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第8課 傳統(tǒng)工藝美術之陶瓷 課件-2022-2023學年高中美術人教版(2019)美術鑒賞_第1頁
【課件】第8課 傳統(tǒng)工藝美術之陶瓷 課件-2022-2023學年高中美術人教版(2019)美術鑒賞_第2頁
【課件】第8課 傳統(tǒng)工藝美術之陶瓷 課件-2022-2023學年高中美術人教版(2019)美術鑒賞_第3頁
【課件】第8課 傳統(tǒng)工藝美術之陶瓷 課件-2022-2023學年高中美術人教版(2019)美術鑒賞_第4頁
【課件】第8課 傳統(tǒng)工藝美術之陶瓷 課件-2022-2023學年高中美術人教版(2019)美術鑒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2.5.1陶瓷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傳統(tǒng)陶瓷

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傳統(tǒng)陶瓷陶瓷器可根據其演進階段分為土器、陶器、炻器與瓷器,其主要區(qū)別如下:土器陶器炻器瓷器原料泥土陶土陶土高嶺土燒制溫度700~900℃950~1165℃1140~1280℃1280~1400℃表面色彩無釉無釉或粗釉上釉上釉內部結構粗松、多孔多孔致密致密透明吸水率~<15%<6%<1%敲擊聲短粗短粗粗而韻長清脆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陶瓷器的制作過程陶瓷器的制作過程一般包含以下步驟:練泥:從礦區(qū)采取瓷石,粉碎后加水,經過淘洗除去雜質,而后制成泥料。成形:將泥團摔擲在轆轤車的轉盤中心,隨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體的大致模樣,而后使用刀等工具進行精修,并雕刻花紋。上釉:在成形的坯體表面加上均勻一致、厚薄適當?shù)挠悦?。燒制:在專用的爐中進行陶瓷的燒制。彩繪:燒制成形后,在陶瓷器的釉面上進行彩繪,而后進行火焰燒煉。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2.5.2陶器與瓷器的起源—先秦時期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陶器的起源最早的陶器出土于江西仙人洞,放射性碳素的檢測結果顯示,這一器皿的制造時間為距今兩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中國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有七八千處,大多分布在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東南沿海與東北地區(qū)也有分布。在許多遺址的考古發(fā)現(xiàn)中,陶器與陶片占出土物總量的80%。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陶器的起源陶器的制胚方法按時間順序排列有捏塑、泥條盤筑和輪制三種。捏塑是以手捏制成形。泥條盤筑是將黏土搓成泥條,由下而上層層盤成器物,而后內外涂抹泥漿粘合不同層次,并使其表面光滑。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陶器的起源輪制法的生產工具——陶車出現(xiàn)于新石器時代中期,在制胚時,泥料在陶車旋輪面上不停地旋轉,可以用手對其提拉以改變形狀。為什么陶瓷器橫截面多為圓形?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陶器的起源最早的陶器采用平地堆燒的方式,溫度較低,后來出現(xiàn)了封閉的窯爐,使燒制溫度提高到800℃甚至1000℃以上,可以使器物充分燒結,更加堅實耐用。在燒制時,工匠可以通過調節(jié)窯爐的空氣進量來獲得氧化或者還原氣氛的高溫環(huán)境,所得的陶器顏色也大有區(qū)別。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原始社會彩陶彩陶即在胚體上以礦物質顏料繪制圖案,而后燒結得到的陶器,多為泥質紅陶。與先燒制再繪畫圖案的彩繪陶不同,彩陶的圖案不易褪去。黃河流域是中國彩陶最發(fā)達的地區(qū),在距今7000-8000年的大地灣文化與裴李崗文化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中國最古老的彩陶。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原始社會彩陶仰韶文化,是指黃河中游地區(qū)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其持續(xù)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發(fā)現(xiàn),故按照考古慣例,將此文化稱之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的陶器主要為砂質或泥質紅陶,器形含缽、盆、盂等,成形方法多為捏塑與泥條盤筑,其中部分陶器經過了慢輪的休整。