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升本00322《中國行政史》歷年試題題庫(考試必備)2012年10月自考《中國行政史》試題課程代碼:00322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1、中國奴隸社會始于(D)A、戰(zhàn)國B、西周C、商朝D、夏朝2、盤庚遷殷以后,商王朝為強化王權而實行的一種二元統(tǒng)治體制是(C)A、禮樂制B、宗法制C、內外服制D、井田制3、中國古代王位的嫡長子繼承制確立于(C)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4、戰(zhàn)國時期各國進行的變法運動中取代分封制的是(D)A、單一制B、鄉(xiāng)遂制C、宗法制D、郡縣制5、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是(A)A、秦始皇B、周文王C、禹D、漢武帝6、我國最早的獨立而自成體系的行政法典是(D)A、行臺體察等例B、大清律例C、唐律D、唐六典7、唐朝的法規(guī)制度中,以敕的形式頒布,涉及的范圍較為具體,并因實際情況而常發(fā)生變化的具體行政法規(guī)形式稱為(A)A、格B、令C、律D、式8、宋代總理全國軍務的最高機關是(B)A、軍機處B、樞密院C、兵部D、都督府9、我國歷史上金的統(tǒng)治者是北方少數民族中的(D)A、維吾爾族B、蒙古族C、契丹族D、女真族10、元代的最高監(jiān)察機構是(C)A、樞密院B、諫院C、御史臺D、都察院11、影響明代官員升遷的最主要因素是(C)A、出身B、口碑C、資歷D、政績12、清朝內務府的職責是(A)A、掌管宮廷事務B、管理皇族事務C、主管祭祀事務D、掌管禮儀事務13、清政府在今新疆地區(qū)實行的特殊行政管理制度是(B)A、盟旗制度B、伯克制度C、土司制度D、旗民分治制度14、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初期,確立國民黨一黨專政地位的法律文件是(C)A、《中華民國憲法》B、《中華民國政府組織法》C、《訓政綱領》D、《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5、西方列強控制海關稅務權進而控制清政府財政并影響清政府內政外交的工具是(D)A、工部B、總署C、外務部D、總稅務司16、近代中國第一個監(jiān)督研究機構和監(jiān)察官員培訓機構是(B)A、軍機堂B、都察研究所C、都察院D、方略館17、北洋軍閥政府于1914年成立的行政彈劾機關是(A)A、肅政廳B、總檢察廳C、平政院D、大理院18、抗戰(zhàn)前,南京國民政府為適應國民黨部署反共內戰(zhàn)需要而設立的省政府的派出機關是(D)A、綏靖公署B(yǎng)、軍政分區(qū)C、特別行政區(qū)D、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依修正的國民政府組織法規(guī)定,中華民國元首為(C)A、中政會主席B、軍事委員會委員長C、國民政府主席D、行政院長20、抗戰(zhàn)前,國民政府地方人事的統(tǒng)一管理機關是(B)A、監(jiān)察院B、考試院
C、行政院D、立法院21、工農民主政府的基層政權機關是(D)A、閭蘇維埃B、縣蘇維埃C、區(qū)蘇維埃D、鄉(xiāng)(市)蘇維埃22、各抗日根據地民主政權的最高行政機關是(A)A、邊區(qū)政府委員會B、邊區(qū)參議會C、人民委員會D、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23、抗戰(zhàn)期間,抗日根據地推行政務的樞紐是(C)A、專員公署B(yǎng)、鄉(xiāng)政府C、縣政府D、區(qū)公署24、各抗日根據地在實施獎懲活動中,始終堅持的原則是(B)A、懲前毖后、治病救人B、教育為主、懲戒為輔C、懲戒為主,教育為輔D、打擊犯罪、以儆效尤25、中國共產黨“二大”提出的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A)A、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B、實行民族自決C、建立特別行政區(qū)D、保障少數民族權益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26、在西周中央國家機關體系中,周天子的地位最高,權力最大。周天子在全國范圍內擁有的權力有(ABCDE)A、主祭權B、冊封權C、官吏任免權D、賞罰權E、軍隊統(tǒng)帥權27、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特殊行政區(qū)主要有(ABE)A、王國B、僑州郡縣C、屬國D、都護府E、左郡縣28、明代設立的對各級官員和人民進行秘密偵察的特務機構有(ABC)A、錦衣衛(wèi)B、東廠C、西廠D、吏部E、都察院29、清朝議政會議的形式有(BCDE)A、臨時朝議B、閣議C、九卿議D、廷議E、議政王大臣議30、下列屬于抗戰(zhàn)期間地方縣以下“民意機關”的有(CDE)A、區(qū)民大會B、區(qū)民代表大會C、鄉(xiāng)(鎮(zhèn))代表會D、保民大會E、甲民大會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31、世卿世祿制答:世卿世祿制是指下級貴族到上級國君朝廷世代為官的制度。(1分)世卿是指貴族中到王室充當卿士或到公室充當卿的那一部分具有官僚身份的貴族,他們父子之間官職世襲,故稱世卿。世祿是指這些貴族一方面在朝為官,另一方面仍是其封國的國君,享有原有爵位和采邑作為其俸祿,并世代享用。(2分)32、世選答:這是遼朝實行的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的入仕途徑。(1分)所謂世選,是指在具有世選特權的家族中按某些標準挑選一個合格人選來繼承某一官職和爵位。(2分)33、封駁制度答:明朝的內閣在行政決策過程中除有票擬權外,還有封駁之權,即內閣如認為皇帝詔書因不合時宜而不便下達時,可將詔書封還并加以駁正。(2分)除內閣外,六科也有封駁權,六科給事中掌封駁之職,凡內廷擬旨后交六部執(zhí)行,其中有不合理者,六科給事中可以駁正繳回,稱為科參。(1分)34、“百日維新”答: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1分)從635、軍事管制委員會答:自從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軍由戰(zhàn)略防御轉入戰(zhàn)略進攻,共產黨從國民黨手中奪取了許多城市,為了迅速肅清國民黨殘余勢力,建立革命新秩序,以保證國家和人民財產的安全,中共中央于1948年11月15日發(fā)布《關于軍制管制問題的指示》,決定在新奪取的大城市中成立軍事管制委員會,作為新解放區(qū)城市的過渡性的政權組織形式。(2分)軍事管制委員會在人民解放軍總部、軍區(qū)及前線司令部的領導下,為該市軍事管制期間統(tǒng)一的軍政領導機關。(1分)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36、皇權的主要內容有哪些?答:(1)最高立法權,皇帝的意志就是最高的法律;(2分)(2)最高司法權,即在司法上享有最高審判權;(1分)(3)最高軍事權;(1分)(4)行政決策中的最后決斷權(1分)(5)最高人事權。(1分)37、簡述明朝官員選拔制度的主要內容。答:1、薦舉。薦舉是洪武年間最主要的入仕途徑。(2分)2、學校。學校也是明初一條重要入仕途徑。(1分)3、科舉。明朝科舉考試依四書五經命題,按八股文格式取士,實行院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四級考試制度。(1分)4、其他選拔途徑。承蔭制度(即子弟依靠父兄功績獲取做官資格);由吏而官(政府各機構的吏官經三次考核(印任職九年)合格后可參加考試,考試合格即獲得擔任低級官員的資格)。(2分)38、簡述工農民主政權創(chuàng)造的行政管理經驗。答:(1)人民通過民主選舉產生各級代表大會,由代表大會選舉或任命行政機關領導成員,實行議行合一的管理制度。(2分)(2)行政機關貫徹精簡和廉潔的原則,實行首長職數限額制和大體平均的供給制。(1分)(3)實行中央和地方適當分權,調動中央和地方的兩個積極性。(1分)(4)貫徹任人唯賢、德才兼?zhèn)涞母刹空?,嚴格挑選行政機關工作人員。(1分)(5)實行調查研究、典型試驗、集體領導和個人負責相結合等工作方法。(1分)39、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為加強國民黨的一黨專政,在行政執(zhí)行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答:(1)政委員合議制為首長集權制。改委員合議制為首長負責制,固然有行政管理方面的原因,但其加強國民黨專制獨裁統(tǒng)治以及集權于蔣介石個人的目的也是和顯然的。(2分)(2)改良公文處理,簡化施政程序。