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戶外低體溫癥的定義低體溫癥(hypothermia;也稱低溫癥,失溫癥)是指人體體溫降到正常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所需溫度以下的癥狀。人體的體溫是恒定的,其內在溫度約維持在37℃左右,也就是所謂核心溫度(corebodytemperature),位于人體的內部中心,其外圍就是體壁與皮膚。核心體溫通常通過體內平衡被維持在一個恒定的水平上。由于器質性病變(下丘腦體溫生理調節(jié)thermoregulation發(fā)生障礙;患有營養(yǎng)不良、慢性消耗病、甲狀腺功能低下、肺炎、心力衰竭等病的老人;因患疾病口服冬眠寧、安定、甲基多巴、阿米替林等藥物抑制大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抑制血管收縮,干擾能量代謝過程)或者外部原因引起的功能性失溫都會引發(fā)低體溫癥。本文中所稱“戶外低體溫癥”特指當身體暴露在寒冷的環(huán)境中時,身體內部機制無法再補充散失在環(huán)境中的熱量,導致核心體溫小于35度所引發(fā)的一系列癥狀。戶外”低體溫癥”的預防及救護湖北戶外志愿者救援隊謝駒
第1頁/共22頁戶外低體溫癥的定義低體溫癥(hypothermia;也稱低溫1戶外運動中的低體溫癥易發(fā)性人體散熱大于產熱時,可引起體溫過低。體溫過低最常見于寒冷季節(jié)或浸泡在水中,但若代謝性或活動性產熱(發(fā)抖)不能維持核心體溫時,也可發(fā)生于夏天或溫暖季節(jié),嚴重外傷后也可發(fā)生體溫過低,固定不動、穿濕衣服、寒風和躺在寒冷的表面物上,可增加發(fā)生體溫過低的危險性。第2頁/共22頁戶外運動中的低體溫癥易發(fā)性人體散熱大于產熱時,可引起體2戶外運動中的低體溫癥易發(fā)性
1、高度變化:根據氣象測定,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6.5度。因此,高原地區(qū)的氣溫比同一緯度的其它地區(qū)更寒冷。
2、惡劣天氣:溫度驟降、風速、陰雨的變化無常(小氣候無法準確預報)
3、保溫措施不當:未做好頭面部保護,服裝抗風防雨性能不良,內衣不當。
4、體力透支及身體素質不良:小孩、老人、瘦人、男人、糖尿病、甲狀腺(過低)病人等第3頁/共22頁戶外運動中的低體溫癥易發(fā)性第3頁/共22頁3戶外運動中的低體溫癥死亡率高(預防措施不足、救護失當)2006年度中國登協(xié)戶外死亡原因統(tǒng)計墜落50%、失溫10%、溺水10%、失蹤17%、山洪6.5%、猝死6.5%第4頁/共22頁戶外運動中的低體溫癥死亡率高(預防措施不足、救護失當)2004戶外低體溫癥的分型1、暴露型(逐漸地)——在寒冷環(huán)境下通過呼吸、蒸發(fā)(汗?jié)窕虺睗竦囊挛铮┗蛘邲]有適當保溫造成的熱量逐步散失。2、浸泡型(突發(fā)地)——因為冷水傳導造成熱量快速喪失,表現(xiàn)為快速發(fā)作(海水中僅為10-30分鐘)。前一種類型的低溫癥易發(fā)于任何一種戶外活動,特別是在氣候易變的野外,或在旅行者迷路、受傷或食品供給不足的情形下發(fā)生。包括水上運動在內的戶外活動,也會有落水或者后一類型的低溫癥的危險。差不多在所有的天氣狀況下,在水中身體冷卻的速度,要比在空氣中快25倍。在10攝氏度的水中,如果沒有熱保護裝備,人們在30分鐘后就會失去自救的能力。即使獲得救援,浸在水中1小時后,能夠生存的機會也微乎其微。第5頁/共22頁戶外低體溫癥的分型1、暴露型(逐漸地)——在寒冷環(huán)境下通過呼5戶外低體溫癥的癥狀低體溫癥根據其嚴重程度可分為三期。第一期體溫降至比正常體溫低1-2°C。在這一階段,人體會產生顫抖,雙手麻木,無法完成復雜動作。遠端肢體血管收縮,以減少熱量散失。呼吸快而淺。皮膚上出現(xiàn)“雞皮疙瘩”,嘗試使毛發(fā)豎立起來形成隔熱層。病人可能感覺疲勞和腹部疼痛。病人會有溫暖的感覺,但事實上這是低體溫癥發(fā)展到第二期的信號。一種測試病程向第二期發(fā)展程度的方法是病人能否使拇指和小指接觸,這是肌肉停止工作的第一階段。病人可能會有視力困難。第二期體溫降至比正常體溫低2-4°C。顫抖更猛烈,顫抖最多能增加達500%的體表熱量生成,但只能在幾個小時內有效。肌肉不協(xié)調更明顯。行動更遲緩、困難,伴有步伐跌跌撞撞、方向混論,盡管病人可能保持警覺。淺層血管繼續(xù)收縮,以保持重要器官的溫度。病人面色蒼白,唇、耳、手指和腳趾可能變藍。第三期體溫降至大約32°C以下。顫抖通常已停止(中暑)。語言有困難,思維遲鈍,記憶開始出現(xiàn)問題。通常手已經不能使用,行走經常跌倒。細胞新陳代謝停止。