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原始社會彩陶半坡類型的彩陶繪圖用色一般為黑色,且圖案以寬帶、三角、折紋等幾何紋樣為主,結構單純、整齊。陶器網紋彩陶船形壺中國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前3000年)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原始社會彩陶半坡類型的彩陶之上經常出現(xiàn)魚紋,有一種觀點認為半坡人將魚視為其祖先,并進行圖騰崇拜。陶器魚紋彩陶盆中國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前3000年)陶器人面魚紋彩陶盆中國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前3000年)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原始社會彩陶廟底溝類型的陶器紋樣較為別致,包括花瓣、鉤葉、條、渦、圓點、方格。陶器渦紋曲腹彩陶盆中國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前3000年)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原始社會彩陶大地灣出土的一件陶器將雕塑與彩繪結合起來,造型較為別致。陶器彩陶人頭器口瓶中國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前3000年)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原始社會彩陶馬家窯文化,1923年首先發(fā)現(xiàn)于甘肅省臨洮縣的馬家窯村,故名馬家窯文化。它是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向西發(fā)展的一種地方類型,持續(xù)時間大致為公元前3300年-前2050年。陶器同心圓圈波紋彩陶盆中國馬家窯文化(公元前3300-前2050年)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原始社會彩陶馬家窯類型的彩陶外表光滑,線條直曲相間,對比明顯,帶有人物紋樣的作品很少,但十分別致。陶器旋紋彩陶壺中國馬家窯文化(公元前3300-前2050年)陶器舞蹈人紋彩陶盆中國馬家窯文化(公元前3300-前2050年)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原始社會彩陶半山類型的彩陶中,雙耳罐與長頸壺較為常見,且大量運用之前作品中少見的紅色彩繪。陶器菱格網格紋雙耳罐中國馬家窯文化(公元前3300-前2050年)陶器葫蘆形網紋彩長頸壺中國馬家窯文化(公元前3300-前2050年)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原始社會彩陶馬廠類型的彩陶繪制圖樣以純黑色或黑紅兼用為主,且常見內填細小幾何紋樣的四大圈造型。陶器四大圈紋彩陶壺中國馬家窯文化(公元前3300-前2050年)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原始社會黑陶黑陶一般在強還原氣氛的窯爐內燒制而成,且燒成溫度一般高于紅陶與灰陶。多數(shù)黑陶為表里通黑,少數(shù)為灰陶與紅陶外施加黑色陶衣所得的“黑皮陶”。在河姆渡遺址中,出土了寫實“豬紋”黑陶。陶器豬紋黑陶缽中國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前3300年)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原始社會白陶白陶的原料為白色的黏土與高嶺土,其中含鐵量較低,因此陶器燒制完成后為白色。陶器白陶鬶中國龍山文化(公元前2500-前2000年)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夏代硬陶進入夏代,東南地區(qū)出現(xiàn)了硬陶,其燒制溫度約1150℃,制成品硬度明顯高于一般的陶器,表面的紋樣一般采用幾何圖案。硬陶的生產一直持續(xù)到秦漢時期。陶器印紋硬陶甕中國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商代原始瓷器商代中期,出現(xiàn)了原始瓷器,其以粉碎后的瓷石制胚,并在1200℃下燒制而成。因技術不成熟,原始瓷器上的釉不均勻,且容易剝落,但比起陶器,其吸水性明顯降低,容易清洗,實用性增強。瓷器原始瓷大口尊中國商代(公元前約1600-前1046年)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春秋戰(zhàn)國時期陶瓷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陶瓷比起西周時期進步不大,這一時期的陶瓷器外形往往模仿青銅器,加以彩繪十分美觀。