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內科心悸課件_第1頁
中醫(yī)內科心悸課件_第2頁
中醫(yī)內科心悸課件_第3頁
中醫(yī)內科心悸課件_第4頁
中醫(yī)內科心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一、定義 心悸是指病人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的一種病證,臨床一般多呈發(fā)作性,每因情志波動或勞累過度而發(fā)作,常伴胸悶、氣短、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癥。病情較輕者為驚悸,病情較重者為怔忡,可呈持續(xù)性。【概 述】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1 一、定義 心悸是指病人自覺心中悸動,驚惕 1、主癥: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 甚則不能自主 2、特點:心悸的發(fā)生多呈陣發(fā)性, 也可呈持續(xù)性; 3、誘因:心悸的發(fā)生多由情緒波動或 過勞引起; 4、伴隨癥狀:胸悶、氣短、失眠、眩暈、 健忘、耳鳴。 5、分類:病情較輕者為驚悸; 病情較重者為怔忡?!靖?述】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2 【概

2、述】中醫(yī)內科心悸10/2/20222二、文獻摘要 病名:心悸的病名首見于漢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和傷寒論,稱之為“心動悸”、“心下悸”、“心中悸”及“驚悸”等。臨床表現(xiàn):素問痹論:“脈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心”,“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病因病機:素問平人氣象論:“左乳下,其動應衣,宗氣泄也”。臨床治療:金匱要略提出了基本治則,并以炙甘草湯等為治療心悸的常用方劑?!靖?述】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3二、文獻摘要 病名:心悸的病名首見于漢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三、范圍 心律失常:心動過速、心動過緩、期前收縮、心房顫動或撲動、心悸為主癥房室傳導阻滯、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預激綜合征心功能不全、

3、心肌炎、一部分神經官能癥心悸為主癥【概 述】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4三、范圍 心律失常:心動過速、心動過緩、期前收縮、心房顫動或概述病因病機診查要點 辨證論治預防調護結語臨證備要心悸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5概述心悸中醫(yī)內科心悸10/2/20225一、病因 (以示意圖講解)1、體虛勞倦2、七情所傷3、感受外邪4、藥食不當【病因病機】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6一、病因 (以示意圖講解)1、體虛勞倦【病因病機】中醫(yī)內科心二、病機 病位及涉及臟腑病性 病機關鍵 病勢(疾病演變及走勢) 病位在心,而與肝、脾、腎、肺四臟密切相關。 【病因病機】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7二、病機

4、 病位及涉及臟腑病位在心,而與肝、脾、腎、肺四臟密切一、診斷依據(jù) 診斷依據(jù) 主癥自覺心搏異常,或快速,或緩慢,或跳動過重,或忽跳忽止,呈陣發(fā)性或持續(xù)不解,神情緊張,心慌不安,不能自主。兼癥 伴有胸悶不舒,易激動,心煩寐差,顫抖乏力,頭暈等癥。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則喘促,汗出肢冷,或見暈厥。脈象 數(shù)、促、結、代、緩、沉、遲等脈象誘發(fā)因素 情志刺激如驚恐、緊張,及勞倦、飲酒、飽食等【診查要點 】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8一、診斷依據(jù) 診斷依據(jù) 主癥自 二、病證鑒別驚悸與怔忡 心悸與奔豚 心悸與卑揲 【診查要點 】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9 二、病證鑒別驚悸與怔忡 【診查要點

5、】中醫(yī)內科心悸10/2三、 相關檢查 1、心電圖檢查: 2、心臟超聲心動圖檢查、 測量血壓、X線胸部攝片: 3、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 4、心室晚電位檢測: 檢測心律失常有效、可靠、方便的手段,它可區(qū)分是快速性心律失?;蚴蔷徛孕穆墒С?;識別過早搏動的性質;判斷I度、度、度房室傳導阻滯;心房撲動與心房顫動,心室撲動與心室顫動;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及預激綜合征等。有助于明確診斷。 有助于診斷有無心律失常。 判斷缺血性心臟病與心梗后惡性心律失常與猝死【診查要點 】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10三、 相關檢查 1、心電圖檢查:檢測心律失常有效、可靠、方便1辨標本虛實2辨病位(心悸的病位在心) 一、辨證要點

