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實用類(訪談與新聞)跟蹤檢測(一)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12分)2020年2月底,因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禁足宅家期間,當代作家網(wǎng)組織了一場就疫情、疾病與文學的討論,形成了《思索在春天的邊緣》,以下是部分節(jié)選:問:面對疾病與疫情,您如何理解人類與自然、人類與世界,人類的進步與局限,人性的偉大與渺小等問題?孫惠芬:從十七年前的SARS,到如今的新冠肺炎,在重復的人禍中,國家應急能力的增強、科研能力的增強有目共睹,可大自然對人性貪婪愚昧的懲罰、對人類漠視自然規(guī)律的懲罰也有目共睹,人類在自然序列中的渺小也有目共睹——一個普通人肉眼看不到的小小病毒,居然能致人斃命。認識到人類的局限,是突破局限的起點;認識到人類的渺小,是人類進步的起點,當渺小的人類對自然生物不再有絲毫傲慢,健康和平安才會得以護佑。為此,身為渺小人類的一員,愿天下所有人都能從我做起!胡弦:人類與自然的話題是個老話題,征服說,適應說,和諧共處等等,我覺得都有道理,關鍵是既不能自信得過了頭,也不能完全消極無為,要把握好度。大自然隨時會給人類以教訓,而且,不管你積極還是消極地面對它,它都是會給你教訓的。但作為人類,抗爭是主旋律。還有,在疫情中,我覺得人最重要的不光是重新打量自然,打量世界,還要重新打量自己。王爾德說:只有通過愛,人才能接近麻風病患者的心。這就是人性的重新找回。辨認大愛,找回我們人性中最珍貴的東西,災難有時也能提供一個異乎尋常的通道。反之亦然,幾乎每次大災難中,我們擠壓出人性中最黑暗的部分。問:您如何理解疾病與文學、疫情與社會的關系?孫惠芬:文學是人學,人逃脫不了生老病死的無常規(guī)律,當一個個無常的瞬間發(fā)掘了人性的各種可能,文學對人性復雜性的探索、認知便有了更寬廣的維度,人類鮮活的歷史在文學里便有了光怪陸離的永恒。但這并不意味著,作家愿意看到災難發(fā)生。疫情的爆發(fā),體現(xiàn)的是社會生活的失序,人與自然關系的失序,雖然每一次失序的代價都將促成一次大的社會變革,但作為一個寫作者,最愿意看到的是人性在災難中的覺醒,社會機制在人禍導致的災難中的重建與覺醒。胡弦:疾病是文學恒久的母體,相互成就。疾病對于文學作品來說,有時是成因,有時是言說對象,有時是修辭手段。《鼠疫》中,鼠疫既是疾病,也指得了鼠疫病的時代?!痘魜y時期的愛情》中,霍亂病人和相思病人的生理反應相類似,霍亂既是小說的背景,也指愛情是種病,當然還有更多的指涉。文學中的疾病,總會延伸到醫(yī)學之外的領域,以建立文學表達的真正對象,比如象征的完成、隱喻的建立等,以便于我們更好地觸及人性、生命、道德。而疫情與社會,則是一種臨時關系,使社會進入一段非常規(guī)時期,它給社會帶來的是全方位沖擊和考驗,無論社會機制還是個體的每個人,都容易在疫情中現(xiàn)出平時不可見的一面。王威廉:疾病及其結局的死亡,是我們無法回避的客觀現(xiàn)實,不同的疾病類型,讓我們意識到了生命的不同方面。比如傳染病,讓我們直接面對人的社會屬性;比如外傷,讓我們直觀看到身體受到傷害后的殘酷性;比如癌癥,顯示生命系統(tǒng)本身所出現(xiàn)的障礙,是一種生命系統(tǒng)的限度性結局。沒有任何東西像疾病這樣能使人完全深入地專注于自己的感受,認清生活的真實境遇。正是因為疾病,我們自以為完全屬于自己的那個可以靈活移動的身體,終于跟社會價值觀以及復雜的社會關系產(chǎn)生了無比密切的關系,我們這才真切地意識到,這個身體的自由原來是如此有限而脆弱。在我看來,至少一半以上的文學作品都和疾病有著直接而密切的關系。甚至可以說,沒有疾病,便沒有文學?!都t樓夢》中林黛玉的咳血決定了林黛玉的性格和悲劇,《三國演義》中曹操的頭痛癥與他多疑多思的性格也是一體的。因此,疾病對文學來說是百分之百的隱喻與象征,文學不可能將疾病作為疾病本身而接納,正如沒有將疾病作為疾病本身而接納的人生。疾病會在任何層面上改變人生,正如疾病在文學的敘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擔闡釋和轉變的功能。