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解讀:鴉片戰(zhàn)爭_第1頁
史料解讀:鴉片戰(zhàn)爭_第2頁
史料解讀:鴉片戰(zhàn)爭_第3頁
史料解讀:鴉片戰(zhàn)爭_第4頁
史料解讀:鴉片戰(zhàn)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9鴉片戰(zhàn)爭虎門銷煙

1.英國曼徹斯特商會給英政府的呈文對華貿易維持英國航船十萬噸,而這又是可能大為擴張的。中國為英國制造業(yè)提供一個銷量龐大而又迅速擴張的市場;同時又為印度的出產提供銷路,眾信其數達三百萬鎊,而這又使得我們的印度人民藉以能夠大量消費我們的制造品。(為了換取英印進口貨物),中國輸出茶葉和生絲,生絲價值在一百萬鎊以上,沒有生絲,我們這一門極重要的、迅速增長著的制造業(yè)便將大大地癱瘓了。然而自律勞卑②失敗以后,對華貿易已陷入不穩(wěn)定的、無保護的狀態(tài),橫受行商和地方政府的勒索與禁阻。于是,不列顛財產每日都處于危險狀態(tài)之中:我們的人每日都可受到侮辱;我們的君主已經在他所派的代表律勞卑身上受到侮辱;我們的產業(yè)可能被癱瘓;我們的稅收可能每年遭受四百至五百萬鎊的損失。(因此,備忘錄提呈人)以最迫切的心情呈請不列顛政府施展保護(英商的)威力,(我們認為)如果直接和中國最高政府接觸,將會比通過廣州那批低級官吏之迂回而又腐化的中介更有效得多。──《中國通史參考資料》近代部分(修訂本)上冊【解讀】這是英國曼徹斯特商會上英國首相邁爾本和外交大臣巴麥尊的一份備忘錄。這件備忘錄成于1836年2月,也就是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前四年多的時候。英國作為世界上最先發(fā)展起來的資本主義國家,在鴉片戰(zhàn)爭前后,仍保持著資本主義世界中頭號強國的地位。多年間,在西方各國的對華貿易中居于首位。英國工商界密切關注其在華的“商業(yè)利益”,并且直接影響著英國政府的對華關系決策。不過,由于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環(huán)境的屏蔽,以及清朝多年間采取的閉關政策,英國在對華貿易中也遇到很大障礙,多年間是居于入超的地位。英國千方百計地要扭轉這種局面,迅速和不斷地擴大鴉片貿易,就是基此而為。這里輯錄的資料中,雖然沒有明言鴉片之事,但反映出英國商會組織敦促政府保護其商業(yè)利益,對清政府施壓的情形。資料顯示:①英國資產階級對英國對華貿易形勢的基本看法,是認為已經有了可觀的規(guī)模,但仍有較大的擴張潛力,一定不能放松,因為對華貿易對于擴大英國和英屬殖民地產品市場,支撐其制造業(yè),具有非常的重要性。②英國資產階級對當時的有關情況不滿,認為駐華商務總監(jiān)督律勞卑(當時已不在世)使英國受到污辱和損失。③英國資產階級迫不及待地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護其商業(yè)利益,呼吁與清朝中央政府進行接觸。由此可見,鴉片戰(zhàn)爭的爆發(fā)不是偶然之事,它與此前多年間中英“貿易”方面的矛盾激化分不開,實質上是英國出于其殖民利益,需要不斷擴大對中國的商品輸出和原料掠奪,因而不能容忍中國的“禁阻”?!