體溫降至30°C以下時,暴露的皮膚變藍、漲大,肌肉協(xié)調能力幾乎完全喪失,行走幾乎不可能,語無倫次、行動毫無理性(包括可能嘗試鉆進洞里),甚至昏迷。脈搏和呼吸顯著減慢,但是可能發(fā)生心率過快(心室性心搏過速和心房纖維性顫動)。主要器官停止工作,宣告臨床死亡。由于細胞活動降低,一段時間之后腦死亡才會發(fā)生。第6頁/共22頁戶外低體溫癥的癥狀低體溫癥根據其嚴重程度可分為三期。第6頁/6戶外低體溫癥的癥狀第三期的極端癥狀在32C度時身體進入“冬眠”狀態(tài)(hibernation),心跳巨減、關閉手臂和腿部的血流,急劇降低心跳和呼吸頻率。在30C度時身體進入新陳代謝幾乎停止的“冰人”狀態(tài)(metabolicicebox),看似死亡了,但仍然是活的。生命的特征已經難以發(fā)現(xiàn),瞳孔放大,無反應。脈搏沒有感覺。呼吸斷斷續(xù)續(xù),每分鐘呼吸頻率低于4到5次,甚至只有1-2次,也是僅能證明病人還存活的唯一線索。第7頁/共22頁戶外低體溫癥的癥狀第三期的極端癥狀第7頁/共22頁7戶外低體溫癥的救護出現(xiàn)“低體溫癥”,應立即接受治療,在得到正式治療前,請遵循進行保護和救治。1、脫險:將患者搬離寒冷的地方。防止其他可能的熱量損失,避免繼續(xù)受冷和風吹。2、干燥:"staydry=stayalive!"-“保持干燥才能保命”。脫下濕的衣物換上干燥的,遮擋患者的頭部,戴帽,盡量不要過多移動患者。3、隔離:將患者與寒冷的地面隔離開,令患者仰臥于毯子或其他溫暖的表面上。4、檢測呼吸:當發(fā)生嚴重“低體溫癥”時,患者會不省人事,無明顯得脈搏和呼吸,如果患者出現(xiàn)呼吸停止或危險的很淺的呼吸,CPR+EMS。(有爭議,如離醫(yī)院遠,會室性纖維顫動,心律不齊致死)準備做長時間的人工呼吸。但是,對于嚴重的低溫癥病人來說,胸部按壓或者任何其它的粗暴處理,都應轉化為緩慢的、低速的心臟按摩。在開始進行心臟復蘇術后,觀察病人的身體的動靜或者呼吸,感受頸部的脈搏(在脖子氣管的邊上)滿一分鐘。5、復溫:分享體溫:脫去你的衣服,躺臥,與患者緊密接觸以溫暖患者的身體,同時兩人皆蓋上被子。一旦顫抖停止,病人就喪失了自己產生熱量的能力,所以簡單地把病人放入一個冷睡袋里并沒有幫助。病人需要一個溫和的熱量來源,比如烤火(病情嚴重時請先提升身體核心溫度),或另一個人的身體,或通過嘴對嘴的人工呼吸暖和病人的肺。提供暖飲:如果患者尚有知覺并可吞咽,含糖。(有爭議,因為它們會使溫暖的血液帶離身體重要器官。使身體核心溫度升上一度,幾乎需要近3加侖熱飲料。)把熱敷袋放到病人的脖子、腋窩、兩側、胸部和腹股溝。當用加溫裝置使嚴重低溫癥病人復溫時,需要警惕幾種情況。一種是體溫后降,因為身體被加溫后,肢體的冷血會回到身體核心部位,造成核心部位體溫降低1-2攝氏度。另一種是酸毒癥,因為低溫下肢體細胞新陳代謝放慢而產生的酸性廢物,會回到心臟,可能會導致復溫休克。體溫后降和酸毒癥都可能引起心臟驟停。第8頁/共22頁戶外低體溫癥的救護出現(xiàn)“低體溫癥”,應立即接受治療,在得到正8戶外低體溫癥的救護不能直接加熱:不能用熱水,熱的墊子或熱的燈照直接加熱患者,取而代之,用暖的敷布敷在脖子、胸部和腹股溝處。不要嘗試使手腳溫暖,加熱四肢迫使冷的血液和酸性物質回流入心臟、肺部和大腦,導致核心體溫降低,這會致命,導致心臟驟停。不要摩擦或按摩患者,慢慢地恢復患者體溫,因為他們正處于危險和心臟較衰弱之中。如有凍傷也會損傷肢體。不能提供含酒精的飲品,酒精會降低機體保持熱量的能力。第9頁/共22頁戶外低體溫癥的救護不能直接加熱:不能用熱水,熱的墊子或熱的燈9戶外低體溫癥的救護如果你是醫(yī)生,患者已回到后方。逐步令患者從內而外地溫暖起來,其中一個方法是給予患者溫暖的靜脈滴注。在嚴重的“低體溫癥”病例,血液透析會很快地恢復患者正常體溫,血液透析為一種醫(yī)療方法,在“低體溫癥”時,血液能完全地在外界迅速溫暖后重新輸入身體。如果是輕度的低溫癥,可以喝熱飲,也可以泡在45°C左右的熱水中,慢慢恢復。舉世聞名的Mayo梅奧醫(yī)學中心,創(chuàng)立于1863年,以不斷創(chuàng)新的醫(yī)學教育和世界領先的醫(yī)學研究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全美規(guī)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綜合性醫(yī)療體系。一直位列在最佳的醫(yī)院第二,僅次于JohnsHopkins醫(yī)院。2007年官方指南第10頁/共22頁戶外低體溫癥的救護如果你是醫(yī)生,患者已回到后方。舉世聞名的M10戶外低體溫癥的救護“Ahypothermiavictimisnevercoldanddead,onlywarmanddead.”
