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皮膚病學概論
中醫(yī)皮膚病學概論1皮膚的結構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其重量約點體重的5%,若包括皮下組織,其重量約占體重的15%-16%。成人皮膚面積約為1.2~2平方米,新生兒約為0.21平方米。皮膚的厚度,因人因部位而異,不包括皮下脂肪層,約為0.5~4毫米,一般四肢內(nèi)側面和胸、腹部較薄,四肢外側面、背和手掌、足底等較厚。皮膚的結構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其重量約點體重的5%,若包2皮膚的結構
皮膚分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三部分,表皮和真皮呈波浪狀交錯鑲嵌。表皮向真皮突出的部分稱表皮突,又稱釘突,真皮向上伸入表皮的部位稱真皮乳頭,又稱乳頭體。在皮膚組織內(nèi)含有豐富的血管、淋巴、神經(jīng)和肌肉,還有皮膚的附屬器,如毛發(fā)、指(趾)甲、汗腺、皮脂腺等。皮膚的結構
皮膚分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三部分,表皮和真皮呈波3皮膚的結構皮膚的結構4皮膚的結構皮膚的結構5皮膚的結構皮膚的結構6皮膚的結構皮膚的結構7皮膚的結構皮膚的結構8皮膚的結構表皮表皮位于皮膚的最外層,由角質形成細胞和樹枝狀細胞組成。一般由內(nèi)向外可分為基底層、棘層、顆粒層和角質層,在角質層較厚的掌跖部位有透明層。皮膚的結構表皮9皮膚的結構基底層是一層呈柵狀排列的圓柱狀基底細胞,細胞底平面頂尖圓,有嗜堿性胞漿和卵圓形核,核內(nèi)染色質豐富,細胞間有細胞間橋或橋小體相連,但不如棘層細胞明顯,有再生能力,向上轉化成棘細胞,能修復表皮的缺損而不留痕跡。在基底細胞間有樹枝狀細胞,能產(chǎn)生黑色素,故稱色素細胞,約占基底層細胞的4~10%,皮色的深淺大部分決定于黑色素的多少,它對自然光的照射有保護作用。皮膚的結構基底層是一層呈柵狀排列的圓柱狀基底細胞,細胞底10皮膚的結構棘層位于基底層之上,由5~10層不規(guī)則多角形細胞組成。與基底層相接的一層細胞因剛從基底層轉變而來,雖是多角形,但略呈圓柱狀,向上轉移時它們變扁平,其長軸傾向于皮面平行。每個細胞均有很多原漿突,如棘狀,稱為棘突,因此這些細胞稱為棘細胞。細胞間有橋粒相連,內(nèi)有組織液和豐富的神經(jīng)纖維通過,由此攝取養(yǎng)料,排泄新陳代謝產(chǎn)物,并與胞漿內(nèi)的生活物質網(wǎng)發(fā)生關系。皮膚的結構棘層位于基底層之上,由5~10層不規(guī)則多角形細11皮膚的結構顆粒層由2~4層梭形細胞組成,胞漿內(nèi)含有許多深嗜堿性透明角質顆粒及少量的被膜顆粒。在顆粒層最上方,被膜顆粒以胞吐方式向細胞間隙釋放出磷脂類物質,構成膜樣結構,加強相鄰細胞膜間的聯(lián)結,并對水的透過起屏障作用。皮膚的結構顆粒層由2~4層梭形細胞組成,胞漿內(nèi)含有許多深12皮膚的結構透明層在角質層和顆粒層之間有一薄層均質的嗜酸帶,以掌跖部位最為明顯,由2~3層無核細胞組成,常規(guī)染色,呈透明狀,故稱透明層。皮膚的結構透明層在角質層和顆粒層之間有一薄層均質的嗜酸帶13皮膚的結構角質層位于表皮最外層,是由無核角化細胞所組成。無生物活性,呈嗜酸性染色,是角朊細胞分化最后的一層物質,能耐受一定的磨擦和抵抗化學物質的滲透,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皮膚的結構角質層位于表皮最外層,是由無核角化細胞所組成。14皮膚的結構皮膚的結構15皮膚的結構真皮真皮分二層,淺層呈乳頭狀,與表皮相連,稱乳頭層,其余部位稱網(wǎng)狀層,二者間無明顯界線。它們由膠原纖維、彈力纖維、網(wǎng)狀纖維、基質和細胞組成。真皮內(nèi)有豐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經(jīng)、肌肉及皮膚的附屬器等。皮膚的結構真皮16皮膚的結構膠原纖維在真皮上部較細,無一定走向,在下部最粗,結成束狀,互相交織,形成網(wǎng)狀,其走向多數(shù)與皮面平行。膠原纖維使皮膚具有柔韌性,是真皮的重要組成部分。彈力纖維在真皮下部較多,環(huán)繞于汗腺、皮脂腺、毛囊和神經(jīng)末梢周圍,到真皮上部呈垂直方向,終止于表皮真皮交界處。彈力纖維使皮膚具有彈性并是附屬器的支架。皮膚的結構膠原纖維在真皮上部較細,無一定走向,在下部最粗,結17皮膚的結構網(wǎng)狀纖維是細小的未成熟的膠原纖維,在正常的皮膚中很少,常環(huán)繞于毛囊、皮脂腺、汗腺及神經(jīng)周圍,在血管、皮下脂肪組織中也有少量存在?;|是一種無定形、均勻的膠樣物質,充滿在纖維和細胞間隙,是各種代謝物質的交換場所。皮膚的結構網(wǎng)狀纖維是細小的未成熟的膠原纖維,在正常的皮膚中很18皮膚的結構真皮內(nèi)的細胞主要有成纖維細胞,多位于膠原纖維素附近,參與膠原纖維和基質的形成或更新;組織細胞又稱巨噬細胞,通常在毛細血管周圍及膠原纖維束間,具有較強的吞噬能力和清除破壞組織碎屑的能力;肥大細胞多在毛細血管附近,受到刺激時釋放組織胺,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皮膚紅腫。此外還有少數(shù)漿細胞、淋巴細胞等。皮膚的結構真皮內(nèi)的細胞主要有成纖維細胞,多位于膠原纖維素附近19皮膚的結構皮下組織皮下組織又稱脂膜,位于真皮網(wǎng)狀層下方,由大量的脂肪細胞、疏松的結締組織和血管組成。它既是熱的絕緣體,又是熱能量的“倉庫”,也是外來震動的有效吸收器,因此它具有防止熱的散發(fā)、緩解外來機械沖擊和儲藏熱能量的作用。皮膚的結構皮下組織20皮膚的結構皮膚附屬器皮膚附屬器包括汗腺、皮脂腺、毛發(fā)和指(趾)甲。皮膚的結構皮膚附屬器21皮膚的生理功能屏障功能:保護體內(nèi)組織器官免受外界理化、微生物等有害因素的損傷;防治體內(nèi)水分、電解質、營養(yǎng)物質的丟失。吸收功能:通過毛囊、皮脂腺、汗管、膠質細胞間隙、角質層細胞本身吸收。感覺功能:多種感覺神經(jīng)末梢傳遞單一感覺或復合感覺。皮膚的生理功能屏障功能:保護體內(nèi)組織器官免受外界理化、微生物22皮膚的生理功能分泌和排泄功能:分泌汗液、皮脂,替代部分腎功能。調節(jié)體溫:調節(jié)皮膚血管收縮和舒張。代謝功能:維持皮膚能量供給、細胞更新和內(nèi)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免疫功能:最大的免疫器官,遞呈抗原。許多免疫反應先發(fā)于皮膚。皮膚的生理功能分泌和排泄功能:分泌汗液、皮脂,替代部分腎功能23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導致皮膚病發(fā)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六淫、七情、蟲毒、飲食以及血瘀等所致,也可繼發(fā)于血虛風燥、肝腎不足等因素,現(xiàn)分述如下: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導致皮膚病發(fā)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六淫、七情、24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風《素問·風論》曰:“風者,百病之長也。”許多皮膚病的產(chǎn)生與風邪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風為陽邪,其性開泄,具有向上向外的傾向,故風邪引起的皮膚病常常偏于上部,如油風(斑禿)、白屑風(頭皮糠疹)、面游風(面部脂溢性皮炎)等?!端貑枴ぬ庩柮髡摗吩唬骸皞陲L者,上先受之?!憋L邪善行速變,發(fā)病迅速,游走不定,時隱時現(xiàn),變化無常,如風團就有皮膚瘙癢,發(fā)遠下處,此伏彼起等特點。若風邪久留體內(nèi),可導致血燥,進而轉致血虛,膚失濡養(yǎng)而致皮膚干燥、脫屑等現(xiàn)象。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風25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濕濕邪為病,早在《內(nèi)經(jīng)》中已有記載:“汗出見濕,乃生痤瘡。”濕性重濁粘滯,易遏氣機,留滯難去,性喜下趨,故起病慢,病程較長,容易復發(fā),部位以下半身為多,如肛門周圍、會陰部、下肢等。濕邪能散易凝,可散發(fā)或浸淫全身,皮損多為水皰、糜爛、滲液、水腫或呈多形性,如濕疹、天皰瘡等。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濕26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火(熱)火與熱屬同類性質,但程度上又有差別,故有“熱為火之漸,火為熱之盛”之說。(火)熱為陽邪,其性上炎,病變部位多見于上部、露出部位或泛發(fā)全身?;馃嶂耙缀慕騽友?,若灼傷經(jīng)脈,迫血妄行,引起皮衄,出現(xiàn)紫癜;若熱邪聚于局部,熱微則癢,熱勝則痛,熱甚則腐。皮損呈紅色、灼熱、疼痛,多為紅斑、膿皰、紫癜等,如丹毒、紫癜、紅皮病等。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火(熱)27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七情致病因素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志變化是人體對外界環(huán)境的生理反應,屬于正常的精神活動范圍,如果突然受到的精神創(chuàng)傷,或長期的情志刺激,就會影響相應的臟腑功能而造成疾病?!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吩唬骸芭瓊巍薄ⅰ跋矀摹?、“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臨床實踐證明精神刺激,情志所傷,能影響人體正常生理調節(jié)功能而致病,如斑禿、多汗癥、皮膚瘙癢病、牛皮癬(神經(jīng)性皮炎)等。