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zhèn)鋺?zhàn)老高考一輪復習地理第1講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教案_第1頁
2022版?zhèn)鋺?zhàn)老高考一輪復習地理第1講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教案_第2頁
2022版?zhèn)鋺?zhàn)老高考一輪復習地理第1講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教案_第3頁
2022版?zhèn)鋺?zhàn)老高考一輪復習地理第1講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教案_第4頁
2022版?zhèn)鋺?zhàn)老高考一輪復習地理第1講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2頁共22頁第1講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考綱考點知識細化能力要求應用實踐大氣受熱過程大氣受熱過程大氣垂直分層及特點會判讀等溫線分布圖分析逆溫現(xiàn)象的特征和影響大氣受熱過程正確解讀受熱過程示意圖解讀大氣受熱過程原理大氣的削弱作用理解大氣吸收、反射、散射影響解讀大氣受熱過程原理的應用大氣的保溫作用正確判斷主要的影響因素熱力環(huán)流及大氣水平運動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正確判讀等壓面分布圖熱力環(huán)流原理的分析與現(xiàn)實應用會解釋常見熱力環(huán)流現(xiàn)象成因形成風的原動力,高空風與近地面風的差異會繪制風的受力分析圖等壓線分布圖中的風向判斷會比較風力大小一、大氣的受熱過程讀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完成問題。1.能量來源(1)地球大氣熱量的根本來源:A太陽輻射。(2)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的熱源:B地面輻射。(3)應用——解釋“高處不勝寒”現(xiàn)象:海拔越高處,距離地面越遠,獲得的地面輻射越少,氣溫越低,因此近地面大氣中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遞減。2.大氣的受熱過程受熱過程具體說明地理意義環(huán)節(jié)1:“太陽暖大地”絕大部分太陽輻射透過大氣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A太陽輻射能而增溫地面增溫→太陽是地面的根本熱源環(huán)節(jié)2:“大地暖大氣”地面被加熱,并以B地面輻射的形式向大氣傳遞熱量,除少數(shù)透過大氣射向宇宙空間外,絕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氣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大氣增溫→地面是近地面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環(huán)節(jié)3:“大氣還大地”大氣在增溫的同時也向外輻射熱量,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稱為C大氣逆輻射,將大部分熱量返還給地面熱量返還給地面→實現(xiàn)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3.大氣的兩大作用(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大氣層中的水汽、云層、塵埃等對太陽輻射具有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削弱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大氣增溫產生大氣輻射(長波輻射),其中射向地面的那部分稱為C大氣逆輻射,其將部分熱量還給地面,補償了地面輻射損失的熱量,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知識拓展]大氣的削弱作用表現(xiàn)①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線,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紅外線。