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馬諫議書》原文翻譯及賞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31d2c84c472cd3100ebb600a942bfca/431d2c84c472cd3100ebb600a942bfca1.gif)
![《答司馬諫議書》原文翻譯及賞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31d2c84c472cd3100ebb600a942bfca/431d2c84c472cd3100ebb600a942bfca2.gif)
![《答司馬諫議書》原文翻譯及賞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31d2c84c472cd3100ebb600a942bfca/431d2c84c472cd3100ebb600a942bfca3.gif)
![《答司馬諫議書》原文翻譯及賞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31d2c84c472cd3100ebb600a942bfca/431d2c84c472cd3100ebb600a942bfca4.gif)
![《答司馬諫議書》原文翻譯及賞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31d2c84c472cd3100ebb600a942bfca/431d2c84c472cd3100ebb600a942bfca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19頁共19頁《答司馬諫議書》原文翻譯及賞析《答司馬諫議書》原文翻譯及賞析1答司馬諫議書原文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fù)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覆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惹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那么以謂授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惹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那么固前知其如此也。人習(xí)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那么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zé)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那么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dāng)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那么非某之所敢知。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宋代·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譯文及注釋譯文鄙人王安石請啟:昨天承蒙〔您來信〕指教,我私下認為與君實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議論起政事來〔意見〕常常不一致,〔這是因為我們〕所持的政治主張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緣故啊。雖然想要勉強勸說幾句,最終也必定不被您所諒解,因此只是很簡單地復(fù)上—信,不再逐—替自己辯護。后來又考慮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書信往來上不宜馬虎草率,所以我如今詳細地說出我這樣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許能諒解我吧。本來知書識禮的讀書人所爭辯的,尤其注重于名實是否相符。假如名和實—經(jīng)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清楚了。如今您來指教我的,是認為我的做法進犯了官吏們的職權(quán),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斂錢財與民爭利,拒不承受意見,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責(zé)。我卻認為從皇帝那里承授命令,在朝堂上公開議訂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給有關(guān)部門官吏去執(zhí)行,這不屬進犯官權(quán);效法先皇的賢明政治,用來興辦好事,革除弊端,這不是惹是生非;替國家理財政,這不是搜刮錢財;駁斥錯誤言論,責(zé)難奸佞小人,這不是拒聽意見。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誹謗,那本來意料到它會這樣的。人們習(xí)慣于茍且偷安、得過且過〔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們多數(shù)把不顧國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見解〕,向眾人獻媚討好當(dāng)做好事,〔因此〕皇上才要改變這種〔不良〕風(fēng)氣,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對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幫助皇上來抵抗這股權(quán)力,〔這樣一來〕那么那些人又為什么不〔對我〕大吵大鬧呢?