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七情致病因素28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飲食致病因素飲食是營養(yǎng)的源泉,是維護人體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稱之為“后天之本”。如果飲食不節(jié),饑飽失常,傷及脾胃,影響氣血生化功能,或過食辛辣厚味,內(nèi)熱、內(nèi)濕滋生?!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吩唬骸案嗔褐?,足生大疔”。或納食稟體不耐之物而致病,如癮疹(蕁麻疹)、濕疹等。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飲食致病因素29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蟲”致病因素據(jù)中醫(yī)文獻記載,對“蟲”的含義包括范圍較廣:1、有蟲直接引起的,如疥蟲引起的疥瘡等;2、有蟲毒或過敏引起的,如刺毛蟲引起的射工毒、腸寄生蟲引起的癮疹(蕁麻疹)等;3、有指淺部真菌感染的癬蟲引起的,如圓癬(體癬)等;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蟲”致病因素30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4、有些僅是有蟲爬感或奇癢難受而意,實非真有其蟲,古人用殺蟲為主的藥物治療而奏效,故也認為由蟲所致。因此,我們必須從病證出發(fā),從實際出發(fā)來認識蟲的致病因素。其特征為奇癢難受或癢如蟲行,有的表現(xiàn)為丘疹、糜爛、抓痕、血痂;有的真有其蟲,相互傳染,有的可伴蟲斑、腹痛、大便中可查到蟲卵。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4、有些僅是有蟲爬感或奇癢難受而意,實非真有31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毒”致病因素“毒”邪引起皮膚病,一般是說發(fā)展較快,病情較重。1、有藥物毒,含有中毒和過敏之意?!锻饪普凇吩唬骸芭菊?,陽精火毒之物,服之令臟腑干涸,皮膚紫黑,氣血乘逆敗絕而死。”2、有食物毒,《諸病源候論·食鱸魚肝中毒候》曰:“此魚肝有毒,人食之中其毒者,即面皮剝落,雖爾不致于死?!敝嗅t(yī)皮膚病的病因“毒”致病因素32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3、有蟲毒,《諸病源候論·蜂螯候》曰:“此中大土蜂,最有毒,一熬中人,便即倒悶,舉體洪腫。”4、有植物毒,《諸病源候論·漆瘡候》曰:“漆有毒,人有稟性畏漆,但見漆便中其毒。”又曰:“若火燒漆,其毒氣則厲,若人急重,亦有性自耐者,終日燒煮,竟不為害也?!敝嗅t(yī)皮膚病的病因3、有蟲毒,《諸病源候論·蜂螯候》曰:“此中33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5、有傳染的,如浸淫所染之梅毒等。6、有指病情嚴重,發(fā)展迅速的,如丹毒、無名腫毒等。毒邪可產(chǎn)生多種形態(tài)的皮損,如紅斑、腫脹、丘疹、風團、糜爛,甚至潰瘍,或癢或疼,或局部或泛發(fā)全身,來勢較急,有的可反復發(fā)作,多考慮為毒邪所致。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5、有傳染的,如浸淫所染之梅毒等。34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血瘀致病因素血瘀是指血脈運行不暢,氣血瘀滯,或血溢脈外,積瘀皮膚肌肉或臟腑的一種因素。導致血瘀的原因很多,如寒熱、情志、飲食、起居、外傷出血等均可導致血瘀。血瘀又能導致多種疾病,如結節(jié)性紅斑、硬紅斑、紫癜、血管瘤、各種類型的血管炎等。其主要皮損表現(xiàn)為紫斑、瘀點、紅節(jié)、腫塊、毛細血管擴張、肥厚、硬化、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脈澀等癥。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血瘀致病因素35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醫(yī)林改錯》中曰:“血受寒則凝結有塊,血受熱則煎熬成塊?!薄鹅`樞·賊風篇》曰:“若有所墮墜,……則四氣凝結?!薄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疏·雜癥門》曰:“蓄血俗名內(nèi)傷,或積勞,或多怨,或飽后行房,或負重努力,或登高墜下,或奔逐過敏,皆致蓄血?!薄蹲C治準繩·雜病》曰:“夫人飲食起居,一失其高,皆能使血瘀滯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敝嗅t(yī)皮膚病的病因《醫(yī)林改錯》中曰:“血受寒則凝結有塊,血受熱36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血虛風燥血虛風燥亦為皮膚病的重要病機。多種慢性皮膚病因長期皮膚瘙癢,寢食不安,脾虛食減,脾胃失其健運,陰血失其化源,以致血虛生風化燥,或風濕郁久,郁而化熱化火,傷其陰血,陰血虧虛,導致血虛風燥,或本虛病久導致血虛風燥。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血虛風燥37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由于血虛則不能濡養(yǎng)肌膚,膚失濡潤,血虛生風化燥,風邪逗留肌膚,可引起皮膚干燥、脫屑、痛癢、粗糙等情況。血虛風燥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病期較長,皮損干燥、肥厚、粗糙、脫屑、痛癢,伴有頭暈目眩、面色蒼白、苔薄、脈濡等。血虛風燥常見于牛皮癬、白疕、慢性濕瘡、風瘙癢、魚鱗病等慢性病久之皮膚病。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由于血虛則不能濡養(yǎng)肌膚,膚失濡潤,血虛生風化38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肝腎不足肝腎不足
臟腑失調是皮膚病重要的病因病機,其中以肝腎不足為多見。肝藏血,開竅于目,在體為筋,其華在爪,其色屬青;腎藏精,為先天之本,為生殖發(fā)育之源,開竅于耳,其榮在發(fā),其色黑。肝血虛,爪甲失養(yǎng),則指甲肥厚干燥變脆;肝虛血燥,筋氣失榮,則生疣目;肝經(jīng)火郁血滯,可致血痣。腎精不充,發(fā)失其養(yǎng),則毛發(fā)干枯易脫;腎虛,本色上泛,則面生黧黑斑。
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肝腎不足39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因肝腎不足所致生的皮膚病,其特點是:大多呈慢性過程,其皮損有干燥、肥厚粗糙、脫屑或伴毛發(fā)枯槁,脫發(fā),色素沉著,指甲受損,或伴生疣目、血痣等;且其皮膚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常同患者的生長、發(fā)育、妊娠、月經(jīng)等有關。并伴有全身癥狀,如兼見頭暈目眩,耳鳴,面部烘熱,腰膝酸軟,失眠多夢,遺精,舌紅少津,苔少或光剝,脈弦細等,為肝腎陰虛;如兼見面色淡白,畏寒怕冷,四肢不溫,腰膝酸軟,頭昏耳鳴,陽痿,舌苔白,舌體胖,邊有齒痕,脈沉細等,為腎陽不足。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因肝腎不足所致生的皮膚病,其特點是:大多呈慢40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是整個機體的一部分,與臟腑、血脈,經(jīng)絡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病形之外,實發(fā)于內(nèi)”。皮膚雖大多發(fā)在體表,它的病根可產(chǎn)生于內(nèi)臟(或體內(nèi)),因此,必須從患者的整體出發(fā),通過四診對病情進行詳細的調查,皮損形態(tài)、發(fā)病部位和它的性質是辨證的重要依據(jù)之一,根據(jù)它們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加以綜合、分析、歸納得出正確的診斷及分型。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是整個機體的一部分,與臟腑、血脈,經(jīng)絡41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常見癥狀辨證可分二大類,全身癥狀辨證和局部癥狀辨癥。全身癥狀辨證與內(nèi)科相同,這里不再復述。局部癥狀辨證,分自覺癥狀和他覺癥狀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常見癥狀辨證可分二大類,全身癥狀辨42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自覺癥狀辨證自覺癥狀是患者把自己的感覺反映給他人(包括醫(yī)護人員)的癥狀,如瘙癢、疼痛、麻木、灼熱等,它們是多種皮膚病的共同癥狀,故須結合臨床表現(xiàn)另以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自覺癥狀辨證43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1、瘙癢一般說來,瘙癢與風、濕、熱、蟲、血虛等關系比較密切。遍體作癢,走竄不定,皮損干性,多屬風癢;糜爛滲液,滋水淋漓,皮損常纏綿難愈多屬濕癢;皮損肥厚,脫屑,至苔蘚樣變,多為血虛作癢。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1、瘙癢44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2、疼痛主要由營衛(wèi)不和,經(jīng)絡阻滯不通而致,這就是《內(nèi)經(jīng)》所指出的“不痛則通,通則不痛?!