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書館》教案_第1頁
《上圖書館》教案_第2頁
《上圖書館》教案_第3頁
《上圖書館》教案_第4頁
《上圖書館》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上圖書館教案學習目標1.品味重點詞句,賞析細節(jié)描寫。2.梳理、探究,理清課文內容層次,理清文章的寫作脈絡。3.了解作者不同階段上圖書館的經歷,品味真正的圖書館之樂。4.認識圖書館的特點和作用,培養(yǎng)學生利用圖書館的意識,培養(yǎng)和弘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教學課時1 課時課前準備01 跌宕起伏的敘述線索上圖書館一文是作者以法國作家西蒙娜德波伏瓦提及的法國國立圖書館為引言,主要敘述了他求學時 代,給他留下深刻記憶的在 4 個圖書館的閱讀體驗。首先是中學時代在武昌的文華圖書科學校的“公書林”圖書館。在那里,他接觸了許多英文小說,還養(yǎng)成了看 英文雜志的習慣。其次是大學時代,他所去的清華大學圖書館,特別是其中

2、新建的第三閱覽室,他和他的同學讀了很多西方哲學、 文學作品,“進入了一個知識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再次是他研究生階段留學英國牛津大學,常去的包德林圖書館中的一間古籍閱覽室。最后是敘述他在英國留學時,常去的英國博物館的圓形圖書館,就是馬克思曾經常去的地方。02 階段分明的選材特點既然該文寫的是上圖書館閱讀的樂趣,那么寫閱讀得來的收獲和樂趣是最自然不過的。不過,在不同學習階段獲得的閱讀收獲,使得其對閱讀體驗的回憶,在選材上有了斟酌取舍。這種取舍,形之于文字,固然是個人閱讀經 驗的真實寫照,又焉知不是對讀者接受心理的一種揣摩?把他在不同學習階段去圖書館閱讀書刊體驗的直接書寫梳理出來,是非常有意思的。

3、03 聚焦光亮的描寫特色本文最有特色的,應該是對光亮(也包括與之對比的暗淡、昏暗)的描寫,雖著墨不多,卻詩意盎然,耐人尋 味。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歲月流逝,往事不堪回首,每個人的記憶長河中都有一段獨特的回憶!還記得人生某個場景嗎?有一天你騎著 一輛陳舊的單車,背著厚厚的書包,風塵仆仆地從冷空氣中,沖入暖和的圖書館里毎一個人在讀書生涯,記憶深處對圖書館都有一種清晰或糊糊的印象。圖書館帶給人不同的感覺與收獲,有的人只是路過,有些人走進過,有些人進去就不容易出來了。因人們對讀書的需求與渴慕不同,對圖書館的感覺和印象也不一樣。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王佐良先生走過的幾 個圖書館,去體會讀書的樂趣。任務活動一相關

4、知識1.作者:王佐良(19161995),詩人、翻譯家、教授、英國文學研究專家,浙江上虞人。專于英國文學的研究。著有英國十七世紀劇作家韋勃斯特的文學聲譽(英文)、英國文學論文集,譯有英彭斯詩選,中譯英雷雨(曹 禺著)。1995 年 1 月 19 日,于北京去世。伴讀 王先生對詩歌翻譯的要求充分地反映出他對翻譯的最高要求,即“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口氣如之, 文體如之”。2.隨筆隨筆是散文的一種。這類文章,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fā)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tài)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寫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論性太強的闡釋,行文縝密而不失活潑,結構自由而不失嚴謹,因此,富有“理 趣”是其突出特色。隨

5、筆的形式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說理,可以讀書談感想,可 以一事一議,也可以對同類事物進行綜合議論,且不受字數(shù)限制。3.背景王佐良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莎學評論家,是國際上最著名的英國文學研究專家之一。在創(chuàng)作和翻譯過程中,王先生需要博覽群書。本文就是王先生在回憶自己成長路上的上圖書館的讀書經歷,表達了對讀書的熱愛。任務活動二整體感知1.理清層次:閱讀全文,思考,全文可分為幾部分?明確:全文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3)引用名言,引出上圖書館之樂。第二部分(48)回憶上圖書館之樂:中學階段上“公書林”,大學階段上清華圖書館 ,留學期間上包德林圖 書館。第三