(2分)(3)推行省府合署辦公制度,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但效果卻相反。(2分)40、簡述抗日民主政權行政監(jiān)督的主要形式。答:(1)共產黨的監(jiān)督。共產黨的監(jiān)督主要是對政府進行政策監(jiān)督和對黨員干部進行監(jiān)督。(2分)(2)參議會的監(jiān)督。參議會是政府的法定監(jiān)督機構。(1分)(3)行政系統(tǒng)內部監(jiān)督。(1分)(4)群眾民主監(jiān)督。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平時監(jiān)督;二是通過群眾團體進行監(jiān)督;三是選舉過程的監(jiān)督。(2分)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41、試述明朝內閣制度與歷朝宰相制度的區(qū)別。答:(1)從職務設置上看,歷朝宰相皆定員定制,明朝大學士卻無定員定制。(2分)(2)從地位上看,宰相是法定的最高行政長官,六部及其他職能機構是其法定的下屬機構。(2分)明朝內閣卻不是法定的最高行政機構,其首腦內閣首輔也不是法定最高行政長官,六部也不是其法定的直接下屬,有些閣臣品秩還低于六部尚書。(2分)(3)從職權上看,歷朝宰相擁有法定職權,即決策參與權和行政執(zhí)行中的指揮權,而明代大學士包括首輔在內僅充任皇帝個人的顧問和助手,僅有決策參與權,而不具備行政執(zhí)行中的指揮權,即只尊旨草擬詔旨,而不參與施行,且其權力受制于皇權,隨皇帝信任程度的不同而變化,作用和權力忽大忽小,十分不穩(wěn)定。(3分)(4)明朝以內閣制度取代宰相制度,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晚期專制皇權的高度發(fā)展。(1分)42、試述“百日維新”期間行政執(zhí)行所遇到的主要阻力。答:(1)最高決策權的二元化。戊戌變法是在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與光緒皇帝為首的維新派之間的激烈斗爭中進行的。最高決策權的不統(tǒng)一使得政令往往相左,下級無從執(zhí)行。(3分)(2)改革缺乏軍事力量的保證。改革派沒有軍事實權,難以奏效。(3分)(3)頑固派的頑強抵抗。改革觸及到頑固派的根本利益,遇到其強烈反抗。(2分)(4)地方官員的敷衍塞責。多數地方巡撫或是推諉或是粉飾應付,改革難以推動。(2分)全國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國行政史試題課程代碼:00322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無分。1、中國歷史上在行政管理方面神權政治色彩最濃烈的是(B)A、原始社會 B.奴隸社會C.封建社會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軍事民主制時期,部落聯盟的常設權力機構是(A)A、部落酋長議事會 B.人民大會C.軍事首長 D.氏族全體會議3、以君主為核心的王權專制體制的完善時期是(C)A、夏朝 B.商朝C.周朝 D.春秋戰(zhàn)國時期4、秦漢時期對不同層級的官員的考核中,采取的方式不同。郡對縣的考核通常采?。―)A、常課 B.大課C.小課 D.秋冬集課5、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主要選官制度是(C)A、察舉制 B.官僚制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6、隋唐時,中央政府中主管外交事務的機構是(B)A、國子監(jiān) B.鴻臚寺C.太常寺 D.大理寺7、唐代依漢代管理西域之例,為協調與少數民族關系、管理各歸附少數民族而設立的行政機構是(B)A、路 B.都護府C.左郡縣 D.羈縻府州8、唐朝決策文書中,用黃麻紙寫成,用于頒布重大行政命令的詔書稱為(B)A、冊書 B.制書C.敕 D.誥9、在地方的行政體制設置中,首先設置“路”這一管理層次的是(A)A、宋朝 B.唐朝C.明朝 D.清朝10、宋朝,會議制度已發(fā)展得十分成熟,其中,皇帝就某問題臨時召集會議進行商討,向大臣征求決策方案的會議形式稱為(C)A、例行常朝 B.便殿議政C.臨時朝議 D.議政會議11、宋代科舉的主要形式是(A)A、???B.制科C.武舉 D.省試12、我國歷史上建立元朝政權的少數民族是(B)A、滿族 B.蒙古族C.契丹族 D.女真族13、由于疆域空前遼闊,元代在路一級行政區(qū)劃之上設置(A)A、行省 B.道C.市 D.郡14、在明朝的中央機構中,主管修史、圖書等文化事務,也是重要的決策咨詢機構,更是高級決策人才的培養(yǎng)機構的是(B)A、司禮監(jiān) B.翰林院C.通政司 D.文書房15、明代在前代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套更為完備和成熟的監(jiān)察制度,設置了一系列具有監(jiān)控職能的機構。當時全國最高監(jiān)察機關是(C)A、御史臺 B.提刑按察司C.都察院 D.六科16、最初職能僅限于軍事方面,最后卻發(fā)展成為總攬軍政大權的清朝中樞決策機構是(B)A、總理衙門 B.軍機處C.兵部 D.都司17、晚清政府為了辦理與各國的外交事務在原來的扶夷局的基礎上成立的機構是(D)A、南北通商大臣 B.總稅務司C.同文館 D.總理各國事務衙門18、根據南京臨時政府《關于公文程式咨》的規(guī)定,任用職員及授賞徽章的證書曰(D)A、諭 B.令C.示 D.狀19、南京臨時政府在官員的任用上主要采用(C)A、群舉制 B.簡任制C.委任制 D.薦任制20、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被稱為“超責任內閣”的是(B)A、陸征祥內閣 B.段祺瑞內閣C.唐紹儀內閣 D.吳佩孚內閣21、抗日戰(zhàn)爭期間,國民政府的決策權力中心是(A)A、國防最高委員會 B.國民黨中政會C.國民參政會 D.國民政府委員會22、抗戰(zhàn)期間,為了提高行政機關的工作效能,國民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其中,從1940年開始推行的是(D)A、幕僚長制 B.分層負責制C.民主集中制 D.行政三聯制23、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大會通過的法律文件是(C)A、《蘇維埃臨時組織大綱》B.《蘇維埃政權組織問題決議案》C.《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D.《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蘇維埃組織法》24、抗日戰(zhàn)爭時期,邊區(qū)政府的法定監(jiān)督機構是(A)A、參議會 B.群眾團體C.邊區(qū)黨委 D.行政監(jiān)察專員公署25、1947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政府正式成立,其最高權力機關是(B)A、自治委員會 B.臨時參議會 C.行政委員會 D.人民代表會議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26、西漢政府補充官僚隊伍的形式有(AB)A、任子 B.貲選C.征辟 D.察舉E、科舉27、五代時期各政權的中樞機構有(ACE)A、樞密院 B.尚書省C.中書門下 D.御史臺E、三司使28、清朝議政會議的形式有(BCDE)A、臨時朝議 B.閣議C.九卿議 D.廷議E、議政王大臣議29、根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參議院法》的規(guī)定,南京臨時政府參議院對政府的監(jiān)督方式有(ABCE)A、質問 B.彈劾C.查辦 D.糾舉E、建議30、中華蘇維埃政權采取的決策方式主要有(BE)A、內閣制 B.合議制C.總統(tǒng)制 D.議行合一制E、首長負責制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31、巡狩答:是周王在郊外設壇召集各方諸侯對重大問題進行謀議、發(fā)布政令的會議形式。32、門蔭答:是隋唐時期為貴族及官員子弟承襲政治特權而設置的一種官員選拔制度。貴族或官員子弟經服役一定年限或出錢代役即可取得吏、兵部考試資格參加選官。門蔭制度的最大得利者是高級貴族和高級官員子弟,他們因各種關系較多,升遷容易。33、議政王大臣會議答:議政王大臣會議又稱“國議”,是清朝前期的中樞決策機構。議政制度的雛形可追溯到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明萬歷43年努爾哈赤設置議政五大臣,他們同八旗旗主一同議政,參與機務。這種議政大臣和八旗旗主一同議政,參與機務。這種以政大臣和八旗旗主的聯席議政會議構成了建州女真政治、軍事的中樞決策機構,并對清朝前朝政體產生了深遠影響。34、甄用答:是北洋政府選拔行政官員的一種方式。是指由保薦官保薦現職中有經驗、有學識或有貢獻的簡任、薦任、委任官以及有特別才識與勞績的人送交大總統(tǒng)予以特別錄用的制度。