逼どn白或不變,得熱痛減,遇冷痛劇,多屬寒痛;皮色焮紅,灼熱疼痛,遇冷則減,多屬熱痛;脹痛劇烈,按之軟而復起,多屬脹痛;痛無定處,攻痛難忍,多屬氣滯疼痛;痛有定處,或皮色青紫刺痛,多屬血瘀疼痛,若痛時喜按,喜暖或酸痛者,多屬虛痛;疼痛拒按者多屬實痛。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2、疼痛主要由營衛(wèi)不和,經(jīng)絡阻滯不通而致,45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3、灼熱4、麻木5、蟻行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3、灼熱46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他覺癥狀辨證他覺癥狀辨證又稱客觀癥狀辨證,是通過望診和觸診檢查到病變皮膚上的形態(tài)改變,即皮膚損害,簡稱皮損,又稱皮疹。一般將皮膚損害分為原發(fā)性損害和繼發(fā)性損害二大類。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他覺癥狀辨證47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原發(fā)性損害又稱原發(fā)疹,是皮膚病理變化中直接產(chǎn)生的第一個結果。不同的皮膚病常有不同的原發(fā)疹,因此富有診斷價值。繼發(fā)性損害是由原發(fā)性損害演變而來,或因治療,或因感染,或因搔抓,或因其他性機械損害而致。它們是辨證論治中的一個重要依據(jù)。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原發(fā)性損害48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原發(fā)性皮損:對皮膚病的診斷有直接意義。常見的原發(fā)疹有斑疹、丘疹、皰疹、結節(jié)、風團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原發(fā)性皮損:對皮膚病的診斷有直接意義。常見49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斑疹:既不隆起,也不凹陷,僅是限界性的皮膚色素改變。若是紅斑,疹色鮮艷,有熱象,多屬陽斑;紫斑可因熱邪迫血妄行,或脾不統(tǒng)血,或血瘀所致;白斑,多系氣滯或血虛;黃褐斑,多系肝腎虧損,或肝郁氣滯,或脾胃實熱;黑斑,多系腎虛或氣血瘀滯。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斑疹:既不隆起,也不凹陷,僅是限界性的皮膚50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51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52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53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54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55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丘疹:直徑在1厘米以內(nèi),局限性高出于皮面的實質性隆起。斑疹基礎上出現(xiàn)的丘疹稱斑丘疹,丘疹頂端有水皰者稱丘皰疹。丘疹色紅,起病急驟,風熱為多;色淡、病久,血虛或陰虛為多;丘皰疹,濕熱者為多。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丘疹:直徑在1厘米以內(nèi),局限性高出于皮面的56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57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58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59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60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61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62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皰疹:具有腔隙的限界性隆起,高出于皮面,腔隙內(nèi)含有液體。液體是漿液者稱為水皰,直徑大于1厘米的水皰稱大皰。液體是膿液者稱膿液,液體是血液者稱血皰。水皰基底周圍紅潤屬熱者多,紅勝偏熱,皰重偏濕;色淡病久,遇寒加重,屬虛寒者多;深在性水皰,脾虛運濕不化或寒濕者多。膿皰,色黃,皰壁緊張,基底紅潤,起病急,有熱象,屬實者多,色淡不鮮,皰壁松馳,基底部不紅,病程久,屬虛者多。血皰,外傷或血熱者多。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皰疹:具有腔隙的限界性隆起,高出于皮面,腔63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64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65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66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結節(jié):位于皮內(nèi)或皮下組織的限界性實質性損害,可高出于皮面或隱于皮下,觸捫才知。皮色不變,質軟,痰凝氣滯者為多;質硬,瘀滯或痰血互凝者為多;色紅,濕熱蘊結為多;色紫,血瘀者為多。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結節(jié):位于皮內(nèi)或皮下組織的限界性實質性損害67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68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69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70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風團:又稱風疹塊,是一過性局限性水腫性隆起,發(fā)病急,消退也快,不留痕跡。色紅者多屬風熱;色白者多屬風寒或血虛;色紫暗,血瘀者為多。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風團:又稱風疹塊,是一過性局限性水腫性隆起71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72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73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繼發(fā)性皮損:在皮膚病的診斷中有參考作用。常見的繼發(fā)性損害有鱗屑、糜爛、潰瘍、痂、抓痕、裂隙、疤痕、萎縮、苔蘚樣變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繼發(fā)性皮損:在皮膚病的診斷中有參考作用。常74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鱗屑:脫落的表皮上皮碎屑。機體在正常下,脫落的數(shù)量不大,不易感覺,在病理情況下,鱗屑較顯著。大片紅腫皮疹上的鱗屑,多為血熱;紅腫不明顯,原發(fā)疹干燥,多為血虛;疾病恢復期的鱗屑,常是邪氣已退,正氣將復,趨向痊愈之象。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鱗屑:脫落的表皮上皮碎屑。機體在正常下,脫75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76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77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糜爛:皮膚表皮的局限性缺損,表面潮紅,濕潤,愈后不留下疤痕。滲液清者,屬濕者多;滲液色黃,濕熱者多;病久色淡,脾虛濕盛或虛寒者多。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糜爛:皮膚表皮的局限性缺損,表面潮紅,濕潤78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79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80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潰瘍:表皮以下皮膚組織的缺損,修復時有結締組織填充,愈后常留疤痕。急性紅腫熱痛多為熱毒;慢性平塌蒼白為氣血虛弱,瘡面紫黯為血虛瘀滯。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潰瘍:表皮以下皮膚組織的缺損,修復時有結締81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82中醫(yī)皮膚病學概論課件83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痂:由皮損表面的滲出物干燥而成。漿痂、脂痂多屬濕熱;膿痂多屬熱毒未凈;血痂多屬血熱或外傷。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痂:由皮損表面的滲出物干燥而成。