-“低體溫癥病人在冰冷時一定還沒有死,只有在溫暖時才可以判斷?!边@句話來自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關于hypothermia的官方指南。長時間的復溫和CPR:嚴重hypothermia的病人會瞳孔放大,沒有心跳,沒有呼吸,但并沒有死亡。那時一分鐘僅2至3次心跳即可維持。在沒有預先知識的情況下,誰會摸出每分鐘僅2至3次的微弱心跳呢。那種情況下的正確方法是在保暖后,持續(xù)長時間的做人工呼吸。有過這樣的病例,病人在沒有心跳后,經過三個半小時的人工呼吸被救活過來且沒有留下任何的腦神經傷害。在冰水內浸泡1小時或更長的病人。有可能復溫成功而不留永久性腦損害。甚至核心體溫到達26℃的病人也可獲得恢復。因此在恢復溫暖前。不要過早地宣布病人已經死亡。兒童的恢復較常見;而成人則較少見。在復溫過程中。要特別當心。因為血pH。鉀和鈉可迅速發(fā)生變化,應采血分析血氣和電解質。國內的臨床資料:核心體溫24°C存活國外的臨床資料:核心體溫18°C存活(測量)第11頁/共22頁戶外低體溫癥的救護“Ahypothermiavictim11戶外低體溫癥的預防戶外運動時不可以穿全棉內衣。有專門設計的面料幫助把汗單方向排到內衣的外層。通常穿化纖的內衣即可。全棉內衣長時間戶外活動時是最糟糕的。寒冷的天氣下一定要帶帽子.在空氣里,多數(shù)熱通過頭部丟失。在寒冷且大風的山上,體力透支的運動后,天黑降溫,穿著濕的內衣,如果是全棉內衣且服裝不夠保暖,又沒有帽子和手套,躺下后不再運動,此時制熱和保溫的因素長時間小于散熱的因素,就可能導致低體溫癥。干空氣的導熱性能低,但如果你身上是濕的,水蒸發(fā)是會帶走大量熱量,所以冷的時候要避免穿濕衣服?,F(xiàn)在大家常說的排汗內衣原理就是把身體表面的水份快速除去。當年沒有這種材料時,如果沒有干衣服,防止失溫的一個辦法是脫下內衣赤身等著衣服涼干。一個簡短有效的防止失溫的說法是:冷、風、濕只允許接受兩者。意思是說,只有寒冷和風時,普通的擋風隔熱的衣服就能解決;只有風和濕衣服但溫度不冷(指氣溫接近體溫)時不會有問題;只有濕衣服和寒冷時,找沒風的地方脫下衣服就會大大減緩失溫速度。注意,在攝氏二十度就可以考慮成上面說的“冷”了。但失溫過程一般能讓你等到天亮或找到救援。到了十度,不控制的失熱(比如你沒雨衣也沒地方躲,被冷雨澆了一夜)會讓人失去大部分活動和判斷能力,進入早期失溫狀態(tài),這時你要開始有意識地懷疑自己的判斷力,技術性的活動要避免(技術性的事故)。到了零上幾度,不控制的失熱就很快有很大生命危險了,人會很快失去自救能力。決定因素是失溫人失熱多快和失熱過程多長。第12頁/共22頁戶外低體溫癥的預防戶外運動時不可以穿全棉內衣。有專門設計的面12戶外低體溫癥的預防1、知道導致低溫癥的環(huán)境。2、在寒冷濕潤的環(huán)境下,穿適當?shù)囊路K袝r間內戴帽子。穿排汗快干內衣,迅速帶走皮膚上的水份,上面穿絨料或毛料,最外面是防風防水衣服。3、保持身體健康,經常鍛煉,高熱量食物和熱茶或熱巧克力將幫助預防輕低溫癥。4、知道自己的極限,避免透支。如果迷路,避免驚慌和其它消耗能量的活動。5、在野外,帶火種和一些宿營設備等。6、攜帶特高頻對講機,而且知道如何使用緊急頻道來尋求求援。7、在急救包里帶化學加熱袋和溫度計和保溫毯。8、了解你的同伴。9、學習判斷低溫癥的早期癥狀。第13頁/共22頁戶外低體溫癥的預防1、知道導致低溫癥的環(huán)境。第13頁/共2213低溫下突發(fā)落水事件的自救人體在低溫海水中的活時間(常人、常服、靜止)
溫度0°C2.5°C5°C10°C25°C時間15分鐘30分鐘60分鐘3小時24小時※水的導熱系數(shù)比空氣大26倍。實際上,由于低溫導致遇難者肢體麻木失去活動能力,或由于恐懼盲目掙扎,大多數(shù)人早于極限時間提前溺死。第14頁/共22頁低溫下突發(fā)落水事件的自救人體在低溫海水中的活時間(常人、常服14低溫下突發(fā)落水事件的自救事故一旦發(fā)生的嚴重性:據國際海難統(tǒng)計資料:全世界每年發(fā)生海難近萬次;沉沒漁船、貨船幾千艘;死亡人數(shù)上萬余,其中80%落水者是在穿著救生衣狀態(tài)下被凍死的。