甄用方法分文書審查和詢問審查兩種。35、幕僚長制是抗戰(zhàn)期間國民政府的一種機關工作制度。國民政府將機關工作分為政務工作和事務工作,主管長官著重負責政務工作,而常務次長、秘書長、主任秘書、支部書記等官吏則著重負責事務工作,這些負責事務工作的長官就稱為幕僚長。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36、簡述秦漢時期圣旨的種類及下達方式。答:(1)圣旨依內容可分為制書、詔書、誥、手跡幾種。(3分)(2)圣旨的下達程序,一般是由御史大夫下達丞相,丞相下達中二千石,中二千石下達郡太守和諸侯相。東漢建立尚書臺后,行文方式出現變化,有時由尚書下三公,三公再往下轉;有時由尚書跳過三公直接下達九卿,而且這種方式常常成為下文的主要方式。(3分)37、簡述明朝地方監(jiān)察的主要形式。答:明朝地方監(jiān)察分為三種形式:(1)督撫對地方的監(jiān)察;(2分)(2)各道監(jiān)察御史對所屬地區(qū)的監(jiān)察;(2分)(3)各省提刑按察司對所屬區(qū)域的監(jiān)察。(2分)38、簡述清朝盛京改制方案的主要內容。答:(1)削盛京五部為兵、刑兩部,使其專管旗地官莊行政,同時裁去府尹,由盛京將軍兼管兵、刑兩部及奉天事務。這樣,盛京將軍以奉天總督身份統(tǒng)轄旗、民文武,事權歸一,改變了原來政出多門的狀況。(3分)(2)在地方州縣官員選用上,破除滿漢界限,量才錄用,并將辦理地方案件之權歸于州縣,不再與城守尉等旗官會辦,從而削減丁八旗組織對地方行政的管轄權限。(3分)39、簡述抗戰(zhàn)前南京國民政府行政監(jiān)督的發(fā)展趨勢。答:(1)取消人民的監(jiān)督;(2分)(2)加強國民黨的監(jiān)督;(2分)(3)擴大監(jiān)察院的監(jiān)督范圍。(2分)40、簡述解放戰(zhàn)爭時期軍事管制委員會的主要任務。答:(1)鎮(zhèn)壓反革命活動,肅清一切殘余敵人;(2)接收并管理一切公共機關、公共產業(yè)、公共物資及其他一切公共財產,沒收官僚資本;(3)保障我國人民和守法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保護工農商學各界一切正當權益,迅速恢復和建立正常的社會秩序;(4)動員組織一切公私力量,溝通與建立城鄉(xiāng)經濟關系,解決城市人民的糧食和燃料供應;(5)組織革命群眾團體,幫助建立系統(tǒng)的人民民主政權機關。注:答對1個要點給1分,答對5個要點給6分。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41、試述中國封建社會行政體制體系中存在的保持政治和社會穩(wěn)定的主要因素。答:(1)中國封建社會形成了一套相對完善的官員管理制度。(2分)這是中央集權體制得以延續(xù)和在遭到破壞后得以再生的組織保證。(1分)(2)監(jiān)察制度的相對完善有利于封建國家肌體的健康。(2分)檢查制度為維護封建秩序和保證中央政令的執(zhí)行以及整個封建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分)(3)在中國封建中央集權行政管理體制中存在著調節(jié)君主專制弊端的機制。(2分)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在施政程序上有一套盡可能促使皇帝正確決策的制度,如“人主蒞權、大臣審權、爭臣議權”原則。(1分)二是為防止皇權的濫用,中國封建社會還有一些其他的辦法。如通過教育提高君主的素質;通過神權來抑制君權;大臣可利用皇帝生前上“尊號”,死后加“謚號”或“廟號”的尊褒貶抑來對皇帝造成心理壓力,促使其革新政治;開國皇帝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對后世君主往往有較大的防微杜漸作用,也可以被用來充當大臣制止皇帝越軌行為的工具。(1分)42、試述南京臨時政府強化行政執(zhí)行的主要措施及行政執(zhí)行中的各種阻力。答:一、南京臨時政府強化行政執(zhí)行的主要措施有:1、嚴格辦事規(guī)程,保證決策的貫徹執(zhí)行。(1分)2、改革文書制度,提高行政效率。主要措施有:①簡化文書種類,統(tǒng)一公文程式。②規(guī)范公文處理程序,加速公文處理。③革除封建稱謂,使用公元紀年。(2分)二、南京臨時政府強化行政執(zhí)行時所遇到的阻力有:1、外國列強和本國封建勢力的破壞。因為臨時政府的行政決策是要在中國建立和鞏固民主共和制度,改變中國的落后面貌,這是外國列強和封建勢力所不允許的。(2分)2、臨時政府內部成分復雜,意見極不統(tǒng)一。大總統(tǒng)和各部提出的決策,往往遭到立憲派和舊官僚的阻撓而難以實行。(1分)3、“次長內閣”難以有效運作。臨時政府成立之初,為“收羅海內名宿”而不問黨派和省份,各部總長多為立憲派和舊官僚,同盟會為加強對政府的控制,提出“部長取名,次長取實”的策略,企圖由同盟會作次長以掌握各部實權,形成所謂“次長內閣”,但是,身為立憲派和舊官僚的總長并不買賬,故意刁難,結果使“次長內閣”根本運作不起來。(2分)4、臨時政席沒有控制地方政權,難以將決策貫徹下去。尤其是縣政權幾乎被前清舊官吏所把握,根本不聽中央政府指揮,致使中央政府的決策成為泡影。(2分)全國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國行政史試題課程代碼:00322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無分。1、中國封建中央集權專制體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C)A、中央集權與地方割據的矛盾 B.君主與領主的矛盾C.皇權與相權的矛盾 D.地方豪強與當地政府的矛盾2、中國古代從禪讓制轉變?yōu)橥跷焕^承制,始于(A)A、夏朝 B.商朝C.周朝 D.漢朝3、在地方行政體制上,西周王朝實行的是(B)A、井田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等級制4、戰(zhàn)國時期,官員考核的主要形式是(D)A、問計 B.自薦C.舉薦 D.上計5、秦漢時期最重要的一級行政區(qū)是(B)A、州 B.郡C.縣 D.省6、秦漢政府作行政決策時由群臣討論國事以備皇帝決斷的會議形式稱為(C)A、書奏 B.面奏C.集議 D.商議7、漢朝時尚未出現的選官制度是(D)A、察舉 B.征辟C.博士弟子 D.科舉8、魏晉南北朝時期,行政執(zhí)行的最高機關是(A)A、尚書省 B.門下省C.中書省 D.御史臺9、魏國建國之初,魏文帝接受陳群建議而實行的選官制度是(A)A、九品中正制 B.三公九卿制C.三省六部制 D.三公宰相制10、唐朝時,首開以宦官充任“內樞密使”從而在制度上賦予其參政權力之先例的皇帝是(C)A、唐玄宗 B.唐太宗C.唐代宗 D.唐中宗11、宋代主管本路賑災和茶、鹽專賣事務,俗稱“倉司”的是(B)A、經略安撫司 B.提舉常平司C.提點刑獄司 D.轉運使司12、遼代契丹及其他游牧族出身的官吏的主要入仕門徑是(D)A、舉薦 B.科舉C.門蔭 D.世選13、元朝主管軍機大事和武官人事的機構是(A)A、樞密院 B.中書省C.六部 D.宣政院14、明朝時期宰相制被廢除后,取而代之的是(A)A、內閣制 B.六部制C.諸寺制 D.司禮監(jiān)制15、明朝中央政府最主要的職能部門是(B)A、司禮監(jiān) B.六部C.五軍都督府 D.大理寺16、科舉考試依四書五經命題,按八股文格式取士,實行院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四級考試制度的是(C)A、隋朝 B.唐朝C.明朝 D.清朝17、清朝前期的中樞決策機構是(D)A、內閣 B.六部C.軍機處 D.議政王大臣會議18、清朝時期宦官基本處于嚴格管理之下,這要歸功于它設立了掌管宮廷事務的宮內機構(B)A、宗人府 B.內務府C.司禮監(jiān) D.鴻臚寺19、我國最早的獨立而自成體系的行政法典是(D)A、行臺體察等例 B.大清律例C.唐律 D.唐六典20、清政府設立的用以制約“責任內閣”,并作為皇帝咨詢機構的是(C)A、樞密院 B.咨議局C.弼德院 D.行政裁判院21、南京臨時政府的建制原則是(A)A、三權分立 B.議行合一C.議行分開 D.三權合一22、北洋政府時期,由保薦官保薦現職中有經驗、有學識或有貢獻的簡任、薦任、委任官以及有特別才識與勞績的人送交大總統(tǒng)予以特別錄用的制度,稱為(D)A、保薦 B.舉薦C.甄別 D.甄用23、依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修訂的《國民政府組織法》規(guī)定,中華民國元首為(C)A、中政會主席 B.軍事委員會委員長C.國民政府主席 D.行政院長24、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國家權力機關是(D)A、工農兵代表會議 B.人民委員會C.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 D.蘇維埃代表大會25、根據《晉察冀邊區(qū)行政干部任免考核獎懲暫行辦法》的規(guī)定,干部調動離職時進行的考核稱為(D)A、平時考核 B.即時考核C.定期考核 D.