漿痂、脂痂84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85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86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87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88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抓痕:由搔抓引起的線狀損害。多系風盛、血熱或血虛風燥所致。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抓痕:由搔抓引起的線狀損害。多系風盛、血熱89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90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皸裂:皮膚組織中斷,形成線狀裂口又稱皸裂。多系風燥、寒盛或血虛。風性燥烈,燥勝則干,寒勝則裂。血虛風燥,膚失滋養(yǎng)亦常導致皸裂。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皸裂:皮膚組織中斷,形成線狀裂口又稱皸裂。91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92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93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疤痕:填補原來皮膚缺損的結締組織和表皮,常缺乏皮膚附屬器和正常的皮紋。疤痕通常分三種:平滑疤痕,疤痕與皮膚高低一致,表面光滑;增生性疤痕,又稱肥厚(大)性疤痕,表面隆起,質較硬,色淡紅,多系氣血壅滯或血瘀痰凝所致。萎縮性疤痕,低于皮面,觸之較軟,白色,多系氣血不足或肝腎虧損所致。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疤痕:填補原來皮膚缺損的結締組織和表皮,常94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95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96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97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萎縮;可分表皮萎縮和真皮萎縮或二者萎縮同時存在。皮膚萎縮多系氣血不足,亦有氣滯血瘀或肝腎陽虛所致者。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萎縮;可分表皮萎縮和真皮萎縮或二者萎縮98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99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苔鮮樣變:局限性皮膚增厚,皮紋加寬,皮溝加深,觸之粗,視之象苔蘚,可伴有輕度色素沉著和少量鱗屑。苔蘚樣變多系血虛風燥或氣血瘀滯,膚失所養(yǎng)而致。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苔鮮樣變:局限性皮膚增厚,皮紋加寬,皮溝加100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101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102皮膚病的治療治療皮膚病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兩大類,內(nèi)治法和外治法。使用時必須根據(jù)患者的素質,疾病的辨證,然后訂出內(nèi)治和外治法則,進行治療??蓡为毷褂茫部膳浜鲜褂谩Fつw病的治療治療皮膚病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兩大類,內(nèi)治法和外治103皮膚病的治療外治法外治法主要是指中藥外治療法,是治療皮膚病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有“瘡瘍之癥,最重外治”之說,在皮膚病學的治療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除藥物外治法外,還有針刺療法、砭刺療法、穴位封閉療法等。皮膚病的治療外治法104皮膚病的治療外用藥的使用,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稟體反應(如耐受情況、過敏反應等)、皮損性質及其特點等進行辨證施治,合理地選擇有針對性的藥物、劑型以及濃度,并向患者詳細說明用藥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不然就不到應有的效果,甚至起相反的作用。皮膚病的治療外用藥的使用,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稟體反應(如105皮膚病的治療外用藥通常包括劑型和主藥兩部分。劑型是指外用藥配制的基本形態(tài),如熏洗劑、藥散(粉劑)、油劑、藥膏(包括軟膏、糊劑)等。主藥是指有積極治療作用的藥物,如硫磺具有殺蟲止癢作用。二妙散(黃柏、蒼術等分)具有清熱燥濕作用等。外用藥的性能主要取決于劑型,藥物的作用以及它們的濃度。常用的外用藥制劑有以下幾種:皮膚病的治療外用藥通常包括劑型和主藥兩部分。劑型是指外用藥配106皮膚病的治療(一)水劑又稱溶劑。是中藥湯劑的外用,或把藥物放在紗布袋內(nèi),用棉線扎口,開水泡浸,去渣存液,使其成為具有藥物有效成份的溶液,常用方法如下:皮膚病的治療(一)水劑又稱溶劑。是中藥湯劑的外用,或把藥107皮膚病的治療1、溻漬法,又稱濕敷法,分冷濕敷、熱濕敷、開放性濕敷、閉合性濕敷、連續(xù)性濕敷和間歇性濕敷。皮膚科常用的濕敷是開放性間歇性冷濕敷,即把敷料(一般用4至6層吸濕性較強的柔軟細布或紗布)浸在10-20℃的藥液中,浸透中稍加擠擰,以不滴水為度,然后復蓋患處,每隔數(shù)分鐘一次。皮膚病的治療1、溻漬法,又稱濕敷法,分冷濕敷、熱濕敷、開放性108皮膚病的治療天冷更換時間可稍長一些,天熱需勤換一些,持續(xù)時間視滲液多少和炎癥程度而定,一般30分鐘至1小時,本法具有收斂、消炎、止癢作用,適用于急性滲液性皮膚病,如皮炎洗劑(本品是溶液)濕敷治療濕疹、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的治療天冷更換時間可稍長一些,天熱需勤換一些,持續(xù)時間109皮膚病的治療應用時注意濃度,宜淡不宜濃,應防止吸收后中毒。敷料與皮損面要緊密接觸,并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防止?jié)B液飽和而引起刺激?;蛞蚍罅纤幰褐兴终舭l(fā),濃度增高而引起不良反應,要及時更換,一次濕敷面積不超過體表面積的三分之一,若要超過此面積者,可分批者,每批選用一種藥液,小兒一般不作大面積濕敷,可改用洗滌法。濕敷后的敷料清洗干凈,經(jīng)煮沸消毒后下次再用,寒冷季節(jié)盡量少用,并注意保暖。皮膚病的治療應用時注意濃度,宜淡不宜濃,應防止吸收后中毒。敷110皮膚病的治療2、洗滌法,即水劑冷卻后清洗患部,既可清潔皮膚,又可達到消炎止癢,祛除病邪的作用,適用于化膿初期有傾向的創(chuàng)口性皮膚病,如馬齒莧水洗劑(是溶劑)外洗治療膿皰瘡,黃丁水洗劑(是溶劑)外洗治療腳濕氣。皮膚病的治療2、洗滌法,即水劑冷卻后清洗患部,既可清潔皮膚,111皮膚病的治療3、浸浴法,水劑在適宜的溫度下浸?。òň植拷『腿斫。?。具有清潔皮膚,祛風殺蟲作用,如蛇床子湯浸泡坐浴治療陰囊濕疹,會陰部瘙癢癥等局限性皮膚病,椒地浴治療疥瘡,楮桃葉浴治療白疕(銀屑?。⑵つw瘙癢病、癮疹(蕁麻疹)等泛發(fā)性皮膚病。皮膚病的治療3、浸浴法,水劑在適宜的溫度下浸?。òň植拷?12皮膚病的治療使用浸浴法時,要注意中藥與水之比例,一般以1比10至1比50為且,浸浴的溫度可分為冷水?。ㄋ疁丶s法為5-25℃)、溫水?。囟燃s為30-35℃)、暖水浴(水溫約為35-40℃)、熱水浴(水溫約為40-45℃)四種。皮膚病的治療使用浸浴法時,要注意中藥與水之比例,一般以1比1113皮膚病的治療(二)藥散又稱藥粉或粉劑。將一種或多種經(jīng)炮制后的中藥研成極細末而成,用時將藥散直接撲于患處,起到清涼、收斂、滑爽皮膚的作用。如松花粉、滑石粉外撲治療小兒痱子、尿布皮炎,止癢撲粉治療干性瘙癢性皮膚病。皮膚病的治療(二)藥散又稱藥粉或粉劑。將一種或多種經(jīng)炮制114皮膚病的治療藥散應研得細膩,以無聲為度,要干燥,避免因粗糙,潮濕而刺激皮膚,深在性皮膚病和滲液多者,不宜用本法,毛發(fā)稠密部位和皸裂處一般不用。皮膚病的治療藥散應研得細膩,以無聲為度,要干燥,避免因粗糙,115皮膚病的治療(三)水粉劑(洗劑)由藥散和水混合而成,直接涂于患處,具有清涼止癢、保護皮膚作用。如顛倒散,用開水調敷治療痤瘡,酒渣鼻,若藥散僅占30-50%,用時需震蕩,故稱震蕩劑,亦稱洗劑,如爐甘石洗劑、解毒搽劑治療丘疹性蕁麻疹和各種干性瘙癢性皮膚病,皮脂搽劑治療酒渣鼻、痤瘡、皮脂溢出等。皮膚病的治療(三)水粉劑(洗劑)由藥散和水混合而成,直接116皮膚病的治療(四)酊劑:藥物置于50-75%酒精浸泡后得到的酒浸劑。補骨脂酊、復方土槿皮酊。急性炎性皮膚病、表皮缺損、皮膚薄嫩處禁用。皮膚病的治療(四)酊劑:藥物置于50-75%酒精浸泡后得到的117皮膚病的治療(五)油劑由藥散和植物油如麻油、菜油、花生油等調制而成,具有消炎止癢、減少滲出、保護創(chuàng)面等作用。如黃靈丹、青黛散麻油調敷治療濕疹等輕度糜爛,滲出性皮膚病,也可用于濕敷之間的間歇期。皮膚病的治療(五)油劑由藥散和植物油如麻油、菜油、花生油118皮膚病的治療(六)軟膏又稱油膏。由藥散和半固體油類調勻或煎熬成半固體制劑。具有潤澤皮膚,軟化痂皮,防止外界刺激等作用。一般用豚脂(豬油),其穿透性強,涂展性好,無刺激性,但容易腐敗,使藥物變質,受熱易溶化等缺點,目前已不常用,由凡士林代替。適用于干燥肥厚性皮膚病,以及少許濕潤的瘡面。如加味黃連膏治療濕疹血虛風燥證,白疕(銀屑?。?,20%馬勃膏治療凍瘡,若油膏中的藥散超過30%便成糊劑。皮膚病的治療(六)軟膏又稱油膏。由藥散和半固體油類調勻或119皮膚病的治療軟膏油膩,有礙散熱和汗液、水分的蒸發(fā),吸濕性差,故滲液多的糜爛,潰瘍忌用。皮膚病的治療軟膏油膩,有礙散熱和汗液、水分的蒸發(fā),吸濕性差,120皮膚病的治療外用藥物使用原則
