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中考語文復習課件:中考文言虛詞復習指導(一)_第1頁
九年級中考語文復習課件:中考文言虛詞復習指導(一)_第2頁
九年級中考語文復習課件:中考文言虛詞復習指導(一)_第3頁
九年級中考語文復習課件:中考文言虛詞復習指導(一)_第4頁
九年級中考語文復習課件:中考文言虛詞復習指導(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了解文言虛詞復習要點。2.掌握虛詞“之、其、何、以、于、為”的意義與用法。學習目標中考文言虛詞復習指導(一)1.了解文言虛詞復習要點。學習目標中考文言虛詞復習指導(一)1近年來,宿遷市中考語文卷中,連續(xù)出現(xiàn)了課內外文言文比較閱讀,增加了課外古文的閱讀量。這類題目出題的原則就是“考題在課外,答案在課內”,這就需要我們初三學生在復習階段,系統(tǒng)地梳理課文中出現(xiàn)過的文言知識?,F(xiàn)在,我把初中階段要求掌握的常見文言虛詞作一個整理,僅供大家參考。近年來,宿遷市中考語文卷中,連續(xù)出現(xiàn)了課內外文言文2縱觀近年各地中考試題,文言虛詞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虛詞在語境中的意義;二是虛詞在文言句中的翻譯;三是虛詞在朗讀中的作用。中考文言虛詞的考查角度縱觀近年各地中考試題,文言虛詞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3初中階段常見的文言虛詞有15個:之、其、何、以、于、為、而、則、乃、若、且、雖、然、乎、焉。本節(jié)課先講解前6個虛詞的意義與用法,下一節(jié)課講解余下的9個虛詞的意義與用法。

考點梳理初中階段常見的文言虛詞有15個:之、其、何、以、于、4(一)用作代詞,有以下兩種情況:

1.“之”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譯為“他”、“她”(他們)、“它”(它們)等。如:①愿陛下親之信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代人,他們)②肉食者謀之(代事,這件事)③操蛇之神聞之(代事,這件事)④太醫(yī)以王命聚之……謹食之(代物,指蛇)。

一、復習“之”

(一)用作代詞,有以下兩種情況:一、復習“之”5

“之”代人時,多指代第三人稱,但是,有時“之”也作第一人稱,譯為“我”、“我們”。如:君將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說》)主人處處款之(《于園》)“之”代人時,多指代第三人稱,但是,有時“之”也作第一6

2.“之”用作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如: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桃花源記》)②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2.“之”用作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如:7(二)“之”用作助詞,有四種情況:

1.結構助詞,用于定語和中心語之間,譯為“的”。如:

①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③小大之獄。

2.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無實在意義,不譯。如:何陋之有?(《陋室銘》)

(二)“之”用作助詞,有四種情況:8

3.“之”用作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如:①雖我之死,有子存焉。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4.“之”用作音節(jié)助詞,用于湊足音節(jié),無實意,不譯。如:①公將鼓之。②久之,目似瞑。3.“之”用作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起取消句子獨9

(三)“之”用作動詞。譯為:“去”、“往”、“到……去”。如:①吾欲之南海(《為學》)②至之市(《鄭人買履》)(三)“之”用作動詞。譯為:“去”、“往”、“到……10解釋句中“之”的意義和用法:

1.輟耕之隴上(動詞,去,到)2.二世殺之(代詞,代扶蘇)3.囑予作文以記之

(代詞,這件事)4.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助詞,的)5.悵恨久之(語氣助詞,湊足音節(jié))6.此之謂失其本心(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典型例題解釋句中“之”的意義和用法:典型例題11

1.用作人稱代詞,代第三人稱,譯為“他(她)”“他(她)的”“他們”“他們的”“它”“它們”“它們的”。如: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

二、復習“其”1.用作人稱代詞,代第三人稱,譯為“他(她)”“他(12

2.“其”用作指示代詞,譯為“那”、“那個”、“那些”、“這”、“這種”等。如:①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②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③專其利三世也(《捕蛇者說》)

