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年(備考資料)執(zhí)業(yè)醫(yī)師-中西醫(yī)結合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實踐技能歷年真題精選一(含答案)一.綜合考核題庫(共35題)1.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概述
正確答案: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多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常見的病毒有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常見的細菌有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患者常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繼發(fā)細菌感染。理化刺激、過敏反應亦可引起本病2.【病例摘要】
患者,女,41歲。
患者2天前就餐油膩后出現(xiàn)右脅陣發(fā)性疼痛,并發(fā)射至右肩背部,伴惡心、嘔吐,口苦咽干,納呆,小便黃赤,大便不爽。
查體:T37.3℃,P80次/分,R18次/分,BP125/80mmHg。神志清醒,精神不振,墨菲征(+),腹部無壓痛及反跳痛,未見腸型及蠕動波,肝脾肋下未觸及,舌淡紅,苔黃膩,脈弦滑。
輔助檢查:WBC12.0×10/L,N0.75,LO.23;B超示膽囊壁增厚。肝功能正常。
【答題要求】
根據(jù)上述病例摘要,完成書面辨證論治。
正確答案:【評分要點】
一、西醫(yī)診斷依據(jù)
(1)右脅發(fā)作性疼痛3天。
(2)神志清醒,精神不振,墨菲征(+),腹部無壓痛及反跳痛。
(3)血常規(guī):wbc12.o×10/l,n0.75,l0.23;b超示:膽囊壁增厚。
二、中醫(yī)辨證依據(jù)與病因病機分析
1.中醫(yī)辨證依據(jù)患者食用辛辣厚味,濕熱內(nèi)蘊,郁于肝膽,失于疏泄,氣阻絡痹,故右脅痛連背;膽汁上犯于口,故口苦;濕熱中阻,中焦氣機不利,升降失常,運化失調(diào),故惡心、納呆;熱邪傷精,故小便黃赤;濕熱阻滯大腸,故大便不爽;舌淡紅、苔黃膩、脈弦滑均為肝膽濕熱之象。
2.病因病機分析濕熱內(nèi)蘊,郁于肝膽,失于疏泄,氣阻絡痹。
三、入院診斷
1.西醫(yī)診斷急性膽囊炎。
2.中醫(yī)疾病診斷脅痛。
3.中醫(yī)辨證診斷肝膽濕熱。
四、中醫(yī)治療
1.中醫(yī)治法清熱利濕。
2.所選方劑名稱龍膽瀉肝湯加減。
3.藥物組成、劑量及煎服法龍膽草6g、梔子12g、黃芩12g、通草12g、澤瀉15g、車前草15g、川楝子12g、青皮6g、郁金12g、茵陳15g、金錢草15g;3劑,水煎服,日一劑,分兩次服用。
五、西醫(yī)治療原則與方法
1.飲食治療禁食,靜脈補液及胃腸減壓等。
2.控制感染可選氨芐青霉素等。
3.解痙鎮(zhèn)痛可肌注阿托品等。3.小兒泄瀉調(diào)護
正確答案:1.適當控制飲食,減輕胃腸負擔,吐瀉嚴重及傷食泄瀉患兒可暫時禁食6~8小時,以后隨著病情好轉,逐漸增加飲食量。忌食油膩、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2.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勤換尿布。每次大便后,宜用溫水清洗臀部,并撲上爽身粉。防止發(fā)生紅臀。
3.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防止發(fā)生泄瀉變證。4.水腫病因
正確答案:1.風邪外襲,肺失通調(diào)風邪外襲,內(nèi)舍于肺,肺失宣降,水道不通,以致風遏水阻,風水相搏,泛濫肌膚,發(fā)為水腫。
2.濕毒浸淫,內(nèi)歸脾肺肌膚因癰瘍瘡毒未能清解消透,瘡毒內(nèi)歸脾肺,導致水液代謝受阻,溢于肌膚,亦成水腫。
3.水濕浸漬,脾氣受困久居濕地,或冒雨涉水,水濕之氣內(nèi)侵,或平素飲食不節(jié),多食生冷,均可使脾為濕困,失其健運,水濕不運,泛于肌膚,而成水腫。
4.濕熱內(nèi)盛,三焦壅滯濕熱久羈,或濕郁化熱,中焦脾胃失其升清降濁之能,三焦為之壅滯,水道不通,而成水腫。
5.飲食勞倦,傷及脾胃飲食不節(jié),勞倦太過,脾氣虧虛,運化失司,水濕停聚不行,橫溢肌膚,而成水腫。
6.房勞過度,內(nèi)傷腎元生育不節(jié),房勞過度,腎精虧耗,腎氣內(nèi)伐,不能化氣行水,遂使膀胱氣化失常,開合不利,水液內(nèi)停,形成水腫。
此外,瘀血阻滯,損傷三焦水道,往往可使水腫頑固不愈。5.【病例摘要】
患者,男,60歲。
5年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xiàn)頭痛,伴頭暈,無言語不利及肢體活動障礙,時測血壓高于正常值,其后上述癥狀間斷出現(xiàn),多次測血壓都高于正常值,最高血壓為190/115mmHg,遂服降壓藥治療,癥狀緩解,但頭痛頭暈仍時有發(fā)作。五天前因情緒波動,頭痛頭暈癥狀加重。癥見:頭痛而眩,心煩易怒,夜寐不寧,面紅口苦。
查體:T36.5℃,P76次/分,R20次/分,BP180/11OmmHg。一般情況可,頭顱五官未見異常,雙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76次/分,心律齊,心音無增強及減弱,未聞及雜音。舌質紅,苔薄黃,脈弦而有力。
輔助檢查:血尿便常規(guī)正常,血糖5.5mmol/L,心電圖正常。
【答題要求】
根據(jù)上述病例摘要,完成書面辨證論治。
正確答案:一、西醫(yī)診斷依據(jù)
(1)間斷性頭痛六年,加重五天。
(2)查體:心率76次/分,心律齊,BP180/11OmmHG。
(3)血尿便常規(guī)正常,血糖5.5mmol/L,心電圖正常。
二、中醫(yī)辨證依據(jù)與病因病機分析
1.中醫(yī)辨證依據(jù)頭痛而眩,心煩易怒,夜寐不寧,面紅口苦,舌質紅,苔薄黃,脈弦而有力,可確診為頭痛肝陽上亢證。