蘇珊·桑塔格的《疾病的隱喻》并非要解構疾病在文學中的功能,它恰恰是以文學的方式針對現(xiàn)實層面中疾病在道德方面的過度闡釋,以及相應的歧視與壓抑。換句話說,將疾病的道德色彩通通剝離那是生物學而非文學,文學是以悲憫與共情重建疾病與道德的關系。1.下列對材料中“人類與自然”關系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大自然有自己運行的規(guī)律,如果人類漠視自然規(guī)律,愚昧貪婪地對待,就會得到大自然懲罰。B.小小的病毒就能致人斃命,這讓人類認識到了自身的局限,認識到了自身的渺小。C.對待大自然,人類既不能自信得過了頭,也不能完全消極無為,征服、適應、和諧共處說都有道理,關鍵是要把握好度。D.無論人類多么積極,大自然都會給人類以教訓,對抗自然災難的最好辦法是人間有愛。解析:選DD項,“無論……都……”絕對化,原文說“不管你積極還是消極地面對它,它都是會給你教訓的”;“最好辦法”無依據(jù),原文是“王爾德說:只有通過愛,人才能接近麻風病患者的心。這就是人性的重新找回。辨認大愛,找回我們人性中最珍貴的東西,災難有時也能提供一個異乎尋常的通道”,這句話的意思是,自然災難讓人打量自己,找回人性中最珍貴的東西。2.下列對材料中“疾病、疫情與文學”關系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疾病、疫情使文學對人性復雜性的探索、認知有了更寬廣的維度,讓文學作品反映的人類歷史更鮮活更豐富多彩。B.疾病是文學作品的修辭手段,作家用它來建立隱喻、完成象征,以便更好地反映人性、生命和道德。C.文學不可能將疾病作為疾病本身而接納,疾病在文學敘事中承擔著闡釋和轉變的功能。D.文學不會像生物學那樣剝離出道德色彩,它要做的恰恰是以悲憫與共情重建疾病與道德的關系。解析:選BB項,“疾病是文學作品的修辭手段,作家用它來建立隱喻、完成象征,以便更好地反映人性、生命和道德”表述過于肯定和絕對。原文是“疾病對于文學作品來說,有時是成因,有時是言說對象,有時是修辭手段”“文學中的疾病,總會延伸到醫(yī)學之外的領域,以建立文學表達的真正對象,比如象征的完成、隱喻的建立等,以便于我們更好地觸及人性、生命、道德”。3.疫情期間,《鼠疫》《霍亂時期的愛情》《血疫——埃博拉的故事》《花冠病毒》等與疫情有關的文學作品銷量大增,請根據(jù)作家們的討論,分析人們熱讀疫情文學的原因。(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①體驗:通過閱讀體驗疫情蔓延時人類同胞所遭遇的不幸,深刻感受災難帶來的個人痛苦和社會失序,專注于自己的感受,認清生活的真實境遇。②慰藉:危機中的人心往往填滿焦慮、落寞、恐慌、憂傷,文學閱讀能給心靈以溫情的撫慰。領略困境中勇士們堅持真理和正義的偉大人道主義精神,真切感受到擠壓出人性黑暗后,人性中最珍貴的東西給予人的溫暖和希望。③反思:對疫病災難進行深刻思考。主動上生命教育課、危機意識課,思考人類與自然、人類與世界的關系,人類到底該怎樣生活,自己想過怎樣的人生。學會保持對自然的敬畏,對科學的尊重,對人性的守護。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12分)百歲學人周有光先生談話錄陳明遠周有光客:(陳明遠,人文學者)周先生,您自稱“百歲學人”,而婉言謝絕了其他頭銜,如大師、泰斗之類,我們這篇談話錄題目叫“百歲學人周有光先生談話錄”,您覺得可以嗎?主:(周有光,1906年生人。我國杰出的經(jīng)濟學家、語言文字學家和文化研究學者)這樣很好!人際稱呼是一種特殊符號,是社會語言學和語用學、符號學的研究對象。有些稱呼本來意思還是好的,然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就逐漸變味了。有些人缺乏自知之明,妄稱“大師”而適得其反。我覺得我自己還是叫“百歲學人”實事求是一些??停耗缒陱氖陆?jīng)濟學研究和教學工作,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那時銀行界的人都知道有個聰明、有干才的周有光。