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病種中醫(yī)診療方案(痔瘺裂癰)_第1頁
重點病種中醫(yī)診療方案(痔瘺裂癰)_第2頁
重點病種中醫(yī)診療方案(痔瘺裂癰)_第3頁
重點病種中醫(yī)診療方案(痔瘺裂癰)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點病種中醫(yī)診療方案(痔瘺裂癰)重點病種中醫(yī)診療方案(痔瘺裂癰)重點病種中醫(yī)診療方案(痔瘺裂癰)V:1.0精細整理,僅供參考重點病種中醫(yī)診療方案(痔瘺裂癰)日期:20xx年X月混合痔中醫(yī)診療方案一、診斷(一)疾病診斷1.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中醫(yī)病名:痔(1)癥狀:①間歇性便血:特點為便時滴血、射血,量多、色鮮紅,血不與糞便相混淆。亦可表現為手紙帶血。②脫垂:便后顆粒狀腫物脫出肛外,初期可自行還納,后期需用手托回或臥床休息才可復位,嚴重者下蹲、步行、咳嗽或噴嚏時都可能脫出。③肛門不適感:包括肛門墜脹、異物感、瘙癢或疼痛,可伴有粘液溢出。(2)體征:肛檢見齒線上下同一方位粘膜皮膚隆起,連成整體,質柔軟,多位于3、7、11點處。具備以上第(2)項加第(1)項中的①或②,診斷即可成立。2.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2006年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中華西醫(yī)病名:痔痔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內痔是肛墊(肛管血管墊)的支持結構、血管叢及動靜脈吻合發(fā)生的病理性改變和移位;外痔是齒狀線遠側皮下血管叢擴張、血流瘀滯、血栓形成或組織增生,根據組織的病理特點,外痔可分為結締組織性、血栓性、靜脈曲張性和炎性外痔4類;混合痔是內痔和相應部位的外痔血管叢的相互融合。(1)臨床表現內痔:主要臨床表現是出血和脫出,可并發(fā)血栓、嵌頓、絞窄及排便困難。根據內痔的癥狀,其嚴重程度分為4度。Ⅰ度:便時帶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無痔脫出。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時有痔脫出,便后可自行還納。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勞累、負重時有痔脫出,需用手還納。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續(xù)脫出或還納后易脫出。外痔:主要臨床表現為肛門部軟組織團塊,有肛門不適、潮濕瘙癢或異物感,如發(fā)生血栓及炎癥可有疼痛?;旌现蹋褐饕R床表現為內痔和外痔的癥狀同時存在,嚴重時表現為環(huán)狀痔脫出。(2)檢查方法①肛門視診:檢查有無內痔脫出,肛門周圍有無靜脈曲張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贅,必要時可行蹲位檢查。觀察脫出內痔的部位、大小和有無出血及痔黏膜有無充血水腫、糜爛和潰瘍。②肛管直腸指診:是重要的檢查方法。Ⅰ、Ⅱ度內痔指檢時多無異常;對反復脫出的Ⅲ、Ⅳ度內痔,指檢有時可觸及齒狀線上的纖維化痔組織。肛管直腸指診可以排除肛門直腸腫瘤和其他疾病。③肛門直腸鏡:可以明確內痔的部位、大小、數目和內痔表面黏膜有無出血、水腫、糜爛等。④大便隱血試驗:是排除全消化道腫瘤的常用篩查手段。⑤全結腸鏡檢查:以便血就診者、有消化道腫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齡超過50歲者、大便隱血試驗陽性以及缺鐵性貧血的痔患者,建議行全結腸鏡檢查。