陶器彩繪陶壺中國戰(zhàn)國(公元前475-前221年)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2.5.3陶器繁榮與瓷器普及—秦漢與魏晉南北朝時期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西漢陶器西漢時期,陶器仍占據主要地位。灰陶日用器皿質地堅實,表面打磨光滑,且許多陶器造型與青銅器類似。漢武帝時期,低溫鉛釉陶開始在北方流行,其釉層較厚,燒結溫度約800℃,顏色以綠色為主,大多用于殉葬。瓷器狩獵紋綠釉陶壺中國漢(公元前202-220年)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東漢瓷器雖然自商朝起,我國便開始用瓷石打碎制胚生產原始瓷器,但燒結溫度較低,內部?;煌耆骶咝阅芘c后代的瓷器仍有一定差距。真正的瓷器出現(xiàn)在東漢時期,其燒制溫度可達1300℃,致密堅實,敲擊聲清脆。東漢的瓷器主要產區(qū)在今浙江省上虞曹娥江流域,這一帶的陶瓷窯場被稱為“越窯”。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越窯青瓷鍾中國東漢(公元25-220年)東漢瓷器若瓷器釉料中鐵的氧化物含量超過5%,燒制完成后便會呈現(xiàn)黑色,即“黑瓷”。若瓷器釉料中鐵的氧化物含量為3%左右,燒制完成后便會呈現(xiàn)青色,即“青瓷”,但因釉料的配制與燒結氣氛的控制不太成熟,其釉色深淺不一,可能發(fā)黃、發(fā)黑。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越窯青瓷長頸瓶中國東漢(公元25-220年)魏晉南北朝瓷器魏晉南北朝時期,瓷器生產普及,質量提高,這一趨勢在南方地區(qū)體現(xiàn)的尤其明顯。早在漢代興起的越窯在這一時期成為了南方諸多瓷窯的典范。這一時期起,瓷器的用途開始多樣化,餐飲器、存貯器、盥洗器、文具、明器等種類應有盡有,全面取代漆器,成為了主流日用器具。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黑瓷盤口壺中國東晉(公元317-420年)用途是什么?魏晉南北朝瓷器胚料中含鐵量高會使瓷器顏色變深,影響觀瞻。而瓷土經過反復陶器,可以得到含鐵量特別低的“化妝土”,將其施加到配料表面,可以覆蓋深色、遮擋粗糙,可用較低品質的原料制得外形美觀的青瓷。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青瓷薰爐中國西晉(公元266-316年)魏晉南北朝瓷器這一時期,瓷器的器型常模仿動物,若器物功能對外觀造成了限制,工匠便在局部刻畫造型。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1瓷器青瓷熊尊中國西晉(公元266-316年)2瓷器青瓷兔形水盂中國西晉(公元266-316年)3瓷器青瓷鳥形杯中國西晉(公元266-316年)魏晉南北朝瓷器從西晉起始,經過東晉進入南北朝時期,瓷器的造型從渾圓飽滿逐漸轉變?yōu)榍逍阈揲L,充滿靈動之氣。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1瓷器青瓷雞首壺中國東晉(公元317-420年)2瓷器青瓷雞首壺中國南朝(公元420-589年)魏晉南北朝瓷器瓷器表面常要進行紋理裝飾,刻劃是最簡單的裝飾方法,常用于創(chuàng)造幾何紋、植物紋。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青瓷刻蓮瓣紋單柄壺中國東晉(公元317-420年)魏晉南北朝瓷器早期青銅器表面的文字可分為兩種,凸起則稱“陽文”,凹陷則稱“陰文”。貼花瓷器即先以陰文印模制作陽文花紋,而后貼附到器物表面,得到凸起的紋樣。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青瓷貼花唾壺中國東晉(公元317-420年)魏晉南北朝瓷器北方的瓷器制作技術從南方傳入,產品以青瓷、黑瓷為主,兼有新品種白瓷。白瓷的原料中含鐵量不超過1%,制造比青瓷要困難得多,但由于北方少數(shù)民族信仰著薩滿教,崇尚象征良、善的白色,這一社會因素促使白瓷在不成熟的技術之上迅速發(fā)展起來,體現(xiàn)了社會因素對技術發(fā)展的促進。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白瓷四系罐中國北朝(公元386-581年)2.5.4瓷器的高速發(fā)展—隋唐時期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隋唐陶瓷隋唐時期,瓷器制造有很大的成就,瓷窯眾多,競爭激烈。瓷土處理、化妝土的應用、封窯燒制技術均較為成熟,釉下繪畫的出現(xiàn)引起了后代瓷器裝飾的根本轉變。這一階段的陶瓷產品以青瓷、白瓷、彩繪瓷和三彩釉陶為主。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隋唐白瓷河北內丘一帶的邢窯是隋唐時期出產白瓷的著名瓷窯,其產品分粗白瓷與細白瓷兩種。粗白瓷是以化妝土覆蓋胚表,通常上釉不滿。