2.病因病機分析肝失疏泄,肝陽偏亢,循經(jīng)上擾則頭痛而眩;肝火上亢則心煩易怒,夜寐不寧;面紅口苦,舌質紅,苔薄黃,脈弦而有力均為肝陽上亢之象。
三、入院診斷
1.西醫(yī)診斷高血壓病3級(高危)。
2.中醫(yī)疾病診斷頭痛。
3.中醫(yī)辨證診斷肝陽上亢。
四、中醫(yī)治療
1.中醫(yī)治法平肝潛陽,息風止痛。
2.所選方劑名稱天麻鉤藤飲加減。
3.藥物組成、劑量及煎服法天麻15G、鉤藤12G、生石決明15G、牛膝12G、桑寄生12G、杜仲1OG、梔子15G、黃芩15G、珍珠母15G;3劑,水煎服,日一劑,分兩次服用。
五、西醫(yī)治療原則與方法
1.減輕體重,減少鈉鹽的攝入,補充鈣和鉀鹽,減少脂肪的攝入,增加運動。
2.降壓藥物治療將血壓降至140/90mmHG以下,可以采用兩種降壓藥合用。6.肺結核鑒別診斷
正確答案:肺結核可酷似任何肺病,容易誤診,特別是當其臨床或X線表現(xiàn)不典型,實驗室資料似乎提示某一疾病,而醫(yī)師又未作全面分析時,可錯診錯治而造成不良后果。下列疾病尤應仔細鑒別。
1.肺癌:中央型肺癌常有痰中帶血,肺門附近有陰影,與肺門淋巴結結核相似。周圍型肺癌呈球形、分葉狀塊影,有時與結核球需要鑒別。肺癌多發(fā)生在40歲以上男性,常無毒性癥狀,而有刺激性咳嗽、明顯胸痛和進行性消瘦。X線等影像學檢查,結核球周圍可有衛(wèi)星病灶、鈣化;癌腫病灶邊緣常有切跡、毛刺,胸部影像學檢查、痰結核菌和脫落細胞檢查,以及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和活組織檢查有助于鑒別診斷。結素試驗在結核病多為陽性,有時也可作參考。血清唾液酸和癌胚抗原測定可以提示癌癥,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診斷結核病等輔助檢查有時也有幫助。還要注意肺癌與結核并存的可能。對于經(jīng)上述檢查仍不能排除肺癌者應及早剖胸探查,以免失去手術治療的機會。
2.肺炎:有輕度咳嗽、低熱的支原體肺炎、病毒性肺炎和過敏性肺炎(嗜酸性粒細胞肺浸潤癥)在X線上有肺部炎癥征象,與早期浸潤型肺結核相似。對這些一時不能鑒別的病例,不宜急于采取抗結核治療。支原體肺炎在短時間內(nèi)(2~3周)可自行消散;過敏性肺炎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且肺內(nèi)浸潤常呈游走性。細菌性肺炎有發(fā)熱、咳嗽、胸痛和肺內(nèi)大片炎癥、須與干酪性肺炎相鑒別。但細菌性肺炎起病急驟,除高熱、寒戰(zhàn)外,口唇可有皰疹,咳鐵銹色痰,痰中結核菌陰性,而肺炎球菌等病原菌陽性。在有效抗生素治療下,肺部炎癥一般可在3周左右完全消失。
3.肺膿腫:浸潤型肺結核伴空洞須與肺膿腫相鑒別。肺結核好發(fā)于上葉鎖骨上下或下葉背段。但下葉肺結核特別應注意與下葉肺膿腫相鑒別。后者起病較急,發(fā)熱高,膿痰多,痰中無結核菌,但有多種其他細菌,血白細胞總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增多,抗生素治療有效。慢纖洞型肺結核伴繼發(fā)感染時易與慢性肺膿腫混淆,后者痰結核菌陰性。
4.慢性支氣管炎: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癥狀酷似慢纖洞型肺結核,但前者X線檢查僅見肺紋理加深或正常;后者X線則顯示結核病灶,痰結核菌陽性。7.盆腔炎診斷
正確答案:(一)急性盆腔炎的診斷
1.病史:近期有經(jīng)期、產(chǎn)后、婦產(chǎn)科手術、房事不潔等發(fā)病因素。
2.臨床表現(xiàn)急性病容,面紅耳赤,高熱不退,小腹疼痛難忍,赤白帶下或惡露量多,甚至如膿血??砂楦姑?、腹瀉、尿頻、尿急等。
3.檢查:腹部檢查可由下腹部肌緊張、壓痛、反跳痛。婦科檢查可見陰道充血、膿性分泌物較多;宮頸充血;宮體觸壓痛拒按,宮體兩側壓痛明顯,甚至觸及包塊;盆腔形成膿腫,位置較低者則后穹隆飽滿,有波動感。血常規(guī)檢查可見白細胞升高,粒細胞更明顯。陰道、宮腔分泌物或血培養(yǎng)可見致病菌。后穹隆穿刺出膿液。B超見盆腔內(nèi)炎性滲出液或腫塊。
(二)慢性盆腔炎的診斷
1.病史:既往有急性盆腔炎、陰道炎、節(jié)育及婦科手術感染史,或不潔性生活史。
2.臨床表現(xiàn):下腹部疼痛,痛連腰骶,可伴低熱起伏,容易疲勞,勞則復發(fā),帶下增多,月經(jīng)不調(diào),甚至不孕。
3.檢查:婦科檢查可有子宮觸壓痛,活動受限,宮體一側或兩側附件增厚,壓痛,甚至觸及炎性腫塊。B超、子宮輸卵管造影及腹腔鏡檢查有助于診斷。8.【病例摘要】某女,30歲,教師。于2011年1月4日就診。
患者于3天前食辛辣肥甘之品后,出現(xiàn)尿頻、尿急、尿道灼痛,患者未予重視,又食肥甘厚味之品,今日不適癥狀加重而來診治?,F(xiàn)癥見:尿頻、尿急,排尿時自覺尿道灼痛,小腹脹痛,不思飲食,睡眠欠佳,舌質紅,苔黃膩,脈數(shù)滑。T36.6℃,P80/min,R18/min,BP120/80mmHg。小腹正中壓痛,無反跳痛,雙腎區(qū)無叩痛。尿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細菌培養(yǎng)示:有大腸桿菌生長。泌尿系B超示:未見異常。
【答題要求】根據(jù)給出的病例資料,按住院病歷的書寫格式完成書面辨證施治
正確答案:基本資料:某女,30歲,教師。于2011年1月4日就診。
主訴:尿頻、尿急、尿痛3天。
現(xiàn)病史:患者于3天前食辛辣肥甘之品后,出現(xiàn)尿頻、尿急、尿道灼痛,患者未予重視,又食肥甘厚味之品,今日不適癥狀加重而來診治。現(xiàn)癥見:尿頻、尿急,排尿時尿道灼痛,小腹脹悶,不思飲食,睡眠欠佳。
既往史:既往體健,無肝炎、結核病史及腹部外傷史。
過敏史:未發(fā)現(xiàn)。
其他情況:無特殊情況。