臨時考核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26、軍事民主制時期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大體由以下幾種權力機關進行管理,具體有(ABD)A、軍事首長 B.部落酋長議事會C.部落聯盟 D.人民大會E、氏族全體會議27、隋唐時期選拔官員的途徑有(ACD)A、科舉 B.察舉C.門蔭 D.行伍E、征辟28、宋代會議制度按類劃分有(ABE)A、例行常朝 B.便殿議政C.朝議 D.廷議E、臨時朝議29、回避制度到清朝已發(fā)展得十分完善,分為(ACD)A、親族回避 B.公務回避C.職務回避 D.地區(qū)回避E、朋黨回避30、抗日民主政權的行政監(jiān)督形式主要有(ABCD)A、共產黨的監(jiān)督 B.參議會的監(jiān)督C.行政系統(tǒng)內部監(jiān)督 D.群眾民主監(jiān)督E、審計機關監(jiān)督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31、朝會答:是諸侯間直接拜訪,細分為“朝”和“會”兩種形式。朝是指諸侯國君彼此到對方宮廷去拜會,會則是諸侯彼此在國都之外的郊野拜會。無論是朝還是會,各方君主均可達成某些協議。32、三公宰相制答:漢武帝的中外朝制解開了漢代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到漢成帝時,又從宰相制度本身入手,用三公宰相制代替丞相制,即改丞相為大司徒,改太尉為大司馬,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以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為三公官,三公共同擔任相職,分別直接對皇帝負責。33、磨勘制度答:是北宋神宗改制定期勘驗官員以定升遷的制度,包括勘驗官員簿歷文狀的一系列程序,簿歷文狀中包括解狀、舉狀、家狀、考狀等。34、理藩院答:是清朝為管理蒙古、回部和藏族事務而新增設的中央機構,初名蒙古衙門,崇德三年(1638年)改稱理藩院,這時的理藩院和內三院、六部、都察院合稱“三院八衙門”,是重要的中央機構。理藩院官職由滿足官員或蒙古貴族擔任,漢人不得預聞。除民族事務外,理藩院還掌管一部分外交事務。35、《臨時約法》答:為了用法律的形式把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國體和政體確立下來,臨時參議院根據孫中山的指示精神,制定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簡稱《臨時約法》),并于1912年3月11日以臨時大總統(tǒng)名義正式公布。這是一部具有資產階級憲法性質的法律文獻,是南京臨時政府立法建制方面最重要的成果?!杜R時約法》與《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相比較,有一個很大的區(qū)別,即不采取總統(tǒng)制,而是采取責任內閣制。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36、與西歐封建社會相比,中國封建社會行政管理具有哪些特點?答:(1)君主專制體制的時間長。(2)權力集中的程度高。(3)思想控制方法不同。(4)相對完善的官僚體系。注:每點1分,具體闡述2分。37、簡述唐朝統(tǒng)治者針對尚書省權力過大所采取的調整措施。答:一、壓抑尚書省地位,使之完全變成奉行機構。(2分)1、首先是將宰相議事之所從尚書都省搬出,致使尚書省地位驟降。2、其次是剝奪尚書仆射的決策參與權。3、第三是在尚書省內部進行權力調整,以架空尚書省長官的行政權。(1分)二、提高中書、門下兩省地位。(2分)1、首先是將宰相議事之所遷往門下省,并改稱政事堂,后又遷往中書省,此舉提高了中書、門下兩省的地位。2、其次是擴大了中書、門下兩省的職權。(1分)38、簡述清末行政執(zhí)行的新變化。答:(1)中央各部實行專任之法,做到權責一致。(2分)(2)加強各部尚書的行政權力。(2分)(3)建立辦公會議制度。(1分)(4)行政執(zhí)行逐步規(guī)范化、標準化。(1分)39、簡述抗戰(zhàn)勝利后南京政府行政執(zhí)行所遇到的主要困難。-314答:(1)領導班子不力。(2分)(2)系統(tǒng)紊亂。(2分)(3)指揮失靈。(2分)40、簡述解放區(qū)干部考核和獎懲方面的主要特點。答:(1)把對敵斗爭的表現作為干部考核和獎懲的主要條件。(2分)(2)重視司法干部的考核和獎懲。(2分)(3)嚴厲懲治干部的貪污行為。(2分)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41、試述秦漢中央政權對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管理方式。答:(1)在雜居區(qū),采取郡下設道的方法。道相當于縣,其長官秦稱道嗇夫,西漢稱道長。這種道是郡下的一種與縣有所不同的特殊行政區(qū)域。(3分)(2)在南方歸附地區(qū),采取雖置郡縣和漢人長官,但對歸附少數民族首領仍賜侯、王印,保持內部原有統(tǒng)治方式的雙軌制管理模式,這是一種高度自治的方式。(2分)(3)對內屬遷入邊郡的北方步數民族,一方面保留原有的國號和建制,稱屬國,另一方面,朝廷直接派出官吏加以監(jiān)督。漢成帝以前實行的是大鴻臚——典屬國——屬國都尉三級管理制,成帝以后減省為大鴻臚——屬國都尉兩級管理制。典屬國是某個少數民族地區(qū)的主管官員,屬國都尉則是直接管理少數民族事務的官吏。屬國都尉與一般都尉不同,不僅典武職,而且在民政上對屬國少數民族頭領的統(tǒng)治實行監(jiān)督,可見,這種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管理方式屬于一種有限度的內部自治方式。(3分)(4)持節(jié)領護官。這是漢朝對北部叛服無常的少數民族派出的進行羈縻的一類武官,如匈奴中郎將、西域都護、護鳥桓校尉、護羌校尉等,這些武官對各少數民族政權只采取武裝監(jiān)護而不干預其內部事務,實行這一制度的前提是中央政府自身實力強大。(2分)42、試述清朝官員選拔的主要制度。答:(1)科舉??婆e仍是清政府選拔、補充官員的重要渠道,也是漢族士大夫走上仕途的最主要途徑。清朝科舉考試的級別、命題方式、文章格式、各級別功名的名稱以及新科進士的授官情況與明朝基本相同。(2分)(2)學校。清朝學校的目的一是備科舉,二是為舉貢。地方學校生員和國子監(jiān)共生可分別直接參加鄉(xiāng)試和會試。舉貢是各省學政會同地方督撫按期將本地學校中的部分生員送入國子監(jiān)學習,而實際上只是通過廷試和考職,授予貢生資格,即刻錄用為官。(2分)(3)薦舉和捐納。清中葉以后,通過薦舉和捐納涌入官場者日益增多,被稱為異途出身。捐納補官始于康熙年間,以后屢廢屢興,成為一大弊政。薦舉也十分盛行,雍正帝和乾隆帝均多次下詔群臣舉賢薦能,但如舉薦不實或被舉薦人犯罪,舉薦人應受連坐處分。(2分)(4)世職和蔭敘。世職和蔭敘也是清朝重要的入仕途徑,這是封建特權的反映。世職即宗室、王公、外戚和功臣可世襲爵位。蔭敘分為三種,積有勛勞的高級官員可蔭一人入國子監(jiān),取得監(jiān)生資格后入仕,稱恩蔭;對死難國事的官員子弟授職,稱難蔭;對已衰落的名宦世家的子孫授職,稱特蔭。(2分)(5)吏道清朝規(guī)定,政府各機構吏員經過5年服務后,可參加考試,考試合格后,即可出任官職,清朝對官吏入仕時任官品級規(guī)定甚嚴,出身時最高職務僅能到正八品。(2分)全國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國行政史試題課程代碼:00322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無分。1、中國奴隸制社會解體并向封建社會過渡的轉型時期是(B)A.周朝 B.春秋戰(zhàn)國時期C.秦朝 D.漢朝2、漢武帝在組織機構上用來分割相權的做法是實行(A)A.中外朝制 B.三公宰相制C.宰相制 D.內外服制3、魏晉時期,官員的升遷完全憑借(C)A.政績 B.口碑C.門資 D.年資4、隋唐時期,九品以下的各種政府機構辦事吏員在服務過程中積累年資,并通過考核程序遷轉為正式政府官員的入仕方式稱為(D)A.門蔭 B.行伍C.入幕 D.流外入流5、在宋朝的官員選拔制度中,為了保證官員的“世守祿位”的特權而設置的入仕途徑稱為(A)A.蔭補 B.軍功入仕C.流外補職 D.納資入官6、遼代最高軍事機關是(B)A.大林牙院 B.樞密院C.大于越府 D.軍機處7、明朝洪武年間最主要的入仕途徑是(C)A.科舉 B.學校C.薦舉 D.承蔭制度8、清朝最基層的地方行政組織是(D)A.廳 B.道C.府 D.縣9、清朝官吏在任用時,初任官先試用三年,稱職后方授實職的任用方式稱為(B)A.護理 B.署職C.加銜 D.兼職10、清朝的回避制度規(guī)定,處理某省業(yè)務的機構中不能有本省籍的官員,這種回避方式稱為(A)A.職務回避 B.親族回避C.地區(qū)回避 D.血緣回避11.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正式開辦的學習外國語言文字和科學技術的學校,稱為(A)A.