(二)證候診斷1.風傷腸絡證:大便帶血,滴血或噴射狀出血,血色鮮紅,大便秘結或有肛門瘙癢,舌質紅,苔薄黃,脈數。2.濕熱下注證:便血色鮮,量較多,肛內腫物外脫,可自行回納,肛門灼熱,重墜不適,苔黃膩,脈弦數。3.氣滯血瘀證:肛內腫物脫出,甚或嵌頓,肛管緊縮,墜脹疼痛,甚則內有血栓形成,肛緣水腫,觸痛明顯,舌質紅,苔白,脈弦細澀。4.脾虛氣陷證:肛門松弛,內痔脫出不能自行回納,需用手法還納。便血色鮮或淡,伴頭暈、氣短、面色少華、神疲自汗、納少、便溏等,舌淡,苔薄白,脈細弱。二、治療方案(一)內治法1、辨證選擇口服湯劑(1).風熱腸燥證治法:清熱祛風,涼血止血推薦方藥:涼血地黃湯加減,鮮生地、炒枳殼、當歸、荊芥炭、地榆炭、粉丹皮、玄參、火麻仁、郁李仁、生大黃(后下)。(2).濕熱下注證治法: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推薦方藥:龍膽瀉肝湯、五神湯加減,龍膽草、柴胡、澤瀉、車前子、木通、生地黃、當歸、梔子、黃芩、地榆炭、槐花、甘草。(3).氣滯血瘀證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推薦方藥:血府逐瘀湯、桃紅四物湯加減,生地黃、桃仁、紅化、赤芍、乳香、沒藥、當歸梢、白芷、牛膝、秦艽、蒼術、甘草。(4).脾虛氣陷證治法:補中益氣,升陽舉陷推薦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潞黨參、黃芪、炒白術、升麻、柴胡、淮山藥、白芍、當歸、熟地、黃精、甘草。2、中成藥:術后便血可選用六味消痔片、地榆槐角丸、云南白藥膠囊、龍血竭膠囊等涼血止血。術后大便干燥可選用:麻仁潤腸丸、麻仁軟膠囊÷一清膠囊等潤腸通便。(二)外治法1、中藥坐浴熏洗術后首次排便之后,辨證選用以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為主的中藥坐浴熏洗,利于預防術后創(chuàng)面出血水腫、疼痛。推薦處方:蒲公英、生側柏葉、花椒、苦參、芒硝、蒼術、生地榆、防風、黃柏、赤芍、生甘草、五倍子。上藥煎取藥液,于排便后坐浴熏洗。2、中藥外敷或中藥紗條換藥(1).術后可選用活血生肌中藥紗條換藥,每日一次。(2).術后創(chuàng)面水腫可選用高滲鹽水紗條或清熱消腫、活血止痛中藥外敷,以消腫止痛。3、中藥塞藥法便后或睡前或換藥時選用栓劑納肛,如:普濟痔瘡栓、化痔栓、馬應龍痔瘡栓等。4、手術治療:混合痔外剝內扎術(1).適應癥:非環(huán)狀混合痔反復出血、脫垂、疼痛,經非手術治療無效,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者。(2).術前準備=1\*GB3①輔助檢查: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便常規(guī)、凝血功能、肝功能、腎功能、乙肝五項、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檢測、胸部X線片、肛門鏡檢查、心電圖,必要時可行腹部超聲及結腸鏡檢查。=2\*GB3②局麻患者可以不禁食,采用其他麻醉須術前禁食4小時以上。=3\*GB3③術前局部備皮,排空直腸。=4\*GB3④填寫手術知情同意書。(3).手術方法:=1\*GB3①麻醉選擇:一般采用局麻,必要時可采用腰俞麻醉、腰麻等麻醉方法。=2\*GB3②操作方法:麻醉滿意后,適當擴肛,指診及肛門鏡全面檢查肛門情況,根據痔體大小及分布合理選擇手術切口,彎鉗提起外痔基底部,放射狀銳性分離外痔組織至齒線上,做梭形切口,大彎鉗提起并鉗夾對應部位內痔,7號線結扎內痔組織。多個手術切口者需注意保留切口間的肛門皮橋,修剪手術切口,結扎止血,油紗條納肛,加壓包扎固定。(4).術后常規(guī)處理=1\*GB3①依據相關麻醉情況處理。