您的《新中國的金融問題》出版后,很受關注。但在您年屆五十時,改行投身文字改革工作,參加制定《漢語拼音方案》《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guī)則》等。人們常說隔行如隔山,請問您是如何做到的?主:其實,我早年從事經(jīng)濟學是很自然的,中途改行鉆研語言文字學也是很自然的。20歲左右我在上海圣約翰大學攻讀經(jīng)濟時,就對語言文字產(chǎn)生了興趣。那個時期,大學的學科分得很粗,只分文理兩科;而且學生聽課可以跨系、跨專業(yè)。分得很粗有一個好處,就是培養(yǎng)“通才”,但缺點是深度不夠。那么以后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愛好再去深造,做到博而精、一專多能。由于我對語言文字有興趣,那時就選學了不少語言學方面的課程。這樣以后轉行就比較方便。后來,30年代興起了語文現(xiàn)代化運動,我參加了這個運動,做了些業(yè)余的語文研究工作,寫了一些文章。那完全是出于業(yè)余愛好吧。至于50歲以后正式改行,到了北京,從事語言文字學工作,卻是出于偶然的機遇??停赫垎柲诎雮€世紀以前是怎樣從美國到上海,又從上海到北京的?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應周總理的邀請,從美國回到上海,在復旦大學和上海財經(jīng)學院擔任經(jīng)濟學教授。因為業(yè)余愛好,我花費一年工夫寫了一本《字母的故事》,參考國際上的研究成果,普及“字母學”知識。1955年國務院召開“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周總理點名要我出席這個會議。會后,當時的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吳玉章出面要我留在北京,擔任文改會委員,專門負責漢語拼音研究室工作。當時吳老年紀大了,由胡愈之負責具體事務,我對胡愈之說:“搞文字改革我是外行啊。”但他說:“這是一項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你在這方面有著作、有文章,怎么是外行呢?”我就這樣留在北京了。我邊干邊學,就這樣轉行了。有意思的是,到我年屆第二個半百的時候,我又學習新的學問,是關于世界范圍內“比較文化”的學問。從語言文字學轉到了“文化學”。客:最近您開通了“百歲學人周有光博客”,幾個月內點擊閱讀量已經(jīng)超過80萬人次,請問您為什么要開通博客呢?主:我一直關注和從事漢字電腦化的工作,25年前我就用拼音輸入法進行電腦打字,此后就習慣于使用電腦鍵盤寫作,幾乎每周都要用電腦打一兩篇文章。我非常喜歡新生事物,現(xiàn)在是網(wǎng)絡——新媒體時代,如果不懂得電腦,不會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獲取新的信息資源,那么他就是新時代的文盲??停耗殉^百歲,還是每隔兩三天就發(fā)表一篇博客文章,又有新的著述《朝聞道集》出版。一個人能終身保持旺盛的創(chuàng)造力是很不容易的。請問您的目的是什么呢?主:我現(xiàn)在寫文章,一方面是讓大家了解一些情況,例如美國的社會發(fā)展是一個大問題,寫一本書普通人不會去看,寫一篇小文章來介紹一下,大家就很喜歡。另外一方面當然是防止衰老。我寫文章只是一個習慣,人們總認為老了就不要再用腦筋了,而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腦子多用可以長壽,不易衰老。老是多方面的,但最可怕的是腦筋壞了??停耗艿膶W校教育和教過您的老師,對您形成這種不斷思考的習慣是否有影響?主:應該說有關系。我那時的老師強調,沒有興趣,什么東西都學不好。教育就是把學生自己天然的思考能力、天然的智慧引導、激發(fā)出來,這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思想。我在圣約翰大學學習時,圖書館書報雜志很多。