②反射作用:沒有選擇性,與云層厚度有關。③散射作用:波長較短的藍紫色光容易被散射。二、熱力環(huán)流1.形成原因:地面冷熱不均。2.形成過程(1)填圖:填出近地面的冷熱狀況和氣壓高低。(2)畫圖:用箭頭標出氣流的運動方向。(3)完成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eq\x(地區(qū)間的冷熱不均)↓eq\x(空氣的垂直運動)↓eq\x(同一水平面上形成氣壓差異)↓eq\x(大氣的水平運動)↓eq\x(形成熱力環(huán)流)3.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高低緯度間的太陽輻射分布的差異。[特別提醒]“高壓”和“低壓”是針對同一水平面上的氣壓差異而言的。在垂直方向上氣壓永遠都隨著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三、大氣的水平運動——風1.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水平氣壓梯度力。2.高空風與近地面風的特點比較類型受力風向圖示(北半球)高空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與等壓線平行近地面風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與等壓線之間成一夾角[知識拓展]狹管效應原理當氣流由開闊地帶流入地形構成的峽谷時,由于空氣不能大量堆積,于是加速流過峽谷,風速增大,這種峽谷地形對氣流的影響稱為“狹管效應”。一、綜合思維——正誤判斷1.“高處不勝寒”主要是因為海拔高處直接獲得的太陽輻射少。 (×)2.夜晚的大氣逆輻射比白天強。 (×)3.熱力環(huán)流中,氣體都是由高壓向低壓運動的。 (×)4.在風的形成中,地轉偏向力不會改變風速。 (√)二、地理實踐力——讀圖填空讀圖(a、b表示等壓面且b>a),回答問題。1.一般情況下,A、B、C、D四地中,處在近地面的是B、C(字母),處在高空的是A、D(字母)。2.B、C兩處中,形成高氣壓的是B(字母),氣溫較低的是B(字母)。3.熱力環(huán)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區(qū)間的冷熱不均,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氣壓梯度力。4.大氣熱力環(huán)流的實例有海陸風和山谷風。三、區(qū)域認知——趣味思考1.“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請解釋巴山地區(qū)夜雨較多的原因?[提示]夜晚山頂空氣冷卻下沉,沿山坡下沉至谷底,谷地中的暖濕氣流被迫抬升,氣溫下降,水汽凝結,形成降水。白天,谷地盛行下沉氣流,不易形成降水。2.每年夏秋季節(jié),形成于我國東南洋面上的許多強臺風,登陸之后其強度往往會迅速減弱,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大洋上的洋面摩擦力小,而陸地上由于地形、植被分布的影響,地面摩擦力增大,會大大減弱臺風的風速。eq\a\vs4\al(大氣的受熱過程)eq\a\vs4\al([例1])(2017·全國卷Ⅰ)我國某地為保證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雙層覆膜技術(兩層覆膜間留有一定空間),效果顯著?。下圖中的曲線示意當?shù)睾淦?12月至次年2月)豐、枯雪年的平均氣溫日變化和豐、枯雪年的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據(jù)此完成(1)~(3)題。(1)圖中表示枯雪年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的曲線是()A.①B.②C.③D.④(2)該地寒冷期()A.最低氣溫高于-16℃B.氣溫日變化因積雪狀況差異較大C.膜內溫度日變化因積雪狀況差異較大D.膜內溫度日變化與氣溫日變化一致(3)該地可能位于()A.吉林省 B.河北省C.山西省 D.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思維流程]信息提取?對越冬的葡萄植株采用雙層覆膜技術,保溫效果良好?曲線示意當?shù)睾淦谪S、枯雪年的平均氣溫日變化和豐、枯雪年的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圖中四條曲線中曲線①平均氣溫高且變化較小,②③④均變化明顯教材尋因(1)雙層覆膜技術充分利用了大氣的保溫作用原理(2)豐雪年、枯雪年反映出了降水多少對天氣狀況的影響綜合判斷(1)由信息?