皮膚病的外用藥物使用原則是要根據(jù)皮膚損害的表現(xiàn)來選擇適當?shù)膭┬秃退幬?。皮膚病的治療外用藥物使用原則
121皮膚病的治療1、要根據(jù)病情階段用藥
皮膚炎癥在急性階段,若僅有紅斑、丘疹、水皰而無滲液,宜用洗劑、粉劑、乳劑;若有大量滲液或明顯紅腫,則用溶液濕敷為宜。皮膚炎癥在亞急性階段,滲液與糜爛很少,紅腫減輕,有鱗屑和結痂,則用油劑為宜。皮膚炎癥在慢性階段,有浸潤肥厚、角化過度時,則用軟膏為主??蓞⒄胀庥盟幬飫┬瓦x擇用藥。
皮膚病的治療1、要根據(jù)病情階段用藥皮膚炎癥在急性階段,若僅122皮膚病的治療外用藥物劑型選擇應用表皮膚損害選用劑型斑洗劑、軟 膏丘疹洗劑水皰粉劑、洗劑膿皰粉劑、洗劑結節(jié)軟膏風團洗劑痂油劑、軟膏抓痕洗劑鱗屑油劑、軟膏糜爛溶液濕敷(用于滲液多者)洗劑(用于滲液少者)皸裂軟膏苔蘚樣變軟膏皮膚病的治療外用藥物劑型選擇應用表123皮膚病的治療2、注意控制感染有感染時先用清熱解毒、抗感染制劑控制感染,然后再針對原來皮損選用藥物。3、用藥宜先溫和后強烈先用性質比較溫和的藥物,尤其是兒童或女性患者不宜采用刺激性強、濃度高的藥物。面部、陰部皮膚慎用刺激性強的藥物。皮膚病的治療2、注意控制感染有感染時先用清熱解毒、抗感染制124皮膚病的治療4、用藥濃度宜先低后濃先用低濃度制劑,根據(jù)病情需要再提高濃度。一般急性皮膚病用藥宜溫和安撫,頑固性慢性皮損可用刺激性較強和濃度較高的藥物。5、隨時注意藥敏反應一旦出現(xiàn)過敏現(xiàn)象,應立即停用,并給予及時處理。皮膚病的治療4、用藥濃度宜先低后濃先用低濃度制劑,根據(jù)病情125提示:原發(fā)性與繼發(fā)性皮損特點?。⊥庥盟幍氖褂迷瓌t??!提示:126中醫(yī)皮膚病學概論
中醫(yī)皮膚病學概論127皮膚的結構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其重量約點體重的5%,若包括皮下組織,其重量約占體重的15%-16%。成人皮膚面積約為1.2~2平方米,新生兒約為0.21平方米。皮膚的厚度,因人因部位而異,不包括皮下脂肪層,約為0.5~4毫米,一般四肢內(nèi)側面和胸、腹部較薄,四肢外側面、背和手掌、足底等較厚。皮膚的結構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其重量約點體重的5%,若包128皮膚的結構
皮膚分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三部分,表皮和真皮呈波浪狀交錯鑲嵌。表皮向真皮突出的部分稱表皮突,又稱釘突,真皮向上伸入表皮的部位稱真皮乳頭,又稱乳頭體。在皮膚組織內(nèi)含有豐富的血管、淋巴、神經(jīng)和肌肉,還有皮膚的附屬器,如毛發(fā)、指(趾)甲、汗腺、皮脂腺等。皮膚的結構
皮膚分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三部分,表皮和真皮呈波129皮膚的結構皮膚的結構130皮膚的結構皮膚的結構131皮膚的結構皮膚的結構132皮膚的結構皮膚的結構133皮膚的結構皮膚的結構134皮膚的結構表皮表皮位于皮膚的最外層,由角質形成細胞和樹枝狀細胞組成。一般由內(nèi)向外可分為基底層、棘層、顆粒層和角質層,在角質層較厚的掌跖部位有透明層。皮膚的結構表皮135皮膚的結構基底層是一層呈柵狀排列的圓柱狀基底細胞,細胞底平面頂尖圓,有嗜堿性胞漿和卵圓形核,核內(nèi)染色質豐富,細胞間有細胞間橋或橋小體相連,但不如棘層細胞明顯,有再生能力,向上轉化成棘細胞,能修復表皮的缺損而不留痕跡。在基底細胞間有樹枝狀細胞,能產(chǎn)生黑色素,故稱色素細胞,約占基底層細胞的4~10%,皮色的深淺大部分決定于黑色素的多少,它對自然光的照射有保護作用。皮膚的結構基底層是一層呈柵狀排列的圓柱狀基底細胞,細胞底136皮膚的結構棘層位于基底層之上,由5~10層不規(guī)則多角形細胞組成。與基底層相接的一層細胞因剛從基底層轉變而來,雖是多角形,但略呈圓柱狀,向上轉移時它們變扁平,其長軸傾向于皮面平行。每個細胞均有很多原漿突,如棘狀,稱為棘突,因此這些細胞稱為棘細胞。細胞間有橋粒相連,內(nèi)有組織液和豐富的神經(jīng)纖維通過,由此攝取養(yǎng)料,排泄新陳代謝產(chǎn)物,并與胞漿內(nèi)的生活物質網(wǎng)發(fā)生關系。皮膚的結構棘層位于基底層之上,由5~10層不規(guī)則多角形細137皮膚的結構顆粒層由2~4層梭形細胞組成,胞漿內(nèi)含有許多深嗜堿性透明角質顆粒及少量的被膜顆粒。在顆粒層最上方,被膜顆粒以胞吐方式向細胞間隙釋放出磷脂類物質,構成膜樣結構,加強相鄰細胞膜間的聯(lián)結,并對水的透過起屏障作用。皮膚的結構顆粒層由2~4層梭形細胞組成,胞漿內(nèi)含有許多深138皮膚的結構透明層在角質層和顆粒層之間有一薄層均質的嗜酸帶,以掌跖部位最為明顯,由2~3層無核細胞組成,常規(guī)染色,呈透明狀,故稱透明層。皮膚的結構透明層在角質層和顆粒層之間有一薄層均質的嗜酸帶139皮膚的結構角質層位于表皮最外層,是由無核角化細胞所組成。無生物活性,呈嗜酸性染色,是角朊細胞分化最后的一層物質,能耐受一定的磨擦和抵抗化學物質的滲透,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皮膚的結構角質層位于表皮最外層,是由無核角化細胞所組成。140皮膚的結構皮膚的結構141皮膚的結構真皮真皮分二層,淺層呈乳頭狀,與表皮相連,稱乳頭層,其余部位稱網(wǎng)狀層,二者間無明顯界線。它們由膠原纖維、彈力纖維、網(wǎng)狀纖維、基質和細胞組成。真皮內(nèi)有豐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經(jīng)、肌肉及皮膚的附屬器等。皮膚的結構真皮142皮膚的結構膠原纖維在真皮上部較細,無一定走向,在下部最粗,結成束狀,互相交織,形成網(wǎng)狀,其走向多數(shù)與皮面平行。膠原纖維使皮膚具有柔韌性,是真皮的重要組成部分。彈力纖維在真皮下部較多,環(huán)繞于汗腺、皮脂腺、毛囊和神經(jīng)末梢周圍,到真皮上部呈垂直方向,終止于表皮真皮交界處。彈力纖維使皮膚具有彈性并是附屬器的支架。皮膚的結構膠原纖維在真皮上部較細,無一定走向,在下部最粗,結143皮膚的結構網(wǎng)狀纖維是細小的未成熟的膠原纖維,在正常的皮膚中很少,常環(huán)繞于毛囊、皮脂腺、汗腺及神經(jīng)周圍,在血管、皮下脂肪組織中也有少量存在?;|是一種無定形、均勻的膠樣物質,充滿在纖維和細胞間隙,是各種代謝物質的交換場所。皮膚的結構網(wǎng)狀纖維是細小的未成熟的膠原纖維,在正常的皮膚中很144皮膚的結構真皮內(nèi)的細胞主要有成纖維細胞,多位于膠原纖維素附近,參與膠原纖維和基質的形成或更新;組織細胞又稱巨噬細胞,通常在毛細血管周圍及膠原纖維束間,具有較強的吞噬能力和清除破壞組織碎屑的能力;肥大細胞多在毛細血管附近,受到刺激時釋放組織胺,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皮膚紅腫。此外還有少數(shù)漿細胞、淋巴細胞等。皮膚的結構真皮內(nèi)的細胞主要有成纖維細胞,多位于膠原纖維素附近145皮膚的結構皮下組織皮下組織又稱脂膜,位于真皮網(wǎng)狀層下方,由大量的脂肪細胞、疏松的結締組織和血管組成。它既是熱的絕緣體,又是熱能量的“倉庫”,也是外來震動的有效吸收器,因此它具有防止熱的散發(fā)、緩解外來機械沖擊和儲藏熱能量的作用。皮膚的結構皮下組織146皮膚的結構皮膚附屬器皮膚附屬器包括汗腺、皮脂腺、毛發(fā)和指(趾)甲。皮膚的結構皮膚附屬器147皮膚的生理功能屏障功能:保護體內(nèi)組織器官免受外界理化、微生物等有害因素的損傷;防治體內(nèi)水分、電解質、營養(yǎng)物質的丟失。吸收功能:通過毛囊、皮脂腺、汗管、膠質細胞間隙、角質層細胞本身吸收。感覺功能:多種感覺神經(jīng)末梢傳遞單一感覺或復合感覺。皮膚的生理功能屏障功能:保護體內(nèi)組織器官免受外界理化、微生物148皮膚的生理功能分泌和排泄功能:分泌汗液、皮脂,替代部分腎功能。調節(jié)體溫:調節(jié)皮膚血管收縮和舒張。代謝功能:維持皮膚能量供給、細胞更新和內(nèi)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免疫功能:最大的免疫器官,遞呈抗原。許多免疫反應先發(fā)于皮膚。皮膚的生理功能分泌和排泄功能:分泌汗液、皮脂,替代部分腎功能149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導致皮膚病發(fā)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六淫、七情、蟲毒、飲食以及血瘀等所致,也可繼發(fā)于血虛風燥、肝腎不足等因素,現(xiàn)分述如下: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導致皮膚病發(fā)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六淫、七情、150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風《素問·風論》曰:“風者,百病之長也。”許多皮膚病的產(chǎn)生與風邪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風為陽邪,其性開泄,具有向上向外的傾向,故風邪引起的皮膚病常常偏于上部,如油風(斑禿)、白屑風(頭皮糠疹)、面游風(面部脂溢性皮炎)等?!端貑枴ぬ庩柮髡摗吩唬骸皞陲L者,上先受之?!憋L邪善行速變,發(fā)病迅速,游走不定,時隱時現(xiàn),變化無常,如風團就有皮膚瘙癢,發(fā)遠下處,此伏彼起等特點。若風邪久留體內(nèi),可導致血燥,進而轉致血虛,膚失濡養(yǎng)而致皮膚干燥、脫屑等現(xiàn)象。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風151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濕濕邪為病,早在《內(nèi)經(jīng)》中已有記載:“汗出見濕,乃生痤瘡?!睗裥灾貪嵴硿?,易遏氣機,留滯難去,性喜下趨,故起病慢,病程較長,容易復發(fā),部位以下半身為多,如肛門周圍、會陰部、下肢等。濕邪能散易凝,可散發(fā)或浸淫全身,皮損多為水皰、糜爛、滲液、水腫或呈多形性,如濕疹、天皰瘡等。