體格檢查:T36.6℃,P80/min,R18/min,BP120/80mmHG。發(fā)育正常,營養(yǎng)中等,神清語利,查體合作。舌質紅,苔黃膩,脈數(shù)。全身皮膚黏膜無黃染及出血點,周身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頸無抵抗,氣管居中,甲狀腺不大。胸廓對稱無畸形,雙側呼吸動度一致,叩診清音,肺肝相對濁音界在右側第5肋間,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啰音;心率80/min,律齊,各瓣膜聽診區(qū)未聞及雜音。腹軟,小腹正中壓痛,無反跳痛,未觸及肝脾,全腹叩診鼓音,無移動性濁音,腸鳴音正常;脊柱四肢無畸形,雙腎區(qū)無叩痛,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實驗室檢查:尿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細菌培養(yǎng)示:有大腸桿菌生長。泌尿系B超示:未見異常。
中醫(yī)辨病辨證依據(jù):
中醫(yī)辨病依據(jù):根據(jù)患者尿頻、尿急、尿道灼痛等,中醫(yī)診斷為淋證。
中醫(yī)辨證依據(jù):根據(jù)患者尿頻、尿急,排尿時尿道灼痛,小腹脹悶,不思飲食,睡眠欠佳,舌質紅,苔黃膩,脈數(shù)等,辨為膀胱濕熱證。
病因病機分析:患者食辛辣肥甘之品,導致脾胃運行功能失常,濕熱內(nèi)生,阻滯于中焦,下注膀胱,則尿頻、尿急、尿道灼痛;又食肥甘厚味之品后,濕熱更甚,則不適癥狀加重;濕熱阻滯,氣機不行則小腹脹悶,不思飲食;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為膀胱濕熱之象。
西醫(yī)診斷依據(jù):
1.患者,女,30歲,尿頻、尿急、尿痛3天。
2.小腹正中壓痛,無反跳痛,雙腎區(qū)無叩痛。
3.尿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細菌培養(yǎng)示有大腸桿菌生長。泌尿系B超示:未見異常。
西醫(yī)鑒別診斷:本病需與腎盂腎炎鑒別。腎盂腎炎常有慢性病史,全身癥狀較重,常伴腰痛、高熱,可資鑒別。
診斷:
中醫(yī)診斷:淋證(膀胱濕熱)
西醫(yī)診斷:急性膀胱炎
治法:清熱利濕,通利小便。
方藥:八正散加減。
黃柏12G,山梔12G,大黃9G,滑石20G,瞿麥15G,萹蓄15G,茯苓12G,澤瀉12G,車前子20G。
服法:水煎服,日1劑,每次150ml,每日2次。
調(diào)護:調(diào)情志,慎起居,忌食辛辣,注意衛(wèi)生。
西醫(yī)治療原則:
1.一般治療休息,多飲水。
2.抗感染治療。9.有機磷殺蟲藥中毒診斷
正確答案:臨床癥狀:
1.毒蕈堿樣癥狀惡心、嘔吐、腹痛、多汗、尚有流淚、流涕、流涎、腹瀉、尿頻、大小便失禁、心跳減慢和瞳孔縮小。支氣管痙攣和分泌物增加、咳嗽、氣急,嚴重患者出現(xiàn)肺水腫。
2.煙堿樣癥狀:面、眼瞼、舌、四肢和全身橫紋肌發(fā)生肌纖維顫動,甚至全身肌肉強直性痙攣?;颊叱S腥砭o束和壓迫感,而后發(fā)生肌力減退和癱瘓。呼吸肌麻痹引起周圍性呼吸衰竭。
交感神經(jīng)節(jié)受乙酰膽堿刺激,其節(jié)后交感神經(jīng)纖維末梢釋放兒茶酚胺使血管收縮,引起血壓增高、心跳加快和心律失常。
3.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乙酰膽堿刺激后有頭暈、頭痛、疲乏、共濟失調(diào)、煩躁不安、譫妄、抽搐和昏迷。10.腎病綜合征診斷
正確答案:(1)蛋白尿>3.5G/D。
(2)血漿白蛋白<30G/L。
(3)水腫。
(4)血脂升高。
其中(1)和(2)是診斷的必要條件。11.嘔吐調(diào)護
正確答案:1.病室內(nèi)保持整潔,空氣流通清新,及時清除嘔吐物。寒邪犯胃和脾胃虛寒者應注意防寒保暖。
2.嘔吐嚴重者應臥床休息,不宜過多翻身。吐后不宜立即進食。嘔吐時宜取側臥位,輕拍其背,吐后用溫水漱口。對臥床不起或神志不清者可將頭偏向一側,以免嘔吐物嗆入氣道而窒息。
3.觀察和記錄嘔吐物內(nèi)容、顏色、氣味、次數(shù)和時間等。必要時留樣送檢。
如見下列情況,應立即報告醫(yī)師,醫(yī)護協(xié)作處理:
(1)嘔吐劇烈、量多,伴見皮膚十皺、眼眶下陷,舌質紅且光,所致津虧液脫。
(2)嘔吐呈噴射狀,伴劇烈頭痛、項強、神志不清。
(3)嘔吐物中帶咖啡樣或鮮血。
(4)嘔吐頻繁,不斷加重或嘔吐物腥臭,伴有腹脹痛、拒按、無大便及矢氣。
(5)嘔吐頻作、頭昏頭痛、煩躁不安、嗜睡、呼吸深。
4.中藥湯劑宜小量漸進熱服。服藥前在舌面上滴姜汁數(shù)滴,稍帶片刻后再服藥??煽刂茋I吐。
5.嘔吐頻繁者,宜少量多餐。進食時保持心情舒暢。肝氣犯胃者可給理氣降氣食品,如蘿卜、生姜等;食積者可給山楂、米醋,并應節(jié)食;胃陰不足者可給木耳、蛋、鮮藕、乳之類;虛寒性嘔吐宜進溫熱性飲食,忌生冷不沾和肥甘厚味之品,尤忌甜食。
6.加強情志護理,消除其恐懼緊張心理。尤其是肝氣犯胃者,要保持心情舒暢。囑患者注意保暖,講究飲食衛(wèi)生,做到飲食有節(jié)。12.舌與臟腑、經(jīng)絡、氣血的關系
正確答案:1)舌與臟腑氣血的關系:心和脾胃與舌的關系最為密切,舌為心之苗竅,又為脾之外候,舌苔乃胃氣所熏蒸所化。舌體(質)的血絡最豐富,與心主血脈的功能有關。舌的靈活運動,可調(diào)節(jié)聲音,形成語言,義與心主神明有關,因此,舌象首先反映心的功能活動,而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主宰全身臟腑氣血的功能活動,所以望舌亦可以了解臟腑氣血的疾病。
2)舌與經(jīng)絡的關系:舌和臟腑是通過經(jīng)絡和經(jīng)筋循行,直接或間接地聯(lián)系起來的。手少陰心經(jīng)之別系舌本;足太陰脾經(jīng)連舌本,散舌下;足少陰腎經(jīng)夾舌本;足厥陰肝經(jīng)絡舌本;足太陽之筋,其支者,別入絡舌本;足少陽之筋,入系舌本等。臟腑的精氣上榮于舌,臟腑的病變也必然影響精氣而反映于舌象。
3)臟腑在舌面上的分布:舌尖屬心肺,舌邊屬肝膽,中心屬脾胃,舌左邊屬肝,右邊屬膽,舌根屬腎。13.問診的內(nèi)容
正確答案:問診的內(nèi)容包括一般情況、主訴、現(xiàn)病史、既往史、個人生活史、家族史等。詢問之時,應根據(jù)對象,如初診或復診、門診或住院等實際情況,有針對性詢問。其中間"現(xiàn)在癥狀"為重要部分。
1.問寒熱:問寒熱是指詢問病人有無怕冷或發(fā)熱的感覺。
(1)惡寒發(fā)熱:惡寒,是病人有怕冷的感覺,遂蓋被加衣,近火取暖仍不能解寒;發(fā)熱,是病人體溫升高,或體溫正常,病人全身或局部有發(fā)熱的感覺。