而生產細白瓷的瓷土經過處理,其胎色潔白、釉質細膩而透明,燒制后非常美觀。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邢窯白瓷穿帶壺中國唐(公元618-907年)隋唐白瓷陸羽著《茶經》中記載邢窯白瓷“類銀”、“類雪”,光凈潔素。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薄胎瓷便是由邢窯生產的,其最薄處的厚度僅有0.7毫米,內部完全玻化,可以通過光線,考古專家推測其可能為獻給隋煬帝的貢品。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邢窯白釉罐中國唐(公元618-907年)隋唐白瓷白瓷的生產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qū)。除邢窯外,鞏義窯(河南)與定窯(河北)也有精美的白瓷出產。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定窯五尖瓣白瓷盤中國唐(公元618-907年)隋唐青瓷隋唐時期,青瓷仍然以越窯出產的最為著名。唐代中期之前,青瓷器型變化較少,釉色青黃且容易剝落,在北方地區(qū)的地位難與白瓷相比。隨著生產技術的發(fā)展,越窯在晚唐時期開始繁榮?!恫杞洝分袑υ礁G青瓷有“類冰”、“類玉”的贊許。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越窯五瓣葵口秘色瓷盤中國唐(公元618-907年)隋唐青瓷北方地區(qū)出產的青瓷不如南方,但因與西域、波斯文化交流頻繁,部分作品帶有一定的異域風情。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貼花青釉鳳首龍柄壺中國唐(公元618-907年)隋唐彩繪瓷長沙窯出產的器具一般是當?shù)鼐用袢沼?,燒制溫度大體介于1150℃與1200℃之間,屬于炻器,即陶與瓷的過渡產品,其釉面容易剝落,多數(shù)顏色青中帶黃,值得一提的是,其常帶有文字或者繪畫裝飾,藝術性極強。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長沙窯彩繪嬰戲紋執(zhí)壺中國唐(公元618-907年)隋唐彩繪瓷青花瓷為白底藍花的瓷器,其藍色花紋常用礦物染料氧化鈷進行繪制。鞏義窯出產的青花瓷紋樣受到了波斯的影響,其鈷料也來自西方。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鞏義窯花卉紋青花瓷盤中國唐(公元618-907年)唐代三彩釉陶唐代起,一種低溫鉛釉陶投入生產,其以白色瓷土為原料,采用二次燒結制作,即先以1150℃燒制內胎,上釉后在此在900℃下燒制用來固定黃、綠、白三色為主的圖案,因而得名“唐代三彩釉陶”(簡稱“唐三彩”)。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陶器三彩龍柄壺中國唐(公元618-907年)唐代三彩釉陶唐三彩盛行于唐高宗到唐玄宗統(tǒng)治時期,一般用于墓穴陪葬。這一時期中外文化交流頻繁,唐三彩的造型明顯受到了西域文化的影響,造型出現(xiàn)了駱駝、胡人俑等。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陶器三彩駱駝載樂俑中國唐(公元618-907年)2.5.5瓷器的黃金時代—兩宋時期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兩宋瓷器兩宋瓷窯分布很廣,且時人十分喜歡瓷器,如今留存的瓷器遠多于唐代。除了購買、定做外,政府通過“二八抽分制”將大量的民間瓷器搜刮入宮。這一時期出名的瓷窯有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合稱“五大名窯”。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定窯白釉蓮紋龍首凈瓶中國北宋(公元960-1127年)兩宋瓷器汝窯位于河南寶豐清涼寺,出產多為刻花、印花青瓷。汝窯青瓷的釉面有細碎的開片(瓷釉的裂紋),其本為燒制時胎與釉的收縮率不同而產生的缺陷,但因其紋理特殊,成為了人為裝飾。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汝窯青瓷碗中國北宋(公元960-1127年)兩宋瓷器官窯起初位于北宋首都汴梁,南宋建立后又在首都臨安重建,生產的器型除日用器外,還有陳設器與祭器。宋人好古風,部分官窯瓷器使用了青銅器風格的外形。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官窯青瓷貫耳瓶中國北宋(公元960-1127年)兩宋瓷器哥窯位于浙江龍泉,其記載于嘉靖四十五年刊刻的《七修類稿續(xù)稿》,書稱“哥窯與龍泉窯皆出處州龍泉縣;南宋時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窯,生一所陶者為哥窯,以名故也,章生二所陶者為龍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濃淡不一;其足皆鐵色,亦濃淡不一。