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濕152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火(熱)火與熱屬同類性質,但程度上又有差別,故有“熱為火之漸,火為熱之盛”之說。(火)熱為陽邪,其性上炎,病變部位多見于上部、露出部位或泛發(fā)全身?;馃嶂耙缀慕騽友?,若灼傷經(jīng)脈,迫血妄行,引起皮衄,出現(xiàn)紫癜;若熱邪聚于局部,熱微則癢,熱勝則痛,熱甚則腐。皮損呈紅色、灼熱、疼痛,多為紅斑、膿皰、紫癜等,如丹毒、紫癜、紅皮病等。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火(熱)153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七情致病因素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志變化是人體對外界環(huán)境的生理反應,屬于正常的精神活動范圍,如果突然受到的精神創(chuàng)傷,或長期的情志刺激,就會影響相應的臟腑功能而造成疾病?!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吩唬骸芭瓊巍?、“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臨床實踐證明精神刺激,情志所傷,能影響人體正常生理調節(jié)功能而致病,如斑禿、多汗癥、皮膚瘙癢病、牛皮癬(神經(jīng)性皮炎)等。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七情致病因素154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飲食致病因素飲食是營養(yǎng)的源泉,是維護人體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稱之為“后天之本”。如果飲食不節(jié),饑飽失常,傷及脾胃,影響氣血生化功能,或過食辛辣厚味,內(nèi)熱、內(nèi)濕滋生。《素問·生氣通天論》曰:“膏梁之變,足生大疔”?;蚣{食稟體不耐之物而致病,如癮疹(蕁麻疹)、濕疹等。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飲食致病因素155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蟲”致病因素據(jù)中醫(yī)文獻記載,對“蟲”的含義包括范圍較廣:1、有蟲直接引起的,如疥蟲引起的疥瘡等;2、有蟲毒或過敏引起的,如刺毛蟲引起的射工毒、腸寄生蟲引起的癮疹(蕁麻疹)等;3、有指淺部真菌感染的癬蟲引起的,如圓癬(體癬)等;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蟲”致病因素156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4、有些僅是有蟲爬感或奇癢難受而意,實非真有其蟲,古人用殺蟲為主的藥物治療而奏效,故也認為由蟲所致。因此,我們必須從病證出發(fā),從實際出發(fā)來認識蟲的致病因素。其特征為奇癢難受或癢如蟲行,有的表現(xiàn)為丘疹、糜爛、抓痕、血痂;有的真有其蟲,相互傳染,有的可伴蟲斑、腹痛、大便中可查到蟲卵。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4、有些僅是有蟲爬感或奇癢難受而意,實非真有157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毒”致病因素“毒”邪引起皮膚病,一般是說發(fā)展較快,病情較重。1、有藥物毒,含有中毒和過敏之意?!锻饪普凇吩唬骸芭菊?,陽精火毒之物,服之令臟腑干涸,皮膚紫黑,氣血乘逆敗絕而死?!?、有食物毒,《諸病源候論·食鱸魚肝中毒候》曰:“此魚肝有毒,人食之中其毒者,即面皮剝落,雖爾不致于死?!敝嗅t(yī)皮膚病的病因“毒”致病因素158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3、有蟲毒,《諸病源候論·蜂螯候》曰:“此中大土蜂,最有毒,一熬中人,便即倒悶,舉體洪腫。”4、有植物毒,《諸病源候論·漆瘡候》曰:“漆有毒,人有稟性畏漆,但見漆便中其毒?!庇衷唬骸叭艋馃幔涠練鈩t厲,若人急重,亦有性自耐者,終日燒煮,竟不為害也。”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3、有蟲毒,《諸病源候論·蜂螯候》曰:“此中159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5、有傳染的,如浸淫所染之梅毒等。6、有指病情嚴重,發(fā)展迅速的,如丹毒、無名腫毒等。毒邪可產(chǎn)生多種形態(tài)的皮損,如紅斑、腫脹、丘疹、風團、糜爛,甚至潰瘍,或癢或疼,或局部或泛發(fā)全身,來勢較急,有的可反復發(fā)作,多考慮為毒邪所致。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5、有傳染的,如浸淫所染之梅毒等。160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血瘀致病因素血瘀是指血脈運行不暢,氣血瘀滯,或血溢脈外,積瘀皮膚肌肉或臟腑的一種因素。導致血瘀的原因很多,如寒熱、情志、飲食、起居、外傷出血等均可導致血瘀。血瘀又能導致多種疾病,如結節(jié)性紅斑、硬紅斑、紫癜、血管瘤、各種類型的血管炎等。其主要皮損表現(xiàn)為紫斑、瘀點、紅節(jié)、腫塊、毛細血管擴張、肥厚、硬化、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脈澀等癥。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血瘀致病因素161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醫(yī)林改錯》中曰:“血受寒則凝結有塊,血受熱則煎熬成塊。”《靈樞·賊風篇》曰:“若有所墮墜,……則四氣凝結。”《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疏·雜癥門》曰:“蓄血俗名內(nèi)傷,或積勞,或多怨,或飽后行房,或負重努力,或登高墜下,或奔逐過敏,皆致蓄血?!薄蹲C治準繩·雜病》曰:“夫人飲食起居,一失其高,皆能使血瘀滯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敝嗅t(yī)皮膚病的病因《醫(yī)林改錯》中曰:“血受寒則凝結有塊,血受熱162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血虛風燥血虛風燥亦為皮膚病的重要病機。多種慢性皮膚病因長期皮膚瘙癢,寢食不安,脾虛食減,脾胃失其健運,陰血失其化源,以致血虛生風化燥,或風濕郁久,郁而化熱化火,傷其陰血,陰血虧虛,導致血虛風燥,或本虛病久導致血虛風燥。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血虛風燥163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由于血虛則不能濡養(yǎng)肌膚,膚失濡潤,血虛生風化燥,風邪逗留肌膚,可引起皮膚干燥、脫屑、痛癢、粗糙等情況。血虛風燥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病期較長,皮損干燥、肥厚、粗糙、脫屑、痛癢,伴有頭暈目眩、面色蒼白、苔薄、脈濡等。血虛風燥常見于牛皮癬、白疕、慢性濕瘡、風瘙癢、魚鱗病等慢性病久之皮膚病。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由于血虛則不能濡養(yǎng)肌膚,膚失濡潤,血虛生風化164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肝腎不足肝腎不足
臟腑失調是皮膚病重要的病因病機,其中以肝腎不足為多見。肝藏血,開竅于目,在體為筋,其華在爪,其色屬青;腎藏精,為先天之本,為生殖發(fā)育之源,開竅于耳,其榮在發(fā),其色黑。肝血虛,爪甲失養(yǎng),則指甲肥厚干燥變脆;肝虛血燥,筋氣失榮,則生疣目;肝經(jīng)火郁血滯,可致血痣。腎精不充,發(fā)失其養(yǎng),則毛發(fā)干枯易脫;腎虛,本色上泛,則面生黧黑斑。
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肝腎不足165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因肝腎不足所致生的皮膚病,其特點是:大多呈慢性過程,其皮損有干燥、肥厚粗糙、脫屑或伴毛發(fā)枯槁,脫發(fā),色素沉著,指甲受損,或伴生疣目、血痣等;且其皮膚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常同患者的生長、發(fā)育、妊娠、月經(jīng)等有關。并伴有全身癥狀,如兼見頭暈目眩,耳鳴,面部烘熱,腰膝酸軟,失眠多夢,遺精,舌紅少津,苔少或光剝,脈弦細等,為肝腎陰虛;如兼見面色淡白,畏寒怕冷,四肢不溫,腰膝酸軟,頭昏耳鳴,陽痿,舌苔白,舌體胖,邊有齒痕,脈沉細等,為腎陽不足。中醫(yī)皮膚病的病因因肝腎不足所致生的皮膚病,其特點是:大多呈慢166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是整個機體的一部分,與臟腑、血脈,經(jīng)絡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病形之外,實發(fā)于內(nèi)”。皮膚雖大多發(fā)在體表,它的病根可產(chǎn)生于內(nèi)臟(或體內(nèi)),因此,必須從患者的整體出發(fā),通過四診對病情進行詳細的調查,皮損形態(tài)、發(fā)病部位和它的性質是辨證的重要依據(jù)之一,根據(jù)它們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加以綜合、分析、歸納得出正確的診斷及分型。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是整個機體的一部分,與臟腑、血脈,經(jīng)絡167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常見癥狀辨證可分二大類,全身癥狀辨證和局部癥狀辨癥。