才能解決問題。這種思 想推到極致,演變成秦國“刑棄灰于道”的真實實踐。但暴政只能產(chǎn)生暴動,而不會產(chǎn)生治平,重刑主義早已被歷史實踐證偽,本文不再作更 多的評論。值得強調(diào)的是,法家重刑思想的目的是為了達到“去刑”、“止奸”,用現(xiàn)代的 話來說是為了完全消滅犯罪,這顯然也是某種“烏托邦”式的幻想。但這種幻想仍然在人類 思想史上占據(jù)重要影響,在當代許多人的觀念里也能看到其影子。如,許多人認為一些輕微 犯罪如小偷小摸之所以屢禁不止,完全是因為處罰太輕的緣故,特別是一些司法戰(zhàn)線的同志
23、有這樣的觀念,此外,許多人認為我國不僅不能取消死刑,還應該更廣泛地適用死刑,否則, 將會導致犯罪形勢的惡化等等。在刑事政策上,如嚴打政策的出臺,也是基于提高某些犯罪 的刑罰等級可以從根本上減少這些犯罪的思想,在這種思路下,“1983年8月黨中央決定 以3年為期,組織三次戰(zhàn)役,將七類嚴重犯罪從重從快,一網(wǎng)打盡,進行了3年的嚴打 斗爭?!?7從嚴打的初衷來看,是將打擊犯罪作為敵我矛盾處理,將嚴打看成一場“戰(zhàn)役”。 戰(zhàn)爭,自然“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只有將敵人從肉體上消滅,才能斬草除根。戰(zhàn)爭的性 質(zhì)也決定了獲勝者能取得完全的勝利,完全可以將失敗者消滅。但一輪又一輪的嚴打實踐證 明,社會犯罪并不能簡單
24、地等同于戰(zhàn)爭,它有不同于戰(zhàn)爭的自身規(guī)律和成因。在戰(zhàn)爭中,如 果占有絕對優(yōu)勢的武器或者兵力,完全可能取得勝利,但是,打擊犯罪,僅僅靠嚴刑峻法或 者人力物力卻難以取得完全的成效。歷史上,“刑亂國用重典”也不能阻止朝代的更替,因 此,刑罰的從“嚴”并不能夠從根本上維護社會秩序,化解社會矛盾。事實上,許多犯罪跟人性有關,也與社會的公平正義有關,僅僅試圖從刑這一方面去矯 正則會失之過偏。國外犯罪心理學家將犯罪人分為三類:計算成本的理智型犯罪人;不計后 果的理智型犯罪人;激情狀態(tài)下的沖動型犯罪人。對后兩種犯罪人,重刑并沒有明顯的效果。 并且,對某些犯罪,如果處罰過重,導致罪刑失當,會使刑罰喪失正義性,可能
25、會使犯罪分 子變本加厲。如毒品犯罪,如果少量的毒品數(shù)量也施以較高的刑事處罰,可能會促使犯罪分 子產(chǎn)生一種普遍的心理,就是“要么不作,要作就來一次大的”,導致毒品更加泛濫,也難 以使犯罪分子被判刑后對處罰產(chǎn)生認同,對普通公民來說也不能形成罪有應得的共鳴。因此, 過于嚴苛的刑罰可能反而導致法律本身的普遍不適用,造成犯罪屢禁不止的表象。當然,寬嚴相濟中的“嚴”不等同于重刑主義,但是通過對重刑主義的分析以及歷史上 “從嚴”的實踐,對理解現(xiàn)代刑事政策中的“嚴”仍具有啟發(fā)和借鑒,借用唐律的說法,所 謂“舉重以明輕”。對寬嚴相濟中“嚴”的理解,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在檢察工作中貫徹 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
26、見也提出了幾類需要嚴厲打擊的犯罪,如黑社會性質(zhì)組織 犯罪、恐怖犯罪、毒品犯罪以及殺人、爆炸、搶劫、強奸、綁架等等,如何掌握從嚴從重打 擊上述犯罪,筆者認為,要避免重刑主義的思想,切忌越嚴越好,越走越遠,以致超出了法 律或罪刑相適應的根本界限?!皩拠老酀钡暮x淺析寬嚴相濟的含義,按照一般的理解,是指區(qū)別對待,寬與嚴分別適用,對某些犯罪或情 節(jié)從重處罰,對另一些則從輕處罰。這種理解從我們刑事政策的歷程來看是對以往強調(diào)嚴打 刑事政策的一種調(diào)整,可以說有其積極一面。但本文認為,寬嚴相濟并不是寬嚴并用,“相 濟”更不等同于“區(qū)別”。如上文分析,其實寬與嚴的區(qū)分自古即有,從古今中外的法制歷 史來看,寬與
