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教學中把握人物情感體驗的三種方式_第1頁
小說教學中把握人物情感體驗的三種方式_第2頁
小說教學中把握人物情感體驗的三種方式_第3頁
小說教學中把握人物情感體驗的三種方式_第4頁
小說教學中把握人物情感體驗的三種方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小說教學中把握人物情感體驗的三種方式摘要小說教學中情感把握是關鍵,教師把握情感體驗的方式有三種:通過關注環(huán)境描寫,留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感受豐富的情節(jié),激發(fā)直覺的情感體驗;通過在作品的言語、情感、意境等留白處品味,補白想象的情感體驗;通過認識本我、體會自我、領悟超我等形式加強倫理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體會小說的情感,更好地領悟小說的主旨。

詞小說教學情感體驗人物

引用格式汪燕.小說教學中把握人物情感體驗的三種方式[J].教學與管理,2022(14):32-34.

《橋》是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是一篇小說。《橋》的結構和語言形式都很有特點,以短句為主,自然段極為簡短,節(jié)奏明快。同時,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這三個要素緊湊關聯(lián)、相互作用。小說的核心人物老支書的形象十分典型;小說的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沖突很猛烈;環(huán)境描寫也很好地襯托了人物形象,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在教學中,激發(fā)、補白、加強情感體驗,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小說的內涵。

一、激發(fā)直覺的情感體驗,讓人物形象顯明起來

直覺的情感體驗是通過直接感知而迅速發(fā)生的,是由某種具體情境的感知引起的情感體驗。像故事發(fā)生的背景環(huán)境,小說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小說的情節(jié)很自然地發(fā)生,就會迅速產生一種積極或消極的情感體驗,由于發(fā)生突然,人物會憑直覺不假思考地做出決斷。

1.關注環(huán)境描寫,體會側面描寫中的人物形象

小說中寫景的文字是表情達意的載體,景物又會引發(fā)人物感情的變化,繼而訴諸筆端,這就形成所謂的“景語〞?!稑颉芬徽n中的環(huán)境描寫,是文章的線索。教學時,可以設計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第一,聚焦危急的環(huán)境。要求學生通讀全文,劃出描寫雨、洪水和橋等環(huán)境的句子。如文章開篇便用五個自然段交代故事發(fā)生的背景?!跋駶?。像倒。〞“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迫近〞等環(huán)境描寫營造出緊張的氣氛,助推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其次,讀出緊張的氣氛。通過默讀、自由讀、展示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抓住“吼叫〞“獰笑〞等詞語體會突如其來的暴雨、山洪造成的危急形勢,讓學生充分關注到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第三,說出內心的感受。在充分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出內心的感受,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學生對人物形象的體會就會水到渠成。另外,課文的插圖也很好地表現(xiàn)了課文的內容,教學時引導學生關注,有助于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留意人物描寫,感受正面描寫中的人物形象

言為心聲,行為心表。一個人內心的想法會通過言談舉止表現(xiàn)出來。學習小說時,可以引導學生關注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描寫,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對人物形象的感受?!稑颉芬晃闹?,主子公老支書的動作不多,卻很好地表達了他的形象,如“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的“盯〞,還有下文的“揪〞“吼〞“推〞等。老支書的語言不多,只有幾句,但言簡義豐,耐人尋味。如“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面!〞“可以退黨,到我這兒報名。〞“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少廢話,快走。〞老漢的神態(tài)描寫只有很少的幾處,卻很形象,像“兇得像只豹子〞等。教學時,這樣設計:首先,抓住關鍵句揣摩。劃出描寫老漢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關鍵句子朗讀、體會。其次,追問引發(fā)思考?!盀槭裁此徽f話,亂哄哄的人們就停住腳?〞為什么“竟沒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隊……〞“他靠什么鎮(zhèn)住了大家?〞結果,分角色朗讀,進行課本劇表演。通過讀和演,再現(xiàn)當時的情景,體會人物的情感。