咀⑨尅竣俾鼜厮固豈anchester:英國英格蘭西北部城市,13世紀興起,產業(yè)革命后迅速發(fā)展,成為全國工商業(yè)的重要基地,棉紡織業(yè)和原棉、棉紡的貿易尤為興盛。曼徹斯特商會是該市棉紡織業(yè)資本家的一個團體,這一備忘錄提出的要求,在當時的英國工商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②律勞卑(WilliamJohnNapier,1786—1834),英國貴族。1833年被任命為英國第一任駐華商務總監(jiān)督,受命在華開辟商埠,獲取海軍據點以備對華進行武裝侵略,第二年他到達澳門后,曾往廣州會見清朝兩廣總督,遭清方拒絕后,下令英艦強行駛入珠江,轟擊虎門炮臺,后退回澳門,病死。2.黃爵滋論禁煙鴉片之害,其終不能禁乎臣謂非不能禁,實未知其所以禁也。夫耗銀之多,由于販煙之盛,販煙之盛,由于食煙之眾。無吸食,自無興販①,無興販,則外夷之煙自不來矣。今欲加重罪名,必先重治吸食。臣請皇上嚴降諭旨,自今年某日起,至明年某月日止,準給一年期限戒煙,雖至大之癮,未有不能斷絕。若一年以后,仍然吸食,是不奉法之亂民,置之重刑,無不平允。查舊例,吸食鴉片者罪僅枷杖,其不指出興販者,罪仗一百,徒三年,然皆系活罪。斷癮之苦,甚于枷杖與徒,故甘犯明刑,不肯斷絕。若罪以死論,是臨刑之慘急,更苦于斷癮之茍延,臣知其情愿斷癮而死于家,必不愿受刑而死于市②,惟皇上明慎用刑之至意,誠恐立法稍嚴,互相告訐③,必至波及無辜。然吸食鴉片者,是否有癮無癮,到官熬審,立刻可辨。如非吸食之人,雖大怨深仇,不能誣枉良善,果系吸食,究亦無從掩飾,故雖用重刑,并無流弊。

──《中國通史參考資料》近代部分(修訂本)上冊【解讀】這是黃爵滋于1838年6月所上《嚴塞漏卮以培國本疏》中的一段話。一般認為,當時在有關鴉片問題上,存在著嚴禁派和弛禁派的分歧和爭論,任鴻臚寺卿的黃爵滋是嚴禁派的典型人物之一。他在這道奏疏中,陳述了鴉片泛濫對中國的危害。他從白銀外流、財用受損兩方面立論,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建議。這里輯錄的一段話,就是他關于禁煙措施的建策。從中可以了解:①在黃爵滋看來,鴉片泛濫,耗銀甚多,是因為有眾多的吸食者,如能禁絕吸食者,也就等于從最終環(huán)節(jié)上解決了問題。②他認定,要禁絕吸食者,須用嚴刑峻法,對限期內不能禁吸者,處以死刑。③但他也提出,在用重刑懲治吸食者的同時,又要防止誣枉良善,應審斷確實??梢?,黃爵滋欲以重罪極刑論處的震懾,來減少乃至根絕吸食者,從而解決鴉片泛濫的問題。誠然,加強對吸食者的控制,的確是解決問題的一個不應忽視的環(huán)節(jié),但當時鴉片在中國泛濫,有著復雜的背景原因,決不是僅靠嚴懲吸食者,就真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再說,即使逾期不戒的吸食者,若一律處死,在用法量刑上也未必完全適當。不過,從黃爵滋輩的急迫峻烈的態(tài)度,可以讓人覺察到當時中國的鴉片問題已經嚴重到何種程度。這對于認識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宏觀背景和具體誘因,都是有幫助的?!咀⑨尅竣倥d販:販賣。②市:這里指公開場合。③告訐(jié):揭露告發(fā)他人的私秘。