惡寒重,發(fā)熱輕:為表寒證。是外感寒邪所致。
發(fā)熱重,惡寒輕:為表熱證。是外感熱邪所致。
發(fā)熱輕,惡風自汗:為太陽中風證。是外感風邪所致。
(2)但寒不熱:指患者只感怕冷而不覺發(fā)熱的癥狀。根據(jù)發(fā)病急緩,病程長短,可分為二種類型。
1)新病惡寒:多因感受寒邪較重,陽氣郁遏,皮毛失其溫煦所致。病人突然惡寒,四肢不溫,或腹部冷痛,或咳喘痰鳴者,為里實寒證。
2)久病畏寒:多因陽氣虛衰,形體失于溫煦所致。病人經(jīng)常畏寒肢冷,得溫可緩,舌淡嫩,脈沉遲無力等,為里寒證。
(3)但熱不寒:病人但感發(fā)熱,而無怕冷感覺,可見于熱證。
1)壯熱:病人身發(fā)高熱,持續(xù)不退(39℃以上),可見滿面通紅,口渴欲冷飲,大汗出,脈洪大等癥,屬里實證。
2)潮熱:病人定時發(fā)熱或定時熱甚,有一定規(guī)律,如潮汐之有定時。
陽明潮熱:熱勢較高,日晡熱甚(下午3~5時),兼見腹脹便秘,屬陽明腑實證。
濕溫潮熱:身熱不揚(即皮膚初按之不覺很熱,但捫之稍久即感灼手),午后熱甚,兼見頭身困重等癥,屬濕溫證。
陰虛潮熱:午后或入夜低熱,有熱自骨向外透發(fā)的感覺,兼見顴紅、盜汗等癥,屬陰虛證。
3)微熱:即輕度發(fā)熱,其熱勢較低,多在37~38℃之間,常見于某些內(nèi)傷病和溫病后期。余邪未清或正氣虛弱,抗病力弱,使病情遷延難解,處于正虛邪弱階段。
4)氣虛發(fā)熱:長期微熱,煩勞則甚,或高熱不退,兼見少氣自汗,倦怠乏力等癥。
5)小兒夏季熱:小兒在夏季時長發(fā)熱不已,至秋涼時不治自愈,是氣陰兩虛所致。
(4)寒熱往來:指惡寒與發(fā)熱交替發(fā)作,故又稱往來寒熱。是正邪相爭,互為進退的病理表現(xiàn),為半表半里證的特征,可見于少陽病和瘧疾。
1)寒熱往來,發(fā)無定時:病人時冷時熱,一日發(fā)作數(shù)次,無時間規(guī)律,可見于少陽病,主半表半里證。
2)寒熱往來,發(fā)有定時:寒戰(zhàn)與高熱交替發(fā)作,發(fā)有定時,每日發(fā)作一次,或二三日發(fā)作一次,并兼頭痛劇烈、口渴、多汗等癥,常見于瘧疾。14.痢疾調(diào)護
正確答案:1.嚴格執(zhí)行消化道隔離。如分室隔離或嚴格的床邊隔離。病室要有防蠅設備,熱證宜清爽干燥,寒證當保暖向陽。
2.急性期要臥床休息,慢性患者可適當鍛煉以增強體質。便后注意保持肛周清潔。
3.每日留取大便送檢,必要時留取培養(yǎng)標本,并詳細記錄。
4.重癥患者要做好口腔護理和皮膚護理。
5.觀察患者神志、面色、嘔吐、腹痛、生命體征及大便次數(shù)、性狀、顏色等情況。如突然出現(xiàn)高熱、面白.冷汗、手足厥逆、脈微而數(shù)、血壓下降,甚至神昏等癥時應立即報告醫(yī)師,配合搶救。
6.飲食要清淡、細軟、少渣并易于消化,忌食生冷、油膩、辛辣、煎炸之品。嘔吐者暫禁飲食,可飲桔汁、淡鹽水、茶水等以補充水分,必要時遵醫(yī)囑靜脈補液。
7.做好衛(wèi)生宣教及出院指導。讓患者及家屬了解本病的預防知識,注意飲食衛(wèi)生。
加強預防宣傳,消滅蒼蠅。在夏季痢疾好發(fā)季節(jié),可常服用大蒜,能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15.診小兒脈
正確答案:診小兒脈與診成人脈有所不同。小兒寸口部位狹小,難以區(qū)分寸、關、尺三部,再則小兒就診時容易驚哭,驚則氣亂,氣亂則脈無序,故難以診查。因此,小兒科診病注重辨形色,審苗竅。后世醫(yī)家有一指總候三部的方法,是診小兒脈的主要方法。小兒脈象一般只診沉浮、遲數(shù)、強弱、緩緊,以辨別陰陽、寒熱、表里和邪正盛衰,不詳求二十八脈。三歲以下的小兒,一息7~8至為平脈;五六歲小兒,一息六至為平脈,七至以上二為數(shù)脈,4~5至為遲脈。數(shù)為熱,遲為寒,浮數(shù)為陽,沉遲為陰。強弱可測虛實,緩緊可測邪正。沉滑為食積,浮滑為風痰。緊主寒,緩主濕,大小不齊多食滯。16.感冒辨證論治
正確答案:感冒的臨床表現(xiàn),初期一般多見鼻塞、流涕、噴嚏、聲重、惡風,繼而發(fā)熱、咳嗽、咽癢或痛、頭痛、身楚不適等。病程5~7天。一般傷風全身癥狀不重,少有傳變。時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常突然惡寒,甚至寒戰(zhàn)、高熱,周身疼痛,全身癥狀明顯且可化熱入里,變生它病。由于感邪有輕有重,正氣強弱不同,四時六氣有別,故癥狀、脈癥亦各有千秋。
因本病為邪在肺衛(wèi),故辨證屬于表實證,但必須根據(jù)證情,求其病邪的性質,區(qū)別風寒、風熱和暑濕兼夾之證。治療應采取解表達邪的原則,風寒治以辛溫發(fā)汗,風熱治以辛涼清解,暑濕雜感者又當清暑祛濕解表。虛體感邪則應扶正與解表并施,不可專行發(fā)散,重傷肺氣。
1.風寒證:治以辛溫解表。方用荊防敗毒散為主方。
2.風熱證:治以辛涼解表。方用銀翹散為主方。
3.暑濕證:治以清暑祛濕解表。方用新加香薷飲為主方。
4.其他:①氣虛感冒治以益氣解表,方用參蘇飲為主方;②陰虛感冒治以滋陰解表,方用加減葳蕤湯為主方。17.肺癆調(diào)護
正確答案:肺癆是一種傳染性疾病,歷代醫(yī)家一貫強調(diào)對本病應防重于治,如元代上清紫庭追癆仙方主張病者死后火化,防其傳染旁人。故肺癆患者應隔離治療或少到公共場所去,其衣被等應煮沸消毒后清洗,痰液等排泄物應消毒處理。探視患者應戴口罩,氣虛、饑餓、勞倦等身體狀況欠佳時忌探視病人或吊喪,必要時身佩安息香,或用雄黃擦鼻。青少年的有效預防方法是進行滅活卡介苗預防接種。平素保養(yǎng)元氣,愛惜精血,注意營養(yǎng),加強體育鍛煉,可以提高抗御癆蟲侵襲的能力。既病之后,不但要耐心治療,更應重視攝身,戒酒色,節(jié)起居,禁惱怒,息妄想,慎寒溫,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加強食養(yǎng),可吃甲魚、團魚、老鴨、牛羊乳、蜂蜜,或常食豬羊肺以臟補臟,以及白木耳、百合、山藥、梨、藕、枇杷之類,以補肺潤肺生津。忌食辛辣刺激動火燥液之物,如辣椒、蔥、姜等。18.腰椎間盤突出癥概述