同文館 B.講習所C.京師大學堂 D.學部12、清政府正式下令“立停科舉”的年份是(C)A.1860年 B.1895年C.1905年 D.1911年13、南京臨時政府的最高軍事指揮機關是(B)A.陸軍部 B.大元帥大本營C.臨時參議院 D.參謀本部14、袁世凱為恢復帝制做準備而炮制的一部法律是(D)A.《臨時約法》 B.《中華民國約法》C.《國民代表大會組織法》 D.《修正大總統(tǒng)選舉法》15、世稱“賄選總統(tǒng)”的是(A)A.曹錕 B.黎元洪C.袁世凱 D.徐世昌16、北洋軍閥政府的司法機關分為兩個系統(tǒng),一是普通司法機關,二是專門的行政訴訟機關。其中最高審判機關是(C)A.總檢察廳 B.平政院C.大理院 D.肅政廳17、南京國民政府時期設立的兩個民族地方政府是(A)A.蒙古和西藏 B.蒙古和寧夏C.新疆和西藏 D.新疆和綏遠18、南京國民政府初級行政區(qū)域的單位是(B)A.閭 B.縣C.鄉(xiāng) D.區(qū)19.1938年3月,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通過決議決定設立的“民意機關”是(D)A.臨時參議會 B.國防參議會C.國民參議會 D.國民參政會20、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因戰(zhàn)爭需要,國民政府的行政決策體制和程序,都發(fā)生了一些新的變化,形成了一套新的行政決策體系。其中,中央設計局屬于(C)A.決策的權力中心 B.決策的參謀系統(tǒng)C.決策的技術系統(tǒng) D.決策的執(zhí)行系統(tǒng)21.1948年5月蔣介石就任總統(tǒng)后,為了實行獨裁統(tǒng)治,在“行憲國大”之外所制定的文件是(B)A.《中華民國總統(tǒng)府組織法》 B.《動亂戡亂時期臨時條款》C.《中央政治委員會組織條例》 D.《中華民國憲法》22、中國共產黨“六大”確定的紅色政權名稱為(A)A.工農兵代表會議 B.人民代表會議C.國民代表大會 D.國民參政會議23.1941年12月初,中共中央根據黨外人士李鼎銘先生的建議所發(fā)出的指示為(D)A.反對浪費 B.自力更生C.生產自救 D.精兵簡政24、抗日戰(zhàn)爭期間,對邊區(qū)政府進行政策監(jiān)督和對黨員干部進行監(jiān)督的主要形式是(B)A.參議會的監(jiān)督 B.共產黨的監(jiān)督C.群眾民主監(jiān)督 D.行政系統(tǒng)內部監(jiān)督25、抗日根據地在選任干部方面,堅持任人唯賢的路線。邊區(qū)政府的主席、副主席和政府委員、縣長和縣政府委員以及鄉(xiāng)(村)長均采用(A)A.選舉制 B.委任制C.薦舉制 D.聘任制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26、秦漢時期,皇帝的圣旨依內容可分為(ABCE)A.制書 B.手跡C.詔書 D.本紀E、誥27、唐代決策文書的形式有(ABC)A.冊書 B.制書C.敕 D.詔E、令28、明代對鄉(xiāng)村的管理主要采用(BC)A.保甲制 B.里甲制C.鄉(xiāng)老人制 D.里社制E、土司制29、北洋政府選拔行政官員的方式主要有(ABE)A.文官考試 B.甄別C.特簡 D.奏補E、甄用30、根據1943年10月31日頒布的《晉察冀邊區(qū)行政干部任免考核獎懲暫行辦法》的規(guī)定,對干部的考核方式有(ACD)A.平時考核 B.即時考核C.定期考核 D.臨時考核E、月度考核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31、內外服制答:是一種二元統(tǒng)治體制,即將統(tǒng)治區(qū)分為內服和外服兩大部分,分別采取不同的統(tǒng)治方法和組織形式?!皟确敝干掏踔苯咏y(tǒng)治的區(qū)域,即王畿所在地。“外服”指諸侯國統(tǒng)治的區(qū)域,其范圍由王畿向四面八方延伸。32、察舉答:即在考察的基礎上予以薦舉。察為考察,舉為薦舉。是漢武帝以后選拔官員的主要途徑。其具體方法是由皇帝下詔指定舉薦科目,丞相、列侯、公卿和郡國守相按科目要求考察和薦舉人才,然后由皇帝親自策問,根據對策等第高下授予相應官職。33、票擬答:明正統(tǒng)初年,因皇帝年幼,太皇太后委全權于內閣,由專職閣臣對奏章提出處理意見,稱“票擬”,票擬從此成為內閣最大的特權。34、超責任內閣答:身為國務總理和陸軍總長的段祺瑞,依憑其軍事實力,并以責任內閣為由,破壞三權鼎立的體制,有意將總理及內閣職權超出《臨時約法》所規(guī)定的范圍,將內閣凌架于總統(tǒng)和國會之上,試圖把總統(tǒng)變成自己的傀儡,實現個人獨裁。因此,人稱段內閣為超責任內閣。35、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答: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大會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選舉了臨時中央政府,正式宣告了工農民主政權性質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誕生。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36、簡述工農民主政權行政體制的特點。-321答:(1)采取“議行合一”的管理體制。(2分)(2)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2分)(3)貫徹精簡和效能的原則。(2分)37、元朝對地方官考核所依據的標準有哪些?答:(1)所在地的戶口是否增加(2)荒地是否開墾(3)訴訟處理是否公正(4)治安是否良好(5)賦稅征收是否公平注:答對1個要點給1分,答對5個要點給6分。38、簡述南京臨時政府行政建制的顯著特點。答:(1)機構的設置比較合理和集中。(2分)
(2)實行總統(tǒng)垂直領導制。(2分)(3)行政各部建制的順序適應了當時形勢的要求。(2分)39、簡述抗戰(zhàn)期間國民政府行政監(jiān)督的新形式。答:(1)國防最高委員會的監(jiān)督(1分)(2)國民黨對行政活動的控制(1分)(3)國民參政會的監(jiān)督(1分)(4)巡回督導團的監(jiān)督(1分)(5)法律監(jiān)督和新聞監(jiān)督(2分)40、簡述解放戰(zhàn)爭時期,人民民主政權解決行政干部嚴重不足的措施。答:(1)結合民主選舉,大量選拔工農積極分子,充實各級基層政權;(1分)(2)從軍隊中抽調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干部戰(zhàn)士留在新解放區(qū)擔任行政干部;(1分)(3)通過增設副職,為奪取全國政權儲備干部;(1分)(4)通過舉辦各種干部學校和培訓班,為新政權培養(yǎng)和造就干部;(1分)(5)爭取和改造舊政權人員,特別是舊政權中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以解決新政權建設的需要;(1分)(6)吸收黨外民主人士參加民主政權,發(fā)揮民主人士參政議政的積極性。(1分)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41、試述宋朝對監(jiān)察制度進行改革的主要措施。答:宋朝為了適應君主專制集權的需要,對監(jiān)察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1分)(1)臺諫趨于合一(2分)宋朝以前的御史、諫官職責分明,御史的任務是監(jiān)察百官,掌握彈劾權;諫官的職責則是批評君主,掌握諫諍言事權。宋朝開始出現臺諫合一趨勢,宋真宗時設言事御史,神宗改制后諫官可以行使御史的彈劾百官之權,哲宗時規(guī)定臺諫官同時上殿,臺諫官職責開始混雜,到南宋時臺諫合為一體。(1分)(2)賦予臺諫官以特權(2分)隋唐時期,臺諫官員多由宰相推薦,致使監(jiān)察官員對宰執(zhí)監(jiān)察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從慶歷年間開始,不再用現任宰相推薦者為臺諫官,后又取消了執(zhí)政者親屬擔任臺諫官的資格,至北宋末年形成定制。臺諫官由此脫離了相權的控制。(1分)(3)輕重相制,交叉監(jiān)督(2分)宋朝不僅加強了對各級官吏的監(jiān)察,而且還加強了對監(jiān)察人員本身的監(jiān)察,形成輕重相制、交叉監(jiān)督的格局。(1分)42、試述“百日維新”期間行政改革的主要措施。答:(1)在行政機構方面,加強變法的決策機構,撤去閑散重疊的衙門。(2分)光緒任命楊銳、劉光第、林旭、譚嗣同等為軍機章京,負責審閱“新政”奏折,開列“新政”條例,撰擬“新政”諭旨,從而加強了“新政”的決策力量。與此同時,刪改則例,裁汰冗員,取消閑散重疊機構。中央裁詹事府、通政司、光祿寺、鴻臚寺、太常寺、大理寺等衙門,其有關事務歸并六部。地方裁督、撫同城的湖北、廣東、云南三省巡撫和東河總督及不辦理政務的糧道和鹽道。(2分)(2)在人事行政方面,改革保舉人才條件,廢除八股,改試策論。