3.林則徐等奏銷煙情事奏為虎門銷化煙土公同核實稽查,現已一律完竣,恭折奏祈圣鑒事。竊臣等欽遵諭旨,將夷船繳到煙土二萬余箱,在粵銷毀,所有核實杜弊,并會督文武大員,公同目擊情形,已于五月初三日銷化及半之時,先行恭折會奏在案。嗣是仍照前法,劈箱過秤,將煙土切碎,拋入石池,泡以鹽鹵,爛以石灰,統(tǒng)俟戳化成渣,于退潮時,送出大海。臣等會督文武員弁,逐日到廠看視稽查。其間非無人夫,乘機圖竊,而執(zhí)事員弁多人,留神偵察,是以當場拿獲之犯,前后共有十余名,均即立予嚴行懲治,并有賊匪于貯煙處所,乘夜爬墻鑿箱偷土①,亦經內外看守各員弁,巡獲破案,現在發(fā)司嚴審,尤當按律重辦。其遠近民人來廠現看者,端節(jié)②前后,愈見其多,無不肅然懔威。并有米利堅國③之夷商……準派員帶赴池旁,使其看明切土搗爛,及撒鹽燃灰諸法。該夷人等,咸知一一點頭,且皆時時掩鼻,旋至臣等廠前,摘帽斂手,似以表其畏服之誠。當令通事④,傳諭該夷等,以現在天朝禁絕鴉片,新例極嚴,不但爾等素不販賣之人,永遠不可夾帶,更須傳諭各國夷人,從此專作正經貿易,獲利無窮,萬不可冒禁營私,自投法網。該夷人等傾耳靜聽,俯首輸誠。察其情形,頗知傾心向化,隨即共同賞給食物,歡欣祗領⑤而去。──林則徐等《會奏銷化煙土一律完竣折》,《林文忠公政書》,使粵奏稿卷三【解讀】這是林則徐等人在虎門銷煙結束之后,向道光帝總結報告銷煙之事的一道奏折。其中說到,五月初銷煙及半時,他們曾有過一次上奏。查知那個奏折中,報告了銷煙的具體辦法、銷煙時情況以及截止當時的銷煙數量等事。特別是對銷煙的具體辦法陳述尤詳。而從銷煙完竣后的這次上奏中,我們可以獲知更多細節(jié):①銷煙辦法仍然是依照前法,即“劈箱過稱,將煙土切碎,拋入石池,泡以鹽鹵,爛以石灰,統(tǒng)俟戮化成渣,于退潮時,送出大?!痹圃啤_@是基于前折中對銷煙辦法的詳細介紹,在此作簡要概括。②銷煙期間,偷竊所存待銷鴉片之案不只一起,都因派有員弁嚴密看管、偵察,將有關人犯及時捕獲。③銷煙期間,為了起到宣傳、警戒作用,讓民眾前來觀看。并且,從澳門前來的美國商人,也讓他們到現場觀看,要求他們不但自己不販鴉片,而且還要向其他外國商人作這方面的宣傳,他們看似表現出“畏服之誠”。從林則徐等人奏報的這些情況看,他們對禁煙銷煙事情的處置確實比較得當,表現出在抵制煙毒、防御外患方面的決心和能力。當然,所說美商表現出“畏服之誠”云云,或有夸張成分。美國商人參與向中國販運鴉片,在此前后都存在。不過,對華從事鴉片走私者主要是英國商人。而通過虎門銷煙之事,對外商確實也會有一定震懾作用?!咀⑨尅竣偻低粒褐竿蹈`鴉片煙土。②端節(jié):端午節(jié)。③米利堅國:指美國。④通事:這里指翻譯人員。⑤祗(zhī)領:敬領。鴉片戰(zhàn)爭4.鴉片戰(zhàn)爭前夕林則徐對英國“富”“強”的認識夫震于英吉利①之名者,以其船堅炮利而稱其強,以其奢靡揮霍而艷其富。不知該夷兵船笨重,吃水深至數丈,只能取勝外洋,破浪乘風是其長技;惟不與之在洋接仗,其技即無所施。至口內則運棹②不靈,一遇水淺沙膠,萬難轉動,是以貨船進口,亦必以重資倩土人③導引,而兵船更不待言矣。從前律勞卑冒昧一進虎門,旋即驚嚇破膽,回澳身死,是其明證。且夷兵除槍炮之外,擊刺步伐俱非所嫻,而其腿足纏束緊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無能為,是其強非不可制也。