舊聞紫足,今少見焉,惟土脈細,釉色純粹者最貴;哥窯則多斷紋,號曰百極碎”。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兩宋瓷器哥窯所產瓷器以“冰裂紋”著稱,其紋片如冰破裂,裂片層疊,有立體感。遺憾的是,南宋滅亡后,冰裂紋制作工藝失傳。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哥窯冰裂紋雙系壺中國南宋(公元1127-1276年)兩宋瓷器鈞窯位于河南禹州,產品有印花青瓷、白地黑花瓷、窯變釉器等。除常見的鈷藍色外,鈞窯瓷器通過添加氧化銅來呈現(xiàn)紫紅色,顯得雍容華貴。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鈞窯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中國北宋(公元960-1127年)兩宋瓷器定窯所產瓷器與唐代大體一致,即乳白釉瓷。其與宮廷、官府聯(lián)系較多,其器型甚至對高麗的瓷器產生了影響。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定窯印花博古圖白瓷盤中國北宋(公元960-1127年)兩宋瓷器除五大名窯外,磁州窯系、耀州窯等也有一定規(guī)模。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1瓷器

登封窯白釉珍珠地劃花雙虎紋瓶中國北宋(公元960-1127年)2瓷器

耀州窯青釉刻花倒灌壺中國北宋(公元960-1127年)兩宋瓷器景德鎮(zhèn)窯原稱饒州窯,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鎮(zhèn)產青白瓷質地優(yōu)良,遂以皇帝年號為名,稱景德鎮(zhèn)。景德鎮(zhèn)的產品胎體細白輕薄,造型輕盈秀麗,釉色青中泛白,為瓷中上品。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景德鎮(zhèn)湖田窯青白釉劃花瓷碗中國北宋(公元960-1127年)少數(shù)民族政權陶瓷遼所用的瓷器可分兩類,一類通過邊境貿易由宋朝輸入,另一類由本地生產,重要的瓷窯包括上京窯(位于今內蒙古巴林左旗)、缸瓦窯(位于今內蒙古赤峰)、龍泉務窯(位于今北京門頭溝)。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刻花牡丹紋綠釉鳳首瓶中國遼(公元907-1125年)少數(shù)民族政權陶瓷遼所產陶瓷有一突出特點,即便攜式器具產量較大,這與契丹民族早期的游牧生活有關。在遼的統(tǒng)治中期,隨著契丹與中原地區(qū)原有居民的融合,瓷器中陳設性的器具明顯增多,顯示了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刻花牡丹紋白釉皮囊壺中國遼(公元907-1125年)少數(shù)民族政權陶瓷遼代禁用金銀器隨葬,因此衰落的三彩釉陶又一次興盛起來。遼三彩以缸瓦窯的產品最佳,釉色除黃、綠、白外還有赭色的運用,圖案艷麗,造型考究。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牡丹紋三彩海棠式長盤中國遼(公元907-1125年)少數(shù)民族政權陶瓷西夏政權的統(tǒng)治中心位于興慶府(今寧夏銀川),瓷器多粗樸豪放,與宋代的審美不同。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靈武窯剔花花卉紋扁壺中國西夏(公元1038-1227年)少數(shù)民族政權陶瓷金滅亡遼與北宋后,將二者留存的瓷窯加以利用,生產帶有自己風格的瓷器。重要的瓷窯有定窯、耀州窯、鈞窯等。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磁州窯鐵銹花紋牡丹紋瓶中國金(公元1115-1234年)少數(shù)民族政權陶瓷北宋已有的紅綠彩在金代得以發(fā)展,其彩色繪畫與兩次燒成法開了后世釉上彩繪瓷的先河。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紅綠彩牡丹紋碗中國金(公元1115-1234年)2.5.6青花瓷的興盛—元代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元代瓷器瓷器沉重而質脆,在搬運過程中容易損壞,且造價便宜,與蒙古貴族的審美不相匹配,因此元代貴族對瓷器的喜愛程度較其他時期遜色不少。瓷窯中以浮梁磁局最為著名。進入元代,景德鎮(zhèn)所在的饒州改稱浮梁州。公元1278年,在浮梁州設立了浮梁磁局。元代后期,官府開始派人監(jiān)督瓷器燒制,因此又稱為“御土窯”。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浮梁磁局—青花瓷元代瓷器最大的進步就是青花瓷的成熟。青花瓷指氧化鈷為呈色劑,在胚料上繪畫圖案,罩釉后燒制而成的瓷器,常見的有白地藍花與藍地白花兩種。傳說中,蒙古族的祖先為藍色的狼與白色的鹿,因此元代統(tǒng)治者便極度崇尚藍色與白色。在元代,青花瓷一改唐朝以來發(fā)展較慢、產出較少的特點,短時間內涌現(xiàn)出了大量成熟作品。