=2\*GB3②無需禁食,但忌辛辣炙煿之品。=3\*GB3③術后當日注意出血情況和小便情況,活動出血應及時處理,術后8小時未排小便應采取措施。=4\*GB3④酌用潤腸通便藥物,防止便秘和糞便嵌塞。=5\*GB3⑤酌用抗生素預防感染。=6\*GB3⑥便后坐浴,換藥,可選用肛腸綜合治療儀、超聲霧化熏洗儀、熏蒸床(坐式)、智能肛周熏洗儀。=7\*GB3⑦觀察傷口情況,術后l周,應注意肛門功能情況,注意有無肛門狹窄。(三)護理:辨證施護1.實證:風傷腸絡、濕熱下注、氣滯血淤型病室室溫宜偏涼,空氣新鮮,衣被不宜過厚。有汗出者用溫熱毛巾擦干汗液,汗退后及時更換衣被,避免對流風。宜臥床休息,避免勞倦。對于急躁易怒者要注意調暢情志,要鼓勵和安慰患者應靜心調養(yǎng),保持情緒穩(wěn)定,講解氣滯化火會導致病情加重的道理。飲食以清淡易消化食品如:雪梨,蓮藕,荸薺,甘蔗,百合,銀耳,花生,蜂蜜等清熱化火之品。夏季暑多夾濕,濕熱中阻,因此,有惡心嘔吐泄瀉者宜少量多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品,忌煙酒??诜兴幰似珱?。2.虛證:脾虛氣陷。病室宜保溫,空氣宜流通,注意隨天氣變化增減衣被。飲食予以甘溫補氣作用的食品,如牛肉,魚肉,蛋類,山藥,扁豆,豆制品等。中藥宜溫熱服,服后休息片刻。三.療效評價(一)評價標準按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肛腸科診斷療效標準》治愈:癥狀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縮,療效指數≥95%。顯效:癥狀改善明顯,痔核明顯縮小或萎縮不全,療效指數≥75%。有效:癥狀輕度,痔核略有縮小或萎縮不全,療效指數≥30%。未愈:癥狀體征均無變化或手術創(chuàng)面未愈合,療效指數<30%。(二)評價方法:療效指數計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療前積分一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癥狀分級量化評分標準:便血正常0分輕度2分帶血中度4分滴血重度6分射血墜痛正常0分輕度2分下墜為主中度4分墜脹,有輕度疼痛重度6分疼痛較重脫垂正常0分輕度1分能復位痔粘膜正常0分輕度2分充血中度4分糜爛重度6分有出血點痔大小正常0分齒線部2-47-910-11粘膜突起為正常輕度1分一個痔核超過1個鐘表數中度2分二個痔核超過1個鐘表數或一個痔核超過2個鐘表數重度3分三個痔核超過1個鐘表數或一個痔核超過3個鐘表數四.治療中的重點、難點1、痔手術切口的選擇對外痔及混合痔的外痔部分進行手術切除時,因肛門皺皮肌在肛呈放射狀分布,取放射狀切口,術后反應輕,創(chuàng)口對合整齊,愈后不影響肛門功能。外痔多與母痔動脈相應,故切口多選擇在截石位3、7、11點。對于較大的靜脈曲張性外痔或女性前側贅皮外痔.單采用放射狀切口,不能切除外痔;若皮瓣留得過多,則術后易發(fā)炎、疼痛、皮瓣增生遺留贅皮性外痔;若擴大夾角切除全部外痔,則肛管皮膚損傷過多造成肛管狹窄,為了彌補上述不足,術中可在切口的一側或兩側加小“>”形切口,剝離邊緣靜脈叢,縫合固定皮瓣。若皮辦對合差,易發(fā)生疼痛、水腫,皮瓣翹直,愈合緩慢等。因此術中應注意切口的方位、大小及麻醉,體位改變時切口的變化,以保證創(chuàng)口對合整齊。2、切口與肛門口徑問題外痔及混合痔的外痔部分的手術切除常引起肛門狹窄。據臨床統(tǒng)計:肛管直徑平均為±。平均每切除1/12肛管皮膚,其肛門口徑平均縮小±,縮小率為%。而在切除范圍相同的情況下,間隔保留皮橋的多少對肛門口徑的影響是不同的。臨床資料顯示切除范圍相同(均為1/3)而分段不同(即保留皮橋的數量不一樣)時,其結果就明顯不同.因此一般地說對環(huán)狀痔手術至少需分3段為妥。