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猩紅熱診療方案_第1頁
兒童猩紅熱診療方案_第2頁
兒童猩紅熱診療方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兒童猩紅熱診療方案【概述】猩紅熱為A群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臨床特征為發(fā)熱、咽峽炎、全身彌漫性紅疹和疹退后脫屑。少數(shù)患者恢復期由于變態(tài)反應而出現(xiàn)心、腎、關節(jié)的損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發(fā)生,尤以冬春季發(fā)病為多。傳染源為病人和帶菌者,感染后可獲得較長久的抗菌和抗紅疹毒素免疫力,可抵抗同型菌和同種紅疹毒素的侵襲。目前已知有A、B、C三種不同的紅疹毒素,故可見到2次甚至3次患猩紅熱者?!九R床表現(xiàn)】潛伏期1~12天(一般為2~5天)。(一)分期1.前驅期大多驟起畏寒、發(fā)熱,重者體溫可升到39~40℃,伴頭痛、咽痛、食欲減退,全身不適,惡心嘔吐。嬰兒可有譫妄和驚厥。咽紅腫,扁桃體上可見點狀或片狀分泌物。軟腭充血水腫,并可有米粒大的紅色斑疹或出血點,即黏膜內疹,一般先于皮疹而出現(xiàn)。2.出疹期皮疹為猩紅熱最重要的癥候之一。多數(shù)自起病第1~2天出現(xiàn)。偶有遲至第5天出疹。從耳后,頸底及上胸部開始,1日內即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后及于下肢,少數(shù)需經數(shù)天才蔓延及全身。典型的皮疹為在全身皮膚充血發(fā)紅的基礎上散布著針帽大小,密集而均勻的點狀充血性紅疹,手壓全部消退,去壓后復現(xiàn)。偶呈“雞皮樣”丘疹,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患者常感瘙癢。在皮膚皺褶處如腋窩、肘窩、腹股溝部可見皮疹密集呈線狀,稱為“帕氏線”。面部充血潮紅,可有少量點疹,口鼻周圍相形之下顯得蒼白,稱“口周蒼白圈”。病初起時,舌被白苔,乳頭紅腫,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邊緣處為顯著,稱為“草莓舌”。2~3天后白苔開始脫落,舌面光滑呈肉紅色,并可有淺表破裂,乳頭仍突起,稱“楊莓舌”。皮疹一般在48小時內達到高峰,2~4天可完全消失。重癥者可持續(xù)5~7天甚至更久。頜下及頸部淋巴結可腫大,有壓痛,一般為非化膿性。此期體溫消退,中毒癥狀消失,皮疹隱退。3.恢復期退疹后一周內開始脫皮,脫皮部位的先后順序與出疹的順序一致。軀干多為糠狀脫皮,手掌足底皮厚處多見大片膜狀脫皮,甲端皸裂樣脫皮是典型表現(xiàn)。脫皮持續(xù)2~4周,嚴重者可有暫時性脫發(fā)。(二)分型1.普通型在流行期間95%以上的病人屬于此型。臨床表現(xiàn)如上所述。有咽峽炎和典型的皮疹及一般中毒癥狀,頜下淋巴結腫大,病程1周左右。2.輕型癥狀較普通型猩紅熱明顯減輕,低熱或不發(fā)熱,咽峽炎輕,皮疹僅見于頸、胸、腹部,消退快。但病后仍可發(fā)生變態(tài)反應性并發(fā)癥。3.膿毒型咽部紅腫,滲出膿液,甚至發(fā)生潰瘍,細菌擴散到附近組織,形成化膿性中耳炎、鼻旁竇炎、乳突炎、頸部淋巴結明顯腫大。少數(shù)患者皮疹為出血或紫癜。還可引起敗血癥。4.中毒型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毒血癥。高熱、劇吐、頭痛、出血性皮疹,甚至神志不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及周圍循環(huán)衰竭。重型病例只見咽部輕微充血,與嚴重的全身癥狀不相稱。此型病死率高,目前很少見。5.外科型及產科型病原菌由創(chuàng)口或產道侵入,局部先出現(xiàn)皮疹,由此延及全身,但無咽炎、全身癥狀大多較輕?!静l(fā)癥】(一)中毒性并發(fā)癥由細菌各種生物因子引起,多見于第1周,病變多為一過性,且預后良好。如中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二)變態(tài)反應性并發(fā)癥一般見于恢復期,可出現(xiàn)風濕性關節(jié)炎、心肌炎、心內膜炎、心包炎及急性腎小球腎炎。并發(fā)急性腎炎時一般病性輕,多能自愈,很少轉為慢性。(三)化膿性并發(fā)癥可由本病病原菌或其他細菌直接侵襲附近組織器官所引起;由于早期應用抗菌療法,此類并發(fā)癥已少見。常見的如中耳炎、頸部軟組織炎、蜂窩織炎、乳突炎、鼻旁竇炎、肺炎等?!据o助檢查】(一)血象:白細胞總數(shù)增高,可達(10~20)×109/L,中性粒細胞占80%以上,嚴重者可出現(xiàn)中毒顆粒。出疹后嗜酸粒細胞增多,可達5%~10%。并發(fā)腎炎時可出現(xiàn)尿蛋白、紅細胞和管型。1、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養(yǎng)可有A組鏈球菌生長。2、咽拭子涂片免疫熒光法檢測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進行快速診斷?!驹\斷及鑒別診斷】具有猩紅熱特征性表現(xiàn),外周血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為主,可臨床診斷。咽拭子、膿培養(yǎng)獲得A組鏈球菌者為確診病例。病史中有與猩紅熱或咽峽炎患者接觸者有助于診斷。在出疹前咽峽炎應與白喉等其他急性咽峽炎鑒別。猩紅熱皮疹還應與麻疹、風疹、藥疹、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等鑒別。【治療原則】(一)抗生素療法青霉素是治療猩紅熱和一切鏈球菌感染的首選藥物,早期應用可縮短病程、減少并發(fā)癥,病情嚴重者可增加劑量。青霉素劑量:輕癥2-5萬u/(kg·d),2次肌注,重癥10-20萬u/(kg·d),靜脈滴入。為徹底消除病原菌、減少并發(fā)癥,療程至少10天。對青霉素過敏者可用第一代或第二代頭孢霉素,也可使用紅霉素,嚴重時也可靜脈給藥,療程7~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