2.“其”用作指示代詞,譯為“那”、“那個”、“那些”13

3、“其”用作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問、猜度、反問、愿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詞配合,可譯為“大概”“或許”“恐怕”“難道”等,或不譯。如: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前一個“其”可譯作“難道”,后一個“其”可譯為“恐怕”)《馬說》3、“其”用作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問、猜度、14解釋句中“其”的意義和用法:1.百姓多聞其賢(代詞,代扶蘇)2.殫其地之出(代詞,他們的)3.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詞,它)4.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代它的)5.專其利三世也(代詞,這種)6.其如土石何(副詞,加強反問語氣)典型例題解釋句中“其”的意義和用法:典型例題15

(一)“何”用作疑問代詞。

1.單獨作謂語,問原因,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等。如: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三、復習“何”(一)“何”用作疑問代詞。三、復習“何”16

2.“何”用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如: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3.“何”用作賓語,可譯為“什么”“哪里”。如:子何恃而往?(《為學》)2.“何”用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如:然則何17(二)“何”用作副詞。

1.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如: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2.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如:水何澹澹,山島竦峙。(《觀滄?!罚ǘ昂巍庇米鞲痹~。18

(三)用作復音虛詞。

1.“如……何”相當于“把……怎么樣”如: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2.“何如”常用于疑問句中,表疑問,相當于“怎么樣”或“什么樣”。如: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捕蛇者說》)

3.“何以”即“以何”,相當于“拿什么”“憑什么”等。如: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

(三)用作復音虛詞。19典型例題解釋句中“何”的意義和用法:1.何夜無月(疑問代詞,哪)2.吾欲之南海,何如(怎么樣)3.何有于我哉(代詞,什么)4.又何間焉(為什么)5.若為傭耕,何富貴也(怎么)6.其如土石何(把……怎么樣)典型例題解釋句中“何”的意義和用法:20(一)“以”用作介詞,有三種情況:1.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本句中前一個“以”表原因,“因為”,后一個“以”表目的,“用來”。)③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四、復習“以”(一)“以”用作介詞,有三種情況:四、復習“以”21

2.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可譯為“憑借”“按照”“依靠”“根據(jù)”等。如: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②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③以天下之所順

④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2.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可譯為“憑借”“22

3.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可譯作“把”、“拿”、“用”等。如:①屠懼,投以骨②太醫(yī)以王命聚之③故臨崩寄臣以大事3.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可譯作“把”、“拿”、“用23

(二)“以”用作連詞,有三種情況:

1.表示目的,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用來”、“來”。如:①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③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④故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記》)(二)“以”用作連詞,有三種情況:24

2.表示結果,可譯作“以致”、“因而”。如: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②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2.表示結果,可譯作“以致”、“因而”。如:25

3.“以”有時相當于連詞“而”。如:①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黔之驢》)②醉則更相枕以臥(《始得西山宴游記》)

3.“以”有時相當于連詞“而”。如:26

(三)“以”用作動詞,可譯為“認為”。如:

①一兒以日初遠(《兩小兒辯日》)②愚以為宮中之事(《出師表》)③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三)“以”用作動詞,可譯為“認為”。如:27

(四)“以”用作副詞,表示時間,譯為:“已”、“已經”。如:固以怪之矣。(作副詞,通“已”,譯為“已經”)《陳涉世家》(四)“以”用作副詞,表示時間,譯為:“已”、“已經”28解釋句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1.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介詞,把)2.策之不以其道(介詞,按照)3.屬予作文以記之(連詞,來)4.以傷先帝之明(連詞,以致)5.可以為師矣(介詞,憑、憑借)6.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詞,因為)典型例題解釋句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典型例題29

介詞“于”的用法主要有五種:

1.表示處所,譯作“從”、“在”、“到”等。如:①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百里奚舉于市②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③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五、復習“于”介詞“于”的用法主要有五種:五、復習“于”30

2.表示動作的對象,譯作“向”“對”“同”“給”“到”等。如:

①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②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③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④貧者語于富者曰(《為學》)