(2分)各省督撫保舉人才,以品學兼優(yōu)、通達時務、不染惡習為條件;原科舉各試所用四書五經,一律改試策論;各部院官員考試,也考策論,并以實際工作表現作為考核的依據。(1分)(3)在行政運作方面,提倡上書言事,嚴格辦事規(guī)程。(2分)為廣泛征集朝野改革建議,允許大小臣民上書直言;一般士民上書言事,由都察院呈遞,要隨到隨遞,不得拖延;各部院職員向皇帝言事的,由部院主管代奏,次日進呈,不得延誤。各衙門亦事,過去無章可循只依舊例,現刪去舊例,另訂簡明章程,以求規(guī)范。(1分)全國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國行政史試題課程代碼:00322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無分。1、從總體上講,傳統(tǒng)中國治國之道的核心是(A)A.“以德治國” B.“以法治國”C.“以理治國” D.“以仁治國”2、西周時期,掌管藉田和農業(yè)生產的政務官是(C)A.司寇 B.司空C.司徒 D.司馬3、漢武帝在組織蓄意分割、架空相權的方式是實行(B)A.內外服制 B.中外朝制C.獨相制 D.三公九卿制4、秦漢時期,二千石以上高級官吏的核準任用權屬于(D)A.大鴻臚 B.丞相C.尚書 D.皇帝5、魏晉南北朝時期,行政執(zhí)行的最高機關是(A)A.尚書省 B.中書省C.門下省 D.散騎省6、唐初設內侍省,擔任省內諸職的均是(D)A.給事中 B.門閥士族C.翰林學士 D.宦官7、隋唐時期,州的長官仍稱(C)A.節(jié)度使 B.都督C.刺史 D.州牧8、宋朝中央行政體制稱為兩府三司制,其中兩府是指(B)A.御史臺和尚書臺 B.中書門下與樞密院C.吏部和禮部 D.少府和丞相府9、遼朝統(tǒng)治者建立起兩套行政體制,即“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其中的漢制官制統(tǒng)稱(A)A.南面官 B.宋朝官制C.唐朝官制 D.秦朝官制10、金朝的路采取分權而治的制度,其中掌管民政和軍政的是(C)A.經略使司 B.提刑使司C.都總管府 D.轉運使司11.明朝事實上的中央最高行政機構是(D)A.內閣 B.通政司C.中書省 D.六部12、清政府在蒙古族聚居區(qū)實行(B)A.猛安制度 B.盟旗制度C.伯克制度 D.土司制度13、清朝最高監(jiān)察機關是(A)A.都察院 B.文館C.內三院 D.理藩院14、1884年11月17日,清政府宣布設立新疆省,省會設在(C)A.鎮(zhèn)西 B.哈密C.迪化 D.吐魯番15、根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規(guī)定,國家的實際行政首長是(D)A.總長 B.大元帥C.臨時大總統(tǒng) D.國務總理16、南京臨時政府與傳統(tǒng)封建王朝相比,在行政監(jiān)督方面最大的區(qū)別是創(chuàng)建了(B)A.司法監(jiān)督制 B.議會監(jiān)督制C.內閣監(jiān)督制 D.首長監(jiān)督制17、1917年12月北京政府開始將首都所在地稱為(A)A.市 B.署C.府 D.道18、南京國民政府初級行政區(qū)域為(C)A.區(qū) B.鎮(zhèn)C.縣 D.鄉(xiāng)19.根據南京國民政府1937年頒布的《公務員作用法》,由國民黨中政會選任的是(B)A.委任官 B.特任官C.薦任官 D.簡任官20、根據國民政府1939年推行的新縣制,區(qū)代表縣政府督導各鄉(xiāng)(鎮(zhèn))辦理各項行政及自治事務,是縣政府的(D)A.監(jiān)督機關 B.執(zhí)行機關C.決策機關 D.輔助機關21.根據“行憲國大”后的中央行政體制,全國最高權力機關是(A)A.國民大會 B.國民參政會C.國民政府委員會 D.總統(tǒng)府22、1928年6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六大”確定的紅色政權名稱是(B)A.無產階級代表大會 B.工農兵代表會議C.蘇維埃代表大會 D.人民委員會23.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人民會和地方各級蘇維埃執(zhí)行委員會均實行(C)A.行政三聯制 B.首長負責制C.合議制 D.獨任制24、抗日根據地推行政務的樞紐是(A)A.縣政府 B.區(qū)公署C.鄉(xiāng)政府 D.村政府25、解放戰(zhàn)爭時期,各大解放區(qū)人民政府的行政決策機關是(D)A.軍管會 B.各界代表會C.臨時參議會 D.政府委員會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26、中國奴隸制的代表性王朝是(CDE)A.秦 B.晉C.夏 D.商E、周27、漢時,以鄉(xiāng)舉里選為基礎的官員選拔方式有(BC)A.任子 B.察舉C.征辟 D.納資E、訾選28、清政府在“維新新政”中設立的機構有(ABD)A.商部 B.學部C.總理衙門 D.財政處E、同文館29、辛亥革命后,獨立各省都成立了軍政府,大致類型有(DE)A.浙江類型 B.江蘇類型C.廣東類型 D.湖北類型E、福建類型30、1948年“行憲國大”后,南京政府中央五院中院長的產生不需要總統(tǒng)提名的有(AB)A.立法院 B.監(jiān)察院C.考試院 D.行政院E、司法院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31、內外服制答:商王朝建立的一種二元統(tǒng)治體制,即將統(tǒng)治區(qū)分為內服和外服兩大部分,分別用不同的統(tǒng)治方法和組織形式。內服是指商王直接統(tǒng)治的區(qū)域,外服是指諸侯國統(tǒng)治的區(qū)域。32、北面官制答:是遼朝統(tǒng)治者為統(tǒng)治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而建立的一種特殊制度。擔任北面官一般均是契丹貴族,主要是宗室和外戚。北面官系統(tǒng)是遼政權的權力重心所在。33、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答:南京國民政府為適應國民黨部署反共內戰(zhàn)的需要而設立的省政府的派出機關。它與孫中山提出的地方政制相違背。單從行政管理的角度看,它在溝通省縣聯系,整頓吏治、綏靖地方及提高效率方面是起了作用的。34、軍事管制委員會答:中共中央決定在新收復的大城市中設立的人民民主政權的一種過渡性的組織形式,在肅清反革命勢力,安定社會秩序,幫助建立人民政權方面發(fā)揮了重大作用。軍管會在其任務完成后,經上級主管機關批準,自動宣布撤銷。35、王子王位繼承制答:盤庚遷殷后,吸取前朝經驗和教訓,始變“兄終弟及”制為王子王位繼承制,將王位繼承資格縮小到王的直系子嗣,較好地解決了最高統(tǒng)治權的順利交接,避免因內部權力斗爭而危害整個王朝的統(tǒng)治。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36、簡述戰(zhàn)國時期變法的主要內容及期影響。答:(1)用郡縣制取代分封制,達到了實觀封建君主中央集權的目的。(1分)(2)廢除井田制,承認土地私有制,奠定了封建中央集權體制的經濟基礎。(2分)(3)變法運動中,各國先后頒布法律,出現依法治民的傾向。(1分)(4)廢除世卿世祿制,實行官僚制。(1分)(5)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強化君主專制權力。(1分)37、簡述軍機處的工作內容。/196答:(1)參與官員奏折的處理?;实叟喿嗾酆蠼卉姍C處作進一步處理。(2分)(2)撰擬皇帝諭旨,并充當皇帝的決策顧問。(2分)(3)參與人事決策。中央和地方高級官員的人事任免,軍機處有建議權。(2分)38、簡述抗戰(zhàn)期間國民政府行政監(jiān)督的新形式。答:(1)國防最高委員會的監(jiān)督。(1分)(2)國民黨對行政活動的控制。(2分)(3)國民參政會的監(jiān)督。(1分)(4)巡回督導團的監(jiān)督。(1分)(5)法律監(jiān)督和新聞監(jiān)督。(1分)39、簡述漢景帝“抑損諸侯,減黜其官”措施的要點。答;(1)諸侯王不得享有治權,剝奪了諸侯王在封國內的行政權,僅能享用封地的租稅。(2分)(2)減損王國官吏的數量和地位,改變了王國與中央在體制上的對等地位。(2分)(3)將王國官吏的任免權收歸中央。(2分)40、簡述元朝官員入仕的主要途徑。答:(1)以出身作為做官資格,勛臣、名門、儒吏等出身均可作為條件。(2分)(2)從吏而官,稱“吏員出職”。(1分)(3)讀書做官,有兩條途徑,即貢授和科舉。(2分)(4)承蔭制度。(1分)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41、試述宋朝行政監(jiān)察制度的改革。答:(1)臺諫趨于合一。宋仿唐制設御史臺,御史大夫為虛職,御史中丞行其職。御史臺下設臺、殿、察三院,但機構規(guī)模遠較唐朝御史臺為小。三院僅負責監(jiān)察在京機構官員。諫院作為一種獨立的機關,始于北宋時期,諫官的職責是對皇帝決策提出批評性意見,以圖糾正決策錯誤。宋朝以前的御史、諫官職責分明,宋朝開始出現臺諫合一趨勢,諫官可以行使御史的職權。臺諫合一使得監(jiān)察的鋒芒集中到百官身上,特別是宰執(zhí)受到嚴格監(jiān)督。