該夷性奢而貪,不務本富,專以貿易求贏,而貿易全賴中國畀以馬頭④,乃得借為牟利之藪。設使閉關封港,不但不能購中國之貨以賺他國之財,即彼國之洋布棉花等物亦皆別無售處。故貿易者,彼國之所以為命,而中國馬頭,又彼國貿易者之所以為命,有斷斷不敢自絕之勢。──《中國通史參考資料》近代部分(修訂本)上冊【解讀】這是林則徐在1839年9月上奏所附《英人非不可制應嚴諭將英船新到煙土查明全繳片》中的一段話。當時林則徐在廣東主持禁煙,已取得虎門銷煙的勝利,決心將英商新販的鴉片徹底查繳,將禁煙斗爭進行到底。而英國此時借端發(fā)動戰(zhàn)爭的策劃也愈發(fā)加緊。林則徐對此雖也有所防備,但對戰(zhàn)爭的危險性估計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他對英國富強的特定看法。這里選錄的林則徐的一段話中,主要就是闡述他的這種觀點的。在林則徐看來:①英國以船堅炮利而稱強,但其兵船笨重,無法在口內作戰(zhàn),士兵腳足屈伸不便,陸戰(zhàn)難能有為。②英國人的性奢而貪,其富全賴對外貿易,若中國扼制住自己的碼頭,便會絕其富源。③總之,其強可以制,其富不足夸。

正是基于這種看法,林則徐在下文中進而論述,英國難以很快地對中國發(fā)動戰(zhàn)爭,他們無非是“藉此暗為恫喝”而已,中國不應感到害怕,而要堅決地將英商新販的煙土查繳。林則徐不為英國的富強所嚇倒,主張堅決斗爭,這與妥協投降派人物的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另一面,也可以看出,林則徐這時對英國的認識還說不上十分深刻,在有些事情上只見其表象,甚至仍然受著荒誕訛傳的影響。如說英軍“腿足纏束緊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無能為”之類,便是例證。英軍打綁腿,恰恰是為了裝束靈便,并不會造成腿腳屈伸不便。當時有關英軍身體、裝束和習慣上的種種不實傳言,林則徐輩也不能完全辨清,或有信實,這并不足為奇。長期的閉關鎖國環(huán)境,必然造成國人對外域情況知之甚少。林則徐輩的可貴之處,就在于不固執(zhí)成見,有開眼看世界的強烈欲望,不斷主動地增進對外域知識的了解。這當然也是一個逐步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咀⑨尅竣儆⒓褐赣"谶\棹(zhào):用槳劃船。棹,槳。③倩:借助,請人做事。土人:當地人。④畀(bì):給。馬頭:即碼頭。

5.三元里抗英逆夷在三元里一帶,恣其淫掠,人人為之發(fā)指。予①連日與楊汝正勸諭數十鄉(xiāng),激以忠義,怵②以利害,于是鄉(xiāng)民怦怦③欲戰(zhàn)。初九日④,予與各鄉(xiāng)約,每鄉(xiāng)設大旗一面,上書鄉(xiāng)名,大鑼數面,倘有緩急,一鄉(xiāng)鳴鑼,眾鄉(xiāng)皆出,予仍以水勇當頭陣。約成,予即間諜密稟宮保⑤,而舉事猶無定期也。初十日⑥辰刻,逆夷由三元里過牛欄岡搶劫,予聞鑼聲不絕,即帶水勇應之,而八十余鄉(xiāng),亦執(zhí)旗繼至,不轉眼間,來會者眾數萬,刀斧犁鋤,在手即成軍器,兒童婦女,喊聲亦助兵威,斯時也,重重疊疊,遍野漫山,已將夷兵困在垓心⑦矣。彼此發(fā)炮,互有死傷……──《中國通史參考資料》近代部分(修訂本)上冊【解讀】這是林福祥《平海心籌》中記述三元里抗英的一段資料。