盤庚遷都〔的時候〕,連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對〕;盤庚不因為有人怨恨的緣故就改變自己的方案;〔這是他〕考慮到〔遷都〕合理,然后堅決行動;認為對〔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懊悔的緣故啊。假如君實您責(zé)備我是因為〔我〕在位任職很久,沒能幫助皇上干一番大事業(yè),使這些老百姓得到好處,那么我成認〔自己是〕有罪的;假如說如今應(yīng)該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陳規(guī)舊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領(lǐng)教的了。沒有時機〔與您〕見面,內(nèi)心不勝仰慕至極!注釋(1)司馬諫議:司馬光〔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屬山西〕人,當(dāng)時任右諫議大夫〔負責(zé)向皇帝提意見的官〕。他是北宋著名史學(xué)家,編撰有《資治通鑒》。神宗用王安石行新法,他竭力反對。元豐八年〔1085〕,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聽政,召他主國政。次年為相.廢除新法。為相八個月病死,追封溫國公。(2)某:自稱。啟:寫信說明事情。(3)蒙教:承蒙指教。這里指接到來信。(4)竊:私.私自。這里用作謙詞。君實:司馬光的字。古人寫信稱對方的字以示尊敬。游處:同游共處,即同事交往的意思。(5)操:持,使用。術(shù):方法,主張。(6)強聒〔guō〕:硬在耳邊噦嗦,強作講解。聒:語聲嘈雜。(7)略:簡單。上報:給您寫?;匦牛褐竿醢彩拥剿抉R光第一封來信后的簡答。(8)重〔chóng〕念:再三想想。視遇厚:看重的意思,視遇:對待。(9)反復(fù):指書信往來。鹵莽:簡慢無禮。(10)具道:詳細說明。所以:原委。(11)冀〔jì〕:希望。(12)儒者:這里泛指一般封建士大夫。(13)名實:名義和實際。(14)怨謗〔bàng〕:怨恨,指責(zé)。(15)人主:皇帝。這里指宋神宗趙頊。(16)議法度:討論、審定國家的法令制度。修:修訂。(17)有司:負有專責(zé)的官員。(18)舉:推行。(19)辟邪說:駁斥錯誤的言論。辟,駁斥,排除。(20)難〔nàn〕:責(zé)難。壬〔rén〕人:佞人,指巧辯諂媚之人。(21)固:本來。前:預(yù)先。(22)恤〔xù〕:關(guān)心。同俗自媚于眾:指附和世俗的見解,向眾人獻媚討好。(23)上:皇上。這里指宋神宗趙頊。乃:卻。(24)抗:抵抗,斗爭。之:代詞,指上文所說的“士大夫”。(25)洶洶然:吵鬧、叫嚷的樣子。(26)盤庚:商朝中期的一個君主。商朝原來建都在黃河以北的奄〔今山東曲阜〕,常有水災(zāi)。為了擺脫政治上的困境和自然災(zāi)害,盤庚即位后,決定遷都到殷〔今河南安陽西北〕。這一決定曾遭到全國上下的怨恨反對。后來,盤庚發(fā)表文告說服了他們,完成了遷都方案。事見《尚書·盤庚》。(27)胥〔xū〕怨:全都抱怨。胥:皆。(28)改其度:改變他原來的方案。(29)度〔duó〕義:考慮是否合理。度:考慮,這里用作動詞。(30)是:這里用作動詞,意謂認為做得對。(31)膏澤:施加恩惠.這里用作動詞。(32)一切不事事:什么事都不做。事事,做事。前一“事”字是動詞,后一“事”字是名詞。(33)守前所為:墨守前人的作法。(34)所敢知:愿意領(lǐng)教的。知,領(lǐng)教。(35)不任〔rén〕區(qū)區(qū)向往之至:意謂私心不勝仰慕。這是舊時寫信的客套語。不任,不勝,受不住,形容情意的深重。區(qū)區(qū),小,這里指自己,自謙詞。向往,仰慕。賞析全文立論的論點是針對司馬光認為新法“侵官、惹事、征利、拒諫、致怨”的指責(zé),指出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從而說明變法是正確的。司馬光的攻擊名實不符,全是謬論。文章逐條駁斥司馬光的謬論,揭露出他們保守、腐朽的本質(zhì),表示出作者堅持改革,絕不為流言俗語所動的決心。第一段主要說明寫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為兩人之間有分歧,所以寫信說明自己的立場和態(tài)度。王安石在第一段第一句寫了三層意思:第一層“昨日蒙教”是禮貌性套語;第二層提到與司馬光“游處相好之日久”,感情色彩很濃,使司馬光很是舒適;第三層急速轉(zhuǎn)到“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接點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這三層意思集中在一句話里顯出高度的概括力,亮出了分歧的焦點所在。不傷感情,態(tài)度坦率。第二句又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司馬光見解堅決,并不肯輕易改變,所以“雖欲強聒”多講幾句,一定得不到見察;對于洋洋灑灑三千余字的來信,只作簡單答復(fù),不再一一白辨。第二層是:經(jīng)過仔細考慮,司馬光很是看重自己,書信往來,不宜魯莽,所以要做詳細解釋,希望司馬光可以寬恕。這里說明了作者的態(tài)度和方法,又顯示出冷靜沉著。第二段是全文駁斥的重點局部,作者以“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為論證的立足點,分別對保守派謬論進展駁斥,說明自己堅持變法的立場。在辯駁之前,先高屋建瓴地提出一個最重要的原那么問題一一名實問題。名正那么言順而事行。但站在不同立場,對同樣一件事〔即“實”〕是否合理〔即“名”是否“正”〕就會有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司馬光在來信中指責(zé)王安石實行變法是“侵官、惹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這些責(zé)難,假如就事論事地一一加以辯白,那就很可能會因為對方抓住了一些外表現(xiàn)象或詳細事實而陷于被動招架,越辯白越顯得理虧;必須站在高處,深入提醒出事情的本質(zhì),才能從根本上駁倒對方的責(zé)難,為變法正名。