、?、?可知圖中曲線③④所示溫度低,變化幅度大,說明是膜外溫度日變化,曲線①②所示溫度較高,應是膜內溫度日變化,豐雪年陰天多,加之積雪覆蓋薄膜,膜內平均氣溫日變化較小,對應曲線①;枯雪年晴天多,薄膜上積雪少,膜內平均溫度日變化較大,對應曲線②(2)結合上題分析可知,曲線①②反映出積雪的多少影響了膜內的溫度日變化(3)結合信息?和?可知,該地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北京時間16時左右,而一天中最高氣溫應在當?shù)氐胤綍r14時左右,由此可推知,該地位于東六區(qū)附近,應是我國新疆地區(qū)[嘗試解答](1)B(2)C(3)D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的應用(1)分析某地太陽輻射能分布的多寡①高海拔地區(qū)(如青藏高原地區(qū))eq\x(地勢高)→eq\x(\a\al(空氣,稀薄))→eq\x(\a\al(大氣的削,弱作用弱))→eq\x(\a\al(太陽能,豐富))②內陸地區(qū)(如我國西北地區(qū))eq\x(\a\al(氣候較,為干旱))→eq\x(\a\al(晴天多、陰,雨天氣少))→eq\x(\a\al(太陽能,豐富))→eq\x(\a\al(大氣的削,弱作用弱))③濕潤內陸盆地(如四川盆地)(2)分析白天氣溫的高低2.大氣保溫作用的應用——主要看大氣逆輻射的強弱(1)解釋常在夜晚出現(xiàn)的一些自然現(xiàn)象(2)解釋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eq\x(\a\al(溫室氣,體排放,增多))→eq\x(\a\al(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增多))→eq\x(\a\al(大氣逆輻射,增強,保溫,作用增強))→eq\x(\a\al(氣溫升高,,全球氣候,變暖))(3)分析農業(yè)實踐中的一些現(xiàn)象①我國北方地區(qū)利用溫室大棚生產反季節(jié)蔬菜。②深秋農民利用燃燒秸稈制造煙霧預防霜凍。③華北地區(qū)早春農民利用地膜覆蓋進行農作物種植。④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果園中鋪沙或鵝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發(fā),還能增加晝夜溫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積累等。3.大氣受熱過程與氣溫垂直分布(1)一般情況下,對流層的氣溫是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m氣溫降低0.6℃,即氣溫垂直遞減率為0.6℃/100m。(2)在一定條件下,對流層的某一高度會出現(xiàn)實際氣溫高于理論氣溫,甚至是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升溫的現(xiàn)象,稱為逆溫。①逆溫現(xiàn)象的形成及消失過程②逆溫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成霧早晨多霧的天氣大多與逆溫有密切關系,它使能見度降低,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不便,甚至出現(xiàn)交通事故大氣污染由于逆溫現(xiàn)象的存在,空氣垂直對流受阻,會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時擴散,從而危害人體健康對航空造成影響逆溫多出現(xiàn)在低空,多霧天氣對飛機起降帶來不便。如果出現(xiàn)在高空,對飛機飛行極為有利,因為大氣以平流運動為主,飛行中不會有較大顛簸命題視角一解讀大氣受熱過程原理(2019·河北衡水中學測試)濟南某普通高中的小李和小王兩位同學結合所學的大氣知識設計了下面兩個實驗來探討熱量在大氣和不同下墊面之間的傳遞過程及其差異。實驗過程可簡要描述如下:(1)取甲、乙兩個同樣的空密閉容器,且兩者內部均為10℃的干空氣。(2)接下來,在甲、乙兩容器內分別加入同體積的水和干沙子;并將完全相同的兩個溫度計(已清零)分別放置在水和干沙子上方的相同高度處。(3)將兩個密閉容器在同一時間并列放置在太陽下。實驗的模擬圖如下。請結合文字材料和圖片信息回答1~3題。1.下面關于半小時內,甲、乙兩容器內溫度計讀數(shù)變化情況的描述合理的是()A.