正確答案:椎間盤位于相鄰兩椎體之間,有內(nèi)外、外兩部構成,外部為纖維環(huán),由多層呈環(huán)狀排列的纖維軟骨環(huán)組成,圍繞在髓核的周圍,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纖維堅韌而有彈性;內(nèi)部為髓核,是一種富有彈性的膠狀物質,有緩和沖擊的作用。成年人,椎間盤發(fā)生退行性改變,纖維環(huán)中的纖維變粗,發(fā)生玻璃變性以致最后破裂,使椎間盤失去原有的彈性,不能擔負原來承擔的壓力。在過度勞損,體位驟變,猛力動作或暴力撞擊下,纖維環(huán)即可向外膨出,從而髓核也可經(jīng)過破裂的纖維環(huán)的裂隙向外突出,這就是所謂的椎間盤突出。19.肺炎喘嗽病因病機
正確答案:引起肺炎喘嗽的病因主要有外因和內(nèi)因兩大類。外因主要是感受風邪,小兒寒溫失調(diào),風邪外襲而為病,風邪多夾熱或夾寒為患,其中以風熱為多見。小兒肺臟嬌嫩,衛(wèi)外不固,如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喂養(yǎng)失宜,久病不愈,病后失調(diào),則致正氣虛弱,衛(wèi)外不固,腠理不密,而易為外邪所中。
肺炎喘嗽的病變主要在肺。肺為嬌臟,性喜清肅,外合皮毛,開竅于鼻。感受風邪,首先侵犯肺衛(wèi),致肺氣郁閉,清肅之令不行,而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痰壅、氣促、鼻煽等癥。痰熱是其病理產(chǎn)物,常見痰熱膠結,阻塞肺絡,亦有痰濕阻肺者,肺閉可加重痰阻,痰阻又進一步加重肺閉,形成宣肅不行,癥情加重。
肺主治節(jié),肺氣郁閉,氣滯血瘀,心血運行不暢,可致心失所養(yǎng),心氣不足,心陽虛衰的危重變證。亦可因邪熱熾盛化火,內(nèi)陷厥陰,出現(xiàn)高熱動風證候。若影響脾胃升降,濁氣停聚,大腸之氣不行,可出現(xiàn)腹脹、便秘等腑實證候。
重癥肺炎或素體虛弱之患兒,患病之后常遷延不愈,難以恢復,如體稟營虛衛(wèi)弱者,可致長期不規(guī)則發(fā)熱,或寒熱往來,自汗;體稟陰液不足者,可形成發(fā)熱以夜間為甚,手足心灼熱,盜汗、夜寐不寧等癥。20.問汗
正確答案:汗是津液的組成部分,由陽氣蒸化津液,從玄府出于體表。正常的汗有調(diào)和營衛(wèi)、滋潤皮膚等作用。詢問病人出汗的異常情況要著重了解病人有汗無汗、出汗時間、多少、部位以及主要兼癥等。
1.自汗病人日間出汗,活動尤甚,兼見畏寒神疲乏力等癥,屬陽虛、氣虛。
2.盜汗病人入睡時汗出,醒則汗止,兼見潮熱顴紅等癥,屬陰虛。
3.大汗
(1)實證:病人蒸蒸發(fā)熱,汗出不已,兼面赤,口渴飲冷,脈洪大。多因表邪入里化熱,或風熱內(nèi)傳,里熱亢盛,蒸津外泄,故壯熱汗處量多。
(2)虛證:冷汗淋漓兼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微欲絕。因陽氣暴脫,津無所依而外泄。
4.戰(zhàn)汗病人先惡寒戰(zhàn)栗,表情痛苦,幾經(jīng)掙扎而后汗出者為戰(zhàn)汗。見于傷寒病邪正相爭劇烈之時,是疾病發(fā)展的轉折點。如汗出后熱退脈緩,則是邪去正安、疾病好轉的表現(xiàn);如汗出后仍然高熱,脈來急疾,則是邪盛正衰,疾病惡化的表現(xiàn)。
5.局部汗出
(1)但頭汗出:病人僅頭部或頭頸部出汗較多。
頭面多汗,兼見頭身困重、身熱不揚、脘悶、苔黃膩者,由中焦?jié)駸嵘险羲?,為濕溫頭汗。
頭面多汗,兼見面赤、心煩、口渴、舌尖紅苔薄黃、脈數(shù)者,由上焦邪熱蒸于頭面所致,為風熱頭汗。
額部汗出如油,四肢厥冷,氣喘脈微者,由虛陽上越,津隨陽泄所致,為亡陽汗出。
(2)半身汗:病人僅半側身體有汗,或為左側,或為右側,或為下半身。屬患側(無汗一側)經(jīng)脈阻閉,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可見于中風、痿、癱等證。
(3)手足心汗:即病人手足心出汗較多,其原因多與脾胃有關。脾胃有病,運化失常,津液旁達于四肢而手足心汗出。21.腎病綜合征概念
正確答案:腎病綜合征是由各種病因和不同病理類型引起腎小球受損,表現(xiàn)為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癥(30G/L)、水腫、高脂血癥一組臨床綜合征。2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處理原則
正確答案:1.對癥治療:病情較重或發(fā)熱者或年老體弱者應臥床休息,忌煙,多飲水,室內(nèi)保持空氣流通。如有發(fā)熱、頭痛,可選用解熱止痛片如復方阿司匹林、去痛片等口服。咽痛可用消炎喉片含服,局部霧化治療。鼻塞、流鼻涕可用1%麻黃素滴鼻。
2.抗菌藥物治療:如有細菌感染,可選用適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紅霉素、螺旋霉素、氧氟沙星。單純的病毒感染一般可不用抗生素。
化學藥物治療病毒感染,尚不成熟。嗎啉胍(ABOB)對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病毒有一定療效。阿糖腺苷對腺病毒感染有一定效果。利福平能選擇性抑制病毒RNA聚合酶,對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有一定的療效。近年發(fā)現(xiàn)一種人工合成的、強有力的干擾素誘導劑--聚肌胞(簡稱polyI:C)可使人體產(chǎn)生干擾素,能抑制病毒的繁殖。
3.中醫(yī)治療:采用中成藥或辨證施治的原則對上呼吸道感染有其獨到之處。23.消化性潰瘍鑒別診斷
正確答案:1.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有消化不良癥狀而無潰瘍或其他器質性疾病如慢性胃炎,十二指腸炎或膽道疾病者。此癥頗常見,多見于年輕婦女。有時癥狀酷似十二指腸潰瘍但x線及胃鏡檢查卻無潰瘍發(fā)現(xiàn)??捎形讣埩p退,表現(xiàn)為餐后上腹飽脹不適,噯氣、反酸、惡心和無食欲,服用制酸藥不能緩解,但服用甲氧氯普胺(胃復安)或嗎丁啉后可獲改善。患者常有神經(jīng)官能癥表現(xiàn),諸如焦慮失眠、神經(jīng)緊張、情緒低落、憂郁等,也可伴有腸道易激綜合征,表現(xiàn)為結腸痙攣性腹痛或無痛性腹瀉,心理治療或鎮(zhèn)靜安定藥有時奏效。
2.慢性胃、十二指腸炎:常有慢性無規(guī)律性上腹痛,胃鏡檢查示慢性胃竇炎和十二指腸球炎但無潰瘍,是主要的診斷和鑒別手段。