27、嚴的區(qū)分其實也是法律的一種內(nèi)在屬性,在古代叫做罰當其罪,在現(xiàn)代刑法上 則叫作罪責刑相適應,是刑事法律的重要原則,因此,若將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僅僅理解為寬 與嚴的區(qū)分適用并沒有多少實際意義。本文認為,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提出,重點在相濟, 相濟者,相輔相成,相結合,相互助益之謂也,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是統(tǒng)一的一個政策,而不 是寬與嚴兩個刑事政策的簡單相加。對此,從政策演變的角度上來看,從“嚴打”政策到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提出,在一定 程度上,可以從我國傳統(tǒng)的“刑罰世輕世重”18或“刑新國用輕典,刑平國用中典,刑亂 國用重典”19的思想來理解,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刑罰適用的輕重應該根據(jù)時代的變化、形 勢的變化和
28、地域環(huán)境的差異來決定,進行全面權衡,在國家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的時候,刑 罰宜輕;在經(jīng)過一定時期的發(fā)展,社會經(jīng)濟較為平穩(wěn)的時候宜寬嚴適中;而在國家處于變亂時 期,應嚴刑峻罰。如,嚴打政策的出臺,是基于當時社會治安形勢的嚴峻,而隨著國內(nèi)近十 年來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社會總體穩(wěn)定性的提高,黨中央提出了建設和諧社會的偉大構想,這也 意味著社會治安形式趨于安穩(wěn),因此將以往的嚴打政策調(diào)整為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從這個過 程來看,如果將嚴打政策的實施看作為“刑亂國用重典”的話,則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提出 可理解為“刑平國用中典”,其基本含義是要從寬從緩用刑,寬字當頭。因此,這樣來理解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話,則嚴打政策將
29、不再能被包容在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中,其不應與寬嚴 相濟中的“嚴”相等同。從司法實踐來看,將寬嚴相濟作為一個整體的政策理解,就是要在 適用刑罰的時候,總體從輕。20有觀點認為,寬嚴相濟的一個含義是“對于嚴重犯罪中的從寬情節(jié)和輕微犯罪中的從嚴 情節(jié)也要依法分別予以寬嚴體現(xiàn)”21,對此,本文認為在現(xiàn)實操作中是難以作到的,或者 說在這種情形下,如何貫徹寬嚴相濟將成為一個難以界說的哲學命題,并不為普通司法者所 能掌握。譬如,對于未成年人販毒案,如何貫徹寬嚴相濟呢?對未成年人,應當從寬,而對 于毒品犯罪,應該從嚴,如何相濟?比一般販毒案判輕,比未成年人犯其他一般罪判重是否 就是寬嚴相濟?但這樣的判決結果其實
30、仍然只是體現(xiàn)了嚴的一面,因為未成年人犯罪是法定 從輕的情節(jié),對未成年人販毒案判決重于未成年人犯其他罪,體現(xiàn)的仍然是對毒品犯罪的從 嚴?;蛟S說,這種判法至少比純粹的嚴打政策,對毒品犯罪不管是否具備從輕情節(jié)一律嚴判, 體現(xiàn)了寬的一面,如果這是適用寬嚴相濟的正確途徑的話,筆者認為,這恰恰證明了上文提 出的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實質(zhì)上是一種比嚴打刑事政策體現(xiàn)寬的一面的統(tǒng)一政策,是“刑平國 用中典”思想的延續(xù)。簡單化來理解這種“相濟”的情形,也是最便于普通司法者操作的方 法,就是按以往的刑事處罰結果全部減輕一檔處理,其結果將在實質(zhì)上等同于適用寬嚴相濟 刑事政策后的結果。四、從建設和諧社會看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寬嚴
31、相濟刑事政策是在建設和諧社會的背景下提出來的,“是刑事法對構建和諧社會這 一政治目標的回應”22,因此,建設和諧社會也成為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基本目標。下面 本文從建設和諧社會角度對如何正確理解寬嚴相濟刑事政策進行分析。首先,什么是和諧社會?胡錦濤同志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 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边@ 應該是和諧社會最權威的解讀。那么,如何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才能促進建設和諧社會的 目標呢?本文認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是一個內(nèi)容宏大,包含廣泛的政治理想,是另 一種融合了當代各種進步社會價值元素的“大同社會”、“共產(chǎn)主