同步升溫 B.無明顯變化C.甲升溫快于乙 D.甲升溫慢于乙2.甲、乙兩容器內的干空氣,從初始狀態(tài)下的10℃到實驗過程中兩溫度計均出現(xiàn)了顯著的讀數(shù)增大情況(干沙子上部溫度計的讀數(shù)更高)。在此過程中,下面關于熱量傳遞過程的推斷合理的是()A.大氣直接吸收太陽輻射能而升溫B.溫度計通過直接吸收太陽輻射能而升溫C.主要因水和干沙子對上部空氣加熱的結果D.水和干沙子主要通過熱傳導的方式將熱量傳遞給了大氣3.實驗過程中,甲、乙兩容器內的空氣在氣壓(P)指標上發(fā)生的變化最可能為()A.與初始狀態(tài)一致 B.P甲=P乙C.P甲>P乙 D.P甲<P乙1.D2.C3.C[第1題,將溫度計放置在水和干沙子上方的相同高度處,溫度計上的度數(shù)反映的為容器內的大氣溫度,由于水的比熱容大,升溫速度慢,所以向外輻射的能量較沙子少,其輻射強度較弱,所以在短時間內,甲容器內升溫慢于乙。第2題,如果是大氣直接吸收太陽輻射能而升溫或溫度計通過直接吸收太陽輻射能而升溫,溫度計的讀數(shù)不會有太大的差異,排除A、B兩項;水和干沙子溫度差異較大,對上部空氣加熱會造成較大的溫度差異,C正確;水和干沙子主要通過熱輻射的方式將熱量傳遞給了大氣,D錯誤。第3題,由于裝有沙子的容器內的氣溫升高快,而裝有水的容器升溫慢,根據(jù)熱力環(huán)流的原理,裝有沙子的容器氣壓低于裝有水的容器。]命題視角二分析逆溫現(xiàn)象的特征和影響逆溫是在一定條件下出現(xiàn)的氣溫隨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現(xiàn)象。某校氣象興趣小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對我國南方山區(qū)谷地進行逆溫測定。下圖為該小組多次觀測所得的逆溫時空變化平均結果。據(jù)此完成4~5題。4.下列關于該地逆溫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A.逆溫強度近地面較大,向上減小B.逆溫強度午夜達到最大,后減弱C.逆溫現(xiàn)象日落前出現(xiàn),日出前消失D.強逆溫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5.造成逆溫層上界峰值在時間上滯后于強逆溫層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存在晝夜差異B.大氣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異C.空氣上下熱量傳遞存在時間差異D.下墊面反射率在時間上存在差異4.A5.C[第4題,根據(jù)圖示,強逆溫層上界海拔低,故A項對;逆溫強度在4時左右達到最大,而不是午夜,B項錯;逆溫現(xiàn)象15時左右出現(xiàn),10時左右消失,C項錯;強逆溫前半夜曲線陡、增速快,后半夜曲線緩,降速慢,D項錯。故選A項。第5題,逆溫層上界峰值滯后于強逆溫層上界峰值,是因為夜晚山風將冷空氣帶到谷底,且冷空氣向上運動需要一個過程,空氣熱量上下傳遞存在時間差異。大氣吸收地面輻射、散射、反射與大氣成分相關,與晝夜無關,與高度無關。下墊面反射率與地面性質相關。綜上所述,A、B、D項錯誤,C項正確。]命題視角三解讀大氣受熱過程的具體應用(2019·江蘇高考改編)2019年1月某日三峽庫區(qū)出現(xiàn)云海日出奇觀,圖1為某記者拍攝的照片。圖2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讀圖,回答6~7題。圖1圖26.三峽庫區(qū)云海形成原理與下列大氣熱力環(huán)流模式相符的有()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7.受云海影響,三峽庫區(qū)大氣受熱過程對應于圖2中()A.①增大 B.②增大C.③增大 D.④減小6.D7.B[第6題,云層的本質是小水滴,云層是水在溫度升高的條件下蒸發(fā)形成水蒸氣并達到過飽和的狀態(tài),又吸附了空氣中的凝結核而產生的。因此,三峽庫區(qū)云海的形成過程是庫區(qū)表層的水分受熱膨脹上升,盛行上升氣流,形成水蒸氣,吸附凝結核在高空形成了云海,而庫區(qū)周圍地方則盛行下沉氣流。第7題,云層會阻擋太陽光,云層多時對太陽的反射增強,從而減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因此①減小、④增大。地面受到的太陽輻射減弱,增溫減弱,因此地面輻射減弱,③減少。云層多,大氣逆輻射增強,對地面保溫作用增強,②增大。]