1912年4月15日,巨型豪華郵船“泰坦尼克”號首航中,行至加拿大紐芬蘭省圣約翰斯市附近北大西洋海域與冰山相撞沉沒,在4℃的冰海中,不過10分鐘,1502人成了冤魂。1999年11月24日,“大舜”號客輪在煙臺外海翻沉(當時氣溫0℃,水溫12℃),282人遇難,有的是落水后凍死的,也有的救上岸后搶救不當凍死的,幸存的22人也被凍得奄奄一息,處于瀕死狀態(tài)……。據英國海軍當局統(tǒng)計:在“二戰(zhàn)”中,英軍在海上的陣亡人員,三分之二不是直接死于戰(zhàn)斗,而是亡于海水低溫,這一數(shù)字震驚世界軍界。第15頁/共22頁低溫下突發(fā)落水事件的自救事故一旦發(fā)生的嚴重性:第15頁/共215低溫下突發(fā)落水事件的自救從落水中生存:
1、落水后身體的如下部位易快速喪失熱量1、頭2、脖子3、胸部兩側4、腹股溝。因此,要避免熱量喪失,要保護好上述部位。(保持熱量的姿勢):手臂折疊在胸前,腳踝相扣,大腿并攏,膝蓋彎曲。2、如果你落水,盡量回到船上。3、浮水法不適用于冷水中,尋找漂浮物。4、頭部露出水面,并用帽子蓋住。5、短距離可以游泳——取決于你游10碼或半英里的水溫。6、如果附近有救援,最好是安靜地等待。7、尋求救援,呼救。第16頁/共22頁低溫下突發(fā)落水事件的自救從落水中生存:第16頁/共22頁16總結預防為主迅速脫險隔離保暖持續(xù)升溫+CPR+EMS不要輕易放棄第17頁/共22頁總結預防為主第17頁/共22頁17總結“凡是先前身體健康的人,都不應該在營救和治療開始后死于低體溫癥!”著名登山運動員CameronC.Bangs,M.D謝謝聆聽!第18頁/共22頁總結“凡是先前身體健康的人,都不應該在營救和18戶外運動中的低體溫癥易發(fā)性
1、高度變化:根據氣象測定,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6.5度。因此,高原地區(qū)的氣溫比同一緯度的其它地區(qū)更寒冷。
2、惡劣天氣:溫度驟降、風速、陰雨的變化無常(小氣候無法準確預報)
3、保溫措施不當:未做好頭面部保護,服裝抗風防雨性能不良,內衣不當。
4、體力透支及身體素質不良:小孩、老人、瘦人、男人、糖尿病、甲狀腺(過低)病人等第19頁/共22頁戶外運動中的低體溫癥易發(fā)性第19頁/共22頁19戶外低體溫癥的救護出現(xiàn)“低體溫癥”,應立即接受治療,在得到正式治療前,請遵循進行保護和救治。1、脫險:將患者搬離寒冷的地方。防止其他可能的熱量損失,避免繼續(xù)受冷和風吹。2、干燥:"staydry=stayalive!"-“保持干燥才能保命”。脫下濕的衣物換上干燥的,遮擋患者的頭部,戴帽,盡量不要過多移動患者。3、隔離:將患者與寒冷的地面隔離開,令患者仰臥于毯子或其他溫暖的表面上。4、檢測呼吸:當發(fā)生嚴重“低體溫癥”時,患者會不省人事,無明顯得脈搏和呼吸,如果患者出現(xiàn)呼吸停止或危險的很淺的呼吸,CPR+EMS。(有爭議,如離醫(yī)院遠,會室性纖維顫動,心律不齊致死)準備做長時間的人工呼吸。但是,對于嚴重的低溫癥病人來說,胸部按壓或者任何其它的粗暴處理,都應轉化為緩慢的、低速的心臟按摩。在開始進行心臟復蘇術后,觀察病人的身體的動靜或者呼吸,感受頸部的脈搏(在脖子氣管的邊上)滿一分鐘。5、復溫:分享體溫:脫去你的衣服,躺臥,與患者緊密接觸以溫暖患者的身體,同時兩人皆蓋上被子。一旦顫抖停止,病人就喪失了自己產生熱量的能力,所以簡單地把病人放入一個冷睡袋里并沒有幫助。病人需要一個溫和的熱量來源,比如烤火(病情嚴重時請先提升身體核心溫度),或另一個人的身體,或通過嘴對嘴的人工呼吸暖和病人的肺。提供暖飲:如果患者尚有知覺并可吞咽,含糖。(有爭議,因為它們會使溫暖的血液帶離身體重要器官。使身體核心溫度升上一度,幾乎需要近3加侖熱飲料。)把熱敷袋放到病人的脖子、腋窩、兩側、胸部和腹股溝。當用加溫裝置使嚴重低溫癥病人復溫時,需要警惕幾種情況。一種是體溫后降,因為身體被加溫后,肢體的冷血會回到身體核心部位,造成核心部位體溫降低1-2攝氏度。另一種是酸毒癥,因為低溫下肢體細胞新陳代謝放慢而產生的酸性廢物,會回到心臟,可能會導致復溫休克。體溫后降和酸毒癥都可能引起心臟驟停。第20頁/共22頁戶外低體溫癥的救護出現(xiàn)“低體溫癥”,應立即接受治療,在得到正20戶外低體溫癥的救護不能直接加熱:不能用熱水,熱的墊子或熱的燈照直接加熱患者,取而代之,用暖的敷布敷在脖子、胸部和腹股溝處。