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浮梁磁局—青花瓷蒙古族飲食方式較為豪放,青花瓷以大盤、大碗居多。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青花角端鸞鳳紋盤中國元(公元1271-1368年)浮梁磁局—青花瓷與遼、金等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權相同,元代瓷器也有明顯的便攜化特征。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青花雙龍紋四系扁壺中國元(公元1271-1368年)浮梁磁局—青花瓷蒙古文化,數(shù)字7與喪葬有關,因此很少見到瓷器擁有7個層次的裝飾花紋,而帶有9個層次裝飾花紋的瓷器很常見。元代青花瓷的裝飾繁雜,分析其可能受到了伊斯蘭工藝美術風格的影響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青花獅戲紋八棱玉壺春瓶中國元(公元1271-1368年)浮梁磁局—青花瓷社會上層持有的青花瓷體量巨大,其裝飾除花鳥外還有傳統(tǒng)人物與故事題材。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青花蕭何追韓信圖梅瓶中國元(公元1271-1368年)瓷器青花花鳥紋八棱葫蘆瓶中國元(公元1271-1368年)浮梁磁局—釉里紅釉里紅的制作方法與青花瓷類似,只將呈色劑換為氧化銅即可。但是,銅元素對燒制溫度與爐內氣氛有嚴格的要求,稍有不慎就會發(fā)生顏色變化,因此釉里紅瓷器數(shù)量極少。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釉里紅纏枝紋大罐中國元(公元1271-1368年)浮梁磁局—藍釉瓷如果將呈色劑摻入釉中均勻上色,就可以得到彩釉瓷器,其代表便是與青花瓷對應的藍釉瓷。藍釉瓷器型偏小,且通常以描金法進行裝飾。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描金折枝梅紋藍釉杯中國元(公元1271-1368年)浮梁磁局—青白瓷元代景德鎮(zhèn)的青白瓷燒制水平比起宋代有所下降,只產生了個別裝飾繁復的高質量作品。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青白瓷觀音像中國元(公元1271-1368年)磁州窯系磁州窯系在元代大量制作白地黑花瓷,其裝飾花紋十分豐富,包括花卉、山水、鳥獸、人物故事等。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白地黑花題書荷口瓶中國元(公元1271-1368年)哥窯元代的哥窯產品全力模仿宋代的官窯,其常見特點有灰黑胎、開片等,體現(xiàn)了漢人思念前朝的心理。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青釉獸耳爐中國元(公元1271-1368年)元代的瓷器貿易元代的瓷器貿易十分興盛,大量的瓷器通過海運的方式被輸往東南亞與中東地區(qū)。甚至出現(xiàn)了“來單訂制”生產,隨訂單來到中國的還有生產青花瓷所用的“蘇麻離青”鈷料。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元代的瓷器貿易市舶司是中國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設立的管理海上對外貿易的官府,是中國古代管理對外貿易的機關。其主要負責開具出海證明、搜檢違禁貨物以及收取稅物,相當于現(xiàn)代的海關。在元代,長期設立的市舶司位于慶元(今浙江寧波)、泉州與廣州。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元代的瓷器貿易在元代,泉州曾以“東方第一大港”而著稱于世。泉州作為當時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當時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港口,也是元代福建最大的城市,其人口規(guī)模超過了作為福建行政中心的福州。摩洛哥旅行家記載:“港內停有大船百余艘,小船無數(shù)”。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2.5.7走向世界的中國瓷器—明代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景德鎮(zhèn)官窯明朝建國的第二年,在景德鎮(zhèn)建立了官窯,官窯擁有工匠數(shù)百名燒制瓷器以供宮廷日用、國家慶典、賞賜朝臣以及外銷之用。在景德鎮(zhèn)最興盛之時,年產瓷器可達十萬件以上。朝廷于1433年一次性下令燒制瓷器四十多萬件,工程持續(xù)了數(shù)年。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青花云鳳紋高足杯中國明(公元1368-1644年)景德鎮(zhèn)民間瓷窯明前期,景德鎮(zhèn)民間瓷窯還不太發(fā)達,官府對其瓷器燒制有嚴格的規(guī)定,除僭越的龍鳳紋外,青花瓷與彩釉瓷均不允許制作。