eq\a\vs4\al(熱力環(huán)流與大氣的水平運動)eq\a\vs4\al([例2])(2019·全國卷Ⅱ)積云為常見的一類云,其形成受下墊面影響強烈???諝庠趯α鬟^程中,氣流攜帶來自下墊面的水汽上升,溫度不斷下降,至凝結溫度時,水汽凝結成云?。水汽開始凝結的高度即為積云的云底高度。?據(jù)此完成(1)~(3)題。(1)大氣對流過程中上升氣流與下沉氣流相間分布,因此積云常常呈()A.連續(xù)層片狀 B.魚鱗狀C.間隔團塊狀 D.條帶狀(2)積云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地帶是()A.寒溫帶針葉林地帶 B.溫帶落葉闊葉林地帶C.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 D.熱帶雨林地帶(3)在下墊面溫度決定水汽凝結高度的區(qū)域?,積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現(xiàn)在()A.日出前后 B.正午C.日落前后 D.午夜[思維流程]信息提取?積云的形成受下墊面影響強烈?來自下墊面的水汽隨對流上升運動,溫度下降而凝結成云?水汽開始凝結的高度為積云的云底高度?下墊面溫度決定水汽凝結高度的區(qū)域教材尋因對流層中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地面的冷熱不均產生熱力環(huán)流,受熱的一地空氣受熱產生對流上升運動,變冷的一地大氣收縮下沉綜合判斷(1)由信息?可知積云是大氣對流上升運動使水汽凝結而形成的,因此存在對流上升運動的區(qū)域多云,而對流下沉運動的區(qū)域云層較少,如果上升氣流與下沉氣流相間分布則形成的積云往往呈間隔團塊狀(2)由信息??可知,常出現(xiàn)對流上升運動的區(qū)域,積云出現(xiàn)的頻率較高,熱帶雨林地帶處于低緯度地區(qū),全年氣溫高、盛行上升氣流,積云出現(xiàn)的頻率高(3)由信息?可知,水汽開始凝結的高度為積云的云底高度,結合信息?可知有些區(qū)域下墊面溫度決定水汽凝結的高度,因此地面溫度低的時段,形成的積云的云底高度較低,一天當中氣溫最低值往往出現(xiàn)在日出前后,因此這個時段形成的積云云底高低較低[嘗試解答](1)C(2)D(3)A1.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分析(1)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熱力環(huán)流是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一種環(huán)流形式,結合等壓面示意圖對其形成過程分析如下。(2)常見的熱力環(huán)流分析①海陸風a.成因分析——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是前提和關鍵b.影響與應用海陸風使海濱地區(qū)氣溫日較差減小,夏季氣溫低,空氣較濕潤,是避暑的好地方。②山谷風a.成因分析——山坡的熱力變化是關鍵b.影響與應用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間冷的山風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內形成逆溫層,大氣穩(wěn)定,易造成大氣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區(qū)不宜布局產生污染的工業(yè)。③城市熱島效應a.成因分析——“城市熱島”的形成是突破口b.影響與應用一般將綠化帶布置在氣流下沉處以及下沉距離以內,而將衛(wèi)星城或污染較重的工廠布置于下沉距離之外。2.風向與風力分析(1)等壓線圖中風向的判斷第一步:在等壓線圖中,畫出等壓線在擬求風向點的切線并作垂直于切線的虛線箭頭(由高壓指向低壓,但不一定是指向低壓中心),表示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確定南、北半球后,順著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轉30°~45°(若為高空,則偏轉90°),畫出實線箭頭,箭頭所指即經(jīng)過該點的近地面風向。如圖所示(北半球):(2)在等壓線圖上比較風力大?、偻坏葔壕€圖上,等壓線密集的地方風力大;等壓線稀疏的地方風力小。②不同圖中,相同比例尺,且相鄰兩條等壓線圖上距離相同,兩條等壓線數(shù)值差越大,風力越大。③不同圖中,若相鄰兩條等壓線數(shù)值、圖上距離相等,則比例尺越大,風力越大。命題視角一熱力環(huán)流原理的分析與現(xiàn)實應用(2019·海南高考)山谷風是山區(qū)晝夜間風向發(fā)生反向轉變的風系。