林福祥,廣東香山(今中山市)人,鴉片戰(zhàn)爭期間曾招募水勇抗敵,后來官至浙江布政使,1861年為太平軍俘獲后釋放,第二年被清政府處死。他的《平海心籌》在鴉片戰(zhàn)爭結束后的第二年初刊,是國內記述到三元里抗英斗爭的最早私家著述之一。這里選錄的是其《三元里打仗日記》中的一段。關于三元里抗英斗爭,近些年來學界有諸多不同看法,對有關戰(zhàn)事情節(jié)的認識出入也較大。林福祥作為知情者,在當時留下的記述應該說還是有相當參考價值的。資料顯示:①英軍在三元里一帶有著令人發(fā)指暴行。②英軍暴行激起了三元里一帶民眾的強烈義憤,故而奮起抗敵。③義民并非盲目舉事而是經過精心的醞釀、籌劃,其間與清朝地方當局有著暗中聯系。④三元里抗英斗爭有著相當規(guī)模和頗顯宏偉的場面。【注釋】①予:我。②怵:這里意為使警懼。③怦怦:心急的樣子。④初九日:指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九日,即1841年5月29日。⑤宮保:宮銜“太子少保”的別稱(宮銜是皇帝加給臣下的榮譽稱號),這里指兩廣總督祁(ɡònɡ)。⑥初十日:指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十日,即1841年5月30日。⑦垓(ɡāi)心:指戰(zhàn)場的中心。6.道光帝密諭“俯順夷情”議和

據耆英①片奏,探見逆夷登岸,京口②情形危迫;又據伊里布③奏,馳往京口,會同耆英籌辦一摺。伊里布現往鎮(zhèn)江,著即會同耆英,妥籌商辦。前因該夷懇求三事,一還煙價戰(zhàn)費,一用平行禮,一請濱海地作貿易所。已有旨密諭耆英:“廣東給過銀兩,煙價礙難再議;戰(zhàn)費彼此均有,不能議給;其平行禮可以通融?!辟Q易之所,前已諭知耆英:“將香港地方,暫行賞借;并許以閩、浙沿海,暫準通市?!痹撘募葋碓V冤,經此次推誠曉諭,當可就我范圍。惟我據該夷照覆,似以耆英、伊里布不能作主為疑,恐其心多惶惑,不肯遽斂逆鋒,著耆英、伊里布剴切開導:“如果真心悔禍,共愿戢兵④,我等奏懇大皇帝,定邀允準,不必過生疑慮”。該大臣等經朕特簡,務須慎持國體,俯順夷情,俾兵萌早戢,沿海解嚴,方為不負委任;不必慮有掣肘,以致中存畏忌,仍于事無益也。將此密諭知之。──道光朝《籌辦夷務始末》卷五十五【解讀】這是道光皇帝1842年7月間的一道密諭,要有關大員與英方妥協議和,以盡快結束戰(zhàn)爭。道光皇帝作為當時清朝的最高統(tǒng)治者,在鴉片戰(zhàn)爭問題上并不能做到知己知彼,正確決策,而是首鼠兩端,游移動搖,總體表現是昧于時勢,畏敵懼戰(zhàn),打擊林則徐等抵抗派,重用妥協投降派。特別是在戰(zhàn)爭后期軍事形勢對中國愈發(fā)不利的情況下,更是驚惶失措,迫不及待地與英方議和。這從此處輯錄的密諭中即可見一斑。資料顯示:①道光皇帝對前敵情勢的了解,完全是聽自耆英、伊里布輩的奏報。②道光皇帝明確指示“俯順夷情”,趕快議和,并且作出了“賞借”香港,許以閩、浙沿海通市等具體事項上的屈辱承諾。③盡管分明是畏敵妥協,但從表面文字上看還放不下虛驕的架勢,擬割香港尚言“賞借”;分明是英方橫暴無忌,逼清朝就范,還說其“可就我范圍”,要議和大臣對其“開導”使“真心悔禍”,可笑之極。這些都有助于我們了解當時清朝統(tǒng)治者的心態(tài),進而對鴉片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有更深切的理解?!