保留肛管皮橋的數量越多,對肛門口徑的影響越小。肛瘺中醫(yī)診療方案一、診斷(一)疾病診斷1.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中醫(yī)病名:肛漏(肛瘺)(1)肛漏系肛癰成膿自潰或切開后所遺留的腔道。又稱痔漏。有肛癰病史。病灶有外口、管道、內口可征。(2)疾病分類低位肛瘺:單純低位肛瘺:只有一條管道,且位于肛管直腸環(huán)以下。復雜低位肛瘺:具兩條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腸環(huán)以下,且有兩個以上外口或內口。高位肛瘺:單純高位肛瘺:只有一條管道,穿越肛管直腸環(huán)或位于其上。復雜高位肛瘺:管道有兩條以上,位于肛管直腸環(huán)以上,且有兩個以上外口或內口。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2006年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肛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大腸肛門病專業(yè)委員會制定的“肛瘺診斷標準”。西醫(yī)病名:肛瘺(1)癥狀:反復發(fā)作的肛周腫痛、流膿,急性炎癥期可發(fā)熱。(2)局部檢查:視診可見外口形態(tài)、位置和分泌物。淺部肛瘺肛門周圍可觸及索狀物及其行徑。直腸指診可觸及內口、凹陷及結節(jié)。(3)輔助檢查探針檢查:初步探查瘺道的情況。肛鏡檢查:與亞甲藍配合使用,可初步確定內口位置。瘺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劑,尤其對于復雜性肛瘺的診斷有參考價值。直腸腔內超聲:觀察肛瘺瘺管的走向、內口,以及判斷瘺管與括約肌的關系。CT或MRI:用于復雜性肛瘺的診斷,能較好地顯示瘺管與括約肌的關系。(二)證候診斷1.濕熱下注證:肛周有潰口,經常溢膿,膿質稠厚,色白或黃,局部紅、腫、熱、痛明顯,按之有索狀物通向肛內;可伴有納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體困重,舌紅、苔黃膩,脈滑數。2.正虛邪戀證:肛周瘺口經常流膿,膿質稀薄,肛門隱隱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時潰時愈,按之較硬,多有索狀物通向肛內;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無華,氣短懶言,舌淡,苔薄,脈濡。3.陰液虧虛證:瘺管外口凹陷,周圍皮膚顏色晦暗,膿水清稀,按之有索狀物通向肛內;可伴有潮熱盜汗,心煩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紅少津、少苔或無苔,脈細數無力。二、治療方案(一)內治法1、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1).濕熱下注證治法:清熱利濕。推薦方藥:萆薢滲濕湯加減,黃柏、蒼術、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萆薢、茯苓、炒梔子、車前子包、白術、茵陳。(2).正虛邪戀證治法:扶正祛邪。推薦方藥:托里消毒飲加減,生黃芪、當歸、穿山甲、皂角刺、川芎、炒白術、茯苓、白芍、熟地、甘草。(3).陰液虧虛證治法:養(yǎng)陰托毒。推薦方藥:青蒿鱉甲湯加減,青蒿、鱉甲、知母、生地、丹皮。(二)外治法1.中藥熏洗法:適用于手術前后,以緩解癥狀。適應癥:癥見紅腫疼痛,下墜,濕癢等。治法: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勝濕止癢。推薦方藥:野菊花、蒲公英、艾葉、苦參、黃柏、花椒、大黃、冰片。