2.表示動作的對象,譯作“向”“對”“同”“給”“到31

3.“于”表示被動,可譯為“被”。如:“受制于人”的“于”。3.“于”表示被動,可譯為“被”。如:32

4.“于”表示時間,可譯為:“到”。如:積于今,六十歲矣。(《捕蛇者說》)4.“于”表示時間,可譯為:“到”。如:33

5.“于”表示比較,可譯為“比”。如:①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說》)②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魚我所欲也》)5.“于”表示比較,可譯為“比”。如:34典型例題解釋句中介詞“于”的意義:1.管夷吾舉于士(從)2.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到)3.所欲有甚于生者(比)4.吾祖死于是(在)5.有求于我也(對)典型例題解釋句中介詞“于”的意義:35

(一)“為”用作介詞,讀作“wèi”。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1.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作“向”“對”“給”等。如:

①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②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六、復習“為”(一)“為”用作介詞,讀作“wèi”。主要有以下三種情36

2.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作“為著”“為了”。如: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魚我所欲也》)2.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作“為著”“為了”。如:37

3.表示被動,譯作“被”。如:①二蟲盡為所吞②茅屋為秋風所破歌③士卒多為用者

④梅花為寒氣所勒

3.表示被動,譯作“被”。如:38(二)“為”用作動詞,讀作“wéi”。1.可作判斷動詞,譯作“是”。如:①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②知之為知之(《論語八則》)③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兩小兒辯日》)④若為傭耕(《陳涉世家》)(二)“為”用作動詞,讀作“wéi”。39

2.“為”也可作一般動詞:如:①為壇而盟(筑)《陳涉世家》②以叢草為林(當作,作為)《幼時記趣》③孰為汝多知乎!(認為)《兩小兒辯日》④為人五(雕刻)《核舟記》2.“為”也可作一般動詞:如:40(三)“為”用作名詞,如:或異二者之為(指心理活動)《岳陽樓記》。(三)“為”用作名詞,如:41解釋句中“為”字的意義和用法:1.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動詞,雕刻)2.行拂亂其所為(動詞,做)3.項燕為楚將(判斷動詞,是)4.愿為市鞍馬(介詞,為了)5.為天下唱,宜多應者(介詞,向、對)典型例題典型例題解釋句中“為”字的意義和用法:典型例題典型例題42

1.【2009年南京卷】下列句中加橫線的“以”與“以面受沫”中的“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A.無從致書以觀

B.或以錢幣乞之

C.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

D.皆以美于徐公中考例題分析1.【2009年南京卷】下列句中加橫線的“以”43參考答案B

A句中的“以”譯作連詞“來”;

B句中的“以”譯作介詞“用”;

C句中的“以”譯作介詞“因為”;

D句的中“以”譯作動詞“認為”。

“以面受沫”中的“以”可譯作介詞“用”,與B句中的“以”意義和用法一致。參考答案B44

2.【2008年無錫卷】下列句中的“于”與“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告之于帝

B.賢于材人遠矣

C.倉鷹擊于殿上

D.萬鐘于我何加焉2.【2008年無錫卷】下列句中的“于”與“葬父于45參考答案C

A句中的“于”用作介詞,譯作“向”;

B句中的“于”用作介詞,譯作“比”;

C句中的“于”用作介詞,譯作“在”;

D句中的“于”用作介詞,譯作“對”。

“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與C句中的“于”意義與用法相同,都是介詞“在”的意思。參考答案C46

3.【2009年南通卷】下列句中“以”與例句中“以”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例句:刑以懲惡

A.皆以美于徐公

B.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C.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

D.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3.【2009年南通卷】下列句中“以”與例句中“以”47

參考答案C

A句中的“以”用作介詞,譯作“認為”;

B句中的“以”用作介詞,譯作“憑借”;

C句中的“以”用作連詞,譯作“來”;

D

句中的“以”用作介詞,譯作“因為”?!靶桃詰蛺骸敝械摹耙浴庇米鬟B詞,譯作“來”,與C句中的“以”意義和用法一致。參考答案C48

4.【2009年無錫卷】下列句中的“以”與“復于其間為粥以賑”中的“以”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以土礫凸者為丘

B.策之不以其道

C.扶蘇以數(shù)諫故

D.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4.【2009年無錫卷】下列句中的“以”與“復49

參考答案DA句中的“以”用作介詞,譯作“把”;