(3分)(2)賦予合諫官以特權。宰相不得推薦臺諫官,臺諫官的任免“必由中旨”,臺諫官脫離相權的控制,并威懾相權,成為皇帝加強專制權力的工具?;实凼谟芬浴帮L聞彈人”的權力,彈劾不當也不加懲罰。(2分)(3)輕重相制,交叉監(jiān)督。宋代不僅加強了對各級管吏的監(jiān)察,也加強了對監(jiān)察人員本身的監(jiān)察。御史臺一方面有對各級官吏進行監(jiān)督的權力,另方面又被置于作為其監(jiān)察對象的行政機關的監(jiān)察和控制下。(2分)(4)宋代的監(jiān)察網絡密集,適應了強化君主專制集權的需要,但也帶來了弊端,表現在很多官員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因循茍且,對相權的威懾使決策過程混亂、遲滯。各職能機構的混淆和相互抵牾不利于監(jiān)察職能的發(fā)揮,也使得政府喪失活力。(3分)42、試述工農民主政權行政體制的特點。答:(1)工農民主政權是工農勞苦大眾當家作主的新型國家政權。(1分)(2)采取“議行合一”的管理體制。蘇區(qū)所建各級蘇維埃政權既是議事機關,又是行政管理機關。議決并執(zhí)行該區(qū)域內的一切事宜,行使立法和行政等一切職權。在中央政府,人民委員會作為最高行政機關從屬于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和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在地方政府,各級蘇維埃執(zhí)行委員會及其主席團既是議事機關,又是行政機關,完全按“議行合一”原則組建起來的((3分)(3)貫徹民主集中原則。一方面工農民主政權對人民實行最廣泛的民主,人民有選舉代表參加國家管理的權利,并對不稱職者有權撤回。各級蘇維埃政府要對選舉它的工農兵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另一方面工農民主政權實行高度集中。建立在勞動群眾直接選舉基礎上的蘇維埃政權擁有高度的權力,能夠集中處理國事,做到“‘一切權力歸工農兵代表大會”。工農民主政府的政策法令一經制定頒布,就必須遵守和執(zhí)行。(3分)(4)貫徹精簡和效能的原則。為使蘇維埃政權適合革命戰(zhàn)爭的要求,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建立中央和地方行政機構時,十分重視貫徹精簡和效能原則。其一,精簡行政機構。在紅色區(qū)域,無論中央或地方行政機構,總的來說都比較精簡。其二,嚴格編制定員。對各級政府入員編制作了明確規(guī)定。其三,減少副職,不設虛位。各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實行專職負責。一般不兼任其他工作,各機關不設虛職。(3分)全國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國行政史試題課程代碼:00322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或未涂均無分。1、原始社會末期軍事民主制時期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最高權力機關是(C)A、人民大會 B、酋長議事會 C、軍事首長 D、部落長老會2、商王朝調整王朝管理體系,以強化王權的制度稱為(B)A、禮樂制 B、內外服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3、周王在郊外設壇召集各方諸侯對重大問題進行謀議、發(fā)布政令的會議形式稱為(D)A、朝會 B、巡視 C、朝覲 D、巡狩4、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核心是(A)A、皇帝 B、宰相 C、諸侯 D、中樞官員5、漢武帝以后選拔官吏的主要途徑是(D)A、任子 B、貲選 C、征辟 D、察舉6、曹魏建國后,執(zhí)掌詔令發(fā)布權的是(B)A、侍中 B、中書 C、門下 D、尚書7、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各政權在蠻族地區(qū)建立的一種帶有很大程度內部自治性質的地方行政體制。這種特殊行政區(qū)稱為(C)A、王國 B、僑州郡縣 C、左郡縣 D、右郡縣8、隋唐時期,中央政府中主管文教事務的機構是(A)A、國子監(jiān) B、大理寺 C、太常寺 D、光祿寺9、唐朝決策文書中對具體行政事務的指令性文件稱為(C)A、冊書 B、制書 C、敕 D、誥10、我國歷史上正式施行開科取士,確立科舉制度,始于(D)A、唐玄宗時期 B、武則天時期C、隋文帝時期 D、隋煬帝時期11、五代十國時期,節(jié)度使的轄區(qū)是(B)A、州 B、道 C、縣 D、鄉(xiāng)12、宋朝的官員選拔制度中,主要的入仕途徑是(A)A、科舉 B、蔭補 C、軍功入仕 D、納資入官13、我國歷史上遼的統(tǒng)治者是(C)A、滿族 B、蒙古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14、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qū)實行土司制度的是(D)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15、清朝為管理蒙古、回部和藏族事務而設立的中央機構是(A)A、理藩院 B、禮部 C、太常寺 D、鴻臚寺16、清朝官吏在任用時,以低級官兼任高級職務的形式稱為(A)A、護理 B、兼職 C、加銜 D、署職17、《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guī)定,中央行政體制為(B)A、總統(tǒng)制 B、責任內閣制C、總理制 D、大元帥制18、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史稱(B)A、欽定變法 B、百日維新C、預約立法 D、預備立憲19、1876年,率兵西出陽關,收復天山南北的是(C)A、奕 B、李鴻章 C、左宗棠 D、曾國藩20、根據南京臨時政府《關于公文程式咨》的規(guī)定,同級公署職員互相行文者曰(D)A、諭 B、令 C、示 D、咨21、北洋軍閥政府的司法機關分為兩個系統(tǒng),一是普通司法機關,二是專門的行政訴訟機關。其中最高審判機關是(B)A、總檢察廳 B、大理院 C、平政院 D、肅政廳22、中國共產黨對蘇維埃政權的領導主要表現在(B)A、組織建設上 B、決策問題上 C、選拔官員上 D、法規(guī)制定上23、中央設計局作為抗戰(zhàn)期間行政決策的技術系統(tǒng),其主持設計的機構是(C)A、軍委會 B、中政會 C、審議會 D、參議會24、抗戰(zhàn)時期,抗日根據地負責干部管理的部門是(C)A、司法部門 B、教育部門 C、民政部門 D、財政部門25、解放戰(zhàn)爭時期,人民民主政權建立了統(tǒng)一的干部任免制度。一般情況下,縣級以上行政干部的任免機關是(D)A、省政府 B、解放區(qū)參議會C、中共中央 D、大解放區(qū)人民政府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并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涂黑。錯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無分。26、中國奴隸制時代行政管理的特色主要體現為(ABCE)A、強烈的神權色彩 B、等級君主制的國家結構C、以血緣關系為紐帶 D、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E、原始民主遺風的殘留27、隋唐時期,在職級上基本與六部處于平行地位的中央職能機構包括(BC)A、尚書省 B、九寺C、五監(jiān) D、三公E、節(jié)度使28、金代錄用女真人為行政官員的途徑有(BCD)A、科舉 B、蔭補C、世選 D、軍功E、察舉29、清代對官員的考核標準有(ACDE)A、守 B、德C、才 D、年E、政30、蘇區(qū)工農民主政權行政體制的特點有(BCD)A、實行雙重領導 B、采取“議行合一”的管理體制C、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 D、貫徹精簡和效能的原則E、堅持黨的領導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31、集議答:是秦漢時期群臣討論國事以備皇帝決斷的一種會議形式。上至將軍、列侯,下至博士、議郎均可參加,皇帝通過集議可以根據多方面的建議進行決策。32、兩府三司制答:是君主專制權力不斷強化的時代。由于皇權不斷發(fā)展,相權則進一步遭到削弱。中書門下與樞密院分掌文、武,稱為“兩府”,另設獨立執(zhí)掌全國財政的三司使,又稱“計相”。故一般將宋朝中央行政體制稱為兩府三司制。33、南面官制答:是遼統(tǒng)治者模仿唐朝制度而設立的一套管理漢人的制度。南面官以漢人為主,但也有契丹人。南面官系統(tǒng)不是遼政權的權力重心所在。