6、 【辨證論治 】虛者系指臟腑氣血陰陽虧虛實者多指痰飲、瘀血、火邪上擾 心臟病變可以導致其它臟腑功能失調或虧損;其它臟腑病變亦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及心。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111辨標本虛實一、辨證要點 【辨證論治 】虛者系指臟腑氣二、 治療原則虛證:治以補氣、養(yǎng)血、滋陰、溫陽;實證:治以祛痰、化飲、清火、行瘀?!颈孀C論治 】1.本病以虛實錯雜為多見,治當兼顧 虛實的主次、緩急2.心悸以心神不寧為其病理特點,故 應酌情配合安神鎮(zhèn)心之法。注: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12二、 治療原則虛證:治以補氣、養(yǎng)血、滋陰、溫陽;【辨證論治三、 證治分類 (一)、心虛膽怯證 (二)、心血不足證 (三

7、)、陰虛火旺證 (四)、心陽不振證 (五)、水飲凌心證 (六)、瘀阻心脈證 (七)、痰火擾心證 【辨證論治 】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13三、 證治分類 (一)、心虛膽怯證 【辨證論治 】中1保持心情愉快,精神樂觀,情緒穩(wěn)定,避免情志為害,減少發(fā)病。2飲食有節(jié)。宜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吸收、低脂低鹽飲食,忌過飽、過饑,戒煙酒、濃茶。3生活規(guī)律。注意寒暑變化,注意勞逸結合。4. 堅持長期治療,積極治療原發(fā)證?!绢A防調護 】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141保持心情愉快,精神樂觀,情緒穩(wěn)定,避免情志為害,減少發(fā)病結語 臨床特征:病 因:病 位:病 機:治 法:用 藥:【結語 】體虛勞倦,情志內傷

8、,外邪侵襲。 在心,與肝、脾、肺、腎有關。 當分清標本虛實。 虛證補氣血之不足,或調陰陽之盛衰; 實證行氣祛瘀,清心瀉火,化痰逐飲。 因虛者,常配以養(yǎng)血安神之品;因實者,則多配用重鎮(zhèn)安神藥物 實為氣滯、血瘀、痰濁、火郁、水飲擾動心神。虛為氣、血、陰、陽虧損,心神失養(yǎng);可配合安神之品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則不能自主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15結語 臨床特征:【結語 】體虛勞倦,情志內傷,外邪侵襲。 在臨證備要及前沿動態(tài) 1中醫(yī)脈象變化與辨證的關系:2中醫(yī)脈象變化與心律失常的關系:3心悸不可以一方一概治之:4心悸應辨病辨證相結合:5心律失常的急危重癥及處理:【臨證備要及前沿動態(tài) 】中醫(yī)內

9、科心悸10/3/202216臨證備要及前沿動態(tài) 1中醫(yī)脈象變化與辨證的關系:【臨證備要 心悸辨證論治簡表(1)證型 癥 狀 舌 脈 治 法 方 藥 心虛膽怯 心悸不寧,善驚易恐,坐臥不安,不寐多夢而易驚醒,惡聞聲響,食少納呆 苔薄白,脈細略數(shù)或細弦 鎮(zhèn)驚定志養(yǎng)心安神 安神定志丸 心血不足 心悸氣短,頭暈目眩,失眠健忘,面色無華,倦怠乏力,納呆食少 舌淡紅,脈細弱 補血養(yǎng)心益氣安神 歸脾湯 陰虛火旺 心悸易驚,心煩失眠,五心煩熱,口干,盜汗,思慮勞心則癥狀加重,伴耳鳴腰酸,頭暈目眩,急躁易怒舌紅少津,苔少或無,脈象細數(shù) 滋陰清火養(yǎng)心安神 天王補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心陽不振 心悸不安,胸悶氣短,動則