不要嘗試使手腳溫暖,加熱四肢迫使冷的血液和酸性物質回流入心臟、肺部和大腦,導致核心體溫降低,這會致命,導致心臟驟停。不要摩擦或按摩患者,慢慢地恢復患者體溫,因為他們正處于危險和心臟較衰弱之中。如有凍傷也會損傷肢體。不能提供含酒精的飲品,酒精會降低機體保持熱量的能力。第21頁/共22頁戶外低體溫癥的救護不能直接加熱:不能用熱水,熱的墊子或熱的燈21感謝您的觀賞!第22頁/共22頁感謝您的觀賞!第22頁/共22頁22戶外低體溫癥的定義低體溫癥(hypothermia;也稱低溫癥,失溫癥)是指人體體溫降到正常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所需溫度以下的癥狀。人體的體溫是恒定的,其內在溫度約維持在37℃左右,也就是所謂核心溫度(corebodytemperature),位于人體的內部中心,其外圍就是體壁與皮膚。核心體溫通常通過體內平衡被維持在一個恒定的水平上。由于器質性病變(下丘腦體溫生理調節(jié)thermoregulation發(fā)生障礙;患有營養(yǎng)不良、慢性消耗病、甲狀腺功能低下、肺炎、心力衰竭等病的老人;因患疾病口服冬眠寧、安定、甲基多巴、阿米替林等藥物抑制大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抑制血管收縮,干擾能量代謝過程)或者外部原因引起的功能性失溫都會引發(fā)低體溫癥。本文中所稱“戶外低體溫癥”特指當身體暴露在寒冷的環(huán)境中時,身體內部機制無法再補充散失在環(huán)境中的熱量,導致核心體溫小于35度所引發(fā)的一系列癥狀。戶外”低體溫癥”的預防及救護湖北戶外志愿者救援隊謝駒
第1頁/共22頁戶外低體溫癥的定義低體溫癥(hypothermia;也稱低溫23戶外運動中的低體溫癥易發(fā)性人體散熱大于產熱時,可引起體溫過低。體溫過低最常見于寒冷季節(jié)或浸泡在水中,但若代謝性或活動性產熱(發(fā)抖)不能維持核心體溫時,也可發(fā)生于夏天或溫暖季節(jié),嚴重外傷后也可發(fā)生體溫過低,固定不動、穿濕衣服、寒風和躺在寒冷的表面物上,可增加發(fā)生體溫過低的危險性。第2頁/共22頁戶外運動中的低體溫癥易發(fā)性人體散熱大于產熱時,可引起體24戶外運動中的低體溫癥易發(fā)性
1、高度變化:根據氣象測定,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6.5度。因此,高原地區(qū)的氣溫比同一緯度的其它地區(qū)更寒冷。
2、惡劣天氣:溫度驟降、風速、陰雨的變化無常(小氣候無法準確預報)
3、保溫措施不當:未做好頭面部保護,服裝抗風防雨性能不良,內衣不當。
4、體力透支及身體素質不良:小孩、老人、瘦人、男人、糖尿病、甲狀腺(過低)病人等第3頁/共22頁戶外運動中的低體溫癥易發(fā)性第3頁/共22頁25戶外運動中的低體溫癥死亡率高(預防措施不足、救護失當)2006年度中國登協(xié)戶外死亡原因統(tǒng)計墜落50%、失溫10%、溺水10%、失蹤17%、山洪6.5%、猝死6.5%第4頁/共22頁戶外運動中的低體溫癥死亡率高(預防措施不足、救護失當)20026戶外低體溫癥的分型1、暴露型(逐漸地)——在寒冷環(huán)境下通過呼吸、蒸發(fā)(汗?jié)窕虺睗竦囊挛铮┗蛘邲]有適當保溫造成的熱量逐步散失。2、浸泡型(突發(fā)地)——因為冷水傳導造成熱量快速喪失,表現(xiàn)為快速發(fā)作(海水中僅為10-30分鐘)。前一種類型的低溫癥易發(fā)于任何一種戶外活動,特別是在氣候易變的野外,或在旅行者迷路、受傷或食品供給不足的情形下發(fā)生。包括水上運動在內的戶外活動,也會有落水或者后一類型的低溫癥的危險。差不多在所有的天氣狀況下,在水中身體冷卻的速度,要比在空氣中快25倍。在10攝氏度的水中,如果沒有熱保護裝備,人們在30分鐘后就會失去自救的能力。即使獲得救援,浸在水中1小時后,能夠生存的機會也微乎其微。第5頁/共22頁戶外低體溫癥的分型1、暴露型(逐漸地)——在寒冷環(huán)境下通過呼27戶外低體溫癥的癥狀低體溫癥根據其嚴重程度可分為三期。