B句中的“以”用作介詞,譯作“根據(jù)”;

C句中的“以”用作介詞,譯作“因為”;

D

句中的“以”用作連詞,譯作“來”。

“復于其間為粥以賑”中的“以”用作連詞,譯作“來”,與D句中的“以”意義和用法一致。參考答案D505.【2009年鎮(zhèn)江卷】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答案:因此人家大多數(shù)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于是能夠讀到各種各樣的書籍。(句中第一個“以”表示原因,譯作“因為”,“以是”譯作“因此”;第二個“以”譯作介詞“把”)。5.【2009年鎮(zhèn)江卷】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516.【2009年蘇州卷】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答案: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句中“之”用作代詞,代這件事;句中“于”用作介詞,譯作“到”)。6.【2009年蘇州卷】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527.【2009年連云港卷】用斜線(∕)為乙文中畫曲線的句子斷句,只限兩處。(2分)刑以懲惡賞以酬功古今通道也答案:刑以懲惡/賞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句中兩個“以”分別連接前后兩個詞語,從而形成兩個語意相對獨立的短語,朗讀時可分別在兩個短語后稍作停頓)。7.【2009年連云港卷】用斜線(∕)為乙文中畫曲線的句子斷53

今天這節(jié)課介紹了初中階段常見的一些文言虛詞,梳理了“之、其、何、以、于、為”等6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對于我們掌握文言文虛詞有一定的啟發(fā)。同時,本節(jié)課結合近年中考試題作了適當?shù)姆治?,希望能給大家的文言虛詞學習提供必要的幫助。小結今天這節(jié)課介紹了初中階段常見的一些文言虛詞,梳理了“541.了解文言虛詞復習要點。2.掌握虛詞“之、其、何、以、于、為”的意義與用法。學習目標中考文言虛詞復習指導(一)1.了解文言虛詞復習要點。學習目標中考文言虛詞復習指導(一)55近年來,宿遷市中考語文卷中,連續(xù)出現(xiàn)了課內外文言文比較閱讀,增加了課外古文的閱讀量。這類題目出題的原則就是“考題在課外,答案在課內”,這就需要我們初三學生在復習階段,系統(tǒng)地梳理課文中出現(xiàn)過的文言知識?,F(xiàn)在,我把初中階段要求掌握的常見文言虛詞作一個整理,僅供大家參考。近年來,宿遷市中考語文卷中,連續(xù)出現(xiàn)了課內外文言文56縱觀近年各地中考試題,文言虛詞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虛詞在語境中的意義;二是虛詞在文言句中的翻譯;三是虛詞在朗讀中的作用。中考文言虛詞的考查角度縱觀近年各地中考試題,文言虛詞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57初中階段常見的文言虛詞有15個:之、其、何、以、于、為、而、則、乃、若、且、雖、然、乎、焉。本節(jié)課先講解前6個虛詞的意義與用法,下一節(jié)課講解余下的9個虛詞的意義與用法。

考點梳理初中階段常見的文言虛詞有15個:之、其、何、以、于、58(一)用作代詞,有以下兩種情況:

1.“之”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譯為“他”、“她”(他們)、“它”(它們)等。如:①愿陛下親之信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代人,他們)②肉食者謀之(代事,這件事)③操蛇之神聞之(代事,這件事)④太醫(yī)以王命聚之……謹食之(代物,指蛇)。

一、復習“之”

(一)用作代詞,有以下兩種情況:一、復習“之”59

“之”代人時,多指代第三人稱,但是,有時“之”也作第一人稱,譯為“我”、“我們”。如:君將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說》)主人處處款之(《于園》)“之”代人時,多指代第三人稱,但是,有時“之”也作第一60

2.“之”用作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如: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桃花源記》)②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2.“之”用作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如:61(二)“之”用作助詞,有四種情況:

1.結構助詞,用于定語和中心語之間,譯為“的”。如:

①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③小大之獄。

2.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無實在意義,不譯。如:何陋之有?(《陋室銘》)