老師非常鼓勵我們去圖書館廣泛閱覽,培養(yǎng)興趣。另外,老師還教我們怎樣閱讀。大一時,我們每天去圖書館看報,有一個英國老師教我們讀報時要問自己:今天新聞中哪條最重要?為什么這條新聞最重要?這條新聞的歷史背景是什么?不知道就去查書。后來我們按照他的方法去看報,真的很有收獲。以后我把這種方法用在讀書、做研究上,這對我的影響是很大的。(略有刪改)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訪談伊始,周有光對人際稱呼的分析,與其說是他的一種職業(yè)習慣,不如說是他實事求是、謙遜平和性格特點的體現(xiàn)。B.在周有光看來,年屆五十,能夠從經(jīng)濟學領域跨行到語言文字學領域,與自己早年所上大學實施“通才”教育的培養(yǎng)方式有關。C.每天用拼音輸入法進行電腦打字寫作,是周有光二十多年的習慣,之所以如此,是他一直關注和從事漢字電腦化的工作。D.周有光“活到老、學到老、思考到老”,他寫文章既是為了給大家介紹一些情況,也是為了動腦筋,防止大腦衰老。解析:選C“每天用拼音輸入法進行電腦打字寫作”錯,原文為“幾乎每周都要用電腦打一兩篇文章”;另外,前后無因果關系。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在上海讀書期間,周有光因為對語言文字感興趣,就學習了許多語言學課程,這占用了他大部分的精力,以致影響到他經(jīng)濟學的研究。B.在大學選修語言學課程、業(yè)余從事語文研究工作的經(jīng)歷和撰寫的《字母的故事》等成果,是周有光擔任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的原因。C.周有光非常認同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關于學校教育的思想,他以自己在圣約翰大學遇到的英國老師為例,談老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興趣。D.周有光作為一名學者,在經(jīng)濟學、語言文字研究和文化學領域都取得了很多獨創(chuàng)性的成果,這也是他喜歡自稱“百歲學人”的原因。解析:選BA項,“影響到他經(jīng)濟學的研究”于文無據(jù)。C項,“談老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興趣”錯,分析文章可知,英國老師是教他們如何閱讀。D項,強加因果。周有光自稱“百歲學人”并非因為所取得的成就,反而是以此淡化成就,表現(xiàn)出他的謙虛。另外,文章對周有光在文化學領域的獨創(chuàng)性成果并未提及。6.周有光能“終身保持旺盛的創(chuàng)造力”,其中必有內在原因。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云端調試能力提升-洞察分析
- 魚類遺傳育種技術研究與應用-洞察分析
- 透明網(wǎng)關安全性能研究-洞察分析
- 虛擬化資源調度策略-洞察分析
- 藝術品市場趨勢分析-洞察分析
- 溯源數(shù)據(jù)安全與隱私保護-洞察分析
- 線上線下結合的體育賽事志愿者培訓模式-洞察分析
- 虛擬現(xiàn)實閱讀體驗-洞察分析
- 腕管綜合征患者的社區(qū)護理研究-洞察分析
- 《成功自我管理教材》課件
- 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lián)大全文
- 科研倫理與學術規(guī)范-課后作業(yè)答案
- 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救援準備
- 《企業(yè)信息管理》2023期末試題及答案
- 贛州市指導性科技計劃項目申請書
- pe管電熔施工方案
- 抗菌藥物治療性用藥前病原學送檢制度
- 英文介紹中國餃子-PPT
- 大學物理實驗預習報告模板
- 互聯(lián)網(wǎng)+護理服務ppt
- 面包加工技術 菠蘿包的制作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