第一期體溫降至比正常體溫低1-2°C。在這一階段,人體會產生顫抖,雙手麻木,無法完成復雜動作。遠端肢體血管收縮,以減少熱量散失。呼吸快而淺。皮膚上出現(xiàn)“雞皮疙瘩”,嘗試使毛發(fā)豎立起來形成隔熱層。病人可能感覺疲勞和腹部疼痛。病人會有溫暖的感覺,但事實上這是低體溫癥發(fā)展到第二期的信號。一種測試病程向第二期發(fā)展程度的方法是病人能否使拇指和小指接觸,這是肌肉停止工作的第一階段。病人可能會有視力困難。第二期體溫降至比正常體溫低2-4°C。顫抖更猛烈,顫抖最多能增加達500%的體表熱量生成,但只能在幾個小時內有效。肌肉不協(xié)調更明顯。行動更遲緩、困難,伴有步伐跌跌撞撞、方向混論,盡管病人可能保持警覺。淺層血管繼續(xù)收縮,以保持重要器官的溫度。病人面色蒼白,唇、耳、手指和腳趾可能變藍。第三期體溫降至大約32°C以下。顫抖通常已停止(中暑)。語言有困難,思維遲鈍,記憶開始出現(xiàn)問題。通常手已經不能使用,行走經常跌倒。細胞新陳代謝停止。體溫降至30°C以下時,暴露的皮膚變藍、漲大,肌肉協(xié)調能力幾乎完全喪失,行走幾乎不可能,語無倫次、行動毫無理性(包括可能嘗試鉆進洞里),甚至昏迷。脈搏和呼吸顯著減慢,但是可能發(fā)生心率過快(心室性心搏過速和心房纖維性顫動)。主要器官停止工作,宣告臨床死亡。由于細胞活動降低,一段時間之后腦死亡才會發(fā)生。第6頁/共22頁戶外低體溫癥的癥狀低體溫癥根據其嚴重程度可分為三期。第6頁/28戶外低體溫癥的癥狀第三期的極端癥狀在32C度時身體進入“冬眠”狀態(tài)(hibernation),心跳巨減、關閉手臂和腿部的血流,急劇降低心跳和呼吸頻率。在30C度時身體進入新陳代謝幾乎停止的“冰人”狀態(tài)(metabolicicebox),看似死亡了,但仍然是活的。生命的特征已經難以發(fā)現(xiàn),瞳孔放大,無反應。脈搏沒有感覺。呼吸斷斷續(xù)續(xù),每分鐘呼吸頻率低于4到5次,甚至只有1-2次,也是僅能證明病人還存活的唯一線索。第7頁/共22頁戶外低體溫癥的癥狀第三期的極端癥狀第7頁/共22頁29戶外低體溫癥的救護出現(xiàn)“低體溫癥”,應立即接受治療,在得到正式治療前,請遵循進行保護和救治。1、脫險:將患者搬離寒冷的地方。防止其他可能的熱量損失,避免繼續(xù)受冷和風吹。2、干燥:"staydry=stayalive!"-“保持干燥才能保命”。脫下濕的衣物換上干燥的,遮擋患者的頭部,戴帽,盡量不要過多移動患者。3、隔離:將患者與寒冷的地面隔離開,令患者仰臥于毯子或其他溫暖的表面上。4、檢測呼吸:當發(fā)生嚴重“低體溫癥”時,患者會不省人事,無明顯得脈搏和呼吸,如果患者出現(xiàn)呼吸停止或危險的很淺的呼吸,CPR+EMS。(有爭議,如離醫(yī)院遠,會室性纖維顫動,心律不齊致死)準備做長時間的人工呼吸。但是,對于嚴重的低溫癥病人來說,胸部按壓或者任何其它的粗暴處理,都應轉化為緩慢的、低速的心臟按摩。在開始進行心臟復蘇術后,觀察病人的身體的動靜或者呼吸,感受頸部的脈搏(在脖子氣管的邊上)滿一分鐘。5、復溫:分享體溫:脫去你的衣服,躺臥,與患者緊密接觸以溫暖患者的身體,同時兩人皆蓋上被子。一旦顫抖停止,病人就喪失了自己產生熱量的能力,所以簡單地把病人放入一個冷睡袋里并沒有幫助。病人需要一個溫和的熱量來源,比如烤火(病情嚴重時請先提升身體核心溫度),或另一個人的身體,或通過嘴對嘴的人工呼吸暖和病人的肺。提供暖飲:如果患者尚有知覺并可吞咽,含糖。(有爭議,因為它們會使溫暖的血液帶離身體重要器官。使身體核心溫度升上一度,幾乎需要近3加侖熱飲料。)把熱敷袋放到病人的脖子、腋窩、兩側、胸部和腹股溝。當用加溫裝置使嚴重低溫癥病人復溫時,需要警惕幾種情況。一種是體溫后降,因為身體被加溫后,肢體的冷血會回到身體核心部位,造成核心部位體溫降低1-2攝氏度。另一種是酸毒癥,因為低溫下肢體細胞新陳代謝放慢而產生的酸性廢物,會回到心臟,可能會導致復溫休克。體溫后降和酸毒癥都可能引起心臟驟停。第8頁/共22頁戶外低體溫癥的救護出現(xiàn)“低體溫癥”,應立即接受治療,在得到正30戶外低體溫癥的救護不能直接加熱:不能用熱水,熱的墊子或熱的燈照直接加熱患者,取而代之,用暖的敷布敷在脖子、胸部和腹股溝處。