6、部分(9、10)引用臺詞,贊美圖書館。2.思考,上圖書館一文主要記述了幾個圖書館?明確:文中主要記述了四個圖書館,分別是公書林、清華圖書館、包德林圖書館、英國博物館的圓形圖書館。 3. 上圖書館中,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記述這幾個圖書館的?請明確并簡述理由。明確:時間順序。作者是按照自己的成長過程來寫與這幾個圖書館的緣分的,這個過程就有時間的先后。任務活動三精研內容1.思考,第 1 段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話有什么用意?明確:為了引出自己對圖書館讀書生活的熱愛。2.“公書林”有什么特點?交代這些有什么作用?作者在“公書林”圖書館有哪些收獲?明確:特點:有豐富的中英文藏書,而且全部開架,允許學生隨便閱

7、覽;房子寬敞,舒服,環(huán)境優(yōu)雅。作用:突出“公書林”給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表達了對“公書林”的喜愛及懷念,為下文寫作者在這里的收 獲做鋪墊。收獲:激發(fā)了作者閱讀英文小說、探求外面世界的好奇心。養(yǎng)成了看英文雜志的習慣,也從旁學到了一些英文知識。3.思考:作者為什么要詳細描寫清華大學的圖書館?明確:作者詳細描寫了清華大學圖書館,寫到了它的外表、門廳、書庫、閱覽室、高臺燈等,是說作者對這個圖書館印象極為深刻,它帶給作者很大的影響,給了作者很大的教益,是“我的解透教材一大恩師”,而且它的作用是其他事物不能比的,它帶著作者進入了一個燦爛的新世界,給作者指明了前進的道路。作者這樣寫,就是為了表達自 己對圖書

8、館強烈的熱愛之情。4.思考,第 7 段說“真實的世界卻在暗淡下來”,“真實的世界”指什么?明確:國家民族命運處于危亡時刻。5.思考,第 8 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開朗了”一句的含意是什么?明確:表達了對國內戰(zhàn)爭勝利的喜悅。6.思考,第 9 段引用的莎士比亞的臺詞有什么含意?明確:說明人類創(chuàng)造了知識理性。一方面表達對英國博物館的圓形圖書館建筑風格的贊美;另一方面表達對圖書館為 人類做出的貢獻的贊美,因為從圖書館里走出了像馬克思這樣的偉人。7.請根據文本內容梳理一下作者不同階段的讀書選擇和讀書的感受與思考。明確:王佐良是按照自己的成長過程來寫與這幾個圖書館的緣分的。在上中學時,去學校的圖書館“公書林

9、”翻閱英文小說,使作者養(yǎng)成了一個看英文雜志的好習慣。在清華大學時,王佐良去清華圖書館讀書,讀到了很多外國論著,使作者進入了一個知識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在英國讀書的時候,王佐良去包德林圖書館和英國博物館的圓形圖書 館讀書,縱情閱讀使他心境豁然開朗,并領悟到人類對理性的創(chuàng)造性。8.討論:作者寫自己上圖書館之樂,感情基調是愉悅的??墒牵髡邊s選擇自己在牛津大學包德林圖書館里“一燈如豆”下的苦讀情景來寫,加之國內戰(zhàn)亂、親人音信全無,作者當時的心境可想而知。作者為什么這樣寫呢?試分 析隨筆寫法的靈活性。明確:這是一篇敘事性散文隨筆,作者主要選擇自己不同階段上圖書館的經歷入文,真實展示了圖書館在自己學習、

10、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雖然在國家動亂、親人音信全無處境下苦讀的心情有些壓抑 ,但這段圖書館學習的經歷卻意義重大,結局很是圓滿。正是在圖書館里“一燈如豆”下的苦讀 ,才換來了優(yōu)異的成績。“只在最后的兩個月里我的心境也豁然開朗了”這段文字,是付出得到回報后的喜悅,是撥開陰霾見日月的驚喜,是不再為家國憂慮的釋懷,是在圖書館縱情自由閱讀的輕松與喜悅。相比較收獲時的快樂,先前受那點苦又有什么呢?因此,從整體看,這一段苦讀 生活,更能表現(xiàn)上圖書館的結局之樂。從寫法方面來說,體現(xiàn)了隨筆寫法的靈活性。任務活動四賞析語言小組合作,賞析下列語句:1.但是僅僅摸著那些書,看著它們的封面、目錄和插圖之類也使我高興。明