10、尤甚,面色蒼白,形寒肢冷 舌淡苔白,脈象虛弱或沉細無力 溫補心陽安神定悸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合參附湯 【辨證論治 】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17 心悸辨證論治簡表(1)證型 心悸辨證論治簡表(2)證型 癥 狀 舌 脈 治 法 方 藥 水飲凌心心悸眩暈,胸悶痞滿,渴不欲飲,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腫,形寒肢冷,伴惡心,欲吐,流涎 舌淡胖,苔白滑,脈象弦滑或沉細而滑 振奮心陽化氣行水寧心安神 苓桂術甘湯 瘀阻心脈心悸不安,胸悶不舒,心痛時作,痛如針刺,唇甲青紫 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或結或代 活血化瘀理氣通絡 桃仁紅花煎合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痰火擾心心悸時發(fā)時止,受驚易作,胸悶煩躁,失眠多夢,口干

11、苦,大便秘結,小便短赤 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清熱化痰寧心安神 黃連溫膽湯 【辨證論治 】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18 心悸辨證論治簡表(2)證型 癥 臨床表現(xiàn): 1、素問痹論: “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 下鼓?!?2、素問三部九候論:“參伍不調者病?!?3、素問平人氣象論:“脈絕不至曰死, 乍疏乍數(shù)曰死?!?【概 述】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19臨床表現(xiàn): 1、素問痹論: “心痹者,脈不通,煩病因病機: 1、 素問痹論:“脈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心”。 2、素問平人氣象論:“左乳下,其動應衣,宗氣泄也”。 3、素問舉痛論:“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 4、金

12、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篇有“寸口脈動而弱,動則為驚,弱則為悸”。 5、成無己傷寒明理論悸:“其氣虛者,由陽氣虛弱,心下空虛,內動而為悸也;其停飲者,由水停心下,心主火而惡水,水既內停,心不自安,則為悸也?!?6、丹溪心法驚悸怔忡:“怔忡者血虛,怔忡無時,血少者多,有思慮便動屬虛,時作時止,痰因火動?!?7、景岳全書怔忡驚恐認為怔忡由陰虛勞損所致,且“虛微動亦微,虛甚動亦甚”。【概 述】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20病因病機: 1、 素問痹論:“脈痹不已,復感于臨床治療: 1、金匱要略提出了基本治則,并以炙甘草湯等為治療心悸的常用方劑。 2、丹溪心法驚悸怔忡:“驚悸者血虛,驚悸有

13、時,從朱砂安神丸”. 3、醫(yī)林改錯重視瘀血內阻導致心悸怔忡,以血府逐瘀湯療之?!靖?述】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21臨床治療: 1、金匱要略提出了基本治則,并以炙體虛勞倦稟賦不足,素質虛弱久病傷正,耗損氣陰勞倦太過傷脾心虛膽怯憂思不解,心氣郁結大怒傷肝大恐傷腎陰虛于下,火逆于上痹證日久七情所傷嗜食醇酒厚味、煎炸炙博藥物過量或毒性較劇心 失 所 養(yǎng),心 神 不 寧 發(fā) 為 心 悸 氣血陰陽虧乏藥食不當【病因病機】病因(以示意圖講解)感受外邪心神失養(yǎng)心神動搖忤犯心神突遇驚恐陰血暗耗,不能養(yǎng)心怒則氣逆 恐則精卻心血運行受阻痹阻心脈內舍于心痰火上擾蘊熱生痰損傷心陰耗傷心氣動撼心神中醫(yī)內科心悸10

14、/3/202222體虛勞倦稟賦不足,素質虛弱心虛膽怯憂思不解,心氣郁結大怒傷肝病性 心悸的病理性質主要有虛實兩方面。虛實之間可以相互夾雜或轉化。實證日久,可兼見氣、血、陰、陽之虧損;而虛證也可因虛致實?!静∫虿C】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23病性 心悸的病理性質主要有虛實兩方面?!静∫虿C】中醫(yī)內科心病機關鍵 虛:氣、血、陰、陽虧損,使心失養(yǎng), 而致心悸;實:痰火擾心,水飲上凌或心血瘀阻, 氣血運行不暢所致。 【病因病機】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24病機關鍵 虛:氣、血、陰、陽虧損,使心失養(yǎng),【病因病機】中病勢(疾病演變及走勢) 【病因病機】病機轉化 心氣虛(心氣不足,心血不足,心