南面官制由于雜采了幾朝制度,故其官號極為紊亂,隸屬關系錯綜復雜。34、宗人府答:是清朝管理皇族事務的機構,其長官為宗人令,由親王或郡王充任,其下屬為左、右宗正和左、右宗人等,均從滿族貴族中遴選。宗人府排在政府機關的首位,高居內閣、六部之上。其具體職責是掌管皇族屬籍、纂修“玉牒”、議敘或議處皇族官員、審理皇族內部的訴訟案件。35、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是省政府的派出機關,是適應國民黨部署反共內戰(zhàn)的需要而設立的。1936年10月行政院公布的經過修訂的《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組織暫行條例》,其中規(guī)定:各省必劃定行政督察區(qū),設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作為省政府的輔助機關。公署設專員一人,由行政院或內政部長提請國民政府簡任。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36、與中國奴隸社會相比,中國封建社會行政管理具有哪些特點?答:(1)形成了大一統(tǒng)的中央集權體制。(2分)(2)神權政治色彩有所淡化。(2分)(3)行政法制逐步建立。(2分)37、簡述明朝選官制度的主要內容。答:(1)薦舉。這是洪武年間最主要的入仕方式。(2分)(2)學校。學校也是明初一條重要入仕途徑。(2分)(3)科舉。明朝科舉考試依四書五經命題,按八股文格式取士,實行院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四級考試制度。(1分)(4)其他選拔途徑。承蔭制度,即子弟依靠父兄功績獲取做官資格;由吏而官也是一條入仕途徑,政府各機構吏官經三次考核(印任職九年)合格后可參加考試,考試合格即獲得擔任低級官員的資格。(1分)38、簡述近代中國行政管理的發(fā)展趨勢。答:(1)舊的管理體制已經崩壞,改革成為時代潮流。(2分)(2)新的社會因素逐步壯大,行政管理日趨民主化和科學化。(2分)(3)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政權,為行政管理的現代化開辟了廣闊的前景。(2分)39、簡述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行政執(zhí)行混亂的原因。答:(1)體制混亂,權限不清。(2分)(2)政出多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2分)(3)內閣派系復雜,互相牽制。(1分)(4)內閣更迭頻繁,政局動蕩。(1分)40、簡述蘇區(qū)行政監(jiān)督的主要形式。/324答:(1)中國共產黨的監(jiān)督。(2)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3)工農檢查機關的監(jiān)督。(4)主管部門的監(jiān)督。(5)審計監(jiān)督。(答對1個要點給1分,答對5個要點給6分)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41、試述近代中國社會的基本特點。答:(1)封建時代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雖然破壞了,但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著,并且同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結合在一起,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占著顯著的優(yōu)勢。代表新的生產關系的民族資本主義有了某些發(fā)展,但是并沒有成為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其力量是很軟弱的。(2分)(2)在社會政治制度方面,先是皇帝和貴族的專制政權,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階級的軍閥統(tǒng)治,接著是地主階級和大資產階級聯盟的專政。資產階級共和制度雖然~再提起,但始終沒有真正建立起來。(2分)(3)帝國主義不但操縱了中國的財政經濟命脈,而且操縱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致使中國在經濟上不能獨立,在政治上不能自立。(2分)(4)由于中國是在許多帝國主義國家的統(tǒng)治和半統(tǒng)治之下,實際上處于長期不統(tǒng)一的分裂與動蕩狀態(tài),加上地域遼闊和復雜,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fā)展表現出極端的不平衡。(2分)(5)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使中國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以至大批破產,迫使他們不斷起來進行反抗斗爭。(1分)(6)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傳人中國以后,動搖和破壞了傳統(tǒng)的封建專制主義思想的統(tǒng)治,但是,由于中國封建社會經歷過遠比歐洲中世紀長得多的歷史過程,封建思想仍有廣泛而深厚的社會基礎,嚴重地影響著中國社會的進步。(1分)42、試述抗戰(zhàn)期間國民政府為了提高行政機關的工作效能所采取的改進措施。答:(1)在國防最高委員會中設立執(zhí)行委員。執(zhí)行委員經委員長指定可以列席國防最高委員會常務會議。國防最高委員會作出決議后,即交執(zhí)行委員負責執(zhí)行。這保證了決策執(zhí)行的及時性和準確性。(2分)(2)推行行政三聯制。為了提高行政效率,國防最高委員會根據蔣介石的指示,從1940年開始推行行政三聯制,即按照行政運行的順序,將一切工作過程分為計劃、執(zhí)行、考核三個階段。每項工作在實施之前,必須有實施計劃及經費預算;執(zhí)行中,必須按計劃逐步實施;實施結果必須進行嚴格考核。而國防最高委員會是將三者統(tǒng)一和聯系起來的最高指揮機關。(2分)(3)實行分層負責制。1941年2月國防最高委員會頒布《各級機關擬定分層負責制辦事細則之原則與方式》,要求各級機關實行分層負責制,即將各機關人員分成若干層級,明確規(guī)定各層級的職責權限,使各級人員都明確責任,做到職責專一,功過分明,便于查核。(2分)(4)推行幕僚長制。這是一種機關工作制度。國民政府將機關工作分為政務工作和事務工作,主管長官著重負責政務工作,而常務次長、秘書長、主任秘書、支部書記等官吏則著重負責事務工作。這些負責事務工作的長官就稱為幕僚長。(2分)(5)改進公文處理辦法。為適應戰(zhàn)爭環(huán)境,國民政府加強了對公文處理辦法的改進,強調各級機關工作應趨于科學化,公務及文書處理以簡單、迅速、有效為原則。(2分)HYPERLINK"/webc.htm?new=0&si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EC TS 62443-6-2:2025 EN Security for industrial automation and control systems - Part 6-2: Security evaluation methodology for IEC 62443-4-2
- 個人雇傭鐘點工勞務合同
- 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數字化升級投資合同
- 信息安全保障服務合同
- 個人收入證明收入證明協議年
- 設備材料買賣合同
- 智能車輛研發(fā)合作協議
- 青島二手房買賣合同的
- 爆破工程承包合同與爆破承包合同
- 裝飾材料購銷合同
- 2023年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考試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北師大版八年級數學上冊《認識無理數(第2課時)》參考課件2
- 中級建構筑物消防員理論綜合模擬題01原題
- 全業(yè)態(tài)購物中心招商方案
- 金壇區(qū)蘇科版六年級上冊勞動《08兔子燈》教案
- 礦井地質學全套課件完整版ppt教程(最新)
- 公共財政概論整套課件完整版電子教案課件匯總(最新)
- (5年高職)成本核算與管理教學課件匯總完整版電子教案全書課件(最新)
- 中國傳媒大學全媒體新聞編輯:案例教學-課件-全媒體新聞編輯:案例教學-第3講
- 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PPT幻燈片課件(PPT 66頁)
- 統(tǒng)編版四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8課《這些東西哪里來》教學課件(含視頻)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