進入明中期,隨著工商業(yè)的繁榮,民間制瓷業(yè)開始迅速發(fā)展,且與紡織業(yè)類似,出現(xiàn)了較大規(guī)模的工匠雇傭。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景德鎮(zhèn)—青花瓷青花瓷內胎薄而細白,圖案呈深藍色,裝飾采用瑞果、龍鳳、海獸等,寓意吉祥。且瓷器自永樂年間開始書寫年款,用于記錄工藝品制造的朝代及年號,其由四字或六字組成,一般見于御制器物的底部。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景德鎮(zhèn)—青花瓷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青花海水龍紋扁壺中國明(公元1368-1644年)瓷器青花汀州白鷺紋蟋蟀罐中國明(公元1368-1644年)景德鎮(zhèn)—青花瓷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青花穿龍龍紋長頸瓶中國明(公元1368-1644年)瓷器青花八仙云鶴紋葫蘆瓶中國明(公元1368-1644年)景德鎮(zhèn)—斗彩斗彩指使用鈷料在胚體上繪制出部分花紋或者花紋的輪廓,上釉燒制后,再以多種彩色顏料繪制圖案并燒制固定。斗彩胎白釉潤,裝飾生動,且器型一般較小。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斗彩子母雞紋缸形杯中國明(公元1368-1644年)景德鎮(zhèn)—五彩五彩除完全釉上彩繪瓷外,還有以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繪共同組成的青花五彩瓷。五彩與斗彩在工藝上類似,但除制作小型器具外,厚胎的大型器具也很有特色。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五彩魚藻紋罐中國明(公元1368-1644年)景德鎮(zhèn)—素三彩素三彩指用有色釉料在無色的素瓷上繪制圖案,而后低溫燒制的彩瓷。因用色以黃、綠、紫為主,不用喜慶的紅色,故稱“素”三彩。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素三彩海蟾紋洗中國明(公元1368-1644年)景德鎮(zhèn)—顏色釉明代的國家祭器均使用顏色釉瓷,據《大明會典》卷二百零一載:“嘉靖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黃色,日壇赤色,月壇白色,行江西饒州府如式燒解。”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景德鎮(zhèn)—顏色釉甜白釉指瓷細釉潤,釉白而又顯半木光的瓷器,是明代官窯出產量最大的顏色釉品種。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甜白釉爵中國明(公元1368-1644年)景德鎮(zhèn)—顏色釉明代的紅色釉燒制過程中,釉料內除氧化銅外還需要加入寒水石(主要成分為硫酸鈣),因此所得瓷器釉色幽麗沉穩(wěn)。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紅釉僧帽壺中國明(公元1368-1644年)景德鎮(zhèn)—顏色釉以氧化鐵呈色的黃色釉瓷是明代工匠的創(chuàng)造,其顏色明艷嬌嫩,有“嬌黃”的稱呼。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描金嬌黃釉獸耳罐中國明(公元1368-1644年)龍泉青瓷處州龍泉窯在明前期作品質量較好,造型周正、顏色青翠。到明后期,龍泉窯走向衰落,其產品造型笨拙、顏色灰暗。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刻花荔枝紋青瓷盤中國明(公元1368-1644年)德化白瓷福建德化出產白瓷、青花瓷與五彩瓷,其中以白瓷最為出名。德化白瓷以陳設器居多,日用器較少。白瓷雕塑通過精美的造型來傳達人物神韻,其名聲太大以至于贗品層出不窮。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瓷器白瓷達摩立像中國明(公元1368-1644年)宜興紫砂茶壺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陶器紫砂提梁壺中國明(公元1368-1644年)紫砂茶壺是一種細陶器,其原料紫砂出產于江蘇宜興,其含鐵量高、可塑性強,制作出的茶壺耐熱性好、導熱慢、不易發(fā)霉,且泡制茶湯不失原味,茶壺越用越精美,成為茶愛好者的首選。明代瓷器貿易傳統(tǒng)工藝美術·陶瓷元末明初,日本封建諸侯割據.互相攻伐,在戰(zhàn)爭中失敗了的封建領主,組織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國沿海地區(qū)進行武裝走私和搶掠騷擾。為應對這一現(xiàn)象,明初實行了嚴厲的海禁政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