15、脾兩虛,心虛膽怯,氣陰兩虛) 陽虛(心陽不振,脾腎陽虛,甚或水飲凌心)陰損及陽,或陽損及陰 陰陽俱損 心陽暴脫 厥脫 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25病勢(疾病演變及走勢) 【病因病機】心氣虛(心氣不足,心血不驚悸與怔忡 鑒別點 驚悸 怔忡 病因 外受驚擾,內有所虛 內因所致,心自悸動 病情 時作時止,不發(fā)時一如常人 終日心悸不安,難以自持,稍勞尤甚 性質 虛實錯雜 以虛為主 相互轉化:驚悸日久成怔忡,怔忡外受驚擾則加重 【診查要點 】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26驚悸與怔忡 驚悸 心悸與奔豚 相同 不同 病變臟腑 發(fā)作特點 心悸 心胸躁動不安 心 心中劇烈跳動 奔豚 少腹 上下沖逆 【

16、診查要點 】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27心悸與奔豚 不同 病變臟腑 心悸與卑揲 相同 不同 病機病因情志發(fā)作特點 心悸 胸中不安心血不足 心跳,有時坐臥不安 無情志異常 促、結、代、疾、遲等 卑揲 痞塞 痞塞不欲食 以神志異常為主 以神志異常為主 無上述脈象 【診查要點 】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28心悸與卑揲 心虛膽怯證 主證: 兼證: 舌脈: 病機概要: 治 法: 代 表 方: 常用藥及加減: 心悸不寧,善驚易恐,坐臥不安 不寐多夢而易驚醒,惡聞聲響,食少納呆苔薄白,脈細略數(shù)或細弦 氣血虧損,心虛膽怯,心神失養(yǎng),神搖不安鎮(zhèn)驚定志,養(yǎng)心安神 安神定志丸加減 【辨證論治 】中醫(yī)內科

17、心悸10/3/202229 心虛膽怯證 主證: 心悸不寧,善驚易恐,坐臥不 心血不足證 主證: 兼證: 舌脈: 病機概要: 治 法: 代 表 方: 常用藥及加減: 心悸氣短,頭暈目眩失眠健忘,面色無華,倦怠乏力,納呆食少 舌淡紅,脈細弱 心血虧耗,心失所養(yǎng),心神不寧 補血養(yǎng)心,益氣安神 歸脾湯加減 【辨證論治 】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30 心血不足證 主證: 心悸氣短,頭暈 陰虛火旺證 主證: 兼證: 舌脈: 病機概要: 治 法: 代 表 方: 常用藥及加減: 心悸易驚,心煩失眠五心煩熱,口干,盜汗,耳鳴腰酸,頭暈目眩,急躁易怒舌紅少津,苔少或無,脈象細數(shù) 肝腎陰虛,水不濟火,心火內動

18、,擾動心神 滋陰清火,養(yǎng)心安神 天王補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減 【辨證論治 】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31 陰虛火旺證 主證: 心悸易驚,心煩失眠五心煩熱 心陽不振證 主證: 兼證: 舌脈: 病機概要: 治 法: 代 表 方: 常用藥及加減: 心悸不安,胸悶氣短,動則尤甚面色蒼白,形寒肢冷 舌淡苔白,脈象虛弱或沉細無力 心陽虛衰,無以溫養(yǎng)心神 溫補心陽,安神定悸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合參附湯加減 【辨證論治 】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32 心陽不振證 主證: 心悸不安,胸 水飲凌心證 主證: 兼證: 舌脈: 病機概要: 治 法: 代 表 方: 常用藥及加減: 心悸眩暈,胸悶痞滿 渴不欲飲