上藥裝入紗布袋中,將藥袋置于盆中,用沸水1500ml沖泡,先熏后洗(坐?。愫蠡蛩笆褂?。2.中藥外敷法:急性期局部腫痛者,可選用拔毒膏、金黃膏等治療。3、外用中成藥根據病情選用具有清熱祛濕、理氣止痛等功效的中成藥,如馬應龍痔瘡栓、馬應龍麝香痔瘡膏、普濟痔瘡栓、金玄熏洗濟、康復新液等。4、手術治療(1).治療原則:清除原發(fā)病灶,引流通暢,分次緊線,避免過度損傷括約肌,保護肛門功能。(2).手術方法肛瘺切開掛線術:合理選用切割掛線和引流掛線。一期切割掛線:適用于高位肛瘺涉及到大部分肛門外括約肌淺部以上者。二期切割掛線:適用于部分高位肛瘺合并有難以處理的殘腔,或需二次手術及術后引流者?;颊呷〗厥换騻扰P位,在局麻或鞍麻下,先在探針尾端縛一消毒的橡皮筋或粗絲線,再將探針頭自瘺管外口輕輕向內探入,循瘺管走向由內口穿出,然后將食指伸入肛管,摸查探針頭,將探針頭彎曲,將探針頭從瘺管內口完全拉出,使橡皮筋經過瘺管外口進入瘺管。提起橡皮筋,切開瘺管內外口之間的皮膚層,拉緊橡皮筋,緊貼皮下組織用止血鉗將其夾??;在止血鉗下方用粗絲線收緊橡皮筋并做雙重結扎,然后松開止血鉗。切口敷以凡士林油紗條,術后每次排便后,熏洗坐浴,并更換敷料,若結扎組織較多,在一周后再次扎緊掛線,直至掛線脫落。(3).術后處理=1\*GB3①術后根據創(chuàng)面情況控制排便48小時,在每次排便后,熏洗坐浴。=2\*GB3②創(chuàng)面每日換藥1~2次,酌情選用九華膏、肛泰軟膏等。=3\*GB3③根據病情需要,適時緊線。=4\*GB3④根據病情及臨床實際,可選用肛腸綜合治療儀、智能肛周熏洗儀等。(三)護理1.注意休息、加強營養(yǎng),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2.術后宜多食新鮮的蔬菜水果,如菜花、芹菜、白菜、青菜、香蕉、梨、獼猴桃等,加強營養(yǎng)。忌辣椒、生蔥、生蒜、韭菜、胡椒等辛辣刺激之品及羊肉、荔枝、桂圓等大熱之品。3.保持大便規(guī)律、通暢,防止腹瀉或便秘,以減少糞便對肛瘺內口的刺激。4.養(yǎng)成便后洗凈局部或每日早晚清洗肛門的習慣,保持肛門清潔。三、療效評價(一)評價標準治愈:肛瘺瘺管消失,腫痛流膿癥狀消失,手術創(chuàng)口基本愈合,排便功能正常。好轉:肛瘺腫痛流膿癥狀減輕,手術創(chuàng)口基本愈合,排便功能基本正常。無效:肛瘺腫痛流膿癥狀依然如故。(二)評價方法在治療前與治療后分別對患者的肛瘺瘺管存在情況、腫痛流膿癥狀改善情況、手術創(chuàng)口愈合情況、肛門括約功能進行比較。四、治療中的重點、難點1、診斷問題:低位單純性肛瘺診斷并不存在問題,但是復雜性肛瘺的診斷需要慎重,本方案提供的各種檢查手段可以選擇使用,但是我院認為認真的觸診、探針探查結合瘺道染色檢查仍是最重要和可靠的手段。2、肛瘺的中醫(yī)藥使用問題:肛瘺一經診斷,應該首先選擇手術治療,圍手術期可以結合中醫(yī)辨證論治,使用中藥內服。但比較多見的是濕熱下注型,顧早期應該清熱祛濕,保持創(chuàng)面的干燥,后期可以使用補益氣血生肌,中藥內服外用的方法。3、特殊類型的肛瘺診治問題:肛瘺還經常遇到一些特殊情況,如結核性肛瘺、肛周克羅恩病、合并糖尿病、血液病的情況,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4、女性前位肛瘺的手術問題:女性前位肛瘺無論其走行方向,皆為復雜性肛瘺,對于瘺道的切開應持謹慎的態(tài)度,即使采用掛線療法,時間也應該控制好,以確保對肛門括約功能的損傷降低到最低限度。肛癰中醫(yī)診療方案一、診斷(一)疾病診斷1.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中醫(yī)病名:肛癰局部癥狀:起病急驟,肛周腫痛,便時痛劇,繼而破潰流膿經久不愈。