全身癥狀辨證與內(nèi)科相同,這里不再復述。局部癥狀辨證,分自覺癥狀和他覺癥狀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常見癥狀辨證可分二大類,全身癥狀辨168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自覺癥狀辨證自覺癥狀是患者把自己的感覺反映給他人(包括醫(yī)護人員)的癥狀,如瘙癢、疼痛、麻木、灼熱等,它們是多種皮膚病的共同癥狀,故須結合臨床表現(xiàn)另以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自覺癥狀辨證169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1、瘙癢一般說來,瘙癢與風、濕、熱、蟲、血虛等關系比較密切。遍體作癢,走竄不定,皮損干性,多屬風癢;糜爛滲液,滋水淋漓,皮損常纏綿難愈多屬濕癢;皮損肥厚,脫屑,至苔蘚樣變,多為血虛作癢。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1、瘙癢170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2、疼痛主要由營衛(wèi)不和,經(jīng)絡阻滯不通而致,這就是《內(nèi)經(jīng)》所指出的“不痛則通,通則不痛。”皮色蒼白或不變,得熱痛減,遇冷痛劇,多屬寒痛;皮色焮紅,灼熱疼痛,遇冷則減,多屬熱痛;脹痛劇烈,按之軟而復起,多屬脹痛;痛無定處,攻痛難忍,多屬氣滯疼痛;痛有定處,或皮色青紫刺痛,多屬血瘀疼痛,若痛時喜按,喜暖或酸痛者,多屬虛痛;疼痛拒按者多屬實痛。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2、疼痛主要由營衛(wèi)不和,經(jīng)絡阻滯不通而致,171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3、灼熱4、麻木5、蟻行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3、灼熱172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他覺癥狀辨證他覺癥狀辨證又稱客觀癥狀辨證,是通過望診和觸診檢查到病變皮膚上的形態(tài)改變,即皮膚損害,簡稱皮損,又稱皮疹。一般將皮膚損害分為原發(fā)性損害和繼發(fā)性損害二大類。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他覺癥狀辨證173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原發(fā)性損害又稱原發(fā)疹,是皮膚病理變化中直接產(chǎn)生的第一個結果。不同的皮膚病常有不同的原發(fā)疹,因此富有診斷價值。繼發(fā)性損害是由原發(fā)性損害演變而來,或因治療,或因感染,或因搔抓,或因其他性機械損害而致。它們是辨證論治中的一個重要依據(jù)。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原發(fā)性損害174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原發(fā)性皮損:對皮膚病的診斷有直接意義。常見的原發(fā)疹有斑疹、丘疹、皰疹、結節(jié)、風團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原發(fā)性皮損:對皮膚病的診斷有直接意義。常見175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斑疹:既不隆起,也不凹陷,僅是限界性的皮膚色素改變。若是紅斑,疹色鮮艷,有熱象,多屬陽斑;紫斑可因熱邪迫血妄行,或脾不統(tǒng)血,或血瘀所致;白斑,多系氣滯或血虛;黃褐斑,多系肝腎虧損,或肝郁氣滯,或脾胃實熱;黑斑,多系腎虛或氣血瘀滯。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斑疹:既不隆起,也不凹陷,僅是限界性的皮膚176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177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178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179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180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181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丘疹:直徑在1厘米以內(nèi),局限性高出于皮面的實質性隆起。斑疹基礎上出現(xiàn)的丘疹稱斑丘疹,丘疹頂端有水皰者稱丘皰疹。丘疹色紅,起病急驟,風熱為多;色淡、病久,血虛或陰虛為多;丘皰疹,濕熱者為多。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丘疹:直徑在1厘米以內(nèi),局限性高出于皮面的182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183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184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185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186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187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188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皰疹:具有腔隙的限界性隆起,高出于皮面,腔隙內(nèi)含有液體。液體是漿液者稱為水皰,直徑大于1厘米的水皰稱大皰。液體是膿液者稱膿液,液體是血液者稱血皰。水皰基底周圍紅潤屬熱者多,紅勝偏熱,皰重偏濕;色淡病久,遇寒加重,屬虛寒者多;深在性水皰,脾虛運濕不化或寒濕者多。膿皰,色黃,皰壁緊張,基底紅潤,起病急,有熱象,屬實者多,色淡不鮮,皰壁松馳,基底部不紅,病程久,屬虛者多。血皰,外傷或血熱者多。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皰疹:具有腔隙的限界性隆起,高出于皮面,腔189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190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191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192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結節(jié):位于皮內(nèi)或皮下組織的限界性實質性損害,可高出于皮面或隱于皮下,觸捫才知。皮色不變,質軟,痰凝氣滯者為多;質硬,瘀滯或痰血互凝者為多;色紅,濕熱蘊結為多;色紫,血瘀者為多。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結節(jié):位于皮內(nèi)或皮下組織的限界性實質性損害193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194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195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196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風團:又稱風疹塊,是一過性局限性水腫性隆起,發(fā)病急,消退也快,不留痕跡。色紅者多屬風熱;色白者多屬風寒或血虛;色紫暗,血瘀者為多。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風團:又稱風疹塊,是一過性局限性水腫性隆起197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198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199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繼發(fā)性皮損:在皮膚病的診斷中有參考作用。常見的繼發(fā)性損害有鱗屑、糜爛、潰瘍、痂、抓痕、裂隙、疤痕、萎縮、苔蘚樣變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繼發(fā)性皮損:在皮膚病的診斷中有參考作用。常200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鱗屑:脫落的表皮上皮碎屑。機體在正常下,脫落的數(shù)量不大,不易感覺,在病理情況下,鱗屑較顯著。大片紅腫皮疹上的鱗屑,多為血熱;紅腫不明顯,原發(fā)疹干燥,多為血虛;疾病恢復期的鱗屑,常是邪氣已退,正氣將復,趨向痊愈之象。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鱗屑:脫落的表皮上皮碎屑。機體在正常下,脫201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202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203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糜爛:皮膚表皮的局限性缺損,表面潮紅,濕潤,愈后不留下疤痕。滲液清者,屬濕者多;滲液色黃,濕熱者多;病久色淡,脾虛濕盛或虛寒者多。