3.胃泌素瘤亦稱zolinger-ellison綜合征,是胰腺非β細胞瘤分泌大量胃泌素所致,特點是高胃泌素血癥,高胃酸分泌,和多發(fā)性、難治性消化性潰瘍。腫瘤往往很小(15mmol/h,基礎(胃)酸排出量/最大酸排出量(bao/mao)60%;②x線檢查常示非典型位置的潰瘍。特別是多發(fā)性潰瘍。伴胃內(nèi)大量胃液和增粗的胃黏膜皺襞;③難治性潰瘍,常規(guī)胃手術不奏效,術后易復發(fā);④伴腹瀉;⑤血清胃泌素>500ng/l(正常<100ng/l)。最近報道用h-受體拮抗藥有效,但療效不鞏固,常須切除腫瘤或作全胃切除術。
4.胃癌:胃潰瘍與潰瘍型胃癌之區(qū)別極為重要,但有時比較困難。一些潰瘍型胃癌在早期,其形態(tài)和臨床表現(xiàn)可酷似良性潰瘍,甚至治療后可暫愈合(假愈),故有主張對所有胃潰瘍患者都應進行胃鏡檢查,在潰瘍邊緣作多點活檢,明確潰瘍的性質。24.心悸辨證論治
正確答案:辨驚悸與怔忡:大凡驚悸發(fā)病,多與情緒有關,可由驟遇驚恐,憂思惱怒,悲哀過極或過度緊張而誘發(fā),多為陣發(fā)性,病來雖速,病情較輕,實證居多,病勢輕淺,可自行緩解,不發(fā)時如常人。怔忡多由久病體虛、心臟受損所致,無精神因素亦可發(fā)生,常持續(xù)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動后加重,病情較重,每屬實證,或虛中夾實,病來雖漸,不發(fā)時亦可見臟腑虛損癥狀。驚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辨虛實:心悸證候特點多為虛實夾雜,虛者指臟腑氣血陰陽虧虛,實者多指痰飲、瘀血、火邪之類。辨證時,要注意分清虛實的多寡,以決定治療原則。
辨脈象。觀察脈象變化是心悸辨證中重要的客觀內(nèi)容,常見的異常脈象如結脈、代脈、促脈、澀脈、遲脈,要仔細體會、掌握其臨床意義。臨床應結合病史、癥狀,推斷脈癥從舍。一般認為,陽盛則促,數(shù)為陽熱,若脈雖數(shù)、促而沉細、微細,伴有面浮肢腫,動則氣短,形寒肢冷,舌淡者,為虛寒之象。陰盛則結,遲而無力為虛,脈象遲、結、代者,一般多屬虛寒,其中結脈表示氣血凝滯,代脈常為元氣虛衰、臟氣衰微。凡久病體虛而脈象弦滑搏指者為逆,病情重篤而脈象散亂模糊者為病危之象。
辨病情:對心悸的臨床辨證應結合引起心悸原發(fā)疾病的診斷,以提高辨證準確性,如功能性心律失常所引起的心悸,常表現(xiàn)為心率快速型心悸,多屬心虛膽怯,心神動搖;冠心病心悸,多為氣虛血瘀,或由痰瘀交阻而致;風心病引起的心悸,以心脈痹阻為主;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心悸,多由邪毒外侵,內(nèi)舍于心,常呈氣陰兩虛,瘀阻絡脈證。
1.心虛膽怯:治以鎮(zhèn)驚定志,養(yǎng)心安神。方用安神定志丸加減。
2.心血不足:治以補血養(yǎng)心,益氣安神。方用歸脾湯加減。
3.陰虛火旺:治以滋陰清火,養(yǎng)心安神。力'用天下.補心丹加減。
4.心陽不振治以溫補心陽,安神定志。方用桂枝龍骨牡蠣湯加減。
5.水飲凌心:治以振奮心陽,化氣行水。方用苓桂術甘湯加減。
6.心血瘀阻:治以活血化瘀,理氣通絡。方用桃仁紅花煎加減。25.有機磷殺蟲藥中毒概述
正確答案:屬于有機磷類的常用農(nóng)藥包括甲拌磷、內(nèi)吸磷、對硫磷、敵敵畏、樂果、敵百蟲、馬拉硫磷等。一般中毒的原因是直接皮膚接觸、呼吸道吸入及誤服、誤用。經(jīng)皮膚吸收,進展緩慢;經(jīng)口及呼吸道吸入,進展快速。26.望皮膚
正確答案:皮膚為一身之表,衛(wèi)氣循行其間,內(nèi)合臟腑。感受外邪,皮表首當其沖。臟腑氣血的病變,也可通過經(jīng)絡反映于肌表。因此,望皮膚色澤、形態(tài)的異常,可以了解邪氣的性質和氣血津液的盛衰,測知內(nèi)臟的病變,判斷疾病的預后。
1)望斑疹
斑:色紅,點大成片,平攤于皮下,摸之不應手。多是溫病邪入營、血或熱郁肺胃,充斥內(nèi)外,營血熱熾,透于肌表,或體內(nèi)諸虛,氣不攝血而致。由于病機不同有陰斑和陽斑之分,陰斑與陽斑比較見下表。
疹:形如粟粒,色紅而高起,摸之礙手,多有風熱,時疫侵襲肺衛(wèi),發(fā)于肌表而致,由于病機不同而分為麻疹、風疹、癮疹,各類疹的比較見下表。
2)白:白色粟粒狀疹,內(nèi)含漿液,晶瑩光亮,是濕溫、暑濕濕郁肌膚所致。白有晶、枯之分。
3)瘡瘍
癰:紅腫高大。根盤緊束,焮熱疼痛,屬陽證,濕熱火毒而致。
疽:漫腫無頭,膚色不變,不熱少痛,屬陰證,寒痰凝滯,致五臟風毒積熱。
疔:初起頭小根深,頂端色白而痛,麻木發(fā)癢,多因暴氣毒邪而致。27.房室傳導阻滯
正確答案:房室傳導阻滯是指房室交界區(qū)脫離了生理不應期后,心房沖動傳導延遲或不能傳導到心室??砂l(fā)生于房室結、希氏束及束支等不同部位。28.房室傳導阻滯診斷及治療
正確答案:1.第一度房室傳導阻滯
診斷:①無自覺癥狀,可僅有第一心音減弱;②心電圖表現(xiàn):每個心房沖動都傳導至心室,但P-R間期超過0.20s,QRS波群形態(tài)正常。
治療:不需特殊治療。
2.第二度MoBitzⅠ型房室傳導阻滯(文氏現(xiàn)象)
診斷:①心室率明顯緩慢者,可有乏力、頭暈、心悸、氣短等,第一心音強弱不等,有心跳間歇;②心電圖表現(xiàn):A.P-R間期遞增直至一個P波受阻不能下傳心室;B.相鄰P-R間期呈遞減,直至一個P波不能下傳心室;C.包含受阻P波在內(nèi)的RR間期小于正常竇性PP間期的兩倍;D.上述表現(xiàn)周而復始,形成4:3、3:2等房室傳導。
治療:心室率不過慢者,無需進行治療。
3.第二度MoBitzⅡ型房室傳導阻滯(莫氏現(xiàn)象)
診斷:①癥狀同MoBitzⅠ型,有心跳間歇,但第一心音強度相等;②心電圖表現(xiàn):心房沖動傳導突然阻滯,但P-R間期恒定不變(正?;蜓娱L),間有P波后QRS波脫落,形成3:2、2:1等房室傳導。
治療:如心室率過慢,伴有血流動力學障礙,甚至有ADAms-StokEs綜合征發(fā)作者,應給予適當治療(同第三度)。
4.第三度房室傳導阻滯