不要嘗試使手腳溫暖,加熱四肢迫使冷的血液和酸性物質回流入心臟、肺部和大腦,導致核心體溫降低,這會致命,導致心臟驟停。不要摩擦或按摩患者,慢慢地恢復患者體溫,因為他們正處于危險和心臟較衰弱之中。如有凍傷也會損傷肢體。不能提供含酒精的飲品,酒精會降低機體保持熱量的能力。第9頁/共22頁戶外低體溫癥的救護不能直接加熱:不能用熱水,熱的墊子或熱的燈31戶外低體溫癥的救護如果你是醫(yī)生,患者已回到后方。逐步令患者從內而外地溫暖起來,其中一個方法是給予患者溫暖的靜脈滴注。在嚴重的“低體溫癥”病例,血液透析會很快地恢復患者正常體溫,血液透析為一種醫(yī)療方法,在“低體溫癥”時,血液能完全地在外界迅速溫暖后重新輸入身體。如果是輕度的低溫癥,可以喝熱飲,也可以泡在45°C左右的熱水中,慢慢恢復。舉世聞名的Mayo梅奧醫(yī)學中心,創(chuàng)立于1863年,以不斷創(chuàng)新的醫(yī)學教育和世界領先的醫(yī)學研究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全美規(guī)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綜合性醫(yī)療體系。一直位列在最佳的醫(yī)院第二,僅次于JohnsHopkins醫(yī)院。2007年官方指南第10頁/共22頁戶外低體溫癥的救護如果你是醫(yī)生,患者已回到后方。舉世聞名的M32戶外低體溫癥的救護“Ahypothermiavictimisnevercoldanddead,onlywarmanddead.”
-“低體溫癥病人在冰冷時一定還沒有死,只有在溫暖時才可以判斷?!边@句話來自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關于hypothermia的官方指南。長時間的復溫和CPR:嚴重hypothermia的病人會瞳孔放大,沒有心跳,沒有呼吸,但并沒有死亡。那時一分鐘僅2至3次心跳即可維持。在沒有預先知識的情況下,誰會摸出每分鐘僅2至3次的微弱心跳呢。那種情況下的正確方法是在保暖后,持續(xù)長時間的做人工呼吸。有過這樣的病例,病人在沒有心跳后,經過三個半小時的人工呼吸被救活過來且沒有留下任何的腦神經傷害。在冰水內浸泡1小時或更長的病人。有可能復溫成功而不留永久性腦損害。甚至核心體溫到達26℃的病人也可獲得恢復。因此在恢復溫暖前。不要過早地宣布病人已經死亡。兒童的恢復較常見;而成人則較少見。在復溫過程中。要特別當心。因為血pH。鉀和鈉可迅速發(fā)生變化,應采血分析血氣和電解質。國內的臨床資料:核心體溫24°C存活國外的臨床資料:核心體溫18°C存活(測量)第11頁/共22頁戶外低體溫癥的救護“Ahypothermiavictim33戶外低體溫癥的預防戶外運動時不可以穿全棉內衣。有專門設計的面料幫助把汗單方向排到內衣的外層。通常穿化纖的內衣即可。全棉內衣長時間戶外活動時是最糟糕的。寒冷的天氣下一定要帶帽子.在空氣里,多數(shù)熱通過頭部丟失。在寒冷且大風的山上,體力透支的運動后,天黑降溫,穿著濕的內衣,如果是全棉內衣且服裝不夠保暖,又沒有帽子和手套,躺下后不再運動,此時制熱和保溫的因素長時間小于散熱的因素,就可能導致低體溫癥。干空氣的導熱性能低,但如果你身上是濕的,水蒸發(fā)是會帶走大量熱量,所以冷的時候要避免穿濕衣服?,F(xiàn)在大家常說的排汗內衣原理就是把身體表面的水份快速除去。當年沒有這種材料時,如果沒有干衣服,防止失溫的一個辦法是脫下內衣赤身等著衣服涼干。一個簡短有效的防止失溫的說法是:冷、風、濕只允許接受兩者。意思是說,只有寒冷和風時,普通的擋風隔熱的衣服就能解決;只有風和濕衣服但溫度不冷(指氣溫接近體溫)時不會有問題;只有濕衣服和寒冷時,找沒風的地方脫下衣服就會大大減緩失溫速度。注意,在攝氏二十度就可以考慮成上面說的“冷”了。但失溫過程一般能讓你等到天亮或找到救援。到了十度,不控制的失熱(比如你沒雨衣也沒地方躲,被冷雨澆了一夜)會讓人失去大部分活動和判斷能力,進入早期失溫狀態(tài),這時你要開始有意識地懷疑自己的判斷力,技術性的活動要避免(技術性的事故)。到了零上幾度,不控制的失熱就很快有很大生命危險了,人會很快失去自救能力。決定因素是失溫人失熱多快和失熱過程多長。第12頁/共22頁戶外低體溫癥的預防戶外運動時不可以穿全棉內衣。