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糜爛:皮膚表皮的局限性缺損,表面潮紅,濕潤204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205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206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潰瘍:表皮以下皮膚組織的缺損,修復時有結締組織填充,愈后常留疤痕。急性紅腫熱痛多為熱毒;慢性平塌蒼白為氣血虛弱,瘡面紫黯為血虛瘀滯。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潰瘍:表皮以下皮膚組織的缺損,修復時有結締207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208中醫(yī)皮膚病學概論課件209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痂:由皮損表面的滲出物干燥而成。漿痂、脂痂多屬濕熱;膿痂多屬熱毒未凈;血痂多屬血熱或外傷。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痂:由皮損表面的滲出物干燥而成。漿痂、脂痂210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211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212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213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214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抓痕:由搔抓引起的線狀損害。多系風盛、血熱或血虛風燥所致。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抓痕:由搔抓引起的線狀損害。多系風盛、血熱215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216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皸裂:皮膚組織中斷,形成線狀裂口又稱皸裂。多系風燥、寒盛或血虛。風性燥烈,燥勝則干,寒勝則裂。血虛風燥,膚失滋養(yǎng)亦常導致皸裂。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皸裂:皮膚組織中斷,形成線狀裂口又稱皸裂。217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218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219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疤痕:填補原來皮膚缺損的結締組織和表皮,常缺乏皮膚附屬器和正常的皮紋。疤痕通常分三種:平滑疤痕,疤痕與皮膚高低一致,表面光滑;增生性疤痕,又稱肥厚(大)性疤痕,表面隆起,質較硬,色淡紅,多系氣血壅滯或血瘀痰凝所致。萎縮性疤痕,低于皮面,觸之較軟,白色,多系氣血不足或肝腎虧損所致。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疤痕:填補原來皮膚缺損的結締組織和表皮,常220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221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222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223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萎縮;可分表皮萎縮和真皮萎縮或二者萎縮同時存在。皮膚萎縮多系氣血不足,亦有氣滯血瘀或肝腎陽虛所致者。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萎縮;可分表皮萎縮和真皮萎縮或二者萎縮224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225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苔鮮樣變:局限性皮膚增厚,皮紋加寬,皮溝加深,觸之粗,視之象苔蘚,可伴有輕度色素沉著和少量鱗屑。苔蘚樣變多系血虛風燥或氣血瘀滯,膚失所養(yǎng)而致。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苔鮮樣變:局限性皮膚增厚,皮紋加寬,皮溝加226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227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皮膚病的癥狀及辨證228皮膚病的治療治療皮膚病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兩大類,內(nèi)治法和外治法。使用時必須根據(jù)患者的素質,疾病的辨證,然后訂出內(nèi)治和外治法則,進行治療。可單獨使用,也可配合使用。皮膚病的治療治療皮膚病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兩大類,內(nèi)治法和外治229皮膚病的治療外治法外治法主要是指中藥外治療法,是治療皮膚病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有“瘡瘍之癥,最重外治”之說,在皮膚病學的治療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除藥物外治法外,還有針刺療法、砭刺療法、穴位封閉療法等。皮膚病的治療外治法230皮膚病的治療外用藥的使用,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稟體反應(如耐受情況、過敏反應等)、皮損性質及其特點等進行辨證施治,合理地選擇有針對性的藥物、劑型以及濃度,并向患者詳細說明用藥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不然就不到應有的效果,甚至起相反的作用。皮膚病的治療外用藥的使用,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稟體反應(如231皮膚病的治療外用藥通常包括劑型和主藥兩部分。劑型是指外用藥配制的基本形態(tài),如熏洗劑、藥散(粉劑)、油劑、藥膏(包括軟膏、糊劑)等。主藥是指有積極治療作用的藥物,如硫磺具有殺蟲止癢作用。二妙散(黃柏、蒼術等分)具有清熱燥濕作用等。外用藥的性能主要取決于劑型,藥物的作用以及它們的濃度。常用的外用藥制劑有以下幾種:皮膚病的治療外用藥通常包括劑型和主藥兩部分。劑型是指外用藥配232皮膚病的治療(一)水劑又稱溶劑。是中藥湯劑的外用,或把藥物放在紗布袋內(nèi),用棉線扎口,開水泡浸,去渣存液,使其成為具有藥物有效成份的溶液,常用方法如下:皮膚病的治療(一)水劑又稱溶劑。是中藥湯劑的外用,或把藥233皮膚病的治療1、溻漬法,又稱濕敷法,分冷濕敷、熱濕敷、開放性濕敷、閉合性濕敷、連續(xù)性濕敷和間歇性濕敷。皮膚科常用的濕敷是開放性間歇性冷濕敷,即把敷料(一般用4至6層吸濕性較強的柔軟細布或紗布)浸在10-20℃的藥液中,浸透中稍加擠擰,以不滴水為度,然后復蓋患處,每隔數(shù)分鐘一次。皮膚病的治療1、溻漬法,又稱濕敷法,分冷濕敷、熱濕敷、開放性234皮膚病的治療天冷更換時間可稍長一些,天熱需勤換一些,持續(xù)時間視滲液多少和炎癥程度而定,一般30分鐘至1小時,本法具有收斂、消炎、止癢作用,適用于急性滲液性皮膚病,如皮炎洗劑(本品是溶液)濕敷治療濕疹、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的治療天冷更換時間可稍長一些,天熱需勤換一些,持續(xù)時間235皮膚病的治療應用時注意濃度,宜淡不宜濃,應防止吸收后中毒。敷料與皮損面要緊密接觸,并保持一定的溫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子女作息習慣培養(yǎng)與家長支持合同
- 管理者的價值體現(xiàn)
- 建筑施工現(xiàn)場安全培訓與咨詢服務協(xié)議
- 婚后奢侈品共有及離婚后財產(chǎn)分割及權益維護實施協(xié)議
- 半導體引線框架研發(fā)與市場推廣合作協(xié)議
- 緊急救援私人飛機航線申請與保障合同
- 國際藝術品物流保險及風險防控合同
- 股權激勵合同模板:核心員工激勵方案
- 先進工業(yè)模具技術升級合同補充條款
- 豪華游艇衛(wèi)星電話租賃及全球語音數(shù)據(jù)傳輸合同
-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吳江、相城、高新區(qū)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陽光調研道法試卷(含答案)
- 2024-2030年中國檢驗檢測行業(yè)發(fā)展?jié)摿︻A測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融資融券與投資者行為
- 裝配式建筑深化設計-1.2.3 裝配式建筑深化設計拆分原47課件講解
- 2025年中考數(shù)學二輪專題復習 題型五-幾何探究題
- 【MOOC】園林植物應用設計-北京林業(yè)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R1快開門式壓力容器操作考試題及答案
- 廣東開放大學國家安全概論(S)(本專)考核作業(yè)參考原題試題
- 2025屆高考作文復習:時評類作文分析 課件
- 老年期常見心理問題的護理(老年護理課件)
- T-CAICI 89-2024 通信建設安全生產(chǎn)標準化基本要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