白天太陽輻射導致山坡上的空氣增溫強烈,暖空氣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風;反之,則形成山風。祁連氣象站位于祁連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風環(huán)流較為強盛。下圖示意2006年8月24日該氣象站記錄的山谷風風向、風速的變化。1.祁連氣象站所在地谷風的風向是()A.偏南風 B.偏東風C.偏北風 D.偏西風2.祁連氣象站所處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A.南北走向,西高東低 B.東西走向,北高南低C.南北走向,東高西低 D.東西走向,南高北低1.C2.D[第1題,由材料“白天太陽輻射導致山坡上的空氣增溫強烈,暖空氣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風”可知谷風主要出現(xiàn)在白天空氣增溫之后,圖中顯示,11時以后,風向以偏北風為主。第2題,白天,暖空氣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風,反之,則形成山風,意味著晚上空氣沿坡面下沉,形成山風。圖中顯示晚上以南風為主,白天以北風為主,說明氣象站附近南面為高坡,北面為低谷,得出山谷呈東西走向,且南高北低的地形特點。](2019·河南商丘九校聯(lián)考)特朗勃墻是一種依靠墻體獨特的構造設計,無機械動力、無傳統(tǒng)能源消耗、僅依靠被動式收集太陽能為建筑供暖的集熱墻體。其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下圖。讀圖,回答3~4題。3.圖示特朗勃墻向室內供暖,利用的原理是()A.對流層大氣的直接熱源是地面輻射B.地面的直接熱源是太陽輻射C.不同物質比熱容存在差異D.空氣隔層的溫室效應4.根據(jù)圖示可知()A.集熱墻可能為白色B.乙氣流為上升氣流C.甲氣流為暖氣流,流出空氣隔層D.丙氣流為暖氣流,流進空氣隔層3.D4.C[第3題,空氣隔層的溫室效應使圖中左側氣溫上升,進而引起室內空氣循環(huán)。第4題,白墻反射率高,為盡可能多地吸收太陽輻射,應采用黑色的集熱墻面;圖中左側集熱墻和玻璃之間空氣被加熱,氣溫高,氣流上升,甲為暖氣流從空氣隔層中流出,乙為下沉氣流,丙為冷氣流,流進空氣隔層。]命題視角二等壓線分布圖中的風向判斷(2019·合肥模擬)下圖示意亞洲部分地區(qū)2016年11月10日11時(北京時間)海平面等壓線分布。5.圖示時刻,合肥市最可能吹()A.西南風 B.東南風C.西北風 D.東北風6.圖文信息可以反映此時()A.西寧晚風習習 B.南寧陰雨綿綿C.北京春風送暖 D.長沙艷陽高照5.A6.D[第5題,由圖中信息可知,2016年11月10日11時合肥市位于高壓中心東北側,風從高壓中心(長沙)吹向合肥,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在北半球向右偏,形成西南風。第6題,長沙此時受高壓控制,天氣晴朗,且時間7.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發(fā)生了一次較強風暴潮。這次風暴潮是由低壓系統(tǒng)、向岸風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陸地,A.甲 B.乙C.丙 D.丁B[圖中顯示,乙地位于低壓的東側,根據(jù)氣流運動規(guī)律,此處吹偏東風,從海洋吹向海岸即“向岸風”;加上該地處于海灣,加劇了風暴潮的強度和危害。]地理圖表專攻(四)|等壓面圖的判讀eq\a\vs4\al([典例])(經(jīng)典高考題)下圖為甲地所在區(qū)域某時刻高空兩個等壓面P1和P2的空間分布示意圖,圖中甲、乙兩地經(jīng)度相同。此時甲地近地面的風向為()A.東南風 B.西南風C.東北風 D.西北風[解圖流程][嘗試解答]B1.判讀此類圖應知應會的基礎知識(1)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氣壓值越低(如下圖)。地表受熱均勻時的等壓面狀況地表受熱不均時的等壓面狀況圖A圖B(2)若海拔相同、冷熱均勻,等壓面與等高面重合且與地面平行(如圖A)。(3)若地面冷熱不均,等壓面發(fā)生彎曲,等壓面向上凸的地方為高壓區(qū),向下凹的地方為低壓區(qū)(如圖B)。(4)同一地區(qū),高空和近地面氣壓高低相反,等壓面凹凸方向相反(如下圖所示)。2.此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