全身癥狀:頭身痛,乏力,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外科學》第七版(吳在德等主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年)。西醫(yī)病名:肛門直腸周圍膿腫(1)肛門燒灼痛或跳痛,排便或行走時加重,少數患者伴有排尿困難。(2)可伴有發(fā)冷、發(fā)熱、全身不適等癥狀。(3)肛周超聲檢查可測及膿腔。(4)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多。(5)肛門周圍有硬結或腫塊,局部溫度增高、壓痛或有波動感。位于肛提肌以下的膿腫,局部紅、腫、熱、痛癥狀較重而全身癥狀較輕;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膿腫,局部癥狀較輕而全身癥狀較重,直腸指檢可觸及壓痛性腫塊,肛周穿刺可抽出膿液。必要時輔助直腸腔內超聲檢查,CT或MRI檢查發(fā)現病灶可以確診。(二)疾病分期1.急診期:肛管直腸周圍硬結或腫塊形成,疼痛,墜脹,呈持續(xù)性加重;2.成膿期:疼痛劇烈,腫塊增大,紅腫發(fā)熱,中心波動感,墜脹不適,伴發(fā)全身癥狀,如發(fā)冷發(fā)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秘結,小便黃赤等;3.潰破期:腫塊縮小,形成硬結逐漸軟化或膿腫破潰,形成瘺管,經久不愈。(三)疾病分類1.低位膿腫(肛提肌以下膿仲):包括肛周皮下膿腫、坐骨直腸窩膿腫、肛管后膿腫。2.高位膿腫(肛提肌以上膿腫):直腸后間隙膿腫、骨盆直腸間隙膿腫、粘膜下膿腫。(四)證候診斷1.火毒蘊結證:肛門周圍突然腫痛,持續(xù)加劇,伴有嚴寒、發(fā)熱、便秘、溲赤。肛周紅腫,觸痛明顯,質硬,表面灼熱。舌紅,苔薄黃,脈數。2.熱毒熾盛證:肛門腫痛劇烈,可持續(xù)數日,痛如雞啄,夜寐不安,伴有惡寒發(fā)熱,口干便秘,小便困難。肛周紅腫,按之有波動感或穿刺有膿。舌紅,苔黃,脈弦滑。3.陰虛毒戀證:肛門腫痛、灼熱,表皮色紅,潰后難斂,伴有午后潮熱,心煩口干,夜間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二、治療方案(一)內治法1.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1)火毒蘊結證治法:清熱瀉火解毒推薦方藥:仙方活命飲加減,白芷、貝母、防風、赤芍藥、當歸尾、甘草節(jié)、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沒藥、金銀花、陳皮。(2)熱毒熾盛證治法:清熱敗毒透膿推薦方藥:透膿散加減、黃芪、山甲(炒末)、川芎、當歸、皂角針。(3)陰虛毒戀證治法:養(yǎng)陰清熱解毒推薦方藥:青蒿鱉甲湯加減,青蒿、鱉甲、生地、知母、丹皮。外治法1.中藥熏洗法:適用于手術前后,以緩解癥狀。適應癥:癥見紅腫疼痛,下墜,濕癢等。治法: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勝濕止癢。推薦方藥:野菊花、蒲公英、艾葉、苦參、黃柏、花椒、大黃、冰片。上藥裝入紗布袋中,將藥袋置于盆中,用沸水1500ml沖泡,先熏后洗(坐?。?,便后或睡前使用。2.中藥塞藥法(1)栓劑納肛:可選用馬應龍麝香痔瘡栓、肛泰栓、痔瘡寧栓、普濟痔瘡栓等。(2)中藥膏劑外用:可選用馬應龍麝香痔瘡膏、龍珠軟膏、肛泰軟膏等。3.針刺療法、理療(1)疼痛針刺長強、承山、足三里、環(huán)跳穴、或用普魯卡因,長效止痛,長強穴封閉。(2)尿潴留針刺關元、中極、氣海、三陰交、水道、陽陵泉透陰陵泉。(3)糞嵌塞針刺支溝、足三里、氣海、合谷、曲池。4.手術治療肛管直腸周圍膿腫切開掛線術(1)適應證:適用于高位膿腫。