先駁“侵官”。作者不去牽涉實行新法是否侵奪了政府有關(guān)機構(gòu)的某些權(quán)利這些具表達象,而是大處著眼,指出決定進展變法是“授命于人主”,出于皇帝的意旨;新法的制定是“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經(jīng)過朝廷的認真討論而訂立;然后再“授之于有司”,交付詳細主管部門去執(zhí)行。這一“受”、一“議”、一“授”,將新法從決策、制定到推行的全過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順、合理合法的根底上,“侵官”之說便不攻自破。次駁“惹事”。“舉先王之政”是理論根據(jù),“興利除弊”是根本目的。這樣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國家百姓,自然不是“惹事擾民”。再駁“征利”。只用“為天下理財”一句已足。因為問題不在于是否征利,而在于為誰征利。根本出發(fā)點正確,“征利”的責(zé)難也就站不住腳。然后駁“拒諫”。只有回絕正確的批評,文過飾非才叫拒諫,因此,“辟邪說,難壬〔佞〕人”便與拒諫風(fēng)馬牛不相及。最后講到“怨誹之多”,卻不再從正面反駁,僅用“固前知其如此”一語帶過,大有對此不屑一顧的輕蔑意味,并由此引出下面一段議論。這一段,從答復(fù)對方的責(zé)難這個角度說,是辯白,是“守”;但由于作者抓住問題的本質(zhì),從大處高處著眼,這種辯白就絕非單純的招架防守,而是守中有攻。例如在駁斥司馬光所列舉的罪責(zé)的同時,也就反過來間接指責(zé)了對方違忤“人主”旨意、“先王”之政,不為天下興利除弊的錯誤。特別是“辟邪說,難壬人”的說法,更毫不客氣地將對方置于壬人邪說代言人的難堪境地。當(dāng)然,對司馬光的揭露和進攻,主要還在下面一段。第三段進一步明確自己的立場和態(tài)度,緊承上段結(jié)尾處怨誹之多早在意料之中的無畏聲言,作者對“怨誹”的來歷作了一針見血的分析^p。先指出:人們習(xí)慣于茍且偷安已非一日,朝廷士大夫多以不憂國事、附和流俗、討好眾人為處世的良方。在王安石的詩文中,“茍且”是因循保守的同義語;而“俗”與“眾”那么是為保守思想所浸染的一股強大的社會政治權(quán)力。這里提醒出他們的精神相貌和思想本質(zhì),正為下文皇帝的“欲變此”和自己的“助上抗之”提供了合理的根據(jù)。因此接著講到“眾何為而不洶洶然”,只是說明保守權(quán)力的反對勢在必然,卻絲毫不意味著他們的有理和有力。接下來,作者舉了盤庚遷都的歷史事例,說明反對者之多并不說明措施有錯誤,只要“度義而后動”,確認自己做得是對的,就沒有任何退縮懊悔的必要。盤庚之遷,連百姓都反對,尚且未能使他改變方案,那么當(dāng)前實行變法只遭到朝廷士大夫中保守權(quán)力的反對,就更無退縮之理了。這是用歷史上改革的事例說明當(dāng)前所進展的變法的合理與正義性,說明自己不為怨誹之多而改變決心的堅決態(tài)度?!岸攘x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可以說是王安石的行事準那么,也是歷史上一切改革家剛決精神的一種概括。答書寫到這里,似乎話已說盡。作者卻欲擒故縱,先讓開一步,說假如對方是責(zé)備自己在位日久,沒有能幫助皇帝干出一番大事,施惠于民,那么自己是知罪的。這雖非本篇正意,卻是由衷之言。緊接著又反轉(zhuǎn)過去,正面說明態(tài)度:“如日今日當(dāng)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那么非某之所敢知?!蔽竦目谖侵刑N含著銳利的鋒芒,一語點破以司馬光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本質(zhì),直刺對方要害,使其原形畢露,無言以對。這篇短信筆力精銳,文字簡潔而富有說服力,語氣委婉而嚴正,既不傷害私人的友誼,也不向反對的意見妥協(xié)。作者的修辭和邏輯推理是根據(jù)對詳細的人、詳細的場合,運用了反駁、引導(dǎo)、比照、證明、啟發(fā)、類推等方法,由近及遠、由遠及近、層層逼進進展的,它是駁念性政論文的典范之作。這篇文章有三個寫作特點。第一個特點,作為書信體議論文首要特點是行文簡潔、構(gòu)造嚴謹、沒有枝蔓,全文除開頭和結(jié)尾段用幾句酬答的禮貌語言以外,緊緊扣住保守派幾個主要論點進展駁斥,只駁論點不涉及其它事情,構(gòu)造非常嚴謹,駁斥時針對其要害,言簡意明,使文章短小精悍。第二個特點,論證方法多樣。本文的論證方式是駁論,其反駁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第一直接反駁,如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第二個舉出根據(jù)進展反駁,如“某那么以謂授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這里就舉出了有利的根據(jù),說明不是自己獨出心裁,而是授命于皇帝,是朝廷議過的法度,指出這不是我個人的行為,而是合理合法的。第三舉出史實進展反駁,舉出歷史的事實來進展反駁,如“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這里以歷史上曾有過的如何對待怨誹的事實為表率,表示自己不以流言蜚語而動,既委婉地反駁了怨誹之多的責(zé)備,又表達了自己變法的堅強決心。整個反駁是明確而有力的,言簡意賅。第三個特點,是氣勢磅礴,寓剛于柔。全文所以有壓倒論敵的浩然正氣有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立足于理,理足那么氣勢。二,擅于排比,連用排比駁斥對方,那么勢如破竹,無可阻擋。第三,擅用反語,如欲出力助上以抗之,那么眾何為而不洶洶然?