32、義社會”。要實現(xiàn)和諧社 會的目標,需要全社會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共同努力。刑事司法制度作為政治制 度中的一環(huán),如何改革完善當然關系到和諧社會的建設,因此,用和諧社會來看寬嚴相濟刑 事政策,作為評價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標準,則可以用兩個“凡是”作概括:即司法機 關在理解和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中,凡是能促進建設和諧社會目標的做法都是正確的,凡 是不能促進甚至對建設和諧社會起反作用的做法都是錯誤的。從上述兩個“凡是”以及和諧社會的價值目標來看,正確理解和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 在實踐中,有幾個方面的問題需要注意:首先,作為和諧社會第一位的目標即民主法治,其基本的要求是法律至上,所謂“法律
33、就是國王”,在法律之上,不應再有任何形式的“政策”存在,更不能將法律看成一種治國 的“武器”、“工具”,因此,作為法治社會或以法治社會為追求目標的一員,應自覺維護 法律的權威,抵制任何企圖突破法律界限的做法。如何對待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與刑事法律的 關系,本文已在上文作詳細分析,不再贅述。在此需要強調(diào)的是,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必 須要在法律范圍內(nèi)進行,寬與嚴都不能突破法律的界限,這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首要要求,否 則將南轅北轍,離和諧社會越來越遠。要樹立法律的權威,應盡量減少政策在適用法律領域 的影響,探索政策法律化的實踐,使法律超越“武器”、“工具”的地位,成為法治社會的 主體。其次,作為和諧社會第二位的目標即公平正義,基本的要求是在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 的司法過程中保證個案的公平,罰當其罪,使罪責刑相適應。公平正義,就是要“同樣的情 況同樣對待”,在法律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生數(shù)學學習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問題及優(yōu)化策略》7900字】
- 【《三全食品公司員工招聘問題、原因及改進對策》論文9900字】
- 2024年地板磚購銷合同標準模板(二篇)
- 2024年安全培訓制度例文(二篇)
- 2024年大班秋季教學計劃例文(三篇)
- 2024年工會職責單位工會職責模版(三篇)
- 2024年縣供電公司隱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樣本(二篇)
- 2024年危廢運輸管理制度(七篇)
- 2024年學校衛(wèi)生年度工作計劃范本(五篇)
- 2024年年度個人工作總結范文(三篇)
- 出口食品生產(chǎn)車間的衛(wèi)生要求精品文檔
- 空壓機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寫作范文
- 企業(yè)員工團隊目標計劃管理培訓教育PPT講解資料
-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閱讀題及答案(一)
- 電動單梁起重機年自檢報告
- 模擬深海高壓艙試驗系統(tǒng)設計方案
- 加熱管制作工藝
- 互補輸出級介紹
- 設備運輸方案
- 口腔頜面部外傷的救治2
- 市森林消防(防汛)專業(yè)隊管理制度森林防火撲火隊管理制度.doc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