3.感受情節(jié)描寫,領悟矛盾沖突中的人物形象

情節(jié)是小說的重要組成部分,小說能否反映社會生活,是否栩栩如生、顯明生動、呼之欲出,取決于小說是否構思出能夠展示人物性格的,繁雜多變、曲折起伏的小說情節(jié)?!稑颉菲婚L,但矛盾沖突不斷,故事情節(jié)曲折。教學時,教師這樣引導學生圍繞四次人物沖突體會豐富的情節(jié)。第一,小說設計了幾次人物沖突?概括說說每次沖突。學生通過讀和探討,提煉出四次人物沖突:第一次,村民們驚慌失措的“逃〞與老支書“像一座山〞的“站〞形成比較;其次次,老支書下令“黨員排在后面〞引發(fā)埋怨,他一句“可以退黨〞又立刻化解矛盾;第三次沖突是“揪〞出了搶在隊伍中的一個黨員小伙子;第四次是老支書和小伙子為推讓誰先過橋而又一次發(fā)生沖突。其次,探討:這四次沖突哪次給你的印象最深?說出理由。第三,直至結尾才交代明了老支書和小伙子的關系,說說這樣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情節(jié)設計的精妙之處。

二、補白想象的情感體驗,讓人物形象凸顯出來

想象的情感體驗,是通過想象而發(fā)生的情感體驗。教材中好多課文都留有“空白點〞。這些“空白點〞并不是行文的疏忽和無奈,而是不忍點破的韻外之致、只可意會的弦外之音或謀篇布局的獨具匠心[1]。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結合生活閱歷,引發(fā)學生的同理心,展開合理的想象,奇妙進行補白。

1.補言語空白,評價人物形象

《橋》一課有不少的言語空白,雖然根據文本特點和表達需要沒有寫出來,卻達到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此時可以利用補白來評價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飽滿。如不同的人會站在不同的視角看老支書,就會有不同的話想對他說。

在教學時,可以設計這樣幾處言語補白:

(1)混亂中,村民們停住腳,對老支書說:“——————〞

(2)危急時,小伙子對老支書說:“——————〞

(3)祭祀時,老太太對老支書說:“——————〞

(4)作為讀者,我想對老支書說:“——————〞

小說中的言語空白表面上沒有告訴我們什么,但就是這些“空白〞在啟發(fā)著讀者的想象力。通過上述幾處言語補白,學生仿佛能感受到混亂中村民們面對洪災的恐慌,危急時小伙子對父親的關心和擔憂,祭祀時老太太對父子倆的追念,以及作為讀者,學生們對老支書油然而生的敬意。在豐富言語空白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結合原文體會,對人物進行評價,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領會主要人物的高大形象。

2.補情感空白,感悟人物形象

課文情節(jié)中的四次矛盾沖突,有兩次是老支書和小伙子父子之間的沖突。等結尾交代他們關系后,再引導學生回頭來看兩次沖突,學生就能更好地體會到老支書對兒子既嚴格要求又關心疼愛,兒子對老支書既埋怨又心疼的父子深情。

教學時,設計這樣幾處補白:

(1)老漢“揪出〞小伙子時,為什么“兇得像只豹子〞?

(2)小伙子為什么要“瞪〞老漢一眼?

(3)“小伙子推了老漢一把,說:‘你先走。〞小伙子為什么由一開始的“瞪〞到后來的“推〞?

(4)結果,老漢為什么要“喊〞?他可能會喊什么?

《橋》中這幾處情感空白,學生在初讀時很簡單產生疑問:老漢和小伙子什么關系?為什么有“一百多人〞,卻著重寫小伙子?學生讀到結尾,知道他們的關系時,再回頭重讀,就會恍然大悟。此時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情感補白,學生就能很好地把握小說的情感脈搏,獲得審美的體驗。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閱歷,設身處地想象當時的情景,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領會父子之間的感情。

3.補意境空白,理解人物形象

主觀情思和客觀景物融合而成意境。小說《橋》以洪水為線索展開情節(jié),和“洪水〞這條明線比起來,老支書的“黨員〞形象就是一條暗線,這也是一種“留白〞,這條暗線需要教師帶領學生深入摸索、挖掘。

教學時,設計這樣的意境,讓學生想象:

(1)村民莊稼遇到蟲害時,老支書

(2)村民農田缺少肥料時,老支書

(3)村民之間發(fā)生矛盾時,老支書

(4)村民孩子考上大學遇到經濟困難時,老支書

結合課文內容中人們對老漢的“愛戴〞,可以想象出老支書在村民心中的威信是怎么樹立起來的。通過補白意境,引導學生想象老支書日常生活中關心群眾、以身作則的動人事跡,感受老支書顯明而令人感動的黨員形象,從而明白,正由于有老支書平日的表現(xiàn)和付出,才有他在群眾中的威望,才有他關鍵時刻的忠于職守、舍生忘死。

三、加強倫理的情感體驗,讓人物形象高大起來

倫理的情感體驗是道德情感的最高形式,是以道德的理性認識為基礎的情感體驗?!稑颉芬徽n中,人們、小伙子、老支書在災難面前的不同表現(xiàn)可以用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來加以闡釋。人們在猝不及防的洪災面前的慌亂是一種本能反應,小伙子前后不同的表現(xiàn)是一種自我的浮現(xiàn),老支書的舍己為人是一種超我的表現(xiàn)。

1.認識本我,可憐災難面前人們的反應

弗洛伊德認為,本我是在潛意識形態(tài)下的思想,代表人最為原始的、屬滿足本能沖動的欲望。本我是無意識、非理性、非社會化和混亂無序的[2]。人類依照本能欲望來認識世界、選擇生活,至今,本能欲望仍舊是人類選擇生活與認識世界的直接表現(xiàn),其思維與行為會依照本能欲望的指令來進行,有時甚至會違反文明規(guī)矩與法則,以達到滿足自己本能欲望的目的。

小說《橋》一文中,遇到山洪迸發(fā),村民們的慌不擇路是普通人的本能反應,他們的思維和行為是受本能欲望支配的。在老支書舍己為人的高大形象面前,學生很簡單單純地誤會人們是自私的。教學時,引導學生站在村民的立場,建立同理心。讓學生設想:假使是你遇到這樣的狀況,在睡夢中被驚醒,“翻身下床,卻一腳踩進水里〞,你會有什么樣的反應,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像這樣,引導學生不帶任何偏見地去感受人們當時的反應,從而理解并可憐普通人物的本能表現(xiàn)。

2.體會自我,理解小伙子的舉動

自我,簡言之是自己意識的存在和覺醒。自我是從本我中漸漸分化出來的,其作用主要是調理本我與超我之間的矛盾,它一方面調理著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它遵循現(xiàn)實原則,以合理的方式來滿足本我的要求[3]。自我是不能脫離本我而獨立存在的。自我是個體在思考過去閱歷的基礎上,自己計劃和支配未來的行動。

小說中,小伙子起先“混〞在一百多人里,排成隊“依次從老漢身邊奔上木橋〞,他的這種行為屬于本能的選擇。接著他被老漢從隊伍里“揪〞出來,盡管他“瞪〞了老漢一眼,但還是“站到了后面〞,到后來,他推了老漢一把,讓老漢先走。他的言行舉止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學時,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出小伙子前后不同的表現(xiàn),通過細心比較、認真探討,再分角色朗讀、表演,結合當時的情境,切身感受小伙子態(tài)度、行為以及感情的變化,從而總結出小伙子由本我到自我的進步。

3.領悟超我,學習老支書的英雄形象

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超我是一個內在的道德監(jiān)控者,要求人的行為務必符合社會規(guī)范、社會道德和社會期待。它是社會性、利他性和文明性的。超我的形成是外部環(huán)境因素,特別是在道德準則、公序良俗等的潛移默化影響下,作用于本我的成果。超我遵循道德原則,它有三個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沖動,二是對自我進行監(jiān)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4]。

《橋》塑造的黨支部書記形象十分高大,他舍己為人、忠于職守,不但嚴格要求自己,對兒子也一樣嚴格。在老支書的眼里,小伙子不僅僅是自己的兒子,更是一名共產黨員,他要求兒子像其他黨員一樣按他的指揮“排在后邊〞。這些都是老支書的超我表現(xiàn)。老支書如此的胸懷和犧牲精神感人至深,文章結果才透露老支書和小伙子的父子關系,達到了震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