氣盛言怡,鏗鏘有力,雖那么全文傲岸之氣,憤然涌出,強調(diào)堅持改革的決心不可逆轉(zhuǎn),但語氣相當(dāng)委婉,柔中有剛,如比方說詳細的說明自己這樣做的理由,您或許能原諒我,結(jié)尾又說您批評未能幫皇上大有作為,那我知罪了,但讓我什么也不要做,墨守常規(guī)就行,那我是不敢領(lǐng)教的。這樣做一方面照顧多年交往的友誼,一方面堅持原那么,寸步不讓,全力維護變法的正義立場?!洞鹚抉R諫議書》原文翻譯及賞析2原文: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fù)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fù)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蓋儒者所爭,尤在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惹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那么以謂:授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惹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那么固前知其如此也。人習(xí)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那么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zé)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那么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dāng)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那么非某之所敢知。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譯文鄙人王安石請啟:昨天承蒙〔您來信〕指教,我私下認為與君實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議論起政事來〔意見〕常常不一致,〔這是因為我們〕所持的政治主張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緣故啊。雖然想要〔向您〕硬啰嗦幾句,〔但〕終究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慮〔我的意見〕,所以〔我〕只是簡單地給您寫了封回信,不再一一為自己辯白了。再三考慮君實對我的重視厚遇,在書信往來上不應(yīng)該粗疏草率,所以如今詳細地說出我這樣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許可以寬恕我吧。有學(xué)問的讀書人所爭論的.問題,特別注重于名義和實際〔是否相符〕。假如名義和實際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明確了,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明晰了。如今君實您用來指教我的,是認為我〔推行新法〕侵奪了官吏們的職權(quán),制造了事端,爭奪了百姓的財利,回絕承受不同的意見,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誹謗。我卻認為從皇帝那里承授命令,議訂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決定〕,把它交給負有專責(zé)的官吏〔去執(zhí)行〕,〔這〕不能算是侵奪官權(quán);實行古代賢明君主的政策,用它來興辦〔對天下〕有利的事業(yè)、消除〔種種〕弊病,〔這〕不能算是制造事端;為天下治理整頓財政,〔這〕不能算是〔與百姓〕爭奪財利;鞭撻不正確的言論,駁斥巧辯的壞人,〔這〕不能算是回絕承受〔別人的〕奉勸。至于〔社會上對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誹謗,那是我本來早就料到它會這樣的。人們習(xí)慣于茍且偷安、得過且過〔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們多數(shù)把不顧國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見解〕,向眾人獻媚討好當(dāng)做好事,〔因此〕皇上才要改變這種〔不良〕風(fēng)氣,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對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幫助皇上來抵抗這股權(quán)力,〔這樣一來〕那么那些人又為什么不〔對我〕大吵大鬧呢?盤庚遷都〔的時候〕,連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對〕;盤庚不因為有人怨恨的緣故就改變自己的方案;〔這是他〕考慮到〔遷都〕合理,然后堅決行動;認為對〔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懊悔的緣故啊。假如君實您責(zé)備我是因為〔我〕在位任職很久,沒能幫助皇上干一番大事業(yè),使這些老百姓得到好處,那么我成認〔自己是〕有罪的;假如說如今應(yīng)該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陳規(guī)舊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領(lǐng)教的了。沒有時機〔與您〕見面,內(nèi)心實在仰慕到極點。賞析:全文立論的論點是針對司馬光認為新法“侵官、惹事、征利、拒諫、致怨”的指責(zé),指出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從而說明變法是正確的。