19、,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腫,形寒肢冷,伴惡心,欲吐,流涎 舌淡胖,苔白滑,脈象弦滑或沉細而滑 脾腎陽虛,水飲內停,上凌于心,擾亂心神 振奮心陽,化氣行水,寧心安神 苓桂術甘湯加減 【辨證論治 】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33 水飲凌心證 主證: 心悸眩暈,胸 瘀阻心脈證主證: 兼證: 舌脈: 病機概要: 治 法: 代 表 方: 常用藥加減: 心悸不安,胸悶不舒 心痛時作,痛如針刺,唇甲青紫 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或結或代 血瘀氣滯,心脈瘀阻,心陽被遏,心失所養(yǎng) 活血化瘀,理氣通絡 桃仁紅花煎合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辨證論治 】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34 瘀阻心脈證主證: 心悸不安,胸悶

20、 痰火擾心證 主證: 兼證: 舌脈: 病機概要: 治 法: 代 表 方: 常用藥加減: 心悸時發(fā)時止,受驚易作 胸悶煩躁,失眠多夢,口干苦,大便秘結,小便短赤 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痰濁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擾心,心神不安 清熱化痰,寧心安神 黃連溫膽湯加減 【辨證論治 】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35 痰火擾心證 主證: 心悸時發(fā)時止1中醫(yī)脈象變化與辨證的關系:脈率快速型心悸:數(shù)脈(一息六至)、疾脈(一息七 至)、 極脈(一息八至)、脫脈(一息 九至)、浮合脈(一息十至以上)。脈率過緩型心悸:緩脈(一息四至)、遲脈(一 息三至)、損脈(一息二至)、敗脈(一 息一至)、奇精脈(二息一至)。脈

21、律不整型心悸:數(shù)時一止,止無定數(shù)之促脈; 緩時一止,止無定數(shù)之結脈; 脈來更代,止有定數(shù)之代脈; 脈來乍疏乍數(shù),忽強忽弱之雀啄脈。 【臨證備要及前沿動態(tài) 】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361中醫(yī)脈象變化與辨證的關系:脈率快速型心悸:數(shù)脈(一息六至2中醫(yī)脈象變化與心律失常的關系(1):遲脈:脈率在4050次分之間,脈律基本規(guī)整 見于竇性心動過緩、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結脈:脈率緩慢,而伴有不規(guī)則歇止 見于度以上竇房、房室傳導阻滯,室內傳 導阻滯,及多數(shù)過早搏動代脈:脈率不快,而伴有規(guī)則歇止的脈象 見于度竇房、房室傳導阻滯,以及二聯(lián)律、 三聯(lián)律等氣 血 陰 陽 不 足【臨證備要及前沿動態(tài) 】中醫(yī)內科

22、心悸10/3/2022372中醫(yī)脈象變化與心律失常的關系(1):遲脈:脈率在405數(shù)脈:脈律規(guī)整,脈率在100-150次分之間 見于竇性心動過速;疾脈:脈來疾速,脈率在150次分以上,脈 律較整齊 見于陣發(fā)性、非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房撲或房顫伴2:1房室傳導促脈:脈率快速而兼有不規(guī)則歇止 多見于過早搏動。2中醫(yī)脈象變化與心律失常的關系(2):正 虛 邪 實【臨證備要及前沿動態(tài) 】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382中醫(yī)脈象變化與心律失常的關系(2):正 虛 邪 實3心悸不可以一方一概治之:病機:本虛標實心氣、心陰、心陽虛衰為本,痰瘀閉阻為標。心氣不足:炙甘草湯為基本方,少佐肉桂或附子等溫陽