診斷:①常有眩暈、乏力、心悸或阿-斯綜合征發(fā)作。心率慢而規(guī)則,30~40次/分,第一心音強弱不等,有"大炮音";②心電圖表現(xiàn):A.心房與心室活動各自獨立,互不相關,P波與QRS波完全無關;B.心房率快于心室率,但房率、室率勻齊;C.心室起搏點通常在阻滯部位稍下方,心室率40~60次/分,QRS波群形態(tài)正常,心律亦較穩(wěn)定;如位于室內(nèi)傳導的遠端,心室率可低至40次/分以下,QRS波群增寬,心室節(jié)律常不穩(wěn)定。
治療:心室率過慢者,給予阿托品(0.5~2.0mG,靜脈注射),可提高心室率,適用于阻滯位于房室結的患者。異丙腎上腺素(1~4μmin靜脈滴注)可用于任何部位的房室傳導阻滯,但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時要十分慎重,因為可能導致嚴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對于癥狀明顯,心室率明顯緩慢者,應及早安置臨時性或永久性人工心臟起搏器。29.問頭痛、頭暈
正確答案:(1)根據(jù)頭痛部位,辨病在何經(jīng)。前額部連眉棱骨痛,屬陽明經(jīng)頭痛;偏頭痛,痛在兩側太陽穴附近甚者,屬少陽經(jīng)頭痛;后頭部連頸項痛,屬太陽經(jīng)頭痛;巔頂痛,為厥陰經(jīng)頭痛;頭痛連齒為少陽頭痛;頭痛暈沉,腹瀉有汗則為太陰脾經(jīng)頭痛。
(2)根據(jù)頭痛性質辨別外感內(nèi)傷和寒熱虛實
1)實證頭痛:發(fā)病急,病程短,頭痛劇烈,痛無休止??捎酗L寒、,風熱、風濕之分。
風寒頭痛:頭痛連項,遇風加重。為風寒之邪,阻塞足太陽經(jīng)脈而致。
風熱頭痛:頭痛怕熱,面目紅赤。風熱之邪上擾清竅。
風濕頭痛:頭痛如裹,肢體困重。為風濕之邪,阻遏陽氣,清陽不升。
2)虛證頭痛:具有發(fā)病慢,病程長,頭痛緩,時痛時止之特點。有氣虛、血虛、腎虛之不同。
氣虛頭痛:頭痛綿綿,過勞則甚。是為中氣虧損,清陽不升,腦府失養(yǎng)所致。
血虛頭痛:頭目眩暈,面色蒼白。為營血虧虛,不能上榮,清竅失養(yǎng)所致。
腎虛頭痛:頭腦空痛,腰膝酸軟。多為腎精不足,髓海不充所致。
(3)頭暈:是患者自覺頭腦有暈眩之感,病重者感覺自身或景物旋轉,站立不穩(wěn)。頭暈是臨床上常見的癥狀之一,可由很多原因引起。病人頭暈脹痛,兼見面赤耳鳴,口苦咽干者,為肝陽上亢所致。頭暈昏沉,兼見胸悶嘔惡痰多者,為痰濕內(nèi)阻所致。頭暈眼花,過勞或突然起立則甚,兼見面向舌淡,心悸失眠者,為氣血兩虧所致。頭暈耳鳴,遺精健忘,腰膝酸軟者,為腎精虧虛。30.支氣管哮喘處理原則
正確答案:1.去除病因:積極尋找過敏原,并避免接觸過敏原,避免進食過敏性物質等可預防哮喘發(fā)作。內(nèi)源性哮喘患者主要應防止呼吸道感染,一旦發(fā)生呼吸道感染應積極治療,以防引起哮喘發(fā)作。
2.使用支氣管解痙藥物常用的支氣管解痙藥物有以下幾種:
(1)茶堿類:如氨茶堿,對于輕度哮喘發(fā)作的患者可通過口服氨茶堿進行治療;中度發(fā)作者除口服氨茶堿外,還可在哮喘發(fā)作較重時臨時肌注或緩慢靜脈注射氨茶堿。
(2)β-受體激動劑:如腎上腺素、博利康尼、美喘清以及沙丁胺醇氣霧劑等。另外,本類藥物與氨茶堿類藥物配合使用時效果較好。
(3)糖皮質激素(激素):是目前國內(nèi)外首推的治療氣道非特異性炎癥的藥物,目前首要推廣激素吸入療法,常用的吸入劑是二丙酸倍氯米松。
(4)抗膽堿能類藥物:如阿托品、654-2、異丙阿托品等。
(5)其他:如鈣離子拮抗劑硝苯地平等可能通過抑制鈣離子內(nèi)流而緩解支氣管痙攣,緩解哮喘。
3.控制感染:選用對呼吸道感染常見的細菌有良好殺滅作用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如青霉素、頭孢拉啶、頭孢三嗪、頭孢他啶(復達欣)、悉復歡等。有條件的最好根據(jù)痰培養(yǎng)加藥物敏感試驗選用抗生素。
4.其他治療
(1)清除痰液、保持氣道通暢:及時除去痰液是保持氣道通暢的首要條件,可通過口服祛痰藥物如溴己新(必嗽平)、氯化銨或霧化吸入稀釋痰液,結合拍背促進痰液的排出,從而保持氣道通暢,有利于肺的通氣和防止窒息。
(2)吸氧:對于明顯缺氧的患者,應鼻導管吸氧。31.水腫辨證分型
正確答案:辨陽水和陰水。陽水:多因感受風邪、水濕、瘡毒、濕熱諸邪,導致肺失、宣降通調(diào),脾失健運而成。起病較急,病程較短,每成于數(shù)日之間。其腫多先起于頭面,由上至下,延及全身,或上半身腫甚,腫處皮膚繃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常兼見煩熱口渴,小便赤澀大便秘結等表、實、熱證。陰水:多因飲食勞倦、久病體虛等引起脾腎虧虛、氣化不利。所致。起病緩慢,多逐漸發(fā)生,或由陽水轉化而來,.病堡較長。其腫多先起于下肢,由下而上,漸及全身,或腰以下腫甚,腫處皮膚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復,甚則按之如泥,不煩渴,常兼見小便少但不赤澀,大便溏薄,神疲氣怯等里、虛、寒證。辨證雖然以陽水、陰水為綱,陽水和陰水有本質區(qū)別,但應注意,陽水和陰水之間在一定條件下亦可互相轉化,需用動態(tài)的觀點進行辨識。如陽水久延不退,正氣日虛,水邪日盛,便可轉為陰水;反之,若陰水復感外邪,肺失宣降,脾失健運,腫勢劇增,又可表現(xiàn)為以實證、熱證為主,而先按陽水論治。
1.陽水
(1)風水泛濫:治宜散風清熱,宣肺行水。方用越婢加術湯。
1)咽喉腫痛:可加板藍根、桔梗、連翹,以清咽散結解毒。
2)熱重尿少:可加鮮茅根以清熱利尿。
3)風寒偏盛:去石膏,加蘇葉、防風、桂枝,以助辛溫解表。
4)汗出惡風,衛(wèi)陽已虛:用防己黃芪湯加減,以助衛(wèi)行水。
(2)濕毒浸淫:治以宣肺解毒,利濕消腫。方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五味消毒飲。
1)膿毒甚者:重用蒲公英、紫花地丁。
2)濕盛而糜爛:加苦參、土茯苓。
3)風盛而瘙癢:加白鮮皮、地膚子。
4)血熱而紅腫:加丹皮、赤芍。
5)大便不通:加大黃、芒硝。
(3)水濕浸漬:治以健脾化濕,通陽利水。方用五皮飲合胃苓湯。
若腫甚而喘,加麻黃、杏仁、葶藶子宣肺瀉水而平喘。
(4)濕熱壅盛:治以分利濕熱。方用疏鑿飲子。
1)若腹?jié)M不減,大便不通者:可合己椒藶黃丸,以助攻瀉之力。
2)水在胸中,上迫于肺,肺氣不降:宜瀉肺行水,可用五苓散、五皮散等方合葶藶大棗瀉肺湯。