(2)操作方法:常規(guī)麻醉滿意后,于膿腫中心行放射狀切口或弧形切口,用止血鉗鈍性分離組織間隔,充分引出膿汁,然后以食指分離膿腔間隔,沖洗膿腔,用球頭探針自切口插入,沿膿腔底部輕柔而仔細地向肛內探查,同時以另一食指在肛內作引導,尋找內口。若未探通,在膿腔最高點,黏膜最薄處突出,掛以橡皮筋,一端從膿腔穿出,另一端從肛內穿出,再將橡皮筋兩端合攏,使其松緊適宜后,結扎固定。若膿腫范圍較大,可行兩個以上切口,分別放置橡皮片引流。修剪創(chuàng)緣,查無活動出血點,凡士林紗條嵌入創(chuàng)面,紗布壓迫,丁字帶固定,術終??蛇x擇:肛管直腸周圍膿腫切開引流術(1)適應證:適用于高位膿腫。(2)操作方法:常規(guī)麻醉滿意后,于膿腫中心行放射狀切口或弧形切口,用止血鉗鈍性分離組織間隔,充分引出膿汁,然后以食指分離膿腔間隔,沖洗膿腔,放置紗條引流。修剪創(chuàng)緣,查無活動出血點,凡士林紗條嵌入創(chuàng)面,包扎術終。(3)術后處理:=1\*GB3①術后每日熏洗坐浴2次,或在每次排便后要熏洗坐浴。=2\*GB3②創(chuàng)面每日換藥1~2次。=3\*GB3③根據病情及臨床實際,可選用肛腸綜合治療儀、超聲霧化熏洗儀、熏蒸床(坐式)、智能肛周熏洗儀等。(三)護理:辨證護理、情志護理、飲食護理。1、辨證護理:肛癰病人的體質多屬陰虛、偏熱,在整體護理中,應首先考慮這個因素。安排病床時應注意病房的朝向,衣被適當減少。要注意采用中西醫(yī)結合護理為主的護理措施,要以患者疾病本身變化,情緒不調,飲食不節(jié),調護不當等因素對健康的影響綜合考慮。2、情志護理:由于肛癰患者大多數是以局部疼痛為主要癥狀入院,同時又伴有發(fā)熱等癥狀,所以易產生煩躁、焦慮不安等緊張情緒。因而要求護理人員做好身、心兩方面的護理工作,減輕患者對醫(yī)院的陌生感,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同時還應對患者的社會背景、文化層次,組織結構、家族內部情況及其患者本人的性格等加以了解,開展全方位的護理。3、飲食護理:飲食對肛癰的治療、康復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囑病人忌煙酒,勿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宜進營養(yǎng)豐富、清淡、少渣、易消化的飲食。多食蔬菜、瓜果,預防便秘。不能過度勞累,配合服用潤腸通便中藥,使之盡早康復。三、療效評價(一)評價標準:參照1994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頌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治愈:癥狀及體征消失,傷口愈合,積分較治療前降低≥2/3好轉:癥狀改善,病灶或傷口縮小,積分較治療前降低≥1/3未愈:癥狀及體征均無變化,積分較治療前降低不足1/3(二)評價方法1.癥狀評價指標:參照2004年國家衛(wèi)生部頒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出血0級:正常0分1級:輕度2分帶血2級:中度4分滴血3級:重度6分射血疼痛0級:正常0分1級:輕度2分輕度疼痛,可以忍受2級:中度4分明顯疼痛,用藥緩解3級:重度6分劇烈疼痛,難以忍受分泌物0級:無0分1級:有1分2.證候評價指標:參照2004年國家衛(wèi)生部頒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舌紅,苔黃0級:無1級:有脈數或滑數0級:無1級:有四、治療中的重點、難點1、準確內口定位:(1)染色法,(2)探針法,(3)肛門鏡法,(4)觸摸法。當膿腫的內口準確無誤的確定并給予處理后,使膿腫的引流口保持通暢是治愈肛周膿腫的重點。2、切口要選擇與內口方向一致的位置,適當切斷部分內括約肌和外括約肌,最多能切開肛管直腸環(huán)的下1/3,盡量敞開膿腔,以利膿腔的深部引流通暢。