23、之劑,同時加用健脾滲濕之品;氣虛血瘀:補陽還五湯加生脈散為基本方;氣滯血瘀:血府逐瘀湯加生脈散為基本方;心陽不振:真武湯加黃芪、桂枝、菖蒲、遠志為基本方;心陰虛:甘麥大棗湯、天王補心丹、黃連阿膠湯等,應于養(yǎng)陰藥中酌加溫通心陽之品,如桂枝、瓜蔞皮、薤白等。注意:在辨證論治基礎上加用養(yǎng)血安神或重鎮(zhèn)安神之品,以護養(yǎng)心神。【臨證備要及前沿動態(tài) 】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393心悸不可以一方一概治之:病機:本虛標實心氣、心陰、心陽4心悸應辨病辨證相結合: 【臨證備要及前沿動態(tài) 】 分 類病 機 治 則 功能性心律失常(植物神經功能失常) 快速型 氣陰兩虛 益氣養(yǎng)陰,重鎮(zhèn)安神 緩慢型 心氣虛弱腎陽不

24、足 補心氣、溫腎陽麻黃附子細辛湯、保元湯合生脈散加減為主 器質性心律失常 冠心病 氣虛血瘀 益氣活血;兼有痰瘀者,配以豁痰化瘀 風心病 心脈不通 以“通”為主桂枝配赤芍加活血化瘀通絡 病毒性心肌炎 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陽基礎上加用清熱解毒之劑,如大青葉、地丁草、苦參、黃連等 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404心悸應辨病辨證相結合: 【臨證備要及前沿動態(tài) 】 5心律失常的急危重癥及處理:原則:首先是提高認識水平,再者掌握應 急本領,同時發(fā)揮中西醫(yī)特長。危險征象:室性早搏較房性早搏病情嚴重, 室性早搏中多源性室早、頻發(fā)室早、 兩個室早聯(lián)發(fā)以及早搏的R波落在前 一個心動周期的T波頂點上等室性心動過速及

25、室性撲動:立即處理以防室顫。室顫:爭分奪秒給予除顫?!九R證備要及前沿動態(tài) 】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415心律失常的急危重癥及處理:原則:首先是提高認識水平,再者心虛膽怯證 常用藥及加減常用藥:加 減:龍齒、琥珀鎮(zhèn)驚安神;酸棗仁、遠志、茯神養(yǎng)心安神;人參、茯苓、山藥益氣壯膽;天冬、生地、熟地滋養(yǎng)心血;肉桂鼓舞氣血;五味子收斂心氣。心氣虛損明顯重用人參,加黃芪;心陽不振肉桂易桂枝,加附子;心血不足阿膠、首烏、龍眼肉心氣郁結柴胡、郁金、合歡皮、綠萼梅;氣虛夾濕白術、茯苓;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42心虛膽怯證 常用藥及加減常用藥:龍齒、琥珀鎮(zhèn)驚安神;心心血不足證 常用藥及加減 常用藥:

26、加 減: 黃芪、人參、白術、炙甘草益氣健脾;熟地黃、當歸、龍眼肉補養(yǎng)心血;茯神、遠志、酸棗仁寧心安神;木香理氣醒脾。氣陰兩虛炙甘草湯加減;陽虛附子、黃芪、煅龍骨、煅牡蠣;陰虛麥冬、地黃、阿膠,加沙參、玉竹、石斛;脾失健運陳皮、谷芽、麥芽、神曲、山楂、雞肉金、枳殼;心神失養(yǎng)合歡皮、夜交藤、五味子、柏子仁、蓮子心;熱病損及心陰生脈散。中醫(yī)內科心悸10/3/202243心血不足證 常用藥及加減 常用藥:黃芪、人參、白術、炙甘草陰虛火旺證 常用藥及加減 常用藥:生地、玄參、麥冬、天冬滋陰清熱; 當歸、丹參補血養(yǎng)心; 人參、炙甘草補益心氣; 黃連清熱瀉火; 朱砂、茯苓、遠志、棗仁、柏子仁安養(yǎng)心神; 五味子收斂心氣; 桔梗引藥上行。加 減: 腎陰虧虛,虛火妄動龜板、熟地、知母、黃柏, 或加知柏地黃丸; 陰虛而火熱不明顯天王補心丹; 陰虛兼有瘀熱赤芍、丹皮、桃仁、紅花、郁金。中醫(yī)內科心悸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