咀⑨尅竣訇扔ⅲ簼M洲正藍旗人,愛新覺羅氏,歷任副都統(tǒng)、侍郎、盛京將軍等職。1842年任廣州將軍,又調署杭州將軍,任欽差大臣向英軍求和,是議訂中英《南京條約》的清朝談判代表。②京口:即鎮(zhèn)江。③伊里布:滿洲鑲黃旗人,愛新覺羅氏,歷任陜西、山東、云南巡撫和云貴、兩江總督等職。鴉片戰(zhàn)爭中畏敵妥協,曾被參逮問。1842年4月重新起用,隨耆英向英方乞和,參加談判和議訂《南京條約》。④戢(jí)兵:收兵息戰(zhàn)。7.魏源感言于鴉片戰(zhàn)爭夫戡①天下之大難者,每身陷天下之至危;犯天下之至危者,必預籌天下之至安。古君子非常舉事,內審諸已,又必外審諸時,同時人材盡堪艱巨則為之,國家武力有余則為之,事權皆自我操則為之。承平恬嬉②,不知修攘③為何事,破一島一省震,騷一省各省震,抱頭鼠竄者膽裂之不暇,馮河暴虎④者虛驕而不實。如此而欲其靜鎮(zhèn)固守,嚴斷接濟,內俟船械之集,外聯屬國之師,必沿海守臣皆林公⑤而后可,必當軸秉鈞⑥皆林公而后可。──《中國通史參考資料》近代部分(修訂本)上冊【解讀】這是魏源《道光洋艘征撫記》中的一段話。魏源,湖南邵陽人,鴉片戰(zhàn)爭期間曾入兩江總督裕謙幕,直接參加抗英斗爭,對戰(zhàn)局和相關情況多有了解?!兜拦庋笏艺鲹嵊洝肥撬邙f片戰(zhàn)爭結束后不久寫成的,當時沒有署魏源之名,也沒有正式刊行,而以抄本流傳(有《夷艘寇海記》《夷艘入寇記》等名),后來《申報》館將此收入《圣武記》中作為其中一篇。事實上它與魏源同是在鴉片戰(zhàn)后寫成的《圣武記》一書,還是各自獨立的。《道光洋艘征撫記》中記述鴉片戰(zhàn)爭的經過,贊揚愛國御侮,抨擊投降賣國。由輯錄的這條資料中,可以體察到:①魏源認為“戡天下大難”所應具備的條件是,能夠臨?;I安,內外皆審,有可承當艱巨的人材,國家武力充分,事權操持由己。②魏源揭露了當時清朝統(tǒng)治者的虛驕昏庸、腐敗無能。③魏源認定在當時情勢下,從“沿海守臣”到“當軸秉鈞”都只有林則徐一流人物才行。當然,事實上林則徐等抵抗派恰恰不但不被重用,還被給以處分。這樣,戰(zhàn)爭的失敗,時局的惡變,也就不可逆轉。魏源的深切遺憾和憂憤之情,寄寓在他的感言之中。由此也可以了解,鴉片戰(zhàn)爭給予魏源這樣的有識之士刺激有多大。魏源還撰有更為著名的《海國圖志》,成為“開眼看世界”的代表作。鴉片戰(zhàn)爭后魏源的這些著作,都是基于對鴉片戰(zhàn)爭失敗的憂憤,審視清朝自身與外域世界,總結經驗教訓,呼喚國人清醒,知己知彼,發(fā)憤經武,抵御外侮?!咀⑨尅竣訇ǎ毹。睿浩较?,消除。②承平恬嬉:治平相承之下只知安樂的情形。③修攘:內修政教,抵御外敵。④馮河暴虎:徒步渡河,空手搏虎,比喻做事沒有依托。一般作“暴虎馮河”。⑤林公:指林則徐。⑥當軸秉均:居要職,執(zhí)國政。戰(zhàn)火再燃8.時人眼中的“夷船”若論夷船,曾經細看:楠木為舟,工資①可嘆。尖底皮包,釘錠成段。船末開行,預燒煤炭?;鹜鸁熒D輪燦爛。船住輪止,煙亦隨散。最怕河灘,尤喜江漢②。兩時百里,捷快堪贊。多桅缺篷,上設火箭。炮分真假,真銅假絹。器械頻磨,勞而不倦。板置窗樞,板圍墻院?;蚍陸?zhàn)爭,鐵蓋浮面。蹲居于中,伏藏難見。既無牽挽,曾有錨鏈。直河猖狂,轉灣③未便。