對馬蹄形膿腫和膿腔范圍很大的,用主灶切開、對口引流手術的方法,以達到盡量少損傷肛門組織,又引流通暢,愈合期縮短,痊愈后疤痕小的目的。3、手術后換藥換藥時應對膿腔進行徹底沖洗,改善膿腔的厭氧狀況,使壞死組織盡快脫落并排出膿腔,加速肉芽組織增生,有利創(chuàng)面愈合。4、術中如確實找不到內口,不應勉強行一次根治術,可僅做切開引流。肛裂中醫(yī)診療方案一、診斷(一)疾病診斷1.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中醫(yī)病名:鉤腸痔、裂痔(1)主要癥狀:排便時疼痛明顯,便后疼痛可加劇,常有便秘及少量便血。好發(fā)于肛門前后正中部位。(2)主要體征:肛管皮膚淺表縱裂,創(chuàng)緣整齊、基底新鮮、色紅,觸痛明顯,創(chuàng)面富于彈性。多見于初期肛裂;有反復發(fā)作史,創(chuàng)緣不規(guī)則,增厚,彈性差,潰瘍基底紫紅色或有膿性分泌物,上端鄰近肛竇處肛乳頭肥大;創(chuàng)緣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瘺管形成。多見于陳舊期肛裂。2.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外科學》第七版(吳在德等主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年)。西醫(yī)病名:肛裂肛裂的診斷要具備主要癥狀如肛門部疼痛、便血或伴有便秘,肛裂的疼痛呈典型的周期性疼痛,排便時疼痛,便后數分鐘后可緩解,隨后再次發(fā)生疼痛可達數小時后緩解;便血為滴血或手紙染血,鮮血,量少。肛門部檢查有肛管皮膚裂開,肥大乳頭和哨兵痔等體征即可作出診斷。(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病程短,裂創(chuàng)新鮮,色紅,底淺,邊緣整齊有彈性,疼痛劇烈。2.慢性期:病程長,反復發(fā)作,裂創(chuàng)底深,邊緣不整,或有膿性分泌物上端鄰近肛竇處肛乳頭肥大,創(chuàng)緣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瘺管形成,裂創(chuàng)底部櫛膜變厚變硬,形成櫛膜帶。(三)證候診斷1.血熱腸燥證:大便二、三日一行,質干硬,便時滴血或手紙染血,肛門疼痛,腹部脹滿,溲黃。裂口色紅。舌質偏紅,苔黃燥,脈弦數。2.陰虛津虧證:大便干燥數日一行,便時疼痛點滴下血,口干咽燥,五心煩熱。裂口深紅。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3.氣滯血瘀證:肛門刺痛,便時便后尤甚。肛門緊縮,裂口色紫暗。占質紫暗,脈弦或澀。二、治療方案(一)內治法1、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1)血熱腸燥證治法:清熱瀉火,增液通便。推薦方藥:黃芩、黃柏、生地、生石膏、元胡、地榆炭、槐花炭、三七粉、生大黃(后下)。(2)陰虛津虧證治法:涼血養(yǎng)血,增液通便。推薦方藥:知母、黃柏、玄參、生地、麥冬、白芍、當歸、阿膠(烊)、桃仁、紅花、熟地、川芎、元胡。(3)氣滯血瘀證治法:行氣活血,潤腸通便。推薦方藥:當歸、榔片、厚樸、決明子、桃仁、紅花、麻仁、瓜蔞仁、郁李仁、陳皮、元胡。外治法1、中藥熏洗可選用金玄洗劑等熏洗。2.中藥塞藥法(1)栓劑納肛:可選用馬應龍麝香痔瘡栓、肛泰栓、痔瘡寧栓、普濟痔瘡栓等。(2)中藥膏劑外用:可選用馬應龍麝香痔瘡膏、龍珠軟膏、肛泰軟膏等。3、針炙療法根據病情需要選擇針炙治療術后并發(fā)癥(1)疼痛:針刺長強、承山、足三里、環(huán)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