有專門設計的面34戶外低體溫癥的預防1、知道導致低溫癥的環(huán)境。2、在寒冷濕潤的環(huán)境下,穿適當?shù)囊路?。所有時間內戴帽子。穿排汗快干內衣,迅速帶走皮膚上的水份,上面穿絨料或毛料,最外面是防風防水衣服。3、保持身體健康,經常鍛煉,高熱量食物和熱茶或熱巧克力將幫助預防輕低溫癥。4、知道自己的極限,避免透支。如果迷路,避免驚慌和其它消耗能量的活動。5、在野外,帶火種和一些宿營設備等。6、攜帶特高頻對講機,而且知道如何使用緊急頻道來尋求求援。7、在急救包里帶化學加熱袋和溫度計和保溫毯。8、了解你的同伴。9、學習判斷低溫癥的早期癥狀。第13頁/共22頁戶外低體溫癥的預防1、知道導致低溫癥的環(huán)境。第13頁/共2235低溫下突發(fā)落水事件的自救人體在低溫海水中的活時間(常人、常服、靜止)
溫度0°C2.5°C5°C10°C25°C時間15分鐘30分鐘60分鐘3小時24小時※水的導熱系數(shù)比空氣大26倍。實際上,由于低溫導致遇難者肢體麻木失去活動能力,或由于恐懼盲目掙扎,大多數(shù)人早于極限時間提前溺死。第14頁/共22頁低溫下突發(fā)落水事件的自救人體在低溫海水中的活時間(常人、常服36低溫下突發(fā)落水事件的自救事故一旦發(fā)生的嚴重性:據國際海難統(tǒng)計資料:全世界每年發(fā)生海難近萬次;沉沒漁船、貨船幾千艘;死亡人數(shù)上萬余,其中80%落水者是在穿著救生衣狀態(tài)下被凍死的。1912年4月15日,巨型豪華郵船“泰坦尼克”號首航中,行至加拿大紐芬蘭省圣約翰斯市附近北大西洋海域與冰山相撞沉沒,在4℃的冰海中,不過10分鐘,1502人成了冤魂。1999年11月24日,“大舜”號客輪在煙臺外海翻沉(當時氣溫0℃,水溫12℃),282人遇難,有的是落水后凍死的,也有的救上岸后搶救不當凍死的,幸存的22人也被凍得奄奄一息,處于瀕死狀態(tài)……。據英國海軍當局統(tǒng)計:在“二戰(zhàn)”中,英軍在海上的陣亡人員,三分之二不是直接死于戰(zhàn)斗,而是亡于海水低溫,這一數(shù)字震驚世界軍界。第15頁/共22頁低溫下突發(fā)落水事件的自救事故一旦發(fā)生的嚴重性:第15頁/共237低溫下突發(fā)落水事件的自救從落水中生存:
1、落水后身體的如下部位易快速喪失熱量1、頭2、脖子3、胸部兩側4、腹股溝。因此,要避免熱量喪失,要保護好上述部位。(保持熱量的姿勢):手臂折疊在胸前,腳踝相扣,大腿并攏,膝蓋彎曲。2、如果你落水,盡量回到船上。3、浮水法不適用于冷水中,尋找漂浮物。4、頭部露出水面,并用帽子蓋住。5、短距離可以游泳——取決于你游10碼或半英里的水溫。6、如果附近有救援,最好是安靜地等待。7、尋求救援,呼救。第16頁/共22頁低溫下突發(fā)落水事件的自救從落水中生存:第16頁/共22頁38總結預防為主迅速脫險隔離保暖持續(xù)升溫+CPR+EMS不要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教育政策下如何提升生物實驗教學的趣味性
- 教育心理學的現(xiàn)代應用科技驅動的商業(yè)決策支持系統(tǒng)
- 蓋公章起草協(xié)議書范本
- 工傷補償處理協(xié)議書范本
- 辦公大廈投標方案
- 林地復墾施肥方案
- 藥廠臨床推廣方案模板
- 古建拆除異地重建方案
- 樣品審批細節(jié)管理方案
- 玩具庫存清倉處理方案
- 淤泥泥漿固化施工方案
- 楚雄2025年云南楚雄市教育體育系統(tǒng)年高中教師招聘30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點(頻考版試卷)附帶答案詳解
- DG∕TJ08-202-2020 鉆孔灌注樁施工標準
- 體育倫理與法規(guī)互動-洞察分析
- 胃腸動力藥的臨床應用
- 四年級上冊語文生字注音練習
- 我鎮(zhèn)征兵工作面臨的困難與對策課件
- 亞馬遜聯(lián)合運營合同范例
- 醫(yī)學資料檔案管理制度
- 2024年稅務師考試《財務與會計》試題及解答參考
- 兒童腎臟疾病的流行病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