──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第一冊【解讀】這是未著撰人的《天津夷務實記》中的一段話。《天津夷務實記》記載了1858年天津被英法侵略軍占據的經過和地方上被搔擾的情況。這里輯錄的文字,以四言歌謠體的形式,描述了外國艦船的構造、形制、性能、速度、配備等情況,嘆其“工資”,贊其“快捷”。當時英國侵略中國,其船堅炮利,首先為有些中國人看到并驚嘆不已。當然,英國的艦船形制多樣,不盡相同。《天津夷務實記》的作者這里所記述的,自然是就其所見作出的描述,比較具體,文字形式上也通俗活潑,讀來可有助于對當時英軍船械的了解?!咀⑨尅竣俟べY:這里指造價。②漢江:原本指長江和漢水,這里泛指寬深的水域。③轉灣:這里是說行駛于彎曲的河灣。9.英國人評述火燒圓明園情形不久,濃煙直冒,漸漸沖向天空,表明這件工作已經開始了。當白天慢慢過去,煙霧逐漸加大,并且越來越濃密,飄飄蕩蕩,仿佛一片大的云彩,罩蓋北京;并且又象一個可怕的大風雨,將要來臨。當我們走近行宮的時候,火聲劈拍劈拍的響著,很足使人震驚,并且穿過一重重的煙霧,太陽照耀中天,使一些花草樹木,都帶了一種憔悴的病色。殷紅的火焰,映在從事放火的軍隊們的面龐上,使他們看起來,仿佛惡魔一樣,雖是毀壞他們所不能恢復的東西,卻洋洋自得的,覺得很是光榮。這天夜晚,陡覺溫暖,并且當著一個個的屋頂塌下來的時候,四面墻垣的烈火,也漸漸悶塞下來,噴出大大的一卷一卷的濃煙。我們想,對于這個老大帝國的命運,這是表示一種愁慘的預兆,它內部的基礎,既為自相殘亂的內戰(zhàn)銷毀殘蝕;它并且逼迫著那些本來可以助他一臂之力的國家們,來幫忙毀滅它。而且,結果四面被包圍著,無處求救,最后噴出一口濃煙,伏伏貼貼的降服,迷失在它從前的灰燼里面。這似乎僅僅是一個預兆,或許不至真正實現,因為中國還有時候重新振作,而且若和別的帝國培植友誼的關系,從他們學來在中國現時危急存亡之際,在內如何可以維持人民的秩序,在外也可以和他國骎骎①日遠的進步,并駕齊驅,不致過于落后。──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第二冊【解讀】這是當時英國目擊者對火燒圓明園場景的一段評述,錄自歐陽采薇譯《西書中關于焚毀圓明園紀事》中的第六種,作者當時為英軍翻譯人員。圓明園當時不僅僅在建筑規(guī)模和工藝上絕倫,而且對于清朝也具有政治象征意義。侵略者就特別注意到,“圓明園乃是清帝所最寵愛的行宮,毀壞這個地方,對于他的驕倨和情感兩方面,準定是一個大打擊,決沒有錯”。這也是當時他們焚毀這座中國皇家名園的真實立意之一。焚毀圓明園,是侵略者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對中國犯下的極其野蠻的罪行,同時也是對世界文明犯下的極其野蠻的罪行。資料顯示:①作者對焚園火災的情形作了細致生動的描述,從中看不出些許的痛惜之情。②據其記述,從事放火焚園的侵略者當時是“洋洋自得的,覺得很是光榮”。③作者認為圓明園被焚毀,“對于(清朝)這個老大帝國的命運”,“表示一種愁慘的預兆”。④同時,作者又認為這種預兆“或許不至真正實現”,而他是把中國的“重新振作”,寄托在和“別的帝國培植友誼關系”上。由此可以了解當時侵略者的立場和心態(tài),加深對其本質的認識。課本中該目下的“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