3)濕熱久羈,化燥傷陰,水腫與傷陰并見:可用豬苓湯以滋陰清熱利水。
4)濕熱下注膀胱,傷及血絡:加涼血止血藥,如大小薊、白茅根等。
2.陰水
(1)脾陽虛衰:治以溫運脾陽,以利水濕。方用實脾飲。
1)如氣短聲弱,氣虛甚者:可加人參、黃芪,以健脾補氣。
2)若小便短少:可加桂枝、澤瀉,以助膀胱化氣行水。
3)脾氣虛弱,氣失舒展,不能運化水濕:治宜健脾化濕??捎脜④甙仔g散加減,或加桂枝、黃芪益氣通陽,或加補骨脂、附子溫腎助陽,以加強氣化。
(2)腎氣衰微:治以溫腎助陽,化氣行水。方用濟生腎氣湯合真武湯。
1)若小便清長量多:去澤瀉、車前子,加菟絲子、補骨脂,以溫固下元。
2)若心悸、唇紺、脈虛數(shù)或結代,乃水邪上逆,心陽被遏,瘀血內(nèi)阻:宜重用附子,再加桂枝、炙甘草、丹參以溫陽化瘀。
3)若見喘促、汗出,脈虛浮而數(shù),是水邪凌肺,腎不納氣:宜重用人參、蛤蚧、五味子、山萸肉、牡蠣或吞服黑錫丹,以防喘脫之變。
3.其他
(1)正虛感邪:當以風水論治,兼顧正虛。方用越婢湯,加黨參、菟絲子等補氣溫腎之藥。
(2)腎陰虧虛:治以滋補腎陰為主,兼利水濕。方用左歸丸加澤瀉、茯苓、冬葵子等。
(3)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治以育陰潛陽。方用左歸丸加介類重鎮(zhèn)潛陽之品,如珍珠母、龍骨、牡蠣、鱉甲、桑寄生等。
(4)腎氣虛極,中陽衰敗,濁陰不降:宜附子合制大黃、黃連、半夏以解毒降濁。
此外,常合活血化瘀法,可用當歸、大黃、桂心、赤芍、益母草、澤蘭、桃仁、紅花等藥。32.【病例摘要】
患者,女,27歲。
患者于半月前出現(xiàn)發(fā)熱微惡寒、咽喉腫痛、肢體酸痛,經(jīng)抗菌、消炎止痛等處理后,咽喉腫痛消除,但肢體疼痛加重。
現(xiàn)癥:四肢肘膝關節(jié)疼痛呈游走性,痛處皮溫較高,得冷則舒,微惡風,汗出較多,口渴心煩,納呆,大便黏膩不下,小便黃?;颊咂剿叵彩承晾薄?/p>
查體:T37.2℃,P82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痛苦病容,四肢肘膝關節(jié)紅腫,膚溫升高,活動受限,壓痛明顯,未發(fā)現(xiàn)皮下結節(jié)及紅斑,余未見異常。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輔助檢查:血尿便常規(guī)未見異常,血沉30mm/h;抗溶血性鏈球菌"O"陽性;類風濕因子陰性;X線片示雙膝關節(jié)正側位片未見異常;心電圖正常。
【答題要求】
根據(jù)上述病例摘要,完成書面辨證論治。
正確答案:一、西醫(yī)診斷依據(jù)
(1)半月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2)四肢關節(jié)游走性疼痛。
(3)實驗室檢查:抗溶血性鏈球菌"O"陽性;血沉30mm/h;類風濕因子陰性;X線片示雙膝關節(jié)正側位片未見異常。
二、中醫(yī)辨證依據(jù)與病因病機分析
1.中醫(yī)辨證依據(jù)四肢肘膝關節(jié)疼痛呈游走性,痛處皮溫較高,得冷則舒,微惡風,汗出較多,口渴心煩,納呆,大便黏膩不下,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辨為風濕熱痹。
2.病因病機分析患者平素喜食辛辣,濕熱內(nèi)生,復感風熱,內(nèi)濕與風熱交感,襲于肌表則發(fā)熱惡寒,風熱之邪上攻咽喉,則咽喉腫痛,濕熱之邪流注肌肉、關節(jié)經(jīng)脈,故關節(jié)紅腫熱痛;汗出,煩躁,便黏,溲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均為濕熱之象。
三、入院診斷
1.西醫(yī)診斷風濕性關節(jié)炎。
2.中醫(yī)疾病診斷痹癥。
3.中醫(yī)辨證診斷風濕熱痹。
四、中醫(yī)治療
1.中醫(yī)治法清熱通絡,祛風除濕。
2.所選方劑名稱白虎加桂枝湯合宣痹湯加減。
3.藥物組成、劑量及煎服法生石膏12G、知母1OG、黃柏1OG、連翹15G、桂枝12G、防己15G、杏仁1OG、薏苡仁30G、滑石15G、赤芍15G;3劑,水煎服,日一劑,分兩次服用。
五、西醫(yī)治療原則與方法
1.一般治療休息、戒煙、多飲水、保持室內(nèi)空氣流通;清淡飲食,忌辛辣、肥甘,避風寒濕邪,注意休息。
2.藥物治療阿司匹林,腎上腺皮質激素,青霉素。33.【病例摘要】
患者,女,54歲。
患者高血壓史20年,長期服用降壓藥,反復頭痛2年,頭痛時多伴有血壓升高,近1周來因工作勞累,睡眠較少,頭痛又發(fā),伴眩暈耳鳴,腰膝酸軟,形寒肢冷,心悸氣短,夜尿數(shù)次,大便溏薄。
查體:T37℃,P66次/分,R20次/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產(chǎn)品研發(fā)與技術轉移制度
- 2024年陜西客運技能鑒定題庫
- 算法設計與分析 課件 4.7-分治法 - 典型應用 - 歸并排序
- 2024年葫蘆島道路旅客運輸考卷
- 2024年嘉峪關客運資格證考試題庫下載
- 2024年玉林客運從業(yè)資格證考試網(wǎng)
- 2024年安徽客運資格證應用能力考試題答案
- 2024年上饒a1客運資格證
- 吉首大學《工程荷載與可靠度設計原理》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藝術學院《素描》2021-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淺談危險化學品企業(yè)重點人員安全資質達標導則(試行)
- ??低曊J證工程師(HCA-Security)培訓認證考試
- 路面施工技術全套課件
- DBJ50T-065-2020 民用建筑外門窗應用技術標準
- “問題鏈”教學相關的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
- 工人入場三級安全教育登記表
- 鐵路工程提、抽、壓、注水文地質試驗教程
- 市場主體住所(經(jīng)營場所)申報承諾書
- 叉車日常使用狀況點檢記錄表(日常檢查記錄)
- VOS3000操作手冊
- 古詩詞知識競賽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