司馬光的攻擊名實不符,全是謬論。文章逐條駁斥司馬光的謬論,揭露出他們保守、腐朽的本質(zhì),表示出作者堅持改革,絕不為流言俗語所動的決心。第一段主要說明寫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為兩人之間有分歧,所以寫信說明自己的立場和態(tài)度。王安石在第一段第一句寫了三層意思:第一層“昨日蒙教”是禮貌性套語;第二層提到與司馬光“游處相好之日久”,感情色彩很濃,使司馬光很是舒適;第三層急速轉(zhuǎn)到“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接點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這三層意思集中在一句話里顯出高度的概括力,亮出了分歧的焦點所在。不傷感情,態(tài)度坦率。第二句又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司馬光見解堅決,并不肯輕易改變,所以“雖欲強聒”多講幾句,一定得不到見察;對于洋洋灑灑三千余字的來信,只作簡單答復(fù),不再一一白辨。第二層是:經(jīng)過仔細考慮,司馬光很是看重自己,書信往來,不宜魯莽,所以要做詳細解釋,希望司馬光可以寬恕。這里說明了作者的態(tài)度和方法,又顯示出冷靜沉著。第二段是全文駁斥的重點局部,作者以“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為論證的立足點,分別對保守派謬論進展駁斥,說明自己堅持變法的立場。在辯駁之前,先高屋建瓴地提出一個最重要的原那么問題一一名實問題。名正那么言順而事行。但站在不同立場,對同樣一件事〔即“實”〕是否合理〔即“名”是否“正”〕就會有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司馬光在來信中指責(zé)王安石實行變法是“侵官、惹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這些責(zé)難,假如就事論事地一一加以辯白,那就很可能會因為對方抓住了一些外表現(xiàn)象或詳細事實而陷于被動招架,越辯白越顯得理虧;必須站在高處,深入提醒出事情的本質(zhì),才能從根本上駁倒對方的責(zé)難,為變法正名。先駁“侵官”。作者不去牽涉實行新法是否侵奪了政府有關(guān)機構(gòu)的某些權(quán)利這些具表達象,而是大處著眼,指出決定進展變法是“授命于人主”,出于皇帝的意旨;新法的制定是“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經(jīng)過朝廷的認真討論而訂立;然后再“授之于有司”,交付詳細主管部門去執(zhí)行。這一“受”、一“議”、一“授”,將新法從決策、制定到推行的全過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順、合理合法的根底上,“侵官”之說便不攻自破。次駁“惹事”?!芭e先王之政”是理論根據(jù),“興利除弊”是根本目的。這樣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國家百姓,自然不是“惹事擾民”。再駁“征利”。只用“為天下理財”一句已足。因為問題不在于是否征利,而在于為誰征利。根本出發(fā)點正確,“征利”的責(zé)難也就站不住腳。然后駁“拒諫”。只有回絕正確的批評,文過飾非才叫拒諫,因此,“辟邪說,難壬〔佞〕人”便與拒諫風(fēng)馬牛不相及。最后講到“怨誹之多”,卻不再從正面反駁,僅用“固前知其如此”一語帶過,大有對此不屑一顧的輕蔑意味,并由此引出下面一段議論。這一段,從答復(fù)對方的責(zé)難這個角度說,是辯白,是“守”;但由于作者抓住問題的本質(zhì),從大處高處著眼,這種辯白就絕非單純的招架防守,而是守中有攻。例如在駁斥司馬光所列舉的罪責(zé)的同時,也就反過來間接指責(zé)了對方違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PDIC-NN-生命科學(xué)試劑-MCE-4874
- ent-Corey-PG-lactone-diol-生命科學(xué)試劑-MCE-9112
- 10-Chloroestra-1-4-diene-3-17-dione-10-CIEsra-生命科學(xué)試劑-MCE-1585
- 2025年度級建造師資格證書注冊與建筑產(chǎn)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服務(wù)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花店知識產(chǎn)權(quán)保護合作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化小區(qū)物業(yè)保潔人員勞動合同
- 科技教育與學(xué)生實踐基地的未來發(fā)展
- 提高電動工具使用效率保障員工操作安全
- 提高商業(yè)學(xué)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措施與方法
- 三人合作經(jīng)營企業(yè)合同協(xié)議書2025
- 食材配送公司機構(gòu)設(shè)置及崗位職責(zé)
- 2023年版一級建造師-水利工程實務(wù)電子教材
- 房地產(chǎn)工程管理 -中建八局機電工程質(zhì)量通病治理辦法
- GB/T 6403.4-2008零件倒圓與倒角
- GB/T 2518-2019連續(xù)熱鍍鋅和鋅合金鍍層鋼板及鋼帶
- 企業(yè)合規(guī)管理-課件
- 火電廠安全工作規(guī)程
- GB∕T 33047.1-2016 塑料 聚合物熱重法(TG) 第1部分:通則
- 電力業(yè)務(wù)許可證豁免證明
- 特發(fā)性肺纖維化IPF
- FIDIC國際合同條款中英文對照.doc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