(二)“之”用作助詞,有四種情況:62

3.“之”用作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如:①雖我之死,有子存焉。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4.“之”用作音節(jié)助詞,用于湊足音節(jié),無實意,不譯。如:①公將鼓之。②久之,目似瞑。3.“之”用作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起取消句子獨63

(三)“之”用作動詞。譯為:“去”、“往”、“到……去”。如:①吾欲之南海(《為學》)②至之市(《鄭人買履》)(三)“之”用作動詞。譯為:“去”、“往”、“到……64解釋句中“之”的意義和用法:

1.輟耕之隴上(動詞,去,到)2.二世殺之(代詞,代扶蘇)3.囑予作文以記之

(代詞,這件事)4.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助詞,的)5.悵恨久之(語氣助詞,湊足音節(jié))6.此之謂失其本心(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典型例題解釋句中“之”的意義和用法:典型例題65

1.用作人稱代詞,代第三人稱,譯為“他(她)”“他(她)的”“他們”“他們的”“它”“它們”“它們的”。如: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

二、復習“其”1.用作人稱代詞,代第三人稱,譯為“他(她)”“他(66

2.“其”用作指示代詞,譯為“那”、“那個”、“那些”、“這”、“這種”等。如:①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②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③專其利三世也(《捕蛇者說》)

2.“其”用作指示代詞,譯為“那”、“那個”、“那些”67

3、“其”用作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問、猜度、反問、愿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詞配合,可譯為“大概”“或許”“恐怕”“難道”等,或不譯。如: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前一個“其”可譯作“難道”,后一個“其”可譯為“恐怕”)《馬說》3、“其”用作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問、猜度、68解釋句中“其”的意義和用法:1.百姓多聞其賢(代詞,代扶蘇)2.殫其地之出(代詞,他們的)3.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詞,它)4.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代它的)5.專其利三世也(代詞,這種)6.其如土石何(副詞,加強反問語氣)典型例題解釋句中“其”的意義和用法:典型例題69

(一)“何”用作疑問代詞。

1.單獨作謂語,問原因,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等。如: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三、復習“何”(一)“何”用作疑問代詞。三、復習“何”70

2.“何”用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如: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3.“何”用作賓語,可譯為“什么”“哪里”。如:子何恃而往?(《為學》)2.“何”用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如:然則何71(二)“何”用作副詞。

1.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如: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2.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如:水何澹澹,山島竦峙。(《觀滄?!罚ǘ昂巍庇米鞲痹~。72

(三)用作復音虛詞。

1.“如……何”相當于“把……怎么樣”如: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2.“何如”常用于疑問句中,表疑問,相當于“怎么樣”或“什么樣”。如: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捕蛇者說》)

3.“何以”即“以何”,相當于“拿什么”“憑什么”等。如: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

(三)用作復音虛詞。73典型例題解釋句中“何”的意義和用法:1.何夜無月(疑問代詞,哪)2.吾欲之南海,何如(怎么樣)3.何有于我哉(代詞,什么)4.又何間焉(為什么)5.若為傭耕,何富貴也(怎么)6.其如土石何(把……怎么樣)典型例題解釋句中“何”的意義和用法:74(一)“以”用作介詞,有三種情況:1.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本句中前一個“以”表原因,“因為”,后一個“以”表目的,“用來”。)③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四、復習“以”(一)“以”用作介詞,有三種情況:四、復習“以”75

2.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可譯為“憑借”“按照”“依靠”“根據(jù)”等。如: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②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③以天下之所順

④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2.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可譯為“憑借”“76

3.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可譯作“把”、“拿”、“用”等。如:①屠懼,投以骨②太醫(yī)以王命聚之③故臨崩寄臣以大事3.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可譯作“把”、“拿”、“用77

(二)“以”用作連詞,有三種情況:

1.表示目的,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用來”、“來”。如:①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③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④故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記》)(二)“以”用作連詞,有三種情況:78

2.表示結果,可譯作“以致”、“因而”。如: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②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2.表示結果,可譯作“以致”、“因而”。如:79

3.“以”有時相當于連詞“而”。如:①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黔之驢》)②醉則更相枕以臥(《始得西山宴游記》)

3.“以”有時相當于連詞“而”。如:80

(三)“以”用作動詞,可譯為“認為”。如:

①一兒以日初遠(《兩小兒辯日》)②愚以為宮中之事(《出師表》)③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三)“以”用作動詞,可譯為“認為”。如:81

(四)“以”用作副詞,表示時間,譯為:“已”、“已經”。如:固以怪之矣。(作副詞,通“已”,譯為“已經”)《陳涉世家》(四)“以”用作副詞,表示時間,譯為:“已”、“已經”82解釋句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1.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介詞,把)2.策之不以其道(介詞,按照)3.屬予作文以記之(連詞,來)4.以傷先帝之明(連詞,以致)5.可以為師矣(介詞,憑、憑借)6.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詞,因為)典型例題解釋句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典型例題83

介詞“于”的用法主要有五種:

1.表示處所,譯作“從”、“在”、“到”等。如:①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百里奚舉于市②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③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五、復習“于”介詞“于”的用法主要有五種:五、復習“于”84

2.表示動作的對象,譯作“向”“對”“同”“給”“到”等。如:

①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②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③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④貧者語于富者曰(《為學》)

2.表示動作的對象,譯作“向”“對”“同”“給”“到85

3.“于”表示被動,可譯為“被”。如:“受制于人”的“于”。3.“于”表示被動,可譯為“被”。如:86

4.“于”表示時間,可譯為:“到”。如:積于今,六十歲矣。(《捕蛇者說》)4.“于”表示時間,可譯為:“到”。如:87

5.“于”表示比較,可譯為“比”。如:①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說》)②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魚我所欲也》)5.“于”表示比較,可譯為“比”。如:88典型例題解釋句中介詞“于”的意義:1.管夷吾舉于士(從)2.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到)3.所欲有甚于生者(比)4.吾祖死于是(在)5.有求于我也(對)典型例題解釋句中介詞“于”的意義:89

(一)“為”用作介詞,讀作“wèi”。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1.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作“向”“對”“給”等。如:

①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②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六、復習“為”(一)“為”用作介詞,讀作“wèi”。主要有以下三種情90

2.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作“為著”“為了”。如: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魚我所欲也》)2.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可譯作“為著”“為了”。如:91

3.表示被動,譯作“被”。如:①二蟲盡為所吞②茅屋為秋風所破歌③士卒多為用者

④梅花為寒氣所勒

3.表示被動,譯作“被”。如:92(二)“為”用作動詞,讀作“wéi”。1.可作判斷動詞,譯作“是”。如:①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②知之為知之(《論語八則》)③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兩小兒辯日》)④若為傭耕(《陳涉世家》)(二)“為”用作動詞,讀作“wéi”。93

2.“為”也可作一般動詞:如:①為壇而盟(筑)《陳涉世家》②以叢草為林(當作,作為)《幼時記趣》③孰為汝多知乎?。ㄕJ為)《兩小兒辯日》④為人五(雕刻)《核舟記》2.“為”也可作一般動詞:如:94(三)“為”用作名詞,如:或異二者之為(指心理活動)《岳陽樓記》。(三)“為”用作名詞,如:95解釋句中“為”字的意義和用法:1.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動詞,雕刻)2.行拂亂其所為(動詞,做)3.項燕為楚將(判斷動詞,是)4.愿為市鞍馬(介詞,為了)5.為天下唱,宜多應者(介詞,向、對)典型例題典型例題解釋句中“為”字的意義和用法:典型例題典型例題96

1.【2009年南京卷】下列句中加橫線的“以”與“以面受沫”中的“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A.無從致書以觀

B.或以錢幣乞之

C.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

D.皆以美于徐公中考例題分析1.【2009年南京卷】下列句中加橫線的“以”97參考答案B

A句中的“以”譯作連詞“來”;

B句中的“以”譯作介詞“用”;

C句中的“以”譯作介詞“因為”;

D句的中“以”譯作動詞“認為”。

“以面受沫”中的“以”可譯作介詞“用”,與B句中的“以”意義和用法一致。參考答案B98

2.【2008年無錫卷】下列句中的“于”與“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告之于帝

B.賢于材人遠矣

C.倉鷹擊于殿上

D.萬鐘于我何加焉2.【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