11、確:“僅僅”一詞表明我的英文程度確實有限,但我對于知識的渴求和興趣卻是濃厚的。一個中學生想“占有”知識的欲望呼之欲出,顯示出作者看到摸到這些圖書時的欣喜?!半m不能至,心向往之。”而有多少事情,是因為我們 心向往之,才變?yōu)榱爽F(xiàn)實啊!2.果然在“公書林”里找到了書架上一排斯蒂文的書,拿下來翻了幾本,雖然只記得了它們的書名,那個下午 卻消磨得很愉快。明確:“果然”:因為好奇心而去尋找,因為找到了倍感欣喜!和名人相遇的喜悅,雖然用了“消磨”一詞,但那是多么美妙的時光!傅首爾“愛就是和相愛的人在一起,做好多好多無聊的事情?!睂τ谧髡邅碚f,“愛就是和所 愛的書籍在一起,哪怕暫時讀不懂它。”3.清華給我的教

12、益極多,這當中它的圖書館又是我的一大恩師。它比公書林更神氣明確:把圖書館比作自己的恩師,可見作者對圖書館的深情。王佐良的恩師有俞平伯、葉公超、錢鐘書等等,可見圖 書館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吧駳狻币辉~帶有孩子氣的口吻,一種自豪之感。4.“各種精美的書刊閃著光它們在一個 19 歲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溫情和寧靜的光”“進入到了一個知識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燦爛?!泵鞔_:知識的光,知識閱讀讓他感動,啟發(fā)他思考走向一個未知的、開闊的、理性的新世界。王佐良在大二上學期參加全校英語演說比賽,獲得第一名,演講的題目是文學能使生活美好。大二美國剛出版的亂世佳人,借到此 書后如獲至寶,廢寢忘食地讀完。任務活動五歸納

13、主旨本文以時間為線索,分別寫了作者在中學階段、大學階段、留學期間上圖書館的經歷及品味到的樂趣,展示了 圖書館在其學習成長中的重要作用,寫出了讀書在增長知識、豐富情感、提升教養(yǎng)等方面的作用。任務活動六分析寫作特色1.試分析本文引用論證的作用。明確:引用論證,增強說理的權威性上圖書館一文有兩處引用,第 1 自然段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話,引出自己對圖書館讀書生活的熱愛;第 9 自然段引用莎士比亞的臺詞,說明人類創(chuàng)造了知識理性。這種引用,語言精練,有含蓄典雅之美,可以使說理 增強權威性,增強文章說服力或文采,使論證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進一步證明文章論點。2.文中有很多意味深長的細節(jié)描寫,請賞析。明確:

14、王佐良的上圖書館抒情含蓄,作者的心情、文章的深意都寄寓在看似平淡的記敘、描寫之中,尤其是其中的細節(jié)描寫,更增添了文章韻味。如第 6 段,“當時新建的第三閱覽室好像有一個足球場那么長,其中各種精美的書刊閃著光,寬長的書桌上兩端各立一個銅制的高臺燈,它們在一個 19 歲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溫情和寧靜的光,是后來任何日光燈、白熾燈所不能比的”。此處的細節(jié)描寫,將作者對書籍的熱愛,對那段美好的讀書時光的無比珍視之情表現(xiàn)得含蓄雋永、意味深長。再如“初夏的陽光給了館內更多光亮,我的心境也豁然開朗了”,情景交融, 令人回味。任務活動七拓展探究:1. 讀書:目的和前提和上圖書館都是關于學習問題的文章.它們之間有何

15、聯(lián)系?明確讀書:目的和前提的作者認為要想獲得真正的修養(yǎng),其重要途徑之一便是讀書,而讀書主要是閱讀各國的經典作品,這就需要讀者擁有這些經典作品。獲得經典作品的途徑有多個,而上圖書館就是獲得各國經典作品的一 個極為重要的途徑。王佐良通過回顧自己上圖書館的經歷,能夠引發(fā)我們上圖書館讀書的欲望。2.上圖書館和讀書:目的和前提都寫了作者讀書的切身感受,文中所記讀書的氛圍都溫暖感人。但有時候讀書過程中也可能會有不和諧的音符,比如某市圖書館實行對所有讀者開放,有乞丐和拾荒者也進了圖書館,引起一些讀者的不滿。對此,圖書館館長表示,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讀書,但你有選擇離開的權利。對二者的態(tài)度,你 怎么看?明確這位館長的態(tài)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